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 第1篇: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第2篇:托福词汇解决方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3篇: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教育论文第4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论文第5篇: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论文第6篇: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7篇:运用情景语境策略提高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8篇:非汉语词汇对汉语的发展作用研究论文第9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选修课本词汇教学的文化渗透初探第10篇:用--浅谈高考英语卷的语法和词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1篇:高考英语复习指导:词汇复习九种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2篇: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提高课堂的效率(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3篇:把握“四位一体”精髓提高初三英语复习效益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4篇:高考语法与词汇题的命题特点及应试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梁美珍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台州 318000)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但是,笔者在新课程实施调研中发现,被调查的高一学生中,约66%的学生认为词汇是高中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词汇的发展路径认识不够,词汇教学环节得不到强化,严重影响了词汇教学效果。
二、英语词汇发展路径综述
路径是指个体在时空间活动的连续轨迹。英语词汇在学习者大脑中的发展变化也是有路径的。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必须沿着词汇的发展路径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笔者有意识地关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英语教材及其他中外合编教材,教材中词汇学习部分的编排体系均折射出了词汇发展路径。笔者发现,编写者往往首先精选若干重点词汇,给出英语释义让学生配对选择,直接感知词汇本身的意思;再通过同义词匹配、词义归类、选出不同类别的词、选词回答问题等形式,扩大词汇适用范围,感受同义词、反义词和常用搭配等,促进词汇的正确理解:然后通过完成给定单句、语段或语篇的阅读填空来加强运用;最后创造语境结合词汇进行小组对话、主题讨论或自由表达,以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
例如,《积极英语阅读教程》(Active Skills forReading)中词汇学习部分的编排如下(具体内容省略):
A, Look at the list of words and phrases fromi thereading. Match each one witha definition on the right.
B. For each group, circle the word that does notbelong.
C. Now complete the sentences using the wordsor phrases from A. Be sure to use the correct form ofthe word.
D. Now think of other examples using the voca-bulary from A. Share your answers with a partner.
以上四个环节构成了词汇学习的完整过程,反映了词汇发展路径,同时从中也可以发现词汇学习规律。
1.词汇学习目标具有层次性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某一知识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六个主要类别,即识记(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这六个类别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知层次。把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迁移到词汇学习中,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舒运祥教授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目标做出四个层次的划分(见图1)。识知是指知道单词的拼写、发音、词义和用法:理解是指知道单词的词性、构成方式、搭配、用法来源等;应用是指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使用单词;交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词汇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识知是基础,理解和应用是过程,交际层面的表达和输出是词汇学习的终极目标。
2.词汇发展具有过程性
词汇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识知、理解、应用和交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体参与、感悟体验和建构生成的过程。学习者要在清楚识知词汇意义和准确理解词汇用法的基础上,逐渐于新语境中运用词汇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表达,建立语义联系,扩大词汇运用范围,逐步发展语言能力。
3.词汇学习具有语境性
词汇的学习永远都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在语境中进行,语境可以是短语、句子、语段或语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习者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搭配、语体色彩、句法位置和语用功能等。语言在本性上是语篇敏感的,脱离了语篇,单个词语的意义就无法确定;脱离了句子的词语是这样,脱离了语篇的句子也是如此。
三、词汇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内容:《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9的“Self Check”
教学过程(片段):
1.教师在PPT上呈现本课中的重点词汇whenever的解释:
whenever conj.
whenever=no matter when/however=no matterhow/whatever=no matter´ what/whereve=no matterwhere
2.教师领着学生浏览PPT上的内容:
3.教师口头给出中文让学生翻译: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我都会跟你一起去。
4.一个学生被点名站起来翻译句子:Wheneveryou go,I will go with you.
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重点词汇讲解时较常采用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whenever在本课中是一个课标重点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该词的词义进行了替换,词形进行了拓展,用法进行了中译英翻译练习。但是,词义的替换没有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该词的准确理解,词形上的盲目拓展明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中文句子的意思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相去甚远,不利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定句子的翻译练习控制性很强,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小,无法结合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进行真实的交际性的应用。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不充分、体验不真切,情境运用不到位,连接生硬,忽视了词汇学习的语境性,达不到词汇学习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文本例句“The temperature inSingapore is almost the same all year round, so youcan choose to go whenever you like”,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此目标词汇的词性、词义及用法,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来运用词汇,必能达到更好的词汇教学效果。如:1. I´m ready toanswer any of your questions,so____________.2.I see________whenever I come into ourclassroom.3.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wheneveryou have time?这样的情境设计真实丰满并逐步开放,学生有情感体验和主体参与,过程细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循序渐进,能让学生不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案例二】
教学内容:NSEFC Book 1 Unit3 Travel Joumal
教学过程(片段):
1.教师在课前通过PPT滚动播放如下六幅图片,学生对图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2.上课伊始,教师将图片定格,同时呈现如下六个词汇,通过问题“What have you seen?”将图片与单词音形结合,感知词义。
Q: What have you seen? (waterfall, delta, plain,glacier, rapids, valley)
3.在阅读环节,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在文本理解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并突出显示了更多的重点词汇。
Q1: How did they travel along?
(dreamed about agreat bike trip/an expensivemountain bike/cycle along the en,tire Mekong River)
Q2: What did they do to plan for the joumey?
(oought an expensive mountain bike/persuadedWang Kun to buy one/got their cousins interested incycling/planned the schedule (timetable)/went to thelibrary/found a large atlas)
4.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化。
Activty1:Imagine you are Wang Werand WangKun. Work in pairs to make up a dialogue about howyou make your travel plan.
Activity2:Introduce the Mekong River as atourist guide!
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较常出现。教师通常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对部分构成理解障碍的词汇进行呈现,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对重点词汇进行突出,但是在文本内化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输出作词汇上的具体要求,没有在主观上去突出强化并鼓励学生反复运用重点词汇,浪费了宝贵的课堂上有意识地运用重点词汇的机会,忽视了词汇发展的过程性。学生没有达到一定语境中词
不同的教学环节,词汇学习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采用合宜的方法,努力帮助学生达成词汇学习目标。
1.为了促进词汇识知,让学生知道单词的拼写、发音、词义和用法,在词义呈现阶段应加强如下指导:(1)情境学习,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语言描述等视听情境以及文章等文本情境,展现目标词汇音形义之间的联系;(2)结构分析,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目标词汇的结构特点;(3)意义解析,采用英文解释的方法说明目标词汇的含义。
2.为了促进词汇理解,让学生明了单词的词性、构成方式、搭配、用法来源等,教师应进行拓展,增大信息含量,如在学习新词汇时,教师要罗列和对汇运用量的积累,就无法保证一定语境中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更无法达成真实语境中词汇的交际性运用。
四、词汇教学中需要强化的环节
根据词汇发展路径及学习规律,词汇教学一般要经历呈现词义、促进理解、巩固运用和适时检测等环节。教师有时会选择几个重点目标词汇进行集中教学,先呈现词义,再促进理解,然后巩固运用并进行检测,词汇教学过程完整。但更多时候,词汇教学会与其他听说读写等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目标词汇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不断地复现和运用,最终实现词汇学习终极目标要求。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7 Let´s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a-2c部分中的重点目标词汇peel的过程如表1所示:比与目标词汇相关的主要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形似词,让学生甄别:用比较和归类的方法学习和记忆单词;运用联想记忆,按照一定的规律来组织词汇,促进记忆;解释与目标词汇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并补充一些外来词等等。
3.为了促进词汇真实或交际性的运用,教师应多创造情境,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进行自由的个性化的语言运用和表达,真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运用目标词汇自由造句,以生活为原型组词成句,以话题为中心连句成篇等等。
4.为了加强词汇检测,教师应适时在课堂活动、课后作业和阶段或终结性考试中进行检测,而且应尝试多样化的检测方式,不要总是检查学生在词汇认知水平上的机械记忆。为了让学生明白只有将词汇放进语境中学习才能记得牢固而且能够运用,教师应改变词汇检测的方式,尽量减少英汉互译形式的听写,增加其他检测方式,如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以及理解句子回答问题: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可以兼顾词汇的运用、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的单复数、词性变化等因素,使词汇的检测立体化,同时也减少了拼写的难度,增强学生完成这种检测形式的自信心: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则要把要检测的词汇放到语境中呈现,检测目标词汇,训练英语思维,提高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词汇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倾力为之却收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只有从本质上认识词汇发展路径及学习规律,发现词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才能真正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增强实效性。
篇2:托福词汇解决方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如何进行?
-四遍融汇法
1.1 快速第一遍:对每一个单词,读音+理解含义用法+标识难易程度;每天100-150个单词(托福关键词汇为2000-5000),但是事实上每天只能记住其中的30-70个单词,记不住不要紧关键要按100-150速度往下背不停顿;所以务必第二天背新词之前先复习前一天背过的词汇,到第7天 时把几天来背的完整复习一次.
1.2 强化标记内容第二遍:再从头过一遍,但是对第一遍记忆效果不佳的和第一遍总结的重要单词进行重点背识,仍然是读音+理解+标识。
1.3 查漏补缺第三遍:过三遍时,在过每一个词之前不看解释尝试回想它的基本义并能准确读出来,把不确定的单词标识出来专门加以记忆。
1.4 融汇贯通第四遍:词汇背记大量 阅读之间的相互转化。因为我们明白:背单词是英语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却是扩大和应用英语词汇的最终之路。通过阅读最终记牢和用会这个单词。对于托福来说,进行第四遍的同时要大量阅读,历年的真题阅读从90年到(留下2-3年的题进行实战模考),在阅读过程中参照正在背记的词汇书。也可以大量做托福词汇题来达到融汇贯通。
二、几点记忆规则
2.1 对于100-150个词汇,每天分成2-3段时间来记忆,多次少量比一次多量要效果好。
2.2 每次记忆新词之前,务必先浏览前一天已背词汇。
2.3 识记新词的第一步,就是把它大声地读出来。QUICKSOUND标准美音速查软件将帮助大家
随时跟读标准发音.
2.4 识记新词务必理解其含义和用法,认真读例句,仍不明白查字典。
三、托福词汇分类
3.1 阅读词汇:目前大部分托福词汇书是针对阅读来选词的,这部分词汇2000-5000,当然背的越多越好,但是不要人为地为难自己,因为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是学习外语的基本功,也是托福考试考查你学习能力的重点方面之一。所以不要为了背词而背词,而是在阅读中记词用词,记住托福进阶网倡导-英语是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们不提是记住出来的,因为一味背单词就认为是学英语的全部弊端很多。
3.2 听力词汇:托福听力考查你的日常英语交流能力,所以所谓托福听力词汇就是北美学生日常生活英语。把这部分词汇收集整理记忆是必要的。现在托福进阶网收录有:PETERSON'S, BARRON,台湾等听力习语总结。
3.3 作文词汇:本来作文没什么专门的词汇,但是很多考生基本功不扎实-拼写错误多,提笔就忘词,所以特请大家注意对常用词汇的正确拼写和常用用法的掌握。
3.4 语法词汇:托福语法特点之一就是语法考点不难,但是在题目中出现了不少生词来迷惑考生。这部分词汇有时间的话可以收集记忆,但不是重点。
“TOEFL 进阶”助你一臂之力
我们相信:
托福=英语基础
我们倡导:
英语是听出来的-克服怕和初听难受的感觉,听写10盘左右的听力带是托福听力高分的秘诀;
英语是写出来的-认真琢磨范文,勤于写作,每周至少一篇习作;
英语是读出来的-背单词是英语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却是扩大和应用英语词汇的最终之路;
英语是说出来的-跟读托福听力材料,校正发音,尽量与人进行交流,为将来的留学生活打一个好的底子。
我们提醒:
在扎实英语基本功上进行针对性训练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强调强化训练和应试技巧是本未倒置。无数同学的亲身事实说明:如果你基础不太好,而且不进行系统的英语学习,上几个新东方的托福班都不管用。注意:新东方名气的宣传只是赚钱赢利的噱头,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合适的学习途径,不要盲从。
倡导系统的英语学习,提供优秀学习资料
go1.163.com/road2tf
四、目前市场上和网络中流行的托福词汇资料
4.1 中国内地市场流行托福词汇书
(按出版时间排列)(这些词汇书主要以以已考托福阅读为收词依据)
--台湾刘毅:托福单字进阶,托福词汇入门,5000基础词汇学习
--胡敏:托福阅读词汇,其中含词汇精选
--上海业余前进学校范家才的托福词汇复习(其配套的托福分类阅读一书也很好)
--王玉梅托福词汇
--张红岩托福词汇精选
--清华吴永麟的托福词汇
--其它90年代出版的托福词汇(中高级词汇)书也可以作为复习托福一用;港台新加坡也各有流行的托福词汇复习书恕不能述。你不能指望上述任何一本给你最权威最全面的托福词汇备考,因为托福本身没有给出任何词汇考试大纲,它只是说考查英语国家最常用的日常和阅读词汇,就是说你能看懂科普和一般的社会人文短文。以上这些词汇书主要以以已考托福阅读为收词依据的,并且没有更多的涉及听力词汇。不依赖和不盲目对待这些词汇书,但是从中选一本认真用“四遍融汇法”记忆却是托福应试的必过关口之一。
4.2 网络流行的词汇复习资料(来源寄托家园,托福进阶网,太傻)
--依据前已考阅读的“托福词汇词频1810个”及UWONCACN在其基础整理的“词频单词考试频率>2词汇列表学习版(420组1000左右单词)”
--中高级(托福)词汇精解:每一词都含有同义词、词根记忆、词形变化、例句;4000托福单词:WAYABROAD整理的词汇电子书.
--北美流行的四本托福词汇书笔记:“Success with Words for the TOEFL” “ESSENTIAL WORDS FOR THE TOEFL” “ARCO经典TOEFL单词”(原由UWONCACN摘自ARCO托福复习资料,现又有网友为其加了了M_W词典英语解释)“5000 SAT Preparation Words ”(SAT是美国高中入大学考试其词汇可以作为托福和GRE的参考)
--同义词汇整理(不仅包括托福也包括其它中初级词汇),愿达学校的托福千条必备习语,网友整理的托福阅读词汇精选(不全,但这是复习的正确做法:自己总结托福词汇比只背别人的要强!)
--托福考试(听力 语法 阅读)惯用语总结 800条 Peterson Success Words Barron's
TOEFL STRATEGIES: Idioms in Listening
五 目前托福进阶网推荐以下托福词汇解决材料:刘氏托福词汇完全突破
刘氏托福词汇完全突破材料分为6部分:
5.1 词汇记忆心理基础论和方法论
5.2 BUILDING WORDS的长期途径:词根,词缀总结
5.3 精选托福词汇:简明中文英语双解释,同义和反义词
5.4 易混单词:对比记忆托福易混词汇
5.5 托福听力词汇总结: 单词和词组
5.6 精选词汇练习题:通过练习掌握已背词汇
欢迎下载!但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六、几点小结
6.1 词根词缀法是BUILDING WORDS的长期途径,请在背词中有意利用词根词缀来记忆;
6.2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汇是学习任何语言的基本功之一,面对托福你不可掌握全部词汇,有些考过G的同学经常在托福阅读中词汇题中出错就是没有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单字,有关方法可以参见“CRACKING TOEFL READING CBT”中总结的技巧.
6.3 不要迷信任何一本托福词汇书,它不可能给你最佳效果;不要一味背单词,一味背单词式的复习是一种低效劳动,强烈建议背了一定单词后在阅读中去消化和强化单词记忆
6.4 在考前3-4月利用一个月时间用“四遍融汇法”系统学习一本词汇书是必下的功夫,不要想投机和捷径,网上和市场上任何标以速成的词汇书只是一个简明的总结,你可以用来参考,但绝不能以此来代替2000-3000托福词汇的系统学习!
6.5 推荐两本系统的英语阅读及词汇学习教程,一是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 二是 提高英语阅读技巧高级本.它们都含有课文精读,词汇学习,语法练习,及中文解释,很适合真正提高英语水平之用!
篇3: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教育论文
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教育论文
目前,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相对于以前的英语教材,单词量明显增大,几乎每个单元单词量都会达到75—100个,有的单词还很长,读音也很拗口。很多学生对如此多的单词感觉无所适从,旧的单词还没记住,新的单词又大量出现。新课标的这一特点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课标,快速记忆英语单词呢?
