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04 03:43:34 作者:博叽小可爱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博叽小可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浅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浅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太仓市沙溪高级中学 臧健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说英语的人遍及五大洲。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的话题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学校,打出各种各样的诱人广告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这决不是简单的“培养外语人才”几个字所能解释清楚的。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的外语教师对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一位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他懂什么语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显然语言的定义在现代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它的内涵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扩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联网上发送的英文信。

ok, redden

u got my reply now.kady is my english name, but i'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i used to be called celia,

as celia has a similar sound to... my friends played tricks on me, i changed it at last.

thank u for bringing me ‘brave heart’, but i don't have time to see it this week,cuz i went to a barbeque in the forest park and i feel extremely exhausted now.

here are my phone numbers: home tel:62151540 and my grandma's tel: 64083518.if u can't find me in one of the two numbers, try the other one.

wish u pleasant dreams.

CUL (See you later)

只要是英文教师都会发现这封英文信中有许多不符合英文语法和词法之处,但这恰恰是现代网络通讯中常出现的英文chart方法,它体现了网络交流简单、明了、快捷以及用符号和缩写字母表达意思的特点,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写照,更是当今青年们在网上交流的“时髦”英语,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里的高才生,英语并非“三脚猫”,或许这也就是现代英语变化的方向,你能说这种英语是错的吗?

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费力地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的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中英文对照的例句及同义词和反义词;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Word”能如此奇妙的编辑文章,它可以自动查出你的英文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帮助你自动修改错误。在你写完一篇英文作文之后,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字数,自动显示你的作文等级;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听霸”中如此丰富的英语听力教学功能,它能让学生听道地的名人演说,观看原版好莱坞电影片段,进行有趣的听力游戏,在电脑上和老外面对面练习英语对话;我们的英文教师中更有相当一批人没见过国际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英语教学网站和如此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网络英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

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城市的孩子们常常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语)而不是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foreigner talk),“教师语”(teacher talk)、“同伴语”(peer talk)等;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 ta1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再者,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考在影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由于第二语言在本语言社团的特殊地位,学习者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有这些人与中国学生在本国学习外语有根本的差别。这并不是说中国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动机,但中国学生很少会有对外语学习有更大促进作用的综合性动机,而且就整体而言,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也不十分明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严重的缺陷。一周有4--6节的外语课,总数加起来,不过4--5个小时,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够吗?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学生在初、高中阶段6年中只学习12本英语教材,而他们课外英语阅读量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外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明白的,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指挥棒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篇2:现代英语教学理念反思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南非人、爱尔兰人等等,都以英语为母语。在某些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本国语,但是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甚至竟成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这些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等。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

说英语的人遍及五大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趋势将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已进入中国,中国已走向世界。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

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这话是否说得过头,可以讨论;但语言既是思想的外壳和载体,同时又确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实也毋庸置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的话题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学校,打出各种各样的诱人广告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这决不是简单的“培养外语人才”几个字所能解释清楚的。

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的外语教师对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篇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和谐统一律 三序和谐统一律 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上的体现。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课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知识,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同样,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既然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师在教学中莫“硬灌”,应启发诱导。《礼记・学记》批评了当时教学中违反教学方法和原则的弊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细细品味,正是今天教学中不懂教学艺术,“满堂灌”的活写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学生犹如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信心。在示范和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体谅。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学生语塞时,帮助提示一下;听到语误时,轻声纠正,态度亲切自然当课堂操练一时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随意呵斥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重新操练。教师正确的教态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上的和谐与默切。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但随着学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他们先用“Good morning,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许多教科书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初中阶段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越多。对语言知识必须精讲,讲授知识为了知道实践。语言知识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需要来决定。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培养学习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助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人们经过长期总结、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感知到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外国语言,许多语言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例如,在汉语中,“我有一本书”和“桌上有一本书”都是一个“有”字,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有”则有表示“所有”(have)和表示“存在”(there be)的差别。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man who came yesterday is my 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时进行的,统一实现的。因为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凭借,智力是用知识来呈现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结晶。二者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所以应把掌握双基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教给学生怎样正确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捕获“猎物”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逐渐教会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同时,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抓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把其他许多智能的培养带动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开辟广阔的天地,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篇4:现代中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从初步观察、了解外籍教师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着力对外教的教学风格、特点进行思考和总结归纳,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途径,以此去适应现代开放社会的英语学科的需要和要求。

[关键词] 外教 启迪 民主 发展 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步深入,许多学校为使适应加入WTO后的形势发展需要,推动英语教学向纵深方向前进,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纷纷直接或间接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执教。这种做法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距离,而且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融合的机会,对于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聘用外教进入中学课堂,作为英语学科教师,除了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还应认真用理性的头脑去思考和研究。

外籍教师执教的启迪之一:

课堂上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交流,比设计美妙的教案更有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交际会话的本领之外,还有情感、思想方面的巨大空间有待开发。这就要求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提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说,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和创造精神、完善人格,优化个性等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全方位的发展。

外籍教师执教的启迪之二:

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树立信心。外籍教师在对学生听说训练时,很少说NO ,而Yes, Ok, Good, Wonderful, Excellent等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蝉。他们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既提高课堂效率,又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树立听说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获取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取得进步,即使是一点点进步,也应对他们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产生轻松而愉快的体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欲望。

可能有些教师会认为,外籍教师开展的是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教学本身是不受时空限制的,除课堂这个主要教学途径外,课外同样可以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关键是教师责任性和教学态度。

外籍教师执教的启迪之三:

外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能显示出亲切自然的教态,对学生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造轻松的语言氛围。当学生在表达中出现语病,不轻易打断,在发言结束后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更正,避免了过多的责备造成的紧张。

学生在课堂民主教学的气氛中易于发挥创造力量。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进课堂,已经失去了他在本能中所需要的那种不符合课堂教学规范的自由,显得有点拘束。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应适当地转移学生的需要,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自由。自由选择发言、自我赞赏、自我评价,与教师平等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高潮,人格才能健全,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发挥。

外籍教师执教的启迪之四:

观察外籍教师课前的准备过程,总是把大包、小包的实物、玩具带入课堂。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拘泥于备课的思路和内容,有时象聊天,有时象演戏,高兴时手舞足蹈,做游戏时更象天真活泼的小孩,真正做到让学生玩着学、学着玩。在玩中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启迪智慧,刺激创造欲。这一些教学手段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教学手段。学校英语学科教师缺少的是外籍教师那种自然流露的激情和技巧。

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体会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和利用情感环境,对于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都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第二语言的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时代呼唤教育必须面向世界,呼唤教学多元化。国外教学模式、方法的直接进入,要求我们努力去适应、把握它,从教师立足的课堂做起,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笔者认为,比较外籍教师与本国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特点,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惟有借鉴和吸收他人的优秀教学成果和方法,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使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保持特有的魅力和生命力。在此同时还必须理解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教师在具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前提下,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愿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努力改变应试教学模式,不只是考虑怎样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多的应是围绕当前学习的主题,研究给学生搭建一个向上攀登的脚手架。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教他们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教他们学会一项技能更为根本。

第三,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组织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能力。任何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建立在教师有“一桶水”,而且是源源不断的“流水”的基础上。英语学科教师应在听、说、读、写、画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尤其要在游戏、表演等方面扮演优秀的“导演”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

当然,外籍教师的外语教学与学校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在一般的中小学中,目前还难以产生相互替代的作用。但作为英语学科教师,只有善于吸收、借鉴地道的语言教学精华,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朝着纵深发展,才能使我国的英语教学真正国际化。

