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

时间:2023-02-09 03:51:49 作者:江湖没有骗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江湖没有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

六上习作3

芹菜炒肉丝

我们大丰是鱼米之乡,物产十分丰富,家常小炒也颇具风味,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炒――芹菜炒肉丝。

芹菜炒肉丝这道菜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先将锅预热,将锅里的水分敖干,倒入少量油,等油烧到沸腾,再倒入肉丝,大火翻炒,将肥油炸出来一些,继续翻炒,使每一根肉丝都被金黄闪亮的油包裹起来。这时,倒入酱油,染色,待色染好再加入姜末、黄酒提味。再将切好的芹菜按一份肉,三份菜的比例倒入。最后倒入事先熬好的肉汤,我想我家的芹菜肉丝比我吃过的都更鲜美的.主要原因便在于此了。盖上锅盖,闷个两三分钟后,揭开锅盖,你会发现刚刚翠绿的芹菜更加绿了,在肉汁的浸润下一根根油光发亮,煞是好看。这时,便要加入盐,翻炒几下后加入味精和白糖,提味,再翻炒几下,使味道完全融入到菜中,这时,便可装盘了,于是,一盘香喷喷的芹菜炒肉丝便完成了。

看!绿嫩嫩的芹菜夹杂着酱红色的肉丝,如雨后一群小孩在草丛中捉迷藏。闻!芹菜的清香立刻溢满鼻腔,再加上肉的醇香,着实让人口水直泛。

那么,味道如何呢?在肉汁的渗透下,芹菜的味道不再单调,清香而鲜美,嚼在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挑逗着每一根神经。肉味也不同了,肉香、酱香、芹菜香和白糖的清甜混合在一起,吃在嘴里,嘴里立刻像过节般的兴奋,每一个味蕾都在欢乐地跳动。真是一道天工巧夺、色香味美的极品美食!

怎么样,想吃吗?还等什么,快点自己动手做吧。

篇2: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优秀教案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篇3: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的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三教案B案_课堂实录_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B案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的实况录像片断。准备奖品。

学生

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交流习作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

2、学生浏览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如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长辈与长辈之间的,如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邻里乡亲之间的

根据习作要求,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自己从书上读来的事。

五、独立拟题撰文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注意收集比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六、组内品评习作

1、小组交流,品评小组各成员的文章。

2、推荐本组优秀文章,组长记录推荐理由。

七、全班交流佳作

1、学生上台朗读佳作,朗读前先由组长读推荐词。

2、听佳作时学生做好优、缺点的速记。

3、师生共同点评:要求先说优点,再补充修改建议。

4、师生共同推荐范文,投影出示。

5、教师根据学生点评,直接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文中作示范性批注。

八、修改习作

1、学生再读课文习作要求。

2、学生自改习作。教师作适当的帮助与指点,特别是习作困难生。

3、组内交流改前与改后的语句、语段,谈谈修改体会。

4、教师小结。

颁发奖品,共赏佳作

课堂组织一次简洁又隆重的颁奖仪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给获得进步最快奖最佳文题奖最佳环境描写奖最佳心理活动描写奖最佳创作奖等奖项的同学颁奖。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被推荐的佳作。

篇4:六年级上册习作5作文

六年级上册习作5作文

六年级上册习作5作文

俺们班的“娘娘腔”

作者/吴昊阳

六年级上册习作5(人教版新课标)

【要求】写写自己小伙伴的特点

【提示】这次习作难不倒大家。因为,与我们朝夕相处、一同玩耍学习的小伙伴是我们最熟悉最了解的好朋友,所以,习作材料很容易选择。但,要注意围绕这个小伙伴的特点来选材,这样才能使人物个性鲜明。写人离不开记事,典型的事例和恰当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会给人物增色不少。俺们班的'“娘娘腔”

