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东倒西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 目录
- 第1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第2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第3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初探第4篇: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措施分析论文第5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第6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第7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及思考第8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第9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0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研究论文第11篇: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第12篇: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英语教学探讨第13篇: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及相关技术研究第14篇: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魅力第15篇:浅谈目前我国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第16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初探第17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初探第18篇: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论文第19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论文
篇1: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对构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特征、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及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英语 优势 建议
教育部新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且强调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因此,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普遍的意义。
一、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
网络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扩展与深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它进一步打破了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善于交往,相互合作,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1.有利于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将网络用于英语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精辟简练讲解的指引下,利用网络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特定的语言情景,通过人机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进行主题学习、专题讨论、会话、自主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到有效地完成所学知识的目的。网络英语教学通过设计良好的网上课程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式、内容、时间以及地点,让学生都学有所获。要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消除其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心理,认识到只有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其对语言的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必然因人而异。自主学习者能够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展,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网络用于英语教学,首先学生就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需要,任务要求以及认知方式来自主地学习,个性化地学习,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其次,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活动或项目能够提供真实交流和真正交互的.情境,也为教师个别辅导,实施因材施教拓宽了途径。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学习环境,自然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对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由于网络的局限性,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缺乏课堂教学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不强;网络问题导致的交流障碍等。 1.正确处理好网络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网络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无论是在网络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教师的讲解,因此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在网络英语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要,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或有必要使用网络化来表现,网络化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为促进教学效率而使用,而不应该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它教学手段就能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掌握的内容,若教师片面地追求网络化辅助教学,不仅浪费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忽视了黑板和粉笔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作用,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正确把握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交流空间。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双向互动、实时交互,从而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大部分课堂内容的学习仅凭网络是无法做到的。人与人之间最友好,最灵活的交流是语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的作用削弱了,相反,对教师的创造性要求更高了。在自主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呈现多样化。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以下能力: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没有减少,而是角色的转变,就是要把学习的控制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精心设计,布置课后作业也不能千篇 一律,而是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布置作业,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学模式改革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开阔了新天地,创建了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我们应探索网络与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建构相应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2: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不断现代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成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网络型语言实验室的投入使用,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着本身固有的弊端.因此,在使用网络型语言实验室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作 者:曹锦萍 CAO Jin-ping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刊 名: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E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2008 28(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网络语言实验室 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篇3: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初探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初探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在教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教学手段进一步现代化.本文重点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作 者:张杰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焦作,454001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2006 “”(23)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 英语教学 网络交互模式 多媒体篇4: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措施分析论文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措施分析论文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有优有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去粗取精,以达到优化原有信息资源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策略,可以更快地更新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但是,在大量信息的选择中,要注重信息的可用性和优质性。
一、共享式策略。
所谓共享,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公开性程度高,其共享范围也很广。共享,是指所有在网络环境下的受众共同分享和接收。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环境共享师资、共享学习资料、共享先进的教学策略,都是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运用共享式教学策略的具体表现。
二、反馈型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反馈,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时学生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的回馈,也包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孩子学习情况对家长的反映,还包括学校将教学情况向教管部门的汇报等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反馈型教学策略完全是符合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标准,因为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的反馈,大大加强了师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原本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沟通成本和教学成本。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优缺点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网络环境下推行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也不例外。网络在当前而言,的确是利大于弊,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就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而言,信息量确实很大,足以满足小学英语教学所需的信息。但是,如果小学教学中过分依赖网络信息,而忽略字典、书籍中信息的话,将导致小学生在以后学习英语时,不善于利用字典和书籍来学习英语。另外,网络中大量的信息存在,必然有一部分信息是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这将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学习。
另外,网络环境下共享式的教学策略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对教师个人知识专利的保护也会欠缺。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会导致教师在制作课件和选取案例时直接引用网络中现成的资源,没有任何自我加工。这就会误导外界在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判断时,偏向认为其能力就是好。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共享式教学策略还将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当一位老师辛辛苦苦制作的教学资源被违规使用,或者未经许可就使用。这将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创作时知识专利权的侵犯。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有选择的采用该模式,使之与其他教学模式来共同完善我们的教学。据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合理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也是我国当前小学英语教育得到改进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辨清优劣,去粗取精,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推向一个发展的新台阶。
