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gxf5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榆钱儿的记忆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榆钱儿的记忆散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 目录
篇1:榆钱儿的记忆散文
榆钱儿的记忆散文
在北方,除了白杨树,见过最多的就是榆树了。老家的村口就有几棵老榆树,顶风遮雨地在村口也几十个年头了。
当第一缕春风催醒了沉睡的大地,多情的春雨滋润着刚鼓出土的秧苗儿,春耕开始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白杨树绿了,纤纤柳树笑弯了腰,刚刚抽出嫩叶儿的老榆树上也开出嫩黄色的花朵儿,这就是榆钱儿。榆钱儿是榆树的叶子,形状长得像铜钱,谐音就叫它榆钱儿,就寓意有“余钱”的含义了。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榆树钱儿便开满了榆树的枝头,拥挤不堪。嫩黄色,浅绿色,像碧玉一样通透,裹着露珠儿,迎着太阳,偌大的树冠,翠绿色的叶片,不仅能带来阴凉,还能遮挡着风雨防止风沙的侵袭。
“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程琳一曲优美动听的《采榆钱》,勾起了童年里太多的回忆。
榆钱儿是一层层生长的,说它是榆树的花也不为过,那翠绿的颜色惹人喜爱。榆钱一层层重叠着挤在枝头,包裹着密密麻麻的叶子,猴急的孩子扯一把就塞进嘴里,细细咀嚼,一股香甜的滋味儿刺激着味蕾。春天是好时节,缀满榆树枝丫的榆钱儿勾着孩子们魂儿,引着馋虫从肚子里往外爬。榆钱儿迎着风,顶着露水,招惹几个淘气的小伙伴踩着肩膀,攀爬上榆树,去采摘。我还记得,村子里的淘气包,爬树去摘榆钱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折下榆树叉子,扛在肩膀上,边走边吃跑进屯子里。有一次,爬树不小心刮破了裤裆,露出了白白胖胖的屁股,回到家里被他妈妈打了一顿,他还是鼻涕甩着,眼泪哗哗地流,嘴里含着的榆钱儿愣没舍得吐出来。
榆钱儿好吃,成了饿肚子时候的零食,邻居家的婶子说它是救命的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婶子采来榆钱儿,一片片地摘下来放在水盆里浸泡后,仔细地洗干净后,点着灶火,放上少量的豆油,烧热后,放上葱花,在锅里爆香后,添好水,加盐,把灶下火烧得旺旺的,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香气儿。婶子动作麻利,舀来一碗白面粉,用水搅拌出小疙瘩,等汤翻滚后,顺着锅边倒进锅里,煮沸腾后,开几个开榆钱儿疙瘩汤就做好了。婶子总会盛出满满一碗,笑着端到我面前,温柔地说,“吃吧,饿了吧,坐下慢慢吃,锅里还有呢!”每到此刻,闻着飘着油香的疙瘩汤,直钻进鼻孔,让我肚子打鼓,眼神贪婪,捧着碗一口气儿吃个精光。心灵手巧的婶子,还会做榆钱儿饭,烙榆钱儿葱花饼,蒸榆钱儿窝头,虽没有多少荤腥,却吃得好香甜。
关于榆钱儿的记忆太多,太深刻。记得有一年闹虫害,村子周围的榆树几乎都死去,春天榆钱儿熟了的时候,没了鲜嫩,碧玉般的`榆钱儿身上千疮百孔,浑身都是虫子嗑出来的洞,根本就不能吃了。孩子眼巴巴地望着榆钱儿不能爬树摘,大人们看着榆树心疼得叹气,榆钱儿美味不能填满肚皮,再也不能解馋了。
树死了,榆钱儿吃不到喽!路过榆树下的人们叹息着。虫害越来越厉害,榆树渐渐枯萎,为了救树,人工喷洒了杀虫剂,鲜嫩的榆钱儿再也不能吃了。天不随人愿,正当人们盼着榆树活过来的时候,一场大雨又倾泻而下,疯狂地摧残着老榆树的枝蔓,大风将满树榆钱儿吹落了一地,看了揪心。
雨过天晴之后,又是一个艳阳天,奇迹却发生了。老榆树又活了,枯萎的枝干又发出了嫩芽儿,被害虫啃食过的叶子又冒出了嫩绿色的叶片,树冠也开始丰满起来。热浪滚滚的夏天,老老少少又聚集在榆树下纳荫凉,虽然说榆钱儿吃不成了,可幸运的树活了,明年就有了希望,经历了风雨的榆树生机盎然,茂盛的树冠遮挡着风雨,在村口守候。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故乡的榆钱儿又爬上了嫩绿色的枝头,层层叠叠,勾着我的魂儿。我想,满头白发的婶子一定会拿它做成香甜可口的美味,再盛来满满的一碗,满面笑容送到我眼前吧!村口的老榆树,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雨,依旧守候着日益渺小的村庄,站立成一道永恒的风景。榆钱儿飘香的春色里,勾起了我无尽的乡愁和思念,老榆树和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不也和人的一生一样吗?
