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dsm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出师表》和《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出师表》和《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出师表》和《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
《出师表》和《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
(甲)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 选自《出师表》 )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
(1)休祲降于天
(2)长跪而谢之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题3:“义”在不同的背景下、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含义。甲文唐雎不辱使命是义,乙文诸葛亮许以驱驰临危受命也是义。你能说说他们“义”的不同内涵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休祲:吉凶的征兆 (2)谢:道歉(3)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1)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小题3:略
小题1:试题分析:(1)“休祲”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理解为“吉凶的征兆”。(2)“谢”不能理解为“谢谢”,应理解为“道歉”。(3)“卑鄙”,现代汉语:形容一个人品德低下;古代汉语:见识短浅。
小题2:试题分析:(1)“谕”是“明白”的意思,“夫”为“句首语气词”,“以”是“凭借”的意思,“徒”是“只”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2)“于”是“在”的'意思。两句在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3:试题分析:从大义(国家)与小义(个人)两个角度来分析“义”的内涵。如:唐雎的“义”:为国家大义,舌战秦王,以无畏的精神和智慧,终于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诸葛亮的“义”:是报答刘氏父子的小义和报国家社会的大义的融合。
篇2: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4分)
⑴故不错意也( )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 )
⑶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⑷秦王色挠( )
【小题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 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要效法他们三人,刺杀秦王。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理解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虽这个字,在表假设时的意思为即使。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徒、跣、以、抢等关键字,有时还要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句子的语序等问题。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内涵的能力。根据专诸、聂政、要离的描写来分析与臣而将四矣言外之意是什么即可。
篇3:《唐雎不辱使命节选》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秦王怫然怒( )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3)秦王色挠( )
(4)长跪而谢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盛怒、愤怒 (2)曾经 (3)屈服 (4)道歉
2.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意对即可)
篇4:《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秦王怫然怒
(2)长跪而谢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以大易小扶苏以数谏故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参考答案]
1.(1)盛怒的样子(2)道歉
2.(1)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C
4.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
5.示例: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国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篇5:《唐雎不辱使命》与《晏子使楚》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与《晏子使楚》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何为者也 或异二者之为
C.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愤怒→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___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____取胜。
参考答案:
1.D
2.(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威胁 害怕(色挠)
4.郑重
5.勇敢 智慧
篇6:《唐雎不辱使命》《竹里馆》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竹里馆》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愿终守之弗敢易 未果,寻病终
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否,非若是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陵君识破秦国野心,拒绝了秦王要求后,希望唐雎能去化解秦王的不悦。
B.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接受易安陵。
C.秦王摆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态,并指责唐雎竟敢在他面前逆寡人轻寡人。
D.唐雎申明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岂直五百里哉?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C 10.C
11.(l)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3)更何况五百里呢?
12.(1)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篇7:《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篇8:《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②大王加惠 ( )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④长跪而谢之曰( )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D.徒以有先生也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5.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辱没、辜负 ②给予恩惠 ③轻视 ④道歉
2.A
3.(1)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2)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A
5.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举例说明“士之怒”的厉害)(1 分),
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警告秦王)(1分)
篇9: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文言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数矣 (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2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1分)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29、【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2分)
30、《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甲】
【乙】
答案解析:
25.D 26.C 27. 魏使人求救于秦| 盖冠相望| 秦救不出
28.(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就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反增强了与秦国敌对的齐、楚两国啊。
29.武力,;利益(道理)
30.(甲)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睢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
(乙)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睢,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多次了,我还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费口舌了。
篇10: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②长跪而谢之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3】唐雎列举三个“士”的事例,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扩大道歉
【小题2】⑴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⑵布衣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3】唐雎列举这三个事例是说明,若秦王要恃强凌弱、唐雎便会效仿这三个人,与秦王同归于尽,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篇11:《唐雎不辱使命》(节选)阅读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阅读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休祲降于天 ( ) (2)天下缟素( )
(3)长跪而谢之 ( ) (4)寡人谕矣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大易小,甚善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小题4】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3分)
答案:
【小题1】(4分)(1)休(吉祥) (2)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3)谢(道歉)(4)谕 (明白,懂得 ) (每空1分)
【小题2】(2分) B因为
【小题3】(3分)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小题4】(3分)答案示例:(观点明确,结合选文或直接截引选文说理即可)(1)我认为秦王不是英雄。因为他先以“天子之怒”恫吓,后因唐雎英勇无畏的“布衣之怒”而 “色挠”,说明他是个骄横残暴、外强中干的人。(2)我认为秦王是个英雄。因为他面对敢于拼命、英勇无畏的唐雎能“长跪而谢”,并称赞他,说明他是个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休”“谢”是古今异义字词,“缟素”是名词动用,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概括语境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准确判断“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的意思为“因为”,然后再分析名项中“以”的.含义。A句中的“以”为“把”,C句中的“以”为“用”,B句中的“以”是“因为”,与例句相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把关键字词“布衣、免冠、徒跣、抢”理解准确,“耳”是语气词“罢了”,要译出来,翻译成要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摘引文字作证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从秦王的强占他国的野心概括说明秦王的形象,也可以从秦王最后认错赞赏对手来概括秦王的形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出师表》和《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训练及参考答案(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