巧用WPS文字表格工具实现稿纸功能

时间:2023-02-03 03:45:26 作者:吴骨鸡爪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吴骨鸡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巧用WPS文字表格工具实现稿纸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巧用WPS文字表格工具实现稿纸功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巧用WPS文字表格工具实现稿纸功能

WPS2005提供了稿纸方式,可以将整篇文稿显示在稿纸上,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可能这个功能还不够完善,因为,在编辑语文试卷时,并不需要将整篇试卷都显示为稿纸方式,而是只需要把作文题部分显示为空白稿纸,以方便统计字数(如图1)。其实,要实现这一功能,并不需要用到WPS文字2005提供的稿纸方式,只需用表格即可轻松搞定。

第一步,利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工具插入一个2行20列的表格,选中第一行,将文字大小设置为5号字,再通过“格式”菜单,将行间距设置为“单倍行距”,并使“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处于未选中状态,确定,

第二步,仔细调整单元格大小,使之看起来比较美观(即使每个单元格都大小一致,并基本呈正方形)。

第三步,将第二行所有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把光标置于单元格中,将字号设置为7号或更小,调整单元格的高度,使之为第一行高度的1半左右。

第四步,将表格线的颜色设置为绿色(如果是黑白试卷,则不需此步)。

第五步,全选整个表格,复制,将光标置于表格下面的一行,反复粘贴,即可生成连续的稿纸格式。

热门推荐:教你几招判断系统是否被流氓侵犯多窗口浏览器Opera 9.0新版怒放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篇2:应用Word表格功能实现稿纸功能

虽然在Word中有稿纸功能,但是这个稿纸功能是受限的,比如说不能在一个文件中打造空白稿纸,因为只要运用了稿纸功能,那么该文件中所有的文字都被圈进了稿纸中,即使最新Word2003也实现不了,那么我们如何 来做呢?下面我们以打造一个资产负债表来说明我们来自定义表格实现空白稿纸的功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单击“表格/插入/表格…”命令,出现插入表格对话框,在“列数”中输入“3”,行数中输入可根据须要来填上一个数字,如“4”,在“宽度”项选择“固定宽度”,其中中间一列的宽度较小,比如数值为6.0,用来分割中英文的,其余两单元格宽度可以相等,单击“确定”按钮。再鼠标右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表格属性”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表格”选项卡下的“选项”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取消“自动调整尺寸以适应内容”选项,再单击“边框与底纹”按钮,配置表格为“无边框”。然后配置第一、三列为左对齐,至于行数的多与少,可根据内容来决定添加行或删除行,

⑴ 插入一个两行的表格

单击“表格/插入/表格…”命令,出现插入表格对话框,在“列数”中输入“20”,行数中输入“2”,在“宽度”项选择“固定宽度”,数值为6.0,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文档中插入一个20列×2行的表格。选择第二行所有单元格,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合并单元格”,即可将第二行所有单元格合并。选中第一行,鼠标右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表格属性”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选中“行”选项卡,将“行”的高度配置为6.0,行高值由最小值设为“固定值”。再将光标置于第二行,按照上面的操作将第二行配置行高为4.0,单击“确定”退出。

⑵ 复制、粘贴表格

单击左上方的四个箭头的图标,选中整个表格,按下“Ctrl+c”执行 复制。然后把光标放到表格下方的硬回车标记前,按下“Ctrl+v”执行 粘贴,连续按下“Ctrl+v”,即可得到须要的作文稿纸了。对于完整16开稿纸的打造,就用上面的要领复制到右半部分就可以了。

篇3:巧用WPS文字绘图工具绘制标准图形

平时在用WPS编辑文档过程中,有时需要在文档中绘制(插入)图形,来配合文档对某一事件进行辅助说明,以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看似简单的图形,可绘制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在WPS绘图工具提供的自选图形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图形供我们使用,而此时如果采用专业绘图软件,一来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操作复杂,二来也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其实,在WPS中如果对绘制的图形要求不是过于专业的话,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利用 WPS绘图工具中的自选图形,在加一些操作技巧可以绘制出来的。

一、基础技巧

平时,当我们在用WPS绘图时,一般都是先单击“自选图形”,再选择要绘制的图形形状,然后在WPS中拖动鼠标画出图形后,再做适当调整即可,不过这样绘制出的图形有时很不规范(标准),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技巧。

Shift 键的作用:在拖动鼠标绘制图形时,如果在键盘中同时按下Shift键,我们就可以绘制出该图形的标准样式。比如要绘制一个正圆,如果按下Shift键的同时,不论我们如何拖动鼠标,得到的始终是一个标准的圆形。依此类推,绘制三角形时,得到的永远是正三角形;绘制正方形时,将得到的永远是正方形。

