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时间:2023-02-16 04:04:48 作者:物理学圣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物理学圣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实现数字图书馆Web集成信息检索及知识库的建立管理机制,以RDF作为信息和知识的表示模型,采用中介器和包装器框架来实现对异构数据源的集成信息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RDF的知识库,实现全局查询,在知识服务方面做了初步的实现。最后,本文介绍了基于该机制实现的一个原型系统,并以此原型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性能。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Web集成信息检索;RDF;说明式查询语言

0引言

数字图书馆是海量电子资源的集合,它所提供的功能涵盖并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重要的基于Web的应用框架体系。其基本目的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给用户提供统一资源查询服务,保障数字资源的最大可用性、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性。

但是,如果数字图书馆像现有的Web一样仅仅提供简单的信息浏览功能,则同样会让用户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不能共享经验知识,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因此,需要针对数字图书馆异构信息源的特点,采取一种适用的集成信息检索框架,同时要求系统能够积累交互运行中的知识,建立知识库,从而给用户提供智能的、主动的、动态的知识服务。

1RDF查询语言——RQuery

RDF查询语言RQuery与XML相比,RDF支持语义信息,然后,XML的设计动机是关心文档的结构,目的在于提供多元的文檔表示结构,关注的焦点不是文档中数据所代表的语义信息。通过比较得知,RDF查询语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多元的机制,同时可以定制应用领域内资源、语义信息、知识的表达规则。因此,采用RDF查询语言作为信息表示标准,更方便实现数字图书馆领域异构、半结构化数据源IIR的语义相互操作。

RQuery的作用有两个,实现对RDF数据和RDFS的查询,为了给用户提供超出普通信息查询更多的知识,系统将上述查询方法结合起来。

设计的RQuery解析器是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针对RQuery的上下文无关文法的特点,采用了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方法。顾名思义,自上而下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其主旨是:对任何输入串,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从文法开始符号(根节点)出发,为输入串获取确定的最左推导。

提出的RDF查询语言RQuery,是一种融合了谓词逻辑的说明式查询语言,它的设计基于数字图书馆IIR需求,与其它RDF查询语言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支持语义映射、可逻辑解析、模式查询和数据查询相融合。

2数字图书馆集成信息检索框架

基于中介器,包装器的数字图书馆集成信息检索(DLIIR)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RDF作为中间信息表示规范:即系统各组件间交换的数据皆为符合RDF规范和RDFS定义的信息。因此组件之间以计算机可理解的语义信息进行通讯,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效率和准确度,适合海量数据的查询。

DLIIR系统包含用户接口和中介器2个模块:包装器生成组件(WrapperDispatcher,WD):包装器(Wrapper);知识获取器(KnowledgeAcquireAgent,KAA):知识库搜索器(KBSearchAgent,KBSA)。它们彼此通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检索功能。同时,在DLIIR系统中增加了RDF知识库。RDF知识库包含一个知识获取(KAA)组件,将来自中介器的RDF文档转换成RDF知识库中的记录。

3组件间通讯规则

DLIIR系统包含若干个共同协作、彼此独立的单元模块,这样的目的'在于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为了进一步实现组件之间的通讯和数据交换,提高系统性能、查询准确率以及工作效率。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如图2所示。

采用RDF作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完成彼此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查询服务。

4用户接口Agent

用户接口Agent的主要功能是协助用户明确、细化查询请求。同时,将MA返回的查询结果以友好、清晰的格式显示给用户。

UIA的功能包括:①协助用户明确、细化查询请求,将查询请求提交给MA;②接收MA返回的查询结果,以普通HTML页面形式将结果显示给用户;③为用户提供查询RDF知识库的导航服务。UIA主要和MA进行通信,完成和用户交互的功能,这就是主体和其它主体协作共同实现系统功能的过程。从主体的运行周期来看,UIA的状态周期如图3所示。

DLIIR系统中,主体之间的通信数据均以RDF表示,MA接收到该消息之后,把该查询请求转换成RQuel查询语句。DLIIR提供给用户基于Web的查询界面,当用户提交查询请求时,激活UIA,开始响应用户的请求。DLIIR给用户提供了两种查询方式:基于关键词的查询和基于语义的查询。基于语义的查询仅仅限于对RDF知识库进行查询,由于知识库中存放的是经过处理的、以RDF格式表示的知识,它们之间存在可处理的语义关联,可以根据语义联系查找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5中介器的实现机制

