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升函昕”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象探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象探析,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 目录
- 第1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第2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象探析第3篇: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第4篇:英语教学中文化艺术的渗透论文第5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第6篇: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与情感的运用第7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第8篇: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第9篇: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第10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第11篇: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第12篇: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第13篇:[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偏激现象第14篇: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第15篇: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培养论文第16篇: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第17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篇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在外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会直接影响到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作 者:徐毓 刘桂芳 刘玉文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外语部,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 渗透篇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象探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象探析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应做到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把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作 者:于波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6(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渗透 教学策略篇3: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作者/陈瑞蓉
摘 要:不同国家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而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差异成了在跨国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并且在以后能进行适当的文化交流,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导入和渗透各国文化。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及渗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意义分析
现代社会强调“地球村”的发展理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当代社会达到和谐外交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诚然,听、说在交流中占主体地位,但文化交流必须以深入了解其文化为前提,学习理解渗透于外语中的文化,达到顺利进行文化交际的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交际的一大难题,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教学中,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教学中文化导入与渗透的必要,将其融入英语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化渗透的理解,深入了解外国文化,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好坚实的基础,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中的错误。
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但由于高考的压力,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依旧以迎合高考为前提,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把教学重点也放在了英语基本知识的学习上,如学生的单词量、语法运用、阅读能力等,考试中也看重的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成绩。课本中文化的导入与渗透,只是教师拿来教学单词及语法的课文,教学中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不对文化差异做出解释。常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虽然提高了学生正常的英语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但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存在欠缺,对今后的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了缺乏文化教学意识以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方法千篇 一律,对课本有强烈的依赖性。课上仅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没有新意,教学方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www.fwsir.Com)对课本中文化的渗透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文化教学极度缺乏。
三、加强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措施
面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多种英语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好各种英语资源,将文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关于文化差异的英语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底蕴及生活习惯,并从中学习当地的语法习惯。《刮痧》是一部讲中外文化差异的电影,电影中讲述了中国与外国对刮痧的不同看法,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许多教师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英语教材。因此,在课上利用电影教学也是提高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除了观看电影之外,教师也可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自身表演的方式,深入了解跨国文化。
(二)以教材为基础,扩大文化教学范围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非常高,对教材的依赖性也非常明显。但对于文化教学,教师应当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文化内容。虽然近几年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开始看重文化内容的丰富,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应针对教材,扩展文化知识面,把课本内容延伸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对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丰富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为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三)强调课外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课堂上、教材中的文化学习,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课外学习及文化积累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求并积累文化知识。作为教师,可以在业余生活当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俗语及典故,也可每天教给学生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他们的文化积累提供资源与帮助。
英语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而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更是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是素质化英语教育的必要环节。除了课程的改革以外,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引导者的高中英语教师,更应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水平,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以不同方式的教学展示地域文化差异,用自身力量帮助学生得到较深入的文化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区艳媚。浅析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2]曹东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海外英语,2010(08)。
篇4:英语教学中文化艺术的渗透论文
英语教学中文化艺术的渗透论文
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在如今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文化的普及却是少之又少。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英语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学生对它很可能有排斥感,就如身体的排异功能一样。那么,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给学生多普及一些英语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外国文化的熏陶中学习他们的语言,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一、依托课堂,渗透文化知识
笼统地说,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正因为此,也有人将文化巧妙地比喻为“背景信息”。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所以学习汉语易如反掌。但英语不同,它的文化远在异国他乡,如果就只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学习起来就会非常的困难。而且,许多教师都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渗透,因小失大。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依托课堂教学,传播文化知识。例如,英语中的颜色单词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文化讲授给学生听。如在英语文化中,white有“圣洁,吉祥”的意思,所以很多带white的短语都有着以此延伸而来的意思,如“awhiteday”就是“好日子”的.意思;再如“whitelie”就意为“善意的谎言”。而black意味着死亡、罪恶和痛苦,所以在带black的短语中就有着以此而延伸来的意思,如blackdeeds意为“恶行”;再如“blackinface”直译为“脸色铁青”,引申义为“庄重、威严”。
