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

时间:2023-08-20 03:34:35 作者:查理苏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查理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

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

摘 要:本文从视唱的技术处理方面分析了如何取得较好的视唱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视唱 音准 节奏 音乐 教学效果

视唱的教学内容包括调性训练、节拍节奏训练、变化音及转调训练、多声部视唱训练、看谱唱词训练等等。为了视唱的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唱视唱时,要“眼看”、“口唱”、“耳听”、“手划拍”等动作的相互协调。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视唱的有关技术处理是相当重要的。

一、音准

音准是由某一个固定音高的要求来确定的,它可由某一乐器或音笛、音叉来认定,也可能由视唱者的内心感觉,而有时这种内在感觉和乐器的固定音高有一定的误差。音准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当演唱时,可能与原确定的音高逐渐降低或逐渐升高。(2)整个曲子基本维持在确定的音高上,但某一个音、某一个音程、某一个乐句不准确或不稳定。音准问题与不同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音质是决定条件

漏气的、暗淡的声音常会导致音准的下降。依靠音质可以保证正确的音准,如果是在轻柔流畅的声音时就容易达到好的音准。因为在唱这种声音时,视唱者更加准确地听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就能维持应有的音高。

2、呼吸是重要条件

致力于呼吸支持,可减少声音的偏低。要维持一个好的音准,随时以平稳的呼吸来送到声带上是非常重要的。

3、姿势是辅助条件

正确地坐姿及呼吸是必须加强的,倘若视唱时交叉了双足,或者一种垂头弯腰的坐形,就不可能产生好的、自由的横隔膜的活动。

4、音域是决定因素

女高音在较高的音上容易偏高,特别在强音上。频率越快,越使歌者难于控制音准。而对低声区的音适用了过多的压力,形成一个不平衡而沉重的低声区的音,就容易偏低。

现在结合常用的大小调式,看看音高在调式各级音的高低倾向。

大调式中的第一级音(如C大调中c),从它本身来看,是大调中的基柱,是稳定的。因此唱的时候总是平稳而无倾向。

大调式中的第二级音(如C大调中的d),它与第一级音的关系是大二度,是上行的,因此,第二级音在上行的大调式中,是倾向高的。

大调式中的第三级音(如C大调中的e),是显示大调式的特性音。第三级音在旋律中不允许任何细微的含糊,不然会有损大调式的特性。大调式中的第三级音必须经常以倾向高的要求来演唱。

大调式中的第四级音(如C大调中f),有着倾向第三级音的要求,因此演唱它时必须带有倾向低的趋势。

大调式的第五级音(如C大调中的g),时大调中基柱音之一,是稳定的。同时,它又是大调音阶后半段的始音,因此大调是中的第五级音必须唱得平稳。

大调式中得第六级音(如C大调中的a),无论对第一级主音活第五级属音来说,它是大音程,因此上行时带有倾向高的趋势。

大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如C大调中的b),有上行倾向主音的趋势。因此它带有倾向高的要求。

大调式各音上下行差别最大的是第二与第六级,它们在上行时倾向高,在下行时倾向低。而第三级和第七级在上下行都是倾向高的。第五级在上下行时有着不同的倾向,但它因为是支柱音,尤其由它任基音时总是平稳向前。而第六级音下行时倾向低是因为第七级下行达到它而产生的。一般情况达到第六级音(下行)往往是由别的音开始,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它仍有趋高的倾向。在小调中除了主音由倾向高的要求外,第二及第五级也有倾向高的要求。小调中的第二级音是关系大调中的第七级音,小调中的第五级音是关系大调的第三级音。而小调中第三级音是小音阶的特性音,必须有倾向低的趋势,倾向主音,这样才能显示小调中小三度的特性。

小调中各音的紧张度是非常微妙而复杂的,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调主三和弦不稳定性和它与大调关系无形的联系所造成。

另外,调外变化音的音准同样存在倾向性。

第一小节为助音性变音,带升号的c要紧贴d唱;第二小节为经过性上行,带升号的c倾向后面的d,即有趋向高的倾向;第三小节为经过性下行,带降号的d倾向后面的c,即有偏低的倾向;第四小节为换音性变音,带升号的c倾向后面的d,即有趋向高的倾向;第五小节为跳入级出变音,带升号的d倾向后面的e;第六小节为级入跳出变音,带升号的d紧贴前面的e;第七小节为跳入跳出变音,因为和前后都没有太近,所以按正常音高唱。

二、强弱

1、强弱是表达乐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普通分为:pp p mp mf f ff,但实际在表达音乐作品时,每一级音量的大小是根据作品表现时的要求及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情绪和感受来决定的,同是一个等级的音量,在不同的作品活不同的演唱者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别。当然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强与弱是相对的,是由相互比较而取得的。同样的力度在同一作品中不同的位置,也会因前后的安排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两个乐句的力度:(1)从pp逐渐上升到ff,(2)从pp逐渐上升到f,再回到p又突然上升到ff,虽然两者都达到ff,显然,第二句的ff在感受上比第一句的ff要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作品中所采用的力度及作品高潮时所用的力度,尽管标记着同样的力度记号,但实际上却因安排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

