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记忆散文

时间:2023-04-23 03:41:26 作者:fnhfjhh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nhfjh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弄堂记忆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弄堂记忆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弄堂记忆散文

弄堂记忆散文

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我提笔开始写弄堂记忆的时候,我早已远离了这样的生活,记忆里的弄堂是一个狭窄的小门,走近去,却打开了我记忆的窗户。我印象最深是住在外婆家的岁月,这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时光,当时住在外婆家的还有我的两位哥哥。记忆里,有一个粉色的蝴蝶款款地飞来,轻盈地停在了我的肩上,我想对她说话,可当我刚一抖落肩膀,她又飞远了。

走近弄堂,是一个狭窄的路,上面有一个忽闪忽闪的吊灯,在黑暗里,这是唯一能照亮前面的路的灯。我的外婆家住在三楼,但是我们走近弄堂,只有一楼和二楼,二楼上面搭着一个小小的三夹板(小阁楼)。记忆里,一楼的里侧是一个马桶,外面又一个拉动的帘子遮住这狭小的空间。我们最早用的洗澡的浴缸不是瓷砖的,是我外公让工人用水泥砌的,没有漏水功能的。在浴缸旁边摆放着一个原台面,附近摆放了几个方形的凳子。在桌子旁,有一个放冷菜的架橱,当时还没有冰箱。

洗手池是放在外面的和别人共用的。门口一条狭窄的下水沟就是男人上厕所的地方。

从一楼往上面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有一根线,线一拉,灯是亮着的。楼梯由于是木头做的,走上去时候会有咯噔咯噔的响声,尤其是夜晚,声音特别明显。为此,每到夜里,我的外公会把夜壶从一楼带到二楼,睡前,让我们“唱歌”(这里特指上厕所)。我外公是一位身高一米八几的人,体态健硕,特别怕热,一到天热,他就早早地摇着蒲扇,穿着白色的背心和裤子坐着看电视。

人家看电视都是睁着眼睛的,我外公看着看着电视,眼睛就会闭上,不要以为他真的睡着了,如果此时换台,我外公马上睁开眼睛,瞪得像小轿车的两个车前灯一样锃亮。我们家除了我敢在外公面前动电视机外,其他人连遥控器都不敢碰。我外公看什么频道,他们只好跟着看。二姨夫不喜欢看电视,但是由于地方小,他也没有别处可去,经常来的时候带了当天的报纸,坐在那边,翻阅着报纸,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大姨夫是一个性子随和的人,他喜欢和别人聊天,从国家大事到芝麻绿豆的小事,只要在这个世界发生的事,他似乎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小姨夫就沉默多了,听着他们的聊天,顶多点个头,随便应付两句。只要我去外公家,外公会主动把遥控器给我,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举动,在我们家里,除了我,没有人有这个待遇的。

我在外公家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换句话说,我就是真理!只要我说的都是对的,只要我做的都是对的。但凡是谁要提出抗议,我外公使个眼色,他们马上就不响了。家里只要有一个好玩的玩具一定是属于我的,只要有一口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属于我的。即使后来有了我弟弟,这条金规铁律始终没有变过。

我们吃完饭后,外公会带我们去襄阳公园散散心,走动走动,帮助消化。当时我外公办了一张月票,凭借着月票,我们一个月可以无数次地进出。当时的襄阳公园可不是现在那么狭窄,起码是现在的三倍,印象中有一个很大的鱼池,里面有无数条红色的鲤鱼在假山和荷花里穿梭,在外面一圈是下围棋的地方,总会有几个老先生愁眉思索,举步维艰的模样。在下围棋的地方旁,是一个报刊栏目,每天都会有人更新最新的实时讯息,供游人浏览。

襄阳公园有一片很宽阔的草地,这是孩子的天堂。我喜欢在上面拍皮球,拍累了喝雪菲力饮料。现在雪菲力饮料不算什么,当时可是稀罕物。在旁边有两个很大的滑滑梯,一个是大象滑滑梯,还有一个是普通的滑滑梯。我有时候走上楼梯,顺着一个个圈滑下来的瞬间,我知道一路上都会有一双手在旁边看着,生怕我会掉落。

在滑滑梯附近有一个开电瓶车的地方,我外公经常带我坐电瓶车。我坐上电瓶车后,紧握着方向盘,不是马上开完,而是开一会儿,停一会,嘴上还念叨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转弯!”一般,我至少开两圈。开完电瓶车,我就要坐上儿童电动摇摆车,有两个不同的车子,我各坐一次,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等我再长大点,这里开出了一个钓鱼的平台。注意,这里的鱼不是金鱼,而是玩具的鱼,青蛙等玩具。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到了玩具,就可以有一定的奖励。但是这个前提是必须是孩子吊,大人都不可以帮忙的。为此,我特别喜欢拉着我大哥去钓鱼,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钓鱼技术好,至少可以得三等奖,奖励一个吹泡泡的玩具。我大哥肯定会把这个玩具送给我的。