二、拓宽渠道,了解英语文化
文化知识的渗透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单纯从课堂上教师口中得到的还远远不够,学生还要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对英语文化的积累,充分利用好各种外在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了解文化,就会发现文化没有优略之分,只有差异。中西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要了解这些差异,学会尊重他人文化。学校也可以通过宣传栏给学生传播文化,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英语报纸、电影、小说等等都是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这些方式比较形象也更为有趣,中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中轻松学英语,在英语的熏陶中,了解真正的西方文化。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央十台《希望英语》节目,带领学生在感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对学生英语的提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又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用英语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英语。《白雪公主》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全英文表演。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再如,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用英语制作手抄报的作业,让学生在手抄报上用英语写一些笑话、故事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其英语知识就已经得到了提高。
三、加深理解,弘扬中华文化
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同时我们也希望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时要注意抓住其精华为我所用,另外要学会弘扬中华文化。初中英语是未来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和爱国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于比较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西方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记忆。教师在教授西方文化时,可以时不时地掺入中华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教师可提出一个文化现象,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其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朗诵活动,将学生分为中、外文化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用中文朗诵中华文化经典,另一个小组用英文朗诵西方文化经典,进行比赛。此时,教师就应为学生选出一些经典名作,这些名作既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所在,并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除了这种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办辩论会、演讲、班级文化角、主题班会等等,让学生很好地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总之,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知识,还要将西方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什么事情都会变得不再那么困难,这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5: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 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 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白痴“(idiot);“白费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 dry as 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 bless 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 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 you please …?”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 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 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 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2.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3. 李颖.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3.
4. 潘伟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5. 苏晓萍.英语教学中应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7.11
篇6: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与情感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与情感的运用
英语文章不是简单的单词词组的组合,字里行间它可以传达多种情感和文化.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言中的思想精髓、介绍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学习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语言本身的学习,又要渗透西方社会的.相关文化背景.因此英语教学决不是简单的单词和短语的教学.应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与情感因素,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教学磁场,强烈的吸引着学生的神经.使他们能动的参与进来.
作 者:康小丽 作者单位: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 情感 教学磁场篇7: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树立.本文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文化导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饶丽波 作者单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大学英语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篇8: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影响和制约.鉴于此,本文从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文中重点论述了:文化导入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张必刚 夏宏钟 Zhang Bigang Xia Hongzhong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四川,自贡,643000 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英文刊名:READING AND WRITING 年,卷(期):2007 4(10)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语用失误 交际能力篇9: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一种语言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种语言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关于文化的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中西文化是有差异的,从小写的culture来看,初中英语三册教材所涉及到的主要有下列二个方面: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例如:在饮食方面,英国人最喜欢吃的食物是fish和chips(鱼和薯条),而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往往有许多人喜欢吃饺子(dumpling)。就餐时英国人使用刀(knife)和叉(fork),在中国用的却是筷子(chopstick),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chopstick是什么东西。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英国人们还有喝午茶的习惯,而且往往喜欢在茶里加上coffee或sugar或milk。就交通而言,在中国车辆靠右行,而在英国则相反,那就是Traffic always goes on the left。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赞扬、致谢、问路、约会、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喜好当面赞扬对方,贬低自己,“You’re so good and wonderful and I’m so terrible.”在西方,当面称道对方,对方会认为说话者有某种目的或企图;另一方面,当别人称赞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往往回答说“不好,不好,比起你还差远呢!”而英美人则会说“Thank you”,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另外,因历史、文化、民族、国家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人名表示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姓和名的顺序上(第三册第一单元),如:
英文:David(Given name Howe (Family name
/first name) /last name)
中文: 郝 (姓) 建国 (名)
可见,用汉语表达姓名时,一般姓在前,名在后,也可说“郝先生”,“郝小姐”等。而英文表达姓名时与中文恰好相反,则名在前,姓在后,有时可以用Middle name(中间名),需要强调用Mr. /Miss/ Mrs. 称呼人时,后面用姓(Mr. Howe )不可用名(Mr.David),因为 这是中国人通常犯的错误。在称呼方面还有“dear”(亲爱的)这个词,在英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则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造成误解。可见,中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英语互译,这种方法往往会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所学语言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还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功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初中英语课本选材广泛,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美术、经济、自然等各个领域,教学中注重有关背景知识的渗透,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如:初一册教材中有下列有关时间的对话:
A:What’s the time in Beijing now?