1、学习策略。
国外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最初目的是想发现善学者究竟有何特征,1975年Rubin和Stern发表了2篇有关善学者学习特点的研究论文,从此掀起了学习策略研究的热潮。研究者们开始对学习策略加以定义和分类,如Chamot将其定义为“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可以的行动,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虽然学者们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掌握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合适、有效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行动。对策略的分类则主要有以下三种:O’Malley&Chamot依据认知理论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Cohen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本文采用的是Oxford对策略的分类。
2、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总体学习策略及各分项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学习者在策略的选择上是否存在偏好?本实验中参加问卷调查受试对象为某地方院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调查样本人数为200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110人,既有来自文科专业的学生,又有理科专业学生。之所以选择此样本,是因为这些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基本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网上英语学习经历,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10份,但因有4人没有上交问卷,6人问卷不完整,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00份。
(2)问卷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以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为基础设计完成的。SILL量表是Oxford编制的自陈式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Learning),经过多次修改目前已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测量语言学习策略的标准量表。本次调查问卷以Oxford的SILL量表为蓝本,结合网络学习的特性进行改动,有6个分量表共40个策略项目,分别测量语言学习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为保证修改后量表的信度,我们对量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信度系数为0.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法记分。
3、结果与讨论。
按照Oxford提出的测量标准,每种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了被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具体标准分为五个等级:
(1)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示“从不使用该策略”。
(2)1.5―2.4之间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
(3)2.5―3.4之间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
(4)3.5―4.4之间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
(5)3.5―5.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该策略”。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看一下调查结果反映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1)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6种策略的平均值按降序排列依次为补偿策略3.2333,情感策略3.1200,认知策略2.7367,元认知策略2.7000,记忆策略2.6306,社交策略2.3367,总体平均值为2.7725。可见,学习者的总体策略使用频率和各分项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仅为有时使用,处于一般水平。除此之外,在对各题项的均值按降序排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使用频率较高(m>3)的11项中有三项属于补偿策略,三项属于情感策略,四项属于认知策略,一项属于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这说明学习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借助于外在的条件,如图片、上下文、符号等信息可以克服说写中的语言不足,进而达到促进英语学习的目的。
(2)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都不高,有些策略甚至是处于偏低水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有关。在对学习者的个人情况调查中,很多学习者表明他们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少,有的甚至为零,这就导致这部分学习者英语水平偏低,极少使用学习策略。其次,可能与学习者策略意识不强和策略知识的缺乏有关。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大部分学习者习惯了按部就班按照教师的引导步步前进,而没有养成运用学习策略主导学习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老师对策略知识的讲解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学习策略缺失的表现。
尤其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缺乏系统分类的能力,往往处于无所适从的学习状态之中,不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知道应该何时学、学什么、如何学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不高。再次,我国的学习者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学习者往往没有办法将英语运用到真实生活中,这就可能导致学习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习惯沉默学习和独自学习,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交流促进语言的学习,这一点从社交策略的平均值最低可以得到佐证。网络环境下记忆策略的低频率也出乎意料,因为根据观察在外语学习中多数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记忆外语单词和材料上。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学生在记忆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很单一,后续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最多使用的策略就是使用读音帮助记忆,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唯一使用的记忆策略。多数学生记忆单词的方式是按照单词表,对照读音和汉语意思的机械记忆。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要高一些,这可能与网络的相对独立性有关。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通常都不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语言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材料学习,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同时,通过上述对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发现学习者在策略的选择上是存在偏好的,某些策略的使用频率明显要高于其他策略;不同的学习者在策略的选择上也会不同,即使是针对同一学习任务也会有不一样的选择。这可能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有关,这一点在早期的研究中也已经证实。
4、结语。
网络环境使英语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同时也为外语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手段和新的理念,但从本研究的调查来看其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此环境下的学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策略教学,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教学,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策略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增强学习者的策略意识,促使其将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任务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从“社交策略的平均值最低”这一结果得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克服学习中的胆怯、羞涩情绪。引导学习者正确对待学习中的错误,勇敢面对,并对学习者的每一点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一定的奖励,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
第三,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兼具工具书库、参考书库、阅览室、考场、论坛等多种功能,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习者明确上网目的、制订上网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运用到网络学习当中,充分挖掘网络的各种功能,使网络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新途径。
篇5: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个高校普遍展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也在改革中逐渐崭露头角.本文通过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对比,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论证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的作用,并认真分析了新教学模式存在的特点.
作 者:杜楠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TRADE UNIONS'ADMINISTRATION CADRES 年,卷(期):2008 14(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篇6: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为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英语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以及目前网络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作 者:明珠 MING Zhu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外语系,重庆,400067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0(4) 分类号:H315 关键词:网络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篇7: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及思考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及思考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网络教学正在高校试行与推广.我校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与探索.本文介绍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显著特色,以及存在并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作 者:戚颖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刊 名:南北桥 英文刊名:SOURTH NORTH BRIDGE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 教学模式篇8: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摘 要:德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今天,进行大学生德育研究和开展德育工作不可回避网络的影响。首先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大学生德育研究与实践中对于网络与大学生德育关系的三种不同理解;再以第三种关系为出发点,提出规范网络行为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核心,大学生网络德育应注重这方面的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德育;网络德育
1 对德育和网络的认识
1.1 对于德育的理解
对于德育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狭义的德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另一种是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部分。为了在分析德育与网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本文选取狭义上的理解。
1.2 对于网络的认识
随着网络影响的逐渐深远,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络所承载的内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时人们谈网络更多的是指网上资源。此时,相当一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看待网络与高校学生的关系上,不约而同地将网络看作是主体,是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可能对学生造成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大学生是客体,是被动接受影响的一方。因此,面对网络的影响应该“趋利避害”。这种对网络与大学生德育关系的认识反映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一种保护心态。
