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豁牙子d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浣溪沙清平乐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浣溪沙清平乐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浣溪沙清平乐阅读答案
浣溪沙清平乐阅读答案
【原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①时候。
去年紫陌②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③。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赵令畤(zhì),北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玄孙。①清明:形容天气清和明丽。②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③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问题】
8.“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
▲
9.这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各举一例并分析其效果。(4分)
▲
【参考答案】
8.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地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共2分)
9.如:第一首“新”和“旧”的对比,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和“来”的对比,“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第二首“去年”与“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或“一生憔悴”与“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例子、效果各2分,共4分)
篇2: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 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③,白酒床头初熟④。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检校:巡查,查核。②山园:作者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③社肉:祭神用的肉。④初熟:酒刚酿成。
9.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1)上片中 ▲ ,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字里行间描写的是 ▲ 的农家生活。(2分)
(2)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请分析有何妙处。(2分)
▲
9. (1)(2分)连云松竹;甜美温馨;(每点1分)
(2)(2分)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因而欣赏他们的举动,衬托出词人作为长者的包容宽厚与闲适心情,表现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透露出对当时生活的喜悦之情。(衬托1分,情感1分)
篇3: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
周 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1)书斋里环堵皆书,垂帘密掩,温馨安谧,翠瓷壶中满插鲜花,花气飘逸研席之间,掀开垂帘,冬日阳光洒满窗户,一时满室生春。
(2)①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一种散淡。例如,从上下片内容可推知,由于前夜弈棋太晚,夜深天寒,残局未收,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早上起来后,也一任棋残。②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具有极高艺术品位。图书满室,插花满壶,熏香满屋,晴日满窗,可见室雅。残棋未了,生上
香炉,铺开研席,词人坐下来勘读唐碑,又说“无酒无诗情绪”,可见趣雅。③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精神境界之阔大。
词作虽着笔于读书人的小天地,却用“欲梅欲雪天时”婉曲地回应了“无诗无酒情绪”,意在表明,当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诗人欲诗欲酒之时,从而将境界从小小书斋推向隆冬将春的`大自然,使人觉得人与自然相通,意远神怡,这正是中国文人和中国艺术阔大的精神境界。
篇4:清平乐阅读答案
(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6分)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释】①恣:一作“争”。②觞(shāng):酒杯。③浦:水边。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2分)
(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6分)
7.(1)比喻 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篇5: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令①
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②。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③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注]①这首词题在荆州江亭柱上,故又名江亭怨。②吴头楚尾,江西的代称。③扑鹿,象声词,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1.从字数来看,这首宋词属于 。(1分)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上片以泪眼不曾晴直接抒发了少女浓烈的思乡之情。
B.乱委 两字拟人化地表现了雪花随意飘舞、自由自在。
C.下片少女为雪花飘舞、沙鸥飞翔所吸引,伤感情绪渐淡。
D.本词由丰富却有限的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情感,余味无穷。
3.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赏析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4分)
参考答案:
1.(1分)小令
2.(3分)C
3.(4分)情景关系:寄情于景。(1分)少女寂寞而孤独地斜倚在曲栏杆畔,苍茫的暮色下远山连绵不绝(1分),创设了一种哀怨悲凉、凄楚动人的意境,(1分)表达了少女无尽的思乡之情。(1分)
动静结合: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
篇6:清平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21、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3分)
22、你认为这首词景的描写与情的表达相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4分)
参考答案:
21、(3分)拟人(1分)//“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2分)
22、(4分)不一致。(1分)前面写的是荒凉破败之景(1分),对结尾“万里江山”起反衬作用,(1分)突出诗人心怀祖国河山,尽管现实残酷仍不坠壮志的宽阔胸怀。(1分)
篇7: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2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答:
【.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解析:分析时要抓意象“雨晴”“烟晚”“绿水”“新池”“双燕”“垂柳”“小阁”,要结合具体语句赏析词句含义。
【.思路点拨】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3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答案: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1分)月缺人难全。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春寒心更寒。(1分) 答案:本题可以答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艺术手法不是得分的关键;由“独”“黄昏”“春寒”等词语,确定具体情感倾向;要结合具体诗句谈。
【.思路点拨】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
篇8:清平乐阅读答案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2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答:
2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21.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22.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1分)月缺人难全。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春寒心更寒。(1分)(本题可以答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艺术手法不是得分的关键)
篇9:清平乐阅读答案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1分)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了兰花和词人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2分)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2分)
2.下阕写芳香贞节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2分)词人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2分)又表露了词人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描写兰花的关键词,例如,不以色香自炫、清者,然后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不以色香自炫、清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突出表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下阙对兰花的描写与赞美,然后由物及人,联想到南翁及自己的情怀。孤冷却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幽香不到人间将兰花孤傲不愿与尘世同流合污,坚贞高洁的品质与情怀表达出来。从写作意图角度来看,写兰花的品质,其实也是赞美南翁的坚贞气节与自己的高洁情怀。可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构思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清平乐黄庭坚
浣溪沙清平乐阅读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