B:It’s 8 p.m
A:What’s the time in London now?
B:It’s 12 p.m.
要给同学们讲清楚为什么北京现在是8点钟而伦敦还只有零点呢?因为世界各地之间存在着时差,可以用下列图表表示现在Beijing、London、Tokyo和Sydney的时间:
Beijing London(-8 hours) Toyko(+1 hour) Sydney(+2 hours)
midnight 4p.m. 1a.m. 2a.m.
noon 4a.m. 1p.m. 2p.m.
8p.m. noon 9p.m. 10p.m.
8a.m. …… …… ……
接着再请学生在图表上加上New York相应的时间,再进行句型操练,这样既扩大了句型的操练量,还加深了同学们对地理知识中“时差”这个概念的理解。
2、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专家认为影响阅读理解的有两大因素:一是大脑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程度与速度,另一个是“眼球背后的东西”在起重要作用。所谓“眼球背后的东西”,就是指阅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一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丰富,那么他在阅读时理解的速度就比较快,程度也比较高,反之亦然。例如:在某篇文章中出现“go to the sea”(下海)一词,一方面它是“进入大海游泳、嬉戏”之意,另一方面则表示“经商、做生意”,如果你不理解“go to the sea”的两种含义,那么可能会曲解文章的整体含义。再如英语中“Thanksgiving(感恩节),sandwich(三明治),White House(白宫)”等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都有它们不同的含义,而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也不同。如果说London is a foggy city的话,那么现在它已经不再是一个“雾都”了,如果翻出陈旧的词典来证明伦敦是雾都的话,那岂不让英国人见了笑话。初三册课本Leeson74“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中有一个问题“Why is the world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如果你知道现代世界通信越来越发达,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完善,你就不难回答上面这个问题了。所以要理解一篇文章的真正含义,揣摩作者的意图,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很重要的。
3、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中讲出得体、恰当的话。然而,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我们从日常的交际错误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交际错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论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在与英语本族人交谈时,他们往往对外族人在语言、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例如:学生们在商店里或街上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非常尴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该怎样回答。因为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能使用,而且对英美国家的女士来说,她们尤其不喜欢别人问及年龄,在初中英语第一册中出现过这么一句对话:
“--How old are you , Mrs Hyde?”
“--Ah ,It’s secret!”
可见,年龄是她们的隐私,你不应该过问,他们也不愿意把年龄告诉你。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解。如:见到一个熟悉的外国人,出于礼貌,想打个招呼,便说:“Hi , Mr Green , 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一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是很正常的,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甚至被人认为是有意干涉别人的私事,也许他们会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其实,在英国,人们相互见了面,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How are you?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 , isn’t it ?”,而在中国,大家相互见了面常说:“你去哪里?”或“饭吃过了没有?”这对英国人也容易造成误会,他们会反过来问:“No. Are you planning to treat me to a meal(你打算请我吃饭吗?)”。
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有许多中国留学生,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很丰富,语法也掌握得很好,可是到了国外,却无法与外国人开展交流,或者在交谈中出现许多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我们的在校初中学生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形下学习英语的,而且社会阅历尚浅,社会文化知识了解较少,所以要想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交际的有效性,在英语教学中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教给他们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三、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的二个问题。
为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社会对学习英语的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从教学角度看,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的教学,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寓于语言教学之中。
文化背景知识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应优先考虑语言教学的要求,目前初中还不可能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如“Mooncake ”和“Young Pioneer”分别是什么意思;“USA”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缩写,它还可以代表Uncle Sam (山姆大叔);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为什么,等等。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含有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在初中英语第二册讲到“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当“地板”讲,还可以当“楼层”讲。如“He lives in the twelfth floor.”(他住在第十二层楼)。英美两国表达的方法又不一样,美国和中国说法一样,而英国把二楼叫作“first floor”,三楼叫作“second floor”,一楼叫作“ground floor”,而且在英美等国,人们不喜欢13这个数字(宗教原因),认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宾馆里不设13层楼,也没有13号房间,12之后就是14。再如:初中英语三册教材中多次出现Make a telephone call这个交际项目,可以给同学们讲讲,中国和英语国家打电话的一些习惯用语。