Ctrl键的作用:Ctrl键在绘制图形时的作用同样重要,当我们在键盘中按下Ctrl键的同时,无论我们绘制那种图形,则该图形始终以中心点为基准,进行上下、左右或同时对称变化。若用鼠标指向调整句柄调整图形时,该图形则以对称的方式进行变化。

Shift+Ctrl 组合键的作用:当我们绘制图形时,如果在按下Shift+Ctrl组合键的同时拖动鼠标,那么绘制的图形将综合具有Shift和Ctrl键的双重效果。比如我们在按下Shift+Ctrl组合键的同时绘制一个等边三角形,则该等边三角形不但始终以中心点呈放射状向周围变化,而且始终能保持标准的正三角形。其它图形依此类推。

Alt键的作用:当我们需要移动绘制的图形时,按下Alt键再移动图形可以做到位置更精确。

二、绘制实例

WPS 的绘图功能非常强大,其中基本包含了所有常用的形状,使用时只要在“自选图形”中选择相应的图形,然后在拖动鼠标即可绘制,

而有时我们需要绘制一些特殊图形时,WPS的绘图功能并没有直接提供,比如半圆弧等,这就需要我们手动反复调整,如果我们再借助Shift和Ctrl键的帮助,就能快速绘制出我们想要的图形了。

1、半圆弧:在WPS中如果绘制圆形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如果要绘制半圆时就要费一番周折了。首先是在WPS中单击“自选图形 ——更多自选图形”,然后在打开的“自选图形”的“基本开关”中选中“空心弧”,左手在键盘中按下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画出一个标准的空心弧形(如图01),然后在空心弧用鼠标指向黄色的菱形调整句柄,拖动调整句柄向外环的端点移动使之合并,即可得到一个标准的半圆弧(如图02)。

2、内切圆

首先是在“自选图形”中选中“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在键盘中按下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画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再选择“椭圆形”并将鼠标指向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再以同样的方法拖动鼠标画出圆形,直到每条边都能与圆形相切为止(如图03)。

3、带箭头的圆弧

在 “自选图形”中提供了带箭头的直线,如果我们需要绘制带箭头的弧线怎么办?有办法,首先是在“自选图形”中选中“弧形”,并在键盘中按下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画出标准弧形,然后再用鼠标指向黄色的菱形调整句柄,并用左手在键盘中按下Ctrl键,拖动调整句柄使之变成我们需要的弧形(如图04),并在弧形上右击鼠标,选择“设置对象格式”,在打开的“设置对象格式”对话框中,单击“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在“箭头”选项组中单击“始端样式”或“末端样式”,并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箭头(如图05,最后单击“确定”即可。

篇4:巧用WPS 2007文字的“文字工具”处理不规范网文

朋友从网上下载了一篇技术文档,发现文档中每一行的行末都有一个段落符号,造成复制到WPS文字中时,文字还未占满一行就转到下一行了,使整篇文档偏向页面的左侧,右侧则是一大片空白,而真正要分段的段首则有四个半角空格,还有许多空段,

想重新编排一下,由于文档比较长,手工操作肯定不行,我向他推荐用WPS文字的“智能格式整理”功能。在该文档处于打开状态时,用鼠标点开“工具”菜单下的“文字工具/智能格式整理”,几秒钟后,所有的段首空格全部消失,段与段之间的空段也全部消除,但每一行行末的段落标记却依然存在。

以上方法行不通的关键问题是“智能格式整理”不能正确区分“行”和“段”,实际上,行首有四个半角空格的行是真正段落的“开始”,而行首没有空格的行则是段中行,前面的段落标记要去掉,

不过这也不难,执行“工具/文字工具/段落重排”,哈哈,所有前面没有空格的行都被“连”到上一行的行尾了。不过,段首段尾的空格依然存在,段落之间的空段也没有消失。再执行一次“智能整理格式”就完美了!

其实,WPS文字中的“文字工具”很还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在网络论坛、博客中发表文章时,由于html格式不支持“首行缩进”功能,因此需要在文字的段首插入两个全角空格;为使不同的段落彼此区分开来,需要在段落之间插入一个空行(有点像前面操作的“逆向”转换),这些需求在WPS中也可以方便地实现。执行“文字工具”中的“段落首行缩进转为空格”和“增加空段”即可轻松实现,这样处理过的文字粘贴到论坛或博客中时,格式就不会走样了。