篇2:榆钱儿经典散文
榆钱儿经典散文
儿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有一种树叫榆树,早春时节,榆树的枝桠上便冒出一个个小黑骨朵,当柳枝冒出嫩芽的时候,榆树枝上的一个个小黑帽子也随风而逝,长出了嫩嫩绿绿的榆钱,因它的形状圆薄如古代的铜钱,另外,中国人比较喜爱寓意喜庆吉祥的谐音,因此而得名,“余钱”是人们比较喜欢的称呼,因此,在上个世纪北方的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会栽种几棵榆树,人们除了图吉利之外,更重要的是榆钱儿又是大自然赐予的`一道能够填饱肚子的“美餐”。
儿时的记忆在脑子里翻腾打转。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翠绿的榆钱儿一小簇一小簇挂满树枝,原来干枯寂静的树枝,一下子点缀了青翠的一串,条条树枝宛如穿了片片透明的碧玉,在斑驳的阳光中闪烁着,碧绿而透明,微风吹动,树枝轻摇,闪耀着它的辉煌和灿烂,着实令人喜爱,它昭示着寒冬已经远去了。薄雾揉合着炊烟在空中飘舞,暖暖的阳光在薄雾中透着灿烂,整个村庄辉映在一片翠绿中了。
榆钱儿的记忆,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孩提时的我们都长得瘦小,但身手出奇地灵活。爬墙上树在我们都是如履平地一般。春天那些盛开的榆钱就那么招摇着,高高在上的,引诱着我们这些垂涎欲滴的孩子们。
摘榆钱难度要大的多。榆树一般都是很高的,很多人望树兴叹!不过我们男孩子要厉害得多。再高的榆树我们也能爬得上去。几个人上树去摘,余下的在地上捡。每次都要每一个人都能抱上一捆,几个“皮猴子”才从树上溜下来。大家在树下先大吃特吃,呵呵,其实榆钱儿生吃不怎么好吃,味道不是很爽口,但我们还是吃,好像总是填不饱肚子的样子。嘻嘻哈哈的,在树下边吃边闹。直到炊烟四起,或者夜幕降临,才肯拍拍身上的尘土,打道回府。
在榆钱儿生的很小时,耐不住寂寞的我们这些孩子们,把生了榆钱的枝条折下来,编织成圆圈,套在脑袋上,相互追逐嬉闹,叽叽喳喳的儿趣声和小鸟的鸣叫声,衬托出了村子的古朴宁静,自然和谐,于是整个村子宛如世外桃源,别有洞天。至今还让人心驰神往。
当榆钱儿长成指甲盖大小,人们便纷纷爬上墙头或者站着板凳,挎了篮子,把榆钱儿从枝条上捋下来,有的一边捋一边往嘴里塞几口咀嚼着,嚼着清爽、嚼着清香、嚼着清贫而快乐的童年。
榆钱儿有好多种做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榆钱儿洗净,和了玉米面或者高粱面蒸成窝窝头或烙成贴饼子,贴得黄黄的玉米面透着榆钱儿的翠绿,咬一口脆脆的透着青草的味道,把榆钱儿和了白面,擀成薄薄的饼子,放点盐进去,在锅里摊熟,叫咸食饼子,还有榆钱儿饭,榆钱儿糕等等。
榆钱儿,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道风景,更是在物质贫瘠的时代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食,让人类品味大自然的仁慈宽厚。
慢慢榆钱儿变得微黄,又渐渐枯黄,远远看去满枝挂满铜钱,微风吹拂,满树的金黄的榆钱儿宛如金币飘飘洒洒回归大地,滋润着来年的母树愈发青翠。
篇3:榆钱儿优美散文
榆钱儿优美散文
春来了,柳絮儿满天飘,榆钱儿串上了梢。
记忆里,老房周围种满了榆树,父亲说榆树根须长,可牢牢抓住泥土,夏天的暴雨也不会冲走泥土。而我只盼望,春天里,能吃到甜甜的榆钱。