与此同时,也有少数高校德育研究者更加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并把大学生网络行为本身纳入道德教育范畴,认为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者,很大程度上是“利”与“害”的制造者,是网络和网络资源运用的主体。大学生自己同时也是“网络问题”的制造者,应该尽量减低大学生网民自己制造的“网络污染”,正本清源。
2 对大学生德育与网络的关系的探析
2.1 “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就是指将网络看作技术载体,德育是思想内容,网络和德育都可以独立存在,德育可以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依托网络这种载体来进行。在这种关系中,网络基本处于价值中立地位,“能载舟亦能覆舟”,全看谁来利用、如何利用。
2.2 “包含”关系
所谓“包含”关系,是指将网络看作是文化环境,而德育是教育内容,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面临负面的.、消极的网上资源的冲击,德育必须加强和创新。
2.3 “同一”关系
所谓“同一”关系,是指将网络和德育统一成为一个整体,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德育”,即指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同时需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网络及其资源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这种认识中,网络既是一项技术,也承载着丰富的内容,但其发挥的作用积极与否与使用者的行为直接相关。如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的“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恰当的使用行为可以使网络发挥出巨大的便利作用,相反,违反规则规范的使用行为则导致一系列的“网络问题”,甚至引发犯罪。
由于对网络与德育二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开展德育工作对策及效果的不同。当前高校网络德育研究和实践多是以第一、二种关系为前提展开的,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措施上多是保护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学生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认为应该加强第三种关系下的网络德育的研究和实践,重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运用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同时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3 同一关系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解析
第一,规范网络行为是“网络德育”的切入点和归宿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非就是要让他们在意识和行为上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意识决定行为,而行为是意识的表现和结果,同时,行为的不断强化也可以辅助意识的形成。大学生网络德育也是如此,它应该首先从培养大学生规范的网络行为入手,以行为促进德育,再用德育规范行为,让大学生成长为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的积极维护者,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避开危险,这才应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高层次价值。
网络德育的归宿是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因此,高校不妨先从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团学组织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将网络行为规范提到面上来约束学生行为,并制定切实的奖惩措施,以逐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这是网络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德育的基础环节。 第二,加强诚信教育是“网络德育”的核心
规范网络行为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切入点,但对于大学生这样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对外界的好奇心正胜的群体,单靠对一些显性行为“就事论事般”的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规范网络行为也是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归宿,要保证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行使规范的网络行为仍需要内在动力。规范的网络行为包括许多方面,仅以上述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几乎每条都与计算机使用者诚信与否、诚信的程度如何密切相关,因此,诚信是网络德育的基础和核心,要保证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有效、自觉进行,加强诚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诚信的内容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信是一种行为规范。从逻辑关系来看,诚是基础,具有本体论意义;信是理性实践精神的外在表现。“诚于内而信于外”,二者是体与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诚信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诚信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发展后引起学校对网络德育的关注一样,诚信教育也成为新时期从中小学到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本质性问题,而将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许多表面性解决对策,如要求教育者提高素质、创新德育的内容、形式及效果;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以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通过法律惩治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发布虚假消息、传播色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等行为。亦或提及通过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减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种认识已经关注到了规范网络行为的内在动力问题,但有些宽泛空洞,难免影响网络德育的措施及效果。而诚信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和品德则集中地体现了网络德育所需要解决的内在动力问题。因为诚信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指导着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一种制度,反映了社会规则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一个道德范畴,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诚信状况,直接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是一种价值理念,是对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防治利器。因此,诚信教育是网络德育的核心。
综上所述,在当前网络日益深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实环境下,认清网络与大学生德育的关系,探究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本质问题,是进一步研究教育措施、提高网络德育实效的关键。本文认为网络德育可以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为切入点,通过现象深入实质,重点在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最终达到以内在思想道德素质指导网络行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安邦主编.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4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9: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作者:焦晓骏 提 要: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为泛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内容丰富且获取方便的资源。本文着重探讨: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网络阅读资源库的构建;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 泛读教学 一、英语教学呼唤泛读--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理解语篇及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综合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全国高考英语卷(NMET)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是: 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 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读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NMET1993为1143个,而NMET2001已增到2025个。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中学英语教材已经在话题、语篇、词汇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与改革,一些教材(如人教版的SEFC)的编撰已具相当高的科学性。然而它们的素材往往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也较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笔者以为,在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泛读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泛读(extensivereading)是相对于精读(intensivereading)而言的,前者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加强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当然,寻找主题契合、难度适中的语篇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关键。传统的媒体,如书、报、杂志等,固然能提供不少适当的材料,但远不及运用网络技术那么方便快捷。本文拟就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及其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教学可得天独厚,它至少存在以下三个优越性: 广泛性: 类型多样,内容全面。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图片图表、分析推理等等。可以肯定它运用语言涵盖了高中教材所涉及或是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共享性: 检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search.sina.com.cn、search.nytimes.com等等。还有的网站,如google(www.google.com)等,则专业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可构建材料组,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 即时性: 材料鲜活,更新方便。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如学习到TheOlympicGames(Unit10,SEFC1A)时,可以在www.olympic.org上找到奥运会的新闻及背景知识,还可以在www.beijing-2008.org的English版选摘北京申奥的具体进程;再如NewYork(Unit13,SEFC3B)中有大量的篇幅谈论双子塔,教师可从美国相关网站上找出“911”事件的报道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 三、网络泛读资源库的构建 网络化的泛读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先期构建适合高中学生需要的网络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前提。网络阅读资源库所需的物质准备是有能连上Internet的教师用机(服务站)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工作站),这属于普通中学微机教室的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三步: 确定主题 笔者以为,泛读教学的选材应当尽量扣住使用的教材。人教版高中教材的主题分布基本照顾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文化体育、风俗传统、人物传记、历史资料、科学发现、名胜古迹、环境保护、文学原著等等。它们所缺乏的不可能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时机地提供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进度结合所学的内容来确立泛读的主题。如学习SEFC1B的TheAswanDam一课时,可考虑选择theRiverNile(尼罗河)的介绍材料,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条常常洪水泛滥却又十分重要的河流。我们也可考虑选用ChinaDaily中对我国著名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报道供学生阅读。 搜索下载 较窄的主题(如AngkorWat、SherlockHolmes)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如Gymnastics、Food)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这可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二次选择的艰辛。常用的课文背景知识网站有(括号内为IP地址): 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www.olmypic.org(193.178.244.3); 绿色和平组织网站www.greenpeace.org(212.19.215.67); 麦当劳公司网站www.mcdonalds.com(208.229.230.223); 美国广告博物馆www.admuseum.org(208.151.247.225); 纽约建筑大观www.nyskyscrapers.com(66.12.167.108); 爱因思坦传www-groups.dcs.st-and.ac.uk/~history/mathematicians(138.251.206.31); 迪斯尼网站www.disney.com(63.70.47.55);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w.worldwildlife.org(216.109.67.70); 诺贝尔奖网上博物馆www.noble.se(130.242.18.21); 莎士比亚研究www.shakespeare.com(64.33.13.231); 美国航空航天局www.nasa.gov(198.116.142.34); 海伦凯勒--残疾人事业网www.hkworld.org(63.224.31.194); 美国乡村音乐史www.roughstock.com(205.159.243.121); 西方文学网www.bibliomania.com(209.123.228.136); 美国《读者文摘》网www.rd.com(164.109.22.52); 探索网站www.discovery.com(216.35.209.171); 地球与太空网www.earthsky.com(207.193.63.17);等等。