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uxunyou789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做中考历史题单选题7大类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做中考历史题单选题7大类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做中考历史题单选题7大类型
做中考历史题单选题7大类型
7大类型及解题方法
1.表述型选择题
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1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法西斯党建立
B.纳粹党建立
C.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
D.德国开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破解法:这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但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把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命中率。
2.否定型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例1 下列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__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破解法:除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之外,这类题有时还需要如下功夫:
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3.因果型选择题
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处死了专制国王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1649年建立共和国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破解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4.比较型选择题
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例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 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破解法: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5.组合型选择题
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例 下列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 ①端午节 ②劳动节 ③青年节 ④建军节 ⑤国庆节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破解法:
①肯定筛选法(选基法)是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②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6.排序型选择题
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最常见的是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例: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安顺场
B.瑞金——安顺场——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安顺场——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安顺场——遵义
▲破解法:
①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
②首尾结合法,按时空延展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
③中间判断法:如果首尾相同按中间的先后顺序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
7.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文字、图片、表格),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例:有一天,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力学三定律
▲破解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历史选择中如何运用排除法
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
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1.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也可以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例: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2.排“正”法
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
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例 关于《人权宣言》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的重要文件
B. 它颁布的机构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可以侵犯
D. 它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3.排“它”法
这里的“它”是指与题干意思无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干扰性选项。
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通俗地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往往这类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强,考生也容易出错。
以上三种排除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类选择题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排除法的有效性,提高排除的准确率,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4.排除不符史实的答案
这类题列举的选项中,一般含有“全部、都、各、一直”等字样的绝对表述,像这样的答案一般是错误,在做此类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这既反映对课本知识的纵览分析能力,又考查对课本一些知识点的系统掌握情况。
不仅知识在课本,能力在课本,答案也在课本。
只要知识点掌握得牢固,卡准题干时间段,凡不符合史实肯定是不对的。如,“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起积极作用”这样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选择题要避免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初中历史的重要知识
初中历史的重要知识(一)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那种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达到了“学而优则仕”的境界,有利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也备受西方人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积极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唐朝时得到发展,宋代得以完善。科举制的推行,打击了腐朽的士族的势力,符合庶族地主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政治清明廉洁。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唐朝学制完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推动了宋代科技革新,使得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度繁盛发达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东方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传教士克鲁兹在他的游记中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欧洲。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的称赞。16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得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于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牛津大学教授纽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他们认为科举制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在18。1833年,英国确认了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的考试。1855年,英国成立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英国文官考试面向公众,定期举行,强调入选者必须备有良好的品行和确定试用期,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大英百科全书》对英国文官制与中国科举制的渊源关系也有公允的结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出现在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进行定期考核。”英国文官制吸收中国科举制的精华,又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
初中历史的重要知识(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8.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9.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初中历史的重要知识(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的,不可违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力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驱散了议会。克伦威尔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
(5)为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6)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篇2:做中考历史题的方法四个步骤
做中考历史题的方法四个步骤
例:观察下面所给的年代尺,根据年代尺提供的时间,判断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 ┃ ┃
1862年 18 19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
D、中国近代教育的进程
方法指导:四步法攻克选择题
四步法具体表述是:“审视题目、回顾教材、分析选项、得出结论”,应用时可以简化为:“审题、回顾、分析、结论”。应用这种答题方法的好处是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定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促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达到熟练的程度。
审视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审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考点,这个要求在初期训练时有一定难度,但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学生答题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的提高。
回顾教材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步审题分析出的考点,将所学与该考点相关的内容详细地回顾出来,为第三步的具体分析选项做好准备。
分析选项要求学生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逐一加以分析,选择要给出选择的确切理由,不选要给出不选该选项的确切理由,而且要对理由做到“内心确信”。
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在分析对比四个选项的基础上,认真甄别,最终确定选项。
黄老师解析:
1.审视题目:本题是一道年代尺,看年代尺需要注意每一个具体年份以及这些年份体现出的主题,1862年、1898年、1905年都与近代教育有关,由此可见,本题考点是近代教育。
2.回顾教材:1862年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98年戊戌变法时,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中国近代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3.分析题目:A选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进程,189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不选。B选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898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不选。C选项: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19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开端),19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故C不选。
4.得出结论:A、B、C三个选项涉及的年份都与近代教育不符合,故选D。
学习历史的三个功用
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个人认为学习历史一共有三个功用,而第一个功用是“启发智能”。
我先说个故事给各位听。在古代有一对兄弟,都是小孩子,兄弟俩非常聪明。有一次他们的私塾老师有事进城,要中午才回来。私塾老师怕他不在的时候,兄弟俩会偷跑出去玩,于是规定功课,要两人背书,回来后考试。
要背什么书呢?老师手边有的书,兄弟俩都已背过;手边没有的书,自然也没办法叫他们背。于是老师灵机一动,黄历上不是有“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吗?就叫他们背黄历吧!
果然,知徒莫若师。老师前脚一走,这对兄弟后脚就跑出去玩了。很快地,中午就到了,哥哥看老师快回来了,连忙回私塾开始翻黄历。他才刚看完一遍,老师就回来了,这时弟弟才姗姗来迟。
老师开始考他们兄弟功课了,先问哥哥,哥哥就开始背“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真是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原来哥哥过目不忘,居然只是看一遍就记下内容了!