清明前后,只见榆树上密密的榆钱儿,晶莹剔透,一嘟噜,一串儿,淡黄中透出春的绿意。长辈说,榆钱儿不能捋早了,太嫩不经吃,又会伤了榆树的元气,当榆钱儿真正长成时,一串串悬垂着,似一串串翠玉,高大的榆树下热闹起来了,有人用钩镰钩,有人背着筐直接爬上树去,将一串串榆钱儿捋进筐里。榆钱儿生吃很甜,大把大把地揉进嘴里,越嚼越香。
捋下的榆钱儿,母亲先捡出混杂的小榆枝儿,再用水淘洗干净,再放在簸箕里或竹筛里晾一晾。母亲会变着花样儿,做出几道榆钱菜,如榆钱汤、榆钱饼、蒸榆钱……儿时的我最爱吃榆钱饼,绿中泛黄,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好极了,如今想起仍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种清香,有春天的味道。
榆钱大多时候是蒸了吃。清水淘净,用面拌匀,垫上笼布,放进蒸笼里,慢慢用文火蒸,蒸熟后,捏着笼布角和盘出锅,倒进小盆内,浇入蒜汁,撒些葱花或芫荽,再滴上几滴麻油,顿时,热腾腾、香喷喷的榆钱糕便做成了。散蒸的榆钱儿,也可再次入锅,用油煸炒着吃,泽绿中透着黄,就像满盘金钱,鲜咸爽口,吃时,那股清香绵远悠长。
榆钱还可做咸食吃。把榆钱和在面里,拍打成一块块的饼,然后在锅底擦点油,用文火烙,待起了香味,结了一层黄得让人流口水的锅巴,就可以起锅了。听说鲁北一带,人们把随风飘落在地上的榆钱扫起来,轻轻搓掉籽粒炒熟存储起来,冬天闲暇时当作零食,焦熟的榆钱籽很是香脆,赛过葵花籽和花生米,这种吃法我未尝过。
《本草纲目》写道:“榆未生叶时,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榆钱性凉味甘,食之可清热解毒。如今榆钱已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尝鲜,美食不胜枚举,榆钱儿炒肉片、榆钱儿炒鸡蛋、榆钱儿豆腐、金星榆钱儿糕、切边三鲜馅饼、榆钱儿面托、焦炸榆钱儿丸等等。
榆钱儿停留在树上的时间很短,几天后满树新绿渐渐成浅白,随风飘落。“风吹榆钱落如雨”,细碎榆钱儿飘飘扬扬,意境很美的。“榆钱不解青春,随风乱点苍苔晕。”春光易逝,红颜易老啊。
如今回老家,村前村后皆杨树,很少见到榆树了,因为榆树爱生虫,也长得特别慢。也许,有那么一天,榆钱儿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篇4:榆钱儿心情散文
榆钱儿心情散文
故乡村口的老榆树,早已牢牢地长在我的记忆里。突兀的枝干直指苍天,仿佛在诉说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榆树皮斑驳嶙峋,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小时候,每次回乡走到村口,都忍不住对它注目,为它祝福。仿佛,只有它能够理解游子们的乡思情愁,也只有它的影像能够伴随离乡的游子踏上漫漫天涯路。
大多是暑假期间回乡,总是老榆树用那浓密的树荫第一个欢迎我。乡村的土路上弥漫着呛人的烟尘,明晃晃的日头骄傲地照射着,四周的一切在蒸腾的热气中扭曲着,飘摇着,仿佛随时会被溶化掉,唯独老榆树下,是一片清凉的世界。暴烈的骄阳被老榆树的枝叶遮蔽了,静静地躺在老榆树下,闻淡淡野花飘香,听啾啾小鸟鸣叫,更有那性情焦躁的蝉儿在知了,知了......地不停表白着,这一刻,就好似来到了世外桃源。
只有一次,已记不起因何故,我与表姐在早春时节回到了故乡。此刻的老榆树还没有准备好浓密的荫凉,记忆中那绿色的华盖不见了,枝丫看起来零零落落的,把原本完整的`天空也划得支离破碎。树叶嫩嫩的,小小的,刚刚开始在枝丫上探出头来,倒是那一串串绿绿的、圆圆的、扁扁的东西令我十分好奇。乡下的大娘告诉我:那就是榆钱儿。
