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王赵昺的故事

时间:2023-03-19 03:54:07 作者:左炢路炚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左炢路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宋卫王赵昺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宋卫王赵昺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宋卫王赵昺的故事

崖山传说

1278年6月7日,张世杰、陆秀夫等一班文武官员,率十数万军队,带千余船舰,簇拥着8岁的南宋皇帝赵昺和杨太后,浩浩荡荡,从硇洲迁帝驾前往新会崖山,至23日才到达新会崖门。传说6月23日这天,宋帝赵昺正在前往崖山的路上,突然乌云骤起,天降暴雨,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湿了,帝昺的龙袍也淋湿了。南宋君臣到达崖山才雨过天晴,宫女连忙把赵昺脱下的湿龙袍拿到行宫外面的山桔树上晾晒。不久,龙袍晒干了,宫女收袍时却不见了绣在龙袍上的金龙。宫女慌忙抱着没有龙的龙袍回宫向杨太后禀告。杨太后闻知此事,悲伤地说:“这是不祥之兆啊!”群臣无不惊异,急令宫女快去寻找金龙的去向。宫女找到晒龙袍的山桔树,拨开树枝,只见每条树干上都缠着一条金龙。宫女又惊又喜,伸手就想把金龙捉回来。谁知手刚触到金龙,金龙立即变成山桔树的花纹,每一条龙都是这样。宫女没办法,只好又回宫禀告杨太后。杨太后低头哭泣,说:“金龙要留在崖山了。你就让它留下吧。”

从此,崖山一带的山桔树,每条树干上都凸显着酷似蟠龙缠绕树干的花纹,有龙头、龙须、龙爪和龙尾。这就是新会崖山的特产——蟠龙山桔。

崖山的蟠龙山桔生长成千姿百态,当地人常常挑选有特色的山桔树砍下,剥去树皮,晒干,制成具有天然特色的蟠龙烟斗、蟠龙拐杖等精致的物品。

义鸟殉葬

宋帝昺在崖山时,养有一只白鹇鸟。这只鸟聪明过人,还会说话,一看见帝昺就跳起来,尖声叫道:“吾皇万岁!吾皇万岁!”十分可爱。宋帝昺毕竟是8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它,亲自喂养在行宫中。不久,宋元海战打起来了,南宋小朝廷搬到一艘巨舰上。帝昺也把白鹇带到帝舰。白鹇来到帝舰,寝食不安,两眼盈泪,见到帝昺也不叫“吾皇万岁”了,只是望着他流眼泪。帝昺看见心爱的白鹇流眼泪,很是凄凉。

一天深夜,白鹇突然开声叫道:“奇石千秋!奇石千秋!”声音低沉悲凉。帝昺惊异,心中暗想:哪里的“奇石千秋”?没去理它。可每天夜里,到这个时候白鹇就叫两声“奇石千秋”。白鹇的异常表现,令南宋群臣预感到前途不妙。

宋元两军激战了22天,宋军被元军前后夹攻,又被元军断绝了上岸采柴草和汲淡水的路线,终于兵败如山倒。丞相陆秀夫被迫背负幼帝,走到那块当作缆趸的大石(崖门奇石)上投海殉国。这时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把鸟笼撞得左右摇晃。白鹇终于摇脱笼钩,与笼一起坠入海中。白鹇为帝赴海殉葬,后人称它为“义鸟”,并在慈元庙左侧建一座白鹇冢以作纪念。清代会城举人萧燧作有白鹇诗赞曰:

君子为猿鹤,

小人为沙虫。

年年精卫志,

填海泛西风。

崖门失玺

宋元大海战,宋军大败。丞相陆秀夫担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幼帝赵昺,带着传国玉玺,走到奇石上,纵身一跳,葬身崖海之中。宋朝玉玺从此沉落崖门海底。但遇上刮风下雨,玉玺又会偶然露出海面。