篇5: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

反思之一: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南非人、爱尔兰人等等,都以英语为母语。在某些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本国语,但是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甚至竟成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这些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等。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

说英语的人遍及五大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趋势将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已进入中国,中国已走向世界。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

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这话是否说得过头,可以讨论;但语言既是思想的外壳和载体,同时又确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实也毋庸置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话题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学校,打出各种各样的诱人广告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这决不是简单的“培养外语人才”几个字所能解释清楚的。

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的外语教师对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反思之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位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他懂什么语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显然语言的定义在现代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它的内涵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扩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联网上发送的英文信。

ok

[1] [2] [3] [4] [5]

篇6: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

反思之一: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南非人、爱尔兰人等等,都以英语为母语。在某些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本国语,但是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甚至竟成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这些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等。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

说英语的人遍及五大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趋势将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已进入中国,中国已走向世界。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

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这话是否说得过头,可以讨论;但语言既是思想的外壳和载体,同时又确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实也毋庸置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的话题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学校,打出各种各样的诱人广告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这决不是简单的“培养外语人才”几个字所能解释清楚的。

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的外语教师对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反思之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位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他懂什么语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显然语言的定义在现代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它的内涵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扩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联网上发送的英文信。

ok, redden

u got my reply now.kady is my english name, but i'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i used to be called celia,

as celia has a similar sound to... my friends played tricks on me, i changed it at last.

thank u for bringing me ‘brave heart’, but i don't have time to see it this week,cuz i went to a barbeque in the forest park and i feel extremely exhausted now.

here are my phone numbers: home tel:62151540 and my grandma's tel: 64083518.if u can't find me in one of the two numbers, try the other one.

wish u pleasant dreams.

CUL (See you later)

只要是英文教师都会发现这封英文信中有许多不符合英文语法和词法之处,但这恰恰是现代网络通讯中常出现的英文chart方法,它体现了网络交流简单、明了、快捷以及用符号和缩写字母表达意思的特点,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写照,更是当今青年们在网上交流的“时髦”英语,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里的高才生,英语并非“三脚猫”,或许这也就是现代英语变化的方向,你能说这种英语是错的吗?

对于网络,1994年美国的调查表明有一半的孩子认为上网是很cool的事情,到持同样看法的百分点高达八十八。对此,五十出头的加拿大社会学家、《网络一代的成长》一书的作者坦普斯特这么说:“伴随着数字化媒体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将会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的观念。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以广播模式为主的世界,但是这些网络新一代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将会使社会的环境更开放、互动和理性。他们在孩子时所掌握的东西将会影响到一辈子的生活状态。他们才是21世纪的主人。”

兰达图恩以前是一个小学教师,她谈起了一段让她毕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我与孩子们决定搞一次野餐,但是怕下雨。当我跑到窗口看天气的时候,没想到孩子们早已登上了国家气象局的网站。”兰达图恩说,“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是的,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费力地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的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中英文对照的例句及同义词和反义词;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Word”能如此奇妙的编辑文章,它可以自动查出你的英文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帮助你自动修改错误。在你写完一篇英文作文之后,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字数,自动显示你的作文等级;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听霸”中如此丰富的英语听力教学功能,它能让学生听道地的名人演说,观看原版好莱坞电影片段,进行有趣的听力游戏,在电脑上和老外面对面练习英语对话;我们的英文教师中更有相当一批人没见过国际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英语教学网站和如此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你想写论文吗?你想查找教案实例吗?你想了解英语教学新动向吗?你想知道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吗?这些都可以轻松地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

可以想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网络英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

反思之三:外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城市的孩子们常常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语)而不是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其实,我们知道, second 1anguage与first language相对,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与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对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foreigner talk),“教师语”(teacher talk)、“同伴语”(peer talk)等;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 ta1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例如,交际教学法在国外提出多年,我们应当如何看?关于这,除学术理论上的解剖和辩论外,还有个可行性问题。几年前,北京外国语学院办过一个中学教师进修班,用交际法教学。在结业时,一位中学教师对授课老师说,“你的方法好是好,可是回到原校,我们决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自己的学生,原因是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Peter Medgyes也说,用交际法,“教师们必须有非凡的才能:是多面手,又懂得高技术,有神仙般的魔力,同时又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据他看,匈牙利的英语教师,由于语言能力有缺陷,已经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学生们除教材内容外还有什么别的需要。(Medgyes,Peter “Queries from a Communicative Teacher”, in ELT Journal 40/2(1986):107)

再者,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考在影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由于第二语言在本语言社团的特殊地位,学习者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如由于英语在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是一种影响择业和晋升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的工具性学习动机就很强;再如,在美国和德国,这些国家的语言成为移民和客籍工人减少种族歧视、争取同等社会待遇和机会的工具,因此他们学习这些语言有着强烈的综行性动机。所有这些人与中国学生在本国学习外语有根本的差别。这并不是说中国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动机,但中国学生很少会有对外语学习有更大促进作用的综合性动机,而且就整体而言,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也不十分明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情感因素的其它方面而言,如态度、个人性格等,由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制约,其潜在的对外语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第二语言、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样。大家知道,母语交际能力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会发生正负迁移现象。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语言能力的正迁移远远超过负迁移。与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学生由于所学外语一般是与母语分属不同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迥然相异,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欧美学生。

最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所能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就大不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能达到native like(与本族语者相似)的程度,特别是在言语表达方面,而外语学习者就很难达到相同的程度。

这样看来,外语教学有着与第二语言教学完全不同的自身的特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问: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我们的学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对外语感兴趣的,有强烈的自我动力的;他们尽管一周有4--6节的外语课,总数加起来,不过4--5个小时,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够吗?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学生在初、高中阶段6年中只学习12本英语教材,而他们课外英语阅读量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外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明白的,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指挥棒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泛姣姣者,那么他们学好外语的秘诀是什么呢?从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的毕业生情况来看,他们外语基本功非常扎实,进入大学后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其整体外语能力远胜于普通中学的毕业生。虽然外语附中对外语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课时较多,但学生的其它各门功课成绩不但没因为在外语上化的时间多而受到影响,反而超过了其它重点中学的学生,前几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曾出了一批上海市文理科高考总分的状元。这当然是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但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这种外语好,其它功课也差不了;其它功课好,外语却不一定好的现象,更值得我们去探讨。

反思之四: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现在,我们的外语教师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让我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1)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反思之五: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可以视为从文化中升华出来的理想的结晶,它象黑暗中的灯火一样引导人们摸索前进。

一个人,一个民族对文学的亲疏态度,是衡量其文化素质的最高一段标尺。

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学,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即闪烁着理想光芒的文学。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三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而通过读原版英文经典著作,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凡是学习过许国章英语的人决不会忘记,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文学占有相当的比重。60年代至70年代,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特殊用途英语)兴起并很快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有人曾责问,学习Dickens 和Shelley等人的作品,对阅读科技文献何用之有?70年代后期,文学内容几乎从外语课中消失。80年代,人们对文学又有了新的兴趣。文学在外语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与传统外语教学有了根本的不同。传统外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目的,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文学教学的作为一种达到某一目的的方法的功能。这一目的就是掌握某一语言的使用技能,然而却缺少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考虑。学习人文科学可以使人对社会和人生能有正确的认识。