音的强弱或句子的力度表现,通常伴随着音的高低轨迹,即渐强时一般音往上走,减弱时音往下行。渐强,大都伴随着加速或紧张的情绪;渐弱,大都伴随着减速和松弛的情绪。例如法国《视唱教程》1B第93条片段。此曲主要体现在每一个乐句随着音的降低而渐弱,而乐句与乐句之间又是渐强的。第一二小节平稳进行,略带渐弱,第三四小节总体上也是渐弱,音往下走,但三四小节比一二小节在句子的强度上要大;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在音的走向上都是往下,即渐弱,但第六小节比第五小节在句子的强度上又要大,特别是第一个音;五六七三个小节的第一个音呈上升趋势 ,所以三个句子是渐强趋势,第七小节第一个音为最高音,也是爆发点,但三个乐句本身的趋势是随着音的降低而渐弱下来。后面小节的处理和前面的一样。此曲的重点就是做好音与音的强弱和句子与句子的强弱对比。

2、强弱还体现在对某一个音的强调。我们知道,一个音符单独是不存在什么音乐思想的,只有几个音符互相组成了一个乐句,这时才产生音乐作品中最基本的音乐思想。在乐句中,它必须有一定的起伏,那么起伏的最高点称之为“逻辑重音”。怎样找到逻辑重音,一是根据节拍的强弱来决定,即节奏;二是旋律进行的方向,即上行时增强,下行时渐弱。正确选择逻辑重音的位置,才能准确表达曲目的思想。比如上面这条曲目,每一个乐句的重音几乎都在第一个音。

3、恰当地理解和表达力度的增强和渐弱,是塑造正确音乐形象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渐强必须由弱开始,而渐弱必须由强或较强开始。同时,渐强时必须预见顶点的所在,渐弱时必须预见终点的所在。

三、句法

视唱的句法犹如语言的标点符号,起到抑扬顿挫的作用。良好地准确地划分乐句,是对视唱作品的框架结构的正确体现。分句依赖连线、呼吸、甚至节奏的不同运用。如法国《视唱教程》1B第110条片断:

此曲的分句因前后音的连接而改变节奏型的实际效果。第一小节休止符后面半拍的音连接后面二八节奏型前半拍的音;最重要的是从第五小节开始,由于前后音的连接,连续几个八十六的节奏型由于句法的表现而变成了十六八的效果,重音也跟着发生变化。由于连线与连线之间需要断开,节奏感显得非常突出。

本文针对视唱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粗略说明。文章涉及的点并不多,主要引导学习者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视唱习惯。视唱的教学以获得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为最终目的。高水平的视唱应以高水平的音乐听觉为先导,通过对视唱作品的音乐形式、音乐体裁、音乐风格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促进“音乐鉴赏力”的形成与发展。

篇2: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探索论文

摘要:地基处理技术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内容,专业性很强,工程难度也相对较大。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工程背景,采用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效规避不良地基情况,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本文主要分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及特点,并提出具体地基处理方法,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

房屋建筑施工中涉及到的专业要素比较多,尤以地基处理最为重要。地基处理情况直接关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及效果,也决定了房屋建筑使用寿命。如果地基具备较强的承载力,且牢固性很强,可使房屋建筑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并延长它的使用周期。具体工程实践中,施工单位要结合房屋建筑施工要求及具体工程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将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使房屋建筑更加安全、可靠。

篇3: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探索论文

3.1换填法

挖出原有房屋建筑中的不良地基土,应用强度较高的地基土进行换填,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和施工诉求。施工单位经常选用碎石和砂石作为换填材料,它们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具体工程实践中,挖除原有地基土之后,应用高强度填料进行替代,再应用机械设备将它夯实,以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采用该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可使软土层固结速度加快,使地基基础更具强度,避免在不良地基处理中出现塑形坡标现象,使地基具备较高的承载力,有效承担房屋建筑负荷。在寒冷区域采用该种地基处理方法,可避免外部温度过低,使地基发生冻胀。其在北方或冬天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比较普遍。

3.2强夯法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过程中,要依据具体工程背景,准确定位各夯点位置,使后续施工更加简单。强夯法应用初期,需要应用相关机械设备对施工场地进行预压处理,使其具备较好的平整度,使测量放线和夯点更加统一。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如果地表水位比较高,可在地表填充一定量的砂石,避免水位过高,对施工设备造成破坏。应用强夯技术时,较常采用的是分段施工方法,由两侧向中间开始施工,使地层具备较好的平整度。施工人员也要对夯击处理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落锤平衡、准确,提高施工质量,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3]。

