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是什么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孙膑传》阅读训练(网友来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孙膑传》阅读训练(网友来稿),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 目录
篇1:《孙膑传》阅读训练(网友来稿)
《孙膑传》阅读训练(网友来稿)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1-5题(22分 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翻译题共10分)
孙膑传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这,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裕痪榷氛卟徊戟。批亢寿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卷六五)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实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隐勿现 B.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齐使以为奇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C. 齐威王欲将孙膑 D.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孙子度其行
2.下列各组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庞涓恐其贤于己 B. 齐使田忌将而往
赵急,请救于齐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C. 虏魏太子申以归 D. 窃载与之齐
木欣欣以向荣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面的六个句子从文章中来,分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孙膑善于“谋攻”的项是( )
①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③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
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⑥暮见火举而俱发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4.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是一个军事奇才,因遭庞涓嫉妒而被砍断双脚,他以囚徒的身份暗中求见齐国使者,并秘密逃到了齐国。
B.孙膑善于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帮田忌出谋以次对强,以上对中,以中对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C.孙膑主张避实就虚,包围魏国都城来解赵国之围,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谋,结果“大破梁军”。
D.孙膑用减灶的方式向魏军示弱,以诱敌冒进;然后在马陵道设下埋伏,以看见火把点然为号令,最后将魏军全军歼灭,并在乱箭射死了庞涓。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3分 )
(2)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4分)
(3)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3分)
参考答案:
1.C (都是使动用法:“将”,“让……做将领”“使……为将”;“蹶”,“使受挫”。A“隐”使动用法,“使……埋没”;“奇”,形用名,“奇才”。B“客”,名做状,“象对待客人那样”;“西”,名作动,“向西进发”。D“轻锐”,形作名,轻装精锐的军队;“行”,动作名,行程。)
2.D(都是介词,译为“和”“同”“跟”。A介词,译为“比”/介词,译为“向”。B承接连词,译为“就”/假设连词,译为“如果”C承接连词,译为“就”/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译为“……地”)
3.D(①这是孙膑劝田忌下重注,不属于“谋攻”。③这是一般是议论,不属于“谋攻”)
4.D(庞涓不是被乱箭射死,原文中说是“自刭”)
5.(1)三等驷马比赛完毕,结果田忌一场不胜而胜两场,终于赢得齐王的千金。由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2)您不如引兵迅速前往大梁,占据各条交通要道,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他们必然会放弃进攻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是我们一举解除赵国之围又收到攻击魏国弊弱的办法。
(3)马陵道路陕窄,两旁多高山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命人削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
参考译文: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出了个孙膑。孙膑生于阿、鄄之间一带,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从事魏国,成为魏惠王的将军,而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便私下派人召来孙膑。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唯恐孙膑优胜于自己而嫉妨他,于是以刑法割断他的两脚并在他脸上刺刻涂墨,使其隐居而不能与魏王见面。
齐国的使者出使到魏国的`大梁,孙膑以刑徒身份私下会见,与齐使交谈。齐国使者觉得孙膑是个奇才,于是偷偷地用车把他载送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欣赏孙膑的才能而以客礼接待他。田忌与齐国的诸公子多次赛马重金赌胜,孙膑见到他们的马奔跑能力都差不多,并且把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与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臣下能使您大胜。”田忌对孙膑的话深信不疑,与齐王及诸公子以千金赌胜。到临比赛时,田忌问计于孙膑,孙膑说:“今以您的下等驷马与他们的上等驷马比赛,请用您的上等驷马与他们的中等驷马比赛,请用您的中等驷马与他们的下等驷马比赛。”三等驷马比赛完毕,结果田忌一场不胜而胜两场,终于赢得齐王的千金。由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孙膑兵法,并封他为军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推辞谢绝说:“受过刑的残疾人不可为将。”于是任田忌为将,而孙膑为军师,坐于辎车之中筹划计谋。田忌要引兵到赵国,孙膑对田忌说:“解除杂乱纠纷不能用拳头;解救争斗不能以手刺人。避实击虚,利用形势来牵制敌人,才能不救而自可解除。现在魏国与赵国正相互攻战,精兵锐卒必定全部用于国外作战,老弱病残留在国内。您不如引兵迅速前往大梁,占据各条交通要道,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他们必然会放弃进攻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是我们一举解聊赵国之围而同时又收到攻击魏国弊弱的办法。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魏国果然离开了赵国的邯郸,回军与齐军战于桂陵。结果大败魏军。