材料整组 网络材料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很健康有益,难度更是未必适合高中生阅读。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数张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数张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pre-reading(背景资料)、while-reading(辅助性阅读)与post-reading(拓展性阅读)进行的。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四、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泛读教学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实施任务驱动 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是“串讲式”,它的优点是容量大、主题集中,缺点是学习者十分被动,思维参与量小。根据TBL(任务型学习)理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task)来交代每次阅读的目标,然后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作出解决任务的构想(planning),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report)。同一语篇应用的任务应当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可以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泛读材料往往难度高于教材,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竞争,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训练阅读技巧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编码(encoding)”过程,而读者阅读材料实际是从辨认文字开始对文学、语义、修辞进行“解码(decoding)”的过程。“解码”过程的时值与阅读效率成反比。我们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训练阅读技巧: 学会搜寻信息: 给学生一些关于细节性的问题,如:HowmanytelephonecallsdidMr.Smithreceiveinthemorning?鼓励学生通过略读(skim)或是跳读(skip)迅速搜寻答案; 学会猜测词义: 泛读材料中的生词是影响读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重组材料时应有意设计生词障碍。它们既可以是根据上下文或是构词法可知意思的词,也可是仅能猜到词义的类别,但不影响全文理解的词(如花卉、动物的专业名等)。 学会识读图表: 图表是一种承载信息量较大的常用语言形式,全部读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设计分类统计或是数据分析的任务,要求学生迅速定位查询,说出结果。 培养分析能力 阅读当然不仅仅是个“解码”过程,它还是一个运用经验的“图式(schema)”来完成语义领悟的过程,因而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并根据自身的体验来探索作者的体验,做出某方面的评价与判断。教师通常可从四个方面设计阅读任务、引发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给出(或选出)材料的主题(subject)或标题(title); 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intention)与情感倾向(tendency)或态度(attitude);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事实的结果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logicalconclusion); 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材料中涉及的事实进行适当的评价(evaluate)。 应当注意的是,学生思考的用时、讨论的范围及教师的即时反应均影响阅读分析的效果。 五、网络环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组织者是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良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能力。尽管业务能力、理论水平、人格魅力、情感态度等这些传统意义上评价教师的标准仍然重要,但网络环境下的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 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 网络时代给基础教育手段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各学科寻求与信息技术整合从而优化教学过程的今天,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显然是不行的。但网络环境教学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它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多得多的精力与耐心。实验者可能因网络的负面效应而遭遇讥讽、嘲笑,也有可能在探索中一次次失败。技术的掌握、理论的钻研更需要大量辛勤的工作。没有努力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是不可能尝到成功的滋味的。 拥有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评判思想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网络开发水平网络开发水平无疑是创建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如WindowsNT,Office文档处理,Internet的设置使用、收发邮件等); 掌握网页下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术(如使用Frontpage2000制作带链接、图片、表单的网页等); 具备网络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基本能力;掌握ASP/CGI动态网页后台发布系统的操作技术。 ------------------------------------ 参考文献 Wills,J.1996.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Longman. 王姿:整体阅读的心理机制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界》1995年第2期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乌美娜:《中小学课程网络资源索引》,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焦晓骏,男,1967年生。1988年毕业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现为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小学英语教研员。曾获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中小学英语》、《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考试研究》、《教育资讯报》等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 本文源于惟存教育
篇10: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研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英语教学和网络环境相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为对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网络多媒体教学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网络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写作成绩。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大学英语;网络环境
一、引言
英语写作,作为一门重要的产出性和交际性语言技能,一直是语言教学和研究的焦点。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重要性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用英语进行写作的重要性。中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对将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加现实的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启了新一扇写作教学之门。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检验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是否能提高个体的写作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基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信仰、心理和观点之上的自我探索、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进行自我规约和调节、并通过对事物不断的反思和抽象实现对其在观念结构上的构建”(Von Glasers-feld 1995)。它主张获取对知识的理解是一切认识行为的中心。二语习得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谋而合。英语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运用高级思维对其进行不断反思、抽象从而解决问题,实现意义协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写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四个部分。网络教学正好满足了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教育改革和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设计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制作写作课件可以预设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起到良好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学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构思,并能通过BBS等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应用Word文档完成文章,教师可以搭建博客对文章加以批阅或直接通过多媒体课堂进行点评,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文章的质量也得以提高。此外,和传统模式下的作文批阅相比,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1.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大庆石油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电子专业07级1,2班的学生。
07-1班,27人,教师应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07-2班,27人,教师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时间为大二下学期。1,2班的学生在大一学年的两次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接近,成绩无明显差异,学生在同一层次上。
2. 研究方法:该项教学研究采取对比的方法,两个班级进行了一学期的英语写作教学。
对比实验(3月-207月)。同期对比班由同一教师,分别采取传统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进行1次写作测试,命题为The Most Embarrassing Moment of My Life。学期结束后两个班级的写作成绩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
3. 实验统计分析与结果:
通过图表,对比班级成绩分布情况清晰可见。采用现代化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07-2班,优秀率和良好率均比传统模式英语写作教学下的07-1班高出很多,不及格人数少了一倍。即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原因分析:1.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体现。2.传统课堂中没有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不能有效的提示学生一些拼写错误。对于词汇的选择,互联网比字典更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查阅功能。3.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读者。而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互相批阅,进行交流,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文章的质量就更高。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开拓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1、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2、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实效;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4、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习;5、有利于教师有指导的提供写作任务和素材,并对学生的写作采用动态的评估。该模式将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写作相结合,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挖掘,有效增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提高了大学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张肖莹,李天闲. 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机助大学英语教学[ J ]. 外语电化教学,2002(4):22-26
周炳兰,教师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中的十种角色[ J ]..外语电化教学,2005(101):66-67
张艳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J ]. 外语电化教学,2007(8):27-29
黄月华. 基于网络的大班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研究[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7,(3).
