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x8318697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 目录
- 第1篇: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2篇:谈谈新课标下的新老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3篇: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4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5篇:新课标学习材料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6篇:英语教学论文:再谈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第7篇:英语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8篇:高考英语的写作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9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0篇:高一英语下unit17单元测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1篇: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2篇: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我省作为全国四个高中新课标实施的试点省区之一,开展了新一轮全方位的高中课程改革。当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探讨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 / 英语教学 / 问题 / 对策
一、引言
20,我省作为全国四个高中新课标实施的试点省区之一,开展了新一轮全方位的高中课程改革。从,各级教育部门举办了各种不同的学习培训,我也于2004年暑假参加了省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新教材英语培训,归来后即着手负责学校英语课改的实施,特别是高中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我校英语教学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新课改实施已经两年了,情况怎样?效果如何?这有待高考的全面检验,但从平时的教学情况及学期、学年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也可反映出大致的情况。我校是一所县面上农村中学,具有一般农村中学的共性,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与城市相比,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的英语教学情况,谈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新科标下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问题
(一)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相当部分农村英语教师思想观念不到位,抱着拒绝、轻视的态度,经常找些客观理由作为借口,这在农村中学尤为严重。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影响方式。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
新课程标准更加明确地规定了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它要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如何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培养。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并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具有语言能力就是具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日常交际用语。实现语言交际,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还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应该说语言知识服务于言语技能,反过来言语技能又会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学中应该更重视言语技能的培养,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只要在教学安排上处理恰当,听说能力的提高会直接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会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的一句话可作为对此最好的说明。他说:Reading maketh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如此说,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语言知识,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益处不大。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增多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操练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锻炼交际能力。
多数教师虽然分别在两个参加暑假期间了省教育厅举办的有关新课标的培训,但受观念影响,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还未理解透彻,这就影响了对新教材的实施。
2.教材处理不当
多数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1)忽视“备学生”。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计算机、互联网在搜集和利用信息方面可以说是用处无穷,加上市面上参考资料很齐备,这些东西如果用得好的话,对教师在备课,在搞教学设计的帮助可大了,这时,教师要找什么有什么,要查什么有什么,只需用鼠标点几下,就可下载印出来了,太方便了!但是,正因为了这个方便,许多教师根本不去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备课时的三个“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中的“备学生”丢在脑后,这是现代版的“对牛弹琴”。其实,备课中的“备学生”应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在是一标多本,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只是一个教学材料,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教学材料)的再加工就是在编写适合我们自己的教材,这个必须建立在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上面,要不然,就会是空中楼阁,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
(2)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把握、确定不准确。部分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和重点(teaching aims and important points)确定为教材里的生词、语法项目(new words, grammar items),这是典型的“知识目标”。上面已讲了,新教材把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每节课的目标和重点,教学内容里面出现的生词和语法也要服务于语言运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学生能掌握,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运用所学的东西。所以,应把上面的提法表达为The use of…或Learn to use …具体地说,整节课我们都要贯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目标。有的教师在教案中把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这未为不可,但其中的能力目标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
(3)课的饱和度不够,学生参与方式太单调(单一)。有的搞来搞去就是那几个词,那几个句子,那几个变化不大的问题,学生好象都跟着你在“活动”,在“讲”英语,在回答问题,但是整节课却“有骨无肉”,多次重复,单调乏味,因其缺少多变灵活实效的语言活动和操练形式来充实。有的老是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是在被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被动地参与。可引导学生把刚学的生词结合已学的词、句型表达出来,然后把两三个句子串起来成一小段来“讲”,这才符合语言的真实性,又可训练写作能力。
(4)语法知识的讲解偏多。有的在讲比较级、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结构时在课堂上几乎归纳了这两个语法项目的所有规则,又举了好多例子,用时很多。这表明,这些教师还没很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强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学习语法,大力提倡把语法置于不同的生活情景之下来学习,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进行必要的语法讲解时可暂不出现或不出现语法术语。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积极地运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更不是单纯地学习语法知识。
3.教学方法落后
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改了这么大了,要求不同了,目标不同了,可如今有的教师还在以“不变应万变”,整节课都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在上,学生忙着记笔记,很少甚至没有机会讲英语、使用英语。一节课下来,只学了几个生词和记了满满的几页有关语法的知识。试问,学生的技能目标如何实现?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有的教师把不改变教法归因于学生,认为学生差,授课量多,不靠教师满堂讲的话课会上不完。其实。这些教师是把很多本该由学生讲、说、完成的东西都包了,有时反而是拖慢了教学进度。你把完成教学进度看得那么重要,那么,即使你完成了授完教材的任务,那么教材里面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的任务你又完成了几何?
4.教学方式陈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有些教师总是像过去一样,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相逆。
在以前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功能往往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修筑的围城里,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任何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则被视为“大逆不道”。在学校教学中,“以书本为中心”就进一步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教学手段落后
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至高点和突破口,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 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直接介入教学的过程,并承担教学中某些环节,某些科目,某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在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已从教学的辅助手段变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CAI)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即“声、文、图”一体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能利用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向学生呈现教学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接受教学信息;可以帮助学生超越意识、记忆、思维、学习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限制,通过把内部认知外部化,使教师可以对这些过程监控、检查和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改善某些认知过程。总之,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更好地呈现知识,扩充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活跃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中,多数用到的教具还是录音机、图片及一些容易携带的实物,这说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许多学校还没走进课堂,多数农村中学还没有电化教室(多媒体设备)或设备明显不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教师没机会、没条件应用多媒体互助教学。看来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还不甚了解,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见过,有些即使见过了也没亲自搞过。看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装备配套还得跟上,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加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三)评价方式及评价手段滞后
207月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评价要求: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行的评价方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第一、评价过分注重量化,标准单一
传统教学在评价标准制定上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主义的评价标准,老师对教学的评价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好恶,没有决然的标准;二是教条主义的评价标准,教师遵循一系列条文,用考试分数、升学率和一组组数据来评价教学。传统的评价体现不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不能激励学生自主自强;不能让学生充分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不能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足。在评价内容方面,不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只重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忽视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运用的评价。
第二、评价过程模式化、机械化
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外乎政治思想、学习方法目的、学习态度和希望等几个方面。评价缺少个性化,不能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过程的模式化、机械化直接导致了评价是否公正的问题。
第三、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
传统教学评价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的单线的定性的评价,目的在于维护“师道尊严”“知识和教师权威”等。这样的“垄断性”评价缺乏真实性、透明度,结果大大刺伤了一部分师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整体运行。
(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滞后
按新课程的要求,七年级英语之前应经过4年的小学新课程实验的学习(从小学3年级开始,小学毕业时已达到2级水平),而教材也考虑到了有些地方还没条件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就编写了3个单元的预备课,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况且预备课后接下来的内容在承接方面也不是很好,量多,教师觉得难于处理,学生一般都接受不了,一部分人会在这阶段就掉队。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讲英语,培养学英语的良好习惯应是这阶段的首要任务,所以,发音,书写,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都应给予高度关注。这一阶段应尽量不让学生掉队,教师应花大量时间,动脑筋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要研究他们,鼓励他们,扶持他们,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教育专家说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潮安是一个山区县,现在大多数小学还没开设英语课,也就是没上预备课,这就给7年级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小学没上英语的学生初中英语就学不好,就学得比人家差,而有些小学已学了4年英语的学生也只是在入门时比别的学生容易一些罢了。建议初一英语教师开始时尽量把进度放慢些,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这阶段的最大任务,若这个能做得好的话,将会对学生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2005-第一学期期末全市英语质量检测(全市统一考试),我校高一级的英语平均分只有22分,分别低于全县20分及全市近30分,本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市英语质量检测我校高一级的英语平均分也只有32分,分别低于全县16分及全市近25分。可见,新课改并未给农村教育带来预期的效果,甚至加大了农村教育的难度、拉大了城乡教育水平和质量。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存在更多的困难。
三、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对策
1.改革教学观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便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故教学观念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革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出国进修,直接感受国外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2.改革和完善现行教材
现行教材有很多的优点,它已被广大中学师生所接受。但作为一套教材,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2) 教材缺乏系统性。
3) 教材中的漏误。
4) 配套材料不够完善。
5) 缺乏系统配套的泛读材料。
6) 语言不严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达标。根据以上问题,现行教材亟待改革。
3.改革教法
英语教学法是执教者根据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所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可有效。回顾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过程,真可谓步履艰难。自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以来近百年,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而这五种教学法又是交替使用,从来没有被单独使用过,其中翻译法沿用的时间最长。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要求培养学生能在国际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的知识传授型的方法和不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法改为功能交际法,以便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新课标提倡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参与,让学生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应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四个特点:①任务的表达是第一位的,即任务首先关心的不是语言形式,关心的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义;②与实际生活的活动相似,在一般生活中会做什么事情,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这些生活中的真实情景;③关注的是能把任务完成;④任务的评价取决于结果,也就是说能否做成了一件事情。龚亚夫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有许多著述,建议大家多学习参考。
4.改革教学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三个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建议:①上级部门应尽量支持各初级中学装备多媒体教室;②已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应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一项硬性要求规定下来;③暂时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争取先掌握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学会制作课件。
5.改革评价方式
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和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英语学科来说,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所以,在一个教案(教学设计),一份说课稿中也应体现出来。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编制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和决策,以使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的内容基本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方法和过程);(4)如何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
6.改革师资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中学英语师资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贫困的地区,师资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于师资缺乏,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少的短训班。短训班里培训出的教师解决了当时教师缺乏的问题,而这部分人的英语素质不高,这就束缚和限制这些教师对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理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进行教学研究。
2)现在的中学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八十年代中专或大专毕业生,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凭,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特别是教育、管理、教研方面的能力在自学考试和函授中可并没有多大涉及,也就谈不上有多大提高了。职称不等于称职,而学历不等同于能力。
3)函授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须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推移,教师们的听、说能力不断地退化。
5)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流动较大。这样就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师资水平越来越高,落后地区的师资水平越来越低,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设法改革英语师资的现状。为了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教委计划将在近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能教会研的教师,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进修。
建议:①尽快在小学开设英语课;②教师的水平一定要符合要求。
7.创设教学氛围
新课改的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除了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指导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各个学校怎么去要求,各个学校的英语教研组怎么去做。实际教学操作是“以校为本”的,当然,也会“因人而异”。同样的课程标准,同样的教材,而各个学校的使用情况却大相径庭。所以说,一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对教学的影响最大。应该说英语科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头,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及目标对英语教师是个挑战,简单地说,对教师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所以教育界才有了“真切感受历史的托付”之说。各校的英语教研组在这时候应发挥作用,学科带头人更应勇挑重担,认真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学习、探索、实施新课改,尽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用好新教材,改进教法和评价手段,这期间培养新人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教育界专家认为,没有专业的引领的教学,只是同水平的重复。
建议:①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新课改的管理和指导;②各学校,特别是英语组组长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英语教改责任,应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③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因为新课标的实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学带来严峻的挑战,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尤其突出,在教学条件、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管理意识及教育教学观念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效果确难令人满意。然严峻的挑战与不可多得的机遇同在。我们英语教师要迅速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
参考文献:
[1]王兴辉.《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英语课堂教学实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龚亚夫.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总第330-331期 ( 2004-08-11 , 2004-08-18 ).
[7]赵月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8]《广东省高中课程改革英语学科课程实验指导意见》2004.
篇2:谈谈新课标下的新老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大好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新课改倡导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转变。新课标的颁布为英语教学勾画出新的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取代旧的大纲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推出9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
与新课标相呼应,教材也进行了90%以上的改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确实有点不适应。当初有一种感觉就是“难”,然而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知难而上,故本中心发言的主题是谈谈新课标下教师的新变化。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如何转变呢?用课改专家的话来说就是从“经验型”的教师匠,转变成为“专家”型的育人师。
谈起容易做起来难。本人结合新学期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摸索,做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1. 老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的转变。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都是 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形式中,老师就是组织者的角色。
2. 老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我认为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即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给他指出哪条路是正道,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既可用指南针,又可观日辨风,方法是有的,就是要自己找。
以新教材Unit1中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为例,本部分为直接引语转间接引语的学习。上一年的教学我采用了传统的方法,即先由变化规则的输入,再具体做练习。新课标的教材处理我则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例句,再归纳出变化规则。学生从观察中也能发现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三种变化。这样掌握起来也明显比较牢固。我认为教师就从原来单一的传授者转为引导者。
3. 老师还应当是设计者。
学生拿到教材自然不明白哪里该学,哪里是可以舍弃的。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新教材中Talking部分,特点是话题较新颖,但明显有些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英语程度再好的学生都有可能讲不出个所以然。教师这时要以设计者的身份,大胆的取舍才是符合实际的。
4. 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的伙伴。
在我的学生时代,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曾倡导双边活动,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仍然是高高在上的,谁会想到也老师可以合作成为伙伴的关系呢?