以后又过了十三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前去,直攻大梁。魏国将军庞涓听到这一消息,急忙从韩国赶回,但齐军已越过西部边境攻入魏国。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魏、赵、韩军队,素来骠悍勇武而轻视齐军,称齐军为怯懦。善于战斗者要因势而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者损上将,行军五十里与敌争利者只有一半的军队才能赶到。齐军攻入魏地时选造十万个灶,第二天为五万灶,再过一天为三万灶。”庞涓行军追赶了三日,见齐军炊灶日益减少心中大喜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卒就逃亡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军,只率轻骑锐卒日夜加速追赶。孙膑估计庞涓的行军豆腐,天黑即可赶到马陵。马陵道路陕窄,两旁多高山阻险,可以埋伏兵马。于是命人削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然后命令齐军中善于射箭者拿了一万张弓驽,埋伏在道路两旁,预先与他们说好:“夜里见到有人举火就万箭俱发。”庞涓果然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木上写着字,便钻火照明。字未读完,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敌而互相顾此失彼。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便自刎说:“成全了孙膑这小子之名吧!”齐军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人传习他的兵法。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
篇2:孙膑阅读答案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招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等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
(1)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2)庞涓: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3)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4)如:往,到……去。
(5)梁:魏国的都城。(6)阴见:暗中求见。(7)田忌:齐王的宗族。(8)驰逐重射:赛马赌博。(9)第:只,只管。(10):然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临质:临场比赛。(12)下驷:下等马。(13)再:两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欲隐勿见(2).以刑徒阴见
(3).齐使以为奇(4).及临质
(5).卒得王千金(6).遂以为师
2、下列句子中均有省略的成分,请补上并翻译。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3、指出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意义。
(1).庞涓恐其贤于己
(2).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3).涓人言于君曰
4、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之”所指代的`内容。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田忌信然之
(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庞涓是怎样加害孙膑的?为什么要加害孙膑?
篇3:孙膑阅读答案
1、(1)显露(2)求见(3)等到
2、(1)以(之)为窃;窃载(之);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很奇特,就偷偷地载着孙膑一起乘车到齐国去。(2)与彼上驷(驰);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同他的上等马比赛
3、(1)介词,比(2)介词,给(3)介词,向
4、(1)孙膑(2)孙膑所说的话(3)孙膑
5、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庞涓自以为才能不及孙膑,怕孙膑超过自己而被魏王中用
篇4:左思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左思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共19分)
左思传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扬雄《羽猎》摛藻于后;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自是之后,盛重于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注]伧父:粗野的人。
1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疏:记录B.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谢:逊色
C.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练:通晓D.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加:增加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谧称善,为其赋序秦王为赵王击缻
C.使读之者尽而有余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遂辍笔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对左思的描述极为简洁,他撰写《三都赋》时的举止心理虽只是寥寥几笔,却生动地表现了他创作时的勤勉和对作品的自信。
B.本文叙述简练,多用引述,写皇甫谧、张载、刘逵为《三都赋》作注写序和司空张华的大加赞赏,有力地突出了左思在文学上的成就。
C.本文传神地写出了陆机对左思欲作《三都赋》时的挖苦嘲讽,但看了《三都赋》后,他却叹服之极,从此不再写作,可见左思的《三都赋》堪为精品。
D.本文写左思创作的《三都赋》,既写左思写作之艰辛,又写其赋之精妙,既有正面的赞颂,又有反面的衬托,使文章重点突出,起伏有致。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馀思为其引诂。(3分)
②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4分)
参考答案:
15.D加:超越
16.C表转折|表结果
17.C“从此不再写作”有误
18.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3分,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四处得2分,断对六处得3分)
19。①对这篇赋我很惊异,所以姑且用多余的精力为它引申作注。
②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参考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261—303)从南方来到洛下,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篇5:张爱玲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张爱玲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张爱玲传
从1 94 3年在英文月刊< -十世纪》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开始,张爱玲算是步入文坛了。但《-十世纪》是洋人的文坛,张爱玲不是林语堂,不论就感受性而言,还是就对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她的中国情结都要比后者深得多,她不能满足于那种轻松的介绍方式。虽然三年没碰中文,她肯定还是不能、也不甘把洋人设想成她的主要读者,何况她自小就钟情于小说,心心念念于那个更广大的想象空间。洋人要看而比较容易看懂的是介绍性的文字,小说对于他们显然是更费解的。所以就在“卖”洋文行情很不错的时候,她挟着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去叩上海文坛的门了。而且一旦在中国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张爱玲便与西文杂志挥手作别。