3.3预压法

房屋建筑施工初期,要对建筑工程的承重情况进行考量,并以此为前提,对施工现场施压,将土壤对地基施工的不良影响进行有效排除。预压法主要是指借助相关工艺和技术,排出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具体工程实践中,可将预压法分为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种。前者主要被应用到软土中,采用砂石或其他类别的土质对软土进行替代,使地基具备较好的承载力;真空预压主要被用以地面下部地基建设中,通过竖井将土壤中的水分排出,满足真空预压要求。

3.4新型地基处理技术

(1)粉煤灰吹填法。粉煤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具备较好的透水性。将其用以不良地基处理中,可使吹填土很快固结,使施工时间缩短,从而节约施工成本。采用粉煤灰吹填法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要使粉煤灰和吹填土充分融合,确保吹填土具备较好的固结性。(2)DDC灰土挤密法。该种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在孔内进行深层强夯,应用钻机开展钻孔工作,继而在钻孔内分层注入灰土。完成灰土注入工作之后,夯打每一层灰土,使其具备较好的承载力,满足房屋建筑地基处理要求。(3)强制固结法。其主要被用以砂井预压中,应用原理是通过贯通和纵向分布的砂墙,及时排出地基中的水分,加速土壤固结,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采用该种方式,可对真空压力进行一次性施加,快速完成堆载工作,提高不良地基处理质量[4]。

4结语

不良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内容,它使房屋建筑施工更加安全、稳定,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随着房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地基处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工程背景,认识到地基处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方式,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并对它的处理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房屋建筑更加安全、稳定,提高其整体性能及使用寿命,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开拓广阔的竞争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俊鹏.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5(15):52,55.

[2]陈清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门窗,2012(09):353-354.

[3]张永涛.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4(02):202.

[4]陈伟.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6(20):94,96.

篇4: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探索论文

(1)复杂性。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区域地形、地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使房屋建筑地基处理难度较大,处理过程复杂。不同地区的土质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季节冻土和淤泥质土等在地基处理中比较常见。施工单位要依据施工现场具体地质情况,选用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及时解决不良地基处理中的各类问题,提高地基处理质量,为房屋建筑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2)隐蔽性。地基处理工作不仅容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且隐蔽性强。依据具体工程情况,分析地基处理施工工序,各工序之间紧密相连,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后一道工序的执行都需要以前一道工序为依托。而该工程性质决定了其具备很强的'隐蔽性,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该部分内容。地基处理过程中,要对各工序进行严格检查,并着重验收隐蔽工程,有效规避隐蔽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各类常见问题[2]。(3)难度大。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位于地面下部。如果完成地基施工之后,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疏漏,很难对其进行解决,也增加了后续施工难度,使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难以保障。与此同时,地基处理过程中,也容易受土质、天气及外部环境因素干扰,使地基问题处理更加困难。而地基往往处于特殊位置,涉及到的工程范畴比较广,也容易受外界条件的限制,使地基处理及后续施工困难。

篇5: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探索论文

因房屋建筑位于地表,故可将其称为上部结构。主要通过柱子和墙体等,将房屋建筑重量传递给地基,因而,房屋建筑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受地基强度和耐久性影响。房屋建筑施工中,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地基处理不当导致的。如果不能够依据具体工程背景,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很容易使房屋出现倾斜、开裂等情况,甚至会使房屋建筑坍塌,不利于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地基施工过程,依据图纸设计要求,执行各项操作,使地基施工过程更加合理,有效规避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故。地基位于房屋建筑工程下部,隐蔽性较强,施工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引发各类安全隐患。应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有效处理,保障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1]。

篇6: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索论文

摘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施工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是被多种因素影响制约着,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就是科学的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本文将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以及提高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对策。

篇7: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索论文

1前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细节的处理方案以及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结构技术和材料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中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施工情况复杂,施工的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是一项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受到工程基础的影响。为了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必须要综合考量安全、质量和结构因素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更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篇8: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索论文

2.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常用的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的结构性能,目前,相关人员已经认可了将锚固技术使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大型工程项目,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大,为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建设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更要做好基础施工工作,减少环境因素影响,在保证工程的稳固性的同时提高基础处理工程的施工效率。

2.2预应力管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预应力管桩也有了较大的的发展,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有静压法、射水法和震动法,预应力管桩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两者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对管桩沉降过程中常用技术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方法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效率。

2.3水泥土

水泥土能够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强度和稳定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这正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目的所在,而水泥浆的灌浆过程和水泥浆的制作过程正是水泥土在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关键,要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中使水泥土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度,就需要科学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科学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制作水泥浆,而施工强度和稳定度提升的效果就是灌浆效果,其效果与灌浆过程中水泥浆的数量息息相关,水泥浆的制作是将与水泥材料相关的施工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待水泥浆混合搅拌好之后,将其灌注到基础项目部分的内部并使其发生相应的反应来提升强度和稳定性,即所谓的灌浆法。