郭晓英,郭洪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China, 2009(65):17-20
篇11: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沈永铭
内容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和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出发,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抛锚式”教学理念为指导,我尝试利用六个模块进行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创建一个适宜进行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关键词:网络环境;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Web Quest资源模块
一、引言
Internet的出现它不但优化了信息环境,而且使信息本身增值。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从网上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充分的扩展,学习的任务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传授知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国家教育部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进一步,国家教育部又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注重学习过程的自我体验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创新。
研究性学习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组织的一种开放性课程,使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科学,体会发现,体验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热情,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在学生和计算机之间能建立较高级的交互作用,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和教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支配学习资源,选择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在网络课上通过学习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个别沟通,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协商,学生在网络上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因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能真正发挥了计算机网络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为学生展示才能、享受成功提供了最大的舞台;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二、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著名教育家J.Bransford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成为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学习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它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象作为“锚”,为教与学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宏情境。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研究性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
第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研究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
第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
因此,我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研究性学习具有科学性、时代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我尝试利用以下六个模块进行建构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情境模块:导言(创设情境)
任务模块:任务组成小组合作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分析任务,发现和提出问题;
资源模块:教师围绕任务,预设的资源
过程模块: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初步成果;
评价模块: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实现交流与共享;
总结模块: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图1)
三、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模块教育
1、情境模块: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之前, 我就研究了温州市从到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优秀成果评选进行了分析后发现, 没有一个英语学科相关的课题组获奖, 究其原因主要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成果评选过程中非常注重区域性和实际推广的价值。在Web Quest中,课题背景的提出,目的就是创设情境以便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选题后,接着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高中英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所谓“任务”,简单说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 因此,我在第一节研究学习课上就向同学们介绍了温州市和我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历史、现状和我们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提出了几个选择本学年高一英语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几个基本标准:1)区域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我认为,只要选题得当, 方法正确, 英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样可以取得友谊的成效。
2、任务模块:任务组成小组合作研究分析任务,发现和提出问题。
任务一布置,同学们发现不仅可以对英语广告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技能, 提高英语广告类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当我提到要进行网页制作和Photoshop的制作时,他们就更来劲了,恨不得马上就开始进行研究。这时,我觉得应该给他们浇点冷水,告诉他们不要觉得好玩就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所以我告诫同学们选好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① 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②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③ 学会分享与合作;④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 培养科学态度和信息素养;⑥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外语学科特点,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文献资料从哪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哪里来?当然,它们可以来自于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决不可放弃网络信息资源。目前国内的英语网站有数百个,国外的英语网站更是无数,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资源,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帮助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按照“抛锚式”探究模式,我首先制作了一个Web Quest(网页), 建立了课题研究的六大模块。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来看,本课题应属于“抛锚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把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3、资源模块:教师围绕任务,预设的资源。
在Web Quest的资源模块设计中,我为了避免同学们在网络探究过程中漫无目的,特地为他们提供了20多个相关网址和100多篇相关文章。但同时也提醒他们完全可以打破这个限制,自己运用网络的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甚至还可以采用其他如读书看报、调查访问、收看电视录像等方式来获得相关资料。“抛锚式” 探究模式采用了网页模块的形式,只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但绝不排斥信息来源的各种渠道,这一点在运用Web Quest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我认为, 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围绕任务,预设资源。 经过集体讨论和教师点拨,基于温州作为国际轻工城市的区域特征和每年在学校附近的温州博览会举行的(温州)国际轻工博览会和浙江省轻工博览会的地理位置优势, 以及部分学生家长从事轻工产品的优势, 我与该组同学经两次激烈的讨论, 最后确定这个组的研究课题为:温州市轻工产品英文广告的特点研究。我为他们提供了十几个适合的搜索网站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制定了研究性课题的大致研究方案。
4、过程模块: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初步成果。
研究性学习突出地表现为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四种角色: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协作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和协作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探究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正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前,我们四个课题小组召开了一个课题活动方案讨论会,要求各小组写出课题研究活动计划,并按照活动计划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温州轻工产品英文广告的特点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B22 班级:高一(6)班 指导师:沈永铭
组长:董嘉宝 组员: 张朝、戴丽雅、金豪士、郑澄、林陈霜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上学期第1-6周 选题准备 确定课题
二 上学期第7-18周 资料收集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制作开题网页。
三 下学期第2-10周 课题论证 制定下学期研究计划;筛选、分析和研究相关资料,上街拍摄错误的英文广告,积累研究素材,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四 下学期第11-15 周 研究评价 进行专家访谈;开展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 完成结题报告。
五 下学期16-17周 结题展示 完成结题报告的定稿;制作结题网页课件;展示研究成果;教师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形式 开题报告、查阅资料、实地参观、专家访谈、结题报告撰写、网页整理和制作、成果展示板报制作。
访问的单位或对象 轻工企业广告专家、英语教师。
活动所需条件 网络与电脑、自行车、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预期成果 图片、读书笔记、文献摘要、开题报告、结题论文、课题网页(包括开题课件和结题课件)
小组成员分工 (1)制定工作计划并安排,督促计划的落实记录文字资料;(林陈霜)
(2)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全组成员)
(3)共同进行网页制作;(全组成员)
(4)多媒体制作;(董嘉宝、张朝)
(5)财务管理;(郑澄)
(6)心得体会和总结材料的撰写。(全组)
图(2)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分工与协作都很重要。分工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进行自主探索, 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自主探索的机会;每个成员都在贡献各自的思想,而不只是“借用”思想。所以,小组内需要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成员都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中,我作为指导教师需要知道小组中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以及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研究进度;同时,可在小组间进行评比竞争,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报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研究体会,由指导教师和各组代表评定各组或个人的研究性学习成绩。这样,就可以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而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有关相关课题的原由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另外,真正齐心协力的合作可以使学生们各取所长,通过合作来解决学生个体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真正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特点。网络模块管理重视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再创造。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越来越呈加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资源网页已达40-50亿页,而且每天还在以350多万页的速度增加。所以用“海量”两字来形容互联网信息的丰富绝对恰当。指导教师在这里扮演的应该是导航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浩瀚的网海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并尽可能利用网络互动的功能,进行网上交流、网上协作、网上共享。这一下同学们各自的E-mail和笔者个人的电子(shenyongmingf@sina.com)QQ(456852)或笔者个人网页上“留言板”可派上了大用场。
5、评价模块: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实现交流与共享。
至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根据教育部《实施指南》提出的要求,其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一次口头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次主题讲演、一个网页,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也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与教师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要努力做到因不同的探究类型和课题,设计好评价方案,包括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评价的内容必须与学习的目标一致。当同学们拿出初步成果时,我给了他们每人一份自我评价表,让他们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