而新课标指出“教师与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走进新课程》p114)。因此,我开始在课堂上尝试与学生共同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渐渐发现,我不仅在教,有时也在被教。
例如,在unit4的WB Writing Task 中,写一则广告,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到的知识按照例子做改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讨论的结果却是五花八门,奇思异想,让人大开眼界。课后还有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张到太空旅行的广告,特别头创意。所以在教后反思,假如在上这一部分的课,我会走下讲台和同学一起设计广告,作为他们的伙伴,能获得更多互动的信息,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在学习了新课标之后,走进新课标的实践中的所思所想。作为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我认为还需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
篇3: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任务型教学
一、新课标与任务型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学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即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二、新教材与任务型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把这五大目标的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列的24个话题、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词语,比原教材提升了教学要求。该教材注重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选材内容上力求贴近时代和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些课文还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该教材还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 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任务型语言教学。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 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 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 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 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要求教材的编写发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五、任务型教学的过程
1、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前,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采访等活动,这就是“师生合作、巩固新知”环节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特别明显。 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示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各种任务,让学生为学而用,在用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以下就列举了几个教学示例:
Task 1
任务:模拟感恩节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对家人、老师及朋友表示感谢。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
3、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语言技能要求: speaking,listening, reading
语言知识:有关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和词汇。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操作过程: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6人一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感恩节的知识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2、教师播发一段录象,让学生观看西方人是如何过感恩节的,旨在让学生进入状态。
3、给学生几分钟,进行操练并修改。
4、教师抽几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组。
Task 2
任务:做一次挽救濒危动物的演讲
目标:1、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加深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语言技巧: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语言知识:演讲用语和本单元学过的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
情感态度:能用英语进行演讲并激发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操作过程:
1、教师在上完阅读课文之后,布置任务。
2、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具体了解:1)濒危动物的名称;2)生活习性;3)分布情况;4)濒危原因;5)现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3、小组合作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出演讲稿。
4、教师上课时让每小组的reporter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价。
Task 3
任务:制作一张个人卡片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Likes and dislikes.
2、帮助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会相互交往。
语言技能要求:Writing,speaking
语言知识:表示喜好的词组、句型。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加上自己的创意,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操作过程:
1、个人活动:设计卡片,用文字介绍自己。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
3、班级活动:以墙报形式展示成果,全体同学选择自己最想认识或结交的朋友。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俨然已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man,1996
4、翁明伦,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新”在哪里》,www.jyw.cn,2004
篇4: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 要:英语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农村地区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寻求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写作现状;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写作是体现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山区学校。本文就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写作训练的策略进行剖析阐述。
一、写作教学现状
1。词汇、短语运用能力差,无法准确表意
受词汇量和阅读量的限制,学生掌握的英文词汇、短语、句式匮乏,未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用英文准确表意。
2。运用母语思维,Chinglish屡见不鲜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受汉语思维影响把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作文中。显然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这种负迁移减到最低限度。
3。写作内容匮乏,语篇生涩,段落、文章的逻辑性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因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贫乏、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不能完整、连贯地刻画主要细节,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
4。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教师大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在批改讲评作文时只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写作技能的指导,忽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由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写作训练流于形式。
5。书写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作文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标点使用不当、大小写混乱,从而导致考试时扣卷面分和感官分。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书写问题,及时提醒、指正,慢慢改变学生的书写。
针对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探寻出了一些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写作训练途径
1。强化基本功训练
(1)从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在教学中注意把词义、词性及词的用法结合起来,既注重语言的信息性,又注意语言的使用性。
(2)加强英语基本句型的训练
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都有能表达该句中心意思的“主句”,其余则是起修饰、补充作用的定语、状语以及各种类型的“从句”。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六种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针对这一特点,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六种基本句型的训练,牢记句型,不断运用。六种基本句型是: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There+be结构。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从日常教学抓起,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阅读—积累—模仿—自主表达”四个阶段。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熟读或背诵一定量的.范文,充分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一定量的短语、习惯表达和精彩句式,强化正确意识和语感。多次感受语言、模仿语言、内化语言,最终写出自己的文章。
3。关注写作训练的规范性
(1)规范写作步骤
高中写作训练应以高考写作题型为指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写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学生应遵循以下5个步骤:认真审题,拟好提纲(确定题材、人称、时态)—确定要点、遣词造句(列举细节要点)—连句成文、突出主题—及时复查、修改润色—规范誊写。
(2)规范书写和文体格式
高考英语写作常涉及的文体有说明文、应用文、提纲作文和开放作文。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清楚,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而清晰地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要正确。
(3)加强仿写训练
书写的心理活动是由观察到临摹,由临摹到自主,由自主到熟练的过程。借助范文加强仿写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习作的方法之一,仿写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注意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要在仿照范文写作中,学会语言、章法和表达技巧。
4。高效、有针对性地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最能体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指导作用的一个环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的同时也指出闪光点,给学生恰当的评价。
(1)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作文
赏识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维灵活的良药。在作文评改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把他们写得好的、表达贴切的句子指出来,在旁边加批注,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写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写作欲望。
(2)注重语句的地道、行文的流畅
语句是否地道,行文是否连贯决定着一篇习作能否成为一篇好的文章,这一切取决于学生是否会使用合适的连接词与过渡语。
习作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使用过渡语,为文章增色添彩。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写作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写作训练,每次作文要及时批改,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评改,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多面批、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才能逐渐不怕写作文,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瑞屏。评一节高中英语优质写作课。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2]贾冠杰,马寅初,姜宁。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5。
篇5:新课标学习材料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里瞻望前景时对美国人说:“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你必须懂三种语言;流利的英语,西班牙语和电脑语言。”如果把他的话加以概括,那就是要懂得流利的母语,一门外国语和电脑语言。这可以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一个基本要求。美国人的国语是英语,西班牙语是他们的第一外语;在我国英语则是第一外语,所以在全民中普及英语,是一项战略任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新的形势对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了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还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由于陈旧落后的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仍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紧步伐,深化改革已势在必行。对中学英语教育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英语教育尽快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教育部重新颁布了《英语教学大纲》并正在进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大纲》阐明了中学英语教学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第二要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第三要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是要增强世界意识;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为我们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目前我们开展对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习策略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学习,如“学习,学习,再学习”、“Never too old to learn.”“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等等都是关于学无止境的格言。然后,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地,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的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教学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进入这一学科研究领域,探讨学习策略,来提示学习策略的性质。
(一)学习策略的兴起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大脑是一个黑箱(black box)。在这“黑箱”中人的学习思维活动是不可测的,它看不见,听不出,摸不着,难以观察、感知。因而,一贯忽视学习者本身而致力于确立刺激和随后观察到的反应之间的关系。这种状况在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直接反应就是致力于教的改善,相对地忽视学的研究和改进。60年代后,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不可测”的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和认知过程,并逐步认识到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人的内隐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是可以探测的。只有了解了人的内隐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才有可能深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由此,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1966年,在Aaron Carton 出版的 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法》)一书中,他首次提到了不同的外语学习者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外语。1971年Carton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详细讨论了外语学习者推理策略。他指出语言学习过程就像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71年,受Carton研究成果及学习理论研究的启发,Rubin开始着手研究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并在1975年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她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心理特征,交际策略,社交策略和认知策略。1975年Naiman列出了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所采用的五大策略:(1)通过寻找和利用有利的学习环境积极参与语言学习过程;(2)建立语言作为一个形式系统的意识;(3)建立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和交际的手段的意识;(4)接受并妥善处理外语学习过程的情感需求;(5)通过推理和监控扩充和修正自己的外语系统。随后各种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和方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987年,Wenden和Rubin编辑出版了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学习者策略》)论文集。1990年,O'Malley和Chamot 出版了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当代认知学习理论(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从众多的有关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人们对学习主体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新的认识倾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
上一页
主 页 特级教师 知名教师 论文鉴赏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泽诞
(国家级中学英语骨干 教师培训班交流材料)
(二)学习策略的含义
探讨学习策略,我们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学习策略?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至今仍众说纷纭。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依据给学习策略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根据已有文献我们可归纳为如下四种观念:(1)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2)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1988);(3)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程序与步骤(Rigney,1978);(4)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
对学习策略的界定目前比较权威的是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名语言学专家Rod Ellis。1994年他在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书中指出: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在主编的《小学英语教育学》一书中说: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即为达到掌握外语为目的的学习思维活动的程序。
策略(strategy),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Collins New English Dictionary中的注释之一为:a long-term plan for success, such as in politics or business.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心理学家依据不同的标准,也提出了多种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Mckeachie et al, 1990)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具体成分及层次如下:
通过对国外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的不同论述的分析,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将其归纳成三大策略:情意策略、认知策略和智力策略,并以下表显示:
这样归类的优点:一是有利于促进和保证英语学习目标的完成;二是充分体现了学习英语的认知过程和多层次的学习策略;三是使用的术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简洁易懂,操作方便;四是基本上包括了各家分类的策略。
二、英语学习策略