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讲解单词,学生记背单词为主。很多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死记硬背单词。结果是,记的单词不是丢掉字母就是颠倒了字母。好不容易记住的单词第二天又会忘掉。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这里我针对学生记单词难的问题,简介一下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学好音标是关键
(1)首先提醒学生注意音标和汉语拼音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准确拼读48个音标
给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了解单词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然后再提出明确要求:在预习中读准新单词,根据每个音节的发音记忆单词,并记住单词的意思。
(2)各种器官同时并用
有的同学记单词的`时候,只是拿着书本看,或者只是读。这样很快就会跑神,更别提记忆效果了。好的方法是:各种器官同时并用,边读边根据发音规则写记单词,很快正确的单词印象就会刻在脑海里。这样记住的单词就不容易出错,也不会很快忘掉。
(3)在语境中深化活用
学生强行记住单词之后,一般还需要反复接触这些单词,才能牢固记住他们。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广泛阅读,应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随着对这个单词意思的理解不断加深,这个单词也就在头脑中生根了。
二、灵活有趣的教法
(1)多媒体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色彩鲜明,画面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在单词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在愉快兴奋的气氛中记住单词。例如,我在牛津英语8AUnit4VocabularyDifferentAnimals有关动物的单词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风景如画的森林里,动物们要为Monkey举办生日party,紧接着我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们听一听是哪种动物的声音,学生们会猜出各种动物,然后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出示新授单词“monkey”“elephantdeng”等,这样学生在听故事中,一方面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动物的英语表达方法,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记得快,记得牢。
(2)利用实物、图片教学单词
对于一些容易找到实物、图片的单词,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教学单词。这样,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就地取材,联想记忆
多媒体教学效果好,但具有地区局限性;实物教学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不容易取材。我们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让学生联想记忆单词。
如:拿起黄粉笔说“carrot”,拿起小纸团说“dumplings”,拿起碎纸条说“noodles”。然后拿着这些物品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就可在新鲜好玩的气氛中记住较难记的单词。(4)恰当运用体态语、表情活跃课堂气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态则是联系心灵的纽带”,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恰当的运用姿势、表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直观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做各种动作,如指着女同学的衬衫说“blouse”“blouse”男同学的衬衫说“shirt”“shirt”两手揪着自己的短裙下摆说“skirt”“skirt”指着裤子说“trousers”“trousers”学生跟着老师快速的指引,先记住这些单词的发音,然后再根据发音规则,记住单词的写法,这样就容易多了。例如,用粉笔砸向黑板说“hit,hit,hit”抛出说“catch,catch”等。因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情动作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耳等器官,从而能引起大脑的神经兴奋,激发起学习兴趣。
(5)在游戏中记单词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游戏向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无论简单还是复杂,他们都愿意参加。游戏的类型很多,对于一些学生不宜听懂的单词或句子,教师可边说边做动作。这样,学生会在愉快的游戏中快速记忆所学的单词。
(6)通过歌曲、谜语等方法教学单词
经常用一种方法教学单词,会使学生厌倦英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多留心一些有趣的句子,多反思一些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动脑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7)鼓励学生背诵短篇课文,在语境中学习词汇
“语感是语言学习的金钥匙”,而良好语感的形成必须依靠大量的阅读,扩大词汇量,使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单词。首先可以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跟录音读,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听完录音,老师再领读两遍,最后带领大家试着背。这样,成绩好点的学生会很快就能背诵,单词也会在背诵过程中熟记在心。成绩差点的学生也会通过反复跟读而熟读课文,从而达到加快记忆的效果。
(8)竞争比赛
英语单词遗忘快,为了与遗忘做斗争,我们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的复习时间来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例如,我把全班学生成绩相近的分成两两一组,在课前五分钟抢答单词。答对的学生会受到适当奖励。试用下来感觉效果非常好,就连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因为打败了对手而兴奋的积极记单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单一的教学方法经常使用,会失去它的魅力。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竞赛形式,如限时阅读比赛、限时朗读比赛、口头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语中、义中学习词汇。
总之,科学有趣的单词学习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牛津英语的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发音的标准规范,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兴趣。学生要想把单词掌握好,并能灵活运用,就必须加强实践,用科学的方法多读、多记、多练。单词在短时间内记住后,必须要经过重复,才能长时间储存在记忆中。
篇4: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论文
摘要:
词是语言组成的最小单位,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汇量的多寡,与运用英语的能力成正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词汇,不但可以丰富和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单词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单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单词;教学;拼读;兴趣;情景
词是语言组成的最小单位,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汇量的多寡,与运用英语的能力成正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词汇,不但可以丰富和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单词的教学在小学英语学习的启蒙时期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时“学习有关本级(二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英语单词,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单词教学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单词教学只是一味地读、背、写,老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学得兴趣索然,整个课堂如一汪死水。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单词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单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利用拼读规律教词的发音。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单词是字母组成的,字母代表音,并且与拼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单词的发音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基本没变化,而元音字母在单词的发音中也存在一定的读音规则。这就要求教师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拼读练习,发现和掌握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常见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使学生按有关规律和规则推断单词的读音。如在教单词bag,book时,我先出示字母b,g,k,让学生自己用拼音读,然后再来告诉大家元音字母a,以及字母组合oo的发音,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产生正迁移,学生能很快读出这两个单词,从而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训练的多了,学生掌握了读音规则,养成见到单词会读、听到语音会写的能力,产生拼读出新单词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趣味性原则为依托,全面提高单词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乐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一)利用实物、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最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实物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每天都能感知到的,用实物、图片作为教具,最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水果时,当老师把大量的不同水果呈现在讲桌上时,学生会有一种迫切想表达的愿望,并且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脑海中还会不断地复现单词,比单纯用读和听的方法更有效,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参与。眼看,耳听、口说、手摸,脑想,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识记效率。
(二)通过游戏学英语,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
美国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竞赛等活动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能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智力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游戏的魅力在天让学生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以下一些:
1、听单词,做动作。如在教学单词nose,ear,eye,leg,hand,arm,finger时,教师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还可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利用反口令,这个游戏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作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2、What is missing?游戏,这个游戏在单词教学时运用较为频繁,这是训练学生记忆力的游戏。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放在讲台上,让上来猜的学生先看半分钟,然后背向讲台面向学生站立,再让另一位学生上来取走一样东西。然后说:“Please guess What is missing?”猜的学生要在10秒钟内用英语把缺的东西说出来。
3、报数游戏,这个游戏在学习数词时运用较多,让学生从one开始报数,到3的倍数时,要说happy,一方面复习巩固数词,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4、读的游戏,朗读是单词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一味地读,学生必然感到厌烦。在读单词时,可以采取大小声,高低声,上楼梯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改进英语教学,让学生在又说又蹦又跳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热情必然会高涨,变让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三)在唱歌中学单词
小学生特别喜欢唱歌。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学唱英语歌曲记单词、句子,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牛津教材中,课后经常有一些好听的英文歌,老师地教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利用以前学过的单词进行替换,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儿歌等朗朗上口的歌谣来进教学单词。如在学习动物类单词时,老师可以编成儿歌,汪汪a dog,喵喵acat。齐天大圣amonkey,眼圈黑黑a panda。狮子王a lion。森林之王atiger,笨笨的熊abear,蹦蹦跳跳rabbit。教师从学生喜爱的音乐、歌谣入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唱”的导向中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单词。
(四)通过画图来学习单词
英语学习中单词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小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一个个单词,效果一定不理想。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好画画这一特点把抽象的记忆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图画,如在学习near和far时,老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从家到学校的两条直线,近的就是near远的就是far,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意思,比直接告诉学生汉译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复习时,让学生将学到的东西画在图上,同桌之间用英语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脑海里的单词有一个明确的形象,记忆更深刻。
三、词不离句,在情境中教学单词。
小学的单词多而且枯燥,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跟录音读,跟老师读很容易让小学生厌倦,情景化教学就是一种避免单词教学的单调、枯燥,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章兼中教授认为,任何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都是在情景中进行的。没有情景的交际活动是难以实现的,单词只有组成句子和话语之后,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因此在学习单词时把单词和句子结合起来,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B、C两个板块,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B部分的单词和C部分的重点句型,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图片情境,仿佛置身于实际情景之中,从而密切单词与实物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强化记忆。对于一些抽象的名词,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感悟、理解词的意思,把抽象的单词生动化,具体化,便于学生记忆单词,比如在学习4AUnit6 Whose Gloves?在教学单词funny、too small/big时,让学生带来家人的手套,复现课文中的情境,感受funny、too small/big,She looks so funny.这样的句子由于在呈现时有真实的情境,词在句中,并不是单独地出现,学生很快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义和该句子的英文表达,也比单独讲授单词更富趣味性。单词是句子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它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单词教学中应注意做到创设一定的英语运用情境,词不离句。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语境呈现、教授单词,并在语境中操练。
四、做卡片学习单词。
学习语言是需要环境的,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环境这个因素显然不能给孩子英语的氛围,尤其是农村的孩子,除了在学校上课时,能有英语出现。那么只有我们自己去创造这种语言环境,我让他们将所学过的家具词、用品词,写成小词条,贴到门、窗、桌、椅、电视、电话、书架等相对应的物品,见到就说,头脑中就会重现这个词,不断地进行强化、巩固,大大提高了单词记忆的效率。总之,在英语单词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点点滴滴抓起,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与单词交朋友,与他们做游戏,改变以往单调的单词教学方法,努力增加单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定时复习、多听、多记、多说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成功的感受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单词时感到轻松,快乐,达到学习单词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禹明编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法》惠幼莲洪子悦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英语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论文
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论文
随着一部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转型为民办本科院校,学校在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经济学是本科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该校开设本科层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时间较晚,9月,至第一批本科生进校以来,才开始正式完整系统地向本科学生授课,发展过程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完全照搬到选择使用的一个过程。
一、民办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南通理工学院西方经济学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所在的课程课题组进行了内部教学研讨,并对学院2014级和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共12个班,合计约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材的选用方面有困难
第一学年使用的教材为湖南师范大学高强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该书难度适中,但在使用过程中才陆续发现,部分内容在表述上以及课后习题题目内容上存在若干处微小错误,需要进行后续完善。鉴于这一不足,笔者所在学院在后一轮的教材选用上,改为启用本科经济类经典教材,即高鸿业版本的《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但通过实践,发现该教材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内容太过详尽,且有一定的深度,授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删减一大部分内容,结果除了少部分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常规的教学进度和难度。
最近几年,适合民办本科层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内容都没有本质的差异。而国外的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院原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虽然趣味性较强,但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分散,并且,国外西方经济学教材理论背景与中国国情具有较大的差异,案例取材于西方国家经济生活,部分案例难以在中国现实中得到印证。因此,编写适合民办学院的教材对于提高西方经济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师生互动平台的缺失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问各种问题,但是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64课时),课堂诸多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而随着课程不断推进,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会逐渐累积,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与掌握后面的知识,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
由于学生中大多数人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但数学基础较薄弱,学生普遍对定性知识,如经济学家的介绍等感兴趣,对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定量知识却兴趣不高。此外,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有高考失利的惨痛经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在目前的学校就读只是一种“苟且”的选择,他(她)们在入校之初就对高校学习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特别渴求成功,但是某些课程,如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的积累和方法论的形成,学生在短期看不到即时的利益和成功的前景,所以一旦碰到疑难问题,就开始出现学习畏缩情绪。
(四)教学配套有限
民办本科院校由于教师数量的局限性,除专业课以外,其他常规课程往往一个授课班级涵盖两个平行班(80人左右),从而导致教师对课程的控制受到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在目前的现实背景条件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工科实验基地的建设和投入,而对经管类实验建设的投入较少的现象,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仅能在课本中了解到一些经济类知识,很难有具体的实践机会。
二、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群策群力编写本土化教材
各个民办高校,可由资深教授牵头,组织一批从事一线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各个民办本科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这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作用。
在教材编写的内容方面,可以以目前的国内外经典教材为蓝本,合理删除或弱化一些对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从而可以缓解听不懂、没学会等所产生的学习畏惧心理。力争做到重点突出,容量有度,注重实践,与时倶进。例如:就微观经济部分而言,可以从供求理论分析入手,重点介绍消费者理论、成本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含市场失灵部分)等典型内容,而对福利经济学、要素市场等问题,可安排较小的篇幅简略介绍即可。
(二)优化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互动内容
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互动教学既定的目标,可以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互动方法,把互动教学方法贯彻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授课和课后复习各个教学环节中。如在学生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把课程相关案例通过QQ群或其他方式提前发给学生,并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思考;在课程授课阶段,教师可按照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增补或勘误;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或信息资料的搜集,并定期进行集中反馈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基本理论的实践价值。
1.分组讨论,强化学生内部互动和教师管理效率。教师可按照宿舍或学号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一个组长,上课时要求各组同学坐在一起。组长可以在组员内部轮流交替,教学的开展可通过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演讲甚至辩论等形式,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变得更顺畅。
2.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可将平时供学生使用的教学PPT、试题库、案例、参考文献等资料放至网络平台上,除了可供请假的学生进行自主补课,还有利于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突破畏惧心理障碍
1.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畏惧心理。就数学基础较薄弱的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而言,较难掌握的是图形和数学模型板块的内容。笔者根据几年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经历发现,适当地运用板书教学,会带来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一边指导思路一边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模型的推导以及图形的绘制。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授课的节奏,有利于学生跟紧教师的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增加使用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例子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比如在谈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问题上,大部分课本一般以吃馒头为例,但是对于江浙区域民办高校来说,学生对于这种题的现场感并无太大的共鸣,不妨以大学生中的恋爱牵手为例,来探讨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分析,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去思考问题。
(四)多渠道突破教学配套瓶颈
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为了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分组教学需从教室的布局、座位的编排、教学设备的配备入手,逐步打造和分组教学相配套的教学环境。就实验基地方面,一方面,需根据学院发展情况,有选择地适度追加实验实施和设备;另一方面,可积极同社会企业合作,用这种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完善。
三、结语
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民办本科教育教学中的诸多课程又不能完全照搬国内外学术性高校或国外典型高校的基本做法。以西方经济学教学为例,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编写本土化教材、优化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互动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突破教学配套瓶颈等方面,逐步提高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水平,建立民办本科教育独有的特色和比较优势。
篇6: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的人;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据说英国肯特郡产的牡蛎最好,而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beaver(河狸)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河狸主要产于北美洲,活动积极,在啮树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因此有eager beaver(卖力的河狸)之称,常用来喻指“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略带有贬义。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也属词汇空缺。例如:粽子、观音、玉兔、青鸟、土地庙、中山装、旗袍、红眼病、红杏出墙、绿色人生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
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reflective meaning)和社会文化意义(social meaning)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 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为虎添翼、猛虎下山等。
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个woman叫做dragon,意思则是她很凶狠,令人讨厌。
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owlish, 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西方人对bat(蝙蝠)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英语中有as blind as bat, crazy as a bat, a bit batty(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等坏的联想和比喻。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与西方完全不同。因“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红蝙蝠则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表示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它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强调骄傲的一面,英语中有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proud as a peacock等用法。
在西方神话中,phoenix与“复活”、“再生”有关。传说凤凰生存五六百年,筑一个香巢,唱一支挽歌,用翅膀扇火,将自己烧为灰烬,然后从灰烬中又诞生一只新的phoenix。在中国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是百鸟之王,故有“百鸟朝凤”之说。凤凰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又有“龙凤呈祥”之句。
让我们再看看数字词。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惟恐不及,楼房的第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
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形容处世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美不可言为“十全十美”。
英语中的颜色词也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你乍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一旦你懂得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义了。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麦当劳”(McDonald”s)的汉堡包(Hamburger)、苹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来裹腹的廉价快餐”,多为旅游者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中国却成了节假日受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再如,英语“The lady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一句,意为“这位女士同一个男人走了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走回来。”它蕴含着西方文化中的婚礼习俗,即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如若不懂西方这种婚礼习俗,就无法理解,还真以为这位新娘片刻换了郎君呢!