文学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输入;(2)文学作品中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3)经典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人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日本从1985年开始,就筹划实施了一项“四合一”人才培养计划,即在赤胆忠心,报效国家具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十年来,日本已在培养“四合一”人才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丰田”、“东芝”、“三菱”、“松下”、“三洋”等这些驰名全球的跨国公司里,都拥有半数的“四合一”人才,他们个个以通才的能力和风貌,打入各个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反思之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外语学习者成功之首要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据《文汇报》载(1993,11,19):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全市十个区1480名初中预备半和三个县的1622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中有57.8%是属于动力型困难的学生,其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相反,对某外族文化抱有轻蔑、仇视或厌恶的态度就很难令人想象持这种 态度的人能认真地去学习该文化的语言。如果对某一语言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么对这样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该门外语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外语想象得过难,觉得外语表达法别扭,持这样的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外语学习畏之如虎,学习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受其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的个性也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外有些研究者根据这些个人因素对外语习得过程影响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实验和对比,描述了“理想的外语学习者”(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1)能够适应学习环境中的团体活力(group dynamics),克服负焦虑和干扰因素。

(2)寻找各种机会使用目的语。

(3)利用所提供的机会练习倾听针对他输出的目的语并作出反应,即注意意义而非形式。

(4)通过学习技巧来补充与目的语社团成员直接交往的不足。

(5)至少在语法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个少年或成年而非小孩。

(6)具备足够的分析技巧和接受、区分和贮存外语的特征,并监测错误。

(7)具备学习外语的强烈“整体”动机并具有强烈的“任务”动机。

(8)愿意冒险,勇于实践。

(9)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从以上九条来看,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这一点是和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理论不谋而合的。

反思之七:语法在中国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传统外语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发展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寻求秩序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的大脑在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原有的知识系统必然发生重组 (restructuring)。学习外语与学习其它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词义、句法规则和语用知识的重组,无一不在影响着学习者整个外语知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重组过程中,某种知识发展成为一种技巧,又逐渐成为一种常规 (routine)。通过实践,技巧和常规形成了一种自动的 (automatic)过程,成为一种能力 (proficiency)。

Widdowson (1992) 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 (lexical chunks) ;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

当然,目前人们重新强调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人们现在更多地强调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grammar awareness) ,但不赞成通过机械的句型操练达到这一目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们的任务是寻求和设计一些有效的培养学习者语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他们主要想通过一些由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习者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法规则的作用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

事实上是,正因为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language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那些学习“许国章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

反思之八: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掌握标准问题

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有多种多样,语言掌握标准和使用标准就不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学习者的语言可以用本族语者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对其余的学习者就不一定。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在语音、语言点和句型教学上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最求最完美的效果,其动机固然可敬,但实际却是事倍功半。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提供两种反馈,一是让学习者接触正确的说法,使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二是直接指出其错误,加以改正,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比如写了东西,最好是请老师和专家看看,请英美籍教师看看。可是,在我们国内,要这样做是有很多困难的。你要练习口语,苦于找不到对话者,写英语找不到读者,更难找到修改者和评论者。其实只要多写写,自己多改改,不请教别人也能进步。英语小说家Somerset Maugham说,他一辈子只请别人批改作业两回,其中一回是请临时聘用的女秘书批改的。美国黎天睦(Timothy Light)教授说,他在香港曾每周出题让一个中国人写短文一篇,但是不改。这人倒也听话,他写啊写啊一直写了一整年,这以后黎天睦拿他的作业来一看,英语居然写通了。黎天睦说,德国完形心理学家爱谈顿悟(insight),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许多人学习外语最感头疼的是发音不准,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错误,反复朗读更正,设计选择题加以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象很多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的外地人一样,他们乡音难改,说起上海话或普通话来,人们一听便知道他是何方人氏。近年来,人们甚至以会说“广东普通话”为时髦。其实,外国腔的外语不仅是有其生存环境和条件,而且有生存的必要。因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时有些学习外语和使用外语的人往往有意要突出自己的外国腔,以表明或强调自己的身份和特征。在错误分析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本族语人不但对过分的外国腔反感,过分地道的外语更加令他们反感!也许过分地道在他们看来是过于装腔作势。

我们的外语教学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语音、语言点上,无形之中将学生学习外语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知识上,而不是语言能力上,其结果必然是“高分低能”。语言学者对学习外语者“错误”的本质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其中一些颇有价值的发现包括:

(1)“错误”对语言交际中相互理解的影响并没有外语学习者想象的那么严重。当然,错误数目的增多,可理解性也就相应减小;

(2)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这比说话者表达中的“错误”有时更为重要。

(3)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词汇方面的错误比语法来更可能影响交际。语音上的错误,除非十分严重,对交际的影响最小。

(4)语法中,“整体”(global) 错误比“局部”(local)错误更影响交际。整体错误指影响某个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如误用连词、主要词组语序颠倒等;局部错误指其影响仅限于小范围内成分的错误,如某一词尾的省略或某一冠词的误用等;

(5)说话者话语的的流利程度,比说话中的错误更容易引起听话者理解上的困难。

(6)一般来说,错误引起的“反感”(irritation)主要取决于交际的效果,即对方是否听懂了你的意思,而不是某种独立的错误。

以上六条对错误的分析,是否能对我们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掌握标准有所启发呢?

反思之九:现代英语之变化

当我们的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 are you?”之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人交谈时,如果还用“Not at all” 来回答别人的感谢;如果还用“a motorcar” 而不用“a car”; 或者还坚持说“I should like to know” 而不说“I would like to know” 那么他们的英语未免太过时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如,“e-mail”,我们可以说,“Please send me an e-mail.”,但更直接的说法是“Please e-mail me.”。如,“quiet” 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现在常常用“more quiet; most quiet”而不用“quieter;quietest”。

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现代英国人非但接受了“baby-sitter, teenager, know-how, gimmick”这些新鲜有用的词,而且还往往以“fix”代替“mend”,以“scrab”代替“blackleg”,以“date”代替“engagement”,以“baggage”代替“luggage”。

四、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1、早先说过去分词一定用“much”来修饰,不能用“very”可是现在“I am very interested (very surprised, very upset) ”是极其常见的。

2、早先说“wrong”这一类形容词不能用“very”来修饰,可是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已经说“I can’t go very wrong (or very astray) if I do it.”了。

3、早先说“like”不能做连词,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已把它当“as”那样使用,如“He can’t do it like you can.”。

4、早先说“due to”只能用于形容词表语,如“The accident was due to careless driving.”。如果用于句首的状语,如“Due to heart failure,he died.”便认为不对。可是连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第二在演讲时也采用这种说法。

5、“Sort of, kind of”作副词或状语,如“I sort of (or kind of) felt faint.”。

6、“that”作副词,如“It’s not that good.”。

7、在人名前加上某种头衔,如“Centre-forward (足球中锋) John Smith, Actress Flora Robson, Trainer Vicncent O’ Brien, Cambridge Professor Smith”。早先这种同位结构只见于报刊,口语里是不说的,可是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里也有了。

8、大量片语性动词出现了,如“to build up somebody (提高某人声望), the wings of the aircraft had iced up, to walk out on (背弃) somebody”。

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反思之十: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1世纪即将到来。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英特网是不可想象的。而另一方面英特网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跨世纪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人。“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外语,会使用电脑,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人们又通俗地将“懂外语、会电脑、能开车” 称之为通往21世纪的三张必不可缺的门票。

使用电脑进行“智能化、无纸化、一体化”办公已经势在必行,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包含有中文版的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 Point(电子幻灯),E-mail(电子邮件),Internet(国际网络)等办公自动化软件,为电脑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铺平了道路。