学习英语,需要勤学苦练,也就是以勤为径,以苦作舟而登上成功的彼岸。另一方面,勤学苦练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才能勤学有成,苦练有果。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作用,就是使学习者把时间和精力科学地加以使用,使英语学习不仅是有效劳动,而且是高效劳动。
(一)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内容和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培养的外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管理评价策略是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如确定学习目标、制订阶段性学习计划等。认知策略是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以下外语学习策略。
情感策略:
(1)树立学习外语的信心。
(2)培养对外语的积极态度。
(3)认识外语学习的意义。
(4)善于发现外语学习中的乐趣。
(5)在外语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6)使用外语时不怕犯错误。
(7)注意并调整外语学习中的情绪。
(8)理解他人的情感。
(9)乐于向其他学生提供帮助。
管理评价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外语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根据需要制订学习计划。
(4)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
(5)积极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
(6)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7)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
(8)总结学习的成功经验。
(9)学习中遇到困难知道如何获得帮助。
(10)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
(11)反思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
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
(3)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
(4)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5)在学习中善于借助视觉提示等非语言信息。
(6)借助联想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
(7)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储存。
(8)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
(9)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
(10)对所学习的单词进行分类。
(11)借助语境学习词汇。
(12)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13)善于做课堂笔记。
(14)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
(15)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得信息。
交际策略:
(1)善于创造机会使用外语。
(2)借助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3)在交际中注意遵守交际习俗。
(4)交际遇到困难时设法继续交际。
(5)积极与其他学生合作。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构想与实践
1.目标性学习策略
这是一个对所有科目的学习都适用的重要学习策略。做任何事情,进行任何活动,都是追求一定的目标,或是长期目标,或是近期目标。英语学习要成功,要达到高效率,首先就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整个英语学习活动才会由外部强加的、被迫的,变为内在需要的、自觉的,也才会是真正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学习机制在本质上就与幼儿学习母语接近或相似。幼儿学习母语正是其自身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扩大个人与社会和大千世界联系的需要。幼儿学习母语的效率非常之高,原因即在于此。(摘自浙江省特级教师夏谷鸣报告)学习的巨大内驱力来自先天的生命发展需要。而在英语学习上,我们的学生一旦有了深刻的价值认识,同样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英语学习同样达到高效率。而且中学生英语还可以比幼儿学习母语更高的效率。因为学生的智力比幼儿高。各方面的学习经验比幼儿丰富,这些有利条件完全可以抵消语言环境差的不利条件。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性,并深刻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时,便可以取得英语学习的成功,这方面的实例是很多的。(90届学生姚华明一例)。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桥梁的重要支柱之一便是英语。
(2)发展能力,完善思维。人为万物之灵,首先是因为有语言。语言就是能力,语言能力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通晓的语言越多,其能力就越强,所以学习英语,就意味着增强能力。英语与汉语分别属不同语系,它们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各有千秋。汉语说:今天教室里有许多老师。英语说:There're many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oday.汉语说:下雨了。英语讲:It's raining.汉语说:公共汽车来了。而英语为:Here comes the bus.或The bus is coming.在这些很简单和很普遍的句子里,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却有明显的不同,汉语和英语所表现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都不一致,尽管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的整体意义是对等或对应的。所以要真正学会英语,就要深入体会用英语思维的特点,学会英语思维方式。而一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英语思维特点,也就等于掌握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有的汉语思维方式与新掌握的英语思维方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英语学习者的思维就会潜移默化地具有两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学习英语的表层价值是掌握新的交际工具,而其深层价值则是增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当代几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精通英语的科学家。这也可以作为学习英语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和完善的实际例证吧。可以看到英语学习能使现代的人的基本能力结构现代化,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科学化。
(3)磨练意志,增强修养。英语学习,需要下功夫勤学和苦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知难而退的人,意志薄弱的人是学不好和学不会英语的。英语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同时英语学习实践也为学生磨练意志和增强修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英语学习离不开记忆,而且有大量的机械识记。在这种记忆中,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用心平气和去战胜枯燥乏味之感。而这恰恰就是一个人开拓生活,谋求发展所应具备的重要修养。另外,用英语进行交际,特别是面对面的交际,除了应有的语言水平之外,也需要品格修养。Thank you.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Good morning. Good night. 以及Well, OK.等的大量使用,和其他委婉表达方式的学习,都会潜移默化地使学习者受到文明交际的熏陶。
(4)掌握工具,解决问题。英语是交际工具,这是一般的说法,具体地说,英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成为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当今世界已成为计算机的世界,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只能望机兴叹。一个既会英语、又会计算机的人,工作机会和成功机遇是很多很多的。在生活方面,由于我们的生活日趋现代化,所以英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如果学过英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计划性学习策略
要达到学习目标,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以英语词汇学习为例,《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三级(初中毕业)掌握1200个单词;六级(高中毕业基本要求)要掌握3000个单词;八级(高中毕业优秀水平)要掌握5000个单词。关于高中毕业学生所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量的问题,在《标准》研制过程中,也参照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学英语学习词汇量(日本5000,台湾8000,朝鲜2000)。教育部领导起初提出要求为8000,研制组专家定为5000为高中毕业优秀级,3000为基本要求,体现了分层教育。一般词表专家认为在实际文本的阅读中,3000词量可以为读者提供进行猜词,从而可以不借助词典就能完成确切理解的条件。专家认为3000词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但在各省市英语教研员及部分英语老师的座谈中,意见最大的是词汇量,部分省的教师认为词汇量要求太高。他们说:“即使英语教师也没有3000-5000这个词汇量。”北外刘润清教授说:“词汇就是要大大提高,……现在初三、高二、高三花了许多时间在做试题,'learning English for testing' 有些语法题连外国人做不对。有个中学生问我一个问题,我讲的东西也错了,我玩了40年英语。 We can do very well without knowing that. I don't know many things but I know what I do is worth doing. 在中学里就是要背单词,你们给我搞3000个单词,背三遍”。有专家研究表明,要使一个英语单词与相应的汉语词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需要重复大约100次。而人通过视觉分辨一个词,最快速度只需要0.1秒,重复100次,需要10秒。也就是说,记住一个词的最高效率是10秒。依此推算,1分钟记词的最高极限是6个,1个小时是360个。即使英语学习记词的效率只及最高效率的1/10,每小时也应能记住36个词。如果每周课内外共学5小时英语,其中1小时用于学习词汇,4小时学习句子、课文,并进行读、听、说、写练习或实践;那么,一周可学会36个词,40周或一年可学会1440个词。即使记忆保持率只有70%,一年也能掌握1000个词。何况乎,一般集中识记外语词的平均保持率大约是80%。这还是仅以机械识记词汇的效率而论的。如果意义识记或理解记忆的效率也计算在内,那么一年掌握1000个词的效率应该是更加可靠的。根据有关专家对2000多英语最低限度常用词的统计,其中至少有30%属于派生词,这些词无需费力就可记住。所以,无论如何,个人学习英语的目标和计划,在中学阶段的词汇部分应该有信心、有决心定为掌握5000个词。根据语言学习规律,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必要的基础,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籍此形成一定的语言使用能力。学的越少,越学不好,道理就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5000词的总体计划分解为阶段目标和阶段计划,一年掌握1000个词,每天才分到3个词。如此简单的目标和计划,人人都可达到和实现。计划性的学习策略把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3、常用词学习策略
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功效来说,常用词和典型句的学习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上面我们谈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词汇量问题,应该讲所列出的3000━5000个中学生期间掌握的英语词不是随意选用的,而是经过国内外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科学统计筛选确定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派生能力最强的3000━5000个词。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要真正掌握英语,提高实际能力必须不断扩大英语词汇量,特别是常用词。在词汇学习中也应讲究一些学习的策略,从而扩大词汇量:
1) 利用词根(root),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例如,学习act时, 我们可以同时学习action( 行动),active(活跃的),actively(活跃地),activity(活动),actor(男演员) , actress(女演员)……;前缀是最重要的英语词素。在韦斯特的最低限度必需词汇中,列出的前缀有dis-, en-, fore-, im-, mis-, re-,to-, un-; 后缀有-able,-en,-ern,-ever,-ful,-hood,-ion,-ish,-ity,-less,-ly,-ment,-ness,-or,-self(selves), -some, -teen, -th, -ty, -ward. 而这些几乎都出现在我们中学英语词汇中,例:前缀 dis-:
agree -disagree; allow - disallow
appear - disappear; arm - disarm
arrange - disarrange; believe - disbelieve
connect -disconnect; comfort - discomfort
content - discontent; continue - discontinue
courage - discourage; favour - disfavour
honest - dishonest; honour - dishonour
like - dislike ; obey - disobey
order - disorder; ...
学生们既要掌握常用词,又要掌握常用的构词手段,这样,所能认识的词汇量就会大大增加。例如:
A. succeed-success - successful - successfully - unsuccessful- unsuccessfully;
B. self - selfish - selfishly - selfishness - unselfish - unselfishly - unselfishness - selfless - selflessly - selflessness
2) 采用多种形式的归类方法。
在学习一个单词时,可一并学习同类词。例如,在学习basketball时,可同时学习football, volleyball, softball (垒球);在学习学科名称时,可同时呈现 English, math, physics, chemistry, history, geography, biology,等等。 我们还应注意词的搭配的归类,现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money一词为例:
accept money接受钱, bank money把钱存入银行
borrow money借钱 carry money(随身)带钱
change money兑换钱 collect money收钱
cost money花钱 count money数钱
draw money取钱 exchange money兑换钱
expend money花钱 fool money作骗钱
handle money管钱 have money有钱
keep money有效钱 invest money投资
lay aside money积蓄钱 leave money 留钱
lend money借钱 loan money贷钱
lose money丢钱 make money赚钱
owe money欠钱 pay money付钱
require money需要钱 save money省钱
send money寄钱 spend money花钱
steal money偷钱 take money拿钱
use money花钱 waste money浪费钱
……
3) 借助近义词,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生词时,同时掌握多个意思相近的单词。例如,在学完基础词汇big时,进一步学习large, huge, great, vast,等。这几个单词都有“大”的意思,这是共同之处,然后再进一步分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程度上的差异。在学习hurt 后,同时学习wound, injure, harm, damage 和destroy 等。以上这些单词都有“伤害”、“损害”的意思,但具体意思又有一定区别.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归纳分析,有些近义词我们可用数目表示加以记忆。例如三“声” ( voice, sound, noise );四“静”( silent, still, quiet, calm);五“好”(good, well, fine, nice, kind ) ;六“穿”(put on, wear, have on, dress, be in, pull on );七“当作”( consider...(as), regard... as, treat... as, have... as, look on...as, think of ...as, take... for);八“打”( hit, strike, beat, knock, pat, tap, box, whip );九“花费”( take, cost, pay, buy, sell, spend, afford, worth, offer ) ;十“看”( look, see, watch, notice, observe, visit, read, stare, glare, glance ) 等等, 然后可以题目的形式加以辨认区别。
4) 注意词义演变。英语中许多单词一词多义,尤其是一些常用词,记住一个英文单词,可同时记住几个中文意思。例如,book n. 书, v. reserve ( a place, etc.); buy ( a ticket ) in advance. Back n. The child sat at the back (后部) of the car. He lay on his back (人体的背部) and looked up at the sky.; adj. a back garden (后花园); adv. Put the book back on the shelf.; v. He was backing his car out of the garage. Who's backing the film? (谁是那部电影的赞助人? back v. 给某人/某事物以财务上的支持) 这样,词汇量就会成倍的增长,对听、说、读、写活动、各项语言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一些记忆策略对学生记忆有很大的帮助。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有关人的两种记忆:一种是短期记忆,一种是长期记忆。发展良好的记忆,就在于学会把有用的东西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大约持续30至60秒钟,如我们向查号台问电话号码,打完电话后就立刻忘掉了,但如果在开始忘却的时候重复一次,就会加强记忆。每次复习间隔时间越短,便越有利于记牢,这就是反复循环记忆法的依据。
.语法学习策略
近几年来,我发现中学英语教学领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很少有人对语法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如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人教社出版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一书,近700页,收编论文77篇,无一谈及如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各级各类评优课乃至学校老师一般的公开课和试验课,均不愿将语法教学作为授课内容。各类英语教学研究活动也不研究如何改革语法教学。一谈语法教学就感得“ out of date“, ”traditional“,似乎中国的中学生学习英语不需要掌握语法,交际法教学不要讲语法。不少人说“高考不考语法”,认为英美国家人学英语从不学习英语,中国人学母语也从来不讲语法。从而认为我们的中学生学英语也不该学习语法。本人认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不可忽视,重在更新教学观念,必须改进语法教学方法,讲究语法学习策略,为真实交际服务。
1)语法学习不可忽视
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学习语法并掌握其基本概念,现从两方面论述:
(1)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及语言的习得与学得理论的研究
① 母语 ( native language ) (略)
② 第二语言(L2)与外语( foreign language )
有人认为第二语言等于外语,也有人将第二语言区别于外语,我倾向于后者,主要是两者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着差异。第二语言在一定的地域内作为学校教育用语或社会交际用语而发挥作用。比如,在美国和英国,对一些移民和外国学者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亚洲的新加坡和印度等一些国家,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或者是学校教育用语和社会用语,但在亚洲的中国和日本,英语就是一种外语。
③ 英语的习得 ( acquisition )与学得 ( learning )
一些研究者认为,英语的习得过程有别于的习得过程, “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英语而潜意识地获得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 ( meaning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 form )。“学得”则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英语而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是学习的核心。比如,与说英语人交谈或看英语电影的过程可以是一种习得过程,而在课堂上学习某种语法规则则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这两种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选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999、12)
(2)专家的观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北师大教授程晓堂认为:“学生还是要学语法, 但不能像死记硬背那种方式学,……语法教学是通过一种启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教育部考试中心外语处处长梁月明说:“……办任何一件事都不要走过头。 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如你语言基础知识不行,如何进一步交际,我们不能一直讲 ' Chinese Black English'……。”现代外语教学法流派确实不少,有语法翻译法,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直接法,功能法,交际法,他认为要使学生掌握英语并到达“无所不知”之境地的入境方法也很多,但还是以“懂语法,同时又会交际”入境更好些。本人认为学习英语和学习任何一种外国语一样,最终目的是掌握英语的言语功能,根据交际目的,遵循语法、词汇等语言规律,来表达思想。把词组成句子要遵循语法规则,弄清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是中国人掌握英语的必要条件。
2)确立语法学习的新概念
《柯林斯最新英语词典》COLLINS NEW ENGLISH DICTIONARY( 20,北大出版社) 对 grammar 的注释为: n. 1 the rules of a language, that show how sentences are formed, or how words are inflected; 2 the way in which grammar is used: the teacher found errors of spelling and grammar. 3 a book on the rules of grammar. 杭州大学任绍曾教授在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译序中说: 语法 ( grammar ) 一词有三层含义:(1) 语法:指语言所固有的遣词造句以达意的规则;(2) 语法学,指研究这些规则的学问;(3) 语法书,指说明这些规则的著作,即语法书。英语语法也应该有这三层含义。
著名英国语法学家John Sinclair在他所主编的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商务印书馆,1999)的前言中谈及该书特点时,称之为“功能的语法”、“意义的语法”、“产出性的语法”,指出“我们致力于编写出真实英语语法,即人们日常说的、写的英语的语法。”可见学习英语语法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
NMET'99单项填空在试题设计中就强调了交际性原则,力求考查“人们日常说的,写的英语的语法”,考查“真实的英语的语法”。通过语景考查语法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力度较前几年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例:7. --- I'm going to the office.