不知是因为以往投稿漫长的等待令她感到不耐,还是她学会了一点人情世故,抑或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总之这一次怀着对成名急切渴望的张爱玲没有将作品投进邮筒,听任它到编辑大人的案上去碰运气。她宁可去“面试”。经母亲这一系的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介绍,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周瘦鹃笔名紫罗兰庵主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
此次相会,二人谈得甚是融洽。张爱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但她在长辈面前似乎要松弛一些。她尝自言一向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年岁相当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这一回她在周瘦鹃面前虽是执礼甚恭,却也还自如。让张爱玲高兴的却是这位主编对她奉上的小说十分欣赏。还未读正文,光看了篇名《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周瘦鹃便称名字起得好,大约他闻到了传统小说的气息。
周瘦鹃的直觉没有错,将两篇小说一气读完,他更可以相信这一点。它们与强调严肃性、
思想性,鄙薄娱乐性的新文学大异其趣,从取材同可读性看似乎倒是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不无相通之处。难得的是周瘦鹃于坚守旧式趣味之外还是个鉴赏力较高的人,他通洋文,翻译过西洋小说,是旧丈人圈子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之一,他不仅看出张的小说有《红楼梦》的影子,而且看出张在写作中受到毛姆的影响,且断言它们可与毛姆的小说媲美。周瘦鹃很快拍板:两篇小说都用。
虽然张爱玲的“二炉香”并没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是文艺圈内却有不少有心人由此注意到这位后起之秀,《万象》主编柯灵即是其一。就在此时,张爱玲自己找上《万象》编辑部来了。张带来了她的一部小说,请柯灵看一看,这就是之后登在《万象》1943年8月号上的《心经》。
几乎与《心经》发表的同时,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茉莉香片》在《杂志》上登了出来。
在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使张爱玲青云直上,风靡上海滩的诸家刊物中,不惜血本、出力最多的,首推《杂志》。对《杂志》助她成名,她投桃报李,把最得意的小说都绘了《杂志》。
在小说赢来满堂彩之后,张爱玲又开始亮出她的另一样拿手戏一一散文,并且立即打响。
她将《洋人看京戏及其它》《更衣记》,投给当时名噪一时的散文半月刊杂志《古今》,很快在8月、9月登了出来。
《古今》可说是男人的天下,张爱玲很可能察觉该杂志的种种气味与自己的性情不相投,
而且纵能跻身其间,它亦不能让自己昂首鹤立,独上青云。所以两篇文章之后,《古今》再不见张爱玲的名字,她转向了苏青办的散文小说月刊《天地》。
由此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刊物杂志取舍的标准了:档次高,实力强之外,还要加上志趣相投,肯于让她在上面唱大轴戏,虽非同仁杂志于她却有同仁杂志的意味。《杂志》《天地》遂成为与她关系最密切的两家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沦陷时期的上海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文坛的方方面面,代表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似乎都是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位新人,而且均不吝于褒奖。我们大致可以说,《紫罗兰》代表了鸳鸯蝴蝶派的趣味,《古今》承袭了周作人、林语堂的“闲适”格调,《万象》坚持着新文学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对“新文艺腔”大张挞伐的《杂志》则想走纯文艺的路线,而它们竞一致对张爱玲表示推许。在新文学史上,这样的情形即使不是仅见,也肯定是少见的。 (摘编自余斌《张爱玲传》)
相关链接
①以前我
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一一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传奇>再版序》)
②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余斌《张爱玲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作者看来,张爱玲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因此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性,还是就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张爱玲都胜过林语堂。
B.借助母亲一系亲戚黄岳渊的引荐,张爱玲得到了作家周瘦鹃的赏识,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虽然在思想性上有欠缺,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C.在生活中张爱玲性格孤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在艺术中,她又是悲天悯人,通晓人情世故,她的人生中充斥着矛盾。
D.张爱玲虽然依靠《紫罗兰》在文坛初露锋芒,但之后却青睐《杂志》《天地》等刊物,这体现了她善于鉴别、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
E.在40年代上海沦陷区这个特定的时空里,张爱玲红极一时,与晚年的孤寂形成两种极端的状态,而她都能以包容的心态泰然处之。
(2)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链接材料①这段话好在哪里?请从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加以赏析。(6分)
(4)本文着重讲述了张爱玲早年成名的经过,你认为张爱玲的成名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探析。(8分)
答案:
1 (25分)
(1)(5分)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6分)
①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作品中有《红楼梦》的影子,可与毛姆相媲美;②生动而具有浪漫的娱乐精神,与鸳鸯蝴蝶派小说有相通之处;③作品通达人情世故,深刻而又犀利,折射了对现实的怜悯和无奈。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3)(6分)
①表现出张爱玲早年渴望成名的天真,也体现了她的浪漫情怀;②关于“出名要趁早”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等看法,显示出她对人生的思考,也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或反思;③文字轻松俏皮,三个“我要”,“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问报贩的话,“呵”“呀”等语气词的运用,都使文字别具特色。(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4)(8分)
①中国情结深厚,酷爱中文写作;②勇于自荐:“面试”执礼甚恭、自如,自己找上《万象》编辑部;③遇到伯乐:周瘦鹃对她十分欣赏;④才华出众,小说散文兼优;⑤对刊物杂志取舍有自己的标准:档次高,实力强,志趣相投,肯让她唱大轴戏。(答出一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篇6: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迫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发①,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节选自《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