3对水利水电基础技术的探索

3.1全新的施工方法

对全新的施工方法来说,一方面,要想基础的硬度和地基能够承受住建筑上的全部荷载,就要先保证基础的抗冻性、耐久性、耐侵蚀性和防潮性。同时,为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要预留出足够的工作面,而且地基的.变形值范围要在规定的参考值内,避免建筑物出现倾斜、开裂等情况。另一方面,对于相对较浅的基础来说,可以沿着基准灰线将其切割成1个槽边的轮廓进行施工作业。而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的处理,要结合具体挖方尺寸和施工场地的情况来定,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结构的完好。

3.2加强软土地基的方法

加强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挖除置换法。适当地挖除建筑物下面的软土层,并将其填换成低压缩性和防腐蚀性的散粒材料,比如卵石、粗砂、煤渣和石屑等。②重锤夯实法。用带有自动脱钩设备的履带起重机把重锤吊到指定的高度,并做自由落体动作,利用冲击力把土夯实。③排水固结法。人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在其内部形成垂直或水平通道,在自重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土层强度。

4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对策

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建设中自然也是不例外,所以就需要施工企业坚持创新思想和理念,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以先进的技术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人员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技术操作水平的高低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否都与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率相关联,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并且其管理制度也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要在施工建设中及时进行排查,然而制定有效地对策解决问题,对策的制定要结合施工现状和相关数据,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对于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却不够完善,也不够先进,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上,既是因为自身技术研究的不够深入,也是因为施工技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我国更需要认识到这一现状,发现自身技术含量较低这一现实性问题,不断地开拓思想,借鉴先进经验,加强钻研和对经验的总结,更要结合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各方面因素,相信我国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面将会有较大的突破,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博,李凤鸣.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21):114.

[2]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7.

[3]冯彬.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5(10):253.

[4]董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4(7):178.

篇9:对地方影视设备技术探索的论文

对地方影视设备技术探索的论文

气象影视设备集约化整合需求分析

目前,福建省有五个(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设区市已建成有主持人的虚拟演播厅系统,均已开播有主持人的气象影视节目,其中泉州、漳州已延伸到部分县级,漳州延伸到龙海市和漳浦县,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市代县制作天气预报节目。天气预报节目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在制作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市代县制作节目加大了地级市单位时间工作量,每天下午市气象台预报结论出来后,需要在两个小时内制作完成七至八套节目,并且传输给电视台和部分县局,制作时间相当的紧张,因此对节目制作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显得十分重要。

气象影视设备系统集约化改造

原有影视设备系统架构。漳州气象局原有气象影视系统组成:影视节目主要由两台大洋非编独立录制,同时对大洋非编进行了单机备份。虽然满足了套数较少的影视节目的录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系统可扩展性较差,工作效率很难有效提高;②单机备份的安全性能不够,系统容易出现故障,影响节目录制。如果系统不进行集约化改造,势必影响到市县影视节目集约化发展。集约化改造后的影视设备系统架构。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漳州市气象局通过与影视设备供应商大洋公司技术人员积极沟通,对影视设备进行了必要的集约化升级改造:①影视素材采用UITSV3600i-D磁盘阵列作为存储;②大洋非编数据库采用外置数据库服务器作为存储;③采用MDS服务器作为磁盘阵列素材元数据及数据库的管理者,是系统服务器中的重中之重。如图1所示,改造后影视素材及大洋非编数据库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两台大洋非编都通过调用外部存储器进行节目录制,并通过MDS服务器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保障节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个小时内录制七至八套节目成为现实。

气象影视节目集约化录制

节目构成的基本要素。一套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播出主要有四项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气象预报结论,特别是气象电码的自动转换;二是节目形势的主持人视频;三是城市预报的主持人配音;四是节目成片传送给电视台。节目集约化录制方式。如图1所示,大洋非编1和大洋非编2的功能和效率将是同等的,节目素材等信息都是存储在服务器中,都能随时调用服务器素材,这样两者可以同时独立配合工作,也可以当其中一套非编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套非编设备不受影响继续工作,并且不用重新接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首先,气象预报结论出来后,先由副班人员在大洋非编2中输入气象信息(如紫外线指数、舒适度指数等),并生成云图以及节目电码文件。利用大洋非编2的9210报文自动读取功能读取各预报点天气预报信息,节省各预报点信息输入的时间和提高信息输入的准确率。其次,主班人员在大洋非编1录制主持人形势的声音,再根据主持人的语速、刚录制的声音等方面调整节目形势的画面位置。调整好音频画面后通过大洋非编1的故事版播放并采集功能(全双工录制),采集主持人的视音频,然后录制各预报点的主持人配音,编辑成一档节目,保存故事版。最后,通过非编系统,由副班人员在大洋非编2输出,通过节目传输服务器传送给电视台和县级气象局。节目集约化传输方式。传送给各县市电视台:申请漳州广电网络专用光纤,带宽在IOM左右,在漳州市气象局影视中心建立INTERNETFTP服务器。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将各县市的气象节目制作完成后打包成MPG格式文件,上传至INTERNETFTP服务器相应的访问单元,各县市电视台可通过FTP自行下载后播出。采用互联网INTERNET宽带传输网络方案解决了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同时视音频也打包成个MPG文件传送,解决了信号消损的问题。传送给各县市气象局:利用气象部门现有的2MSDH网络系统,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将各县市的气象节目制作完成后打包成MPG格式文件,上传至NT服务器相应的访问单元,由各县市气象局通过2MSDH网络下载到本地气象局服务器,再由各县市气象局通过光盘、U盘或录像带的方式传送给电视台。

