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

时间:2023-10-17 03:36:39 作者:钟爱一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钟爱一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 ②皆布衣之士也________

③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 ④寡人喻矣 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撞 ②平民③道歉 ④明白

小题2:①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②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4分)

小题3:愤怒、威胁、害怕(色挠) (3分)

小题4: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虚词六种文言知识。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的考查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日常加强归类记忆,就肯定不会失分。如果是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此题注意“缟素”的`解释,这是词类活用现象。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顺着文章的内容一一筛选。“秦王怫然怒”体现了秦王的愤怒。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可见秦王的惧怕。

小题4: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课内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初讲文本还是复习,这都是一个学习要点,只要上课认真参与课堂,课下认真复习,就会很简单的回答此题,为解答别的问题留取一定的时间。

篇2: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一)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②长跪而谢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唐雎列举三个士的`事例,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1】扩大 道歉

【小题2】⑴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⑵布衣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3】唐雎列举这三个事例是说明,若秦王要恃强凌弱、唐雎便会效仿这三个人,与秦王同归于尽,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广是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扩充;谢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道歉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要注意以、措等词的翻译;翻译第二句话要注意免冠徒跣、以、抢、耳等词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言外之意是唐雎会效仿三个,与秦王同归于尽。此题也可考查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即是举这三个事例的用意。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3:《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唐雎不辱使命( )

②大王加惠( )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④长跪而谢之曰( )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D.徒以有先生也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辱没、辜负 ②给予恩惠 ③轻视 ④道歉

2.A

3.(1)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2)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举例说明“士之怒”的厉害),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警告秦王)

(意对即可)

篇4:《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二)(14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故不错意也 ▲

(3)长跪而谢之曰 ▲ (4)徒以有先生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小题3】.根据文意,用课文原句填空,使语意连贯,句式整齐。(3分)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士之怒, ▲ , ▲ 。

【小题4】.秦王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样写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小题1】(4分)(1)交换;(2)通“措”;(3)道歉;(4)只;

【小题2】(3分)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小题3】(3分)庸夫之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小题4】(3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从容镇定、凛然正气、机智勇敢的精神。(2分)

篇5:《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1-4题。唐雎不辱使命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陡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她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夸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于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捌句中加点的词语。①仓鹰击于殿上 仓( ) ②天下缟素 缟素( )③长跪而谢之 谢( ) ④寡人谕矣 谕 ( )2.甩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

文中描写秦王神志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壬骄横凶暴、色厉内荏的特点。4.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答:

[参考答案]1.①通“苍” ②穿丧服 ③道歉 ④明白2.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重点考查“虽、易、岂、直”等词语的理解。)②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重点考查“布衣、免冠、徒跣、抢地”等词语的理解。)3.怫然怒 色挠4.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意近即可)相关链接:《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训练二及参考答案《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训练三及参考答案

篇6:唐雎不辱使命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初中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⑴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⑵长 跪 而 谢 之 曰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轻寡人与 (4)长跪而谢之曰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小题5】唐雎“士之怒”回击秦王“天子之怒”,表现了什么唐雎精神?(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⑴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⑵长 跪 ︳而 谢 之 曰

【小题1】(4分)(1)易:交换(2)尝:曾经(3)轻 轻视 (4)谢 道歉

【小题1】(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小题1】(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题1】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篇7:《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毕使于前。(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文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甲】文表现了唐睢_________

_________的性格,【乙】文表现了荆柯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道歉 ⑵介词,从、由 ⑶明白,懂得 ⑷穷尽,完结(4分)

小题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2分)

小题3:(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分)(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分)

小题4:B(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谢”是古今异义字词。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可先把句子翻译一下,再划分节奏。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的“休祲”,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梳通文意,再了解作者写作方法,概括文中所描写的人物的言行表现来分析其形象。

篇8:《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篇9:《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②大王加惠 ( )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④长跪而谢之曰(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D.徒以有先生也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5.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辱没、辜负 ②给予恩惠 ③轻视 ④道歉

2.A

3.(1)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2)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A

5.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举例说明“士之怒”的厉害)(1 分),

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警告秦王)(1分)

篇10: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文言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数矣 (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2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1分)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29、【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2分)

30、《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甲】

【乙】

答案解析:

25.D 26.C 27. 魏使人求救于秦| 盖冠相望| 秦救不出

28.(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就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反增强了与秦国敌对的齐、楚两国啊。

29.武力,;利益(道理)

30.(甲)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睢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

(乙)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睢,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多次了,我还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费口舌了。

《唐雎不辱使命》《孟尝君传》比较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示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比较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和原文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解答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