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时间:2023-05-11 03:37:00 作者:植物性蛋白质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植物性蛋白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与肢体畸形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痿、痹)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要点:

1.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临床意义。

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痈、疽、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络脉

要点: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2.小儿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1.观察涕、痰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概说

要点:

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2.舌诊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正常舌

要点:

1.正常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舌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及临床意义(淡白、红、绛、紫)。

2.舌形变化及临床意义(老嫩、胖瘦、肿胀、点刺、裂纹、齿痕、光滑、舌下络

脉)。

3.舌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

1.苔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白、黄、灰、黑)。

2.苔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消长)。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四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1.音哑与失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夺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咳嗽、喘、哮、上气、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口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壮热、潮热、微热)。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出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头身

要点:

1.问头痛、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问肢体痛、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胸胁脘腹

要点:

胸胁脘腹部疼痛的性质、伴有症状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临床表现。

细目六: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兼证及临床意义。

2.问食欲与食量:多食易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问口味:口淡、口甜粘腻、口中泛酸、口中酸馊、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篇2: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一.绪论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二.望诊

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细目三:望形态

1.望形体强弱胖瘦与肢体畸形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痿、痹)的临床意

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1.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临床意义

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1.望斑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痈、疽、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络脉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2.小儿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1.观察涕痰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望舌

细目一:舌诊概说

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2.舌诊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正常舌

1.正常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舌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望舌质

1.舌色变化及临床意义(淡白、红、绛、紫)

2.舌形变化及临床意义(老嫩、胖瘦、肿胀、点刺、裂纹、齿痕、光滑、舌下络脉)

3.舌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

细目四:望舌苔

1.苔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白、黄、灰、黑)

2.苔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消长)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四单元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1.音哑与失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夺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咳嗽、喘、哮、上气、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口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壮热、潮热、微热)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出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头身

1.问头痛、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问肢体痛、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胸胁脘腹 胸胁脘腹部疼痛的性质、伴有症状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临床表现

细目六:问饮食与口味

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兼证及临床意

2.问食欲与食量:多食易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问口味的要点:口淡、口甜粘腻、口中泛酸、口中酸馊意义

细目七:问睡眠

1.问失眠: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失眠时惊的临床意义

2.问嗜睡:困倦易睡、朦胧易睡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问二便

1.问大便的要点及临床意义(便次、性状、气味、排便感)

2.问小便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尿次、性状、气味、排尿感)

第六单元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

2.切脉指法

细目二:平脉

1.平脉的概念

2.脉象胃、神、根的含义

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细目三:浮、濡、芤脉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四:沉、弱脉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五:弦、紧、滑、涩脉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六:洪、实、细、虚、微脉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七:长、短脉

1.脉象特征

2.临床意义

细目八:缓、迟、数脉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细目九:结、代、促脉

1.脉象特征及类比

2.临床意义

篇3: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第一单元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及体内过程

细目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要点: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两重性、量效关系。

细目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要点:

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2.半衰期的概念、多次重复给药及稳态血药浓度。

第二单元  拟胆碱药

细目一:m受体兴奋药

要点: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

2.毛果芸香碱的应用。

细目二:抗胆碱酯酶药

要点:

新斯的明的作用及应用。

第三单元  抗胆碱药

细目一:阿托品

要点:

1.阿托品的作用。

2.阿托品的应用。

3.阿托品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细目二:山莨菪碱

要点:

山莨菪碱的作用及应用。

细目三:阿托品的人工合成代用品

要点:

1.常用眼科用药。

2.常用解痉药。

第四单元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要点:

1.药物解救原则。

2.胆碱酯酶复活药的应用。

第五单元  拟肾上腺素药

细目一:去甲肾上腺素及间羟胺

要点:

1.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2.间羟胺的作用及应用。

细目二:肾上腺素

要点:

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细目三:异丙肾上腺素

要点:

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细目四:多巴胺

要点:

多巴胺的作用及应用。

第六单元  抗肾上腺素药

细目一:a受体阻滞药

要点:

酚妥拉明的作用及应用。

细目二:β受体阻滞药

要点:

β受体阻滞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第七单元  h1受体阻滞药

要点:

1.h1受体阻滞药的作用及应用。

2.常用制剂。

第八单元  镇静催眠药

细目一:苯二氮卧式蕈类

要点:

1.苯二氮草类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2.常用制剂。

细目二:巴比妥类

要点:

1.巴比妥类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2.常用制剂。

第九单元  抗震颤麻痹药及抗癫痫药

细目一:抗震颤麻痹药

要点:

1.左旋多巴的作用及应用。

2.安坦的作用及应用。

细目二:抗癫痫药

要点:

常用抗癫痫药的选择性应用。

第十单元  抗精神失常药

细目一:抗精神分裂症药

要点:

氯丙嗪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细目二:抗抑郁症药

要点:

丙咪嗪的作用及应用。

第十一单元  镇痛药

细目一:吗啡

要点:

1.吗啡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2.吗啡镇痛作用机理。

细目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要点:

1.哌替啶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2.其他常用人工合成镇痛药制剂。

第十二单元  解热镇痛药

细目一:阿斯匹林

要点:

阿斯匹林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细目二:其他解热镇痛药

要点:

扑热息痛、布洛芬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第十三单元  呼吸兴奋药

要点:

常用呼吸兴奋药的应用原则。

第十四单元  抗高血压药

细目一:利尿药

要点:

氢氯噻嗪的降压作用及应用。

细目二:β受体阻滞药

要点:

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及应用。

细目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要点:

1.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的作用及应用。

2.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

细目四:钙拮抗药

要点:

硝苯吡啶的降压作用及应用。

细目五:作用于中枢部位的交感神经抑制药

要点:

可乐定的降压作用及应用。

细目六: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要点:

利血平的降压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细目七:al受体阻滞药

要点:

1.哌唑嗪的降压作用及应用。

2.哌唑嗪的不良反应。

细目八: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

要点:

1.肼苯哒嗪、硝普钠的降压作用及应用。

2.常见不良反应。

第十五单元  抗心律失常药

要点:

1.奎尼丁的作用及应用。

2.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的作用及应用。

3.普萘洛尔的作用及应用。

4.胺碘酮的作用及应用。

5.维拉帕米的作用及应用。

第十六单元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细目一:强心甙

要点:

1.强心甙的作用及应用。

2.强心甙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3.常用制剂及用法。

细目二:减负荷药

要点:

1.利尿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作用。

2.血管扩张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及常用血管扩张药。

篇4: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一: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

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走向与交接。

细目二: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

3.奇经八脉的作用。

细目三: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循行分布特点。

2.十五络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

2.十二经别的作用。

第二单元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联系脏腑、肢体。

2.运行气血,抗御外邪。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  腧穴的治疗作用

要点:

1.远治作用。

2.近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第五单元  特定穴

细目一:五输穴

要点:

1.五输穴的概念。

2.五输穴名称及五行属性。

3.五输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二:原穴、络穴

要点:

1.原穴、络穴概念。

2.原穴、络穴名称及归经。

3.原穴、络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三:背俞穴、募穴

要点:

1.背俞穴、募穴的概念。

2.背俞穴、募穴名称及归属。

3.背俞穴、募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四:八会穴

要点:

1.八会穴名称。

2.八会穴的应用。

细目五:郄穴

要点:

1.郄穴名称。

2.郄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六:下合穴

要点:

1.下合穴的概念。

2.下合穴名称。

3.下合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七:八脉交会穴

要点:

1.八脉交会穴名称。

2.八脉交会穴的主治及应用。

细目八:交会穴

要点:

交会穴的应用。

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自然标志取穴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脯、肩脶、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

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第十二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颧髎、听宫。

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

肠俞、膀胱俞、次髎、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

骨、至阴。

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细目二:常用腧穴

要点:

下列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俞府。

篇5: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儿科学

第一单元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要点:

1.钱乙的学术思想。

2.万全的学术思想。

第二单元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细目一:生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生理的基本特点。

2.“稚阴稚阳”与“纯阳”观点的意义。

细目二:病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

义。

第三单元  生长发育

细目一:年龄分期

要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

细目二:生理常数

要点:

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4. 乳牙萌出正常值。

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

第四单元  喂养与保健

细目一:初生儿的护养

要点:

初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

细目二:婴儿的合理喂养

要点:

1.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

2.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基本方法。

3.添加辅食的原则。

4.断奶方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  四诊概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儿科四诊应用特点。

细目二:望诊

要点:

1.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

2.面部色诊的辨证意义。

3.一些特殊舌象的儿科临床意义。

4.斑、疹的常见病证及证候诊断。

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6.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闻诊

要点:

1.啼哭声的诊断。

2.咳嗽声的鉴别。

3.大便的闻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诊

要点:

1.儿科问个人史的内容。

2.大便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3.饮食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切诊

要点:

1.儿科脉诊的方法。

2.儿科基本脉象。

3.囟门按诊的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  治疗概要

细目一:中药内治用法

要点:

1.给药方法。

2.中药用量。

细目二:常用外治疗法

要点:

1.熏洗法、蒸气及气雾吸入法、涂敷法、热熨法、敷贴法、擦拭法的操作方

法。

2.常用外治法应用举例。

细目三:其他疗法

要点:

1.捏脊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症。

2.刺四缝疗法操作方法及主要适应病证。

第七单元  咳嗽

细目一:病因病理

要点:

1.咳嗽的病因。

2.咳嗽的主要病机。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等的症状、治法、主方。

2.痰热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等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第八单元  肺炎喘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肺炎喘嗽的临床主症。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肺炎喘嗽的病因。