中介器依靠包装器完成信息集成。在DLIIR系统中,中介器(MediatorAgent,MA)需要和其它五种组件通信,协调各个组件彼此协作,共同完成查询任务。从MA的内部结果来看,MA就是一个查询映射、结果集成的模块。

DLIIR系统中,所有组件之间传递的信息均以RDF格式表示,采用提出的RQuery来实现对这些数据的查询。在MA中,对查询请求的转换,其实质就是将RDF格式描述的查询请求,转换成RQuery语句。

为了更清楚地给用户提供查询结果,往往需要HTML文档具有一定的格式,如不同数据以不同颜色显示,采用表格、链接给用户提供更友好的界面等。此外,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便于将来修改结果显示的形式,在设立了一个系统文件——显示模式(DisplaySchema)文档。MA在进行查询结果到转换时,根据提前定义的显示模式,将RDF文档转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HTML文档,然后提交给UIA,以供在用户端的Web浏览器上显示。

6包装器自动构造及知识库框架

包装器(Wrapper)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首先该Wrapper将全局查询请求转换成对该数据源进行检索的命令格式,按照接口协议和数据源通信,获得检索结果。然后该包装器将结果遵循全局RDFSchema构造成RDF文档,返回给MA。完成此次查询任务后,Wrapper进入空闲状态,等待下次检索任务。

DLIIR中的RDF知识库以关系数据库形式存储的知识记录,采用两个组件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操作:知识获取器和知识库搜索器。图4给出了RDF知識库的框架结构。

以RDF图模型表示的知识按照类和属性的关系,以关系型数据库格式存储在MicrosonSQLServer数据库中。因此,KAA和KBSA组件需要更新、访问关系数据库,实现对知识库的维护和查询。这个过程涉及到RDF的解析与RDF图的恢复。

7性能评估

传统的应用程序往往由程序员手工为每个信息源编制包装器代码,采用包装器自动生成机制避免了程序员手工编写代码。传统方式中手工开发包装器代码耗费的开发代价最大,而DLIIR中建立数据源接口描述文档的开发代价远远小于它。

DLIIR系统在实现对异构数据源检索的基础上,同时从检索结果中获取知识,构造了以RDF进行知识表示的知识库。利用本文提出的RQuery语言对知识库进行检索。因此,衡量DLIIR系统的知识库检索性能(P-RKBIR)也就是衡量RQuery语言的检索性能。采用知识库检索时间作为P_RKBIR的衡量标准。

在数据量很小时(10万条记录以下),数据量的变化对查询时间的影Ⅱ向无法衡量出来,查询时间相等。在数据量在百万级别以上时,才体现出查询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此外,查询时间与记录数是线性关系的。

基于结果,DLIIR系统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了对数字图书馆领域异构数据源集成检索的需要,而系统的RDF知识库通过设计的专用查询语言RQuery进行检索时性能良好。

8结论

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标志,是社会信息知识共享的框架平台。因此,实现对该领域内异构信息源的互操作,给用户提供智能的、主动的知识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异构信息源集成信息检索的互操作框架,并对知识库的建立和检索进行了初步研究。

篇2: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以使数字图书馆中的多媒体信息得以有效管理与充分开发利用.

作 者:陈丽君 CHEN Li-jun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许昌,461000 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 年,卷(期):2009 29(5) 分类号:G252 关键词:内容   多媒体   信息检索   数字图书馆   应用  

篇3: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文本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文本数据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重点对数字图书馆文本分类的'构建与实现进行研究,并将开方拟合检验方法、KNN分类算法等经典理论应用到数字图书馆文本分类模型中,以提高数字图书馆检索能力以及检索准确性.

