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威羽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培养创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培养创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培养创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培养创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在当代教育家中已形成共识。同样英语教学活动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就必须依靠思维活动,对英语全面思考,才能抓住其本质,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通过思维学英语、通过英语训练思维应该成为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指导方针的重要内容。
所谓创造思维,指的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创造思维训练是指教师根据创造思维的特性,对学生进行有步骤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为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促使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比如,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作文,角色扮演,创造性复述故事,续写故事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unny, rainy, cloudy等四季及与天气有关的单词时,我们可利用幻灯片打出一组春夏秋冬的四季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四季的特征,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四季的景色进行描述。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在描述夏天景色时,学生们造出了下列这些句子。
It’s very hot in summer. We wear T-shirts and skirts. We go swimming in summer. It often rains heavily. It’s showery. We have ice-cream in summer. We’d like to stay in cool places or in the rooms with air-conditioners.
这样既加深了对summer的理解与记忆,又复习了其他与之相关的词,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在复习单词时,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有意义的联想,(例如traffic)找出与其相关的一组词或句;也可给词找意义伙伴,这样就将平面静态的词与立体,动态的.实物或动作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衔接。
再如,我们在学了课文某一对话后,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对话练习。例如:在学习了“congratulations and wishes”的对话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学生们编出了“生日快乐”“新年快乐”“祝旅行愉快”“祝比赛获奖”等内容对话。
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训练思维的深刻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吸收文章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这是一种使思维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的思维推理活动。例如,在课文“learning a language ”中提到“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in learning a language, but it is not enough”教师提问学生“why isn’t it enough?”再进一步追问“how do we learn the language besides learning words, grammar rules by heart?”学生自己会得出“we must learn the language by using it, by thinking about it.”“Learn through practice。”
再如在unit18“we have nothing to fear ”一文中,许多美国人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知道自己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一生时,他会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他们错了,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次的总统。“he showed an inner strength that people had never seen in him before .”教师提问学生“what’s his inner strength?”“why did he say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引发学生思考,“A strong will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点明主题。
三、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对,又称求异思维。它是指人们解决总是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局限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的设想出发,求得多种不同甚至相反答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通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分析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多角度总是从而培养他们多向思维的能力。
如在日常用语的对话教学中,同一个意图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示,而同一个句子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种情况在英语中十分常见。例,我们在要求别人帮助时,我们可以说“Will you please…?”“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would you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等等。
再如not,nothing通常表示否定意义,而在一些句子结构中都表示强烈的肯定意图,或赞许。这就要我们运用双向或多向思维进行理解。
例:we can not recommend the book too strongly.
我们无论怎样意图推荐这本书也不过分。
He was not sorry to miss the flight.
他因错过了那趟航班而庆幸。
Nothing is more valuable than health.
健康是最重要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能力。
篇2:培养英语朗读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论文
培养英语朗读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论文
摘要:朗读能力是语言技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发挥朗读功能;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组织学生朗读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和提高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记忆;策略;方法;能力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已实施好几年,笔者通过对本校524名初中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英语朗读情况如下:七、八年级段各四分之三的学生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仍有三分之二的九年级学生还不能按音标注音拼读生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读英语时声音很低,口齿不清,语句破碎,断断续续。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三点:其一,学生的语音基础薄弱,不会认读音标,不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所以难以开口。其二,学习心理障碍。如,有些初中生性格内向,羞于大声开口朗读;有些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发音不准,怕招致别人的笑话。其三,对语音教学的重视不够。由于现在中考没有专项的语音知识考察题,而且初中阶段的考试还未进行口语能力的测试,教师和学生都侧重笔试考试训练,往往忽视对朗读能力的培养。加之,多年来,我们中学生的英语是公认的“哑巴”式英语。近年来,高考、中考试题已加入了听力测试,学校与学生对听力加大了投入,听力方面逐步有了一些好转。但是,“说英语”方面还是没有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必须进行大量说的练习,说的练习需要的是外部环境,而农村学生更缺的就是语言环境。因此,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教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
然而,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朗读的功能
1.朗读是记忆的基础
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地识记——朗读中,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均能得到扎扎实实的培养和提高。朗读还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理解,反过来,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如It’s?time?to?get?to?school.?I?want?to?get?to?school?early?today,若这个句子读熟了,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time?to?do?sth(该是做某事的时候了)和动词want?to?do?sth(想做某事)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去记。
2.朗读能内化情感
不管朗读什么篇、段,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因为朗读能使课文语言内化而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说写时,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3.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英语只有开始时就注意语音、语调,大胆效仿,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英美人比较幽默,语言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逻辑上的缺层、跳层和并层。比如:杰克在乘坐汤姆疯狂的开着的小车说道:“Be?careful!?Don’t?drive?so?fast.?My?mother?loves?me!”意为“当心!别开这么快,我还不想死”,多么含蓄、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记忆,学生在遇到类似的情境时,自然会说出:“Come?on?,?My?mother?waits?for?me?!”意为“快点!我要急着回家呢!”