晚上,榆钱儿竟然被大娘端上了饭桌,那是用榆钱儿蒸的窝窝头:金黄色的玉米面配着星星点点的绿色,煞是好看。这新颖的饭食看得我们姐妹俩目瞪口呆原来这个小巧玲珑、十分好看的东西还可以吃啊?大娘看着我们俩傻呆呆的模样,开心地笑了:这老榆树浑身上下可都是宝啊。在那个十分困难的年月,这榆钱儿曾经是大家非常向往的好东西呢。就连那坚硬的榆树皮,都是可以果脯之物啊。原来老榆树那嶙峋的树皮是困难时期留下的印痕,正是这颗老树,用她无私的奉献拯救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岁月在老榆树的浓浓淡淡中漂逝着,时光在榆钱儿的萌芽与飘零中流淌着。壮志满怀的小小少年,远离了家乡和故土,踏上了义无反顾的人生征程。从此后,故乡离我越来越远,故乡留在心中的印迹却愈加清晰。只是,那略带甜丝丝家乡味道的榆钱儿,却难得经常入口了。不过在我的心中,在故乡的影像里,总是不屈不挠地耸立着那棵永远不老的老榆树主干直挺、枝丫突兀、或树叶茂密或榆钱儿累累。
充实而又快乐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绿油油的榆钱儿一年年随风飘零。又到了晚春时节,暖风尽管轻柔地吹过,依旧吹落许多枯萎的榆钱儿。飘飞的榆钱儿,带走多少思念的情怀。每到榆钱儿飘落的时节,乡愁也开始随风摇曳。
看到榆钱儿串串,就会想起故乡,就会轻轻哼唱那首小桃红
又是一年春来到
柳絮儿满天飘
暧风轻扬
桃花红了
榆钱儿串上了梢
是谁碰碎了翡翠桥
染绿了小村庄
牧童换上了新衣裳
黄鹂也笑弯了腰
篇5:榆钱儿的记忆作文
榆钱儿的记忆作文
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寓意着吉祥富足,中间鼓出来,边缘处薄薄的,嫩绿扁圆,有点像缩小版的铜钱,故而得名。
榆树初开始,满树的枝条先是缠上了褐红色的毛绒线,不几日枝条上又爬满了绿毛虫似的,再后来满树似长满了一棒棒玉棍儿,稍有微风吹来,整个儿树都颤微微地,似乎承受不了如此的重负,远远望去,整个榆树就像碧玉装扮成的玉树。
这是个榆钱儿挂满树枝的季节,“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如今,新疆的天气,四月却略显春意盎然,看一串串苍翠欲滴的榆钱儿,把我带到了遥远的孩提时代。
关于榆钱儿的记忆,除了快乐还是快乐!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各种树木在春风的抚摸下,竞相吐翠。榆树在这个季节里,总是第一个报道的,它结出的串串榆钱儿,翠绿欲滴,便成了人们的盘中餐。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而榆钱儿也好吃,却没人愿意栽似的。没做过鲁班的'徒弟,自然不懂榆树的身价,却知道这树最爱生虫。很小的榆树,就能丰收累累的、重叠的飞虫爬虫;直到大树参天,依旧树高一尺,虫高一丈。但虫们很讲文明的,先要让人吃了榆钱儿,再出来咬坏每一片叶子。一棵榆树,人虫两不误,便顺应了生态平衡。人们最终留下了榆树,还为它的另一个劣根性,写了操行评语曰:“榆木疙瘩不开窍”。孩提时,老师就常说一些调皮有能耐,功课不入门的同学这样的话,只是不写在通知书上;而家长见了那成绩的一栏,便也指着脑门说“你榆木疙瘩”,挨骂的还是榆树。我们的自尊这时候像榆钱一样,成了假币,却也像了榆钱儿在早春里萌芽;又想见被虫爬满的周身,便替榆树火辣辣地燥热,每个毛孔都扎进了针;暗暗发誓,下回再不糟践榆树和榆钱儿了。