让我们试想这样一堂英语课吧,这样的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不足为奇,在中国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高级科研报告和学术讲座上,在某些大学和一些市、区重点中学的电化教室里都已经可以经常见到。

教师提着自己的手提电脑走进教室,接上教室内的电子黑板(实际上是电子投影仪),打开电脑,教学内容通过电子幻灯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当教到英文单词Paris时,教师在电子黑板上打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从欧洲找到法国,然后再找到法国的首都巴黎,电子黑板上马上展现出巴黎的城市风光和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塞纳河。教师轻点一下Paris时,电脑自动给出标准的英文发音。教师轻点一下解说,电脑就娓娓动听地用标准的英文进行解说。如果你要进一步为学生介绍巴黎,尽可以通过电脑从历史,人文,科学,文化艺术各个方面让电脑为你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精美的卢浮宫画卷,展现二战时诺曼第登陆的战斗场景。可以想象这样一堂声图并茂的形象的英语教学课,学生必定对巴黎发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从地理位置,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各个方面了解了巴黎,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会了Paris一个单词。

英语学习离不开词典这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当今中外较有影响的光盘词典不下几十种,如《金山词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The Oxford Thesaurus》`《超级莱思恩光碟字典》和《Roboword 动态英汉词典》等。将这些电子字典介绍给学生,等于向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英文教师。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查询学习中遇到的生词和问题,所有这些电子词典都具有查询方便,快捷并能拷贝到你所需要的文件中。有的字典还提供发音指导和测验功能,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单词。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和学生如果将电脑与Internet连网的话,坐在家中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上海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或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里漫游。可以在家中欣赏世界各地的风光;聆听邱吉尔的著名演说片段;观看世界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听着导游的解说到埃及金字塔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去旅游观光;通过前苏联的间谍卫星照片去俯视伦敦的街区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可以随时了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最新消息。

教师和学生同在浩瀚的英语世界海洋里漫游,真是趣味无穷!这样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严格讲,21世纪是从孩子到老人,人人都应会用电脑的时代。然而中国人用电脑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对英文、汉语拼音和打字不熟悉,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几十年用笔备课教学的习惯已难以改变。

每一位想学会用电脑进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教师必定要克服以下几个难关,才能走上用电脑代替钢笔和教鞭的坦途。

1、懂英语。尽管电脑商已经推出了各种中文版的软件,但由于电脑源于西方,即使是中文版的软件中实际上英文仍无处不在。各种英文的指令和提示,在网络上查询信息以及各种电子读物均是英文的居多,不懂英语的人在使用电脑的熟练程度上和对电脑的利用率上会大打折扣。当然如果你能充分电脑中的电子自动翻译软件,这种状况会大大改观。

2、掌握汉语拼音。使用电脑教学必然要输入汉字,使用五笔型等各种字型码输入当然又快又好,但要记忆掌握大量的字根和拆字的方法。对于进行非专业文字输入的人来说,用汉语拼音要方便的多。目前Word中使用的标准智能全拼完全能适应一般工作人员汉字输入的需要,完全能赶上人们的写作思维速度。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进行的标准普通话达标测试,规定每个教师必须在取得普通话达标合格证书,更为教师使用拼音输入提供了更为切实的保证。

3、会英文打字。由于电脑是通过键盘来输入信息,而电脑键盘和打字机键盘完全一样,所以熟悉打字和键盘操作又是使用电脑必不可缺的技能。虽然目前已经有了通过电子书写板手写输入和通过话筒进行语音输入的方法,但仍在完善和初级阶段。键盘输入仍是电脑信息输入的主要手段。

4、改变写作思维习惯。习惯了用笔办公的人,一开始改用电脑写东西会变得毫无思路。实际上这种不习惯只是暂时现象,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会由不习惯到习惯。手中的动作就会和思路连为一体,享受到用电脑的无穷乐趣和方便,从此与电脑结下不解之缘,欲罢而不能。

从以上四点来看,学习使用电脑,掌握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登上国际互联网,英语教师是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英语教师理当是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先行者。

试想不久的将来,英语教师的备课资料均储存在小小的磁盘和光碟中。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相互交流,“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导者,有时仅需要告诉学生几个网上地址,学生和教师就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在世界最好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资料馆里漫游,询查资料,听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讲课。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体制、方法和手段,必将被淘汰。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电子网络化将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

主要参考书目: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束定芳 庄智象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言问题探索》 王宗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王宗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国民素质忧思录》 解思忠 作家出版社

《9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 陈玉琨 钟海青 江文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二》 石欧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按照“三面向”改革中国教育》 刘吉 9月4日《文汇报》

《酷爱上网的美国孩子们》 198月31日《电脑报》

《英语教师用电脑》 王旭东 杨浦区教育学院教师240进修课程讲义

篇7: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分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 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外语,外语也是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学生想在外语考试中考个好分数,家长期待孩子有个好成绩。 当然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个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他们真正把外语学好,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上下工夫,不断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的群体并区分对待, 这些组合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作为我们初中的一线教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也应该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并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改进,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们教师在分层教学之前, 要充分研读教学大纲,对各个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 对不同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并设计不同层次下的教学目标,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力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的归类分层绝不是教师一接班马上去实施归类的。 教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 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课堂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质量, 书面字迹是否清晰工整,考试成绩等众多因素。 我们教师充分考虑过这些因素后, 就可按班上学生的人数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归类分层。 可以分为 A、B、C 三层。 A 层为班上前 30%的学生,B 层为班上中等学生,C 层可为班上后 20%的学生。 每一层的所有学生我们教师又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组,让组与组之间竞争学习,同时还可以合作学习。 但实施此教学法也要尊重学生,最好不要在班上公布分层, 对于 A、B 两层学生还好,C 层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对他们不够重视,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 不利于分层的实施及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中词汇部分的讲解

单词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单词组成短语,短语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文章。 一般我们教师在正式讲解单元课文前先要讲解一下本单元的单词。 那么第一步就是通过领读的方式先要教学生读会每一个单词, 接下来再细致讲解。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来讲解单词, 但我们也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多媒体, 传统教学也有传统教学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好黑板的板书,有效讲解单词并要求学生记好笔记。 每一单元的单词讲解结束后,当我们教师再去领读单词的时候,就可以把单词通过变换而来的词形也加入到领读的词汇当中,如是动词,那么它所能涉及短语都可以加入到领读中, 这会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巩固, 学生也会慢慢接受并喜欢这种领读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扩充词汇、短语。 我们教师可以找出突出者,让他充当教师的角色去领读,学生都很有表现欲,他们都会积极配合老师,这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轻松。