(365100)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吴昊阳

指导老师 林艳芳

此人姓丁名修浩,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如果光看他的背影,一定会觉得他是个英武雄壮之人,可他偏偏长了一张与他的身材极不相符的秀气“小白脸”。他一耸肩,一抬头,一扭腰,一回眸,十足的“娘娘味儿”,保准让你作呕不止。

目前班级“战况”,女生称霸,男生则被降为“庶民”。只要女生们看谁不爽,就会挥动铁拳,群起攻之,“为班除害”。为此,教室里总是鸡飞狗跳,“民不聊生”。许多男生为了生存,都选择了“路见不平,溜之大吉”这条“不归路”。

然而,在这“乱世”间,丁修浩却凭着他的甜言蜜语和十足的“娘性举动”在班里争得了一席之地。某日,女生们又来了一次大规模的突击巡逻,许多男生都没能“逃过一劫”。成了“刀下之鬼”。只见女生们气势汹汹地走到丁修浩面前,找碴儿似的抓住丁修浩,用充满威慑力的不怀好意的语气嚷道: “丁修浩――”

再把镜头转向丁修浩,只见身经百战的丁修浩熟练地摆出一副献媚的“娘娘”样,小蛮腰一扭,小嘴一撅,用甜得发腻、柔得颤人的声音说:“姐姐好,漂亮姐姐好,漂亮姐姐最好最好最好最好啦!”这一夸,直把那些女生夸得心花怒放,满意地点点头,松开了丁修浩。安然无恙的丁修浩暗暗笑了笑,冲我们这群“残兵败将”做了个胜利的手势,然后一蹦一跳地摇着那颗硕大的脑袋,跳着新疆舞走出了教室这个是非之地。

丁修浩就是这样,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娘味儿”。()他的性格当然也像小羊羔一样,憨厚温顺。不过,事实告诉我们:“小羊羔”也有愤怒的时候,千万别惹“小羊羔”!

一次, “调皮鬼”梁蒙拿走了丁修浩的水瓶,等丁修浩发觉时,梁蒙早已带着“赃物”,“逃之天天,逍遥法外”了。大家都以为丁修浩会拿梁蒙没辙,没想到“小羊羔”这次发怒了,他咬着牙,绷着脸,向梁蒙冲去,撞得梁蒙倒退了好几步,我们个个都惊得嘴巴张成了大大的“O”型。

这就是俺们班的“娘娘腔”,会扭小蛮腰,会使娘性子,偶尔认认真真当一回男子汉。没有他,我们班就乏味许多;有了他,我们就多了许多欢笑。我喜欢这个“娘娘腔”。

【简评】

这篇文章读着真叫人大呼过瘾,而一个“会扭小蛮腰,会使娘性子,偶尔认认真真当一回男子汉”的“娘娘腔”也逼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完全得益于小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如何将一个人鲜明的特点真实地表现出来,除了抓住这个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外,更需要用恰当贴切的语言来描述。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良好的语言功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多用心读多练习写。

篇5:六年级上册习作七作文

六年级上册习作七作文

温哥华街头的鸭子

主持人:

杭州市长阳小学  夏树娟

主持词: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当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怎么做呢?人类是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它们。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一定是感人的。与动物和谐相处,使地球变得更加美好,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愿望。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愿去读一读小作者们美丽、动人的故事吧。

◇学生习作

和谐共处

杭州市长阳小学六(1)班  顾  铭

这天,天气晴朗,在温哥华的街头,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只鸭妈妈带着六只憨厚可掬的小鸭子大摇大摆地漫步在街头。