作 者:叶福军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动画系,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硅谷 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25 关键词:文本数据挖掘   数字图书馆   文本分类  

篇4:高校数字校园中的信息集成论文

高校数字校园中的信息集成论文

0引言

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各个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开展之时,已有很多各类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基本上是各机构各自为战进行建设的,没有考虑部门未来的需求、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导致“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除了学校内部的各院系、部门、机构的各自为战,各学校之间、为学校提供服务的各公司或厂商之间、甚至是各地区之间,都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没有整体的、长期的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导致重复投资建设,且当大家开始意识到整合的必要性时,已有的建设又给整合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和难度。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化建设历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数字校园须构建于传统的校园建设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已有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传统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数字校园的总体目标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对原有的系统完全推倒重来是不现实和不可行的。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数字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有效过程,信息集成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部分模式从必要性、驱动力、主要问题等方面对信息集成进行了探讨。

1信息集成的必要性

信息集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位于不同的异构信息源上的数据合并起来,以便为用户提供一个这些数据的统一视图,称为全局模式。信息集成屏蔽了各种异构数据间的差异,通过异构数据集成系统进行统一操作,因此集成后的异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统一的、无差异的。信息集成时需要了解已有的异构信息源中的信息,同时也规划好数据的统一视图,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为两方面搭建起顺畅的转换和转化机制。

信息集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高校中分散、无序、相对独立、不同标准的信息资源。学校业务系统以单独建设为主,系统需求依赖于建设部门自身的既定业务,除系统应用层的功能体现和表示层的页面展示外,其它层面的内容体现的很少。而信息集成往往需要较深入的了解业务系统,包括硬件体系、操作系统、运行平台、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应用服务等等,结合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比和业务系统使用人员的使用反馈,可以获知业务系统的优势、劣势,为信息有效集成奠定很好的基础。

信息集成有助于规范科学的整理、类聚、融合和重组信息,使其形成一个功能完备、结构科学的新的有机整体,建构一个效能更好、功能更高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1+1>2的系统功能。信息集成使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得以优化和延伸,其将各个分储于不同标准和格式的数据库内的相似信息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重组,以满足信息的共享性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平台通过重复信息检测功能、强大编辑处理模块,以及多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并行处理,来减少冗余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和统一维护,从而增强高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性。

信息集成可以加速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业务的高校,提高高校管理、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

2信息集成的驱动力

2.1用户层面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用户的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已经从以前被动的获取数据,到现在主动的择取信息。不重视用户体验的信息系统或者网站,会很快被用户弃用,而最终被其它用户体验好的产品淘汰。高校信息化建设历程中用户体验方面关注度很低,很多的信息系统、信息网站往往只是着眼于自我的业务和功能,以建成为最终目的,后期更新、维护跟不上,对用户使用的关注不够,导致系统建而不用。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用户只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和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丰富多样的校外网络信息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而校内的信息,则往往零星的散落在不同的系统或者网站之中,很难及时地获取到用户往往选择经常访问几个网站或系统或者干脆选择忽略所有,也就导致很多有用的信息被用户忽视或者错过。

用户希望数据唾手可得,应用访问没有障碍,信息能以友好的方式进行展示。为了做好用户的服务工作,很多高校在数字校园中建立了学校的用户门户,通过信息集成把用户关心的数据、功能、信息进行汇聚,统一在门户中对不同群体的用户展示。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缩短用户与信息之间的访问路径,针对移动端的信息汇聚应用也在很多高校建立起来。大连理工大学根据学校数字校园规划建成了学校的综合服务门户,推出了学校的官方移动应用“i大工”,通过信息集成技术把用户关注的信息进行汇聚,并根据用户的类型形成了不同的视图,这些视图统一通过身份认证平台进行登录访问。

2.2管理层面

数字校园为高校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建设模式选择上,因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已建有很多应用系统,不宜采用数据大集中模式。所以一般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统一的校级管理、控制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一方面是由各个业务单位主导的,以满足其完成日常业务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新系统建设或者旧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

校级管理、控制平台需要整合全校的用户等资源信息,必须通过各业务系统的信息集成,然后最终体现为各种、各类信息的“一张表”,为学校管理层展示全面的校情信息,从而对学校整体情况能有实时清晰地了解和把控,辅助更好的开展各类管理工作。这是高校信息化部们的重要使命和工作之一,除此之外也需要总结信息集成过程中发现的业务系统的不足和问题,并形成指导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使业务更好的开展系统的建设、改造或升级工作。