哥哥背了快一半,老师很满意,就换成考弟弟。各位这时会想:“弟弟完全没看书,这下他糟了吧?”错了,弟弟一样从头背“初一宜某某、忌某某”“初二宜某某、忌某某”……一样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可是弟弟背到中间,突然停了下来。老师很奇怪,问他为何不背了,弟弟说:“刚刚哥哥就只背到这里。”原来这弟弟比哥哥还厉害,他只在旁边听一遍就记下来了!
这对兄弟如此聪明,各位知道他们两个是谁吗?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大家不要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问各位:“聪明有用吗?”
聪、明、有、用、吗?
这对兄弟的天资,绝对胜过我们十倍。但他们在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姓名。各位就可以知道,聪明如果不能提炼成智慧,是半点用也没有的。
那么聪明要如何提炼成智慧呢?
最好的方法,是接近有智慧的人。但能不能遇见有智慧的人,他愿不愿和你交友,能认识到多深,这都是不能掌握的事。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有智慧的书。因为有智慧的书就在那里,它不会跑。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我们的智慧。
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如果以为光是记住古代的历史,就能解决今日的问题,那就好像拿着磨刀石去切东西,自然问题百出。这不是磨刀石没有用,是我们的用法错了。
为什么读历史没有用,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以“有用”的方法来读历史。
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如果想让自己的智慧更加充实而锐利,那么学习历史是最简单的快捷方式。
历史是总结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上自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各种各样的人与事。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磨炼智慧,我们所读的古人古事都早已逝去腐朽,他们连骨头都烂成灰了,光是背诵他们的事迹又有何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我们应该活用的宝贵资产。
历史学的第二个功用是“审时度势”。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这也就是古人会把历史学当成是领袖必备教育的原因。
历史的第三个功用,也是最后一个功用,就是“感动人心”。
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经过无数个时代却始终没有改变的东西,才能作为纵贯古今的“道”而存在。什么是这样的东西呢?那就是人性,就是良知。
要改变世界,只能从改变人心开始。要成就大事业,也一定要了解人性、掌握人性。只有人心变了,世界才能改变。
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第一次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读到最后的“后五年,天下定于汉”,不禁潸然泪下。因为历史终究没有放弃我们,人类最后还是走向了光明。
在那一刻,《史记》越过了两千多年的时空深深感动了我,而我从此深信历史学必能感动人心。
如同前面所说,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巨变时代,只要我们肯抱持“历史终究会走向光明”的信念,就一定能开创一个比过去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与同生于第三次巨变时代的各位共勉之。
篇3:2020中考历史考前必做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珠海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2.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4.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两个凡是”思想
5.“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也是一个伟大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中共八大 B.新中国的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从1979年到198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加1084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产17万吨,油料、水果、牲畜等农牧产品产量1986年比1978年翻了一番。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政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7. 原苏联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8.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 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共八大的发展体现在
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B.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这里的“伟大的支点”最有可能是
A.深圳 B.浦东 C.台湾 D.海南
13.当前中国已悄然进入了“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下列事件曾阻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新宪法的颁布 D.“_”的爆发
14.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 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 上海 B. 珠海 C. 深圳 D. 厦门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即使国际、国内发生许多大事,我们都始终没有动摇这个中心。这个中心是 ( )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
16.下述重大纪念活动举办最早的是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
17.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中国的发展。经济特区“特”在实行
A.“一国两制” B.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18.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厦门 B.宁波 C.广州 D.深圳
19.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
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20.伟大祖国60多年风雨历程中的几件大事中,按时间先后排列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
①“大跃进”运动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_ ④中国加入WTO ⑤土地改革 ⑥两弹一星 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⑤⑦②④ B.⑦①② C.⑤⑦② D.⑥③④
21.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是 ( )
A.经济特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农业合作社
2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哪儿?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是下图中哪两个省份?( )
A. 深圳; 1)2); B. 凤阳小岗;1)3);
C. 厦门;2)4); D. 珠海;3)4)
23.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24.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党的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D、科教兴国 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25.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发 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 )
A.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B.2001年中国加入WTO
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②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③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④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以下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对外开放是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一切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我国已经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8.《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的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30.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二、填空题
31.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号称“龙尾”
D.西藏少数民族自治区
E.新疆少数民族自治区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1)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____ (思想行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进步思想,不仅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
(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 ______________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2014年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4.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_______,其中_________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35.我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36.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辽宁省的是——
3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三、问答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讲话
材料二:
(1)材料中提到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请问最早实行改革的乡村是?(2分)
(2)农民在领取土地承包合同后,获得了什么权利?(2分)
(3)图片一表明了什么?(2分)
(4)图二展示的是中国哪一城市?(2分)1990年,中央对该市的什么决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2分)
(5)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中国梦?(2分)
39.一首歌曲,常常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追忆。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某校开展一次歌咏比赛,让我们从歌曲中找寻共和国的足迹。
主题:歌声飘过60年----共和国的记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2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
----《志愿军战歌》 (2)写出两个志愿军战斗英雄。(2分)
“驱散乌云见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 ----《翻身农奴把歌唱》 (3)“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哪个地方获得了解放?(1分)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4)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
----《我是公社小社员》 (5)这里的“公社”是指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建立起来的,怎样看待这场运动?(2分)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春天的故事》 (6)“老人”是谁?请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他。“春天”的到来归功于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5分)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2分)
★ 报关员单选题
★ 计算机一级单选题
★ 职场生涯7大法则
做中考历史题单选题7大类型(推荐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