篇10:对水利施工软土地理技术探索论文

对水利施工软土地理技术探索论文

1、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化学固结处理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应用软土地基化学固结处理技术,体现了鲜明的特征,虽然其应用频率不高,然而体现了良好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技术主体应用化学材料,通过科学处置实现令软土地基良好的排水固结目标,进而提升地基整体稳定水平。一般经常应用的为灌浆处理、高压喷浆、深度搅拌等处理技术。后者在我国应用较为常见。该方式将水泥以及石灰等用于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处理设备,令水泥以及石灰等材料与软土地基良好混合,充分搅拌,进而令软土土质同固结剂通过深层处理全面黏合,借助固化剂同软土地基形成的化学作用实现固结处理目标,进而优化软土地基整体强度水平,并令其硬度实现稳步提升。

应用化学固结处理技术方式,可有效降低沉降总量,实现优化地基处理的'科学目标,可确保地基处理边坡体现优质稳定功能。具体处理阶段中,施工方应做好水泥以及地基产生化学反应的管控,并应用有效的物理加固策略实施综合管控,进而确保地基处理完成后具备良好的固化效率。应用灌浆处理技术方式阶段中,应确保浆液位于软土地基之中实现匀称良好的分布,进而优化地基操作处理效果。应用高压喷浆技术方式,应掌握好压力水平,有效预防施工阶段中引发起包以及不均匀沉降现象。应用深层搅拌处理技术阶段中,应选择适宜的搅拌施工设备,并注重控制好搅拌施工的具体时间,令其体现良好的均匀性。

2、优化水利施工软土地基质量管控

为全面优化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质量,应遵循水利工程管理规定,做好项目规划、报批、开工建设、竣工管理验收等环节管控,在没有完成前阶段工程任务时,不应开展下阶段工程。同时,应全面履行工程项目规划审批管理体制,预防三边工程。应科学履行三制管理制度。即法人责任、建设监理以及招标承包管理体制,确保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综合质量水平。法人应全面担负工程施工责任,依据市场发展规律优化工程建设,确保施工质量。招投标阶段中应严格审核企业资质,注重其业绩成果。同时,在质量管控阶段中,应科学履行全过程管控,优化技术方案,科学应用处理技术措施,创建完善的质量保证系统。并应对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作出明确要求。对原材料、施工应用成品、机械设施等应进行严格管控,不得没有通过监理人员批准擅自进入工地应用。同时,应充分做好前期准备,配备优质的人力物力资源、施工设施资源,预防仓促开工问题,提升整体地基施工处理质量水平。

3、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中,针对软土地基进行优化处理的技术方案丰富多样。施工单位应基于现实状况条件、水利工程基本需求、应用功能特征,优选适宜的处理工艺方式,方能保证软土地基实现良好的处理效果,提升综合承载性能,降低压缩性,优化稳定性,并进一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可靠、安全、稳定、优质,提升生产建设效益,并真正造福百姓,发挥综合应用功能。

篇11:粘土矿物对水中Pb2+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粘土矿物对水中Pb2+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或改性粘土矿物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将其用于水中Pb2+的去除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凹凸棒土、膨润土、硅藻土、海泡石这四种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其在水中Pb2+处理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 者:沈巍 王郑 SHEN Wei WANG Zheng  作者单位:沈巍,SHEN Wei(南京市市政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王郑,WANG Zheng(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刊 名:广州化工 英文刊名: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9 37(5) 分类号: 关键词:粘土矿物   Pb2+   处理技术   研究进展  

篇12:探讨NOX对大气的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的论文

探讨NOX对大气的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的论文

1.大气污染的现状

目前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形成了全球性大气污染,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问题。全球性大气污染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中CO2,CH4,N2O,CFC是能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温室气体,而N2O,CCL4,哈龙以及CFC等对臭氧层起破坏作用[1]。而N

O,SOx导致的酸雨问题在我国尤其严重,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结构和大气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决定的。

氮氧化物(NOx )既是严重的空气污染物,又是诱发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NOx 总量达3000万t,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因此,对NOx的治理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氮氧化物的来源

2.1 氮氧化物的来源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NOx 烟气(其中95%以NO形式排放) 是最主要的排放源,占人类排放总量的90%[2]。

2.1.1 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炼焦厂等工矿企业的燃料燃烧,各种工业窑炉的燃料燃烧以及各种民用炉灶、取暖锅炉的燃料燃烧均向大气排放出大量氮氧化物。