课题:温州轻工产品英语广告的特点研究 评价时间: 年 月 日
项 目 自我评价描述
①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
②在探究学习过程对中的体验
③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⑤与其他同学协作情况
⑥学习的结果
图(3)
学生自我评价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可以只评优点,不作检讨,不计缺点。每位同学的自我评价中,尽可能地列举自己在这次活动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哪怕是一次失败,如果从中得到了某种启示,这也是收获。在自我评价中,要充分体现重过程的全新学习理念,充分肯定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当然,做得多的同学,他或她在自我评价中自我展示的东西就多,反之就少。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同学相互之间缺少差距,自我评价优点、收获的多少,实际上已经反映了学生间的差距相信他们自己也将会意识到这种差距,以后会引导他们缩小这种差距。小组互评是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当然,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参与其中,由于在一开始就注意记录和收集小组内部的各位同学的活动情况,因此开展小组互评实际上就很简单了。每个小组在活动结束阶段交来本小组的活动记录,记录本上有小组的各个成员在各阶段的活动表现,包括他或她提出了哪些问题,承担了哪些任务,完成了哪些工作,出了些什么好主意等等。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小组宣布这些记录,这就是评价,这些记录就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小组的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甚至有的同学还“斗胆”指出了我的不少不足之处。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他们学会合作和学会发展。 Web Quest的结论部分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提供了一个机会,它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教师提供可以在整个课堂讨论中使用的问题。虽然,结论部分算不上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但是它为整个文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给读者一个结束的感觉。
6、总结模块: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一年的利用“抛锚式”探究模式在高中英语研究学习的应用实践过程中,我明白了: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成功了自然没有失败;失败了也是成功。研究学习最重要的是一种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同学们在总结和心得体会中大都表示,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学到这么多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和体验,是他们开始时万万没想到的。通过实践与摸索,我指导学生充分第利用网络环境圆满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两个英语研究学习小组都写出了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结题论文并制作出有较高多媒体水准的课题网页,包括开题报告(129.38.1.8/zhiyuan/yjxxx/kaiti29.htm)、实践过程、网络资料、体会与思考以及结题论文(129.38.1.8/zhiyuan/yjxxx/jieti23.htm)等。我指导的这组同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根据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教学活动撰写的两篇论文分别获得温州市中学论文评审二等奖和温州市研究学习成果评选三等奖。该组的张朝同学还获得温州市中小学现场网页制作比赛高中一等奖,其作品发表于《学生时代》第11期上;我的研究论文《高中英语研究学习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策略》一文获得了市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我的相关教学论文《Web Quest在高中英语研究学习中的应用》发表于《英语学习辅导报》教研版20第10期上A2版。
四、实验感想
这次研究性学习也令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在教学中常常以一个学生答卷上的最终答题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凭证。这次活动中,有些在平时考试中成绩偏差的学生却态度积极、表现出色,同学们对他们自己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精彩表现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相信这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从中, 我还发现了现代中学生身上蕴藏着的智慧与能量。例如, 有一个组甚至推翻我提议的研究课堂, 提出了更高效的研究课题。
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了相互作用,增长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跨时空地与不同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研究性学习应成为高中英语学习的主流,它不应只是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一种英语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进入常规的课堂和终生学习之中。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 柳栋、王天蓉、陆爱民、张来春、汪佳敏:《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思考》,
3. 魏薇:《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
4. 林莉:《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全球教育展望》
5、沈永铭:《Web Quest在高中英语研究学习中的应用》;《英语学习辅导报》教研版2005年第10期上A2版。
6本文发表于《基础英语教育》第1期
篇12: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英语教学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英语教学探讨
随着计算机科学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以也涌入了大学英语课堂.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课题.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教师的作用或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建设网络平台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作 者:刘宇 张蕊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4) 分类号:H3 关键词:网络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 网络教学 多媒体篇13: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及相关技术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及相关技术研究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课件制作网络化、标准化为基础,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系统化、网络化英语教学环境的`思路,同时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 者:夏光峰 夏莉 Xia Guangfeng Xia Li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2 刊 名:现代教育技术 CSSCI英文刊名: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17(3) 分类号:H3 关键词:网络教学 课件制作标准 网络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篇14: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魅力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魅力
九江师范附属小学 宗丽丽摘要: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述:多媒体技术在课前激趣以及培养联想思维能力上所发挥的作用;网络资源给教师所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多媒体 网络资源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和创造性的工具。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及网络的运用已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提出了挑战,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就更应当积极投身在这场变革中去,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目前就我校来说,软件环境相当优越。不仅各班都配备了计算机,而且还设有校园网。我想对于我们每个老师来说现在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利用好校园网,发挥其潜力服务于教学。这无不是对我们老师提出的一大挑战。以下是我在实践运用网络教学中的一些研究和体会。
首先,课前热身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在身理,心理和知识上都做好上课的准备,以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记得在刚教一年级英语的时候我有一些困惑,一碰到上一节课是体育课或是活动课的时候,班上去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每次都要花几分钟胜至更长的时间让他们静心,集中注意力。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后来慢慢的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多媒体计算机在这方面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它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强以及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能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一年级下学期Unit 9Lesson 49课教授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为了很好的热身以及引入此内容,课前我首先在我校的校园网的中央资源库中找到一个很好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它是以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的歌曲为内容,狮子王动画片为表达形式(这些是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学生完全沉浸在英文歌曲中,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课堂当中,学习气氛也就形成了,那么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自然出现了。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教新知识前,让学生复习一下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导入新课是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桥梁,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可为整个课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其次, 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教学资源,使英语课堂轻松、愉快、充满情趣。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成为“全才”型的教师。因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媒体形式多样,通过相关的应用软件,就可以把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转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宝库”,随时拿出来应用于教学。一年级下学期Unit10 My room Lesson 57课中A( Listen and say )部分通过观察living room,study两个不同类型的房间来复习重点单词( closet, telephone, computer, TV, picture , table, lamp, armchair) 以及重点句型I can see...书本中的两张房间图片相对来说较单一,量少。为了达到让学生大量操练I can see ...句型并且所用重点单词进行替换这个教学目的我就在Internet中通过相关搜索把真实的多个不同类型房间图片通过ftp链接到自己地址当中,课堂中展示这些图片,真实图片的展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学生胜至一看到图片就情不自禁说“怎么和我的家好象啊!”这种类似的话。创设出了真实的情景,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感,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学生很愿意参与,课堂既轻松,又愉快,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
第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的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段连接在一个思维链上。我们的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插图,可那些插图都是无声的、呆板的。因此,我就试着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插图变成了有声的活动画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发联想。如在一年级上学期“ANIMALS”这一单元,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展示一些动物:cat, dog, duck, chicken, monkey, tiger, panda, rabbit…的图片或教具,而是先让学生听这些动物的叫声,每当学生猜出一个动物(可用英语或中文说),这个动物就会出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和学生们对话:“Very clever boy (girl) ! Yes. Very good ! You are clever ! I’m …” 学生感觉与所学的动物距离很近,彼此之间像朋友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研发工具,以网络世界作为学习天地的课程整合,能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它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15:浅谈目前我国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摘要:本文指出目前我国中学网络教学所需的条件,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有关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深深认识到:外语教学不仅是教师以学习策略建立学生所学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而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教学信息量少,且教学时间也非常有限。以1周5课时、1课时45分钟计算,1周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只有3小时45分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近年来兴起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
一、 网络环境要求