在弄堂里,由于我不喜欢说话,和其他孩子不太熟悉,我基本上是一个人玩。当时流行玩跳跳球,我将一个脚套在黄色的圈圈里,然后摆动起来,开始了跳跃游戏。弄堂里的阿婆看到我,都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呀?”我外婆说:“哦,这是我的外孙女。”我喜欢我外婆给我梳辫子,因为她的手很轻柔,会扎很多不同的发型,不像我妈妈扎来扎去就是麻花辫或者一把抓(马尾辫)。

平时我和哥哥在家玩游戏,家里有跳帮帮,就是很多根塑料的棍子扎在一起,然后放开,一根根挑出来,不能动其他的棍子,看谁弄的多。每次都是我大哥完胜我,虽然他是一个男人,但是他的手特别轻巧,比我还要细心,这令我很难堪。我二哥基本上是由我二姨夫自己带大的,住的时间不太长,很少一起玩。我接触最多的就是我的大哥。

我们当时看奥特曼,我特别迷恋奥特曼英雄的模样,经常在床上模仿他的样子,左手紧贴裤缝,右手举得老高:“我要保卫地球!”我大哥就会挠我痒痒,我天生怕痒,就这样英雄就被怪兽打倒了。毫无悬念,连三分钟出场的时间都没有。

唯一一个稍微女孩子的玩具大概要数过家家的一套厨具玩具。这是我外公特意给我买的,当时我一个人模拟烧菜的样子,打开炉灶,将塑料的菜丢进锅子,然后假装翻炒的样子,然后高兴地说:“出锅了。来,尝一尝,好吃伐?”一个人自娱自乐,快乐无比。大概等我上小学后,我外婆家多了一个小木马,我经常坐在木马上摇来摇去,嘴里喊着:“驾——驾——驾”。我弟弟则只有干看的份。

当然,我也会带着我弟弟玩。作为姐姐,理应带着弟弟思考问题。我们于是研究外公买的糖炒栗子。当时买糖炒栗子会有附赠一个塑料的开口。我们两个人无聊的时候,就会拿一个小碗,两个人比赛谁剥的最快。我外公看到后说,你们剥了,为什么不吃呢?我们俩对着外公露出一口白牙,傻笑地看着他。

再后来,我姨妈家动迁,把外公和外婆接过去住,我们也远离了弄堂。这些往日的美好时光就成了追忆,至今回想起来有甜蜜里竟然有一丝的苦涩,我知道我的童年回不来了,我更清楚有些人是再也回不来了。我不会哭了,因为我的生命里永远会有这一份温存的记忆,它早已成为了我人生不可磨灭的一段精彩过往。

篇2:弄堂

以前的房子不像我们现在一样高大肥胖。以前的弄堂都很窄很密,休息也不方便,就别说晒太阳了,晒也不能晒,房子嘛都一个个挡住太阳。

厨房嘛,共用一间,一个人用完了,下一个人用。水龙头呢不用都放生锈了,底下嘛,蜘蛛网都织上去。

厕所嘛,外供,而且用一间都不方便。洗澡嘛,两个人一洗两个人一洗的,人家都不好睡觉了。

所以一定要满足哦,如果你住的是破房子也要满足哦!

上海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一年级:rainbre050621

篇3:弄堂里的记忆作文

有人说:时间就像沙漏里的沙粒在不断坠落中慢慢流逝。而我觉得时间却给了我们满满的回忆。

寒假时,外婆从成都回上海过年。也许是突发奇想,那天外婆非要让我陪她去她儿时住过的老房子看看。老房子位于大统路南星路一带,那里有一个叫“安祥里”的小弄堂。

一路上,外婆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跟我说着她儿时的趣事。她说那里以前是平民区,弄堂的路很窄,如果两辆自行车相对而行,必须要有一个人停下靠墙才能让对方通过。那里的房子紧挨着房子。如果一家吃饭的桌子靠着窗户,邻居只要打开窗就能夹到他家的菜。听到这里,我笑得前俯后仰,这画面简直让我无法想象。

说着说着,已经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和外婆都傻眼了。映入眼帘的不是外婆口中狭窄的弄堂和紧密的房子,而是宽敞的马路和一幢幢高楼大厦。外婆顿时有些失落,喃喃低语道:“都拆了,都没有了”。“外婆,既然来了,我们还是去看看吧!”我安慰道。外婆点了点头。