2.3校级全局应用层面

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有一些囊括了学校最全面资源的应用也逐步在高校开展建设,一卡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一卡通的应用从最初的以食堂消费为主,逐渐转变成为高校师生生活、学习、科研息息相关的使用媒介,它所涉及的人员囊括了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留学生、短期学习人员等等,本科生信息来源于教务部门,研究生信息来源于研究生管理部门,教职工信息来源于人事部门,留学生信息来源国际教育部门,短期学习人员信息来源于多个不同部门。这些数据采用与相关系统逐个对接的话,难度将非常大,而且还容易出错。通过信息集成技术提前形成基础人员数据库,可以大大简化一卡通人员基础数据准备工作。

2.4决策支持层面

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虽然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而广泛应用的信息系统为支持决策提供了数据的'可能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支持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还存在着“功能性欠缺”,也就是缺乏对教育决策真正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数据,包括操作层面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帮助进行决策的数据。l}l决策支持依赖于学校全面地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需要面向主题的,具体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并已决策的需求进行组织存储。而高校现有运行的各类系统数据分散,系统以面向事务处理任务为主,其数据使用操作性数据结构方式进行设计组织,随业务开展在随时变化,稳定性很差,很难作为决策的数据依据。

而信息集成则可以把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操作型数据根据决策的需要进行加工、整合、积累,为高校决策支持分析提供数据依据。例如可以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企业方式为模型的学生工作决策支持系统,汇聚学生一卡通消费信息、教务课程成绩信息、生活信息等,并从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决策工作。

3信息集成的实施路径

一旦确定了需集成的信息之后,就需要对校内的信息系统进行调研,了解信息的具体来源系统,并进一步信息在源系统的出处以及适合信息获取的位置。信息由可能来源于表示层、应用层或者数据层。之后通过合适的信息集成技术把数据、功能或者信息集成到需要的位置,例如学校“校级统一管理平台”或者“校级决策支持分析系统”。

4信息集成需注意的问题

4.1信息无源或多源问题

如果信息找不到源头系统,则需要在管理上考虑信息的源头部门,并在设计的时候对信息的存储、维护做好规划。

对于信息多源的情况,需要组织涉及的相关部门协调好数据的权威管理维护部门,对于某些数据可以通过类型划分、信息字段细分的方式,把信息细分然后分配到相应的责任部门,从而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性。

4.2对源系统的影响

信息集成的信息不能凭空产生,基本来源于正在运行的各个系统,信息集成的方式和发生的频率会对源系统产生影响,如果采用页面集成的方式,则目标信息的每一次获取都会对源系统产生一次访问量,这样访问量产生叠加势必对源系统产生太大的流量压力。此时可以适当调整集成策略,采用先缓存或者先存储的方式进行集成,然后定时与源头数据对比。

对于信息在数据层的传递,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对不同种类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抽取或集成规则:变化不大的数据,可以定时抽取,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变化大且频繁的数据,可以每15分钟抽取一次;对于一些关键应用则可以采用接口方式获得实时数据信息。这样可以在既满足信息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减小对源系统的影响。

4.3错误传递问题

信息集成所使用的信息源头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错误。有一些错误能在信息集成过程中直接检测出来,有一些错误则很难被察觉。

web网站信息集成时,若网站访问错误,则信息集成目标方会立即检测到,如果采用直接抽取网站信息方式,则能在目标展示页面直接发现错误。若采用先存储或先缓存后展示方式,则需要在集成处理时把错误信息通过短信提醒、邮件提醒等方式发送至管理人员。

若是数据库层面的信息集成,一般采用数据交换工具完成数据信息集成,若交换规则制定的比较简单,则会有很多源头错误数据进入最终集成的目标库中。所以有必要根据目标库的规则要求,定期扫描全库找到错误的数据,并查找具体原因,最终从规范源头或者更新集成规则等方面获取解决方案。

5结束语

当前数字校园建设已经进入了信息集成阶段。信息集成也在未来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信息集成并非万能,高校必须在充分做好学校的资源整体规划前提下,结合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和成果,利用信息集成技术,使资源进行有效的重构。

篇5:信息抽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信息抽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信息抽取技术的概念、类型、内容和信息抽取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信息抽取系统模型,以及它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作 者:李中言 李普跃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廊坊,065000 刊 名:现代情报  PKU英文刊名:MODERN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27(10) 分类号:G250.76 关键词:信息抽取   数字图书馆   元数据   数据挖掘  