这里所指的网络环境,是指教室局域网(最好与校园网、因特网相连)。这样的局域网必须具备以下功能:教师的教学机器能向全体学生播放教学内容;教师能向任意一个学生提供辅导;学生与学生能相互讨论;教师能调用任意学生机的内容向全班播放等等。有了这些功能,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个电子教室,教师可以像在普通教室里一样进行讲解、示范、提问,不同的是教师的演示更方便了,也为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 网络教学优势
老师劳动的创造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更能体验创造的乐趣,增强建业的效能感和价值感。借助于媒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个准备过程,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知识信息的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基于此,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对多媒体信息的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教学的专家,教师的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
教学过程的合作性。这里的合作包括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
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
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加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得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得以体现。因为(1)现代技术教育的运用使受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动能,吸收广泛的信息。(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者享有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要自主地选择信息。(3)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能动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4)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重复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 目前利用网络环境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还不具备让学生人人上网的条件,特别是经济欠发展的广大农村学校。即使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学校,由于上网速度及其他客观因素,暂时没有让学生长时间上网。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然后印发给学生阅读。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教学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有人预测以后教育将没有国界,未来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是适应21世纪生存的关键。虽然网络具有强大的优势,在目前的中国,终究不能彻底取代课堂教学。我们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两者合作与互补才能使英语学习更加有高效。
篇16: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初探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初探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初探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MCALL)已是当前国内外现代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外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因此,多媒体与外语课程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以多媒体网络交互模式为主的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学特点和操作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 高级英语 网络交互模式
On the Network Interactive Mode of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Advanced English Instruction
(YANG Zhi-ti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CALL),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he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or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kills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with university language courses is the primary concern for research. This paper made a tentative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to Advanced English Course, focusing o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instruction features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of the network interactive mode used in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Advanced English instruction.
Key words: multimedia Advanced English network interactive mode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该课程的表述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其中要求“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可见,高级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语言技能的培养。高级英语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即是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包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高级英语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主性,更加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笔者在从事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语言教室环境下的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1.当代外语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高级英语教学
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而展开,同时也结合当代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提出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认知法和交际法为代表的当代外语教学法立足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本质的认识,遵循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语言交际能力。认知法所依据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外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学习语言不仅是通过听和读来理解、摄取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记忆和掌握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载体DD语言,以便能运用这个载体进行交际。交际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在教学设计上强调真实情景的再现和学习者参与交际过程的自主学习。两种教学理念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无疑都从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本质问题出发,试图确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从接受技能上升到输出技能的有效途径,并确立具体教学的体系。结合两者外语教学思想,我们所提倡的外语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即语言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与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样,外语学习过程不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在语言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任务。由此,我们可以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黄若妤2000:16)。
外语的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认知主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对信息进行记忆,而是一种信息的再加工。此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思维活动。思维即是一种认识活动,确切地说,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活动及认识过程。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语言的学习应该注重两种思维形式的结合,突出发散式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近年来,外语教学中强调在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总体认知能力,这就需要将学生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中学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词汇、语法、语音为出发点,而高校英语教学则明确提出了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工、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基于这一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广、更深、更精,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年级阶段时,已掌握了基本语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并能够读懂相当难度的英文资料,口语方面也能够比较流畅和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比较系统、深入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倡创新精神,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及总体素质的提高,符合新世纪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然要对高级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新的尝试。在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靠讲解文字教材中的内容来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于是上成了阅读课,忽略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形成了高级英语与视听说的脱节,学生难以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实际交际中,适应不了语言的“无规则性”――创造性。而多媒体网络给予了学生最大程度的自主性,更加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级英语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思维特征,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2.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的网络交互模式
高级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积极、多层面的思维过程,是多种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这对于教师和学习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程模式的设计与操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既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不能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的老路,又要切实可行,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高级英语教学,最终要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采用网络交互模式组织高级英语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是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而且不同的学习者,其知识结构也是千差万别。多媒体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特性,恰好符合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规律,它能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建构活动。它可以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信息交流、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加强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联想思维,进行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容易成为可能,起到了其它媒体难以达到的作用。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交互性也是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核心,它使多媒体技术其它特性的优势更突出,功能更强大。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的网络交互模式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之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1网络交互模式的建立
进行高级英语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主要由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硬件系统和教学工具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主要是把网络操作及多媒体教学等软件系统安装在网络硬件系统上,可以交互使用网络服务器软件及学生机器内的信息资源,即资源共享。