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上。
1.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它是抽象的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汉语中“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汉语中 的“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uncle”一词的意义范围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兄、弟。类似的称谓用词还很多,像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in-law,cousin等等。
再如,英语的“drugstore”与汉语中的“药店”不同,drugstore在美国除了出售药物之外,还可以卖食物、饮料等。英语中的“landlord”与汉语中“地主”的意义也大相径庭。
2.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如:idealism在英语中有两个意义,一是作为哲学术语,意思是“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褒贬之 意;而汉语中的“唯心主义”则具有贬义。另一个意义是“理想主义”,可表示肯定或否定 ,或兼而有之;而汉语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含有脱离实际的意思,含有贬义。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贬义。而汉语中“政治家 ”一词则往往含有褒义,指从事与政治工作方面有关的人。类似的还有:individualism和 “个人主义”,politics和“政治”,community和“社团”,propaganda和“宣传”,idealist和“唯心主义者”,liberalism和“自由主义者”,intellectual和“知识分子”,peasant和“农民”,boyfriend和“男朋友”,girlfriend和“女朋友”等等,其内涵意义都 不能划上等号。
再如,汉语中的“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像“走狗”、“狗奴才”、“狼心狗肺”等,而西方人对“dog”却情有独钟,把它作为宠物(pet)来养,认为dog是人的 忠实朋友(man“s best friend)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意,将它视为宠物,倍加爱护。
3.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
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多如牛毛”、“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黑莓)”,“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
再如,在我国大人小孩子过生日穿“生日新衣服”是天经地义,而在美国英语中“birthday suit”则是“一丝不挂”的委婉语。汉语中的“自由恋爱”意为不受父母包办干涉的自 由式恋爱,而英语中的“free love”则是“泛爱、滥爱”之意,指未经合法结婚的自由同居。英语中的“blue room”实际上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会见至亲好友的接待室,而不是“蓝色房间”。“National Trust”则指负责英国博物馆中珍贵陈列品的维护和保养的机构, 而不是“国家托拉斯”。
篇7:运用情景语境策略提高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浙江省湖州二中 邵宁宁
通讯地址: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第二中学(邮编313000)
手机号码:13967282678 电子信箱:75468597@qq.com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情景语境策略来培养词汇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理解词汇、记忆词汇和运用词汇三个环节入手,阐述了如何运用情景语境策略进行词汇教学,培养学生在情景语境中理解词汇的习惯,最终提高词汇学习运用能力。
[关键词] 情景语境,词汇理解,词汇记忆,词汇运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毕业生八级的词汇学习要求如下: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等;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所给事情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等;学会使用30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
过去的教学大纲对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要求在2000词左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除了在词汇量方面提高了要求之外,对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也有所提高。例如,学生需要了解词汇所表达的功能、意图和态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语境中体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因此,词汇量要求和对词汇掌握程度要求的提高势必鞭策教师和学生有必要改变原有的词汇教和学的行为,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一、高中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将词汇学习过程分为理解词汇、记忆词汇和运用词汇三个环节,以此来分析高中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解词汇环节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涉及词义理解的题目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他们很容易混淆形似词汇的词义,进而影响对文章的正确理解。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平时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不是先结合语篇上下文分析和推理词义,而是马上靠查阅词典来获得词义。这样的词汇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语篇语境来把握词义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也阻碍了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2. 记忆词汇环节
许多学生记忆词汇的方式都是比较单一,喜欢通过背诵教材附录中的词汇表机械地集中记忆,忽视了词汇与其所在语境之间的联系,也忽视了单词的词形和读音之间的联系,记忆效果自然就不理想了。
3. 运用词汇环节
理解、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通过运用又可以强化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在平日学习中,不少学生为记忆而记忆,缺乏对词汇的主动运用。由于没有联系课文语境,也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主动运用词汇,因此在谴词造句中存在生搬硬套或者套用中文句式的现象。
二、情景语境策略的定义及其意义
1. 情景语境策略的定义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Thompson,1996,转引自李丽君等,)。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情景语境策略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用语言提供生动的实例。
2. 运用情景语境策略的意义
情景语境是语言信息的承载体。创设一定的情景对高中生学习英语词汇有着积极意义。
(1) 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
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与它前后的单词或者其所在的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阅读材料时,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根据选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准确推测出生词的意义,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技巧。例如:有这样一道词汇理解题:
……Time is something from which we can’t escape. Even if we ignore it, it’s still going by, ticking away, second by second, minute by minute, hour by hour. So the main issue in using your time well is, “Who is in charge?” 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
The underlined word “ally” in Para 3 most likely means somebody or something that is _________.
A. your slave and serves you
B. your supporter and helps you
C. under your control and obeys you
D. under your influence and follows you
此处提供的语段分析了何为时间。根据文中“We can allow time to slip by and let it be our enemy. Or we can take control of it and make it our ally.”的对比意义,以及后句中and并列的关系可以得出B是正确答案。
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整体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分析语篇,并且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推断、限制、解释等多种阅读技巧来理解生词。
(2) 有助于形象记忆词汇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语境来教学词汇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抽象记忆转变为丰富、生动的形象记忆,即尽可能让图片动起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大脑机能,从而增强记忆的效果。
例如:热身活动----结合本单元的话题整合单元词汇
教师可以将词汇学习与课前的热身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重点词汇。那么在导入单元话题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也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也可以采取小组竞赛、两两合作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以NSEFC Book 6 Unit 3 阅读课Advice From Granddad导入为例,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a healthy life,与此相关的生词有:cigarette, alcohol, alcoholic, adolescent, stress, obesity, be addicted to, have an effect on, get into等等。教师可以呈现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词汇(下划线标示),如:
S1: Adolescents under great stress are drinking alcohol.
S2: Adolescents are smoking cigarettes.
S3: Adolescents are addicted to playing computer games. / Adolescents get into the habit of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4: Adolescents are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which is a sort of a healthy life.
(3) 有助于正确运用词汇
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词汇,只有学会运用才能体现学习词汇的真正价值。同时,运用词汇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造句练习,复习所学词汇
在每个单元的词汇复习中,笔者都会根据词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括号标示),要求学生用所学的重点词汇来造句。
例如:
1.听到我叔叔赞美吸烟让我觉得尴尬,我希望其他人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会效法他。(awkward, judgment)
I felt awkward hearing my uncle praise smoking and hoped that others would make their own judgment and not follow his example.
2.男孩为自己的表现感到羞愧,当医生将针管插入他的胳膊抽血的时他晕倒了。(ashamed, needle)
The boy felt ashamed of his behavior. He fainted when the doctor put a needle in his arm and took out some blood.
3.当杰克把最后一包香烟扔掉以后,他立刻觉得自己象一个从不吸烟的人。(packet, cigarettes, feel like a non-smoker)
When Jack threw away his last packet of cigarettes, he immediately began to feel like a non-smoker.
4.专家们正考虑一项关于禁止向青少年贩卖酒和香烟的提议。(ban, alcohol, adolescents)
The specialists are considering a proposal to ban the sale of alcohol and cigarettes to adolescents.
5.尽管寒冷,他还是跳入河里将落水的男孩从水中拉了出来。他冒了很大的危险,但孩子的生还使他感到很快乐。(in spite of, take a risk, survival)
In spite of the cold, he jumped into the river and pulled the fallen boy out of the water. He took a great risk but the survival of the boy made him feel extremely happy.
6.因为有中国爱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的赞助,许多象濮存晰那样的名人一直积极参加遏止爱滋病的运动。(due to, campaign against)
Due to the sponsor of CHART project, many famous people like PuCunxi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campaign against HIV/ SARS.
三、词汇教学设计与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笔者执教的两篇课文分别是NESFC 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和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NESFC Book 2 Unit 1Cultural Relics的中心话题是文化遗产---俄罗斯稀世珍宝琥珀屋的有关史实。主要内容是:琥珀屋的来历和构造过程;为什么普鲁士国王把它赠送了沙皇;它是如何成为稀世珍宝的;琥珀屋在二战中的神秘失踪以及新琥珀屋的重建。该文章的特点:(1)此文章是叙述类文章,此类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获取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事实(facts)上,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发展过程(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2) 新的单词和短语比较多,教师需要对这些新的单词和短语进行处理,并且渗透词汇学习策略,创设多种语境让学生多次接触、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因此,此篇文章的教学将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
第一课时是侧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输理文章的结构和事件的发展脉络,渗透词汇教学;
第二课时在复习已学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细节信息的提取,并且重组信息和尝试运用重点词汇进行表达,提升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的重要任务是词汇的巩固、扩展以及在新语境中的使用。
NESFC Book 2 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主课文讲述的是Daisy在梦中经历的一次奇特的飞毯旅行。通过女孩与藏羚羊、非洲象、猴子的对话,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笔者借必修第2模块第四单元课文执教第3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部分。此篇文章的教学将在两个课时内完成:第一课时是以整体理解文章为主,引导学生清理文章结构,渗透词汇教学;第二课时则以语法教学和词汇学习为主,同时巩固第一课时的内容。
2. 设计原则
(1) 理解词汇环节
由于各个单元的词汇量很大,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对词汇进行整理,针对每类词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处理方式,并且为它们选择最佳的处理时间。比如,笔者发现Cultural Relics的词汇有以下特点:○1生词45个,其中不少与文化遗产的特性有关;○2在词汇表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短语,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the fancy style, be designed for, belong to, in return, decorate…with, add…to, in search of, at war, be worth doing;○3教材中workbook 42页的练习三为针对这些短语设计的练习。
根据以上观察和分析,笔者将本课单词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单个单词,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来理解词义。对于这些单词,笔者决定在读前热身活动中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如图片所示),带出相关的单词,并为后面的词汇教学埋下伏笔。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呈现这些湖州文化遗产的照片,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文化遗产共同的特性。此时,生词表中的不少单词如rare, valuable, survive, amazing, fancy, design等等就可以顺利引出了。
第二类单词学生需要熟知道其搭配。笔者在第二课时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掌握这些搭配并能够运用[详细做法会在原则2和3中具体阐述]
Wildlife Protection一文中的词汇有以下特点:○1共有53个生词;○2由于该课文描述的是Daisy通过与藏羚羊、非洲象和猴子的对话,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文中出现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单词和短语,比如endanger, threaten, decrease, hunt, loss, habitat, die out, cut down, give off, in danger, protect…from…等;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本课的词汇融入必修第三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教学。
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份表格(如下图)来讨论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汇,如:
A report on some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hina
Animal Problem One habitat in China Number before concern Number after concern
Panda not enough food: loss of bamboo growing areas Wolong Nature Reserve, Sichuan Province nearly all disappeared about 1,600 after more than 50 reserves set up to protect bamboo areas
Milu deer disappeared from China Nanhaizi Milu Park Beijing none more than 2,500 after being brought back from UK
South China tiger too much hunting in the 1950s Baishanzu National Natural Protection Zone, Zhejiang Province very few about 30-40 remain after being left in peace with no hunting
S1: Maybe the habitat of Pandas is being destroyed for farmland or makes space for new houses, because they lack food, the bamboo, which is disappearing.
S2: The panda was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dying out because they don’t have enough food.
S3: The Milu deer and South China tiger were being endangered through overhunting.
S4: The number of South China tiger was decreasing very rapidly.
S5: We can help them by protecting the habitats (the areas where they are known to live) from being polluted.
第二步:将Wildlife Protection的词汇融入到必修第三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教学中,这在原则2中具体阐述。
(2) 记忆词汇-创设语境,在复习中深化理解。
教师要在语境中呈现、理解、整合、记忆以及最终应用词汇。无论哪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利用语境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比如,Cultural Relics课文的词汇始终都是在语境中体现的。在读前,教师通过呈现照片来预先处理部分生词;紧接着,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关于琥珀屋的构件以及来历来处理词汇,当然,所有的词汇都是在谈论琥珀屋的对话中自然呈现的,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图片来明白和记忆单词和短语意义(如下图)
上面的两个短语都是随着教师的话语自然呈现的:
The Amber Room was given this name because several tons of amber was used to make it. The amber selected had a yellow-brown color like honey and the desig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Maybe it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10 years or more to decorate the room with gold and jewels.
当然,本课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用这些词汇来描述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遗产的意识。笔者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在读前热身、课文学习和知识内化等环节都要增加与此相关的话题,使学生在每次接触词汇时都能将其和要谈论的话题建立联系,不断扩展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词汇,这样才能将语篇中的词汇达到最终的运用环节,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自由运用。
在Wildlife Protection课文中,笔者将词汇学习和第三模块第四单元的语法相结合在一起。
首先,教师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引出语法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温习了已学的单词,还在已学单词与语法教学之间建立了联系,对于学生日后提取记忆非常有帮助。
T: What has Daisy experienced in the passage?
S: Daisy has experienced a wonderful journey.
T: What Daisy has experienced is a wonderful journey.
T: What makes elephants nearly die out?
S: Overhunting makes elephants nearly die out.
T: What makes elephants nearly die out is people’s overhunting.
T: What did Daisy learn?
S: Daisy learnt that 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from being endangered.
T: What Daisy learnt is that we should protect animals from being endangered.
……
(注:划横线的是主语从句,粗体字标出的是课文中的生词)
(3) 运用词汇环节-创设语境,运用所学词汇
记忆词汇的目的是运用词汇,只有学会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词汇的价值-做到“学词不离句,词在句中学”。同时,运用所学词汇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把握。运用情景语境策略能加强词汇运用环节的教学效果。
以Cultural Relics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本课所学词汇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最终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1利用以重点词汇构成的表格激活上节课的信息,并在语篇中强化词汇的用法,目的是让学生内化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接触到的词汇。学生根据复习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短语完成summary,目的是在语境中初步运用一些简单的短语(粗体字标示)。
The Amazing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First, be designed for…, in the fancy style…
Then, belong to…
In 1716 …give…as a gift, In return …send…
Later …have…moved…add…to…In 1770…complete…
1941 was a year when… at war… secretly steal…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2创设对话语境-圆明园,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词汇,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这些词汇。例如,笔者提供了以下语境,让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注:括号中的词是给学生提示的词汇。)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esign of the Garden?(in the fancy style, decorate…with…)
S: The design of the Garde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风格独特), and all palaces were decorated with (装饰) plenty of gold and jewels.
T: Why did the emperors build the Garden? (serve as)
S: It was not only a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lived and worked, but also served as a reception site for important visitors. (用作会见重要来访者的接待场所)
T: Later, what did the emperors do to the Garden? (add…to…)
S: Later, Qianlong told his men to add more treasure to it. /Later, Qianlong had more treasure added to it.
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arden in your opin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
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garde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T: To whom the Garden belonged to the last emperor? (belong to)
S: Unfortunately, Xianfeng is the last emperor to whom the garden belonged.
T: What happened to the Garden in 1860? (at war, burn down, lie in ruins)
S: 1860 was a year when China was at war. Most treasure was stolen or removed, which people now are looking for. What’s worse, the garden was burnt down in less than four days. Finally, it lay in ruins.
○3最后,对所学词汇进行练习,从句子到语篇,得到最终的自由运用。学生最终要能够选择恰当的短语来完成对圆明园历史的描述,如下:
The Amazing History of Yuanming Garden
Yuanming Garden which is called “Garden of All Gardens” was first designed for Kangxi, who was a wise ruler at that time. The design of the Garde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and all palaces were decorated with plenty of gold and jewels. It was not only a place where the emperors lived and worked, but also served as a reception site for important visitors. Later, Qianlong had more treasure added to i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Garden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1860 was a year when China was at war. Xianfeng was the last emperor to whom the garden belonged. Most treasure was stolen or removed. What’s worse, the garden was burnt down in less than four days. Finally, it lay in ruins. What a great tragedy!
在Wildlife Protection教学中,笔者通过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语境,让学生在语法教学中运用所学单词,如下。
T: What makes birds endangered?
S: That the factory gives off harmful smoke makes birds endangered.(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fish endangered?
S: That the factory pours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makes fish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S: That people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S: That people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makes animals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T: What makes antelopes endangered?
S: That people kill too many antelopes for money makes antelopes endangered. (主语从句)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话,创设情景语境,一方面在丰富的语境中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词汇,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提高他们词汇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深刻体会会主语从句的特点。
以上几个教学步骤都表明,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词汇的搭配以及其他词汇的关系。同时,词汇学习既要源自语篇,又要托付语篇,更要回归语篇,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对词汇有全面的了解、深刻的体会和灵活的运用。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词汇教学中要做到全面考虑,打好伏笔,情境辅助,循环往复以及最终灵活运用,学生当堂理解、记忆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无论从备课角度而言,还是教学设计而言,这种新的词汇教学思路要求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教师要担当语境创设者的角色,给学生特定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去思维、去表达、去做事情。
因此,情景语境词汇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感受到词汇学习的魅力,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教社.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英语2)(第二版)[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社.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英语3)(第二版)[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社.200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英语6)(第二版)[M].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2010.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20-25.
徐琳. 2010. 运用情景语境策略培养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26-31.