篇6: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的论文

作者:周明全 谭金军 税午阳

摘要:数字博物馆是信息化时代出现的`一种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模式,随着大量的文物被发掘及数字化,使得数字文物的有效管理及快速使用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数字文物的高效、快速检索已成为困扰数字博物馆应用的难点问题之一。现有的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介绍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包括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以及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检索,从而提高数字博物馆的可用性。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 数字文物 检索 文物管理

基于Web Services的虚拟文物博物馆架构

【作者】 鲍泓; 刘宏哲;

【Author】 BAO Hong, LIU Hong-z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摘要】 分布于各处的数字博物馆异构特性使它们之间难以互通互联,这使数字博物馆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Web Services将集成技术延伸到了web上,是目前集成异构平台的理想实现技术。基于本体(Ontology)的数据表示模型为更好的进行语义检索提供了基础。探讨和设计将以上技术用于构建网上虚拟文物博物馆,给出采用这种架构设计的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与比较评价。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heterogeneity nature of the distributed local digital museums prevents their connectivity, and limits their advantage. Web Services extended 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o the web and is the current best technology for web based integration. Ontology based data model is the basis of semantic query. How to build a virtual antique museum using above technologies is discussed and designed. Finally, performance test result and evaluation is provided.更多还原

【关键词】 Web Services; 虚拟文物博物馆; 本体; 应用系统集成;

【Key words】 Web Services; virtual antique museum; Ontology;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基于CIDOC CRM的虚拟博物馆语义网络架构

【作者】 刘宏哲; 鲍泓; 余杰华;

【Author】 LIU Hong-zhe,BAO Hong,YU Jie-hua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101; 北京100101;

【摘要】 在语义网络架构下,以基于本体的概念参考模型CIDOC CRM作为数据描述的基础,用W eb Services技术建立基于语义的网上虚拟文物博物馆分布式系统的相关机制。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of digital museum is antiqu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rocessing,but the distributed and heterogeneity nature of the local digital museum prevent the goal from achieving.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using semantic Web architecture with Ontology-based 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 CIDOC CRM and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is explored.更多还原

【关键词】 语义网络; CIDOC CRM; Web Services; 本体; 虚拟博物馆;

【Key words】 Semantic Web; CIDOC CRM; Web Services; Ontology; Virtual Museum;

篇7: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数字媒体技术已成为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因素。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关健问题,提出了研究技术思路。

【论文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高校 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日渐提高。网络教学资源质量已成为影响高校网络教学发展和保障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源的高质量开发已成为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全面提升网络教学资源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高校网络教学的整体优势,保证网络教学水平,推进网络教学发展。

本文在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现状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技术思路。

1研究的重要愈义

1.1深入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是提升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的保证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通过简单应用多媒体技术所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已无法适应高校网络教学发展要求,成为高校网络教学深人开展的一道障碍。只有系统地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当前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才能高质量地实现资源内容的数字媒体化,和科学、规范地建立具有网络性、交互性、共享性、知识表示多样化、知识结构非线性、与人文艺术的有机融合等特点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优势。

1.2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将有助于网络教学研究角度的及时转变数字媒体技术是网络教学的支撑技术,网络教学对数字媒体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关系。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这种依赖关系变得更为明显。这就需要及时转变研究角度,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员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网络教学资源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的数字媒体技术含量,提升资源的网络环境适应性及其与人文艺术融合性;同时,也有助于拓宽研究思路,全面系统地开展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2概念界定

2.1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指数字化(即二进制数形式)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媒体;它是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特征。和多媒体比较而言,数字媒体强调了信息媒体的网络传播特性及其数字化特征。

2.2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指数字媒体的获取、创建、存储、检索、管理、转换、编码、播放、交互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媒体表示、存储、创建、应用、管理等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概念的发展,不仅包含了多媒体技术的所有特性,还扩充了网络性、趣味性、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等特性,很好地适应了网络教学的特色。

3现有的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逐步拓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资源研究得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多数研究者没有认清数字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差异,忽略了数字媒体技术具体特性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在研究思路方面。多数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到网络教学资源的自身特点和资源使用的网络客观环境,仅仅将面向传统教学的媒体素材资源“照搬”到网络教学中,使得资源的网络适应能力低、实际应用效果差。

2)在研究对象方面。多数研究仅仅面向某一种媒体素材作为研究对象,缺少整体性,研究成果没能充分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整体优势。