2.1.2 化工厂、石油炼制厂、钢铁厂、焦化厂、水泥厂等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在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粉碎以及由各种原料制成成品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产生。

2.1.3农业生产氮肥在施用后,可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全球性大气;而以有机氮或无机氮进入土壤内的氮肥,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氮氧化物进入全球性大气,从而增加了全球性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3.烟气脱氮技术

3.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

此法的原理为: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以氨作为催化反应的还原剂,使氮氧化物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汽。反应式如下:

4NO + 4NH3 + O2 =4N2 + 6H2O

8NH3 + 6NO2 =7N2 + 2H2O

催化剂不同,反应所需温度也不一样。以二氧化钛为载体的钯、铂催化剂,所需的反应温度为300~400℃,而以焦炭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00~150℃。此法具有净化率高(可达85 %以上),工艺设备紧凑,运行可靠,氮气放空,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但此法存在投资与运行费用(投资费用80美元/ kW)较高,消耗氨液,氮氧化物不能回收等不足之处。若在联合SCR/ VOC(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催化系统中,气流将首先通过一种氧化催化剂将VOC转化成CO2 和H2O。该法NOx脱除率可达99.0 %。

3.2 非催化选择性还原性(SNCR法)

该法原理同SCR法,由于没有催化剂的帮助,反应所需温度较高,为900~1200℃。反应式为

4NH3 十6NO→5N2 十6H2O

由于反应温度高,此法要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免氨被氧化成氮氧化物。此法的净化率为50 %~60 %,其特点是不需催化剂,旧设备改造少,投资较SCR法小(投资费用15美元/ kW)。但氨液消耗量较SCR法多。近来研究用尿素代替NH3作为还原剂, 使得操作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而不必担心因NH3的泄漏造成新污染。

3.3 催化助热燃烧技术

催化助热燃烧技术是采用催化剂使燃烧火焰温度从l800~2000℃降低到1 500℃左右,从而显着地阻止了NOx的生成。这是针对含氮少的气体燃烧的燃烧法,可有效降低NOx 的排放。

3.4 臭氧氧化吸收法

采用O3使NO氧化,然后用水溶液吸即

NO + O3 →NO2 + O2 2NO + O3 →N2O5

N2O5 + H2O →2HNO3

生成物HNO3经浓缩而得到浓度为60 %。实践证明,该法不会将其它污染物带入反应系统中, 而且采用水作吸收剂比较便宜。但是,臭氧要用高电压制取,故耗电量大, 费用大。

3.5 烟气脱硫脱氮一体化技术[3]

3.5.1 电子束照射法( ER法)

该法的原理是在烟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先加入氨气,然后在反应器中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电子束照射烟气,使水蒸气、氧等分子激发产生高能自由激, 这些自由激使烟气中的SO2和NOx很快氧化,产生硫酸和硝酸, 再和氨气反应形成硫酸铵和硝酸铵化肥。

该流程工艺的特点是:能同时脱硫脱硝,脱硫效率高(90%以上) ,脱硝率80 %以上, 不产生废水和废渣,副产品可以做化肥使用,系统操作方便简单,过程易于控制,运行可靠,无堵塞、腐蚀和泄漏等问题,对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处理后烟气无需加热可直接排放,占地面积小(约为常规方法的1/ 2 ~1/ 3),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实际运行中,燃煤含硫量在0.8 %~3.5 %之间变化时,脱硫率在 80 %以上脱硝率在20 %以上。电子束辐射法已在我国六大脱硫示范工程之一的成都发电厂脱硫脱硝工程中得到应用。 3.5.2 吸附剂吸收技术 采用浸渍了碳酸钠的γ-Al2O3 圆球(1.6mm)作为吸附剂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处理过程包括吸收、再生等步骤。吸收过程反应式为: Na2CO3 + Al2O

3 →2NaAlO2 + CO2

2 NaAlO2 + H2O →2NaOH + Al2O3

2NaOH + SO2 + 1/ 2O2 →Na2SO4 + H2O

2NaOH + 2NO + 3/ 2O2 →NaNO3 + H2O

2NaOH + 2NO2 + 1/ 2O2 →2NaNO3 + H2O

采用天然气一氧化碳可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再生反应式如下:

4 Na2SO4 + CH4 →4Na2SO3 + CO2 + 2H2O

4Na2SO3 + 3CH4 →4NO2S + 3CO2 + 6H2O

Al2O3 + Na2SO3 →2NaAlO2 + SO2

Al2O3 + Na2S + H2O →2NaAlO2 + H2S

此技术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净化率达90 % ,氮氧化物的净化率达70 %~90 % ,但此技术需大量吸附剂,设备庞大,投资大,运行动力消耗也大。

