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欢苓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详解,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详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详解
考点: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粗略地看文学似有一个从写实到写意,从写意又到图案化,再从图案化回到写实的过程。
(一)时代原因:
文学观念不是固定的、僵死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文学自身演变:
有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的文学艺术总是走着这样一条路线: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文学观念的嬗变是与文学自身的矛盾发展运动过程密切相关的。
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与变化有关。不同的社会团体、群体具有不同的观点,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观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观点的变化都会导致对文学的看法发生变化。所以文学观念的变化还跟观察研究者的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点:文学的定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考点: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子命题
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人类最早的艺术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根据塑造艺术形象的材料和手段的不同,一般把艺术分为表演艺术(如音乐和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和雕塑)、综合艺术(如戏剧和电影)和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材料来营造艺术氛围和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这就是文学。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
“视界融合”是一个阐释学术语,意思是说对同一个对象人们理解的视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断生成的。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详解]
篇2: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解读
文法层面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一)文法层面的作用:
中国古人有“死法”、“活法”之争。可概括总结为“文须有法”但“文无定法”。
(二)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词法,是说用词要贴切、生动和传神。
(三)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古典诗文十分讲究句法,尤其注重句型和炼句。
(四)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元代傅若金在《诗法正论》中说过:“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以绝句言之,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律诗第一联是起,第二联是承,第三联是转,第四联是合。”
辞格层面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这种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在修辞学中通称“辞格”(还称辞藻或语格)。
辞格的分类方法很多,且各不相同,这里仅谈谈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和借代、对偶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要求了解它的基本含义,结合教材基本例句,掌握哪种情况属于哪种修辞格。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解读]
篇3: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讲解
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体说来,文学语言组织具有如下三种特性。
(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这里所谓语言性,是指文学文本是由语言这种符号构成的。“构造”,是指语言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形式。文学语言组织不是照搬一般语言,每一部文学文本都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性构造。
(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黑格尔说:“有机体的各部分、各肢节只有在它们的联合里才能存在,彼此一经分离便失掉其为有机体的存在。”
(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1.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是服从于表现特定意义的。
如鲁迅散文中说:“我的后窗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似乎废话,但非如此写,不能表现萧索孤寂的情调。
2.在实现表现性目的的过程中,语言呈现出作家的独特个性。
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刘家峤有两个神仙,临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
语音层面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一)语音层面的作用:
1.诗歌声韵是构成诗歌抒情形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例:“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ou韵、ü韵,表现出柔肠寸断的感情。
2.散文的声音节奏对文章也是第一要事。
“气”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时还专指文章的声调语气。古人写成文章是要吟咏诵读的。在诵读中就会发现,随着文章字句中音调节奏的变化,从自己喉舌唇吻间通过的气流也有轻重缓急之分。音韵学的兴起,就促进人们有意识地调节文章中字音的清浊节奏,以求诵读时气势顺畅。这就形成了一种“文气”说。
清桐城派刘大魁“以音节求神气”,为桐城派不传之秘。
3.小说语音形象的刻画:
茅盾《子夜》写吴老太爷过闹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嘟――嘟――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嘟,嘟,嘟!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二)节奏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三)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汉语语音有四声之分:在古代汉语中指平、上、去、入,而在现在汉语中则指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最新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讲解]
篇4: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的讲解
1.以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
2.真实性。这是艺术创造的原则,更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它为艺术典型规定了严格的历史尺度。巴尔扎克说:“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3.新颖性。
文学典型总是古今唯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这一个”(黑格尔语),别林斯基又称它为“熟悉的陌生人”。
典型环境的概念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所谓“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代的脉搏和动向。如高尔基的《母亲》。
具体环境:自然环境、人物关系。如《红楼梦》。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的讲解]
篇5:自学考试文学概论的考点讲解
文学的文化意义必然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意义、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境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密切相关,一句话,是与人的精神关怀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五点: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文学的文化意义不但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命意义等人文关怀上,而且表现在对文学自身的理解上面。不应把文学理解为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独立封闭的存在。
考点: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
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把文学―文化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
(一)“品质阅读”
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二)“价值阅读”
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如思妇诗、怨妇诗就有着双层的文化意义(男尊女卑、怀才不遇)。再如悼亡诗。
“价值阅读”只是发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不是价值评判。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的考点讲解]
★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
★ 自学考试自我鉴定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详解(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