4.朗读能培养语感
良好的语言习惯,指语言运用纯熟而自然结合度几乎近于本能。这是一种直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语言有所领悟,有所辨别——对好的语言,善于吸收;对不好的,则善于辨别而摒弃之。英语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让学生明白,更在于引导学生去运用。比如:“你不会找不到的”说成“You?can’t?miss?it.”而不说“You?are?thought?to?find?it.”通过朗读这些简单而流畅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美的语言不须刻意雕塑,得体、流畅、上口便是“雅”,从而鼓励学生创雅。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的“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一样。
三、朗读的策略与方法
1.创设环境,培养兴趣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激励学生好学的积极性,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语言典范,以生活为“大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克服原始心态。突破自身心理围墙,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敢于开口,不怕嘲笑,不怕丢脸,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而磨破嘴皮的决心。
(2)树立“大教材观”。即以教材为依据,把日常生活当作语言大教材,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使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言感觉的形成。
(3)让学生在群体语言环境中增强记忆效果。很多时候,词汇和句型的输入光靠个人去死记硬背是艰难而短暂的,相反,在生活情景中偶然碰到的东西却令人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4)在学生中开展朗读活动,尤其不可轻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这是形成语感的基础。最好采取“限时法”实现目标,要求他们做到最快速、最大声、最清晰。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很多有碍朗读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性。
2.培养技巧,授之以渔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对我们进行朗读指导教学很有借鉴意义。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强调汉英语音、节奏之差异。大多数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汉语口语,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汉语语音、语调习惯。这影响了英语交际的成功进行。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字的每个音节都有特定的声调,而且声调起着区别和改变词义的重要作用。然而英语是语调语言,没有固定的词调。词中音节声调高低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它们要服从全句的语调。例如,kite这个词,随便你念成平调、升调、升降调、降升调或降调,它的意思不会改变,依旧是“风筝”,不会变成别的东西。
节奏指语句中各音节的轻重、长短和快慢之间的关系,包括重音、时间和连续。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例如,“I’m′sorry?I’m′?late.”而汉语则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英语多音节词或语句,总是以重音为骨干,以轻音为陪衬,而重音与轻音又是交替出现的。如果一句话中出现了几个重音,那么各个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要大致保持相等。为了保持这种时间间隔的相等,说话或朗读时,就得采用各种方法来调整。首先,要注意各个音节之间的轻音节数目。轻音节少就可以念得慢点,轻音节多就必须念得快些。如:It’s′?half?past′one.?It’s?a′?quarter?e′leven.?
第一句话有4个音节,第二句话有8个音节。但因为这两句话都各有两个重音,按照英语的发音规则,说这两句话所占用的时间是基本上相等的,每句话各占两拍。学生对英语语音这一重要特点较难掌握。他们受汉语语言节奏的影响,读英语时,每个音节发音长短一致,每个词都清清楚楚地念出来。因而,朗读和说话都不大像英语,有时甚至会认为这种说话方式非常生硬、没有礼貌。其次,要注意连读。连读是指在一个意群中,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讲话时,讲话人会从一个词滑向另一个词。最后,要注意汉英重读的差异。例如:他们会把“I’m?a′student.”?读成“I’am′a′student.”为了使学生将英语尽量说得具有洋味,不再说母音浓重的Chinglish,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调习惯和英语语言的节奏感。
其次,讲究领读技巧。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奠基石。如果只是机械地领读,教师劳累,学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个课堂也没有活力。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领读对话时,教师最好整句领读,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时,如果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教师可按意群领读,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让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熟练、地道地跟读。
①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学生跟读难度,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降调,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
②领读长句时,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待各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兴趣,引发乐趣,肯磨嘴皮,肯下功夫,并能说出流利的“英文”,喜欢说“洋话”。
最后,朗读与口腔肌肉训练。教师在给初学者上语音课时,都要给他们剖析每一个语音的口腔部位,并告诉他们,如果口腔部位做准确了,所发出的语音就是准确的。那么,掌握了准确的发音要领,就形成语感了吗?不,语感并非体现在单个的发音要领上,它是语音、语调、节奏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有人早就总结出,学英语要“用嘴努力”,“从嘴突破”。如果强化训练舌部肌肉,坚持以快速、高声、清晰的方式来多读多说,久而久之,口腔就会自然适应一系列英语语音语调,从而产生出语感效应。
3.组织朗读,提高能力
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一种本领体现,而任何技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所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是提高他们朗读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
(1)听范读或录音。通过听教师的示范朗读(备课要备磁带——模仿朗读)或学生的录音,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特点,感知内容在语音、语调、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确朗读的方法和要点,为朗读的实践练习做准备。