天上的云朵洁白而轻柔,天是蓝莹莹的,有微风轻轻吹拂。高大茂盛的树丫间,有两个调皮活泼的小男孩,敏捷而快乐地采着榆钱,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榆树钱儿,圆又圆,多像一串大铜钱,春风吹,秋雨洒,榆钱变成树篱笆……。树下的我蹦跳着看两个哥哥在树上摘余钱儿。
今年的四月,是榆钱绽放的时节,所谓“春尽榆钱堆狭路”。这个季节,很多树的枝条间叶还未发,榆树竟先开出花来。榆树枝头先是隐约的紫色花苞,密密的,小小的,待到能看清它模样时,已是满枝新绿,一簇簇浅绿色的榆钱,圆圆碎碎、绿绿嫩嫩。榆钱边缘处薄薄的,中间鼓出来,真的像缩小了的铜钱。
我俯身捡了一把散落的榆钱,小心翼翼地托在手心,贪婪地吮吸那股清新的香气,那小小的榆钱儿,已经植根于我的记忆深处,牢牢地扎下了与这片土地生脉相连的根……
篇6:榆钱儿绿了散文
榆钱儿绿了散文
家乡的人喜欢栽树,封山造林且不说,村落家院远看简直就是茂密树丛,然而,树种多多,却对榆树情有独钟。年老的都称它是“救命树”、“灾年宝”,是说榆树叶子能吃,榆树皮不但能吃,而且有粘性,可将糠皮、野菜等粘在一起,以便做熟,灾年时用来充饥救急;结的榆钱儿更高级,能生吃,也能做成饼子吃。此外,其谐音还有吉利的意思,榆即“余”,如“家产有余(榆)”,“余(榆)钱成串”等等。既然榆树是一“宝”,为何不多种植呢?老人们说:本来是很多的,可在那灾年都剥光了皮而枯死了;榆钱子从嫩时就摘吃,没种子繁殖了;再说,那么多的树种,各有用途,总不能全种榆树呀!俺村里还有个真实的小故事:那个“榆木疙瘩”老狄头儿,曾经光想“余钱”、“余钱”,栽植了十几棵榆树,结果还是没“余”下钱,一下全砍了,也才赚了个“榆木疙瘩”的诨号。
孩童们哪管这些事?只认准了爬树折枝戮榆钱儿。到了榆钱儿成摞成串成簇,以自身的透绿颜色,显现并堆积在墨绿叶丛的枝杈间的时候,孩童们嬉戏着一堆一伙地在村头园边的榆树下面,有翘着脚后跟儿伸手托着伙伴的小脚往树上爬的,有正在树上嘴里边嚼着榆钱儿边折树枝的,在树下的每用手接过一枝,先戮一把填在嘴里,再戮两把装在口袋里,然后把榆钱儿枝堆在一旁,以便最后分配,那股劲头和高兴劲儿简直没法说。树上的连连喊:呵!这枝结得真稠啊!啊,这枝真嫩真好吃!下面的都仰着小头儿,又喊叫,又指挥:那边那枝多好啊,快折下来!旁边站着几个跟来看热闹的岁数甚小的丫头、小子,满嘴咕哝着在嚼榆钱儿,因塞得太多,从嘴角上拉拉撒撒地掉到衣襟上又滑落到地上……
在这同时,当奶奶和当妈妈的,也想到了要烙榆钱儿饼给孩子吃的那码事,她们不全是图新鲜或给孩子拉馋,而是相信“榆钱儿饼,粘生生儿,败火败毒清肠虫儿”的民谣,安排大些的孩子,甚至让大男人到远处大榆树上去戮特嫩的'榆钱儿,没等这些孩童两手捧着和小伙伴们一起分到的榆钱枝给妈妈,妈妈、奶奶们早就将烙好的榆钱儿饼,切成小菱形块,盛在小筐筐儿里递到他们手里了。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榆钱儿饼是用小麦面和成糊糊,拌进榆钱儿,加盐用油烙熟的,吃起来粘乎乎香喷喷的,也有疼娇孩儿打上鸡蛋的,那就更好吃了。可惜的是,有的孩子吃进了一肚子生榆钱儿,而“肚饱眼不饱”,吃不进榆钱儿饼了,只好过些时间再吃。
再过十天半月,榆树上残留的榆钱儿,成熟变黄再变干枯,随风像雪花飘飘而落,农家人看到后,嘴里哼着“榆钱儿落,耩谷也不错”。而这时,响彻在村野上空的“播谷――播谷”布谷鸟的叫声,也配合得如此地默契,按时令该耩谷了……
篇7:榆钱儿抒情散文
榆钱儿抒情散文
灵新矿活动中心前面有一个园子,它既不是花园也不是公园,这里位于生活区的中心地方,只能说是人们消遣纳凉的去处。园子里种有许多树木,桃树,柳树槐树和榆树,这些树木枝叶茂盛,把整个园子点缀的春意盎然,有了绿色,有了花草就有了攒动的人群。