于是,我陪着外婆,顺着她记忆中的方向慢慢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说道:“这是我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跳皮筋的弄堂口。进去第一家是修鞋子的,对面是一家裁缝铺。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只有等到过年才会做一件新衣服。每当那时,我就会每天跑去裁缝店询问衣服做好了没有。”外婆的脸上带着笑容,我仿佛看到了她儿时穿上新衣服时的喜悦。外婆又接着说:“每到夏天吃过晩饭,家家都会搬上几个小凳子坐在弄堂里乘凉。因为家里太小,12个平方住着七口人,睡觉都在阁楼上,实在太热了。那时候做梦都想能住上大一点的房子呀!”

听着外婆述说着过去,看着眼前巍然耸立的建筑物,真的让我不敢相信,只是几十年的时光,上海竟然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再过几十年,一切又会变了。

篇4:弄堂里的记忆作文550字

弄堂里的记忆作文550字

有人说:时间就像沙漏里的沙粒在不断坠落中慢慢流逝。而我觉得时间却给了我们满满的回忆。

寒假时,外婆从成都回上海过年。也许是突发奇想,那天外婆非要让我陪她去她儿时住过的老房子看看。老房子位于大统路南星路一带,那里有一个叫“安祥里”的小弄堂。

一路上,外婆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跟我说着她儿时的趣事。她说那里以前是平民区,弄堂的路很窄,如果两辆自行车相对而行,必须要有一个人停下靠墙才能让对方通过。那里的房子紧挨着房子。如果一家吃饭的桌子靠着窗户,邻居只要打开窗就能夹到他家的菜。听到这里,我笑得前俯后仰,这画面简直让我无法想象。

说着说着,已经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和外婆都傻眼了。映入眼帘的不是外婆口中狭窄的弄堂和紧密的房子,而是宽敞的马路和一幢幢高楼大厦。外婆顿时有些失落,喃喃低语道:“都拆了,都没有了”。“外婆,既然来了,我们还是去看看吧!”我安慰道。外婆点了点头。

于是,我陪着外婆,顺着她记忆中的方向慢慢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说道:“这是我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跳皮筋的弄堂口。进去第一家是修鞋子的,对面是一家裁缝铺。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只有等到过年才会做一件新衣服。每当那时,我就会每天跑去裁缝店询问衣服做好了没有。”外婆的`脸上带着笑容,我仿佛看到了她儿时穿上新衣服时的喜悦。外婆又接着说:“每到夏天吃过晩饭,家家都会搬上几个小凳子坐在弄堂里乘凉。因为家里太小,12个平方住着七口人,睡觉都在阁楼上,实在太热了。那时候做梦都想能住上大一点的房子呀!”

听着外婆述说着过去,看着眼前巍然耸立的建筑物,真的让我不敢相信,只是几十年的时光,上海竟然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再过几十年,一切又会变了。

篇5:弄堂里的记忆作文800字

弄堂里的记忆作文800字

习惯走在那条幽窄的弄堂,路边昏黄的路灯。昏暗的弄堂却弥漫着静谧与温暖,镌刻着我年幼的约定。

年幼时,母亲常常带我来这条弄堂。一抹夜色,淡淡石墙,历经了经年风霜;一轮圆月,洒满弄堂,饱含了数年温暖。

夕阳西下,一缕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弄堂中那些深幽的小巷里,精致的`古宅,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鲜红的对联,充满了古朴的人文化底蕴。走过每一个个古宅,一抬头,檐上镶着“平安如意”的砖雕;门上方两侧伸出精雕彩绘的门簪,门簪上刻着“吉祥“二字,石雕的小狮子栩栩如生,迎面的墙上周雕着“福”字,看起来令人舒坦。

弄堂虽然安静,但小巷里的声响,同样让人回味。那是自行车后架了上绑个纸箱子的卖冰棍人的吆喝声,那是头藏草帽,脚蹬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废品人的铜镲撞击声,那是邻里之间见面的寒暄声,那是孩子们玩耍的欢闹声……这些巷子的声响让弄堂多了一份人情味。

你曾和我约定你会永远保存这份舒坦与人情味,忆及过去的弄堂它平庸、古朴,又不曾带着一丝静谧;回首过去的弄堂,它淳朴,热闹,却不曾混着一丝人情味。

如今,我赴约,时常走过那条弄堂,而每次路过这个弄堂,那种景象再也不可能出现了。它还是原来的那个它,破旧的古宅,时隐时现的树荫,可那幽静的石板路却被人山人海的名地而来的游客取而代之。那现代化商店不断涌出,令人眼花缭乱,这现代化商店,把弄堂古朴给掩藏了;这些人声鼎沸的游客喧闹,把弄堂的人情味……默默走入人海,感受到的不是热闹,而是从心底由内而外的落寞。我的心却还惦记着童年的那条宁静的街,它安静,古朴,有韵味。