--- _________ you're there, can you get me some stamps?
A. As B. While C. Because D. If
本题考查连词的用法,如没有前面所提供的情景句:A,B,C,D均可。由于有特定的情景,故C,D不可取。A和B都能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极易相混淆,似乎本题有两个答案。其实这两个词在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表意有细微的差别。As强调主句谓语动词与从句谓语动词动作的同时性,(一边……一边),而while除可以表示同时性外还含有一个动作在另一动作正在进行或持续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发生。从题干所提供的情景判断,从句所要强调的显然还不在同时性。一位说要去邮局,另一位请求为其为事,在一个动作持续时,另一个动作发生,故只有B才是最佳答案。可见,学生必须掌握基础语法,而目的是帮助提高英语的真实交际能力,to communicate, to do things.
本人使用过多本语法书及辅助练习册,产生出一种观点,英国人写得语法书易懂,中国人写的深奥。“我们试卷中总有几题连语法上也难以找到答案,外籍教师也做不对的题目,比如,有一年高考题为:
All but one _______ here just now.
A. is B. were C. was D. are
这样的题,只能考查学生是否记住了某一语法书(或语法权威)的观点,毫无交际意义。因为,在正常的交际中,即使母语者也不区分此时该用单数还是复数。一位英语专家看了这道题说:‘让一百个英国人去做这道题,会有五十个人做错’”。(《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刘润清,1991)又如
Is there ______ rice in the pan ?
A. some B. any C. a D. those
设计者的意图是用B为正确答案。但是,学生选择A就一定错吗?由于题目本身没有把语境交待清楚,A也不能算错。 在不少情况下(比如讲话人相信还有米饭),选择A是成立的。
3)语法学习的实例
传统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式为: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条条框框,讲解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例句和课文,这种方法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而,语法教学要将语言和语境联系起来。例如:学习be/get used to:
A、请看下面范例:
Jane is American but she has lived in Britain for three years. When she first drove a car in Britain, she found it very difficult because she had to drive on the left instead of on the right. Driving on the left was strange and difficult for her because:
She wasn't used to it.
She wasn't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But after a lot of practice, driving on the left became less strange. So:
She got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Now after three years, it's no problem for Jane;
She is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I'm used to something = it is not new or strange for me:
a. Frank lives alone. He doesn't mind this because he has lived alone for 15 years. It is not strange for him. He is used to it. He is used to living alone.
b. I bought some new shoes. They felt a bit strange at first because I wasn't used to them.
c. Brenda's husband is often away from home. She doesn't mind this. She is used to him being away.
B. Be/ get used 后面不能用动词不定式
She is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不说 ' she is used to drive' )
C.不要混淆I am used to driving 和 I used to do。它们在结构上和含义上都是不同的。
I am used to ( doing ) something = something isn't strange or new for me;
a. I'm used to the weather in this country.
b. I am used to driving on the left because I've lived in Britain for a long time.
I used to do something = I did something regularly in the past but no longer do it .这种结构只有于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形式是'I used to do'。
a. I used to drive to work every day, but these days I usually go by bike.
b. We used to live in a small village, but now we live in London.
5.语感培养策略
中学生学习英语应重视语感的培养,许多成功者的实践经验都证实了这一点,北京市英语教研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孟雁君老师( 1983年她所教的学生中有两名高考英语成绩满分)认为,学外语“语感”最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英语语感呢?
1)朗读和背诵
关于增强纯正的外语语感,我国英语界老前辈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说过: “我体会到学语言和学曲子一样。学曲子贵在能唱”。 “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 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用思素就跑到嘴里来了。”从朗读背诵中大受其益的有很多专家和知名度很高的语言学家,如葛传规先生在初学英语时,背书是唯一的学习方法, 他在1988年说过: “我有的唯一的英语书是英国人编的 English Primer,汉语名《英文初阶》,书上没有语法,也没有注音。老师教一课,我就反复地读一课。因为量小,我能做到每课全部背出。”北外许国璋教授的英语根基同样在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书,“寒假在家,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学,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5页”,“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1988)
6月26日上午我们赴清华附中参观学习,观摩了高一年级的两节英语课, 并听了英语教研组长王英民老师的介绍。他们外语教学总要求是达到“懂、会、熟、用”四字,其中高一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张嘴”,课外唱英语文歌曲,组织英语朗诵比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背一段课文。假设我们培养学生每天背诵30━40词长的英语材料,每年以300天计,那么一年约背过10000字左右的材料,日计月累,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2)加强听、说训练
培养英语语感一方面要多读多背,另一方面要多听多说。孟雁君老师所采用的“语感”式教学方法,就是创造一个讲、听外语的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的大海里“游泳”。郝建明老师(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所教的多名学生高中毕业前就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其中之一迟海同学给我们介绍说“学英语更多的是应该多听多说” 。听力训练的途径有:(1) 听英语老师 (2) 听外籍教师(3) 听英文录音 (4)听英文电台 (5)看英文电视 (6)看英文电影 (7) VCD (8) 电脑 (9)英语角活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讲英语 (1)英语课内 (2)课外与英语教师交际(3)与同学交际 (4)与外宾交际 (5)英语角活动……。
3)多读英文
关于这一观点许国璋教授曾经说过:“首先我们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第二, 我们的老师是中国人。第三,我们的学生是中国人。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学习的方法。……只有通过读,你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的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然,最丰富的知识来源是世界名著。”这些话的重要意义,当然并不仅限于英语语感的培养,而是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全局。但是“大量阅读有助于培养语言感”是肯定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除了教科书阅读之外,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读些外国文学作品。陈冠商教授说:“我觉得应该尽量多地、尽量早地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最高艺术形式,要学好语言,必须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说话或作文,才能有风采。
现在,优秀的外国文学名著的简写本出版也较多,光是外研社供初、高中学生阅读的牛津系列英汉对照读物就有44本,分六级:第一级300词汇量;第二级600词汇量; 第三级1000词汇量;第四级1500词汇量;第五级2000词汇量;第六级2300词汇量) 。我推荐四部可以称得上是西方文学巅峰上四个大名著━━《莎氏乐府本事》( Tales from Shakespeare),《希腊和罗马神话》( Myths of Greece and Rome)《圣经故事》、《天方夜谈》(The Arabian Nights Entertainments).学习第一流的世界名著,不能只是泛读, 其中一部分还可以精读,如《莎氏乐府本事》中Hamlet 王子同他母亲,关于他亲父和后父的对比精彩对话,句子琅琅上口: The queen said that was but an idle answer. ”As good as the question deserved,“ said Hamlet. The queen asked him if he had forgotten who it was he was speaking to. ” Alas!“ replied Hamlet, ” I wish I could forget. You are the queen, your husband's brother's wife; and you are my mother; I wish you were not what you are.“...”Oh me!“ exclaimed the queen, ”what a rash and bloody deed have you done!“ ” A bloody deed, mother,“ replied Hamlet, ” but not so bad as yours, who killed a king and married his brother.“ 学习Hamlet 的感受和印象与学习教科书或试卷上交际性学习策略
现代汉语对“交际”的释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一词的英语是communication,动词是communicate。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communication的释义有:a)to make (opinions,feelings and information,etc.)known and understood by others,e.g,by speech,writing or body movements;b)to share or exchange opinions,feelings,information。
1)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教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本质的问题。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已趋向一致,认为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引自伊阿凯洛夫《教育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communicate, language use”而不是“teach our students for testing”。(引自北外刘润清教授5月23日讲课内容)
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体是人。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不是我教你学,(如果我们把教学界定为我教你学,那么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双方交流。其英语表达是: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第二,教学是活动,是交际活动。活动是各种技能的交替,技能不单是操作性的,而且与思想有关。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第三,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师生两主体有各自的认识客体;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的认识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
2)交际性学习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话题,使用恰当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还必须能够在特定的社交环境中,根据交谈者的身份来选择最适宜的形式。例如,一位校长碰到一位年轻教师,他打招呼说:
--Good morning, Mr. Smith.
--Hi, Principal. How are things?
这位老师的话语法没错,也明白易懂,也符合语言习惯,但不符合这句话的使用范围。语言太随便,缺少对听者应有的尊重,交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又如下面为两位同学之间的对话:
Student A: Wanna go to the movies? I've got an extra ticket.
Student B: I accept with great pleasure your kind invitation.
Student B的话语体太正式,不符合Student A所设定的交际情景,回答显得僵硬、好笑。
语言交际不是一个孤立的造句过程。要实现交际目的,就要考虑交际内容、交际对象、交际双方、交际手段,甚至交际场所,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又如:王先生要宴请几位美国客人。如果这几位美国客人是王家的常客,王太太请客人入座时可能说:“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整个气氛随和、热烈。如果客人远道而来,且与主人关系密切,王太太则可能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eat now?”大家渐次入座。如果客人身份高贵,且初次交往,王太太则可能说:“Ladies and gentlemen, dinner is served.” 大家彬彬有礼地依序入座。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就要选择相匹配的交际策略,否则,一句话可能语法正确,也符合习惯,结果却冒犯了对方。交际策略还有很强的文化限制性,适用于汉文化的交际策略不一定适用于英语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逐步消除跨国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例如,根据我国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我们常用“你到哪里去?”“早饭吃了吗?”来问候早安,以致我们的学生常用“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breakfast?”向英美人问候,造成误解。一些英美人觉得不礼貌和忌讳的问题,而中国人却习以为常。例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r wages?“ …而当英美人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你的回答应是“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不该是“No, no, no.”
交际策略中还有许多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策略,如表情、手势、态度、衣着等等。交际理论认为:It is impossible not to communicate. 就是指人与人接触可以不说话,但不能不交际,因为你的表情、姿势、动作总会传达某种信息。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低下头去,就表示他不会(愿)回答问题。非语言交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觉外露。优秀教师热爱学生,走进课堂总是神采奕奕,而带笑容,眼光里流露深情,这些都是积极的非语言交际。同时交际理论也认为:Meanings are in people, not in words. 老师同样讲一句“See you after class.” 带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语调了,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要挨批评了,或表示关心,等等。又如“He is a good boy.” 同样,“你真坏!”可见,掌握英语交际策略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渠道。
3)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交际策略的学习和运用,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英语课应从一开始就按交往一般准则实施教学。一堂课的开端就可以像人们见面一样,通过互相问候来建立交际感情,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例如: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It's a fine day, isn't it?
How are you today?
(星期一上课还可以问)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weekend?
How did you spend your weekend?
还应当注意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与个别学生对话。例如: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What's the result? How is your father? Is he any better?教师在进行这些对话时,态度要真诚,语气要自然,应体现真实交际。
按照Johnson和Morrow的观点,交际性行为(活动)具有三大特点: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选择性(choice)和反馈(feedback)。例如在交际中,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别人的东西,那双方之间可以说有了information gap。比如窗外阳光明媚,一人明知故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另一人答:“It's fine.“那这种情况不是真实交际(authentic communication)。假如一人确实不知外面天气情况而问,虽然是同样的一组对话,其性质显然又当别论。事实上,我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时上课所进行的交际,许多不是真实交际。(What's this? It's a pen. We should say ”What's this in English?“)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景(real situation)来进行真实交际,(苏州市胡老师利用多媒体教”Earthquakes“一例)或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教“Thomas Edison”一例)。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如:(Sa is interviewing Edison's father.)
Sa: Excuse me, please. I'm on China Daily. Are you Edison's father?
F: Yes. Nice to meet you.
Sa: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We all know your son, Thomas Edison, is a greet inventor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he was always doing when he was a child?
F; Yes. When he was a child, my son was always trying out new ideas.
Sa: Can you gave me an example?
F: OK.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I saw him sitting on some eggs. I asked him why he was doing that. But he didn't answer. Instead, he asked me a question.
Sa: What did he say?
F: ”Hens are able to have chicks. Why can't I?“ he said.
Sa: Could you answer his question at that time?
F: I'm afraid I couldn't.
Sa: Oh. Thank you very much.
F: You're welcome. Goodbye!
Sa: Bye!
又如:(Sb is interviewing the doctor.)