文言文阅读试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就:成功
B.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愈:病好
C.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校,县车边,欲造佗 造:拜访
D.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 逆:迎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且庸人尚羞之
B.若当灸,不过一两处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 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他不仅通晓几种经书,又精于医方与用药。
B.对于必须动手术剖开切除的,他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一会儿功夫病人就像醉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华佗就破腹取出患结。
C.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面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配制了汤药,让他一下子全部服完,陈登的病就痊愈了。
D.华佗提醒太守陈登,说他的病三年后还要发作,果然病在华佗所说的日期又发作了,当时华佗不在,结果陈登像华佗所说的`那样死去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4分)
(2)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3分)
(3)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3分)
阅读答案:
4、A(赴任,就任)
5、B(两个若都解释为如果;A前一个为副词,解释为将,后一个为连词,解释为尚且;C前一个为转折连词,解释为却,后一个为递进关系连词,解释为并且;D前一个解释为就,后一个解释为是。)
6、C(让他一下子全部服完错。)
7、(10分)(1)他到徐州地区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华佗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近百岁却面貌年轻。(4分)
(2)华佗走在路中,看见一个人患了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但咽不下,他的家人用车载着他想要去就医。(3分)
(3)后来依照到了华佗说的期限,病果然发作,发作时华佗不在,如华佗所说,陈登得不到救治而死。(3分)
篇7:《张九龄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张九龄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旧唐书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 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 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选自《旧唐诗 张九龄传》,有删节)
阅读训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例
C 竟不从 竟:竟然.
D 下诏褒赠 褒:褒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7.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3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③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参考答案:
5.C(竟:最终)
6.C 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7.①才智:聪敏致远(睿智、才智过人、有才干)②为官:仗义执言(刚正、正直、耿直、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直言不讳);③智慧:先知先觉(目光长远、有 预见性);④风度:风度典范; ⑤知(识)人:与有才干者友善(交友有道)(任意3个角度,词意恰当给3分;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紧扣文本,文本范围外不算;超过15字扣一分)
8 ①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判断句、德望、劳旧、句意通顺,各1分;建议提醒学生结合语境翻译)
②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知、顾问(古今异义,动词,偏重“问”)、句意通顺,各一分】
③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进、异、句意通顺各1分)
篇8: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赋税,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①。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有删节)
[注]①丁母艰:遭母丧。②骫:wěi,歪曲,枉曲。③灊:qián,古水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辞不行 辞:推辞B.太和独否否:不是这样
C.留守文彦博才之才:才(了解)他D.庐墓下 庐:建造房舍
2.表现黄庭坚淡泊、至孝品格的一组句子是(3分)
A.①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B.①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②不以迁谪介意
C.①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D.①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②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②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有一次看到黄庭坚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黄庭坚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人诬陷并盘问。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乘机肆意报复,指使亲信抓住黄庭坚的《荆南承天院记》大做文章,将他除名贬官了。
D.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2)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3)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黄庭坚传》
答案:
1.C(才之:以之为才,认为黄庭坚是有才能的。)
2.D(A①写黄庭坚直率有胆识;②写黄庭坚修养极高,诲人不倦;B①写黄庭坚有仁爱之心,想到民生疾苦;②写黄庭坚对功名、官职看得很淡;C①写黄庭坚仕途坎坷,备受打击;②写黄庭坚特别孝顺。)
3.C(文中无法看出乘机肆意报复,指使亲信抓住黄庭坚的《荆南承天院记》大做文章,实际上是下属陈举拍马,揣摩上司心意,陷害黄庭坚。)
4.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各种税收,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 孙膑的故事
★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孙膑传》阅读训练(网友来稿)(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