雨,一丝丝流在弄堂边石墙上,烙下一道道痕迹,饱含着我与它永恒的约定,而今的迅速发展,弄堂古老韵味一天天沦陷。我逐渐追赶不上它发展的脚步,前方是高楼林立,回头,渺无人烟。

记忆中的弄堂啊,你的约定在我心中无法忘却,我只愿记忆中回想你的安静古朴,品味你文化韵味。时光荏苒,你与我的约定逐渐暗谈,多想再漫步在你那昏暗的巷子里,但那已是过去。

篇6:弄堂、八哥、鞋匠铺散文

弄堂、八哥、鞋匠铺散文

记得我家似乎是住在上海老西门一带。具体的地址是记不得了,总之是在一条弄堂里。

在我朦胧的记忆里,住的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楼。楼梯是木质的,我经常在木楼梯上上下下的跑,听着那“咚咚咚”的响声很开心。

在7岁以前,一直是耿妈妈在照顾我。她是部队保育院的保育员,我一直亲切的称呼她“姆妈阿姨”。长大以后,我就干脆直接叫她“耿妈妈”。

“耿妈妈”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到我们家离开上海。

对上海的弄堂,似乎有着一种很特别的情感。好像上海的弄堂都很窄,每到夏天,弄堂里家家门口都坐着乘凉的男男女女。他们打着蒲扇天南海北的闲聊,孩子们就在人群里窜来窜去的发疯。

还会有穿街走巷的小贩,挑着担子在弄堂里走过。敲着竹梆子,拖长了调子吆喝着:“赤豆粥、糯米粥、酒酿小圆子……”

只要我听见,一定会纠缠着耿妈妈出门买上一碗。那时候,大约是两三百圆一碗,很准确的价格记不得了。55年前使用的旧版人民币面值很大的。

还有一件事,也会记得很清楚。就是每天早上好婆送我去幼稚园的时候,走过弄堂口外的小菜场。那里摆着许许多多的早点摊头,热腾腾的雾气会把整个小菜场都弄得湿漉漉的。小菜场嘈杂的人声和怪异的`气味,常会让儿时的我有种莫名的兴奋。

我家那条弄堂口上,有个修鞋的铺子。铺子的老板养了一只会说话的八哥。他每天都把鸟笼子挂在门口的屋檐下。八哥在那里不停的说着“皮鞋擦伐?”。

八哥尖利而清脆的说着这样一句“洋泾浜”的上海话,总会吸引许多路人伫足。人们围着这只八哥不停的逗着它说话,也会有人就便走进铺子去擦皮鞋,或者修理一下自己脚上的鞋子。

其实很多时候,这些人们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理由,可以继续和这只可爱的八哥玩玩。这只会说话的八哥,成了鞋铺的活招牌。

八哥不止会说“皮鞋擦伐?”。它很聪明,会说很多话。它看见有人走进铺子,就会问一句“侬好,吃饭了伐?”

客人走出铺子的时候,它又会说:“再会,下趟再来。”八哥的上海话并不准确,带着一股苏北味。

好婆告诉我,那是因为这个铺子的老板是苏北人。我很喜欢去看这只会讨巧、会说话的八哥。只是这个弄堂口连着大马路,耿妈妈是不会允许我自己一个人跑去看八哥的。三岁以前,都是耿妈妈抱我去看。

以后好婆来了,抱我看八哥,成了好婆博得我好感的重要方式。好婆一开始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对她并没有什么好感。

我小的时候最依恋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奶娘,还有一个是耿妈妈。祖母虽然是最疼爱我的人之一,可我并不依恋她。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自己还很小,总想有人抱着自己出门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可我的祖母是个小脚,真的是那种“三寸金莲”。她自己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特别是上下那座很窄又很陡的木楼梯的时候,总会叫人担心一个不小心就会跌倒。她自己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家里的人怎么会放心让她抱着我出门?在我的记忆里,亲祖母从来没有抱过我。

好婆不同,她是“解放脚”。就是曾经裹过脚,以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放开的那种。那时好婆只有50来岁,还很年轻。她第一次出现在我家的时候,我正在吵着要去看八哥。又哭又闹,坐在地板上撒泼。

偏偏大人都有事,没有人有闲工夫陪我去看八哥。大人们都知道,我只要站在那只八哥的面前,没有一两个小时就别想哄我回家了。好婆进来看见我赖在地上,就想把我抱起来。我死活不让她碰,更加哭闹起来。

好婆弄明白了原因,便对我说:“阿婆抱你去看八哥好不好?”