Sb: I know you are a very good doctor. You saved Edison's mother. 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that day?
D: That day Edison's mother was ill. I was asked to go quickly. I went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I saw her, I said that she needed an operation at once. But I wasn't able to operate.
Sb: Why?
D: Because it was night, and the lights in the room was very bad. I couldn't see clearly enough!
Sb: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D: Edison thought hard and had an idea. His father owned a large mirror. Edison took all the lights in the house and put them on a long table. Then he put the big mirror behind them. So there was enough light.
Sb: Could you see clearly?
D: Yes. I operated on his mother at once and she was saved.
Sb: Great! By the way, what do you think of little Edison?
D: Very clever!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外,我们还可以从英文报刊杂志及Internet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时事新闻、故事、文体消息、广告等等,来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groupwork,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根据David Nuna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learner-centeredness,learning-centeredness,self-directed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效果。比如,我们布置一些Topic discussions任务。The topics should depend largely on the learners personal situation, their dominant interests, because ”Learners learn best i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我们所谈论的topics可以是Water, Flood, Fire, Earthquake, Houses, Cars,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Our School Life, My Favourite Song/Sport, How I study English, Which is better, to be a boy or to be a girl? ...现示一例:
①Giving the topic: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teacher?(T)
②Discussing in group(Ss)
③Giving presentation(Ss)
④Collecting some keywords:(T)
e.g lively, kind, strict, helpful, honest, ... interesting, explain ... dearly, speak English well, tell stories, like his students, ...
⑤Putting the key words in order of importance.(Ss)
这样,我们做到了①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②use the language to do things ③to communicate. 作为老师,我们得到了信息We know what we should do. 当然下次谈论的topic是What are the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studnts?加强师生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教学。当然,我们更应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开展主题讨论,比如联系课文Fire,(SEB I)进行Topic discussion:
Group A: Fire can be used as energy.It can make water boil, and people can make tea with boiling water.
Group B: Fire can give us heat. We feel very warm and comfortable in winter if we have fire at home.
Group C: Fire can help people do some cooking. It can make food more delicious.
Group D: Fire is so hot that it can even change iron and steel into liquid. It can also destroy something if we do not control it proplerly.
我们应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交际策略,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使用英语,有不会的词要会设法变换方式表达(如a big bird that can swim in the river一例),实在说不出时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简笔画等辅助表达。在使用英语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提出回答,如我在组织学生讨论“Starting a club”专题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What kink of club do the students want?
How much time do we have to give to the club actives?
Who is the club fo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lub?
How often will it meet?
Where will it meet?
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club?
...
重视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就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终身有用的东西。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级中学英语骨干 教师培训班交流材料)
6.交际性学习策略
现代汉语对“交际”的释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一词的英语是communication,动词是communicate。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communication的释义有:a)to make (opinions,feelings and information,etc.)known and understood by others,e.g,by speech,writing or body movements;b)to share or exchange opinions,feelings,information。
1)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教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本质的问题。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已趋向一致,认为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引自伊阿凯洛夫《教育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communicate, language use”而不是“teach our students for testing”。(引自北外刘润清教授5月23日讲课内容)
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体是人。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不是我教你学,(如果我们把教学界定为我教你学,那么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双方交流。其英语表达是: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第二,教学是活动,是交际活动。活动是各种技能的交替,技能不单是操作性的,而且与思想有关。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第三,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师生两主体有各自的认识客体;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的认识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
2)交际性学习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话题,使用恰当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还必须能够在特定的社交环境中,根据交谈者的身份来选择最适宜的形式。例如,一位校长碰到一位年轻教师,他打招呼说:
--Good morning, Mr. Smith.
--Hi, Principal. How are things?
这位老师的话语法没错,也明白易懂,也符合语言习惯,但不符合这句话的使用范围。语言太随便,缺少对听者应有的尊重,交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又如下面为两位同学之间的对话:
Student A: Wanna go to the movies? I've got an extra ticket.
Student B: I accept with great pleasure your kind invitation.
Student B的话语体太正式,不符合Student A所设定的交际情景,回答显得僵硬、好笑。
语言交际不是一个孤立的造句过程。要实现交际目的,就要考虑交际内容、交际对象、交际双方、交际手段,甚至交际场所,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又如:王先生要宴请几位美国客人。如果这几位美国客人是王家的常客,王太太请客人入座时可能说:“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整个气氛随和、热烈。如果客人远道而来,且与主人关系密切,王太太则可能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eat now?”大家渐次入座。如果客人身份高贵,且初次交往,王太太则可能说:“Ladies and gentlemen, dinner is served.“ 大家彬彬有礼地依序入座。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就要选择相匹配的交际策略,否则,一句话可能语法正确,也符合习惯,结果却冒犯了对方。交际策略还有很强的文化限制性,适用于汉文化的交际策略不一定适用于英语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逐步消除跨国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例如,根据我国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我们常用“你到哪里去?”“早饭吃了吗?”来问候早安,以致我们的学生常用“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breakfast?”向英美人问候,造成误解。一些英美人觉得不礼貌和忌讳的问题,而中国人却习以为常。例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r wages?” …而当英美人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你的回答应是“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不该是“No, no, no.”
交际策略中还有许多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策略,如表情、手势、态度、衣着等等。交际理论认为:It is impossible not to communicate. 就是指人与人接触可以不说话,但不能不交际,因为你的表情、姿势、动作总会传达某种信息。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低下头去,就表示他不会(愿)回答问题。非语言交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觉外露。优秀教师热爱学生,走进课堂总是神采奕奕,而带笑容,眼光里流露深情,这些都是积极的非语言交际。同时交际理论也认为:Meanings are in people, not in words. 老师同样讲一句“See you after class.“ 带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语调了,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要挨批评了,或表示关心,等等。又如”He is a good boy.“ 同样,“你真坏!”可见,掌握英语交际策略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渠道。
3)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交际策略的学习和运用,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英语课应从一开始就按交往一般准则实施教学。一堂课的开端就可以像人们见面一样,通过互相问候来建立交际感情,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例如: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It's a fine day, isn't it?
How are you today?
(星期一上课还可以问)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weekend?
How did you spend your weekend?
还应当注意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与个别学生对话。例如: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What's the result? How is your father? Is he any better?教师在进行这些对话时,态度要真诚,语气要自然,应体现真实交际。
按照Johnson和Morrow的观点,交际性行为(活动)具有三大特点: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选择性(choice)和反馈(feedback)。例如在交际中,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别人的东西,那双方之间可以说有了information gap。比如窗外阳光明媚,一人明知故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另一人答:“It's fine.”那这种情况不是真实交际(authentic communication)。假如一人确实不知外面天气情况而问,虽然是同样的一组对话,其性质显然又当别论。事实上,我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时上课所进行的交际,许多不是真实交际。(What's this? It's a pen. We should say “What's this in English?”)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景(real situation)来进行真实交际,(苏州市胡老师利用多媒体教“Earthquakes”一例)或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教“Thomas Edison”一例)。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如:(Sa is interviewing Edison's father.)
Sa: Excuse me, please. I'm on China Daily. Are you Edison's father?
F: Yes. Nice to meet you.
Sa: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We all know your son, Thomas Edison, is a greet inventor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he was always doing when he was a child?
F; Yes. When he was a child, my son was always trying out new ideas.
Sa: Can you gave me an example?
F: OK.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I saw him sitting on some eggs. I asked him why he was doing that. But he didn't answer. Instead, he asked me a question.
Sa: What did he say?
F: “Hens are able to have chicks. Why can't I?” he said.
Sa: Could you answer his question at that time?
F: I'm afraid I couldn't.
Sa: Oh. Thank you very much.
F: You're welcome. Goodbye!
Sa: Bye!
又如:(Sb is interviewing the doctor.)
Sb: I know you are a very good doctor. You saved Edison's mother. 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that day?
D: That day Edison's mother was ill. I was asked to go quickly. I went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I saw her, I said that she needed an operation at once. But I wasn't able to operate.
Sb: Why?
D: Because it was night, and the lights in the room was very bad. I couldn't see clearly enough!
Sb: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D: Edison thought hard and had an idea. His father owned a large mirror. Edison took all the lights in the house and put them on a long table. Then he put the big mirror behind them. So there was enough light.
Sb: Could you see clearly?
D: Yes. I operated on his mother at once and she was saved.
Sb: Great! By the way, what do you think of little Edison?
D: Very clever!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外,我们还可以从英文报刊杂志及Internet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时事新闻、故事、文体消息、广告等等,来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groupwork,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根据David Nuna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learner-centeredness,learning-centeredness,self-directed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效果。比如,我们布置一些Topic discussions任务。The topics should depend largely on the learners personal situation, their dominant interests, because “Learners learn best i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我们所谈论的topics可以是Water, Flood, Fire, Earthquake, Houses, Cars,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Our School Life, My Favourite Song/Sport, How I study English, Which is better, to be a boy or to be a girl? ...现示一例:
①Giving the topic: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teacher?(T)
②Discussing in group(Ss)
③Giving presentation(Ss)
④Collecting some keywords:(T)
e.g lively, kind, strict, helpful, honest, ... interesting, explain ... dearly, speak English well, tell stories, like his students, ...
⑤Putting the key words in order of importance.(Ss)
这样,我们做到了①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②use the language to do things ③to communicate. 作为老师,我们得到了信息We know what we should do. 当然下次谈论的topic是What are the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studnts?加强师生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教学。当然,我们更应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开展主题讨论,比如联系课文Fire,(SEB I)进行Topic discussion:
Group A: Fire can be used as energy.It can make water boil, and people can make tea with boiling water.
Group B: Fire can give us heat. We feel very warm and comfortable in winter if we have fire at home.
Group C: Fire can help people do some cooking. It can make food more delicious.
Group D: Fire is so hot that it can even change iron and steel into liquid. It can also destroy something if we do not control it proplerly.
我们应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交际策略,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使用英语,有不会的词要会设法变换方式表达(如a big bird that can swim in the river一例),实在说不出时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简笔画等辅助表达。在使用英语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提出回答,如我在组织学生讨论“Starting a club“专题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What kink of club do the students want?
How much time do we have to give to the club actives?
Who is the club fo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lub?
How often will it meet?
Where will it meet?
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club?
...
重视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就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终身有用的东西。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国家级中学英语骨干 教师培训班交流材料)
6.交际性学习策略
现代汉语对“交际”的释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人际往来。”“交际”一词的英语是communication,动词是communicate。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communication的释义有:a)to make (opinions,feelings and information,etc.)known and understood by others,e.g,by speech,writing or body movements;b)to share or exchange opinions,feelings,information。
1)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教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本质的问题。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已趋向一致,认为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引自伊阿凯洛夫《教育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communicate, language use”而不是“teach our students for testing”。(引自北外刘润清教授5月23日讲课内容)
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主体是人。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不是我教你学,(如果我们把教学界定为我教你学,那么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双方交流。其英语表达是: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第二,教学是活动,是交际活动。活动是各种技能的交替,技能不单是操作性的,而且与思想有关。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第三,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师生两主体有各自的认识客体;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的认识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其英语表达为: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
2)交际性学习策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话题,使用恰当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还必须能够在特定的社交环境中,根据交谈者的身份来选择最适宜的形式。例如,一位校长碰到一位年轻教师,他打招呼说:
--Good morning, Mr. Smith.
--Hi, Principal. How are things?
这位老师的话语法没错,也明白易懂,也符合语言习惯,但不符合这句话的使用范围。语言太随便,缺少对听者应有的尊重,交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又如下面为两位同学之间的对话:
Student A: Wanna go to the movies? I've got an extra ticket.
Student B: I accept with great pleasure your kind invitation.
Student B的话语体太正式,不符合Student A所设定的交际情景,回答显得僵硬、好笑。
语言交际不是一个孤立的造句过程。要实现交际目的,就要考虑交际内容、交际对象、交际双方、交际手段,甚至交际场所,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又如:王先生要宴请几位美国客人。如果这几位美国客人是王家的常客,王太太请客人入座时可能说:“Dinner is ready.”这句话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整个气氛随和、热烈。如果客人远道而来,且与主人关系密切,王太太则可能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eat now?”大家渐次入座。如果客人身份高贵,且初次交往,王太太则可能说:“Ladies and gentlemen, dinner is served.” 大家彬彬有礼地依序入座。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就要选择相匹配的交际策略,否则,一句话可能语法正确,也符合习惯,结果却冒犯了对方。交际策略还有很强的文化限制性,适用于汉文化的交际策略不一定适用于英语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也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逐步消除跨国文化冲击,开拓视野,提高跨国文化素养。例如,根据我国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我们常用“你到哪里去?”“早饭吃了吗?”来问候早安,以致我们的学生常用“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breakfast?”向英美人问候,造成误解。一些英美人觉得不礼貌和忌讳的问题,而中国人却习以为常。例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r wages?“ …而当英美人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你的回答应是“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不该是“No, no, no.”