三、教师适当超前教学法

(一)教师个人知识文化素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们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还应该更多涉猎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 这样在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在占有较大比重的阅读理解上来看,文章段落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自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看书籍。 教师知道的内容越多,越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也更能得到学生的敬仰、认可。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为今后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适当超前教学法的设计这种适当超前教学大多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中,要想学生学得好,那么教师就要在教授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这种设定适当的超前教学可以在“天”上超前,也可以在“星期 ”,“ 月 ”上超前 ,甚至是在 “年 ”上的超前。 其实在我们教师教学中,这种适当的超前教学一直在用,关键是否把这种超前教学系统化,是否一直坚持在用,是否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计划。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在每一单元正式教学前, 可能都会先讲讲单词,讲讲语法,这也是一种超前教学,使学生在学时能理解得更好。备课是超前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们讲第一课时, 整个第一单元是否都准备了,是否浏览了第二单元的内容,或者说是否浏览了一册书的.全部内容, 在讲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熟悉教材,教过了一次初一的内容, 就知道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 标题为Why do you like pandas? 在这一单元里会出现较多动物的单词, 那么在我们讲授 1-4 单元时碰到有关动物的词汇, 是不是能提前把这类词汇总结下来,先以例句给出,学生既会对动物的词汇感兴趣,在学第五单元时,这些生词又能提前掌握,学得也就会轻松些。 这就涉及了适当超前教学法中的月的超前。每一项工作都会有其独特性, 我们教师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但我们初中教师从初一开始教起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平时可以抽出时间看完初二、初三的教材,了解整个初中的语法知识点,适当进行年的超前教学法。 我们教师同时也可以把这种适当的超前教学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适当超前学习法,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提前预习,这样,我们教师会教的轻松,学生也会学的轻松。总之,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努力,总结经验,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超前教学,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需要我们做充分的准备, 尽量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大一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常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实现我们的价值, 也要让学生们慢慢丰富自己。

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设定好教学目标, 每节课下来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达到什么程度,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通过分层次教学,分步骤教学,真正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中学生在强大的母语包围下, 听说外语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 但学生大学毕业后会走向社会, 外语将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外语学习得情境, 通过我们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 让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领会外语学习的美妙。

篇8: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刍议 论文

[内容提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

[1] [2] [3]

篇9:中学职业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职业英语教学论文

1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教学配备条件落后,缺少多媒体等设施的配备,应当添置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创造影音环境让学生们感受英语文化环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中职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专注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将工作和学习重心都只置于专业课上,将绝大部分资源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中职学校的英语学习被视为辅助科目,国家规定不得不开的一门课程,所以导致重专业而忽视英语教学,使得中职学校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日益变化增长的需求。

1.2师资力量方面

(1)教学方法老旧。教师受传统教学的灌输即水桶理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常被误以为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法掌握量极少,而单一的考核方式使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教师对其的批评也使得学生越来越惧怕英语考试,如果依旧采取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将会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必然不理想。(3)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热情不断下降,比如学生问题较多,知识面狭窄,大多数学生思想落后等,导致部分教师也丧失教学积极性,认为学生基础差,再努力也枉然,缺乏激情,从而逐渐懈怠下来,得过且过,这些消极思想滞怠了英语教学。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放低了入学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高中才选择中职学校,而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更是有一种畏惧感,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从而让英语教学困难重重。(2)英语成绩差,对英语衍生出惧怕心理。中职学生之前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逃避作业,害怕老师提问,抗拒记单词,即使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最后恶性循环,英语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怕学习英语。(3)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因为一直以来英语差,考试经常不如人意,词汇量的要求增加和麻烦的语法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又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2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2.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增加机房、多媒体等的建设投入,不断为英语学习增添新的科技力量,使学生们接受英语学习的方式更趋向于全面。学校重心方面不能完全专注于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分摊一些重点,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上,要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英语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2.2师资力量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教师是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都深深影响着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必须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不断前进的敬业精神,面对在中职环境里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断找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组织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资讯等。既要承认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得承认学生的主体身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发展。(2)英语教学动态结合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懈怠态度是由于他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英语对其毫无帮助。这种思想是片面的,英语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有些专业要求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例如国际与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首先得纠正“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再而英语教学要与专业学习动态结合,将英语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去。(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为主要角色,教师不应盲目灌输知识,而应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则应让英语课生动起来,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学生自身

(1)从基础开始学习,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后续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积极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英语学习的无力感,减少英语学习的阻碍。当看到自己英语水平有提高时得到激励,正面作用不断衍生,从而促使英语的进步。(2)克服对英语的惧怕心理。主动与老师沟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让老师给予相关建议,并努力实行,在课堂上直面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课下主动记单词,听不懂要勇于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必定会得到提升。(3)在平时生活中多运用英语,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原声或字幕电影中体会英语的发音及其魅力,感受英语氛围,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平时中多与伙伴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敢于发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慢慢从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3结论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英语的要求逐步提高,虽然目前在中职学校中英语教学受重视的程度偏低,但是在加强中职学校建设、改革教师观念、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等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为其以后的工作增添筹码,打下一定的基础。改革之路虽然漫长,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终将迎来希望的曙光。

篇10:it用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04-4-2 It is/was ….that 及相关句型归纳

1. It i/was +序数词+that从句。意为“是第几次-----”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written to a foreign pen friend.

It was the second week that he had been in China.

考例:

----Do you know our town at all?

-----No,this is the first time I--------here.(NMET 1992).

A.was B.have been C.came D.am coming

此句型中可以用this/that来代替it,当主句是is时,从句用现在完成时,当主句是was时,

从句用过去完成时。

2.It is/was+形容词/名词+that。其中,ti是形式主语,that从句是真正的主语。

It is quite important that China becomes an official member of WTO.

考例:-----------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There B.This C.That D.It (NMET !995)

3.It is/was +过去分词 +that从句。这一句型中常用的过去分词有said,reported,kmown,believed,suggested等等。通常译为“据说-----”。同样it是形式主语,从句是真正的主语。

It kmown that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eaching is_____it is a science.NMET(2001)

A.as art much as B.much an art as C.as an art much as D.as much an art as

4.It is/was+ 强调部分+that 这一句型可以强调除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

I saw her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I that/who saw her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 her that/who I saw in the post office when I was walking byl

It is in the post office that I saw her when I was walking by.

It is when I was walking by that I saw her in the post offce.

注意,在这一句型中,如果被强调部分是人,可用 ,也可用,其余的全用。同是这一句型要注意其句型变化,像一般疑问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等。Eg.

Is it farming that he likes to take up?

Who is it that won the first in the long jump?

Why is it that he came late?

Is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NMET 2000)

A.it B.that C.one D.this

It was about 6,000 years ago-------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NMET1997)

A.that B.until C.then D.so

5.It is/was +一般时间+since .在这一句型中,如果since从句的谓语动词是非延续的,则意为“自从----有多长时间了”。

Eg.It is two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

注意:如果 从句中的动词是延续性的,则意为“自从不-----有多长时间了。”如:

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married.

It is ten years since she was married.(她离婚有十年了)。

另外,在这一句型中,如用It was,since从句则通常用过去完成时。

It was only ten years since he had left here.

-----What was the party like?

------Wonderful.It has been years-----I enjoyed myself so much..(NMET1993)

A.after B.before C.when D.since

6.It is/was/will be+一段时间+before从句。这一句型意为“还有多少时间就-------”。

It won’t be long before you reach your goal.

It won’t be too long ------she finds a suitable job.(上海1992高考)

A.that B.since C.before D.for

7.It+系动词(look,seem,appear)+that 从句。

It look that he has been there before.

It looked that they-----their task before.(上海1992高考)

A.finished B.would finish C.was finishing D.had finishe

8.It+ 动词

+that/whether/what/who/when/where/why.

It has been decided whether the project would be given up.