上下班常从这里走过但是没有注意观察这里的花花草草,一天下班无事,带着女儿来到这里,坐在凉亭下看着从这里走过的人群,树上的鸟叫声让我把目光回返,在哪转眼之间看见了旁边一棵不大的树上结满了榆钱!一束束榆钱黄中泛绿,绿中泛白,它好像是我多年未曾见面的朋友一样在微风中向我招手。
看到这些榆钱儿,想起小的时候,家门口的斜坡上的那棵榆树,我按捺不住性子,等不到榆钱儿成熟了的时候,就脱了鞋,光着脚丫爬上了树。母亲看到后总是担心的说,你爬那么高,摔下来咋办!赶紧下来,我给你撑个木梯子。我不愿意用母亲撑的梯子,站在上面只能够着低处的榆钱儿,我还是愿意光着脚丫子爬在树的最高处,运气好的话,还能掏个雀蛋,要么就是卵里刚孵出来身上粘着绒毛的小雀儿。一只手拽着树杆,另一只手将摘采的榆钱儿装进黄马褂的衣兜里,我咀嚼着嘴边上能够着的榆钱儿,品着那涩味里淡淡的甘甜。兜里装满了,再挑些结满榆钱儿的枝条,折了几束扔在地上,下面还有几个爬不上树的小伙伴仰着头等着。
我在树上嚷,你们不要抢,谁抢,就给谁分的少。他们也很听话,手里举着枝条,乖乖的站着,等我从树上下来,给他们仔细的分发了。我将兜里的榆钱儿带回了家,漂在一个大清水盆里,涮洗干净了,掐去榆钱儿的根部,丢进沸水里打个滚,用捞罩滤尽了水盛在瓷盆里,就等着母亲拌点佐料和清油,捱饿的那些年月,玉面馍夹着榆钱儿做的菜,香滋滋的特别好吃,记忆中余味犹存。
我站起来折了一束色泽鲜美的榆钱,擦净了上面的灰尘,扳了几瓣榆钱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女儿突然问我:“爸爸,你怎么吃树叶了,”我笑着对女儿说:“这不是树叶,这叫榆钱,很好吃的,我们老家很多,”接着我讲了关于榆钱的故事,以前吃不饱饭时最好吃的就是榆钱了,所以农村的孩子对榆钱有着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亲切。接着我对女儿讲了《弟子规》和许多红色革命的故事。我们国家刚成立时还很穷,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十几年好多农民没有粮食煮着吃榆树皮。正说着,突然有个小孩问我:“叔叔,我问你,榆树皮真的能吃吗?”
我笑着说,不但榆树皮能煮着吃,比榆树皮更好吃的还有榆钱儿。我就吃过,你吃过吗?他摇了摇头,有些惊诧,榆钱儿真的'能吃吗?他的母亲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站在园畦上,给他摘了一束颜色有些泛白的榆钱儿,他捧着榆钱儿仔细的打量了半响,对我们说,我早知道这是榆钱儿,但那上边有虫子,我不吃,老师说了,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不能随便吃生菜和不卫生的东西。老师的教诲没错。我们只能默然的笑了笑。
像他们这种年岁,没有历经过苦难的日子和那些捱饿的岁月,他们根本不知道榆树皮也能食用,根本体会不到榆钱儿和玉米面做出来的窝窝头那缕香甜的味道。
曾经的岁月,不知道有多少人吃了榆树皮患上了不治之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吃了苦苦菜和榆钱儿肚皮变成了青色的鼓囊,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苜蓿菜苦苦菜和榆钱儿养活和喂大的。
如今,榆钱儿,成了一个个苦难日子的记载,榆钱树,成了摄影家在乡间山野追寻的另一道风景。我不住地问自己,还有多少人能记得那一段段饥寒交迫的岁月?