交际策略中还有许多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策略,如表情、手势、态度、衣着等等。交际理论认为:It is impossible not to communicate. 就是指人与人接触可以不说话,但不能不交际,因为你的表情、姿势、动作总会传达某种信息。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低下头去,就表示他不会(愿)回答问题。非语言交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觉外露。优秀教师热爱学生,走进课堂总是神采奕奕,而带笑容,眼光里流露深情,这些都是积极的非语言交际。同时交际理论也认为:Meanings are in people, not in words. 老师同样讲一句“See you after class.” 带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语调了,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要挨批评了,或表示关心,等等。又如“He is a good boy.” 同样,“你真坏!”可见,掌握英语交际策略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渠道。
3)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交际策略的学习和运用,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英语课应从一开始就按交往一般准则实施教学。一堂课的开端就可以像人们见面一样,通过互相问候来建立交际感情,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例如: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It's a fine day, isn't it?
How are you today?
(星期一上课还可以问)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weekend?
How did you spend your weekend?
还应当注意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与个别学生对话。例如:Did you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What's the result? How is your father? Is he any better?教师在进行这些对话时,态度要真诚,语气要自然,应体现真实交际。
按照Johnson和Morrow的观点,交际性行为(活动)具有三大特点: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选择性(choice)和反馈(feedback)。例如在交际中,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别人的东西,那双方之间可以说有了information gap。比如窗外阳光明媚,一人明知故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另一人答:“It's fine.“那这种情况不是真实交际(authentic communication)。假如一人确实不知外面天气情况而问,虽然是同样的一组对话,其性质显然又当别论。事实上,我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时上课所进行的交际,许多不是真实交际。(What's this? It's a pen. We should say ”What's this in English?“)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景(real situation)来进行真实交际,(苏州市胡老师利用多媒体教”Earthquakes“一例)或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教“Thomas Edison”一例)。在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如:(Sa is interviewing Edison's father.)
Sa: Excuse me, please. I'm on China Daily. Are you Edison's father?
F: Yes. Nice to meet you.
Sa: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We all know your son, Thomas Edison, is a greet inventor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he was always doing when he was a child?
F; Yes. When he was a child, my son was always trying out new ideas.
Sa: Can you gave me an example?
F: OK.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I saw him sitting on some eggs. I asked him why he was doing that. But he didn't answer. Instead, he asked me a question.
Sa: What did he say?
F: ”Hens are able to have chicks. Why can't I?“ he said.
Sa: Could you answer his question at that time?
F: I'm afraid I couldn't.
Sa: Oh. Thank you very much.
F: You're welcome. Goodbye!
Sa: Bye!
又如:(Sb is interviewing the doctor.)
Sb: I know you are a very good doctor. You saved Edison's mother. Can you tell us what happened that day?
D: That day Edison's mother was ill. I was asked to go quickly. I went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I saw her, I said that she needed an operation at once. But I wasn't able to operate.
Sb: Why?
D: Because it was night, and the lights in the room was very bad. I couldn't see clearly enough!
Sb: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D: Edison thought hard and had an idea. His father owned a large mirror. Edison took all the lights in the house and put them on a long table. Then he put the big mirror behind them. So there was enough light.
Sb: Could you see clearly?
D: Yes. I operated on his mother at once and she was saved.
Sb: Great! By the way, what do you think of little Edison?
D: Very clever!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外,我们还可以从英文报刊杂志及Internet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时事新闻、故事、文体消息、广告等等,来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groupwork,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根据David Nuna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learner-centeredness,learning-centeredness,self-directed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效果。比如,我们布置一些Topic discussions任务。The topics should depend largely on the learners personal situation, their dominant interests, because ”Learners learn best if the content relates to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我们所谈论的topics可以是Water, Flood, Fire, Earthquake, Houses, Cars,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Our School Life, My Favourite Song/Sport, How I study English, Which is better, to be a boy or to be a girl? ...现示一例:
①Giving the topic: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teacher?(T)
②Discussing in group(Ss)
③Giving presentation(Ss)
④Collecting some keywords:(T)
e.g lively, kind, strict, helpful, honest, ... interesting, explain ... dearly, speak English well, tell stories, like his students, ...
⑤Putting the key words in order of importance.(Ss)
这样,我们做到了①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②use the language to do things ③to communicate. 作为老师,我们得到了信息We know what we should do. 当然下次谈论的topic是What are the important things about a good studnts?加强师生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教学。当然,我们更应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开展主题讨论,比如联系课文Fire,(SEB I)进行Topic discussion:
Group A: Fire can be used as energy.It can make water boil, and people can make tea with boiling water.
Group B: Fire can give us heat. We feel very warm and comfortable in winter if we have fire at home.
Group C: Fire can help people do some cooking. It can make food more delicious.
Group D: Fire is so hot that it can even change iron and steel into liquid. It can also destroy something if we do not control it proplerly.
我们应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交际策略,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使用英语,有不会的词要会设法变换方式表达(如a big bird that can swim in the river一例),实在说不出时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简笔画等辅助表达。在使用英语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提出回答,如我在组织学生讨论“Starting a club”专题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What kink of club do the students want?
How much time do we have to give to the club actives?
Who is the club for?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lub?
How often will it meet?
Where will it meet?
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club?
...
重视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科学研究对解决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三是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这就需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终身有用的东西。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篇6:英语教学论文:再谈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英语教学论文:再谈中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对英语课程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策略发展状态,相应学段所学语言知识及综合语言技能运用能力。但目前中学英语学习现状远不如《标准》中设定达到的要求,在各方面都还存在着问题
一、学习兴趣
学生在未接触英语前,一听说要学英语,就对英语产生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当他们一接触英语并能说上几句时,好奇心有增无减。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英语较为积极主动,课堂上大胆积极发言,同时有较强的自信心。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我们了解到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兴趣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对英语由陌生变为熟悉,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甚至原来有兴趣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加深,兴趣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反而有所下降。原来对英语兴趣不高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英语难度的增大,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和畏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态度方面
初学者很重感情,对人富有热情,喜欢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打招呼,还喜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和老师:他们用英语进行表演、猜谜、游戏、唱歌时,积极性高,乐于模仿,敢于开口,不怕出错,有较强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回答问题,但进入高年级后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变得容易害羞,怕出错,怕被人嘲笑,课堂上不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太乐意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主动与人合作,碰到问题不主动向老师请教。
三、学习策略
初学者一般在学习碰到困难时,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能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乐于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但进入高年级后却变得不太愿意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大部分中学生反映他们对学习策略了解不够,很少接受过学习策略的训练,所学语言知识不能灵活练习和实践。
四、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规定,从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都只是流于形式,上兴趣课:由于学校没有足够的英语教师,现有的教师就要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因而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法、学法,准备新课及充实自己。绝大部分没有完成小学英语课程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更谈不上达标。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小学毕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起始阶段。
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学校编班时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班,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英语零起点的学生和英语水平较低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均衡状况导致了初中新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给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语言技能
《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但目前不少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简单、机械地操练,并不能在情景中按语言功能需要进行情景对话。他们往往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单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能通过内部语言系统对大量的信息输入进行理解、吸收和加工,进而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同时听写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单词会读不会写,并且书写不规范,还有学生字母大小写分不清。
一方面学生觉得中学英语难学吃力,产生厌倦和畏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初一英语教材料的确很难,每一个单元单说生词就有六十至七十个,更不要说句型了。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学这套教材难。零起点的学生就难上加难,给英语教学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如何把小学与中学英语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教学就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六、师资素质问题
这套教材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有的教师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也不善于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采用新教材后,不熟悉新教材强调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认为新教材不好教;新教材对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些教师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无疑,教师在英语教学方法及自身英语水平方面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也是实施这套教材中英语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七、测评问题
本套实践旨在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沿用期中,期末统考的语言教学测评模式,试卷过分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强调语法项目,强调死记硬背,难以考查出学生真实的综合语言能力。不科学的测试还会产生误导作用。目前许多学校的英语课程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记程度,教师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采用以讲解语法、词汇等语言点为主的教学方式,于是出现“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还有许多使用新教材上课的教师由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在教学中加入许多迎合考试需要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内容,学生也要做许多应试练习题,这样就占用了课堂上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与时间,过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强调死记硬背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新教材、新教法与传统英语测评体系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前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教师务必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的投入以及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狠下功夫。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和关键,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补充新的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扬长避短,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篇7:英语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路桥金清中学 王勤谦
摘要:面向21世纪,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随着招生的扩
大,英语差生面越来越广。所以补差工作是势不可挡,本文主要分析后进生成因以及对策。
关键词:学习动机 教学观念 自信心 尊重 爱
所谓的后进生顾名思义,也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后进生这个概念,是60年代前后出现的,
此前用差生、双差生比较多。后进生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的学生。教师或家长往往称他们为暂时表现差的学生,或暂时后
进生。人们使用后进生这个概念,出于一种辩证思想,出于一种教育者的爱心。那么,英语后
进生也就是在英语学习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对该生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后进生的
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不和谐的反映。引导、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是
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防止和减少出现后进生,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有必要
来认识一下成因。笔者在农村高中从教多年英语,接触过很多英语后进生,通过调查和分析,
笔者发现后进生的形成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内因主要表现为学生态度、动机、意志力、性格
倾向、学习迁移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外因与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观念、教
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以及教师的个性品质等因素有关。
1、内因分析
1.1、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从初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凭自己的兴趣学习。他们只对课
堂上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技能(单词短语的记忆及基本原型的模仿应
用)感此索然无味。于是就不专心听讲。这样,他们既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一些语言知识,下了
课就忘得一干二净。随着高中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更加突出。由于
初中阶段英语基础不牢固,既使此时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学习吃力,自信心大减
。
1.2、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是个体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
为。多数学习后进生在大量语言知识的识记过程中毫无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这是较典型
的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
1.3、缺乏意志力
不少后进生一进入高三阶段就不知所措,有成百上千的英语单词没有记住,数百条短语没有
掌握,语法知识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开始发愤学习英语,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于
是就又退缩了,说到底,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害怕困难,缺乏克服的意志。笔者的学
生林某就属于这类型。林某人还较聪明的,领悟力也较高,就是缺乏毅力。在高一、二时把希
望寄托到高三奋斗。到了高三,开始的一段时间很刻苦地背单词,但由于不知的东西太多了,
逐渐丧失信心,过了二个星期,笔者发现该生再也不读英语。
1.4、性格倾向
一些学习由于长期生活在较闭塞的乡村,很少接触外人和陌生人,加上父母与他们又缺乏交
流,因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而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
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及他们更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
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
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
,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经过的语言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笔者发现任
教班级的后进生中,有1/2学生是性格内向的,这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当被叫到时,有的低
头不语,有的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进行Pair work时,他们总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学合
作精神。
1.5、学习习惯
多数后进生课前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完成任务
了事;学习缺乏主动性,尽管词典就在身边,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也要问老师,养成了懒惰
的学习习惯。笔者所教的后进生中有90%的同学不预习、不复习,上课尽管坐着一动不动,认
真听讲,但一听就忘,因为从不做笔记,有时教师叫她/他记,才勉强记在在书本上。坏习惯
是产生后进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2、外因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每天有课堂上的45分钟能接触到英语,加之班额较大,既使在英语课
堂上也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教师难以照顾到不同学力、不同层次和不同性
格的学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产生后进生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
面。
2.1、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一堂课上单词、词组、语言点、对话或课文等教学内容
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特别是
教师在公开课时,为了表现自我,教师经常唱独脚戏唱一节课,一个个环节下来,不管每一个
环节学生有何反应,不考虑学生是否已接受。
2.2、将英语语言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使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
词。还有一些教师试图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使语言教学“理科化”。
由于教师教学法过于机械,学生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忽视语言的交际性,使得一些
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2.3、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些学生面对规则的单音节词都不知所措,对他们来
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
笔者在刚任高二新班英语时,发现来自别班的学生学习方法很有问题,可能高一时教师忽视
了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
高度重视。教师应在起始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法指导。
2.4、教师对学习后进生鼓励和表扬少。不少教师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常
常无动于衷,很少鼓励较差的学习试一试。在农村,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操练英语的场所,如得
不到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2.5、教师课堂提问面有局限性。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被教师提问,甚至一学期一次都没有,这样就滋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
,扼杀了学习主动性及兴趣。且教师提问女生多于男生,提问对象又相对集中在教室中间的一
些学生。笔者以前也曾犯过这类错误,每次提问起,总是叫好的同学或中间的同学,因为笔者
不善于记同学们的名字,结果发现,后进生就是自己不提问的那些,如今笔者强迫自己记学生
的名字,每节课被提问的同学尽量不重复或少数重复,后进生的数量逐渐在减少。
3、对策和建议
英语学习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由于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一
味简单地进行知识到课,搞提海战术,只会使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只有摸清
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困难。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中学英语后进生偏多的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对策:
3.1、爱和尊重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心扉的钥匙,后