篇5:WPS表格教程:巧用函数轻松实现合理分班

班级授课制下,为学生分班是学校的常规工作,有时是为新生分班,有时是为特殊需要分班。无论如何分班,分班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充分满足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又要充分满足教师公平竞争的权利;既要有利于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分班标准因学段和学校的不同而不同,但班与班之间力求保持一种平衡。目前,小学新生和中职学校各专业多按性别分班,普通中学多按升学科目总分和学生性别分班。按性别均分有利于班级内部和谐与外部平等竞争;按成绩分班有利于对教师合理考核,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如果生多班多,分班的工作量是很大的,需要借助电脑分班。特别是中学,涉及两维标准,分班是令人头痛的。如果能借用函数,实现起来会更容易。下面就以200人分为4个班为例,介绍如何利用WPS表格的内置函数按照总分和性别二维标准,既轻松又科学地分班。

1.分配学生

1.1准备数据

启动WPS表格,按图1制好表格表头。

图1 新生名单表头

将包含姓名、性别和学科成绩的数据录入或复制、粘贴到表中。要得到总分,先拖选C3:J202区域,再单击工具栏上的求和按钮“∑”。

拖选A2:J202区域,执行“数据→排序”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的“主要关键字”点击右侧三角箭头,在下拉列表中选择“总分”,在其右侧选择“降序”,在“次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性别”,在其右侧选择“升序”,单击“确定”,完成排序。参见图2。

图2 排序设置

分别在G3、G4单元格中输入“1”、“2”,拖选这两个单元格,鼠标放在此区域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小“十”字时,拖动鼠标至G202,松开鼠标,则序号被自动填充。此时的序号与名次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学生是同分数不同名次,如F4、F5单元格。

1.2轮次方式

采用首尾相接封闭式循环方式划分学生。首先看男生,男生前16名学生分别到1、2、3、4、4、1、2、3、3、4、1、2、2、3、4、1各班。我们试着来分析一下。因为是分成4个班,第一次小分配时,男生第1至4名学生分别到1、2、3、4各班。由于这次分配最“吃亏”的是4班,其次是3班,再次是2 班,所以接下来的3次小分配享有优先权的依次为4班、3班、2班,即第5至8名学生分别到4、1、2、3各班,第9至12名学生分别到3、4、1、2各班,第13至16名学生分别到2、3、4、1各班。这样,4次小分配就组成了1次首尾相接封闭式循环。女生的分配方式与男生完全相同,但循环方向相反,即为“4、3、2、1、1、4、3、2、2、1、4、3、3、2、1、4”。如果说在分配男生时,对某些班不利,而在分配女生时,就恰好作了天衣无缝的弥补。这样,各班不仅学生成绩比较均衡,而且男女生搭配也很合理。

1.3输入公式

H3=MOD(MOD((ROW-ROW($A$3)),4)-INT((ROW()-ROW($A$3))/4),4)+1。

I3=4-MOD(MOD((ROW()-ROW($A$3)),4)-INT((ROW()-ROW($A$3))/4),4)。

J3=IF(B3=“男”,VLOOKUP(COUNTIF($B$3:B3,“男& quot;),G:I,2),VLOOKUP(COUNTIF($B$3:B3,”女“),G:I,3))。

在H3单元格的公式中,“ROW()”表示活动单元格的行号。“ROW($A$3)),4)”表示数据区域第1行即A3单元格所在的那一行的行号。 “MOD((ROW()-ROW($A$3)),4)”表示用活动单元格的行号减去3的差除以“4”个班的余数,

INT函数表示对一个值去尾取整。整个公式用来确定第几班作为循环分生的起点。如果把公式中的“4”换成“n”,就是一个通用公式。

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IF函数是一个表示逻辑检测的函数;VLOOKUP函数用于在数据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数据表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COUNTIF是对指定条件计数。公式意思是,如果B3单元格是“男”性,则按照“男”性数量在H至J区域中搜索第“2”列,即H列中代表班序的数值,否则就按照“女”性数量在H至J区域中搜索第“3”列,即I列中代表班序的数值。

1.4填充公式

拖选H3:J3区域,鼠标放在此区域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小“十”字时,拖动鼠标至J202,松开鼠标,则公式被自动填充至H4:J202区域。

1.5数据微调

由于是4个班,所以一次封闭式循环就是42人,即16名学生。尽管男、女生总数是班数“4”的整倍数,但男生或女生数不一定是16的整倍数,所以,按上述方式分班后,各班人数可能会不相等。另外,可能还存在着学科不均衡、纪律后进生集中、学生智能偏向趋同等问题,这些,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微调。

下面以调整学科成绩为例来说明微调过程。

复制A2:J202区域数据,将鼠标放在另一表中的A1单元格,执行“编辑→选择性粘贴→数值”命令。紧接着以“分班”为“主要关键字”对数据排序。然后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的“分类字段”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分班”,在“汇总方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平均值”,在“选定汇总项”中选择“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参见图3。