篇8:榆钱儿散文随笔
榆钱儿散文随笔
这棵老榆树有些年代了。听年长的人说,算起来它比我的年龄大出几倍。她那斑驳的树干裂纹,记载了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时光的印记。尽管这样还是十分茂盛,每年都是榆钱儿满树,然后随风飘撒,潜入土壤,来年又是一个生命。
老榆树树冠硕大,枝桠茁壮。在高高的枝桠间,有个老鸦窝。记得小时候,父亲极其反感老鸦每天呱噪,就爬上去拆毁老鸦精心的建筑,拆下的干柴棒棒足足有一大箩筐。奶奶把这些柴火收集起来,备做冬天取暖。一到春天,父亲又攀上树,采摘那些榆钱,然后洗净了,搅拌上少许面粉蒸熟,加上蒜汁食盐用来食用。在那个年代,家乡好多人家都是用榆钱儿补贴春天粮食不足。待到榆钱儿成熟,家里的人把随风飘落的在地上的榆钱扫起来,轻轻搓掉籽粒炒熟存储起来,冬天闲暇时当作零食。焦熟的榆钱籽很是香脆,赛过葵花籽和花生米。
那时候的乡下,榆树用处极大,因为它木质坚硬,建房屋、做家具堪称极佳的材料。它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粉碎是优质的“香火”原料。嫩芽时的.榆树叶可以食用。
最让我情结难泯的还是榆钱儿。榆钱儿,圆圆的。从苞蕾绽放,渐渐地由绿色慢慢发黄,转而变白成熟。中间鼓鼓的那粒种子,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正是这颗小小的籽粒,延续了这个植物的生命。时代变迁,从不懈怠,随着季节的轮回,无声无息地繁衍着后代,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榆钱儿告别漫长的冬眠,幼芽破土而出,娇嫩的生命在风雨的洗礼中顽强生长,为人间涂上绿绿的色彩,洒下浓浓的绿荫。榆钱儿在随风离开树干枝桠的那一刻,就去寻找新的生存沃野,重复演绎生命的精彩。那种不屈不挠、无休无止、永远向前、永不停止的潜在精神,是我永远的牵挂。
篇9:记忆中的榆钱儿作文
记忆中的榆钱儿作文
这几天经过一个沟边的时候,我都能看见沟边的几棵老榆树。榆树叶儿还没有完全发出,而榆钱儿却已经一簇簇油光翠绿,煞是好看。榆钱儿长在那疙疙瘩瘩的老榆树上显得分外夺目,老榆树的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树皮纵裂而粗糙,饱含岁月的沧桑,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苍劲,用虬杆龙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特别是那青翠的榆钱儿,让人看上一眼,真不敢相信,在这样老态龙钟的树枝上竟然能长出如此嫩翠的物件。
榆树在我们这里比较多见,然而它们的生长环境一般都不会太好,荒山野岭、沟沟洼洼都是他们经常着生的地方。它们从出生开始就是在艰苦中磨练的,它们被羊群啃过,被人群践踏过,被害虫蚕食过,经过霜、受过寒,干旱往往是伴随着它们的一生,可是它们却能一次次的经受,在艰难困苦中,他们慢慢地都长成了参天的大树,因岁月所累,它们一般都不会生的笔直,弯弯曲曲是他们大部分群体的真实写照。
榆树,榆科,榆属,别名:白榆、家榆、榆钱树、春榆、粘榔树。榆钱,是榆树结出的果。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于是,榆树也得一别名—摇钱树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金黄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人们会趁鲜嫩采摘下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说起吃榆钱,我就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还没有大棚菜,在春天,农家的蔬菜品种特别单一,只有苜蓿菜、大葱、还有几种野菜。像现在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连想也不敢想。而这几种菜也只有几天的光景,几天后就不能食用了,榆钱儿就成了我们小朋友经常吃的时令水果。那时候,我们常常是三五成群,爬上榆树,折下长满了榆钱儿的榆树枝条,爬上树折枝条的小朋友往往是自己先饱食一顿,等他吃不动了才扔下带有榆钱儿的枝条,树下的小朋友就会争先恐后地上前,捡起才落在地上的榆枝,捋下榆钱儿就往嘴里填,那个香甜,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让人神往。
前天,在我经过那些榆树的时候,榆钱儿正嫩,我先拉近了长满榆钱儿榆树枝,抽动鼻息,使劲闻了闻榆钱儿的清香,然后,轻轻摘下几颗榆钱儿放在嘴里,刚一放进嘴里,那久违的榆钱儿的香味就顺着我的喉管一路冲入我的心田,轻轻地咀嚼几下,我顿时觉得自己好想回到了那争抢榆钱儿的孩童时代,那榆钱儿的香味又一次催动我那颗未眠的童心,让我再一次怀念那过去的艰辛而又幸福的童年。
榆钱儿,你今年落了,会将希望洒向未来。可是,我的童年,你什么时候还能回来,让我和童年的伙伴再次重逢?