我一听马上止住了哭声,好婆把我抱起来,对大家说:“我带他去吧。”

……

就打这以后,我就会常常盼着好婆来。因为她不仅会抱我去看八哥,还会抱我上街买好吃的东西。就这样好婆渐渐博得了我的好感,一直到她在我祖父去世后,正式住进我们家里以后。好婆渐渐接替了耿妈妈,在以后挺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了我的监护人,直到我在北京上小学以后,去学校开家长会的总是好婆。

在我没有回上海之前,记忆里的上海就是这样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

我是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应不应该算上海人?虽然我很小就住在上海,而且我的祖父、亲祖母、二祖母,还有父亲和母亲都算是江南人。从我咿呀学舌开始,就是在糯糯的吴语夹杂在脆脆的普通话里长大的。搞得现在还是会不停地在上海话和普通话之间切换。

可我还是无法确定,自己应该算不算个上海人?

篇7:再见弄堂

再见弄堂

我本不收藏旧照片,正像我从不收藏记忆――生活是一个固定的场景,每天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道具、台词、人物、布景和老一套的故事.

作 者:吴亮  作者单位: 刊 名: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善待弄堂作文

善待弄堂作文

老家的弄堂是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景。

弄堂挺深,没有“明朝深仓卖杏花”,也没有戴望书的雨巷朦胧的韵致,更没有撑着伞轻移脚步的伊人。温暖的光总是从两排楼的顶部射下来,像上好的玻璃刻刀,把光线切割成交错繁杂的不同角度,然后又温软地洒下来。早晨,弄堂里总是急匆匆地行走过那些赶着上班的人,豆浆、油条温暖的香味从早餐铺的老板嘴角的微笑里徐徐地流淌出来,流进弄堂略微湿润的空气里。初夏的时候,墨绿色的爬山虎从墙头跃出来,懒懒地挂在墙面上,在阳光里微微发亮。

住在弄堂里的'大多是老人。闷热的夏夜,常常会有谁家的老头子,摇着蒲扇在弄堂里踱步。各家的灯几乎都亮着,濡染着暖金色的一圈柔和的光,在对面人家的墙上打下了一层清晰的分明的剪影。苏北的冬天比苏南寒冷得多,当北风裹挟着无数锋利的细小冰晶,刀刃般划过整个弄堂的时候,冬天就来了。清晨每扇窗户上都笼着层薄薄的雾气,孩子在上面写字、画画,然后没有名堂地咯咯直笑。大人们出了门,裹在羽绒服和棉大衣里互相微笑或问好,呵出一大团一大团白色的水气,像一缕缕升腾的云,织就一个个冗长的梦。

老家的弄堂,就是这么温和而鲜明地、固执地存在于我本该淡忘的儿时记忆里。

数年之后,回老家深望弄堂,却惊觉一切已然改变了原貌。

弄堂还是弄堂,还是那老旧斑驳的墙面,和懒懒垂挂的爬山虎,也还能闻到早晨豆浆油条的香味,但这只是从锅里弥漫出来的了。

早晨的弄堂里,总能听见女人刺耳的尖声叫骂,孩子令人生厌的哭叫,卖早点的人不耐烦地呵斥,还有爱嚼舌根的老人们窃窃私语和讥笑的声音。匆匆走过的人们互相之间冷漠地擦肩而过。记忆里温和的、宁静的弄堂,就在这同样湿润的空气,同样墨绿的爬山虎,同样温暖的光亮中,一下子分崩离析。空气里传来的粗鄙的、尖刻的、讥讽的字眼,像一把一把比北风更锐利和寒冷的刀刃,瞬间把整个弄堂划开了许多无形的口子,仿佛沁出墨绿色的稠稠的血液。隐隐传来的是低沉的饮泣。

半响无言。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善待环境,勿乱扔垃圾。”墙上的一张海报如是写道。

我望着几乎没有垃圾的地面,心里却涌起一阵酸涩的感伤,似乎和在微风中低泣的弄堂起了一丝共鸣。善待弄堂,难道仅限于此吗?

人们啊,你们善待弄堂了吗

永远的记忆经典散文

端午记忆散文

记忆尘埃散文

记忆迷宫散文

记忆抽屉散文

独家记忆散文

血色记忆散文

记忆之歌散文

风铃记忆散文

浅记忆散文

弄堂记忆散文(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弄堂记忆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