显然,小鸭子是第一次上街,对什么事物都很好奇,左瞧瞧,右看看。鸭妈妈转过身,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队伍排齐,不要掉队哦。”小鸭子们迅速排列好队伍,鸭妈妈自豪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转过身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它们遇到了一个打开盖子的下水管道,鸭妈妈心想:一定是管道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忘记盖盖子了。想着,它绕了过去:“孩子们,走过这儿的时候小心一点!”可是后面的两只小鸭子正玩得不亦乐乎,没有听妈妈在讲什么,只听见“扑通”一声,鸭妈妈赶紧走回来,只见两只小鸭子已经掉进了下水管道,不停地哭喊着,鸭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鸭妈妈急中生智,想到了乐于助人的巡警叔叔,它带着剩下的小鸭子,快步走向正在值班的巡警。来到巡警面前,鸭妈妈扑腾着翅膀,“嘎――嘎嘎――嘎!”,想和巡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可巡警没听懂。面对着一脸雾水的巡警,鸭妈妈用嘴叼住巡警的裤腿,想把他“拽”去“事发地点”.巡警来到了下水管道旁,看到了失足掉入下水管道的两只小鸭,才恍然大悟。赶紧从附近找来了一张网,放进下水道里,和鸭妈妈一起用力,把两只小鸭从下水道里救了出来。鸭妈妈十分感激巡警,和小鸭子们一起鞠了一个躬,又摇摇摆摆摇地上路了……

人们和车辆都停了下来,给小鸭子们让行,人们目送着小鸭子和鸭妈妈消失在朝晖中,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美好的一刻被《青年时报》的记者定格在了相机中。我想,地球妈妈看见了这美好的一幕也一定非常高兴吧……

【点 评】鸭妈妈的机智和巡警的救助写得很生动,结尾用小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点明主题,与众不同。

(指导老师:夏树娟)

温哥华街头的一幕

杭州市长阳小学六(3)班  孔懿

9月29日早晨,温哥华的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一只鸭妈妈带领着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漫步在温哥华的街头,这可为温哥华的街头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沐浴着它们,小鸭子们对来来往往的人和一辆辆呼啸而过的汽车熟视无睹。它们左瞧瞧,右望望,对一切都是这么的陌生和好奇。

小鸭子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嘎嘎嘎”,跟小朋友秋游一样,兴奋极了!呀,不好,前面一个下水道的窨井盖没盖好!还没等鸭宝宝们来得及躲闪,就听见“扑通,扑通”两声,六只小鸭子只剩下四只了。鸭妈妈看到自己的两个宝贝跌入下水道,也深知下水道水流湍急,用不了多久,两个孩子就会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的。于是乎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束手无策。它尝试用它那扁嘴巴翘起窨井盖解救它的孩子,可是一只鸭子是无论如何都撬不开这个盖子的。突然间,它急中生智想到了找警察帮忙。它火速地冲到巡警跟前,没命似地边拍打着双翅边“嘎嘎嘎……”的焦急地叫着。巡警似乎看出了些眉目,于是便跟着鸭妈妈来到了下水道口,盖子的下面传来了两只小鸭子那无助的呼喊声,它们仿佛在喊:“妈妈,妈妈,快救救我们!”巡警见势不妙,立马跑到旁边的一家渔具店,问老板借来了一个网兜,在移开下水道盖子的那一瞬间,迅速地捞起两只惊慌失措的鸭宝宝。他小心翼翼地将两只获救的小鸭子放到了鸭妈妈的身边,()看到重新团聚的“一家子”,心里别提有多开心!鸭妈妈对着巡警“嘎嘎嘎……”地欢叫着,仿佛在用最美的语言赞美着他,感谢他。鸭宝宝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拥抱着鸭妈妈,瞬间得到了满满地幸福感。鸭妈妈搂着这些孩子们,一会儿亲亲这个,一会儿亲亲那个,心里的石头顿时落下了。心想:以后一定得更加仔细地照顾孩子们,绝不再让它们受到伤害!

鸭子一家又欢欢喜喜地踏上了路,这时过往的车辆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来为它们让行。是呀!人和动物这样的和谐互助,是多么的温馨和感人啊!