2.病位及主要病机。

3.心阳虚衰变证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风热闭肺证等的症状、治法、主方。

2.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

3.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4.心阳虚衰等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第九单元  哮喘

细目一:病因病理

要点:

1.哮喘的病因:内因、外因。

2.哮喘发作期的病机。

3.哮喘缓解期的病机。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发作期热性哮喘证、寒性哮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缓解期肺气虚弱证、脾虚气弱证、肾虚不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单元  鹅口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发病特点等。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方药。

第十一单元  口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脾胃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方药。

第十二单元  泄泻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发病情况。

2.转化与预后。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泄泻的病因。

2.泄泻的主要病机。

3.伤阴、伤阳变证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2.脾虚泻、脾肾阳虚泻的症状、治法、主方。

3.伤阴、伤阳变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三单元  厌食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厌食的病因。

2.厌食的主要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脾运失健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四单元  积滞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积滞的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乳食内积证、脾虚夹积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五单元  疳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概念。

2.“疳”的含义。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疳证的病因。

2.疳证的主要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厌食、积滞、疳证的鉴别。

2.疳气证、干疳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疳积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

4.疳肿胀等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主方。

第十六单元  惊风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概念。

2.发病年龄特点。

3,惊风八候。

4.急惊风与慢惊风的区别。

细目二:病因病理

要点:

1.急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

2.慢惊风的主要病因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急惊风四证及治疗原则。

2.感受风邪证、湿热疫毒证、惊恐痉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土虚木亢证、阴虚风动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第十七单元  肠道虫证

细目一:蛔虫病

要点:

1.蛔虫证、蛔厥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驱蛔单方。

细目二:蛲虫病

要点:

1.主要临床表现。

2.预防与护理。

第十八单元  小儿水肿

细目一:病因病理

要点:

1.小儿水肿的病因:外因、内因。

2.小儿水肿的病机。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风水相搏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2.湿热内侵证、肺脾气虚证、脾肾两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水气上凌心肺证、水毒内闭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篇6: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  感冒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

2.感冒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

2.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3.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风寒感冒治疗加减变化。

6.寒包火感冒治疗要点。

细目五:预防

要点:

感冒的预防。

第二单元  咳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咳嗽的辨证要点。

2.咳嗽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虚证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

要点:

1.咳嗽的预防。

2.咳嗽的转归。

第三单元  肺痈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痈的常见病因。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痈的辨证要点。

2.肺痈的治疗原则。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四单元  哮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哮证的概念。

2.哮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哮证的常见病因。

2.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哮证的诊断要点。

2.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哮证的辨证要点。

2.哮证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3.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哮证缓解期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五单元  喘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喘证的常见病因。

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喘证的诊断要点。

2.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喘证的辨证要点。

2.喘证的治疗原则。

3.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之喘证的主症、治

法和方药。

4.肺虚、肾虚、“上实下虚”之喘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六单元  肺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胀的常见病因。

2.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

3.肺胀的发生与咳嗽、喘证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胀的诊断要点。

2.肺胀与喘证、哮证的相互关系及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胀的辨证要点。

2.肺胀的治疗原则。

3.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证的主症、治法和

方药。

第七单元  肺痨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痨的常见病因。

2.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痨的诊断要点。

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痨的辨证要点。

2.肺痨的治疗原则。

3.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证肺痨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八单元  痰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分类及原则。

3.痰饮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各类痰饮的常见病因。

2.痰饮的基本病机及病机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

2.痰、饮、水、湿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痰饮的辨证要点:即痰饮、悬饮、支饮和溢饮的辨证要点。

2.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3.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和饮退正虚的主症、治法和常用方药。

4.悬饮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九单元  自汗、盗汗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自汗、盗汗的概念。

2.自汗、盗汗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自汗、盗汗的常见病因。

2.自汗、盗汗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自汗、盗汗的诊断要点。

2.自汗与脱汗的鉴别。

3.自汗与战汗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

2.自汗、盗汗的治疗原则。

3.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证自汗、盗汗的主症、治法和

方药。

第十单元  血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血证的概念。

2.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3.《血证论》、《景岳全书》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4.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血证的常见病因。

2.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

2.尿血与血淋的鉴别。

3.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4.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血证的治疗原则,即治气、治火和治血。

2.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出血、瘀血、血虚的关系。

4.吐血、便血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后

要点:

1.影响血证预后的三个因素。

2.吐血的严重预后。

第十一单元  心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心悸的概念。

2.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心悸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宁,其虚与实的不同特点。

2.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心悸的诊断要点。

2.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心悸的治疗原则。

2.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心血瘀阻之心悸

的主症特点、治法和方药。

3.阴虚火旺之心悸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预后

要点:

1.心悸的预防。

2.重症心悸(心律失常)的预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介绍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技巧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辅导:食欲与食量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外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记忆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前如何减压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组织病理学考试大纲

纪念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日子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冲刺试题和答案二十三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