明代大儒陈白沙深感传国玉玺永沉崖海之悲哀,想用自已的爱国之心感动南海龙王,便天天到崖门海边拜祭,祈求龙王献出玉玺,归还朝廷。他每次拜祭都读一篇很长很长的祭文,读到自己泪流满面。不久,南海龙王真的被感动了,便派一员虾将向陈白沙献玉玺。

这天,陈白沙又来拜祭龙王。他刚读完祭文,突然前面水中浮出一只很大的大龙虾,两只大钳捧着一颗光芒四射的玉玺直送到陈白沙面前。陈白沙慌忙跪下迎接。龙虾看见陈白沙向它下跪,吓得“咚”一声跳回海中,把玉玺还给龙王,说:“启禀龙王,大儒陈白沙向我下跪,小的怎能承受如此大礼?我不敢献玉玺了。”龙王听罢,喝道:“蠢货!气死我也!陈白沙跪的是玉玺,哪里是跪你这只大头虾?”龙王气罢沉思道:“这些虾兵蟹将又蠢又笨,只可供人送酒,不能办事,这玉玺还是由我亲自送去吧。”

再说陈白沙日思夜想的玉玺得而复失,悔恨交加,唯有继续去祈求龙王。这天他又来到海边拜祭龙王。龙王待陈白沙读完祭文后,浮出水面,双手把玉玺送到陈白沙面前。这回陈白沙汲取了教训,不下跪了,伸手就要取玉玺。龙王见陈白沙如此无礼,不禁龙颜大怒,气得“扑通”一声跳回大海,把玉玺放回龙宫的宝箱里。从此以后,这传国玉玺就永沉海底了。

崖门奇石

崖山祠西北约3公里,原本有数块巨石聚在一起,屹立于崖门内水中,最高一块巨石突出海面二三丈,称为“奇石”。相传宋军抗元时,曾用此石为缆趸,结大船千余艘,作“一”字阵碇海中。后宋军兵败,宋丞相陆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国于奇石下。

据传,南宋灭亡后,张弘范磨崖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于奇石上。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观奇石刻字怒不可遏,作诗曰:

忍夺中华与外夷,

乾坤回首重堪悲。

镌功奇石张弘范,

不是胡儿是汉儿。

1486年(明成化22年),御史徐瑁对奇石上十二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而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死者十数万,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因争辩不下,终未刻成。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一个“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此传不实,白沙先生知张弘范虽属汉人,但从未作宋将。)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秋,新会县人委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终于把这饶有纪念意义的碑石树起。

群鸟护帝

赵昺投海殉国后,少帝遗骸却浮出海面。有群鸟伏在尸身上,遮住少帝遗骸,随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湾(今深圳蛇口)。赤湾海边有间天后庙,一天,庙主往海边巡视,忽见海面有一具浮尸,上有群鸟遮盖保护。庙主认为此浮尸定是异人的遗骸,便设法将它拖上岸来。浮尸上岸,群鸟飞去,露出一具童尸,身上穿着黄袍,面色红润如生人。庙主知道这是少帝赵昺的遗骸。就在这时,海边天后庙里的一根栋梁突然塌下。庙主与乡绅父老认为此栋梁是天后娘娘送给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礼葬少帝于天后庙西边的小南山下。

篇2:王卫创业故事

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那王卫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即便无“首富”名头傍身,王卫也已然成为中国商界传奇。不过和那些在媒体、机场大屏幕频繁露面的成功者不同,顺丰创始人王卫更像小说里的隐世侠客,其所有个人传奇更多是靠着种.种坊间传闻来拼凑。

江湖传闻,在淘宝最初的发展阶段马云曾两次想跟王卫见面且多次表达了对王的崇拜,但此传闻被双方否认,而一位早期跟随王卫打天下的顺丰内部人士则对腾讯科技表示:“从未听说过马云想要会面王卫,至少公开渠道没有。”