【点 评】小作者语言文字优美,朴实,用儿童独特的视野来写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爱,读来亲切、自然。

(指导老师:夏树娟)

温馨的一幕

杭州市长阳小学六(3)班  张芊月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六只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在温哥华街头散步。小鸭子们第一次看见霓虹灯闪耀的城市,兴奋得不得了:有的左看看右瞧瞧,好像在搜索着什么;有的见到人就“嘎嘎”大叫;有的歪着小脑袋,瞪大了眼睛好像在问:“你们这些怪物是什么呀?为什么长得跟我们不一样呢?”有的紧跟在妈妈的后面,生怕自己在这座“大迷宫”里走丢……

突然,走在最前面的鸭妈妈听到后面的小鸭子不停地叫着,立马回过头来,奔向声音的源头――原来,刚刚几只小鸭子玩得太尽兴,结果“扑通”一声,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里。鸭妈妈心急如焚,一心只想快点将小鸭子们救出来。于是就把自己的长脖子伸下去,想用嘴巴把小鸭子叼出来。无奈,下水道太深,够不着。随着小鸭子的叫声越来越大,鸭妈妈左顾右盼。忽然,看见了正在指挥交通的巡警。鸭妈妈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嘎嘎”地跑上前去对巡警大声叫着,并用翅膀不停地挥舞着。可是巡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鸭妈妈见巡警没有反应,就用嘴咬住他的裤脚,把他拉到了下水道旁。巡警低头一看,立刻就明白了,马上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把小鸭子们一只一只地捞出来。鸭妈妈一边帮小鸭子梳理羽毛,一边欢快地叫着,手舞足蹈地感谢巡警。

巡警看到这么聪明、可爱的鸭子们,情不自禁地向它们敬礼,并目送鸭子们唱着歌、迈着整齐的步伐离去。这也感染了街上匆匆行走的路人,他们纷纷为鸭子们让出一条安全通道。阳光下,温哥华街头的这一画面让无数人感动,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互帮互助的纯洁友谊!温哥华街头这温馨的一幕久久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点 评】小作者对重点段落的描写很精彩,鸭宝宝感谢巡警的'方式也很特别,结尾一段写得也不错,文字优美,感人至深。

(指导老师:夏树娟)

真诚的救助

杭州市长阳小学六(3)班  周  欣

9月的一天早晨,鸭妈妈见天气不错,决定带鸭宝宝们去散步,小鸭子们高兴得直拍翅膀。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温哥华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小鸭们看得眼花缭乱,他们的步伐慢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温哥华街头繁荣的景象。而司机与来往的人群也注意到了这支队伍,他们齐刷刷地停下车和脚步,注视着这一支整齐的“鸭子队伍”走过行人道。

小鸭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竟丝毫没有注意到――在它们不远处,有一个没盖的下水井。突然,“扑通”一声,三只小鸭子掉进了下水道中。这时,鸭妈妈发现三只小鸭子掉队,便四处寻找。在下水道那湍急的水流中,看到了小鸭子那忽隐忽现的身影。

这时,鸭妈妈快速扇动着翅膀,脖子拼命往下伸,想把小鸭子叼起来,可是下水道太深,鸭妈妈够不着落水的小鸭子。怎么办呢,鸭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它看见了一位巡警正在指挥车辆。于是,它急忙跑过去,对着巡警“嘎嘎”的叫着。巡警不明白它要干什么,友好地摸了摸它,继续开始工作。鸭妈妈见他没有理会自己的意思,索性咬住他的裤脚,死命往小鸭子出事的下水道拖。巡警蹲了下来,它就用力点点小鸭子落水的地方。巡警明白了它的意思,站了起来,跟着鸭妈妈走。

他们来到了下水井边,此时的小鸭子们已经奄奄一息了,巡警赶紧蹲下来伸手去抓,可差一点,怎么努力都没有用。这时,巡警灵机一动,摘下警帽,一捞就把两只小鸭子捞了上来。可剩下的那只小鸭子却怎么也够不到了。怎么办?身边什么也没有?巡警立起身来,开始解皮带,难道他要钻进去吗?那下水道的水可是又脏又臭的。没想到巡警把皮带扔向小鸭子,小鸭子竟然能领悟巡警的意思,一口咬住皮带的一头,死死的,巡警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收回皮带,近了,更近了,巡警突然一伸手,猛地抓住了那只瑟瑟发抖的小鸭子,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鸭妈妈的身旁。