3.5.3 活性碳脱硫脱氮法

在该处理系统中,先用活性碳吸附除去烟气中的SOx,再让烟气通过另一活性碳层同时高效除去SOx和NOx。在脱硫塔中,NOx由于活性碳和催化作用也会被分解除去。但当SOx 同时存在时去除效率甚低。烟气从脱硫塔出来后,被重新注入NH3,然后通过填满活性碳的脱氮塔完成高效脱氮。

在解吸塔中,从脱硫塔中转移过来的活性碳被加热到390℃左右,结果活性碳上的硫酸和硫酸铵被分解,产生富含SO2 的气体( SO2 浓度约为15 %) ,然后SO2 被还原,并以硫磺被回收。在解吸塔中被再生活化的活性碳先送至脱氮塔,在活性碳的催化作用下以NH3还原除去NOx,然后把活性碳送至脱硫塔去吸附SOx,最后再一次被送回解吸塔。运行结果表明脱硫率在97 %以上,脱氮率在80 %以上,处理装置在日本已投入实际生产。

4.生物法除氮氧化物[4]

生物法处理的实质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NOx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及微生物的细胞质。由于该过程难以在气相中进行,所以气态的污染物先经过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膜的传质过程,可生物降解的可或者是微溶性污染物从气相进入滤塔填料表面的生物膜中,并经扩散进入其中的微生物组织,然后,污染物作为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营养物,在液相或固相被微生物吸附净化。

目前,国内外有关生物法处理NOx的报道主要均针对NOx中不易溶于水的NO。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将生物法处理NO归为反硝化处理、硝化处理和真菌处理三类。

4.1 反硝化处理NO

在反硝化过程中,NO通过反硝化菌的同化反硝化(合成代谢)还原成有机氮化物, 成为菌体的一部分;异化反硝化(分解代谢),将其最终转化为N2。由于反硝化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以NO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故它不像好氧呼吸那样释放出更多的ATP, 相应合成的细胞物质量也较少。在生物反硝化过程中,以异化反硝化为主。因此, 生物法净化NO也主要是利用反硝化细菌的异化反硝化作用。该系统存在的缺点是要求额外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质。

反硝化菌的种类很多,包括光合细菌、自养菌、异养菌(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等。如自养菌种的反硝化硫杆菌能利用S2O2-3 作电子供体还原NO。虽然在有氧条件下也发现了反硝化过程,但一般非常缓慢,尽管氧气对不同的NO还原酶的抑制作用似乎互不相同。研究表明,反硝化菌在厌氧条件下对NO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能大大增强反硝化作用。

4.2 硝化处理NO

硝化处理NO的生物滤器的研究首先是戴维斯加州大学提出的,他们研究了利用以NH+4为能源的自养菌氧化废气中的NO, 达到70 %的去除率(进气浓度为107 mg/ m3 , 停留时间为12 ~13min), 这主要是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硝化作用。 当进气浓度小于188 mg/ m3 时, 摄入的NO与进气浓度成正比。

4.3 真菌处理NO

Woertz等人研究了真菌生物反应器利用甲苯作为单一碳源和能源去除NO, 碳氮比,即甲苯∶NO2-N = 14∶1。在有氧条件下, 进气浓度为335mg/ m3, 停留时间为1 min 时,NO的去除率为93 %。去除机理目前尚不能确定,但可能是反硝化。真菌能选择性地去除NO (去除率93 %) 而不是O2(去除率< 2 %)的原因尚不清楚, 尤其是O2是一个更强的电子受体且具有更高的浓度。可能的原因是这些真 菌的酶系统能同时攻击甲苯和NO而不是O2 。 5.氮氧化物处理的发展趋势 烟气中NOx脱除还有很多的方法正在研究阶段,技术不是很成熟,比如烟道气循环法、低NOx燃烧器法、氨碱吸收法、尿素吸收法、亚硫酸铵吸收法等。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或臭味在欧洲和美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设备及工艺都较为成熟。而在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自有技术的应用就更少。随着人们对于生物过滤法的研究与开发的进一步深入,生物法处理NOx 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NOx的催化脱除研究有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催化分解法, 烃选择性还原法,活性炭为载体和还原剂催化还原法,CO脱除法,紫外光作用下气相光催化氧化法,而各种催化剂的研究是当今重点[5]。

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多种脱硝工艺,评价各种工艺应从氮氧化物净化率、装置成本、运行费用以及副产物处理和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在这方面,国外技术开发较早,已积累了丰富经验,适当引进国外技术是必要的,但最终必须实现国产化[6]。

参考文献

[1] 刘圣勇,袁 超,蒋国良,岳建芝,孙金华。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对策。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2] 刘圣勇,袁超,蒋国良,岳建芝,孙金华. 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对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 彭会清,胡海祥,赵根成,田爱堂。烟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综述。广西电力, 2003.

[4] 何志桥,王家德,陈建孟。生物法处理NOx 废气的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

[5] 李定邦, 刘兆辅, 张大年。节能型光解法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化学世界,2002.