篇10:又闻榆钱儿香散文
又闻榆钱儿香散文
家住干旱少雨的西北黄土高原,绿色较为稀缺,尤其是在尚有一丝料峭的春天,花就更加珍贵。桃、杏、梨虽是春天的尖兵,可在这里,除了农家院落、有水的田间地头外,大片的山野里却极为罕见,能见到的,则是单调而迟缓的榆树和刺槐树。那顽强的性格,鲜明的绿色,给荒寂的原野平添些许生命的活力和灵动。
山野里春天靓丽身影的最早展现,除了那些细嫩柔软的小草稍早些零乱摇摆外,就要数榆树了,而刺槐则更靠后一些。你瞧,在微凉而柔软的春风多次吹拂抚摸下,迟钝懒散的榆树终于睡醒了,山崖下,沟壑间,坡埂边,那些大大小小屹立的榆树,在散乱沧桑、虬曲斑驳的枝干上,最先鼓满了褐红色的小点点,像生了许多的痱子,小点渐渐变大,成了一串串排列有序的斑点,随后,这些斑点又裂开了,枝条上爬满了密密麻麻嫩黄的小豆子,接着,小豆子出芽了,开花了,变成了一串串、一层层,重叠着、拥挤着笑脸的金黄的榆钱儿。那寂寞羞涩、孤傲盛开又美而不妖的圆圆的榆钱儿,金黄耀眼,清香醉人,顿使沉寂的荒原生机勃勃,叫人为之一颤,进而垂涎欲滴。
榆钱儿,其实就是榆树的花。因其形似清朝时期广泛使用的铜钱,只是略小而已,故名榆钱。我对榆钱儿的钟情,不是缘于它是原野上最早最好看的花,也不是因为它金黄耀眼的颜色和圆润漂亮的形状,更不是由于它“余钱”的谐音而喜庆的寓意,而是那平凡且不起眼的小小身体,在我孩提时代却扮演了一个伟大的角色,勾起我太多太多的回忆。
每看到榆钱儿,就会哼起程琳的《采榆钱》:“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那时采回了榆钱,不是贪图那玩耍,奶奶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儿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也把我带回了蹉跎的童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吃不饱饭几乎是常事,特别是在我们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饿肚子就更突出一些,一年中,粮食总是不够,只能靠像苦苦菜、灰条籽、榆钱儿、槐花等杂物来添加补充,而榆钱是味道最鲜美,颜色最漂亮,又几乎没有副作用的首选。每到春天,放学回家的我,便约上几个小伙伴,提上篮子,去采摘榆钱儿。到了榆树下,那缀满榆树枝丫的榆钱儿,早就勾着心中的魂,不仅榆钱儿好吃,还因为肚肠里的饥饿,榆钱把肚子里所有的饿虫馋虫全吸引出来了。我拴根绳子把篮子挂在脖子上,踩着肩膀,和小伙伴们轮流攀爬上树,仔细采摘。我只要一上到树上,便猴急猴急的先捋一把塞进嘴里,一边吃一边再往篮子里摘,就这样边吃边摘,篮子摘满了,我也吃差不多了。尽管我们都想摘多些,摘快些,但我们都很注意不伤到树也不折断枝,因为我们记得大人们的话,长成一棵树不容易,何况是救人命的榆树啊!榆树,在农人心里,有着崇高而神圣的.地位。享受并保护树,便成了一个谁都遵守的不成文的底线。
榆钱儿采摘回来就交给妈妈。榆钱儿除了生吃,还有许多种吃法,做起来也十分简单。妈妈先把榆钱儿洗净捏干,然后再与其他杂粮搅和到一起,加上别的野菜,做出各种好看又好吃的食品来。今天加些面粉做一锅蒸饭,明天和在面团里烙一张榆钱儿饼,后天熬一锅榆钱儿粥……总是变着法儿做出各种食物各种味道,每一种都让我感到喷香无比,久久难忘。
岁月把榆树的年轮加了一层又一层,时光把榆钱儿的金黄洗了一遍又一遍,日子早把过去的苦难拋了个一干二净,光阴也把榆钱儿变成了一种现在的生态品,只是偶尔尝个新,我也由孩子变成了老人,但榆钱儿印在脑海的形象却越来越鲜亮,留在心里的味道越来越甘醇,妈妈的音容笑貌也越来越清晰。看着眼前越来越富裕的生活,对过去苦难日子的记忆,对妈妈深沉的思念,就像那榆树,坚韧,倔强,风雨不惧,冰雪屹立;也像那榆钱儿,一串又一串,一层又一层,金黄金黄,逢春即开,如柳絮在风中飘,如蝴蝶在空中飞,向云烟,向大地,倾诉衷肠,灵魂,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记忆太多太深,思念太远太浓。榆树,榆钱儿,妈妈,是我心里一道永恒的风景。
明年的春天,榆钱儿该是怎样?
2017.4.22
★ 捡漏儿散文
★ 呆儿散文
★ 叫魂儿散文
★ 致释儿散文
★ 端午记忆散文
★ 记忆尘埃散文
★ 记忆迷宫散文
★ 弄堂记忆散文
★ 记忆抽屉散文
榆钱儿的记忆散文(整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