进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这把钥匙。我们作教师的千万不能用过分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
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他们幼小的心灵,否则会使他们的思想上出现反感,产生悲观等不良情绪
。我们要用热情、诚恳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的心灵。对他们微小的进步,
加以鼓励、肯定,必然就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这使我想起去年任教的高一(2)班的赵某同
学毛遂自荐的故事,开学初当笔者酝酿课代表的人选时,这位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向笔者
毛遂自荐,当时笔者有点矛盾,但理智告诉笔者要尊重他的选择,因信任是转差的一剂良药。
果然,他当了课代表后,成绩也进步很快。因此,教师的爱和尊重是他们进步的起点。
3.2、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后进生自尊心的关键
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而后进生大多数都有自卑感,缺乏
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此,老师在转化中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不能厌弃,不能过多地公开批评。
要全面地、深入地、客观地了解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长处,善于发现挖掘身上的
积极因素。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不自暴自弃,树立自尊
心和自信心。学生刘某虽然很聪明,但没有用在学习上,上课不是低头走神,就是做小动作。
学习成绩一般,经多次教育,收效甚微。学校每年一次的圣诞英语晚会的短剧,我叫他去扮演
一个角色,他乐意地接受,并花费很多时间去背台词,最后这个短剧《汤姆逃学》演出很成功
。事后我找时间个别与他促膝谈心,又一次表扬了他的优点,并指出他学英语潜力无穷。此后
,他英语进步很快,一颗迟闪的星开始闪出点点光芒。总之,我们教师应该永远有颗火热的心
,以高尚的奉献精神去努力工作,使每一颗星都闪闪发光。
3.3、从预防入手,切实抓好入门教学
英语入门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该阶段决定着学生今后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
首先,教师要及时摸清新接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原学习学校、学习基础、父
母文化程度、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对有困难倾向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和思想沟
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开
口,多与他人交往,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体验到英语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爱,建立起融洽的师生
关系。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加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
其次,针对农村拼音基础差和模仿能力不强的弱点,转化后进生强化语言教学,着重培养学
生的拼读能力,使学生掌握读音规则,过好语言关,为学生记忆和积累词汇奠定基础。
再者,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养成
在课堂上大胆模仿、积极参与、课后坚持操练、及时预习和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4、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后
进生作为读者或局外人的角色,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让后进生有所收获,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为了
使学生学好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
做习题”的学习模式。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
多种训练中不断地体验、熟悉和掌握英语。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
手段,生动活泼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和参与。在教学
过程中,还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5、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个别辅导和补偿教学是“帮困”的必要措施。补偿教学 必须以学生自学为前提,可以通过结
对子和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创设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
对待学习后进生,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有效的补偿
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多从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表扬
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6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气氛。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坏分数常常使学习
后进生心惊肉跳,常常使他们受人歧视。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
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的学习的情绪与动机。主张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或
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至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笔者认为,这种记分方
法对学习后进生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于平时的测验,因为平时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
评价的目标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是为了给他们
贴标签,再如,鼓励性评分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
到一个好分数。实践表明,它对激发学习后进生学习动机是有效的。
总之,英语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做好以下五个方
面的结合,即预防矫正相结合,心灵沟通和补偿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与指导学法相结合,开
发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综合转差和学科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知识出版社
2、章小英等《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生归因调查报告》中小教外语教学2000.6
3、郑东升《让农村英语“贫困生”脱“贫”》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增刊
4、胡元胜《抓住一个闪兴点,让自暴自弃的学生燃起新的希望
篇8:高考英语的写作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写作是高考试题中对学生相对较难的部分,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但它并非按照“提示”逐句翻译,而是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充实、语言正确、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据统计,近几年上海和全国英语高考卷中的写作,主要是关于记人、叙事、写信和通知或看图作文等内容的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记叙文要求考生根据试卷中提供的情景,组织语言材料,编写成文。一般说来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明白清楚地给予表达。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叙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议论文要求考生就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文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要做到:1、论点正确无误。2、论据可靠充分。论据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也可以是经过实践考证的经典著作。3、论证合理严密。人们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推理法、对比法。议论文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
英语应用文主要以写信为主。英文书信由6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签字。格式一定要正确。信的正文和写文章一样,要分段写,每一段有一个中心思想。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们不妨按如下顺序进行。
首先,确定写作中心。根据这个中心,能够扩展的材料有哪些。要避免写那些与中心内容无关紧要的细节。
其次,围绕中心,列出写作提纲。提纲一定要包含所提供的情景要点,同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与句型。
第三、根据字数多少,扩展成篇。扩展的内容一定要紧扣主题,千万不要写那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扩展时要注意短文的字数,要写够100个词语,以避免由于字数不够引起的扣分。
篇9: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
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要培养学生三种综合性能力:
1、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
特征的时代。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至少应
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
1、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
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成为多才多艺教育者,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3、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教”。因而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
4、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可能。21世纪网络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创造的最新资源也将以最快捷最优先的方式上网储存传播。谁不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谁就将成为文盲。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基于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5、激活创造性的能力。变革和创造将是21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如同“芝麻开门”的暗语能打开宝库一样,人的创造潜力必须通过激活才能变为现实的创造力。21世纪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之人,使他们通过一个个会创造的头脑和一双双会创造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界,这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新精神和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6、心理辅导的能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1世纪的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向合作又要求人们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与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通过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是为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高中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在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以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的目的。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应增加开放的任务型活动,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经历着从少年、青年到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出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 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交际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整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开设选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也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我们一方面要上好必修课,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内涵,为学生打好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开设选修课,不断为学生增加语言输入量,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接触和学习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开发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展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
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英语学习尤其重要。我们没有现成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去营造。不仅要创设课内的学习环境,更要创设课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外,要建立课外学习小组或合作伙伴,建立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广播,创办英语小报和英语角等,使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空间。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某事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 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 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达等过程;4) 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5) 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 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能体现教学目的的种类任务、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四、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不仅高一教师要学,高二、高三的老师也要认真学。通过学习要把握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我们面临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如何把握,要靠集体的力量。
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各模块要求,从而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要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声朗读及背诵的习惯,听英文广播,阅读英文报刊资料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教辅资料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标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鲜明地提了出来,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兴趣是一种探求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它能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所教内容有无兴趣,兴趣多少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好的教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渗透着“爱”,倾注着“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赞美。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族、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对待他们,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这样,教师的愿望、思想及教学方式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才能赢得每个学生的尊敬。教师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设法使学生Love English and love you。
5、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加上假期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遗忘较多,再加上新教材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词汇量增加,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期,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做好双基的补偿工作。同时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工作。要在语言的实践中来加强双基的复习和巩固。
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尽快培养学生的预复习习惯和能力,听课和记笔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预复习提纲或单元的学案。
7、要努力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存在着学用脱节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高校里,那些学了十多年英语,获得了较高级证书的学生,却仍然听不懂,也说不好英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目的。即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或“完成任务”服务的。教师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去传授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旁观者和裁判的地位,一改过去的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语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
篇10:高一英语下unit17单元测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 单项选择:(40分)
( ) 1.She is optimistic _____ her company.
A. to B. about C. in D. under
( ) 2.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talk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y ___ to reach an agreement.
A. have so far failed B. had so far failed
C. so far failed D. were so far failing
( ) 3.Hi, Jack. I will go to Japan for my holiday tomorrow.
Really? I____ you a safe and pleasant journey.
A. hope B. wish C. expect D. greet
( ) 4.How I regretted ____the hours in the forest, _____I should have studied hard in the classroom.
A. to waste; when B. to waste; where
C. wasting; when D. wasting; where
( ) 5.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ummer va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It is an experience I shall never forget and shall ____for the rest of my life.
A. value B. respect C. collect D. honor
( ) 6.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________ the window, my finger was cut unexpectedly.
A.Cleaning B. To clean C. While cleaning D.While I was cleaning
( ) 7.The rainy season makes ___impossible to continue with the repair work.
A. / B. them C. that D. it
( ) 8.It was during that period that silk made in China rose _______.Many westerners came to buy it and shipped it to European countries.
A. famous B. for fame C. in fame D. to fame
( ) 9.I don’t know what will become __ the boy if he keeps failing his examinations.
A. with B. in C. of D. on
( ) 10.The ice cracked without _____ and we fell into the water.
A. noticing B. warning C. signing D. expecting
( ) 11.In fact, he ______ in bed all the morning without doing anything, but he ____to me about that.
A. lied; lied B. lay; lay C. lied; lay D. lay; lied
( )12.He _____ me to come, but he hasn’t arrived yet.
A. allowed B. promised C. agreed D. invited
( )13.There can be no doubt ____ the woman is fit for the work.
A. that B. if C. what D. because
( )14.He happened _____ ill ____ the morning of the meeting.
A. fall ; on B. to feel; in C. to fall; on D. to be ; in
( )15._Not all body language ,you know,____ the same th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Yes. It is said that nodding the head ___ “No”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A. meaning; means B. mean; is to say
C. means; meaning D. means; is to say
( )16.Many a student ____something about Abraham Lincoln.
A. have known B. knows C. is known D. are known
( )17.Apples of this kind ______.
A. tastes good B. tastes well C. taste good D. taste well
( )18. “All _____present and all ____going on well” said the teacher.
A. is; is B. is; are C. are ; are D .are ; is
( )19.Every boy and every girl as well as some teachers who _____ to visit the museum ____ asked to be at the school gate before 6;30 in the morning.
A. are; are B. is; is C. are; is D. is ; are
( )20.When and where to build a new factory _____yet.
A. is not decided B. are not decided
C. has not decided D. have not decided
二: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
When I come across a good article in reading newspapers, I often want to cut and keep it. But just as I am about to do so I find the article on the 21 side is as much interesting. It may be a discussion of the way to22in good health, or23about how to behave and conduct oneself in society. If I cut the front article, the opposite one is likely to24damage, leaving out half of it or keeping the text25the title. Therefore, the scissors (剪刀) would26before they start,27 halfway done when I find out the28result.
Sometimes two things are to be done at the same time, both worth your 29 . - You can only take up one of them, the other has to wait or be30up. But you know the future is unpredictable (不可预料)- the changed situation may not allow you to do what is left 31. Thus you are32in a difficult position and feel sad. How33that nice chances and brilliant ideas should gather around all at once? It may happen that your life34greatly on your preference of one choice to the other.
In fact that is what35is like: we are often36with the two opposite sides of a thing which are both desirable like a newspaper cutting. It often occurs that our attention is drawn to one thing only37we get into another. The 38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atter and give rise to a divided mind. I 39remember a philosopher's remarks: “When one door shuts, another opens in life.“ So a casual (不经意) 40may not be a bad one.
( )21.A. front B. same C. either D. opposite
( )22.A. get B. keep C. lead D. bring
( )23.A. advice B. news C. a theory D. a report
( )24.A. suffer B. reduce C. prevent D. cause
( )25.A. on B. for C. without D. off
( )26.A. use B. handle C. prepare D. stay
( )27.A. or B. but C. so D. for
( )28.A. satisfying B. regretful C. surprising D. impossible
( )29.A. courage B. strength C. attention D. patience
( )30.A. given B. held C. made D. picked
( )31.A. near B. alone C. about D. behind
( )32. A. filled B. attracted C. caught D. struck
( )33.A. dares B. comes C. deals D. does
( )34.A. improves B. changes C. progresses D. goes
( )35.A. study B. society C. nature D. life
( )36.A. faced B. supplied C. connected D. fixed
( )37.A. before B. after C. until D. as
( )38.A. following B. next C. above D. former
( )39.A. still B. also C. once D. almost
( )40.A. treatment B. action C. choice D. remark
三:阅读理解(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My son and I were trying to sell the house we had repaired but in the barn(谷仓)there were bats(蝙蝠)and they would not leave. The barn was their home. They told us so in their own way. They hung there in the barn and seemed determined to stay for the season. Don't worry about it, Dad, ” Patrick said. They keep down the mosquitoes(蚊子).”