3)在研究人员组成方面。现有的研究缺少高校教学专家、技术专业人员、教务人员的三方参与,使得资源开发的整体质量没有得到全面保证。

4)在研究数据源方面。鉴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因此,相关研究的最佳对象应是高级别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但是,现有研究很少以该类资源为数据源,使得研究的原始资源量不足、系统性不强、经典性差,影响了资源开发的整体质量。

5)在研究角度方面。现有研究忽视了网络教学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强依赖关系,仅仅从教者角度开展研究。没能及时转变研究角度,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员角度出发,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应用的深人研究,提高资源的数字媒体技术含量。

由于现有研究存在上述缺陷,导致研究成果的'系统性低、实用性差、资源质量不高、数字媒体技术含量低,没能充分体现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整体优势。

4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4.1研究主要目标在多方专家的合作参与下,充分结合高校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具体要求,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网络环境适应性、实用性、数字媒体技术含量,提升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探索适合网络教学特点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方法与途径,探寻当前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质量间题的有效解决办法。

4.2研究主要内容以高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素材为原始资源,全面系统地研究数字媒体表示、优化、存储、应用、管理等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4.2.1基于原始媒体素材的数字媒体表示、优化、创建等技术的应用研究结合选定的经典课程原始媒体素材的具体情况,开展如下研究:

1)原始媒体素材的数字媒体表示、创建;

2)基于图像与主题关联性,数字图像素材的优化与输出;

3)针对表达连续信息的图像,图像资源的数字动画设计与压缩处理;

4)网络环境下,数字视频资源的流化处理与编/解码处理;

5)数字音频的编辑及其与数字视频资源的同步优化设计。

4.2.2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研究具体包括:

1)扮网络课件数字媒体素材的流化处理;

2)网络课件的架构分析;

3)流化素材的集成设计。

4.2.3基于积件的网络教学多媒体素材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具体包括:1)多媒体素材资源检索和分类规则的设计;2)微教学单元课件模块的设计;3)基于积件的网络教学多媒体素材资源库设计。

4.3拟解决的关健问题

1)依据数字媒体素材类型与格式的主要特点、形成的文件质量及其适用情况,进行网络教学资源中数字媒体素材类型与格式的定位。

2)结合课程要求,进行图像中无关部分的分析和主要部分的颜色深度、注释等确定。

3)面向网络环境,动画的脚本处理、帧数确定、色彩调和以及合成效果分析。

4)结合网络环境要求,网络课件的素材流化要求、兼容性以及导航、查询功能分析。

5)面向学生探究认知的学习环境设计。

6)网络教学数字媒体资源存储的数据标准确定。

7)数字音频/视频资源的内容条目确定及其语义层次分析。

8)结合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单元划分,微教学单元的构建。

4.4研究技术思路将数字媒体技术优势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以“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网络环境适应性、实用性、数字媒体技术含量”为研究重点,系统地、科学地、规范地开展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研究技术路线图参见图1所示。

5讨论

目前,网络教学资源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员角度出发,以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整体应用角度来看待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在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还很少尝试。

作者以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依托,在我校教学、教务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等三方专家参与下,以我校国家级精品课一《金匾要略》课程的网络教学素材为原始资源,积极开展了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网络教学数字媒体素材的规范资源建设、数字媒体流化素材资源、基于微教学单元的积件系统架构设计等。研究实践表明:本项研究既能为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积极探寻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强化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高校传统封学改革。

篇8:优化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消弭社会性数字鸿沟-论高校图书馆在消弭数字鸿沟中的作

优化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消弭社会性数字鸿沟-论高校图书馆在消弭数字鸿沟中的作用

数字鸿沟是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中的障碍,目前它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叉的巨大障碍.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广大用户的信息素质、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馆员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可以而且应当在缩小甚至消弭社会性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 者:甘安龙 黄云 GAN An-long HUANG Yun  作者单位:甘安龙,GAN An-long(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330027)

黄云,HUANG Yun(江西蓝天学院图书馆,江西,南昌,330098)

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 年,卷(期):2009 39(4) 分类号:G252 关键词:数字鸿沟   高校图书馆   用户   信息素养  

数字图书馆信息的体系结构

信息检索心得体会

信息检索总结范文

网络信息检索服务与分析论文

浅谈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分析论文

图书馆论文

信息检索标准化的发展动向

浅析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项目管理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