鸭妈妈看着小鸭子,慈爱地舔了舔它那脏兮兮的身子,用感激的眼神向巡警频频点头。此时,下水道旁已经围满了人,他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点 评】小作者把鸭妈妈的求助和巡警的救助写得很详细,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深化人和动物和谐的主题。

(指导老师:夏树娟)

篇6: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

出示思考: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

(2)写作思路是什么?

(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

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

(学生自由发言)

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

佳作引路。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

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她对我说。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补课后,她说:“谢谢”。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

(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

(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

(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心理)

(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篇7: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习作7》本次的习作训练与阅读紧密结合,是对阅读的补充,是对阅读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自由表达的训练,内容是自由选择的,习作的形式也是自由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做好两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做好阅读指导。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也是习作成功的保障。第二,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自由表达。

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谈话导入,激情激趣,创设游戏,寻找故事,阅读链接,充实内容,学生练笔,故事沙龙,展示习作。

《练习7》这个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让我们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文中的发现的隐藏的故事。老师将学生交流的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隐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和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写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2)、认真修改习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7语文书中的故事

藏在成语中、课文中的故事

读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篇8: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1、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写书中的故事,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补充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包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写出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从学期初,就要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每学习一课,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相关故事,课后做好拓展,为本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结集成册,为本次习作做好铺垫。

2、习作前组织学生演好课本剧《完璧归赵》,并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谈感受。(引导说出看完后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或从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对课本剧本身说说看法。)

【教学过程】

流程一:作前指导

一、阅读要求,明确指向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7》,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7》,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习作要求。

选择范围:可以在本册书中寻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学阶段学过的十一册书中的故事。

选择内容: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还可以写一写读完故事后从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可以侧重于语文书里故事的记叙,也可以写自己读故事的收获。

(设计简析: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不但锻炼了自学能力、审题能力,而且通过大家的交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打开课本,寻找“故事”

同学们,我们明确了习作要求,现在我们就打开册课本(也可以是十一册书)寻找故事。

1、学生寻找故事。

2、学生汇报并用一句话说出故事梗概。

教师点评发言,引导学生汇报时注意概括,用一句话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简析:让学生打开课本,唤起回忆,自己去寻找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件浮现眼前,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激发他们的热情,也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一句话概括梗概锻炼了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利于习作时将情节写完整。)

三、敞开心扉,诉说“故事”

过渡:我们转眼间找到了这么多故事,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蜡烛》“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可见同学们真是爱读书、会读书,我们如何把这些故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呢?

1、引导明确叙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完整。

(2)叙述人物时,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要有合理的想象。

(4)写启示时,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节,而应注重感受和启示,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回忆观看课本剧时的情景,教师引导说出。)

2、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简单讲给同桌听。

3、推选优秀者在班内讲自己选取的故事。

教师引导点评(侧重于是否完整、有顺序、重点突出、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设计简析:这一环节提高了难度,因此让学生同桌互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优秀者则给同学们做好了示范。这一环节完成了由易到难的巧妙过渡。)

流程二:下笔成文

四、点拨思路,编写“故事”

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现在就开始写一写你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写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突出,也可以再次寻找所需要的材料阅读连接,充实内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结合刚才所说的,先用几句简单的话或几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跳过去,以免影响全文的构思。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请大家动笔成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设计简析: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让学生尽情交流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地作了写作方法的精要指导,使学生从“有话想说”到“有话会说”,从“想写”到“会写”。)

流程三:作后评改

五、修改习作,充实“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了二十多次。这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文,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然后出声读自己的文章,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写完整了,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通读中发现了问题,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2.集体评议。

选取一名学生,鼓励他把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评。点评时围绕“写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顺序写、重点突出、情节完整,写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出声的读自己的习作,用刚才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简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习作修改,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使每位同学的习作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六、结集成册,分享“故事”

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识“故事”》《书中自有千古事》等书名将故事分类汇编,结集成册,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拥有轻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写完后就没了下文,学生会很失落,会认为习作是为了写而写,那么课后的拓展、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结集成册,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更加热爱习作,使训练落到了实处。)

篇9: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

出示思考: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

(2)写作思路是什么?

