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道题

时间:2024-03-31 03:40:23 作者:yan提拉米苏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yan提拉米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道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道题,希望大家喜欢。

篇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参考答案: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意思对即可。)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意思对即可。)

篇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题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 ”,其中王勃为之冠。其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

2、诗篇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历来被人传诵,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呢,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2分)

3、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3分)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4、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参考答案:

1、唐、“初唐四杰”、《滕王阁序》

2、略

3、C

4、D

篇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题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参考答案: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篇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选择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3.《黄鹤楼》的颈联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黄鹤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晴川历历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青”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怅惘但又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

C.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陶醉忘情的心态。

D.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客观事物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规律。

5.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篇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题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2.C3.C4.C5.D

6.不必、无须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7.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篇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测试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3.《黄鹤楼》的颈联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黄鹤 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晴川历历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青”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怅惘但又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

C.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陶醉忘情的心态。

D.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客观事物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规律。

5.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6.“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D

6.不必、无须 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7.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篇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

一、选择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3.《黄鹤楼》的颈联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黄鹤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晴川历历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青”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怅惘但又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

C.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陶醉忘情的心态。

D.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客观事物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规律。

5.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二、赏析题

6.“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2.C3.C4.C5.D

6.不必、无须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7.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意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课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阅读答案

唐诗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鉴赏与练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道题(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道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