(小周)
篇8:非汉语词汇对汉语的发展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从汉语发展的脉络过程来看, 非汉语词汇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总量, 也促使了词汇音节的发展, 同样对词语的功能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是中国语言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非汉语词汇; 少数民族语言; 性质; 文化交流; 汉语;
近年来, 语言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趋势, 其中一项就是由单一的语言研究转变为多方法多角度的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少数民族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少数民族分布状况来看, 大杂居小聚居是基本特征, 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因而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也决定了研究古代汉语就必须要重视其中的非汉语词汇。
1 古代汉语中非汉语词汇的词源
1.1 上古时期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追溯有文字可记载的历史大约有四千年。如果要对语言文字出现的确切年代做一个界定,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尚无法定性。但从远古时期汉语的记载来看, 仍旧可以发现非汉语词汇的一些踪迹。汉族自古就与周边地区有着交流往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行人”是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官职, 《礼记》里也记载周代时期有专门记录不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官员。由此可以看出, 上古时期的统治者们已经十分重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因而非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在汉语之中。例如“剑”这一词汇, 中原地区本没有这种武器, 而根据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 “剑”是西北地区的武器, 因而属于外来词汇的一种, 不是汉语中本来就有的词汇, 相关的记载在《史记》、《正义》等古籍中也能找到。除了这些词汇外, 上古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汇有很多来自匈奴。汉代时期, 中原政权与匈奴之间交往密切, 既有战争, 也有文化往来, 最终匈奴一部分与汉族融合, 一部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知踪迹。来自匈奴的非汉语词汇有很多, 例如“胡”字, 胡是匈奴人的自称, 意思大致和“人”差不多;“单于”则是匈奴王的称号, “阏氏”是匈奴的王后, 也是单于的正妻, 有时也写作“烟支”, 造成表述不同的原因尚未有定论。
1.2 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 非汉语词汇受到佛教的影响比较大, 大多来自佛经翻译所带来的词语, 以及与古印度交往中所带来的外来词汇。在这一时期, 古代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大量增多, 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加多方面、多层次, 由此也可以说明民族之间的交往上升到多个角度, 不再是单一的表层文化, 更多的已经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
首先是佛教的.影响。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佛教虽然不是本土宗教, 但佛教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在传入中国后, 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 成为世俗化宗教的典范。长久的发展, 佛教文化已经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可以像佛教文化那样与中国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涉及到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而佛教用语同样引人瞩目, 对汉语语言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轨迹来看,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词语已经传入,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真正兴盛。佛教词汇传入中国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是东汉时期通过西域翻译佛教经典;二是从印度等地的僧人到中国来传教, 将佛教词汇传入;三是玄奘取经后的传入。从总体上看, 这一时期非汉语词汇的传入与佛经的翻译以及僧人们的传教有着密切联系, 佛经中的故事也丰富了汉语词汇、语言表述等方面的内容。常见的如“六度”、“三毒”、“刹那”等等, 这些都属于佛教词汇, 可以说古代汉语中的佛教词汇数不胜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 随着佛教与中国社会的不断融合, 很多佛教词汇也逐渐有了更多层含义, 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意义层面, 乃至后人把很多词汇都看做了常规的汉语词汇, 例如“世界”“境界”“烦恼”等等。从东汉开始, 中国对佛经的翻译工作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才逐步消减下来, 从事佛经翻译的古代学者有很多, 如安世高、鸠摩罗什等等, 他们不仅为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更是对古代汉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今天看到的佛经有些易懂, 有些仍旧深奥, 其实在翻译之处, 佛经的翻译难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许多。作为一种外来文化, 佛经中的很多词语、语句等都无法用汉语词汇来直接翻译, 只能通过音译转换成汉语, 如“般若”“菩提”等等。虽然这些词汇在通用汉语中一般很少使用, 但仍然可视为汉语语言中的重要成分。
其次, 中古时期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独有物品, 在战乱、民族融合之中, 这些物品逐步传入汉地, 也有了自己的汉语名称。例如“苏幕遮”, 这一词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词牌名, 殊不知其实苏幕遮最早由唐代传入中国, 是一种帽子饰物, 见于西域少数民族舞蹈时所佩戴。
1.3近古时期
近古时期, 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少数民族掌握了统一政权, 或是统治一些地区, 因而这一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既有战争, 也有和谐交流的一面。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少数民族, 分别建立了辽、金、元、清。在少数民族统治时期, 政治上的优势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原地区深入的传播开来, 少数民族词汇自然会融入到汉语语言之中。但是由于汉语语言的主导性, 不少少数民族都自觉的选择了汉化。很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巩固政权, 不得不任用大量汉族官员, 并且主动地去学习汉语, 因而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出现, 但最终仍然是汉语为主导, 少数民族则为汉语语言增添了更多的词汇容量。
契丹语, 契丹族建立了辽国政权, 契丹贵族崇尚汉族文化, 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 也将一些契丹词语带入了汉语语言之中。例如“可汗”, 是契丹族的首领;“猛安”, 指的是契丹的部落。女真语, 女真与满族有着很深的联系, 学界不少人认为女真族是满族的源头之一。女真族政权全盛时期建立了金国政权, 但女真族的文化影响到汉族文化的并不多, 因而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不是很大。蒙语, 蒙古族是草原游牧部落, 是游牧文化的代表,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族部落, 建立了蒙古帝国。蒙语属于东胡后裔语言的分支, 到元朝政权正式建立后, 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 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维护政权, 不得不任命汉族官员、学习汉族文化, 很多蒙语词汇也随之融入到汉语之中。例如“那达慕”, 指的是蒙古族运动会, 十分盛大;“敖包”, 指的是路标, 也有借指山神居住的地方;“安答”, 意思是兄弟、朋友。这些词有些虽然并不经常使用, 但是也成为了汉语中的专有词汇, 是古代汉语中非汉语词汇的典型例子。满族, 满族建立了清朝政权, 虽然满语是满族的母语, 但是出于统治需要, 清朝统治者不得不使用汉语, 以至满语逐渐衰落, 到最后几乎湮没在历史之中。清王朝统治了近三百年时间, 但由于几乎没有使用过满语, 导致满语进入汉语的词汇并不是很多, 而随着清王朝灭亡后, 这些词语更是很难见到, 只有很少的专有词汇进入了汉语词库之中。例如“牛录”, 是一种军事组织的名称;“阿玛”, 是满语中父亲的意思;“额娘”, 满语中指母亲;“萨其马”, 一种糕点的名称。但这些词如今很少使用, 只是作为一些专有名词存在于汉语之中。
2 古代汉语中非汉语词汇中的文化融合
语言的交互影响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融合, 当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时, 往往会用自己的语言习惯来改变被吸收的语言习惯。古代中国各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 汉语在吸收非汉语词汇的同时, 也在用汉语的习惯来改变这些少数民族词汇, 以此让非汉语词汇更好的融入到汉语语言之中, 使其成为汉语的一部分。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语义、语法, 同样对语音乃至汉字的表述形式上都有影响。
古代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是文化融合的表现, 这种融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在内容方面, 民族交往是不同文化的交往, 不同的文化交往也是不同事物的碰撞过程, 古代汉语中的很多非汉语词汇实际上都是吸收了来自于少数民族的概念, 如“般若”“萨其马”等等。从语义的层面来说, 汉语中本来是没有这些词汇所相对应的事物的, 但是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 来自异域的事物出现后, 自然也就有了相对应的词汇产生, 这些词汇大多是直接音译, 加上汉语的语言习惯融合而形成的。
其次在形式上, 最直接的改变来自于语音的变化。来自少数民族的词语受到不同语系背景的影响, 很多词汇在发音上并不能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因而古代汉语在吸收这些词汇时, 虽然很多是音译, 但并不是直接的音译, 而是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而进行深层次的改造。这种改造会使得非汉语词汇更好的与汉语语言融合, 汉语语音的一大特色是音调的变化, 而一些少数民族词汇在原有的发音中并没有鲜明的音调变化, 因而与汉语的融合首先就需要确定不同的声调, 再根据含义来确定相对应的字词, 以完成转化。
3 结语
语言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见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对于语言研究自然也应当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代表, 记录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 是延续历史的桥梁。研究古代汉语中的非汉语词汇对于整个汉语语言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的面对这些词汇, 规范的使用词汇, 才能真正让汉语语言不断延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慧颖.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代汉语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 (2) :98-99.
[2]王仲轲.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多视角研究综论[J].焦作大学学报, 2017 (2) :34-36.
[3]牟青.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 (2) :86-89.
[4]李春玲, 王静.古代汉语兼词之定位研究述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7 (6) :128-133.
[5]康振栋, 王健.古代汉语“可以”的历时演变略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8 (2) :110-114.
篇9: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选修课本词汇教学的文化渗透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选修课本词汇教学的文化渗透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选修课本词汇教学的文化渗透初探作者/ 顾飞飞
词汇的积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这是学习英语的人们已经达成的共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关键。高中英语从必修课本(外研版)过渡到了选修课本,对于词汇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进一步获得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理解力,从而扩大词汇量。
一、关于选修课本的教学
1. 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在选修课本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学习难度在逐步加大。每个模块的课文数量增加为4篇,课文词数增多,生词占的比例增大。特别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才能明确词汇的含义,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现象频繁出现。
另外,进入选修课本的时候,已经是高二学年度中期,很多学生遭遇了单词学习的瓶颈。这些学生发现用自己以往的一套学习词汇的方法,记忆生单词十分困难,有些单词虽然勉强记住了,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错漏百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学习的文化素养不高,导致不能高效地记忆单词,更难以正确使用单词。这样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升学就业, 也违背了新课标中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基础的原则。
2. 建立新的词汇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词汇传统教学方法大都是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或难点词汇提取出来专门讲解,先教学生读单词,然后举例讲解。这样的词汇教学是完全孤立的、枯燥的教学,而对一些无法展开的单词则没有任何讲解,这样任务就转给了学生,自然大多数学生也就只有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单词。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第一天讲完单词,当天就要求学生强行记忆,第二天就要求听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学习方式导致了学习任务的失败。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出发,要从 篇章的语境中来理解词汇的意义,特别强调体现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应在真实或近似真实的语境中展开词汇教学。任何词汇的使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学生学习词汇时,只有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才能正确把握词义,掌握用法。
二、注重词汇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语言还要教文化。英语教师可以以词汇教学为切入点,既讲语言又讲文化。
1. 词汇文化内涵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和体现并承载着文化内涵的元素,语言的文化特色也首先是在词汇中体现出来,语言与文化这种复杂的关系在词汇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单词通常有三个角度的含义:词语意义、语法或结构意义以及社会和文化意义。在这个层次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词汇的文化内涵,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在长久人际交往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素养。
词汇教学要指导学生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使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了解异国文化,了解影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因素包括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
2. 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方法
在英语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目前多数外语教材都会把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词汇在课文后加以注释,除了这种注解法外,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讲解故事、介绍词源来导入。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利用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为学生设置和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文化的交流。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搜集相关材料,在实践中接触和体会英美文化,有效地扩展知识面。这样,教师能从中找到授课的切入点,更容易地发现学生在词汇运用上容易犯的文化错误,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3. 词汇文化内涵的导入原则
首先,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导入要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应该是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不可喧宾夺主。文化的渗透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词汇教学,阅读课上要把握好讲解和实践的时间,适当地通过网络手段、课外时间进行文化教学。其次,要注意实用性原则,让学生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多操练,学以致用。另外,语言教学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文化内涵导入亦应如此,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导入文化的难度,使学生可以掌握好并能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文化导入要与语言教学结合自然,应尽可能做到准确、全面、客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鉴别中外文化的异同,对外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三、结论
英语词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拼写、读音、字面意义等表面层次上,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内涵的导入,使学生了解英语词汇丰富的内涵,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这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使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英语组)
篇10:用--浅谈高考英语卷的语法和词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新闻晚报
很多学生反映今年高考卷中的语法和词汇较去年“简单”。确实,老师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可能针对所有语法点和近乎所有高考词汇手册中所涵盖的内容都作了较详细的解释和阐述,甚至有些不很常用的项目在我们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也很难漏网,有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往往找些难题和偏题来检验自己的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水平,殊不知,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思路已确定在增加难易跨度,也就是说,简单的将更简单,难的将更难。
所谓简单的就是指语言知识这块内容,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语法和词汇;难的部分就是语言能力方面,即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既然已经了解命题的总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就应该避免去过多地研究和争论过偏或过难的语言知识点,而应着眼于牢固掌握基础和常用的知识点,使自己能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每一年的语法考题强调一定的覆盖性。今年的语法考题考查了以下几个点:
冠词、介词、代词、量词、情态动词、及物动词及其现在分词、比较结构、时态、惯用法、s uch,so的结构、连词、强调结构、带有逻辑主语的动名词结构、倒装结构、从句的省略、主语从句的连接词、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选择结构连词w hether、不定式的被动结构、同位语从句连接词及动词n eed的用法。其中,即便是后5题,也都是考查很基本的语法概念,如:40.Itis pretty well understood______controls the flow of carbon dioxide in and out the atmosphere today.A. that
B. when C. what D. how这一道题面上是考查学生主语从句连接词的用法,但实质上还考查了学生理解句意的能力和他们是否掌握了it的用法。一般来说,学生如果能够分析句子结构和理解句意,那么就能很容易看出从句中缺少主语,此时就只能选w hat了。
41.I can think of many cases______students obviously knew a lot of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but couldn't write a good essay.
A. why B. which C.as
D. where本题考查关系副词,因为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所以,此时的关系副词必须为where,相当于在从句中in these cases之意。
42.---Dad. I've finished my assignment.---Good,and______you play or watch TV,you mustn't disturb me.
A. whenever B. whether C. whatever D.no matter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w hether的用法,在理解出句子的意义后,就一定能得出相应的“不管…还是…”的意思,故不难选出正确答案w hether。
43.An army spokesman stressed that all the soldiers had been ordered______clear warnings before firing any shots.