(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

(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

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

(学生自由发言)

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

佳作引路。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

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她对我说。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补课后,她说:“谢谢”。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

(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

(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

(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心理。)

(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作讲评课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说一下我讲的第三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的习作讲评课的教学思路:导入环节,我以鲁迅和海明威的名言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大作家对作文修改的重视,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修改的重视,其次让学生回顾本组课文的习作要求,为下文点评和修改文章做铺垫,让学生在点评和修改时能有章可循。在整体评价环节,我总结我班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让学生对这次习作有整体的印象,认识到自己在这次习作中的状况,接着我出示了写作优胜者名单,是及时鼓励这些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长处,感受到成功,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变相的鼓励。

在体悟写法这一环节,我先从“赏题”入手,出示这次习作中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写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在“美文”欣赏环节,我让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本次写作的要求,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随后我总结并板书,让学生潜意识里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内容、选材、写作方法几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悟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一得。

在“自赏”环节,我出示9个优秀句段请作者朗读,创设自我欣赏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让其他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点评,形成写作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有待于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里讨论文章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好之后,学生自由修改,培养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享受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最后一环节是自我诊断,自我修改,因为学生在上面的环节已经掌握了评改习作的要领,让学生趁热打铁修改自己的文章,滋生了重新修改自己习作的想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在修改病文时应该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让学生对照修改要求画出该修改的地方,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之后再自由修改,这样会给中差生提供修改的方法和思路,效果会更好些。

篇10: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600字

在一个金色的秋天,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们漫步在温哥华的街头。街上热闹极了,第一次上街的鸭宝宝们兴奋地左看看,右看看,丝毫没有发现一个没有井盖的下水道口就赫然摆在它们的正前方。

突然,几只小鸭子失足掉进了下水道中,发出凄惨的叫声。鸭妈妈连忙赶了过去,看到了落水的小鸭子,救子心切的鸭妈妈让剩下的'小鸭子在原地守着,自己则一摇一摆地“冲”向正在路旁值班的交警。只见它咬住交警的裤管,不由分说地把交警拖向“事发地点”。善解“鸭”意的交警立刻就明白了鸭妈妈的意思,一把捧起鸭妈妈,朝着下水道口飞奔而去。这时,落水的鸭宝宝们在下水道里艰难地扑扇着翅膀,眼看着就要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

交警拿出随身携带的绳索,一头绑在路旁的大树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腰上,沿着下水道的梯子麻利地爬了下去。这时,一位好心的过路人找来一个竹篮子递给交警。只见那交警接过竹篮,向下一捞,几只落水的鸭宝宝就轻而易举地捞了上来。直到这时,他们身后的汽车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壮观极了,但是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等着,等着交警把几只落水的鸭子成功解救上来。随后,他们不约而同地为鸭妈妈的机智和交警的勇敢鼓起掌来。

鸭妈妈看着安然无恙的鸭宝宝,频频点头,像是在向人们点头致谢,它还特地跑到交警身边,用它那扁扁的嘴巴亲了亲他的手背,接着便又带着鸭宝宝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

此时,人们眼中看到的,不只是鸭妈妈与鸭宝宝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一幅人鸭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六年级上册习作一范文

人教六年级上《口语交际?习作三》ABC案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习作范文

六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

六年级习作六作文

三年级下册园地三习作指导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

六年级上上册《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六年级下册变形记习作500字

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六年级上册上习作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