(2)学生朗读。在确保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或语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畅、自然、正确地读好每一个句子。有时可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强的特点,组织大声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大声、大胆、大方朗读。比赛方式很多:男生与女生比、分组比、单个比,为了鼓励和肯定,教师为英语朗读或领读出色的同学发奖品;也可以采用朗诵比赛、角色扮演小品等形式来增强英语朗读的兴趣;学生录音,学生评分,或课前2~3分钟演讲等等。只要这样持久坚持,英语朗读必定会带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总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英语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精妙之处,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朗读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正确朗读,反复操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记忆,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3]徐晖.语言艺术探索[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篇3:培养自我评估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培养自我评估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自我评估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策略.行为表现评估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评估方式,弥补了传统评估方式的缺陷,更适合于检测和评估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本文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行为表现评估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以使英语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 者:熊卫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2007 9(9)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自我评估 行为表现评估 英语学习效果篇4:发展多元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
发展多元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的核心是启发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人的素质,而知识经济的时代更需要创新人才。因而,在现代教育数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认为,思维能力是思维水平(已有的认识高度)、思维方法(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的运用),思维品质(思维的目的性与系统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广阔性与深刻性等)的综合体现。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要注意思维训练的途径,通过多元化的思维训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结合
逻辑思维的归纳推理、演绎论证或者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符合人类认识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性强的篇目很多,如《晏子使楚》、《惊弓之马》等。《惊弓之鸟》中更嬴说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一只飞得很慢,叫声惨的大雁射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更嬴说这话已包含了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重视这个思维过程,不仅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分辨、发现新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还教给了一种新的演绎论证的思维方法:大雁飞得慢,可判定它受过箭伤,伤口未愈合;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了同伴,孤单失群,孤雁悲鸣,这样它听到了弦响,就会奔命向高空飞,一使劲,还未愈合的伤口重又裂开,导致必然会掉下来的结果。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再现思维过程,掌握一些有关的思维方法,并在学习中自觉运用,开展各种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提高思维活动水平。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人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某些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教学家高斯小时候曾用数列求和的方式迅速算出从一加到一百的答案,这种创造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的敏捷性,给我们很多启示:要注重提高直觉的敏感性,善于大胆假设,发现大量有用的信息并尽快捕捉其中关键、重要的信息,如《海底世界》中抓住“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草船借箭》中抓住周瑜的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抓纲举目,引起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创设主动探究的最佳心理状态,对创造性思维十分有益。
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
聚合思维即定向思维,是指思维定向的唯一性。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精确性,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性练习等训练方式,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中发展这种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中逼死扬科的是谁?是警察还是吃人的社会?让学生在对扬科悲剧命运的思考中校正德育指向,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发散思维则反映出思维形态的多样性,它要求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突破了思维的呆板性,它是多维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主要是由发散思维构成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联想、想象,甚至异想天开,驾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中驰骋。在《凡卡》的结尾,凡卡给爷爷的信寄出了,但他的命运会怎样呢?课文本身并未给我们明确的答案,那么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形象,引发读者对凡卡命运的深切关注;《跳水》、《司马光》、《曹冲称象》等课文,可启发学生思考:船长的儿子还有其它方式脱险吗?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救出
[1] [2]
篇5: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之我见
时间在飞速前进, 我们已清晰听到了21世纪的脚步声。为民族的振兴,迎接时代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无不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向我们发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任务的艰巨性。人们也愈来愈明确创造能力的重要,创新教育的价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最近几年,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把知识学活,将来才能活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这种基础不但是指掌握基础,而是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并不是要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不朽之作,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近几年的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本人也正是以其为已任,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及做法谈之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造的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时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在教辽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美丽的鱼》一课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情境导入:“上节,我们画了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其中有许多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鱼;同学们也知道了在大海中大鱼吃小鱼的规律。那你信不信竟有小鱼吃大鱼的呢?”许多同学显得怀疑,同学们有的睁大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挺立了身板……现在,你想不想亲眼看看小鱼是怎样吃大鱼的?想,随之我端出一个装着金鱼的鱼缸放在讲台上,又把在塑料袋中几 条两天没有喂食的嘎鱼放到鱼缸中,小鱼凶恶向大鱼冲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围到讲台旁看小小的嘎鱼是怎样吃比它大许多的金鱼的。由于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同学们个个观察的非常仔细。接下来我就发问:“你看到小鱼吃大鱼了吗?”“看到了。”“小鱼为什么能吃在鱼?”有的回答:“一看小鱼长的就很凶”;“小鱼的嘴很大,里面还有小牙齿”;“金鱼游得太慢,也太老实”;“小鱼的背稽和胸稽变成刀一样的硬刺,好像能刺大金鱼”;“小嘎鱼身上的花纹还很好看呢!”……在同学们回答基本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彩色纸粘贴出美丽的鱼,在保持鱼的基础上,可以不拘泥真实鱼的原形,大胆进行简化、夸张,让你的小鱼更生动、鲜明。