A.to issue B. being issued C.to have issued
D.tobe issued同样,本题首先需要分析句子结构,本句来自于o rder sbtodo sth.此时的sb.已经作了句子的主语,所以所填内容必须为不定式;同时又要满足于i ssue sb sth的结构,所以就只能选D.tobe issued.44. There isa new problem involved in the popularity of private cars______road con- ditions need______.A. that……och tobe improved B. which……och tobe improved C. where……och improving D. when……och improving
本题是语法项目中的最后一题,但是在难度要求上仍然属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正确答案为A。因为t hat road conditions need tobe improved是作problem的同位语从句,补充说明p roblem的内容,并且考查n eed的用法之一,很多情况下,都会考n eed doing的用法,以显示出这一动词的特殊用法,但今年还是坚持其要求被动的不定式来表示被动的意义。
今年的词汇也更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其中53题的e ntitle对大多数考生来说略感陌生,其余的都为日常所接触的常用词和短语,学生若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练习,在这方面的得分率会很高。(作者:建平中学吴文涛)
篇11:高考英语复习指导:词汇复习九种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每日新报
作者:天津海河中学 刘欣
经常听到考生问:“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三十天时间了,还有必要背诵词汇吗?”我的回答是非常必要,且应列为重中之重。
冲刺阶段考生首先要做到的是把阅读材料以及综合练习题中的生词和短语集中在一起
,用字典查一遍,注上音标、注解和典型用法。另外高考复习时会印发高考词汇表,大家必须将其从头到尾背3-4遍。
另外,我们在指导考生备考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1.归类记忆:英语中有些动词后接不定式或动名词作宾语时有严格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别归类,只接不定式作宾语的词和词组有:decide,expect,refuse,wish,hope,order,promise,pretend,offer,happen,seem,make up one′s mind,used,be about,be able等;只接动名词作宾语的词和词组有:mind,risk,avoid,enjoy,escape,keep,appreciate,practise,delay,finish,feel like,can′t help,keep(on),miss,be used to,excuse,be worth,imagine,put off等。这样,既可记住词汇,又可攻克语法难关。
2甭呒记忆: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或词与词之间的外部逻辑关系记忆单词。(1)把几个字母看做一个组合来记,如:“-ight”--light,right,fight,night,might,sight,tight。(2)外旧内新,如:bridge“桥”看成b+ridge(ridge“山脊”);sharp看成s+harp(harp“竖琴”)。(3)外新内旧,如:cleave“劈开”看成c+leave;tact“机智”看成t+act等。
3绷想记忆:包括(1)音与形的联想。例如tomb的读音为[tu:m],很像“土墓”,进而联想出“坟墓”的含义。(2)形与义的联想。例如eye可想象y为鼻子,而两个e为左、右两只眼睛。(3)象声词,联想实际的声音,如:bang撞门声,coo咕咕声。
4狈掷嗉且洌喊训ゴ驶分门类,如:动物、植物等,进行分类记忆。你可以找一本分类字典作为参考。
5笨ㄆ记忆:自己制作单词卡片随时随身记忆,卡片写上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
6惫勾始且洌豪用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和合成等结构变化记忆单词。这是扩大词汇最有效、最重要的办法。任何英语教材都会列出常见的词缀,注意就行。
7痹亩良且洌和ü阅读英语文章、小说等记忆单词,注意难度要适宜。
8蓖义、反义记忆:通过同义词一起进行单词记忆,可确切理解词义。通过反义词一起进行单词记忆,可以扩大词义。
9北冉霞且洌(1)英汉(译音)比较,如:mama(妈妈),cigar(雪茄),beer(啤酒),bar(酒吧),fee(费用)等。(2)单复数的比较,如:good-goods,spirit-spirits,wood-woods。(3)同音词的比较,如:right-write,eye-I。(4)词的阴阳性的比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
最后,近日读书时,偶得一记忆方法“口诀”,可看做上述复习方法的总结,现摘录于下,与考生共勉:
(1)记单词,要“五到”,眼嘴手脑齐开炮;读写背默各几遍,印象清晰记得牢。(“五到”记忆法)
(2)记过单词莫靠边,几天之后再看看;似忘非忘又温习,反反复复印心间。(循环记忆法)
(3)单词多了别心烦,分片分组来攻占;五个一组先吃掉,几组连成一大片。(分组记忆法)
(4)结合词组句子记,有情有景有意义;重点段落须背诵,理解深刻有乐趣。(理解记忆法)
(5)要想单词不写错,语音一关还得过;读音规律掌握好,拼写自然少差错。(语音记忆法)
(6)分类归纳便于记,同类词汇放一起;bike,plane和jeep,归到交通工具里。(归纳记忆法)
(7)同义近义反义词,辨析对比来记忆,比较对照才开窍,印象深刻记得牢。(对比记忆法)
(8)单词长了容易忘,卡片纸条来帮忙;mathematics不好记,纸条贴到《数学》上。(卡片记忆法)
(9)构词法,要学习,前缀后缀有规律;转换常把词类变,合成本是二合一。(构词记忆法)
(10)课外读物有情趣,单词复现便于记;只要坚持常阅读,一举几得大有益。(阅读记忆法)
篇12: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提高课堂的效率(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张红红 温州市龙湾中学
[摘要] 新课程实施下,教师应该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气氛,优化教学形式,优化评价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也应该实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发挥师生之间的情感作用。总之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效率 课堂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的有效性。如何利用好这四十分钟也是许多教师较为疑惑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青年教师。
传统地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智能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如今,新课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顺应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新课程的具体操作与实施,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是否应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灌输式”的传统教育的框框。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在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那么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呢?对此, 我有如下的观点:
首先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全面性、个体性、差异性,确立符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更注重学生观察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抛弃了以往强调培养学生过于专业,深层次认识要求的做法,而且加强了学生探究知识方法能力和合理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了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不同的发展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总之,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气氛,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面交流和互动,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格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什么问题自己一言九鼎,毋庸置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语”也不敢言,对教师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师生感情没有机会沟通,日渐疏远。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知识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架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所面对的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多变的现代型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重视教师与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展现新的标准中,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促进者、培养者、引路人的角色,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同时交融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和明快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自然,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富有动感。
再次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形式,有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共同提高新的课程标准,使学生的能力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等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待一些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当今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人,而课堂教学也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现代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创新意识也就会逐渐产生。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而客观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见解、有着强烈的认识社会和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一代。在实际教学中,有意地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要求去探究,同时要求每组学生认真细读、讨论,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此外,还注意安排学生组间交流观察,以此培养组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有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相同小组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即时转换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允许每个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方法去研究,但要求学生学会总结经验体会,总结自己设想、做法的优缺点,最终达到相互交流的经验体会,共同归结得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性,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最后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这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越来越显得表面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如今,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即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而在过程中,我们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但是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只有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不够的。对于学生而言,新课程也同样是一个挑战。在新课程下如何来学好,如何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学生要实行自主学习的模式,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这正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所以进行自主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主性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由心理学我们可以知道,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一个完善的动机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动机的内在起因、外在诱因及中介自我调节等。
一方面: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密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的内在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而需要的满足又会引起更浓厚的兴趣。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理。皮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另一方面动机也是内在需要。人的活动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活动向某一目标努力的心理倾向和动力。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活动,动机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不能只强调知识传授而忽略认识能力的培养。
有了教师的努力,有了学生的努力,在加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作用,课堂的效率才会大大的提高。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会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分 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与学生关系溶恰,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的重原因。
总之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允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46
[2]文吉吉.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2003,(3-7)13
[3]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教育,2003,(6-7)
[4]顾明远: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13:把握“四位一体”精髓提高初三英语复习效益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现状浅析
在多年的理论探索及教学实践中,我国的外语教学正日趋成熟化。第一,从外语课开设的起点看,已从过去的中学发展到现在的小学阶段,甚至有的地方幼儿园也开设了英语课。这既反应了我国对外语教学观念的改变,也体现了我们对外语教学原理探索进一步深化。第二,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作了几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使我们的外语教学更接近国际经济、文化生活,充分地反映了英语教学目的,更好地体现了教学规律。第三,英语教学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本世纪70年代前曾出现过直接法(Direct Approach)、阅读法(Reading Approach)、视听法(Audio-visual Approach)、情景法(Situational Approach)等。70年代后出现了交际法(Commu
nication Approach)及许多创新教学法(Inovative Approach),但很多教学法的具体操作中都有些“极化”倾向,非此既彼,并且都深深地刻上了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及应试教育的烙印,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英语教学法理论呈现了系统综合化趋势。
英语“四位一体”中、高考复习教学方法(The English“Four in One”Revision Teaching Method for Senior Middle Shool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就是综合性教学法的一种很具代表性的教学法,它给出了我们系统教学可操作性理论,并为英语教学法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二、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简介
“四位一体”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它是对“题海战术”、“填鸭式”、“炒剩饭”的否定,它要求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有机地组合复习资料,通过螺旋式提高的方法,组织课堂复习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四位一体”分为“大四位一体”和“小四位一体”。“大四位一体”体现在整个中考英语复习教学过程中,它包括,“阶段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小四位一体”体现在总复习教学的前期阶段--“阶段训练”中,它包括,“听力及语音词汇、语法项目、课本内容、综合练习。
三、关于“四位一体”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具体操作的几点建议
我们所有的中学英语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在复习过程中运用了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方法。就此,我就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的步骤及其“十六字”教学原则作几点建议,以供商讨。
(一) 作好准备工作
1.教师应领会“四位一体”的实质,吃透练习题的编排目的、设计方法和项目内容,根据英语学习规律,中考试题分析和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划--中考英语“四位一体”复习计划“金字塔”,“金字塔”(“大金塔”)的底部也是“四位”中的主要部分,阶段训练,它约占总复习的1/2或更长的时间,其余“三位”,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约占总时间的1/2或1/3。
2.教师应将教学计划,即各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四位一体”在每个阶段应达到什么要求,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书面形式详细地公布给学生,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积极的复习态度以配合教师,同时也能让学生检查、监督。
(二) 阶段训练的操作建议
阶段训练,即“小四位一体”,它包含语音、词汇项目(含听力部分)、语法项目、课本内容、综合练习,它是“大四位”的基础部分,是总复习的重点。
1.在阶段训练中,以前3位为主,综合练习为辅,教师应在特定的时间里,集中精力练好一个语音(或词汇)项目,一、二个语法项目,一些课本内容,具体时间分配如下:精讲大约4-6课时,学生做题2课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将试题布置为课后作业),评讲2课时,使每个阶段练习大约在8个课时左右,整个阶段复习控制在总复习时间的1/2到2/3之间。
2.精讲精练在阶段训练中的体现:
(1)语音方面:我们首先应给学生指明字母及其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也要同时列举一些特殊语现象,例:ch字母组合一般发[t繻,但如果我们这样给学生讲:“ch一般发[t繻音,但在Christmas、Christ、school中发[k],在machine是发[繻。”那么就能达到精讲的目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同音词(如where、wear)、音变词(如say[sei〗、says[sez])等方面给学生归纳。在语音的练习方面,我们要注重普遍规律与特殊读音间的结合。
(2) 听力方面:听力的讲析最好安排在习题评讲中,在听力的训练方面,重点应放在情境反应上,它较能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听音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如下列一道题就设置得很好。听力材料为:A:Kate, put down your homework and anwser the telephone.B:Yes, Mum. Qusetion:What is Kate doing?听力题为 She .A.is doing her homework B.is watching TV C.is answering the telephone.此题不但要求学生能听清对话内容,还能对能对话所提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作出正确的反应。
(3) 词汇方面:对于重要词汇、词组、短语、句型要进行归纳讲练,但要结合上下文,师生双边活动中方式归纳总结。但对于单纯的词汇练习,不安排在阶段训练中,甚至整个总复习阶段。因为,我们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活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熟练的理解和掌握词汇。
(4) 课本内容方面:课本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的重要载体,但我们不能用“快讲一遍课本”的方式,应采用问答式复习方法,教师就重点提问,学生回答,讨论或学生就一些知识点提问,教师解答等方式进行有针对的讲练。
(5) 语法的复习:语法的讲练,我们可根据不同阶段及语法内容的难易度,把它人归纳到语汇或课本中或用一节课进行精讲精练。
(6) 综合练习项目方面:阶段训练中的综合练习有别于模拟练习,所以题型可灵活一些,要多设计些学生实际操作的题目,试题要注意各项基础知识的全面细致,编排合理,提倡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专项、综合、模拟训练打好知识基础。
在阶段训练中,教师应采取比平常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辅导方法,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双边交际式等课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 专项、综合及模拟训练:
这三“位”是英语总复习出成果的阶段,专项训练主要是让学生能掌握各种题目的命题思路、类型、特点,将所掌握的各种基础知识转化为专项运用能力。综合训练是对阶段训练中及专项训练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针对性训练。模拟训练是在考前所作的“全真”模拟练兵,以达到考前“热身”目的,并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心境参加正式的中考。
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已经进行了几轮的实验,现在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重点项目工程向全国推广。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扩大实验在剑阁展开,我深信,在教委、教研室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我们全体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县的英语教学水平将会达到又一个新的高度。
篇14:高考语法与词汇题的命题特点及应试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高考语法与词汇题的命题特点及应试策略
一、语法和词汇知识概述
语法和词汇知识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近几年来,语法和词汇知识题的命题越来越灵活,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二、高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命题特点及趋势预测
高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强调动词,突出重点。与动词有关的题在15题中一般占5-8题。考点涉及到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等。
2)语境仿真,讲究活用。高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有很高的效度和区分度主要原因是高考题的语境真实,能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词汇内涵和分析语境的能力。
3)考点全面,分布合理。高考题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宽的覆盖面,通常一题兼顾多项知识点的考查。常考考点有被动语态、简单句、名词性从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选考考点有名词、主谓一致、数词、虚拟语气等。
4)设题灵活,干扰加大。高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中有相当数量的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计的“陷阱题”,命题人主要通过增加句子的复杂程度、改变句子的正常结构、利用相似易混的句式结构等来设计干扰信息,误导学生的思维。解题总的原则是化繁为简,去枝留干,恢复原状,细心审题,分辨差异。“陷阱题”的主要设题方式有:
A.增加冗余信息
设题者通过增加限定语、同位语、插人语、定语从句等成份,增加句子的复杂程度,造成学生的视觉差异,从而导致思维错位。解答这类题时,我们只要去掉冗余信息(插人语、同位语等),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如:
例题1 I can hardly imagine so pretty a girl like you ______ boxing.
A. like B. to like C. liking D. to have liked
【解读】此题实则考查动名词的复合结构,答案为C。可简化为:I can hardly imagine
a girl liking boxing.
例题2 The girl devoted all her spare time she had ____ others.
A. to help B. helped C. to helping D. help
【解读】易误选A。本句的主干结构为devote one' s life/ time/ energy to doing sth.,其中she had为定语从句修饰time,故选A作目的状语是错误的。答案为C。
例题3 The manager decided to give the job to ____ he believed had a strong sense of duty.
A. whoever B. whomever C. who D. those
【解读】去掉冗余信息(插人语he believed),我们可以看出后面是一个宾语从句,且宾语从句缺少主语,故答案为A.
例题4 In ____ old society many young women died by so strange and cruel ____ custom.
A./;a B./;the C. the; a D. an; a
【解读】society既可用作可数名词又可用作不可数名词,如具体指某社会则前面加定冠词。custom为可数名词,前面有两个形容词strange, cruel修饰,增加了难度和迷惑性。此处结构为so+adj.+a(an)+n.,所以正确答案是C。
B.变换句式结构
设题者通过改变句子的正常结构,如利用省略句、强调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结构,造成某种搭配的假象,达到干扰目的。解此类题,我们只要恢复它的原状即可。如:
例题5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OK. Between the two white buildings ____ the post office.
A. are lying B. he C. lies D. lay
【解读】学生很容易把buildings当作句子的主语。实际上这是一个倒装句式。恢复原状:The post office ____ between the two white buildings.我们可以看出句子的主语是post office,故答案为C。
例题6 The millions of calculations involved, had they been done by hand,____ all practical value by the time they were finished.
A. had lost B. would have lost C. would lose D. should have lost
【解读】本题中had they been done by hand实际上是一个省略句式,相当于if they had been done场hand,用来表示一个虚拟的条件,而且这个条件状语的位置也比较特殊,位于主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故答案为B.
例题 7 Every minute is made full use of ______ at our lessons.
A. to work B. working C. having worked D. being worked
【解读】有些同学一见到介词,后面马上用名词或动名词,这恰恰落人了命题人的陷井。此题of的宾语实际上是every minute,如果把它变为主动式,答案就显而易见了:We make full use of every minute to work at our lessons.故答案为A。
例题8 Who would you rather _____ with you tomorrow, Tom or Smith?
A. have to go B. have go C. have gone D. had go
【解读】答案为B。可以把它变为陈述句:I would rather have Tom go with me tomorrow. go是省去了to的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例题9 The Smiths have three sons, one a baby,_____ twins of thirteen.
A. another B. other C. the other D. the others
【解读】该题使用了省略句式,有相当大的迷惑性。one a baby=one son is a baby, the others twins of thirteen=the other sons are twins of thirteen,所以答案为D。
例题10 ______ he will leave for Beijing.
A. It will not be long before B. It is before long that
C. It is before long D. It was before long that
【解读】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错选A。如果before引导一个状语从句的话,状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本题实际上是一个强调句型,强调简单句中的时间状语before long,恢复原句就是:He will leave for Beijing before long.故答案为B.
例题11 Which do you enjoy ______ your weekend, swimming or fishing?
A. spending B. being spent C. spend D. to spend
【解读】此题考查不定式作目的状语的用法。容易受enjoy后面接动名词作宾语的影响而误选A。enjoy的宾语是which, to spend…是目的状语。答案为D。
C. 巧用相似句式
有些句式结构相似而实不同,出题者往往利用这一点来设计 “陷阱”,导致解题错误。做这类题关键在于克服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的缺点,注重语境,弄懂句意,强化对易混句的辨析,有意识地消除思维定势。
例题12 ---I like football. --- ______ my sister and me.
A. So do B. So are C. So did D. So it is with
【解读】如不仔细观察,学生很可能选择A。应该注意这里的me, so does sb.句式是一个倒装句,即sb.是句子的主语,要求用主格。故选D.
例题13 This is such a wonderful film _____ we have never seen.
A. that B. as C. which D. what
【解读】易错选A。在such... as引导的定语从句中,as常作定语从句的主语或宾语;而在such... that引导的状语从句中,that不充当句子成分此题seen后面缺少一个宾语,故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故答案为B.
例题14 Tom, ____ sure to come tomorrow.
A. is B. be C. was D. would be
【解读】答案为B。很明显,Tom在这里并不是句子的主语,而是称呼语。
例题15 ---I like coffee with nothing in it. What about you?
---I prefer coffee ______ sugar.
A. to B. for C. with D. than
【解读】此题为破思维定势题,有相当的难度。根据语境 “我喜欢喝加糖的咖啡”,可知选C.
例题16 What have we said ______ her so unhappy?
A. makes B. to make C. made D. had made
【解读】此题容易误选C,横线前是What have we said,而不是What we have said(注意其中的词序);句末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此题应选B, to make her so unhappy为结果状语。
例题17 In order not to be found, I’11 spend the night ____ in your room.
A. locking B. locked C. to lock D. lock
【解读】由于受spend... doing sth.句型的影响,易误选A。lock的逻辑主语I和lock 之间存在被动关系,故用过去分词作伴随状语。答案为B.
例题18 Lily,do you remember the boss in ______ company we worked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He is coming to see us.
A. whose B. whom C. who D. where
【解读】答案为A。此题考查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选择。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易错选B。需要注意的是关系代词后面紧跟了一个名词,故应选择能作定语的关系代词。
例题19 He got up early, ______ to catch the train.
A. to hope B. hoping C. hope D. hoped
【解读】to catch the train是目的状语,hope是伴随的一种心理状态,常用现在分词来表示。
例题20 ______ nice, the food was sold out soon.
A. Tasted B. Tasting C. To taste D. Being tasted
【解读】taste后面有一个形容词nice,故可判定taste在此用作连系动词,连系动词是不能接宾语的,也不存在被动语态。故选B。现在分词tasting作原因状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测,2005年高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会有以下的特点:
1.继续坚持”突出语境,强化语义,注重运用”的命题原则,体现试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以语法为基础,语境为依托,语用为目的,思维为中介而设计。
2.考虑到全国自主命题的省市增多,难度会基本上稳定在2004年的水平上。强调基础,顾及全体,摈弃偏、难、怪题,重灵活运用。
3.考点会涉及到语法、词汇、常见表达方式等,但会突出对动词的考查,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动词和动词短语的词义辨析为必考项目。虚拟语气已连续六年未考,2005年高考题中,虚拟语气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考点。
4.有一定数量的破思维定势的题目。
5.高考语法和词汇知识题的题目数量和所占分值可能不再是巧题和巧分。自主命题省市的试卷会有所不同。
6.加大词汇知识的考查力度。2005年的高考大纲专门把”词汇知识”列出来,向我们发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有关词汇知识的题的份量会加大。所以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词汇的学习和辨析。
三、常见考点分述
考点一 冠词
冠词为必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冠词的有]13题(全国卷IV和上海卷未考)。高考侧重于对定冠词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对冠词的基本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题1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cotton in history is ______ part that it played in _____ Industrial Revolution.