[6] 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

篇13: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处理与利用技术

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处理与利用技术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排泄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探索猪粪无害化处理方法和综合利用途径势在必行.这里就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原因及其处理与利用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处理利用猪排泄物时应注意的问题.作 者:谭新    方热军    Tan Xin    Fang Rejun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410128,湖南,长沙 期 刊:饲料工业  ISTICPKU  Journal:FEED INDUSTRY 年,卷(期):2006, 27(21) 分类号:X7 

篇14: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论文

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论文

水源是所有万物的生命之根,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那么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是必须要不断的适应变化、利用和改善保护水环境的,而且为了不断的生存和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对其控制、改造、目的是为了防止各种干旱的自然灾害,人类研究这类的活动使它们成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其技术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体系被称为水利科学,研究其技术为了调控自然界的地下水或是地表水,目标也是为了除害兴利所建筑的工程兵被称为水利工程,所以我国的水利事业会慢慢的随着社会的生产力的快快速发展而兴起,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稳定和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了。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要求

1.1事关建筑物的安危情况,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物来说,其承受的荷载很复杂、运行的不利的因素很多,地基与基础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对于新闻报到中出现的一些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地基不稳、险情来导致的。

1.2施工技术非常的复杂,前期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地址条件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而且建筑物的上面结构分布也是多样和复杂的,所以,地基的基础处理过程中也是多样复杂的,想要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减少损失,在地址勘察方面必须要工作作细,在进行施工之前,提前做好查探和现场试验的工作。

1.3对于隐蔽的工程方面质量的保证是关键,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属于隐蔽性的施工,在工程结束后很难进行直观的质量检查和检测,导致质量问题没办法马上发现,只能在建筑物在运用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才会慢慢浮现,如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返修和修补很困难,所以,建议在施工中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质量检查和控制。

1.4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质地勘察报告、技术文件和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的情况。

1.5由于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工期短,在建设中一般都是在枯水期间进行施工,这样的情形下导致施工工期是非常紧迫的,而且施工过程中干扰的加大,必须要进行周密的调动和安排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功效高的施工方案和机械进行作业。

2、地基处理技术

2.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一方面针对浅的基础情形,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最后并逐一的展开作业,对于地下水位、排水系统的降低和建造,都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址情况和挖方的尺寸等方面进行施工,这样就可防治地基的结构能够完好,另一方面必须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硬度能够承受建筑物上面的全部荷载结构,就必须要满足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为前提的,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2.2软土地基处理的办法

2.2.1挖除置换方法。这种挖除置换方法是将水工建筑物基础底面之下规定范围之内的一些软土层将其挖除,之后再将散粒材料进行换填回去,但是注意换填的材料必须是达到要求的质量,是具有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里面回填的材料可以是灰土、沙石、煤渣等等。

2.2.2重锤夯实法。这种方法是带有自动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其原理是将重锤吊起到高空的一定程度之下,让脱钩子自行回落,这时候利用回落的冲击将土夯实。

2.2.3排水固结方法。为了更好的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量,也可以采用人为的处理办法,使地基表层或内部形成水平或垂直排水通道,在自重或外荷作用下,加速排水和固结,从而提高强度。

2.2.4混凝土灌注桩: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支撑上部结构的荷载,提高承载力。

2.2.5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是用一种类似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的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以碎石或砂砾桩,达到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

2.2.6旋喷法。旋喷法是利用旋喷机具建造旋喷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2.7旋喷法。此种措施在于防止地基渗水,具体操作措施为:当旋喷机的特殊喷嘴进行预先放置于土层的预定结构中,然后缓缓的将喷嘴提升,此时喷嘴内就会产生高压,在高压的作用下,水泥与固化浆液与土体之间的结合将会更为紧密,进而能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与密度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地基渗水问题。

2.2.8振动水冲法。这种方案基本和换土的方法比较接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措施是来利用振冲器的作业原理在原来已完成的地基基础上在进行二次打孔作业,之后再借用相关的填充物急性回填,最后在对地基进行夯实,最终促使地基更加的坚实、强度更加的稳固。

3、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水工建设施工的规程中,地基的处理技术就是整个工程的生命线和关键点,一旦地基出现任何问题,都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地基的处理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的重要性,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须要在施工前做好一切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中严格的按照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上的规定进行操作,以此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地基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内永恒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功学.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

[2]王仁超,杨|,吴艳;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5

[3]王竹萍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J].人民黄河,2008(6)

[4]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5]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6]丁友斌,刘军号.用防渗墙对土石坝进行加固的质量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7]王晓华.高压喷射注浆在海勃湾电厂贮灰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02).

[3]黄之历.高压旋喷连续防渗墙在广慈水库工程大坝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02).

[8]朱录才.浅谈深层搅拌防渗墙在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2)

[9]周进春,李刚.刍议重力坝地基处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01).

艺术论文

对水利施工软土地理技术探索论文

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氰废水

污泥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浅析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艺术论文摘要范文

领导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索论文

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锦集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艺术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