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得到了认真观察,对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发生了兴趣,想去表现,设计造型新颖,奇特美丽丰富多彩的鱼。克服了以往没有观察不能表现细节、体现特征、马马虎虎的毛病。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六册《吃虫草》一课中是这样做的。导言之后让学生看了《吃肉的草》的录相片,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有些植物,尽管靠叶片制造养分生存,但又要捕食昆虫或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美洲的瓶子草的捕虫袋内部很滑,昆虫容易一下子掉到底部。“猪笼草叶片的顶尖长着捕虫袋,袋中装着液体袋口有花蜜。昆虫来时一 不小心就跌到里面淹死”捕蝇草能用1/5秒的速度把豆娘扣住,几天以后只剩下骨骼和翅膀……对吃虫草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往我们只知道虫子吃草,竟然草还能吃虫子,简直太神奇了。那你想怎样来画出更新颖、神奇的画呢?”有的说:“要用各种吃虫草组成一幅美丽的画”;有的说:“我要画吃虫草很凶,把一大群过往的蚂蚱吃光了。”有的说:“我要画一些昆虫,有的手拿刀,有的手握枪,有的推着大炮与吃虫草搏斗”“好,那受吃虫子的草的启发,你还能画出其它方面的画吗?”有的同学说:“我听说世上有一中老鼠能够吃掉猫,我就画老鼠吃猫行吗?”“好!我就是要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可以不拘泥于吃虫草。”由于这节课的影响,很多同学的思维受到启发,创新意识有很大提高。刘希冉同学画的《我教爸爸做眼保健操》发表于小学生报头版,朱静同学画的《我给爷爷讲太阳与月亮的故事》获得全国性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 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创造内容上说是制约知识的。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例如,在九九年我带美术小组同学参加县国税局组织的税法宣传月绘画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税法”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有些抽象,围绕主题进行儿童画创作就更难了。我到县国税局找到有关税法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深入浅出的讲明税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进行税法宣传。并找些图片让学生欣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形式,新颖独特的手法去创作,使他们把这 一 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十几人在此次活动中获省、市、县各级别奖励。如刘希冉同学的水墨画《阿姨,我也要发票》,王兴同学的儿童画《猴哥,该交税了》获省级“税法进校园”比赛优秀奖,并发表于11期《独生子女健康》杂志之中。尤其是蒋铮同学的画更有新意:画面上一只猫手中正抓住一只偷吃税票的老鼠,用此来借喻当今社会也是《偷税,无路可逃》获省级二等奖。杨柠泽同学则是用水粉画表现的《税收――共和国的血脉》画面中间是一上身穿写着“税”字的小兜兜的胖娃娃,躺在一片大绿叶上,叶子盖着中国版图,叶脉与版图的网络相连,天空中飞舞着洁白的鸽子,太阳与月亮也在笑哈哈的看着……,此作品获省国税画展优秀奖,《孩子眼中世界》比赛一等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开展创造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目的就是提高21世纪的人才的综合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篇6: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高中化学(必修)第三册复习题6、7习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篇7: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高中化学(必修)第三册复习题6、7习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
[1] [2]
篇8: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1,要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地道的英语,我们不防读细一点甚至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诵。但阅读不应该只限于写一些漂亮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是广泛的人文知识,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2,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要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生活的范围有多大,你的英语学习天地就有多么宽广。
3,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英语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和用英语写日记。这两种办法可以促使我们在阅读时有意识的寻找我们想用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而长期坚持的结果会提高我们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4,学习语言有一个积累过程,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该大量阅读简写本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诗歌或名篇背下来,那对以后写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好处。
5,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文章。写作在开始时往往是苦事,一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
6,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语词典,因为使用双语词典时,大多数人常图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看英语解释还能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一箭双雕”。
7,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8,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9,及早学会用英-英词典。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
10,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
11,简易读物对打好基础极有用,要多读。一是数量要多,至少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选出十至十五本,读三遍,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设想一下,别人能用一千五百到两千词汇写出几十本书来,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表达方式掌握住,能够表达多少内容!
12,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比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对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 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培养创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推荐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