在2月24日敲钟前,王卫几乎从未在媒体上公开露面,也婉拒过多次来自邮政内部系统媒体的采访需求,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想要一次能和顺丰合作的机会,却连一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而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不得不曝光于聚光灯下。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随后几个交易日,顺丰股价更是连续涨停,王卫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不过昨日下午,顺丰涨停板被打开,截止到收盘,顺丰股价70元,涨4.79%,市值2929亿,王卫持有股份市值1892亿,逼近马云,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淘金背后的送水工

1971年,王卫出生于上海,同年出生的还有另两位后来的互联网公司大佬: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微博)、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

王卫7岁时全家迁往香港,父母由于学历在香港不被承认,只能从工人做起,王卫本人也在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印染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珠三角地区受政策影响迅速崛起,有数字显示,大概有超过5万家香港制造工厂北上珠三角淘金。在这个阶段最流行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即珠三角制造,香港销售。但这两地仍分属不同关税区,一些文件来往邮寄需要花上两三天时间,不少人通过水路船只携带快件交接,以此赚钱。

就像那些故事里描述的一样,淘金热中反而是送水工赚了大钱,王卫也从中看到了商机,而父亲的支持则使他得到了创业最初的10万港币。

1993年,在香港九龙佐敦道吴淞街150-164号(现150-160号)的宝灵商业中心二楼S3室里,顺丰正式诞生。同年,快递行业大浪淘沙的几家幸存者中的另外两家申通、宅急送也先后成立。

和现在拥有40万兄弟不同,创业初期的顺丰仅有6人,每个人都是全能型人才,接电话、下单、接件、卸货、搬货、发件,样样都得干。

顺丰的第一桶金来自价格战,“别人70块要一件货,但顺丰只收40块。”,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而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从代理到直营

,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王卫已经淡出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甚至计划退休享受生活。但几个投诉电话让王卫重新回来掌权,而一个决定更是让顺丰成为了民营快递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公司管控力度薄弱,造成营运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客户投诉增多等等。而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

这种模式引发了王卫的反思,“虽然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

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以后,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创业故事 | 王卫:9次抵押家产,从带水货到顺丰总裁

他从不打广告,不见PE,接受采访……

他旗下15万员工,巨额釆购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咨询服务方案和系统,他始终做小件快递。

他是“火星人”马云最佩服的人:顺丰速运掌门人王卫。

王卫,前10万元起家,今天年营业额几百亿,自有货机52架;与员工分享利润,一线员工有月薪上万;一直在创新(三月没创新会觉得危机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时;实干,定期下基层;低调,员工都不认识他;强势,胆大,先后9次抵押家产。

顺丰,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巨头,但外界仍对它知之甚少,他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1“水货佬”垄断通港快件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辆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2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

19,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王卫开始强势收权。

王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王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王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奠定。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由于坚持只做小型快递,顺丰甚至拒绝了摩托罗拉这样的“肥”订单。

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0亿元,拥有15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2月23日,顺丰速运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并变更公司名称。

202月28日,顺丰控股早盘继续封住涨停,为连续第四天涨停。顺丰控股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王卫的财富暴增,超过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成为中国第三大富豪(财富26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9位)。

3计件晋升管理15万人

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其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

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说:“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听我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

一名在顺丰工作5年的司机告诉记者,今年他刚通过晋升机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员,顺丰对员工除了保证收入,还给员工的家属各项补贴和福利。据说目前在顺丰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收派员做起来的。

4最有钱的工作狂

在顺丰优选的前总裁刘淼看来,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这多半源于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有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在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看来,王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

在徐勇看来,顺丰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环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这种专业化显然是顺丰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对信息化、标准化的大量投入,顺丰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王卫还是个十分坚持自我的人。在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创业故事】顺丰创始人王卫:管理21万人的4个秘诀

王卫谦和低调,他17岁离开学校,做过搬运工清洁工,23岁创办顺丰。

现在顺丰已有21万员工,年收入快递部分就有200多亿,顺丰航空件的数量占国内货物空运量的17%。这么漂亮的数字面前,王卫只是淡淡一句“运气还好啊”。

1、练好内功,先要平衡“五行”

王卫介绍顺丰管理理论体系。五年战略计划下的经营五元素“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利润与抗风险”。