Does--------matter if he can’t finish the job on time?(NMET1991)

A.this B.that C.he D.it

篇11: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英语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农村地区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寻求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写作现状;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写作是体现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山区学校。本文就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写作训练的策略进行剖析阐述。

一、写作教学现状

1。词汇、短语运用能力差,无法准确表意

受词汇量和阅读量的限制,学生掌握的英文词汇、短语、句式匮乏,未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用英文准确表意。

2。运用母语思维,Chinglish屡见不鲜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受汉语思维影响把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作文中。显然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这种负迁移减到最低限度。

3。写作内容匮乏,语篇生涩,段落、文章的逻辑性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因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贫乏、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不能完整、连贯地刻画主要细节,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

4。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教师大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在批改讲评作文时只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写作技能的指导,忽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由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写作训练流于形式。

5。书写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作文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标点使用不当、大小写混乱,从而导致考试时扣卷面分和感官分。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书写问题,及时提醒、指正,慢慢改变学生的书写。

针对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探寻出了一些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写作训练途径

1。强化基本功训练

(1)从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在教学中注意把词义、词性及词的用法结合起来,既注重语言的信息性,又注意语言的使用性。

(2)加强英语基本句型的训练

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都有能表达该句中心意思的“主句”,其余则是起修饰、补充作用的定语、状语以及各种类型的“从句”。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六种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针对这一特点,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六种基本句型的训练,牢记句型,不断运用。六种基本句型是: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There+be结构。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从日常教学抓起,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阅读—积累—模仿—自主表达”四个阶段。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熟读或背诵一定量的.范文,充分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一定量的短语、习惯表达和精彩句式,强化正确意识和语感。多次感受语言、模仿语言、内化语言,最终写出自己的文章。

3。关注写作训练的规范性

(1)规范写作步骤

高中写作训练应以高考写作题型为指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写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学生应遵循以下5个步骤:认真审题,拟好提纲(确定题材、人称、时态)—确定要点、遣词造句(列举细节要点)—连句成文、突出主题—及时复查、修改润色—规范誊写。

(2)规范书写和文体格式

高考英语写作常涉及的文体有说明文、应用文、提纲作文和开放作文。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清楚,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而清晰地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要正确。

(3)加强仿写训练

书写的心理活动是由观察到临摹,由临摹到自主,由自主到熟练的过程。借助范文加强仿写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习作的方法之一,仿写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注意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要在仿照范文写作中,学会语言、章法和表达技巧。

4。高效、有针对性地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最能体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导作用的一个环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的同时也指出闪光点,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1)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作文

赏识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维灵活的良药。在作文评改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把他们写得好的、表达贴切的句子指出来,在旁边加批注,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写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写作欲望。

(2)注重语句的地道、行文的流畅

语句是否地道,行文是否连贯决定着一篇习作能否成为一篇好的文章,这一切取决于学生是否会使用合适的连接词与过渡语。

习作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使用过渡语,为文章增色添彩。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写作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写作训练,每次作文要及时批改,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评改,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多面批、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才能逐渐不怕写作文,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瑞屏。评一节高中英语优质写作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2]贾冠杰,马寅初,姜宁。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5。

篇12:[英语]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

[英语]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

反思之一: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南非人、爱尔兰人等等,都以英语为母语。在某些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本国语,但是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甚至竟成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这些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等。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而且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它。在科技界,英语又是国际性语言。

说英语的人遍及五大洲。

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趋势将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已进入中国,中国已走向世界。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

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这话是否说得过头,可以讨论;但语言既是思想的外壳和载体,同时又确有思想模具作用的事实也毋庸置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的话题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外语培训学校,打出各种各样的诱人广告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这决不是简单的“培养外语人才”几个字所能解释清楚的。

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的外语教师对语言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反思之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位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他懂什么语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显然语言的定义在现代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它的内涵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扩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联网上发送的英文信。

ok, redden

u got my reply now.kady is my english name, but i'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1] [2] [3] [4]

篇13:对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

对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之一,其作用越来越大。在我国,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就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效率低下、语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英语之变化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相应对策。

如果说当今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的话,那么英语是理所当然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对于以往陈旧的英语教学理念该认真反思一下。

一、反思原因

尽管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不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十九世纪德国语言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但令人不安的是,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英语教 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对语言理论和英语教学理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是极其不利的。

二、反思内容

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时间长达十年,可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那原因何在呢?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是语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受此观点影响,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英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

三是现代英语之变化。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的变化很大,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如 “e-mail”,我们可以说,“Please send me an e-mail.”,但更直接的说法是“Please e-mail me.”;还有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等变化。当我们的英语教师仍在课堂上反复教学生“How are you?”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等等,他们尚不知自己的语言知识已陈旧落伍,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篇14:对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

有关对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反思

英语是理所当然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对于以往陈旧的英语教学理念该认真反思一下。

一、反思原因

尽管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不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十九世纪德国语言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但令人不安的是,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英语教 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对语言理论和英语教学理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是极其不利的。

二、反思内容

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时间长达十年,可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那原因何在呢?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是语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受此观点影响,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英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

三是现代英语之变化。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的变化很大,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如“e-mail”,我们可以说,“Pleasesendmeane-mail.”,但更直接的说法是“Pleasee-mailme.”;还有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等变化。当我们的英语教师仍在课堂上反复教学生“Howareyou?”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areyoudoing?”更为流行等等,他们尚不知自己的语言知识已陈旧落伍,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四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不知道“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的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还有中英文对照的例词句等。当我们想查找教案实例、想了解英语教学新动向的时候,这些都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上找到,但我们的英语教师中使用过互联网上英语教学网站和英语教学资料的却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英语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

一是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篇15:浅谈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理念的论文

浅谈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理念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近些年来不断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部明确要求学校方面树立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从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情感道德教育,关爱并且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感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学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以人为本

一、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只是英文的词汇掌握量较少,没有接触到一定量的复合英文短句,如果是长篇的英语文章对初中学生而言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长篇的英语文章生词量相对较多,并且学生对于这类的阅读材料接触得也相对较少。面对这一现状,应该针对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情况,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英语,并且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英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这一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具体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们通过英文交流来检验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小组协作能力。通过教会学生进行英文的精读和跳读以及扫读,来帮助学生们掌握阅读英文的方法。在掌握英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要通过反复的应用来进行巩固,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用英语,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重视营造学习氛围

近些年来,英语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方面越来越关注英语教学环境氛围的相关问题,所谓的英语教学环境氛围就是初中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场所。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和营造英语教学环境氛围,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英语教学效率和英语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们更愿意也不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和提升了初中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我们国家对于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要求。

(一)设置情境,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专家研究证明,相比于传授学生知识来说,对于学生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其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决定了知识发生转化的速度,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想象力,那么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英语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安排能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播放一段一个美国人生活、工作内容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他是从事什么工作?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热情,另外也锻炼了初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在英语课堂上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愉快的心情,为课堂的教学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部分,只有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才能带动学生们去积极地思考。实际的教学过程证明了,有趣的新奇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视频来进行提问,例如播放电影钢铁侠的片段,然后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这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然后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观看影片片段,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使其学会观察和探索,同时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义成学生的工具,对学生施以正确的辅助和引导,并且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探索出更适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使得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愉快、生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做一个学习的榜样。在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舍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要积极地去学习和开发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把以人为本作为创造新型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基本前提条件。所谓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际上就是倡导教师和学生平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学习。例如在日常的英语课堂当中,进行“Canyouplaytheguitar”这堂课的教学时,要着重进行疑问句的提问和回答的练习,这时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小组来扮演乐队,在创造出情境之后,学生们就能够按照情境提问:Canyoupalytheguitar?然后同组的同学回答:yes,Ican或者是No,Ican’t。通过这种情境设置让学生们互相问答的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当中,把这种创造力一直发挥下去,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把学生们的学习目的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不再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英语为自己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必将使得学生终身受益。教育的'最良好的基础就是教师把教学工作看成一种幸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感染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四、重视情感道德教育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倡导在课堂上明确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一切的教育过程都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门语言的教学,语言是进行沟通的工具,所以英语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需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合作学习和对话练习,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考模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道德情感得到了双向的发展。在具体的英语课堂当中,可以通过电影片段来深化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播放电影《钢铁侠》的片段,了解钢铁侠的经历后对学生提问:“从钢铁侠身上学会了什么?”“从钢铁侠的故事当中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来深化对于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们那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和坚持正义,为了梦想勇敢奋斗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以及行为教育都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以人为本理念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在课后与其他的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经验的交流,并且要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问题,对于课堂的教学方案进行充分的完善。目前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还不够深入,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没有设置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学生们的评价体系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相信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必将会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英语的具体教学工作当中,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其他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关爱并且尊重学生