A.不填;不填 B. the;不填 C. the; the D. a; the
【答案】C。受play a. . . part in的影响易选D o part被一个定语从句(that it played)修饰,应为特指,故用定冠词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为专有名词,习惯上其前要加the。
【解读】此题考查定冠词的特指用法。定冠词the最基本的用法是特指事物或人。定冠词the在意义上相当于this , that。常用于:
(1)特指双方都明白的人或物。例如:Take the medicine.把药吃了。
(2)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例如: He bought a house. I've been to the house.
(3)指世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如the sun, the sky, the moon, the earth等。
(4)与单数名词连用表示一类事物,如the dollar美元;the fox狐狸;与形容词或分词连用,表示一类人,如the rich富人;the living生者。
(5)用在序数词和形容词最高级及形容词only, very , same等前面。例如:
That' s the very thing I've been looking for.那正是我要找的东西。
(6) 用在某些由普通名词构成的国家名称、机关团体、阶级等专有名词前。例如: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United States美国
(7) 用在表示乐器的名词之前。例如:She plays the piano.她会弹钢琴。
(S) 用在姓氏的复数名词之前,表示一家人。例如:the Greens格林一家人(或格林夫妇)
(9)用在习惯用语中。例如:in the day, in the morning, in the sky, in the dark, in the distance, in the middle(of),in the end, on the whole, by the way, go to the theatre等。
例题2 Mr Smith,there’s a man at ______ front door who says he has _____ news for you of great importance.
A. the;不填 B. the; the C.不填;不填 D.不填;the
【答案】A, front door应为谈话双方都知道的地方,故为特指,用定冠词the, news 是不可数名词,在此为泛指,不用冠词。
【解读】此题后半部分考查零冠词的用法。英语中,下列情况下通常不用冠词:
(1) 国名,人名前通常不用冠词。如:England,Mary,
(2) 泛指的复数名词,表示一类人或事物时,可不用冠词。例如: They are teachers.
(3)抽象名词表示一般概念时,通常不加冠词。例如: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
(4)物质名词表示一般概念时,通常不加冠词,当表示特定的意思时,需要加定冠
词。例如:Man cannot live without water.离开水人就无法生存。
(5) 在季节、月份、节日、假日、日期、星期等表示时间的名词之前,不加冠词。例如:
We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我们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仁课。
(6) 在称呼或表示官职、职位的名词前不加冠词。例如:
The guards took the American to General Lee.
(7) 在三餐、球类运动和娱乐运动的名称前,不加冠词;
(8)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并用时,常省去冠词。例如:
I can't write without pen or pencil.没有钢笔和铅笔,我就写不了字。
(9)当by与火车等交通工具连用,表示一种方式时,常不用冠词,如by bus, by train;有些个体名词前不用冠词,如school, college, prison, market, hospital, bed, table, class, town, church, court等,直接置于介词后,表示深层含义。例如:
go to hospital去医院看病
go to the hospital去医院(并不一定是去看病)
例题3 I think _____ knowledge of the Internet is_must in our work today.
A. a; a. B. the; an C. the; the D.不填;a
【答案】A。由于受不可数名词不能加不定冠词a(an)的影响,易误选D, a knowledge of…意为“对……有很好的了解”,为固定用法。must在此用作名词,表示”必要条件”之意,故前面加不定冠词。
【解读】此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冠词的能力,涉及到不可数名词的可数化问题。
不可数名词前一般不加不定冠词。但某些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如:tea, rain, water, snow, ink ,soup, coffee,surprise, pity, pleasure, joy, education, history, love, courage, success, failure, beauty, knowledge等前常加不定冠词用来表示”一种”、”一类”、“一场”、”一阵”、”一番”、“具体的人或事”等意。如:
What a big supper he had! He was really hungry.
He is a success.他成功了。
例题4 ---Some people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They say that that is all _____ history.
---But we Chinese shouldn't forget _____ humiliating history of China.
A. the; the B.不填;the C. the; a D.不填;不填
【答案】 B. that is all history “那皆已成历史了(一切都过去了)”;第二空用the特指“中国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解读】考查学生的冠词活用能力。有些习惯上不加冠词的名词在特指的情况下,可加定冠同。如:Shanghai(上海),the Shanghai you see today(你今天所见的上海);history(历史),the history of Qing Dynasty(清朝史);in bed(躺在床上),on the bed(在床上);in hospital(住院),in the hospital(在医院);in front of(在……前面),in the front of(在……前部)。
例题5 ______ as she is,she has turned ______ professional writer.
A. A teenager; a B. Teenager;不填
C. Teenager; a D. A teenager;不填
【答案】B,, 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如果作表语的名同在句首,名词前不能加不定冠词。turn后面的名词作表语也不加不定冠词。
【解读】此题主要考查零冠词的习惯用法。易误选A。有些可数名词在某些用法中是不能加冠词的,应当牢牢记住。如:Girl as she is, she is determined to become an astronaut.尽管她是个女孩,但她决心当一名宇航员。
He entered the room, book in hand.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进了教室。
Man is fighting a battle against the pollution,人类正在进行一场反对污染的战争。
例题6 This is _____ most delicious fruit, and it tastes _____ best when it's fresh.
A. a; the B. the; the C. a; a D. the; a
【解读】此题易错选B。关键在于这些学生不能准确判断most是不是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有些同学一见到most就认为是在考查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而误选了B,,
【答案】A。第一个空fruit没有比较的范围,most短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高级,此时most相当于副词,意为“非常、极其”,前面使用不定冠词。,表示类别;第二个空是fruit与自身不同时期进行比较,best为最高级形式,前面加定冠词the,,
【总结】高考对冠词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冠词的基本用法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对冠词的基本用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不定冠词常用于泛指,表示类别,而定冠词主要用于特指。零冠词的用法和习惯搭配也是值得考生注意的一个问题。
考点二 名词
名词为选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名词的有6题,绝大多数考查的是名词词义辨析,这一点同学们要高度重视。有关名词的考查内容有:名词的复数形式;名词的可数性和不可数性;名词作定语;名词所有格等。
例题1 The manager spoke highly of such _____ as loyalty, courage and truthfulness shown by his employees.
A. virtues B. features C. properties D. characteristics
【答案】A。全句的意思:经理高度赞扬了他的雇员所表现出来的诸如忠诚、勇气和坦率等美德。
【解读】这是道名词词义辨析题,做名词辨析题要花一定的苦功,需要我们细心体会,认真比较,在大量的阅读中揣摩它们的细微差异,从而掌握它们的用法。
例题2 Niagara Falls is a great tourist_,drawing millions of visitors every year.
A. attention B. attraction C. appointment D. arrangement
【答案】B. attraction “具有吸引力的人或物”,也可引申为“胜地”。attention”注意”,appointment“约会”,arrangement“安排”。根据句意,应选B。
【解读】本题考查名词词义辨析。高考中考查的名词通常是一些一词多义性名词,考查旧词新义是高考题的一个特点,故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应全面综合地掌握一个词的多层意义。
例题3 Shelly had prepared carefully for her biology examination so that she could be sure of passing it on her first
A. intention B. attempt C. purpose D. desire
【答案】B。attempt尝试; intention意图、打算; purpose目的;desire渴望。
【解读】此题考查名词词义辨析。高考中通常不会选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名词来考,而是选一些学生不易掌握的边缘名词来考。故扩大阅读视野,增加词汇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题4 There are three ______ in our clinic.
A. woman doctor B. woman doctors
C. women doctor D. women doctors
【答案】D。以man/ woman为前缀所构成的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应前后都变为复数形式。
【解读】考查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复合名词单数变复数,一般在中心主体名词后加-s。如:comrade-in-arms →comrades-in-arms战友;looker-on →lookers-on旁观者;runner-up →runners-up亚军。
如果没有中心名词,直接在单词末尾加 -s变成复数形式,如:grown-up →grown-ups成年人;sit-in →sit-ins静坐示威的人。
例题5 He is provided with_.He needs various
A. food, food B. food, foods C. foods,foods D. foods, food
【答案】B a food表食物的总称时为不可数名词;表种类时多为可数名词。
【解读】此题主要考查在特定语境中,不可数名词的可数用法。不可数名词一般情况下无复数形式,也不在其单数形式前面加不定冠词。但某些不可数名词如表示若干类、数量之多、某种具体的情形时,则可把该名词改为其复数形式,或在这个不可数名词前面加不定冠词。如:Two coffees, please.请来两杯咖啡。
The first Chinese manned spaceship landed on the Gebi sands safely.
After many failures,they found out the cause of the SARS.
例题6 He dropped the_and broke it.
A. cup of tea B. tea's cup C. cup for tea D. tea cup
【答案】D。tea为无生命的东西,作定语修饰另一名词表功能或用途。
【解读】此题考查名词作定语的用法。通常无生命的东西可以直接作定语修饰另一个名同。如: a stone bridge石桥;paper money纸币;diamond necklace钻石项链;silkdress丝绸服装;cotton goods棉制品;girl student女学生;adult actor成人演员;weather report天气预报;home news国内新闻。
注意:有些名词作定语时,通常只用复数。如:clothes shop服装店;goods train货车;sports field运动场。
例题7 There is ______ at the foot of the hill.
A. a dangerous crossroad B. dangerous crossroad
C. dangerous crossroads D. a dangerous crossroads
【答案】D.“十字路口、交叉路口”常用复数形式。
【解读】此题考查单复数同形的名词。中学英语中,单复数同形的名词有:Chinese, Japanese, sheep, deer, fish, means, works(作”工厂”解)等。主谓一致问题往往是单复数同形名词考查的重点。正确判断这些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是关键所在。如:
例1.All possible means _____(have /has)been tried.
例2. 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have/has) been tried
从例子1中可以看出,means在这里是复数,应用have. 例2中every后面应接单数形式,此处应用has.
例题8 ______ center has been set up to give_on scientific farming for the nearby farmers.
A. Information; advice B. An information; advice
C. An information; advices D. information; advices
【答案】B。易错选A。有些同学只注意到information,为不可数名词,但没有看到information实际上是用作定语,修饰center; advice为不可数名词,不能用复数形式。
【解读】此题主要考查辨析名词的可数性和不可数性。有些名词貌似可数名词,实为不可数名词,这些名词往往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如:fun, news, bread, bamboo, chalk, equipment, advice, information,progress, wealth等。
【总结】1)名词变复数的不规则变化,名词作定语,名词所有格的用法,抽象名词的具体化等需重点掌握。2)名词词义辨析是最重要的考.支,要注意在语境中掌握同义名词的细微差异。
考点三 数词
数词为选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英语试卷中,只有广西卷考查了数词。数词的考点主要有:数词作程度状语的表达方式;分数的表达方式;模糊概数的用法;dozen和score的惯用法;年代、世纪、年龄的表达法等。
例题1 My ruler is ______ his.
A. two times as longer as B. twice the length of
C. three times longer of D. twice long than
【答案】B。易误选A和D, A项longer应为long; D项long应为longer。根据上面的分析,答案选B,
【解读】此题考查数词作程度状语的表达方式。倍数及分数作程度状语的表示法为:倍数/分数+ as + adj.(原级) + as...;倍数/分数 + the + n.+ of;倍数/分数 + adj.的比较级 + than...。注意下列程度状语在句中的位置。如:
This island is two-fifths larger than that one这个岛比那个岛大五分之二。
He is two years older than I.他比我大两岁。
There are 30% more boys than girls in our class.我班上的男生比女生多30% ,
This dictionary costs twice as much as that one.这本字典花的钱是那本字典的两倍。
例题2 He bought _______ copies of the magazine.
A. two dozen of B. two dozens of C. dozens of D. two dozens
【答案】C, dozens of表示”许多”,修饰可数名词。
【解读】本题考查重点数词的用法。注意score和dozen的用法。
1) score(二十),表示实际数量时不加”s”,但可加of。如:ten score of books (200本书)。但当表示不确定的概数时加”s“,加of;
2) dozen(一打,十二)也有类似的用法:表示实数时,不加s,不用of。当名词前有 these, those和修饰词时要用of,如:two dozen pencils(两打铅笔),a dozen of these books(一打这样的书)。当表示不确定的数时加s,加of,表示”数十”。
例题3 It is my _____ birthday today. Will you please come to the party this evening?
A. fifteen B. fifteen' s C. fifteenth D. fifteens
【答案】C。基数词表示数量;而序数词表示顺序,句意思应是”第十五个生日”,故应用序数词。
【解读】此题考查序数词。要注意拼写特殊的序数词。如:first, second, third, fifth, eighth, ninth, twentieth, thirtieth等。
例题4 _____ foreigners come to visit China every year since China opened her door to the outside world.
A.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B.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D. Hundreds upon thousands of
【答案】B。英语中”成千上万”的表示为;hundreds of thousands of,故答案选B,
【解读】此题考查概数的表示方法。当表示不确切的数量时,我们就使用概数。表示法为:” tens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dozens of/scores of+名词”,这些词的前面不能有具体的数词,但可有many, some, several等,如”数百名学生”可表示为:several hundreds of students.
例题5 He moved to Germany in _____,when he was in _____.
A. the late 1990s; his sixties B. late 1990’s;his sixties
C. the late 1990’s;his sixty D. late 1990s; his sixties
【答案】A。句意:在二十世纪末期,当他六十多岁时,他搬家到了德国。
【解读】“二十世纪后期”的正确表达方法是:in the late 1990s或in the late 1990’s”;“在某人六十多岁时”的表达式为:in one's sixties,
【总结】数词在高考中是选考考点,多为惯用法。
考点四 代词
代词为必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代词的共19题(全国卷III和湖北卷未考)。重点考查不定代词和替代词的用法。it的用法也是一个常考点。
例题1 No bread eaten by us is so sweet as _____ earned by our own labor.
A. it B. one C. that D. ones
【答案】C。 bread是不可数名词,且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的面包”,是特指概念,故用that。
【解读】此题考查替代词that和one的区别。注意one(s) ,that(those)的区别: ① one ( ones)只能代替可数名词,可代替人或物。一般用来代替某一类中的任何一个,即泛指。但如前面被定冠词修饰,亦可特指。 (2)that( those)可代替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一般代替物。用于特指,多为后置定语。
例题2 If you shut _____ eye,you can see it better.
A. another B. the other C. other D. others
【答案】B。一个人只有两只眼睛,故用the othe:表示”两者中的另一个”。
【解读】此题考查other, others与another的用法区别。三者都是不定代词,它们在含义上有单复之别,在用法上有泛指、特指之别。其具体用法大致可归纳如下:
(1) 单数形式有:another/other+n.(单数)(泛指不定数量中的另一个或类似的一个),the other + n.(单数)(特指两者中的另一个);复数形式有:other + n.(复数)/ others(泛指另外的或其他的人或物);the other + n.(复数)/the others(特指一定范围内所有另外的或其他的人或物).
(2) another 后通常接单数可数名词,当名词前有数词修饰时,才可以接复数名词,表示”再,又”;other表示”再,又”时则位于数词之后。如:
He's written another two books.他又写了两本书。
He' s written two other(此处也可用more代替other) books.他又写了两本书。
(3) others与some对比使用时,others表示some(一些)的含义。如:
Some say yes, and others say no.有人说对,有人说不对。
例题3 Shylock, how can you hope for mercy yourself when you show ______?
A. it B. nothing C. none D. no one
【答案】C。 none特指no mercy,故选C。
【解读】此题考查none和nothing的区别。nothing一般用来表泛指,而none常特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或物,后面常接of。如: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The baby asked for more milk, but there was none left in the bottle.
例题4 The couple are so warm-hearted that_of them spares efforts to help
ethers.
A. both B. either C. neither D. none
【答案】C. couple表示”夫妻两人”,可排除D。 spare no efforts为习语,意为”不遗余力做……”,此处否定前移,所以必须用有否定意义的代词。句意为:这对夫妇如此好心以至于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
【解读】此题考查both, either, neither和none的区别。neither指的是”两者都不”,
含全部否定的意义;eithe:指”两者中的一个”;both指的是”两个都”;none指的是”都
下(三者或三者以上)”,含全部否定的意义。例如:
None of us have been to the moon.我们当中没有人去过月球。
Neither of us has visited the zoo.我们俩人都没有参观过动物园。
---Which tie would you prefer, the black tie or the red tie, madam?
---I’11 take both, to have a change sometimes.
例题5 She works as a typist in a company. However, she doesn't like the work, because _____ calls for patience and speed
A. which B. it C. they D. she
【答案】13o it在此为指示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work,
【解读】it是代词考查中的一个重点。要注意它的用法。
it作代词可以代替上文中提到的事情或情况。如:
He took the medicine bought in the drugstore, and it did work.
it的这种用法要注意和由关系代词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用法的区别。关系代词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被修饰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分开,且不用连词连接;而it作替代词时,it所在的句子与被替代的句子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句子,或者用并列连接词加以连接。试比较:
He failed in the exam, and it worried him.他考试没有及格,这使他很发愁。
He failed in the exam. It worried him.