王卫说,“犹如金木水火土是双生双克的关系,必须保持平衡,在某一环节上投入过多就会打破平衡”。而在五元素下还有极为细致层层分解的五元素行动方案,由每个部门制定与执行。

2、靠心法四诀避免“走火入魔”

1)有爱心,与员工有同理心;

2)有舍心,与员工慷慨分享;

3)有狠心,出于爱与舍对员工严格要求;

4)有恒心,长期坚持这样做下去。

王卫四心法内含对生意的参透与对人性的领悟,他说顺丰管理理论体系只是企业管理的外功,练外功的同时还得有心法,要不然就会走火入魔。

3、管理21万人的方法

员工要尊重,给他尊重;要收入,给他收入。当他月收入上万,他会要你两千的手机吗?如果有人真拿两千的手机,我会不计代价地去查,五百也往下查。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弄清这点,即便是40万人,也没什么难管的。

我们的中层都是公开竞聘,包括副总裁与区总级别的职位都抛出来竞聘。先通过一些业绩、过去管理层评价等指标筛选,然后他告诉我为什么要做,他能做成什么样。我们要做的是将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放到他愿意去的位置。

4、没有条条框框

我没有条条框框,一切都回归到“面临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东西”。有时我们学了某个框架就想套用,因为不理解设计初衷总会有不匹配。20年我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框架,最终是佛学的因果循环让我很开窍。

篇3:宋端宗赵昰的故事

宋端宗赵昰[shì](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2年,得年9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个人简介

赵昰[shì](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也称宋帝昰,是南宋第八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共在位2年,卒年9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

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宋恭帝德佑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相继被俘。赵昰在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国舅杨亮节、谢太皇太后的侄儿(宋理宗的驸马都尉,应该是赵昰的姑丈)杨镇、赵氏皇族人员秀王赵与檡等的陪同下,由谢道清秘密派殿前禁军都指挥使并摄行军中事的江万载父子带自募之义军和殿前禁军护卫,出逃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婺州得陆秀夫带一部分大臣和朝庭机构来投,但立足不稳,又由江万载父子及江氏“三古”家族带兵保护出逃到温州,由陆秀夫找到已逃跑到此得陈宜中,汇合带兵到此的张世杰等,一起保护赵昰等一大班人登船入海到达福州,定行都於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江万载、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赵昰登基前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虽然朝臣江万载、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只能由大将江万载、张世杰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於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岛上,在岛上海滩上开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後又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现存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纪念宋端宗而建。在保护赵氏皇族和南宋小朝庭的过程中,以江万载为首江氏“三古”家族子孙前赴后继,对赵氏皇族及南宋小朝庭始中不离不弃,令杨太后母子非常感动。杨太后体恤江氏“三古”家族的女眷和未成年子孙都随江万载胞兄江万里投止水池殉国的苦况,为保忠良不绝,挑选大臣之女和贤淑宫女配嫁给江氏“三古”家族的子孙,并将自己的女儿、赵昰之姊赵氏公主配嫁给江万载的侄孙江日新(江万里幼子江镗之子,江日新的名字据说也是为纪念宋末三帝赵显、赵昰、赵昺在后来才改成带日字的)。江日新在崖山之战后携赵氏公主并文天祥的堂姑文氏大娘流寓到广东四会,相依为命,在当地留下很多传说。四会县城附近之山因葬赵氏公主而改名凤岗,岗上公主坟和驸马坟遗迹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存,后毁于建厂和修路。

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江万载父子带兵奋力击退刘深,扶赵昰上船避入广州湾对开海面,不幸又突然遇上台风,将年幼体弱的宋端宗卷入海浪中,年逾70的江万载扑入狂风巨浪中奋力将遇溺的宋端宗救起,江万载自己却不幸被海浪卷走没了踪迹;眼看三年来一直贴身保护自己的最亲近大臣被海浪吞没,宋端宗因此染病。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湛江硇洲岛)。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不到一个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

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於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後来在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1],“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轶事