2、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唱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如:初中英语第三册第13单元涉及Christmas内容,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讲英语国家有关圣诞节的习俗,更好地掌握有关圣诞方面的专用词汇,我们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搞一次较为逼真的圣诞晚会,如装饰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在树上挂上彩灯、彩球,树尖上挂上星星、小天使等,互送圣诞贺卡(card),叫一位同学装扮成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给同学们赠送圣诞礼物(Christmas present),同学们一起唱圣诞颂歌、用英语表演节目等等。同学们个个如身临其境,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给学生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使他们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和谐共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从而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书目: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张献臣:“浅淡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刘道义:“展望二十世纪初的中小学外语教材”, 《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郑旺全:“初一上英语教材修订版介绍及教学建议”, 《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丁 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第1期
胡晓琼:“外籍教师谈中国英语教学与文化差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1期
篇10: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度的'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文化导入方法.
作 者:胡朝丽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52059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的办法篇11: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无从谈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单单要注重单词、语法以及篇章主要内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信息的导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充分了解英美文化,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作 者:韩宁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英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9 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9(5)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言 文化篇12: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从教材内容、课堂交互活动以及教师的榜样作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渠道.
作 者:何淑贤 He Shu-xian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刊 名:教育导刊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7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德育渗透 全面发展篇13:[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偏激现象
[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偏激现象
在我国,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不足以及传统思维限制,往往出现忽左忽右的偏激化现象。这种现象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全社会重视英语的同时,很容易忽视汉语的学习。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而因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在新加坡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新加坡来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失败是造成社会凝聚力低的问题之所在。在我国国内,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国潮与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但是,我们在重视外国文化的同时,却很容易忽视中国文化。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微乎其微。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用英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通过了四级、六级甚至英语专业毕业之后,都不知道“孔子”在英语应该怎么说,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英语中该怎样翻译。我国各个层次英语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只是把这一目标局限于口头上。如果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善加引导,学生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忘记甚至疏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另外,忽视中国文化,也不利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学习本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鉴别和鉴赏外国文化的能力。
在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经过了许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还不能使用进行口头交际,从而造成了所谓“哑巴英语”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读写能力。首先,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读写能力的水平相关,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加工,进而转化成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而阅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没有足够量的阅读,要想提高口语能力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读写能力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人士的基本标志,文盲与非文盲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文盲只能使用一种语言进行听、说的交际活动,而不能进行读、写的活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纠正这一错误倾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解决“哑巴英语”的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文盲英语”的现象。
在批判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交际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
[1] [2]
篇14: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大学英语课本中没有太多显性的`英美文化知识,教师更有必要把英美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本文通过考察几种主要的英美文化渗透策略优势,就如何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做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底蕴.