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更要尊重和包容学生们,不要忽视学生们的自尊心以及个性和人格,不要用俯视的姿态来与学生们进行对话,而是要平等地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和包容,学生必然也会做到尊重和包容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着去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无关学生的成绩好坏,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通过这种鼓励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时候,教师的一个温暖的表情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力量。同时,英语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只有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欲望,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们去独立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知识,效率才会更高。所以,英语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们长期保持这种兴趣,并且要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们去尊重其他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明白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联,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团队合作的理念。举例来说,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设计,例如猜单词的游戏,让学生们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们对于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上加入这种形式,能减少学生们的枯燥感,同时也会对学习英语有更大的热情。

六、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感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让学生们明确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体,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这种课堂的主体感。针对初中学生的表现欲强的特点,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给予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把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来看,由于我们国家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学生缺乏一定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适应了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强烈的依赖教师,一旦离开了教师和课堂,就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所以,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以往的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学习知识,使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例如在“Howdoyoudealwithyourproblems?”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这一课分成多个任务,让学生们通过完成任务去学习知识点,这种方式会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高效。在为学生制定任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思考进行合理的引导,包括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当中,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在课堂当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情节,来让学生们去扮演,例如购物,在上课之前准备好相关的物品,例如衣服、文具以及食品等等,164页)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顾客和售货员,学生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英文进行对话,以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

七、结语

好的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上不在于教师教的有多好,而是在于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如何,教育是针对学生们的,所以学生们应该是教育当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扮演一个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应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希望教师和学生这种互教互学的模式能够在未来得到广泛的普及,这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价值体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情感道德教育、关爱并且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感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学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篇16: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要培养学生三种综合性能力:

1、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

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

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

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成为多才多艺教育者,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3、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4、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5、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6、心理辅导的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 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开设选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们一方面要上好必修课,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为学生打好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开设选修课,不断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量,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接触和学习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开发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展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

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我们没有现成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去营造。不仅要创设课内的学习环境,更要创设课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外,要建立课外学习小组或合作伙伴,建立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广播,创办英语小报和英语角等,使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空间。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某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 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达等过程;4) 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5) 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 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的种类任务、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四、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不仅高一教师要学,高二、高三的老师也要认真学。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标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它能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有无兴趣,兴趣多少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好的教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渗透着“爱”,倾注着“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赞美。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族、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才能赢得每个学生的尊敬。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设法使学生Love English and love you。

5、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尽快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习惯和能力,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预复习提纲或单元的学案。

7、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学用脱节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高校里,那些学了十多年英语,获得了较高级证书的学生,却仍然听不懂,也说不好英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目的。即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教师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去传授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旁观者和裁判的地位,一改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

篇17: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绍兴市高级中学:方朝沅

绿色教育中的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成长和生机,代表活泼清新的未来。绿色教育就是现实生存的教育,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扩充,是素质教育的外延。本文拟就英语教学角度来谈其绿色内涵。

一、要进行绿色英语教学(下文简称:绿色教学),首先英语教师本身要“绿色”

(1)英语教育的绿色不是在于教师的年龄,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灵。英语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走上讲台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有用人才而不是为了“名次”“平均分”“奖金”,即以自然纯洁的心态投入教学,以自身的崇高品质教育影响学生。只有去除杂念,潜心教学,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这方教学成为“净土”。

(2)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是原汁原味的。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这句话仅强调了水的“量”,如果这桶水的质不纯,势必学生苦心换来的水也不甘甜。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外语,语言学得好与差不仅要看是否“知道”,而且要看是否“地道”,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花时多,收效少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初高中学了六年英语,表达时尽是Chinglish(汉语式英语),除了一部分归咎于应试教育制度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不是在英语环境中自然获得的,他们的英语汁味有变,因此,标准的语音语调,是教师进行“绿色”教育的必备条件。

二、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营造“自然”学习的氛围

绿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绿色”学习,为此教者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前提,首先,教师应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造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母语,学生受母语影响,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英语教师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自己表现欠佳而沮丧,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继而对英语学习淡化兴趣,降低学习热情。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导致整个班级英语学习的下滑。2)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和蔼的态度。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他的人格吸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没有这种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就是学生的需要,是学生动力性的需要。教师的爱对转变后进生往往起关键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转换学生爱教师,甚至导致学生爱教师所任教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种示范,是教师为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起的一种良好气氛和环境。当学生生病时,主动关心他,一句I am sorry to hear you are ill.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Are you feeling any better?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每当节假日到来时,说一句祝福的话,使他们倍感温馨。这种情感就象涓涓细流深入人心,沁人心肺,温暖学生的心,也一定会激发他的英语学习热情。

(3)精心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视读环境,让英语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提高学生的接受性语言技能。例如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看英文原版大片,欣赏英文歌曲。

校园内所有的名人名言,标语牌、指示牌、门牌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例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No spitting(禁止吐痰);Keep clean(保持清洁);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Entrance(入口);Exit(出口);面向师生发布的通知、公告、决定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校园内的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尽可能编排一些英文稿件。

三、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优化教学手段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任务型教学法”在绿色教学中很起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学什么。具体做法是:

1)教师把一堂课作为一个主任务,然而分为若干分任务,向学生交代要求后,由学生通过回答、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任务。但有一个要求在课堂上只讲英语。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如果不直接影响对话的进行,教师一般不予纠正语法错误,让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地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让他们自然地得到英语学习习惯。3)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是以“讲解语法”为目的。

(2)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所以英语言语表达应精雕细刻,反复琢磨,并和其他语言信息输出手段(文字、符号、图像、录音等)结合起来,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3)摆正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绿色化,摆正“师生”关系很重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者和鼓励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情态的关注者;学生思考的启迪者和发展者,做到目标学生明,课本学生读(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课本,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识记那些基本知识点)规律学生找,问题学生议,思路学生想,繁简学生比,错误学生析,效果学生评,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要进行绿色教学,外语教材要创新

课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教材应是创新课程的具体体现。因此,教材从内容、体系、训练形式、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需要创新。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在反映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应更为紧密,教材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式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按照人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语言本质特征实施教学,达到教得轻松,学得自然,学到纯真,适应未来,是绿色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

篇18:现代英语教学反思

现代英语教学反思

反思与认识 一位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他懂什么语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 Japanese and C plus plus”。显然语言的定义在现代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它的内涵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扩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联网上发送的英文信。

ok, redden

u got my reply now.kady is my English name, but i'm not sure if i will continue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i used to be called celia,

as celia has a similar sound to... my friends played tricks on me, i changed it at last.

thank u for bringing me ‘brave heart’, but i don't have time to see it this week,cuz i went to a barbeque in the forest park and i feel extremely exhausted now.

here are my phone numbers: home tel:62151540 and my grandma's tel: 64083518.if u can't find me in one of the two numbers, try the other one.

wish u pleasant dreams.