端宗即位时,年仅8岁,朝臣江万载、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他只得由大将江万载、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于奔命。左丞相陈宜中对大局绝望,远走占城(今越南境内)。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一天夜间,不幸遇上台风将端宗吹入海中,后被江万载救起,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因元军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冈州(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

端宗死后,朝臣江万载、陆秀夫等人拥赵昺为卫王。赵昺公元1272年出生,公元1278年登基,公元1279年去位。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卫王赵昺时年8岁。在位1年,是为宋朝最后一位帝王。

篇4:宋度宗赵禥的故事

赵禥(1240-1274),南宋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赵昀之侄,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

赵禥在位,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

1274年8月12日驾崩于临安,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葬会稽永绍陵。

早年经历

赵禥之母是荣王赵与芮府中的一名小妾,因出身微贱,总受正房夫人的欺负,发现怀孕后立刻被夫人逼服打胎药,谁知胎儿没打下来,还是出生了。因为是皇帝近亲唯一的男孩,得到全府上下人的保护,无奈已中药毒,天生体弱,手足发软,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低于正常水平,宋理宗为他配备了良师,精心教导,仍不能使他开窍,常常把皇帝气得发昏。左丞相吴潜不同意让这个弱智儿为大宋天下的继承人,请求另选宗室子弟,但是,宋理宗是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本来就与宋宗室没多大关系,当然不愿意。贾似道乘机进谗言,将吴潜贬往外地,别人更不敢多言了。

宋理宗死后,时年25岁的宋度宗即位。作为皇帝,他的治国才能相当地一般,但作为人,他的欲望本能却是相当地不一般。对待虎视眈眈的蒙元政权,他毫无建树,加上朝中武将中的精英被宋理宗时的大奸臣贾似道一网打尽,南宋接连丢失了很多战略要地,灭亡已是时间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居然从不担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后来连大臣奏章都懒得批。对待后宫生活,宋度宗却是技高一筹,估计整个宋朝无人能出其右。

立为皇储

景定元年(1260)六月初六,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命杨栋、叶梦鼎为太子詹事。七月初一,太子入居东宫。十七日,举行册封礼。当时理宗家教甚严,鸡初鸣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前往会议所参加处理国家政事。然后退回讲堂,讲官讲经,其次讲史,终日手不释卷。天将晚时,又到榻前起居,习以为常。理宗问他今日讲的是何经,答对了,则赐座赐茶;否则,为之反复讲解分析;仍不明白的话,理宗会随之发怒,要求明天必须再予以讲解。景定二年正月十五日,到太庙朝拜孔子,请以张木式、吕祖谦列为从祀。十二月十五日,册立永嘉郡夫人全氏为皇太子妃。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度宗接受遗诏,即皇帝位。二十七日,尊皇后谢氏为皇太后,生日为寿崇节。二十九日,宰执、文武百官到祥曦殿上表请求听政,没有允准。三十日,大赦。

昏庸荒淫

宋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赵禥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当了皇帝后还是这样。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赵禥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30余名。即位后,连批答公文也交给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执掌,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统委托给他。贾似道见度宗比理宗还要昏庸,就更专横跋扈,目无天子,稍不加意,就以辞官相要挟,度宗唯恐他不辞而别,总是卑躬屈膝地跪拜,流着眼泪挽留他。特授贾似道平章军国重事,许他三日一朝。后来放宽到十日一朝,而且每次退朝,度宗总要离座目送他走出大殿,才敢坐下。又为他在西湖葛岭建筑了绝精美的住宅。贾似道大肆淫乱,致使朝政昏暗。

襄樊之战

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稳定内部之后,即派兵侵犯大宋四川地区,并沿汉江南下。于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包围襄阳,1269年又围攻樊城。贾似道却隐匿不报,也不派兵增援。以至襄樊被围攻了三年,形势十分危急。后来,度宗知道了,追问贾似道。贾似道仍然隐瞒真相,说:“蒙古兵已经退去,这是谁造的谣?”度宗回答是一个宫女告诉他的,贾似道就将那宫女杀了。如此腐朽的统治,使宋朝处于灭亡的前夜。