Unfortunately they also kept the buyers away. when we had asked a person to sell the house for us he had refused to show it because of the bats. Bats are popular, “Patrick comforted me. They're ecological(生态学的).”Isn't there a machine you can buy that produces high-frequency sounds to keep bats away?” I don't know,” said Patrick. But I like bats, and whoever buys this house will probably like them too.“”Probably?”I hated that word. How many bats are there ,anyway?“ I counted about 90 last night,” said Patrick. They were dropping out from under the edge of the roof.“ You mean there are more-outside?” They're everywhere, Dad. But look at it this way. When the cold weather comes, they’ll be off to Mexico. Maybe in the spring we can keep them out. Don't worry about it,” he said for the hundredth time. It's not a problem.“
The bat expert I called was even more active than Patrick. I think you've got a large number there,” he said in wonder, I’ve been trying to attract bats to our house for 25 years A single bat eats up his weight in mosquitoes and black flies three times every night. You're a very lucky man.” I offered to share my luck with him. He could take them away. Bats have a remarkable homing instinct(本能),”he said. They'd fly straight back even if I transported them 100 miles. Once they have settled, you can't stop them from coming back.“ I was silent.
Finally we managed to rent “(出租)the house to a young family, who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buying it. What about the bats?” I said to Patrick.
Oh, they love the bats,” he said. No mosquitoes. No black flies. It'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attracted them.“ Do you think they will really buy the house? ”Probably.“ Probably? Well,if they do ,I suppose I'll have to admit that I was wrong. ”You mean you're going to eat your words?“
Yes, I am.”
( )41. What was the problem the author had with his house?
A. Bats were living in the barn and wouldn't go away.
B. The author and his son couldn't sleep well because of the bats.
C. The author and his son might be able to stay for the season.
D. The house was still badly in need of repair.
( )42. What did Patrick suggest the author should do to stop the bats living in the barn?
A. He should buy a high-frequency machine.
B. He should move them one hundred miles away.
C. He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mosquitoes.
D. He should close the barn in the spring.
( )43. Why did the author fall silent when he talked with the bat specialist?
A. He felt sure about the situation.
B. He found out that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remove the bats.
C. He learned that he would be able to share his luck with the expert.
D. He liked the advice given by the expert.
( )44. What happened regarding the house in the end?
A. Some people agreed to rent the house.
B. The author failed to find anybody who wanted to live in the house.
C. The bat expert made the decision to buy the house.
D. The bats left the house for Mexico in the spring.
( )45. Why did the author think he might have to “eat his words”?
A. He felt sorry for the bats.
B. He might be mistaken about being unable to sell the house.
C. He realized he might be wrong about the bats' actions.
D. He was happy about selling the house.
四.短文改错
Professor Brown, knowing to the world as a scientist, 1______
is not only absent-minded but short-sighted as well. His mind 2._____
was always busy thinking about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he 3.______
seldom notices what is going on around him. The another day, 4.______
he went for walk in the countryside, but as usual he had 5.______
a book in his hand and had no sooner set out off the walk 6._______
when he became absorbed in reading. He hadn’t gone 7._______
far away when he knocked into a big cow and fell down. 8._______
In the fall, he had lost his glasses, without it he couldn’t 9._______
See. He thought he had been hit his head against a fat lady. 10.______
“I’m sorry, madam. ”he said politely.
The key:
1-5 BABCA 6-10 DDDCB 11-15 DBACD 16-20 BCDCA
21-25DBAAC 26-30DABCA 31-35D CBBD 36-40A BDAC
41-45 ADBAB
篇11: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绍兴市高级中学:方朝沅
绿色教育中的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成长和生机,代表活泼清新的未来。绿色教育就是现实生存的教育,适应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扩充,是素质教育的外延。本文拟就英语教学角度来谈其绿色内涵。
一、要进行绿色英语教学(下文简称:绿色教学),首先英语教师本身要“绿色”
(1)英语教育的绿色不是在于教师的年龄,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灵。英语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他们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走上讲台的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有用人才而不是为了“名次”“平均分”“奖金”,即以自然纯洁的心态投入教学,以自身的崇高品质教育影响学生。只有去除杂念,潜心教学,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这方教学成为“净土”。
(2)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是原汁原味的。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这句话仅强调了水的“量”,如果这桶水的质不纯,势必学生苦心换来的水也不甘甜。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外语,语言学得好与差不仅要看是否“知道”,而且要看是否“地道”,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花时多,收效少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初高中学了六年英语,表达时尽是Chinglish(汉语式英语),除了一部分归咎于应试教育制度之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本人的英语不是在英语环境中自然获得的,他们的英语汁味有变,因此,标准的语音语调,是教师进行“绿色”教育的必备条件。
二、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营造“自然”学习的氛围
绿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绿色”学习,为此教者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前提,首先,教师应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造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融,“爱屋及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英语学科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母语,学生受母语影响,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英语教师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否则,学生会因自己表现欠佳而沮丧,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继而对英语学习淡化兴趣,降低学习热情。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导致整个班级英语学习的下滑。2)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和蔼的态度。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感,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他的人格吸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没有这种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就是学生的需要,是学生动力性的需要。教师的爱对转变后进生往往起关键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转换学生爱教师,甚至导致学生爱教师所任教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种示范,是教师为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起的一种良好气氛和环境。当学生生病时,主动关心他,一句I am sorry to hear you are ill.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Are you feeling any better?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每当节假日到来时,说一句祝福的话,使他们倍感温馨。这种情感就象涓涓细流深入人心,沁人心肺,温暖学生的心,也一定会激发他的英语学习热情。
(3)精心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视读环境,让英语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提高学生的接受性语言技能。例如成立英语俱乐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看英文原版大片,欣赏英文歌曲。
校园内所有的名人名言,标语牌、指示牌、门牌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例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No spitting(禁止吐痰);Keep clean(保持清洁);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Entrance(入口);Exit(出口);面向师生发布的通知、公告、决定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校园内的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尽可能编排一些英文稿件。
三、要进行绿色教学,就要优化教学手段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任务型教学法”在绿色教学中很起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学什么。具体做法是:
1)教师把一堂课作为一个主任务,然而分为若干分任务,向学生交代要求后,由学生通过回答、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任务。但有一个要求在课堂上只讲英语。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如果不直接影响对话的进行,教师一般不予纠正语法错误,让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地发展。2)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语言素材,让他们自然地得到英语学习习惯。3)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是以“讲解语法”为目的。
(2)讲究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所以英语言语表达应精雕细刻,反复琢磨,并和其他语言信息输出手段(文字、符号、图像、录音等)结合起来,增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3)摆正师生关系
要使教学绿色化,摆正“师生”关系很重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者和鼓励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情态的关注者;学生思考的启迪者和发展者,做到目标学生明,课本学生读(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课本,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识记那些基本知识点)规律学生找,问题学生议,思路学生想,繁简学生比,错误学生析,效果学生评,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要进行绿色教学,外语教材要创新
课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教材应是创新课程的具体体现。因此,教材从内容、体系、训练形式、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需要创新。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在反映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应更为紧密,教材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式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按照人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和语言本质特征实施教学,达到教得轻松,学得自然,学到纯真,适应未来,是绿色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
篇12: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现象学教育学
(一)现象学教育学主要观点
现象学教育学最初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逐渐被欧美教育思想界所接受并形成现象学研究传统。在20世纪末,现象学教育学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成为影响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在《现象学教育学与意义问题》中,范梅南首先谈到现象学教育学有四个特点:(1)关注普通日常生活经验,而不是沉重的认识论、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问题;(2)具有规范性倾向,而不是坚持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3)着重具体经验的反思而不是理论的抽象;(4)现象学研究有一种不言自明的共识,即要求兼具写作深刻文本的高超才能和反思性的学识。
(二)现象学教育学启示
首先,教育应立足于具体的实践场景,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使儿童、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丰富的联系。同时,把对真实生活的深厚描述和对话等现象学方式引入教育学恰恰有助于真实教学生活的自身显现。
其次,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应得到重视。长期以来,教育受到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范式的深刻影响,教育者们讨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结构等,但是对于“人”的问题却很少谈及。“1980年代开始,国外课程研究对这一以工具理性为内涵的Tyler课程模式提出挑战,产生了一系列有人称之为后现代课程的哲学观和教育观。”其中,现象学教育学就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转换。这一转向带来了教育研究把人的心灵成长而非客观可测的知识和话语灌输作为核心,同时也带来了对课程的全新解读。
再次,儿童应充分享有与教师、其他伙伴对话和互动的空间。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既然教育植根于生活世界,那么,教育者可以把交流作为一种形式,提倡与儿童平等地交往。同时,儿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与其他伙伴进行会话、交流与互动。正是在这样一种交互的、积极的和促进的多形式联系中,教育在实现并显现着智慧的价值和意义。
二、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
在去除了英语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等政策性文本左右英语教师选择自主教学内容的影响后,他们应尝试在文化视野下的“自然”选材,即教学材料与内容应结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及师生的日常生活经历。考虑到中学生心智与认知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能够满足青春期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内容,将其转换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张张优美的图片,一段段美妙的音乐,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游戏,让学生真正享受英语世界的美妙。
2.教学方法
在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中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运用“还原”的方法把一切先前的偏见和预设都去除,从而看到那些被忽略的隐秘的,但恰恰却是最原本的作为依据和意义来源的东西,进而获悉对学生英语学习来说生活本质的东西。从青少年生活世界中的“事情本身”出发,即“回到事实本身”。其次,在直面师生生活本身的同时,教师又要敢于基于事实本身进行突破与创新,并与学生形成互动与交流共同体。“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共同的精神建构,是一种相互之间的思想的交流、理解和沟通,而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是通过语言实现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的同时,应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沟通与理解,而不是灌输与强求。最后,英语教师要将反思作为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两者良性互补。这里的反思不仅包括教师自我的反思,也包括教师群体的反思。“生活的视角意味着教育学的理论主张不可能来源于某一种知识的'演绎,而是来源于对教育实践的思考。”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等等进行反思,在自我思考的同时与其他教师就教学实录或教学感受取得思想的互通,这将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及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模式
1.整合知识内容,建构整体性知识网络
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当遇见新知识新内容时,他们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对新知识的本身进行学习和思考,那样的知识是缺乏系统性与整合性的。在这个时候,学生应该将新知识和曾经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而使新知识回归到知识本身的源头进行思考,并最终将从学习内容基础上抽象出来的知识体系逐步建构起来。依据现象学的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整体性建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从具体的学习内容着手,逐步扩大知识储备,在丰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逐步建构自己个性化的整体知识体系。如在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时候,学生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在脑子里形成一幅单词网络图,这样不仅容易进行单词联想,记住各个相关词的意义,而且可以扩充单词量。当然,英语语法、语音等等的学习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来加以借鉴。
2.重视自我兴趣,回归体验式学习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应该仅仅关注书本。现象学教育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作为主体的体验与互动。因此,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关注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内容、话题,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图书馆去搜索英文资料和素材,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多视角地深入学习这个话题,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这样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学生在其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更多的是如何找资料,如何深入挖掘兴趣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交流等等知识与技能。
3.学会反思,与他人形成互动群体
范教授的现象学教育学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意义。虽然其理论强调的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性,但笔者认为,从中学生抓起,逐步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仅对于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进一步提高有帮助,而且对于学习观念和意识的深化也有裨益。在学生平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写日志、单元小结、学期总结来对自身英语学习进行过程性的反思。
一方面,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可以形成一定认识,并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找到提高英语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当然,让中学生形成完全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笔者认为,学习者可以试着写点比较零碎的英??学习感受,然后与其他伙伴进行交流。在这样互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发现写作中的语言问题、交流时表达问题,或者学习方法合理性问题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们可以在其中收获反思带来的乐趣和成效。
★ 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成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中学英语教学论文)(集锦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