He failed in the exam, which worried him
例题6 The artist said,“_____ is a pleasure to be invited to give the performance
here.”
A. She B. It C. Which D. There
【答案】Bo it用作形式主语代替后面的不定式。
【解读】it可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代替不定式、动名词、主语从句或宾语从句。it这一用法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
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buy a computer.你很有必要买一台电脑。
例题7 Animals do not talk in words. They communicate by smelling, sound and movements with ______ animal.
A. any B. another C. each D. the other
【答案】B. another作定语一般修饰单数名词。
【解读】此题考查不定代词的辨析。
例题8 Would you care for_more tea?
A. any B. some C. little D. a lot of
【答案】B o some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希望对方做出肯定回答。
【解读】本题考查any和some的区别: ① any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中;any也可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任一’,如:I want a few envelopes. If you have any, give me some.我要一些信封。你有的话,给我一些。
Have you any plan?你有计划了吗?
You can make it any day. It is the same to me.
② some用于肯定句中。但也可以用于表肯定性建议、要求的疑问句中。
Would you come in and have some drink?进来喝些饮料好吗?
例题9 _____ boy was present at the meeting, and _____ of them was encouraged to express his own idea freely.
A. Each; each B. Every; every C. Each; every D. Every; each
【答案】D。every boy意义相当于all the boys,代词作主语,只能用each。
【解读】此题考查each和every的区别: ①each强调“个体”,而every强调“全体”。如:
Every student has a dictionary.每个学生都有词典。(强调全体)
The inspector shook hands with each worker.(强调每一个个体)
each可以作主语,宾语或定语,但every只能作定语,不能单独作主语或宾语。如:
Every/Each woman in our company is permitted to go out for travel or. Women's Day.
Each of us has to answer for our action.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③ each指两者或两者以上中的”每个”,every指三者或三者以上中的”每个”。因此,指两者时不能用every。There are many trees on each side of the road.街道的每一边都有很多树。
例题10 It’s impossible for all the people to get the jobs because _____ of them are not fit for them.
A. none B. all C. not all D. every one
【答案】B o all... not构成部分否定。后面有not,故不能选A和C a every one后面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形式,也可排除D.
【解读】本题考查部分否定。everything, all, both与not连用常常构成部分否定。
【总结】代词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考生要在整体把握各类代词的基本用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上述所讲的不定代词的用法区别和替代词的用法区别。
考点五 介词与连词
介词为常考考点而连词为必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共9题,考查连词的共26题。介词常见考点有:常见介词的基本用法,如 at, like, to, by, with, of, for, over等;常用介词的区别,如:through/ across/over; in/ on/ at; but/ except/besides/ except for;固定短语或习惯搭配中的介词等。连词主要考查近义连词的用法区别和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
例题1 This star was named _____ a Chinese ____ honor of his contributions to astronomy.
A. for; with B. as; for C. after; in D. with; to
【答案】C , name after表示”根据……命名”;in honor of表示”为纪念……”。
【解读】此题考查介词的固定用法。许多介词有固定用法,平时要注意认真搜集记忆一些特殊的介词搭配,见多识广,才会做到运用自如。
例题2 The key_success lies_persistence and hard work.
A. to; in B. of ; for C. for; to D. of; in
【答案】A. the key to表示”……的关键”;lie in表示”在于”。
【解读】此题为打破思维定势题。有些汉语意义上的”的”,在英语中不用of,而用to。如: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e key to the door, the notes to the text, the entrance to
the cave, a visit to Beijing,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product,
例题3 _____ more and more forests destroyed, many animals are facing the danger of dying out.
A. Because B. As C. With D. Since
【答案】C, destroyed在此是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故可判定前面部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一个独立主格结构,故答案为C,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式的判断能力。有些同学不认真审题,认为这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as又有”随着”的意思,所以误选了B.
例题4 ---This is Jane speaking.
---0h, it' s you. Your voice sounds quite different_the phone.
A. for B. from C. by D. on
【答案】D。此题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而选B项,而实际意思是“声音在电话中听起来不同”。
【解读】高考通常考查介词在一定的语境下的活用情况。弄懂句意是答题的关键。
例题5 The picture looks very beautiful _____ the light wall.
A. in B. of C. over D. against
【答案】D, against在此处表示”以……为背景”。
【解读】介词通常有多种意义,而少见少用的意义通常会成为高考的考查点。
例题6 ---I don't like singing_dancing, what about you?
---I don't like dancing,_ I like singing songs.
A. and; and B. and; but C. or; but D. or; and
【答案】C。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我不喜欢唱歌和跳舞”,第二句的意思是“我不喜欢跳舞,但我喜欢唱歌”。or用在否定句中,连接两个并列成分。
【解读】此题主要考查but的用法。英语中表示转折或对比关系的连词有:but, while等,其中but语气最强,while表示对照关系。如:His wife is very tall while he is very short.
例题7 It is snowing outside, _____ it is so bright at night.
A. as B. for C. because D. since
【答案】B。外面很亮并不一定是下雪了,故这个原因是推测出来的。
【解读】此题考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的区别。for和because都用来表示原因,for所引导的从句只是据上文的推断原因,并非直接的原因。而because是从属连词,可放在句前或句后,它所引导的句子和主句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如:
She cried because she failed in the exam.因为没通过考试,她哭了。(直接原因)
She may fail in the exam, for she cried.(推测原因)
例题8 Internet should be developed to help people_endanger people.
A. more than B. other than C. rather than D. better than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固定短语作连词的用法。more than意为”不仅仅……”;other than意为”除了”,rather than意为”而不是……,与其……宁愿……”;better than 意为”比……好”。本题的意思是”因特网的发展应该是有助于人民,而不是危害人民”。
【解读】or, otherwise, rather than, either... or…等词连接并列的词、短语和句子时表示选择其中的一个。如:
He rather than you is to blame.该受责备的是他不是你。
例题9 He was about to get off the bus_he saw his father
A. as B. until C. while D. when
【答案】D。句意为:他刚刚要下车,这时他看见了他的爸爸。
【解读】when可用作并列连词,相当于at that time, then意为“这时”。
【总结】诚然掌握介词的基本用法及介词与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习惯搭配很关健,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在具体语境中的介词的活用。使用连词时一定要准确判断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特定语境。
考点六 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为必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形容词和副词的共有22题(除北京和重庆卷外)。命题热点有: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及其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等级及其修饰语;在特定的语境中选择恰当的词语;enough等重点词的用法等。
例题1 There lay a ______ box in front of the window.
A. little round black wooden B. black little round wooden
C. round black wooden little D. wooden round black little
【答案】A。 little表示大小,round表示形状,black表示颜色,wooden表示材料,故选A。
【解读】此题考查多个形容词连用时的排列顺序。多个形容词作定语时,形容词的排列顺序为:
总括性形容词(all/both/no)+限制性形容词(指示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冠词/名词的所有格)+数词(序数词/基数词)十感官(描绘性)形容词+大+形状+年龄/新旧+颜色+产地+材料+目的/用途/类别+中心词名词或代词
为了方便记忆,可用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总县(限)官,大行(形)令(龄),杀(色)国
才(材),目的用途名词前。
例题2 This year they have produced_grain_they did last year.
A. as less; as B. as few; as C. less; than D. fewer; than
【答案】C. as... as中用形容词或副词原形,从而排除选项A;句子中的grain是不可数名词,不能用few修饰,故答案选Co
【解读】此题考查副词的比较级。注意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式和应用。
(1)比较级+than+名词/代词
一般情况下,than后面既可接代词的主格也可接代词的宾格,但是当主句的谓语动
词为及物动词时,主格代词与宾格代词的意思不一样。如:
She loves the dog better than he.她比他更喜欢那条狗。
She loves the dog better than him.她喜欢那条狗甚于喜欢他。
(2)比较级+and+比较级
此句型的意思是:越来越……,如: Our state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3)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此句型的意思是:越……,就越…… 如: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want to learn.你学得越多,你就越想学。
(4) (not) as/so+原级+as 此句型的意思是:……跟… … 一样/ ……不如……,如:
Li Lei is as tall as Wu Dong.李雷跟吴东一样高。
Our room is not so / as large as theirs.我们的房间不如他们的大。
(5)否定词+比较级 = 最高级 如:You can' t find a better hotel here.
例题3 They are _____ little children that we all like them.
A. so B. such C. very D. quite
【答案】B。根据句型结构排除选项C,D;而句子中的little为一般性的形容词,不是指数量的少而是指年龄或体格小而可爱,于是,前面用such修饰。
【解读】此题考查so和such的用法区别。so... that和such... that都可引导结果状语从句,要注意其用法区别。
1) so后面接形容词、副词及many, much, little, few等不定代词。
2) such后接可数名词复数或不可数名词。另外“such + 不定冠词 + 形容词 + 单数名词”= “so + 形容词 + 不定冠词 + 单数名词”。
例题4 Li lei's father is ______ too old to travel ______ far.
A. very; so B. rather; that C. many; quite D. far; much
【答案】B。根据空后的too可排除A, C;根据much用法可排除选项D. rather通常用来修饰too.
【解读】此题考查了that作副词时的一个特殊用法。that作副词意义上相当于so(如此)。如:I didn't think you had changed that much.我没想到你变化那么多。
例题5 ---How is Ellen today? ---She said she was ______ better.
A. very B. fairly C. pretty D. quite
【答案】D。一般说这四个程度副词不能修饰比较级,但quite只可修饰better, 指身体较好。
【解读】此题考查比较级的修饰语。程度副词much, many, far,rather, rather, even, a lot, little等词语常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
The experiment was much easier than we had expected.
There are many more girls than boys in my class.
例题6 In the sports meeting he jumped _____,so he was _____ spoken of.
A. highly; high B. most highly; high C. high; highly D. highest; highly
【答案】D。副词high一般指具体的高或高度;highly指抽象的高、高度。
【解读】此题考查同根副词的辨析。请注意以下同根副词的差异: late(迟的),lately(最近的);close(接近地),closely(密切地);deep(深地,指具体深度),deeply(深深地,表抽象含义);high高地,指具体高度),highly(高度地,表抽象含义);wide(宽地,表具体宽度),widely(广泛地,表抽象含义)。
例题7 The _____ to challenge his difficulties has been praised by the headmaster.
A. enough brave boy B. brave enough boy
C. boy brave enough D. boy enough brave
【答案】C. enough修饰形容词brave时,放在brave之后。
【解读】此题考查enough的用法。enough可用作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作副词用时,常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如:Enough has been said on the subject.这个话题已说得够多了。
The student isn' t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bookshelf.
The driver drove his car carefully enough.这个司机开车足够细心。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enough to tell you.我有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例题8 The computer sounds _____.
A. cheaply B. expensively C. costly D. wonderfully
【答案】C. costly是个形容词,”昂贵”的意思。
【解读】此题考查以ly结尾的形容词或副词的区别。sounds在此用作连系动词,而连系动词后面要求接形容词作表语。
例题9 He told me that_nothing there was worth looking into.
A. nearly B. almost C. hardly C. seldom
【答案】B. nothing前应用almost修饰。
【解读】此题考查nearly和almost的区别。这两个词意思相近,肯定句中可以相互换用。一般来说,almost的差距比nearly小。主要区别有:1) almost能和never, no, none, nothing, nobody,nowhere等连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nearly。如:Almost nothing is worth listening to in this lecture. 这个演讲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一听。
② nearly可以和not连用,not nearly是”远不如”的意思。如:The work is not nearly
perfect.这个工作远不完美。
例题10 They have held three meetings this week ______.
A. alone B. lonely C. ever D. just
【答案】A。副词alone修饰名词时要后置。
【解读】此题主要考查alone和lonely的区别。① lonely只作形容词,可作定语、表语,但不能作状语。作表语时,表示”孤独的”、”寂寞的”,带有感情色彩,是一种内心情感。例如:He is alone, but he isn't lonely.他虽一个人,但并不感到寂寞。 ②alone作副词,充当状语;亦可作形容词,作表语,但不能作定语。作表语时表示客观事实(独自一人)。例如:He lives alone in a lonely temple.他独自住在一个荒凉的庙里。
例题11 _____,the boys were shouting and singing.
A. Happy and excited B. Happily and excited
C. Happily and excitedly D. Happy and excitedly
【答案】A. 形容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解读】此题考查形容词短语作状语的用法。形容词短语可用来表示主句的一种伴随状态或原因。如:He went to bed, cold and hungry.他又冷又饿,上床睡觉去了。 He stood there still.
例题12 It is ______ that you can pass the driving test.
A. sure B. surely C. certainly D. certain
【答案】D. it is后面只能用certain作表语。
【解读】此题考查sure和certain作表语时的区别。sure和certain都可作表语,区别二者的关键在主语。sure的主语只能是人,而certain既可以人作主语,也可以it作主语(作形式主语)。例如:He is sure/certain to win the game.在比赛中他肯定能获胜。
It' s certain that it will snow tomorrow.明天肯定会下雪。
【总结】要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达方式及常见的句型;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 真辫析从而作出正确选择;做题时不能墨守成规,要辩证地分析问题。
考点七 主谓一致
主谓一致为选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主谓一致的只有2题(北京卷和广东卷考了这个考点)。考点包括:倒装句主语的确定;集体名词、总称名词、单复数同形名词单复数的确定;不定式、动名词、主语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确定,定语从句主语的确定等。
例题 1 The police ______ a prisoner.
A. is searching for B. are searching for
C. is searching D. has searched for
【答案】B. police后面的谓语动词应用复数形式。
【解读】此题考查集体名词的用法。英语中有些名词尽管没有复数形式,但其具有复数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后面的动词只能用复数形式。如police, people(人们),cattle, clothes,trousers, glasses等。如: Where are my glasses?我的眼镜在什么地方?
Do the clothes fit me?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The cattle have been driven away.牛群已被赶走了。
例题2 E-mail,as well as telephones, ______ an important part in daily communication.
A. is playing B. have played C. are playing D. play
【答案】A。句子的谓语应与e-mail保持一致。
【解读】此题考查学生判断句子主语的能力。当主语后面跟有“in, out of, with, along with, together with, including, but, except, like, as well as, no more than, no less than, in addition to, rather than + 名词”短语时,谓语动词应与前面的主语保持一致。如:
The teacher together with some students is visiting the factory.
He as well as I wants to go boating.他和我都想去划船。
Tom, rather than his brothers, is to blame.这要怪汤姆,而不是他的兄弟们。
例题3 How close parents are to their children_a strong effect on the charac-
ter of the children.
A. have B. has C. having D. to have
【答案】B。主语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解读】此题主要考查主语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形式的选择。英语中当主语从句、不定式、动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用单数形式。如:To see is to believe.眼见为实。Reading English magazines and novels is helpful to us.读英语杂志和小说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
例题4 South of the lake_two famous universities.
A. have B. has C. are D. is
【答案】C。此句为倒装句,主语应为two famous universities。
【解读】要注意倒装句主语的确定。例如:
There stands a temple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山脚下有一座庙。
There seem to be two horses in the distance.远方好像有两匹马。
I get up very early, so does he.我起床起得很早,他也是如此。
例题5 The Smith's family, which _____ rather a large one, ____ very fond of their old house.
A. were; were B. was;were C. were; was D. was;was
【答案】B。第一个空的family是整体概念,第二个空应指家庭成员。
【解读】 集体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形式要根据主语的意思来决定。如class, family, army, team, crew, audience , couple, group, company, committee等词后谓语用复数形式时,意为这个集体中的各个成员,用单数时表示该集体(整体概念)。如:
His family isn't very large.他家不是一个大家庭。
His family are music lovers.他的家人都是音乐爱好者。
例题6 Live sheep _____ to Hong Kong by truck.
A. is shipped B. ship C. ships D. are shipped
【答案】D。 sheep前面无冠词,也没有其它的限定词,故可判定sheep为复数意义。而且这些活绵羊是”被运往香港”的,故用被动形式。
【解读]单复数同形的名词Chinese, Japanese, sheep, deer, fish, means, works(作品,工厂)等作主语时,要注意辨别是单数还是复数,从而确定动词的形式。如:
A glass works is to be built here.这儿将建一个玻璃厂。
Most Japanese have traveled abroad.大部分日本人出过国。
例题7 Neither he nor his children_ interested in jazz music.
A. have B. are C. is D. has
【答案】B。谓语动词应与最近的children保持一致,后面为系表结构。
【解读】考查就近原则的运用。 ①当there be句型的主语是一系列事物时,谓语应与其最邻近的主语保持一致。 There is a pen, a knife and several books on the desk.
②当or, either…or…, neither…nor…, whether…or…, not…but…, not on1y… but also…等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与最邻近的主语保持一致。如果句子是由 here, there引导,而主语又不止一个时,谓语通常也和最邻近的主语保持一致。
Neither Ann nor Jane is from New Zealand. Either you or she is to go.