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消息传来,贾似道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

去世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同年八月己酉日,上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壬午日,葬于永绍陵。

典故

一天,正要举行祭祀大礼,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管皇帝马车的官正是度宗宠爱的胡贵嫔的父亲胡显祖,胡显祖建议乘小车回宫,度宗不敢轻举妄动,说:“先问问贾丞相吧!”胡显祖急于回宫,哄皇帝说:“丞相已经答应了。”皇帝便匆匆回宫。过一会,雨过天晴,贾似道以为皇帝再来主持典礼,才知皇帝已经回宫,顿时大发雷霆:“我身为大礼使,连陛下的举动都不得预知,不干了!”当即装模作样走出京城。皇帝苦求几日,贾相仍不理睬,只得将胡显祖罢官,流着泪把胡贵嫔送到庙里罚作尼姑,贾似道这才满意归朝。

篇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宋高宗赵构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宋高宗赵构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11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在位初期因为**,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集权中央、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着有《翰墨志》。被迫让位后病死,终年81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宋高宗赵构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

高宗对内还全力镇压了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么农民起义。绍兴和议后则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至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被迫害。高宗还严禁对议和不满的`呼声,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充军。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

篇6:神秘顺丰王卫创业故事

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那王卫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即便无“首富”名头傍身,王卫也已然成为中国商界传奇。不过和那些在媒体、机场大屏幕频繁露面的成功者不同,顺丰创始人王卫更像小说里的隐世侠客,其所有个人传奇更多是靠着种种坊间传闻来拼凑。

江湖传闻,在淘宝最初的发展阶段马云(微博)曾两次想跟王卫见面且多次表达了对王的崇拜,但此传闻被双方否认,而一位早期跟随王卫打天下的顺丰内部人士则对腾讯科技表示:“从未听说过马云想要会面王卫,至少公开渠道没有。”

在2月24日敲钟前,王卫几乎从未在媒体上公开露面,也婉拒过多次来自邮政内部系统媒体的采访需求,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想要一次能和顺丰合作的机会,却连一次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而顺丰上市后,王卫恐怕无法再继续保持低调神秘,不得不曝光于聚光灯下。顺丰上市首日,王卫便以1445亿的身价轻松超越圆通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夫妇,成为快递行业新首富。随后几个交易日,顺丰股价更是连续涨停,王卫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不过昨日下午,顺丰涨停板被打开,截止到收盘,顺丰股价70元,涨4.79%,市值2929亿,王卫持有股份市值1892亿,逼近马云,也成为中国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淘金背后的送水工

1971年,王卫出生于上海,同年出生的还有另两位后来的互联网公司大佬: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微博)、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

王卫7岁时全家迁往香港,父母由于学历在香港不被承认,只能从工人做起,王卫本人也在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印染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珠三角地区受政策影响迅速崛起,有数字显示,大概有超过5万家香港制造工厂北上珠三角淘金。在这个阶段最流行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即珠三角制造,香港销售。但这两地仍分属不同关税区,一些文件来往邮寄需要花上两三天时间,不少人通过水路船只携带快件交接,以此赚钱。

就像那些故事里描述的一样,淘金热中反而是送水工赚了大钱,王卫也从中看到了商机,而父亲的支持则使他得到了创业最初的10万港币。

1993年,在香港九龙佐敦道吴淞街150-164号(现150-160号)的宝灵商业中心二楼S3室里,顺丰正式诞生。同年,快递行业大浪淘沙的几家幸存者中的另外两家申通、宅急送也先后成立。

和现在拥有40万兄弟不同,创业初期的顺丰仅有6人,每个人都是全能型人才,接电话、下单、接件、卸货、搬货、发件,样样都得干。

顺丰的第一桶金来自价格战,“别人70块要一件货,但顺丰只收40块。”,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而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从代理到直营