图3 设置分类汇总

如此操作后,工作表左上角位置会出现“123”字样,单击“2”,会出现各班及年级的平均分。参见图4。

图4 分类汇总结果

观察本例各班“总分”的平均分,发现2班的成绩劣于4班。如此周密地分班,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只要按“分班”、“计数”、“分班”的方式重新进行分类汇总,就会发现2班、4班分别是51人,49人。原来,在按轮次分班时,“尾子”学生在2班多“轮”了1次。另外,1班与2班相比,语文、数学强而英语弱。

发现这些问题后,再回到第一次分类汇总界面,单击工作表左上角的“3”,展开各班数据,在表中进行增、减行操作,一番剪切、粘贴,将学生作适当调整。

2.张榜公示

调好数据后,作一些格式上的处理,将分班名单张榜公示,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监督,增加分班的透明度。学生在不知教师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大的情绪。

3.调配教师

“择班热”的实质是“择师热”。分班结束后,学校应按照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业绩、年龄、健康、性格等情况,合理均匀地进行师资力量搭配,班主任抽签决定班次。

纵观整个分配过程,函数设置科学,公平公正,操作灵便,能轻松实现合理分班的初衷。当然,不用函数公式,也能达到目的,只是操作更繁杂。可先将学生按性别和总分排序,再分别按首尾相接封闭式循环方式轮次即可。

篇6:巧借WPS表格实现WPS文字自动双色排版

双色排版,就是在同一版面内使用两种颜色的字体,这样做改变了单色排版的单调性,增加了内容的可读性。因为双色更醒目,也能有效地防止视觉疲劳,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现在很多出版物已采用。

WPS文字我们都知道是用来排版文章的,能否使用它实现双色排版呢?手工设置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对于大文章也是不现实的。使用宏当然能够实现,但对于初级用户是有难度的,而且个人版是没有宏的。那么如何实现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用WPS表格轻松实现。

双色排版一般都是有规律地隔几行换用另一种颜色,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用WPS表格2005新增的条件格式实现这一要求,下面就把制作过程简单介绍给大家。

1、建立一个空白表格,把需要设置的文本复制到这表格内,并加以调整。另外也可以在这个表格内直接输入文本。

2、选中文字区域,单击格式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条件格式”(如图1):

图1

3、在随之出现的条件格式对话框左侧选择公式,在右栏中输入“=MOD(TRUNC((ROW()-1)/5),2)=1”(如图2):

图2

然后单击右下侧的“格式”,在接着出现 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字体,并在颜色中设置所需的颜色(如图3):

图3

4、单击条件格式对话框中的“添加”,在条件2中输入公式”=MOD(TRUNC((ROW()-1)/5),2)=0“,并设置另一种字体颜色(如图4):

图4

5、这样,自动双色排版的文章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如图5):

图5 本文图片来自金山

公式详解:MOD是整除,TRUNC是去尾取整,ROW()是行数,

本例中设为每隔5行,两种颜色交替。根据需要可自由更改所隔行数与颜色数,公式中斜线后的5是行数,逗号后的2是颜色数。

篇7:办公技巧:在WPS Office中实现表格文字竖排

有一次,笔者需要将表格中的某些文字设置为竖排格式,但当从右键菜单中选择“对象属性→文字排列”命令打开“单元格”对话框时,却意外的发现这里的“左竖”和“右竖”选项呈灰色不可选状态(如图),那该如何才能实现文字竖排呢?

其实操作很简单,只要将光标放在需要竖排文字的单元格内,然后从“表格”菜单下选择“文字排列方式”命令,然后就可以从子菜单中选择从左向右竖排或从右向左竖排了,

办公技巧:在WPS Office中实现表格文字竖排

不过,如果单元格的行高不够的话,可能无法显示竖排效果,此时只需适当拉高即可。

篇8:WPS表格2013不合并单元格也可以实现文字居中

在表格中要将标题居中,一般的做法都是将单元格合并,然后选择居中方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不允许合并单元格,那么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么?本小编总结了资料,找到了下面的方法,不合并单元格也能居中。

①启动WPS表格2013,在A1单元格输入标题,下面我们要将其设为居中,选中几个单元格,然后单击菜单栏--开始--合并居中。

②在合并居中下拉菜单中选择跨列居中。

③此时我们之前输入的标题就居中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合并单元格,不信的话大家可以鼠标点击单元格,看看是不是合并了。

WPS“查找和替换”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wps表格批量生成通知单

巧用计划任务实现人性化定时关机

解决WPS文字链接下划线问题

教你用WPS文字快速输入商标符号

巧用WPS邮件合并功能将数据插入成绩单

我们的教育理想――真正实现教育功能

WPS教你在表格中设置下拉框

入党思想汇报稿纸格式

小学生范文稿纸 作文

巧用WPS文字表格工具实现稿纸功能(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巧用WPS文字表格工具实现稿纸功能,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