作 者:陆宏 作者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5)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美文化 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篇15: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1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运用语言时,虽然说出了完全没有语法错误甚至用词漂亮的句子,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却行不通。这是由于学生们往往从汉文化角度出发,并运用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思维,即“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结果在对外交往中不能用地道的语言得体地进行交际,常常会犯文化错误,使双方很尴尬,甚至会出现许多误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因素,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培养社会需要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2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文化导入,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揭示语言中的跨文化差异,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并且使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将语言形态教学和文化内容教学融为一体,将社会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又有丰富的交际能力的人才。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语言是整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同时,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语言与文化总是被一起研宄的。语言教育学家拉多曾经指出,如果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同时学习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要加强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中西文化差异直接地影响我们的语言运用,语际间不同语言习惯所引发的语言失误,实质上是由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如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吃过饭了吗?”,“上哪去呀?”,其实并不是想知道对方是否吃了饭或去了哪里,这只是一种g r e e t i n g 的方式,而英语国家的人却没有这一习惯,反而认为是一个q u e s t i o n 。又如很多学生与外国人进行实际交际时,很喜欢连续问以下几个问题: “What i s y o u r nam e?” “How o ld a r e y o u ?” (‘Where a r e you from ? ’’ ’“Where do you w o rk ?” 等。
这些日常用语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没什么不妥之处。但如果将汉语的习惯与文化模式套到或强加到英语上去,就会产生误解和理解上的偏差,外国人有可能会感到纳闷甚至愤怒。他或许在想:为什么要问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而且按照西方人的思维习惯,那些问题通常只有在拘留所或警察局之类的机构里才会被问及。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社会习俗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这都大致说明了一个问题:英语教学中不能不同时注意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重视文化导入,才能减少学生在运用英语时犯“文化错误”。
3 文化导入的内容
文化导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 知识文化,指经济、政治、史地、文艺、科学的技术,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 民俗体育和当代社会情况。
( 2 ) 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准则,如称呼、招呼、问候、询问、致歉、道谢、告别、打电话等用语的规约及风俗习惯;社会知识,指家庭各成员、同事朋友、上下级之间关系、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如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奋斗,独立性、隐私权等;思维特征,指中西方思维特征的差异。比如,讲时间和地点时,一个从小到大,一个从大到小。
( 3 ) 词语的文化内涵。词义之所以多层次,在于词不仅是现实的象征符号,而且也浸透着人们对现实的感受、II念和看法。例如,p r i v a c y 是一个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词,我们知道不应该向西方人询问有关年龄、收入方面的问題,但p r i v a c y 的含义绝不止这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一定阶段导入的文化内容应当包括介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词语表达法在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理解这些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 4 ) 英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词语。主要包括植物名词、颜色、数词等。如汉语常用“龙”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有崇高至尊的地位,而对欧美人来说,龙却象征灾难和凶恶;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中却用“g r e e n w it he n v y”表示,“b la c k t e a ”译为“红茶”而不是“黑茶”等。
4 文化导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4. 1 文化比较法
通过比较英语文化与本族文化,将跨文化能力与外语运用能力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文化教育。例如, 对比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宗教、传统等。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容易掌握相关文化的内涵。比较是为了发现异同,而不是比出优劣。
4. 2 实践法
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其放入该语言的环境中,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出国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能感受英语的存在,能不由自主地用英语去交流信息。如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英语交流,鼓励与英语本土人士交往,亲身体会到他们不同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也可以学习到许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东西;办英文板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录像、电影,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实践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指挥者”的角色,将传统的“教师独白”式的教学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品格。
4. 3 英美文化阅读
课本上仅有的文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英美国家丰富的文化背景,还必须通过开设阅读课,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如阅读《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英文报纸,以及希腊神话、《圣经》等英文原著。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包括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科学发展等各类社会综合知识,这样就可以在拓展的阅读中真正意义上地学好英语。
4. 4 专题讲座法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和讲座,介绍英美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并乐于了解和学习目的语文化。
4 .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教学目标要求把文化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把英语学习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创造更佳的语境。这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发挥视听媒体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提供一些原版的视听材料或可供教学用的原版影片,通过画面能使学习者感受到语境的存在,根据语境的提示来理解话语的真实含义,掌握说话人的意图。还可以了解到许多与目的语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这种有效地引进视听材料,提供可视性画面、场景的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学生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融合。这与老师费尽口舌地讲解相比,效果要好得多。
5 结论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文化的“输入”,重视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的“输出”操练,开拓互动、交际的机会和渠道, 只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和能力的提高,学生才有望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提高英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师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定会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教师应在教授英语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中文文化的参照作用,并减少中文文化的干扰,同时能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起来。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能用英语表达事物,更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达到交流的“进出口”平衡。
篇16: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有意识的将一些文学鉴赏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
作 者:张俊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8)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学赏析篇17: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完备的需求信息,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完全需求信息,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首次提出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初探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影响.
作 者:蓝宇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外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信息不对称★ 大学英语教学课件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象探析(共1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