,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王卫已经淡出了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甚至计划退休享受生活。但几个投诉电话让王卫重新回来掌权,而一个决定更是让顺丰成为了民营快递领域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公司管控力度薄弱,造成营运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客户投诉增多等等。而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

这种模式引发了王卫的反思,“虽然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

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以后,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编辑:邢夕茜

责任编辑:刘玲敏

[

篇7:顺丰总裁王卫励志故事

王卫,顺丰速运掌门人,马云最佩服的人,9次抵押家产,从带水货到顺丰总裁。

他从不打广告,不见PE,不接受采访……

他旗下15万员工,巨额釆购了IBM的信息、人力管理咨询服务方案和糸统,他始终做小件快递。

王卫,20年前10万元起家,今天年营业额几百亿,自有货机11架;与员工分享利润,一线员工有月薪上万;一直在创新(三月没创新会觉得危机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时;实干,定期下基层;低调,员工都不认识他;强势,胆大,先后9次抵押家产。

顺丰,中国民营快递公司巨头。这家公司即将迎来20周年庆,但外界仍对它知之甚少,他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水货佬”垄断通港快件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到顺德做起了印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分一杯羹的请求。

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强势收权抓住非典契机

1999年,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王卫开始强势收权。

王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王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王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奠定。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与四大国际快递重叠的高端不做,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客户被锁定为唯一目标,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由于坚持只做小型快递,顺丰甚至拒绝了摩托罗拉这样的“肥”订单。

2009年底,民航总局发布了一条不起眼的公告,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申请建立航空公司并一次性购买两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这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

2011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0亿元,拥有15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计件晋升管理15万人

事实上,顺丰发展到今天的独有秘诀之一就是它的计件工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顺丰一线员工的高收入,高收入支撑着顺丰以快为核心的高服务质量。其收派员的基本工资并不高,但收入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每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非常稳定。

在顺丰,每个快递员都是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的报酬全系于勤奋以及客户的认同,而月薪上万的收派员在顺丰早已不是特例。

原宅急送总裁陈平说:“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我就容忍你,只要你听我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

一名在顺丰工作5年的司机告诉记者,今年他刚通过晋升机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人员,顺丰对员工除了保证收入,还给员工的家属各项补贴和福利。据说目前在顺丰有一半以上的高管都是从基层收派员做起来的。

最有钱的工作狂

在顺丰优选的前总裁刘淼看来,王卫是他见过的最有钱的工作狂,这多半源于王卫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20年来,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还定期到一线收发快递。有高管说王卫是那种很有危机感的人,三个月没有创新和变革,就会让他有危机四伏的感觉。

大多数跟随王卫的高管们都评价王卫是一个很“规矩”的人。在顺丰速运集团的副总裁杨峰看来,王卫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想做事,他办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挣钱。”也因此,王卫多次拒绝了联邦快递、UPS等海外巨头的收购。

在徐勇看来,顺丰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环境,不被其他利益所诱惑,在前些年多数快递企业都纷纷转型力求赚快钱时,只有王卫在埋头研究如何能够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这种专业化显然是顺丰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就一直保持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对信息化、标准化的大量投入,顺丰很快便甩掉了其他快递公司。

这些年,王卫十分低调,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网上也极难找其照片。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

王卫还是个十分坚持自我的人。在前两年金融危机最难的时候,顺丰没有裁掉一名员工,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王卫经常强调“收派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

此外,顺丰成本高昂,王卫却对PE、VC的机构投资视而不见。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 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王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机遇总是有的,您或可迎合需求,或可创造需求,韧性创业,专注做事,没成就叱咤风云大事业,也可为一方诸侯;没有天意,只有人谋。

宋度宗赵禥的故事

王卫语录

宋濂读书的故事

《王勃故事》文言文

王勃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宋 秦观《木兰花》

宋思明经典语录

宋黄庭坚「清明」

醉桃源 赠赵戒师,醉桃源 赠赵戒师王丹桂,醉桃源 赠赵戒师的意思,醉桃源

宋卫王赵昺的故事(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宋卫王赵昺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