CUL (See you later)

只要是英文教师都会发现这封英文信中有许多不符合英文语法和词法之处,但这恰恰是现代网络通讯中常出现的英文chart方法,它体现了网络交流简单、明了、快捷以及用符号和缩写字母表达意思的特点,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写照,更是当今青年们在网上交流的“时髦”英语,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大学里的高才生,英语并非“三脚猫”,或许这也就是现代英语变化的方向,你能说这种英语是错的吗?

对于网络,1994年美国的调查表明有一半的孩子认为上网是很cool的事情,到持同样看法的百分点高达八十八。对此,五十出头的加拿大社会学家、《网络一代的成长》一书的作者坦普斯特这么说:“伴随着数字化媒体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将会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的观念。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以广播模式为主的世界,但是这些网络新一代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将会使社会的环境更开放、互动和理性。他们在孩子时所掌握的东西将会影响到一辈子的生活状态。他们才是21世纪的主人。”

兰达・图恩以前是一个小学教师,她谈起了一段让她毕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我与孩子们决定搞一次野餐,但是怕下雨。当我跑到窗口看天气的时候,没想到孩子们早已登上了国家气象局的网站。”兰达・图恩说,“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是的,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费力地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的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中英文对照的例句及同义词和反义词;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Word”能如此奇妙的编辑文章,它可以自动查出你的英文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帮助你自动修改错误。在你写完一篇英文作文之后,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字数,自动显示你的作文等级;他们中多数人没见过“听霸”中如此丰富的英语听力教学功能,它能让学生听道地的名人演说,观看原版好莱坞电影片段,进行有趣的听力游戏,在电脑上和老外面对面练习英语对话;我们的英文教师中更有相当一批人没见过国际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英语教学网站和如此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料。你想写论文吗?你想查找教案实例吗?你想了解英语教学新动向吗?你想知道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吗?这些都可以轻松地在国际互联网上找到。

可以想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使得网络英语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

反思之三:外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城市的孩子们常常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语)而不是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其实,我们知道, second 1anguage与first language相对,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与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对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在我国,除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和汉族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时可以把对方的语言称作第二语言外,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一般情况下都应称作外语。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foreigner talk),“教师语”(teacher talk)、“同伴语”(peer talk)等;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 ta1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例如,交际教学法在国外提出多年,我们应当如何看?关于这,除学术理论上的解剖和辩论外,还有个可行性问题。几年前,北京外国语学院办过一个中学教师进修班,用交际法教学。在结业时,一位中学教师对授课老师说,“你的方法好是好,可是回到原校,我们决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自己的学生,原因是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Peter Medgyes也说,用交际法,“教师们必须有非凡的才能:是多面手,又懂得高技术,有神仙般的魔力,同时又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据他看,匈牙利的英语教师,由于语言能力有缺陷,已经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学生们除教材内容外还有什么别的需要。(Medgyes,Peter “Queries from a Communicative Teacher”, in ELT Journal 40/2(1986):107)

再者,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外语学习考在影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中,由于第二语言在本语言社团的.特殊地位,学习者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机。如由于英语在印度和一些非洲国家是一种影响择业和晋升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的工具性学习动机就很强;再如,在美国和德国,这些国家的语言成为移民和客籍工人减少种族歧视、争取同等社会待遇和机会的工具,因此他们学习这些语言有着强烈的综行性动机。所有这些人与中国学生在本国学习外语有根本的差别。这并不是说中国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动机,但中国学生很少会有对外语学习有更大促进作用的综合性动机,而且就整体而言,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也不十分明确。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情感因素的其它方面而言,如态度、个人性格等,由于语言学习环境的制约,其潜在的对外语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第二语言、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样。大家知道,母语交际能力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会发生正负迁移现象。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语言能力的正迁移远远超过负迁移。与此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学生由于所学外语一般是与母语分属不同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迥然相异,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欧美学生。

最后,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所能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就大不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能达到native like(与本族语者相似)的程度,特别是在言语表达方面,而外语学习者就很难达到相同的程度。

这样看来,外语教学有着与第二语言教学完全不同的自身的特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更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问: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我们的学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对外语感兴趣的,有强烈的自我动力的;他们尽管一周有4--6节的外语课,总数加起来,不过4--5个小时,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够吗?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

篇19:现代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是理所当然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正如不少已经考入大学的学子们所说,他们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百分之七十的精力不是用在自己的专业上而是在外语上,但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对于以往陈旧的英语教学理念该认真反思一下。

一、反思原因

尽管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不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十九世纪德国语言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但令人不安的是,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从事英语教 学实践的专业教师对语言理论和英语教学理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这对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是极其不利的。

二、反思内容

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时间长达十年,可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那原因何在呢?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是语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受此观点影响,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英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英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

三是现代英语之变化。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的变化很大,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如“e-mail”,我们可以说,“Pleasesendmeane-mail.”,但更直接的说法是“Pleasee-mailme.”;还有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等变化。当我们的英语教师仍在课堂上反复教学生“Howareyou?”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areyoudoing?”更为流行等等,他们尚不知自己的语言知识已陈旧落伍,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四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当我们的英语教师还在吃力地翻看字典编写教案的时候,他们不知道“金山词霸”能如此轻松的查找英文单词、自动给出发音,还有中英文对照的例词句等。当我们想查找教案实例、想了解英语教学新动向的时候,这些都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上找到,但我们的英语教师中使用过互联网上英语教学网站和英语教学资料的却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英语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

一是英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

篇20:英语教学论文

1)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

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

2)试背

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

3)熟背

文章通过理解消化,已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语句通过熟读试背,也已朗朗上口,如果再反复朗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检查方式,除了个人和集体背诵外,还有对背,即两人面对面同时背诵,因为有对方干扰,可锻炼学生记忆的深刻性和正确性;提背,即打哪提,从哪背,提到哪,背到哪,可锻炼学生记忆的准确性。

4)默写

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

另外,为了使所背诵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经久不忘,以便在实践中及时提取应用,学习者还应注意两点:一是遵循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既要有堂堂背诵检查,又要每周集中安排一堂背诵检查。不断强化记忆痕迹,避免其减弱或消退。二是根据识记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注意安排过度学习。实验表明,过度学习的效果优于适度学习的效果。所谓适度学习是指在识记材料刚刚达到背诵程度就中止的学习。而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背诵之后还继续进行学习。

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特性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用录音或录像并结合一些其它多媒体直观教具为学生们创设一些情景,将他们要学的内容融于其中,就能达到较好效果。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学校功能室的对话时,用录像机先拍下学生在功能室活动的情景再出现英语标志牌,这样,学生们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们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让学生听录音机预先录下的下雨声音,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情景和英语气氛,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另外教师经常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在教my clothes时,老师指着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告诉学生white shirt, blue pants, green skirt等,然后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使他们很快得到直接概念,并流利地唱出编有各种衣服名称的歌曲。再如,讲到my room时,先出示一个房间的挂图,向学生介绍这个房间的摆设。教师边用英语介绍,便用手指给学生们看,使他们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统一,然后让他们学说、学唱表示物品方位的歌曲。挂图的直观启示,为学生们在学说学唱时扫除了不少障碍,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掌握新知识。

五、运用音形结合的方法,适时进行音标教学?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要求学生在需要注音时必须用音标,而不能用汉语。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够准确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 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 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

七、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语音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托福词汇解决方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美式论文、报告写作技巧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任务型”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将“阅读”进行到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七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浅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通用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现代英语教学理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