Here is a pen, a few envelopes and some paper for you.
例题8 He was the only one of the candidates who _____ able to carry out his campaign pledge.
A. have been B. has been C. were D. was
【答案】D。先行词为the only one,故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形式,根据主句 的时态,从句应用一般过去时,故选D.
【解读】此题考查在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作主语时,从句谓语动词的形式。
【总结】主谓一致考点大致可分为就近一致,意思一致,语法一致三大类,做题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一定要找准关键主语;2)找准倒装句等句中的主语;3)记准一些惯用法。
考点八 动词时态
动词时态为必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时态的共23题(除广东卷外)。时态是历年重点考查的项目,通常在2道题以上。主要考查的时态有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等。
例题1 Her MP3 _____ wrong though she used it only once.
A. went B. has gone C. had gone D. is going
【答案】B。此处强调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解读】此题考查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现在完成时是最重要的一种时态。主要用于:
1)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West Lake?你曾经去过西湖吗?
2)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I haven' t met her since then.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3)在时间或条件从句中表示在将来某个时间之前要完成某个动作。I' 1 return the magazine to you as soon as I have finished it.我看完后就把杂志还给你。
现在完成时常常有比较固定的标志词,如so far, recently, lately, ever, for, since, by now, this week, today, for the last few days等时间状语常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有些句型通常也与现在完成时态连用。如: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surfed the net.这是我第一次上网。
This is the best cell-phone that I have ever bought.这是我买过的最好的手机。
例题2 ---Excuse me, but taking photos is forbidden here.
---I' m terribly sorry, I _____.
A. don't know B. won't know C. haven't known D. didn't know
【答案】D。表示在说话之前不知道。
【解读】考查一般过去时态。一般过去时主要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在条件、时间、让步等状语从句中,常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将来的动作。She told me she wouldn't leave until you came back.她告诉我在你回来以前她是不会离开的。
要注意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现在完成时表示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强调的是现在的情况,因此不能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一般过去时只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事,和现在没有关系。试比较:
He has lost the key.他把钥匙丢了。(现在没有了)
He lost the key.他把钥匙丢了。(现在可能找到了,也可能没找到)
例题3 ---Look, it _____ again.
---Yeah. This is the fourth snow we _____ this month.
A. is snowing; have had B. is snowing; will have
C. snows; have D. will snow; had
【解读】本题考查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时态。现在进行时主要用于: 1)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 2)表示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但此刻不一定正在进行。 3)表示反复发生的动作。常与always, constantly, all the time等连用,表示说话人的不满、愤怒、抱怨、赞赏等。
【答案】A。根据look可以看出,“雪正在下”,故用现在进行时态。在 “it is the first/ second...+从句”中,从句用现在完成时。如果是 “it was the first/second...+从句”,则从句用过去完成时。
例题4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we met?
---Of course. You _____ an English evening party.
A. organized B. have organized C. had organized D. were organizing
【答案】D。表示当时正在发生某个动作。
【解读】本题考查过去进行时态。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如:
What were you doing at 10 o' clock last night?你昨晚10点在干什么?
例题5 We'd better accept his offer before he_
A. changes his mind B. will change his mind
C. changed his mind D. is to change his mind
【答案】A。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
【解读】考查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用法。一般现在时主要表示现在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在条件、时间、让步等状语从句中,可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动作。如:
If you go there, I' 11 keep your company.如果你去那里,我将与你同行。
Even if it snows tomorrow, the performance won’t be called off.
例题6 The old man _____ his hometown since 1955. He is anxious to return to his hometown.
A. has left B. left C. has been away from D. was away from
【解读】此题考查瞬间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的区别。瞬间动词用于完成时,表示一个动作的结束,它不表示动作的持续状态,不能和段时间状语连用(如for a year, since 1990)。如与段时间状语连用,句中的动词应用持续性动词或表示状态的动词。
【答案】C o since 1955表示”延续到现在的一段时间”,故用现在完成时态。且谓语动词必须用延续性动词表示状态。
例题7 Julia _____ with a stranger when Jim went to get the jacket he _____ in the restaurant.
A. had quarreled; left B. had quarreled; had left
C. was quarreling; has left D. was quarreling; had left
【答案】D。进去时发现正在与一位陌生人吵架,所以用过去进行时。把夹克忘在饭店发生在他进去之前,因此要用过去完成时。
【解读】此题考查过去完成时和过去进行时态。过去完成时是一种相对概念,是相对于过去某一个时间或动作而言的。因此一定要在形式或意义上有明显的过去时间或动作作为参照标志。主要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即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的过去”。
例题8 She _____ a report, but she hasn' t finished it yet.
A. has been writing B. was writing C. has written D. wrote
【答案】A。根据语境“她在写一篇报道,但现在还没有写完”,故用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强调动作的未完成性。
【解读】此题考查对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区别。现在完成进行时强调动作的延续性,而现在完成时态则侧重于动作的完成性。
例题9 The foreigner_in our school for ten months by November.
A. will teach B. has taught
C. will have been teaching D. has been teaching
【答案】C。句意:这个外国人到十一月份为止已在我校任教十个月了。
【解读】根据后面的时间状语by November可知,这个动作延续到十一月底,但到这时并未结束,故用将来完成进行时。
例题10 ---Don' t forget to send email to me. ---_____.
A. I don't B. I won't C. I can't D. I haven't
【解读】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如:He' 11 tell you all you want to know when he comes back.他回来后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答案】B。发email是将来的事情,故用一般将来时态。
【总结】高考题往往不会涉及单一的时态,更多地侧重于时态的交又使用和呼应,及与语态的结合使用等。答题时要认真研读题干,寻找尽可能多的时间参照信息,尤其是其它动词的时态。
考点九 动词语态
动词语态为常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被动语态的共7题。在历年有关被动语态的考题中,共涉及了七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其中以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态最多。命题人常常把被动语态和动词的时态结合起来考查。
例题1 The taxi was out of control,and the driver ____,according to some villagers,to have been killed
A. said B. was said C. was saying D. had been said
【解读】此题考查被动语态的形式。被动语态由”be十过去分词”构成,各种时态通过be的变化来体现。英语中的主动语态共有16种.
【答案】B。后半句可还原为:It was said that the driver had been killed.所以当the
driver作主语时要用被动形式。
例题2 The flowers looked as if they _____ for a long time.
A. haven't watered B. weren't watered
C. didn't water D. hadn't been watered
【答案】D。句意:这些花看起来好像很久没有浇过水。
【解读】从句要用虚拟语气。根据主句的谓语动词looked可知是对过去情况的虚拟,所以用过去完成时,而且要用被动形式。
例题3 ---The 1206 train had an accident last night.
---Jim _____;he happened to be on board.
A. may have hurt B. may be hurt
C. maybe hurting D. may have been hurt
【答案】D。此处是用情态动词表示对过去情况的推测。
【解读】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形式通常为”情态动词+be十动词的过去分词”。如:Your composition must be handed in by Friday.你的作文必须在星期五前交上来。
例题4 Your photos ______.Wait a moment and you will get them.
A. have developed B. are being developed
C. were developed D. are developed
【答案】B。句意:你的照片正在冲洗之中。等一会儿你就可以拿到照片了。
【解读】根据语境可知,照片还没有洗出来,正在”被冲洗”,故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形式。
例题5 Put on your gloves, or your hands will get ______.
A. burning B. to burn C. burn D. burnt
【答案】D. “get十过去分词”为系表结构,表示被动。
【解读】并非所有的”be+过去分词”都是被动语态形式。被动结构强调的是动作,系表结构表示主语的特点或所处的状态。
The window is broken.(系表结构)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a naughty boy.(被动结构)
The door was closed at once.(被动结构)
The door was closed all the year round.(系表结构)
The small room was crowded with people.(系表结构)
例题6 ---Why did you put the wood near the fire9 It' s dangerous!
---Don' t worry. Wet wood won't _____.
A. burnt B. be burnt C. be burning D. burn
【答案】D. burn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解读】本题考查了动词的主动语态表被动意义的用法。有类似用法的动词还有:close, read, write, sell, open等。又如:The pen writes smoothly.这钢笔用起来很好用。
This kind of cloth washes well.这种布好洗。
【总结】一定要熟记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构成。被动语态由 “助动词be+过去分词”构成,时态通过be表现出来。做题时,首先根据主语与谓语的关系确定是否是被动关系,然后再根据有关时间信息确定用哪种时态。
考点十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为必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情态动词的共14题(除天津和广东卷外)。主要考查常见的情态动词can, must, may, need, dare, should, will, shall等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用法;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情态动词+完成式”结构表示责备等。
例题1 His child left home three years ago. An idea that something _____ to him has been worrying him a lot.
A.can have happened B. should have happened
C. must happen D. must have happened
【答案】A。句意为”他的孩子可能出了什么事的想法一直困扰着他‘,。
【解读】此题考查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must, can/ could, may/ might均可表示推测,其语气must最强,might最弱。表示对现在或将来的情况推测时,其后面接动词原形;表示对过去情况的推测时,后面接have done的形式;对现在正在进行的情况推测时,可接be doing的形式。must表示推测,意为“一定是、准是”,此种用法只用于肯定句。如:
Yang Ping must have been at home last night.杨平昨晚一定在家里。
Wu Bin must be practising the piano at home now.吴宾现在一定在家里练习弹钢琴。
例题2 You are lying. The manager _____ in his office now, because he is talking with me in my home at the moment.
A. may not be working B. can not be working
C. mustn’t be working D. can not have worked
【答案】B。句意为”经理现在不可能在办公室里工作”,否定的语气很坚决,用can' t。
【解读】要注意表推测用法时can' t和may not意义上的区别。 can' t是 “不可能”的意思,而may not表示“可能不”。试比较:
He can't have arrived in Beijing, because I saw him ten minutes ago.
He may not have had breakfast.他也许还没吃早饭。
例题3 You must have seen the film last night, _____ you?
A. haven't B. didn't C. mustn't D. hadn’t
【答案】B. last night表明此句原先应为一般过去时态,故选B.
【解读】当情态动词表推测时,反意疑问句的谓语应回归到表推测前的时态。如: He must be tired,isn' t he? She must have known the news,hasn’t she?
例题4 ---May I surf the Internet tonight?
---No, you _____.You must do the exercises.
A. needn’t B. won’t C. mustn' t D. don't
【答案】C . you mustn't表示“你不被准许”之意。
【解读】此题考查对以情态动词提问的一般疑问句的回答。在英语中,以某些情态动词提问的句子,出于礼貌委婉的需要,或出于句意的需要,回答时(多为否定回答),要用另一个情态动词。在回答must提问的一般疑问句时,肯定回答用must,否定回答用needn't或don' t have to;在回答may提问的一般疑问句时,肯定回答用may,否定回答用mustn' t;在回答need提问的一般疑问句时,肯定回答用must,否定回答用needn't;在回答could , can , may , might,will所提问的表示征求对方意见或表示请求的一般疑问句时,肯定回答用can, may,否定回答常用can't。如:
---Must I finish my homework before eight o'clock? ---No, you needn't.
例题5 He was a good swimmer so he _____ swim to the river bank when the boat sank.
A. could B. was able to C. needed D. might
【答案】B. be able to 在此表示“设法做成了某事”之意。
【解读】can和be able to都可表示”能力”,意思上相近,但有区别:
(1) be able to的主语必须是人或动物,而can对此没有限制。
He can/is able to swim across the river.他能游过这条河。
The TV set can be fixed in 20 minutes.这台电视机在20分钟内能够修好。
② be able to可有各种时态形式,而can只有could这一过去式。
Tom will be able to skate as well as you. Tom滑冰将会和你一样好。
③ be able to的过去式(was/ were able to)可表示”设法做成某事,,,相当于“managed to do sth.”或“succeeded in doing sth”;而can的过去式没有这样的意义。
例题6 I _____,but I didn' t think you were serious.
A. shouldn't laugh B. wouldn't laugh
C. shouldn’t have laughed D. needn't have laughed
【答案】C。“我不应该笑”,但实际上我发出了笑声。
【解读】此句考查“情态动词+完成式”表略微责备的用法。 should/ ought to/ could/ need + 完成式”常用来表示”本来应该/能够/有必要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没有做某事”之意。如:You could have passed the test.你本来可以通过这次测试的。(实际上并未通过)
You are late again; you should have got up earlier.你又迟到了,你应该早点起床。
例题7 ---I got up at five this morning, I thought it was Friday.
---You _____ so early. It is Sunday today; you don't have to go to work.
A. musn’t have got up B. needn't have got up
C. needn' t get up D. mustn't get up
【答案】B。句意:你本来没有必要起床一早。
【解读】从语境上判断,今天是星期天,你不必起得太早,但实际上动作已经发生了,故用needn't have got up,
例题8 ---______ the film be on now? 一It ______ be, but I' m not sure.
A. Can; may B. Must; needn't C. May; mustn't D. Can; can't
【答案】A. can和may在此表示推测。根据but I' m not sure可知语气不是太肯定,故用may.
【解读】may表示”可能”,用于推测,意为“可能、也许、或许”,多用于肯定推测,可能性一般不太大,使用时,通常有语境暗示,如I' m not sure等。
---Where is Tom? Tom在哪里? ---He may be in the library.他也许在图书馆。
She may not be in the office today.今天她可能不在办公室。
例题9 When the party was over, it was already midnight. So he _____ walk home instead of taking a bus.
A. must B. can C. used to D. had to
【答案】D。因为那时已没有公共汽车,所以他”不得不”走路回家。
【解读】must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法,即强调主观上的必要性;have to表示在客观上要求某人”不得不做某事”。如:My uncle is ill. I must go to the hospital to see him.我叔叔病了。我必须去医院看望他(主观看法)。The bridge is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 So we have to take another way.桥被洪水冲跨了。所以我们不得不走另一条路(客观必要性)。
例题10 ---You_take photos here.
---I am sorry. I didn' t see the sign on the wall.
A. needn't B. won’t C. mustn't D. can’t
【答案】C。句意:“你不许在此照相。”
【解读】此题考查情态动词的否定用法。won' t:不愿意,mustn' t:禁止,不准,needn't:不必;根据语境,此处应用mustn' t表示禁止做某事。
例题11 He drooped his head without daring_his angry father.
A. look at B. to look at C. looks at D. look
【答案】B。dare在without后面,是动名词形式,故可判断dare在此作实义动词。
【解读】此题考查dare的用法。dare和need一样既可作为实义动词又可作为情态动词。dare, need作为实义动词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后面的不定式带to;作为情态动词气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need只有一般现在时而dare可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如:He dared not tell the truth他不敢讲真话。
例题12 ---Don' t be late for your interview.
---Of course I won' t. In fact,I ______ wait to meet the manager.
A. mustn't B. needn' t C. can’t D. shan't
【答案】C。句意为: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经理。
【解读】此题考查固定结构。can' t wait to do sth.是“急不可待地想做某事”之意。
例题13 It has been announced that passengers _____ remain in their seats until the dangerous objects have been removed.
A. can B. will C. may D. shall
【答案】D。shall在此表示”命令,强制”之意。
【解读】 shall作情态动词,用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表示承诺、意图、必然、命令、决心、一定、必须等。Tom shall have a toy, if he is a good boy.如果汤姆是个好孩子,他会得到一件玩具。
shall用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疑问句中,表示征求对方意见,表示“要不要,好吗”之意。如:Shall I open the window?我打开窗户好吗?
【总结】正确使用情态动词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做题时要利用细节,想象出会话的实际情景,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考点十一 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为选考考点。在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考查虚拟语气的共2题。虚拟语气命题热点有:虚拟条件句,尤其是错综条件句和含蓄条件句;wish, insist, suggest, demand, order, advise等动词后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as if, it' s time that…,主语从句及表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should/ ought to+完成式”构成的虚拟语气等。
例题1 ---I can' t recite the poem.
---Well, you are supposed _____ it many times yesterday evening.
A. to read B. to have read C. reading D. having read
【解读】be supposed有”应该”之意,后面只接不定式,若不定式用完成式,表示”过去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没有去做”,用否定式意思则相反,此用法也含有”批评、责备、抱怨”之意。
【答案】B。句意:你昨天晚上就应该读很多遍。
例题2 I have to meet a friend at the airport today. _____ I enough time now, I _____ to repair your computer.
A. Have,will help B. Had,would help
C. If had ;would help D. Had had ;would have helped
【解读】在非真实条件从句中if省略后,要把从句中的were, had, should提到主语前面形成特殊倒装。本句假设的情况与现在相反,故选B.
例题3 It is necessary that one _____ the text every day if he wants to lea
★ 诗词汇
★ 托福词汇高频积累
★ 雅思考试外交词汇
★ 财会英语专业词汇
★ 银行术语词汇
英语教学论文:把握词汇发展路径,提高词汇教学效果(通用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