普通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中也能实现资源共享,但是如果想有效地实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管理,就必须在普通网络基础上,安装一种能实现辅助教学和管理的多媒体交互式操作系统。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室操作系统就是模拟传统教室的教学行为,即在某种操作环境下,以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取代传统的黑板,以键盘操作取代粉笔,以鼠标器操作取代教鞭。教师通过该系统就可以完成以前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完全控制和管理,所以我们称它为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立只是实现网络交互模式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要真正实现多媒体与课程相结合的交互功能还必须编写出一套适宜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的教材和课件。一个多媒体教材的应用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信息的控制、组织、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对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新建,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并从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的知识或验证知识。这是其它媒体难以做到的,其核心意义是可改造、可新建的可变性,与信息的灵活呈现,简单的判别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交互性起到的作用,也不仅仅是节省学时,减轻教师劳动,丰富信息量和表现力等一般的意义。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我系多媒体课题组编写的多媒体高级英语教程,课文采用主题形式编写,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多媒体元素的选择围绕相关主题进行,通过文本、图像、音视频材料,配以多种形式的课件,较好地实现了网络的交互性。
2.2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方式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的网络交互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运用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在进行“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设定问题,让学习者带着疑问学习、探索,并且设置情景,提出假设,提示各种可能,将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过程装入教学程序中,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在多媒体辅助高英教学中,由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控教学的责任和交互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自己,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将得到极大地发挥,学生将会找到完全符合自己条件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学生将会学的更快、更好。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实践告诉我们,能否达到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关键在于课件的设计,而交互的设计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交互的设计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交互来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同时,教师可实时监视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不用离开自己的座位便可以在本机上观看到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情况。教师可接管选定的学生机,控制学生机的键盘和鼠标,对学生遥控,辅导学生完成学习操作,利用这种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开展人机口头对话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在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过程中予以更多的补偿。
二、学生之间的交互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间的交互也是多方式多渠道的。学习者围绕当前学习的主题讨论交流,形成各自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答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多媒体网络将“个别化学习”、“集体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多途径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增长。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与理解。多媒体网络教室具有随机分组的功能,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指定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一般是二人、四人或八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文字、语音、电子白板进行交流。同一组的学生可以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请求其它组员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进行学习竞赛、问与答形式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对讨论内容不做详细的讲解,只是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独创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语言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计算机只是一种手段,再好的课件也不可能取代教师。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可采用屏幕播放、屏幕监控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和语音多媒体信息实时播放给全体、群组或单个学生。播放的过程中允许学生举手提问、讨论心得体会。教学可强制学生以全屏或窗口方式接收屏幕,使得学生“边看边练”成为可能。广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定某个学生不离开座位进行远程示范,操作教师的机器。提供电子黑板和电子白板功能,教师可实现在普通黑板上的全部功能。当教师口述讲解时,无须学生看屏幕时,为了不让学生因看屏幕而影响听讲,在必要时,可强制学生机屏幕黑屏,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讲。
结合了以上三种交互形式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将高级英语课程中对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融入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新型教学环境下,不但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而且为素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下图是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的网络交互模式示意图。
交互 交互 交互 交互
教 师
交互 协作 协作 协作 交互 交互 公共讨论区
学生 学生 多媒体网络
因特网
2.3 网络交互模式的具体运用
结合高级英语的教学特点,多媒体网络交互模式可具体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诸多方面,其中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也涉及到了各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人文发展现状等,对学生巩固语言基本功和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和Dreamweaver等教学软件把词汇讲解、语言难点注释、背景知识概述、篇章结构及文体分析、补充材料等事先做成网页,课堂上可以随要随点,机动灵活。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网页可承载的高密集的信息量,很多内容留给学生课余时间上网自学。多媒体CAI课件呈现的教学信息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经过加工和处理所形成的,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同时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此外,学生在多媒体网络中能自主、灵活地进行阅读、浏览、查询等操作,学习顺序可任意改变,不必按教材原有的模式进行,这种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线索反映知识的结构,形成了联想式的、非线性的超媒体文本结构,这和学生联想、跳跃的思维方式相吻合。(李勇帆 2002:40)由于多媒体这种非线性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特性,能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信息呈现方式,使学生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知识结构的重组和建构活动,所以它可以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信息交流、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对于加强课堂上教与学的交流,调动联想思维,进行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其它媒体难以达到的作用。
此外,如果多媒体网络教室与Internet联网,课堂与互联网的沟通则会为教学创造一个更直接、有效、快捷、方便的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它可以将最新的信息、资料传送到课堂内,为教学的改革向高、深层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工具。
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
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可以较真实地模拟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各种学生技能。多媒体所特有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创设与所学内容相似的情景,学生可以在此环境下进行虚拟仿真训练。例如,在学习“Public Speech”这一单元时,在视听媒体的辅助下,不仅可以直观地欣赏和分析丘吉尔、肯尼迪、克林顿等人的精彩演说,还可以虚拟一个演说环境,要求学生进行限时的演讲,或者虚拟一个论坛,就演讲技巧进行讨论。这样的训练方式临场感强,对于提高学生听说技能和对学习内容的适应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多媒体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发散、联想、创新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形成流畅的外语语脉。交互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利用多媒体高效的集成环境,让学生从多个层面上接触内容广泛的材料,并在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的检测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下,由于学生进行的都是个别化、自我建构的学习,对同一门课程,不同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可能相差很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重要。计算机辅助外语测试从单项语言项目的测试发展到人机互动的语言能力测试,至今已相当成熟。它可以利用照片、图画、图表等形象性的表征手段,也可以在具体的语篇(如上面提到的演讲)中使用音影材料,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各种功能,促使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及时、适量的测试可提高学生的紧迫感,提高学习效率,也便于教师及时诊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作出调整。许多用Authorware、Flash制作的具有极强交互性的练习和测试都可以挂在网络上,供课堂和课后使用。用Authorware Professional中的变量和函数可对各种交互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自动阅卷分析,并可对学生做错的试题进行讲解。应该说,如果使用恰当,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测试比传统的外语测试在信度和效度方面都要高出一筹。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发展已带来了外语教学领域革命性的变化,笔者认为,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讨,多媒体辅助高级英语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其网络交互模式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自主性,可以推广到其他外语课程的教学中。
主要参考文献:
[1] Patrikis Peter C. Multimedia and Language Learning[A].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Current Reflection[M]. Fourth in a Series.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Chapel Hill. Inst for Academic Technology, 1990.
[2] 邓杰. 教育技术学[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贺文华等.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电化教学 2000(3).
[5] 黄若妤. 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 外语电化教学2000(2).
[6] 李勇帆.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M].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 肖肃 等. 高级英语教程[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8] 左焕琪. 外语教育展望[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17: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初探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MCALL)已是当前国内外现代外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外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因此,多媒体与外语课程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以多媒体网络交互模式为主的高级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学特点和操作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 高级英语 网络交互模式
On the Network Interactive Mode of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Advanced English Instruction(YANG Zhi-ti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CALL),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he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or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eac
[1] [2] [3] [4]
篇18: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了学生能力;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理教学;优势;实践与思考
借助网络优化地理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此就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优势、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以及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思考谈几点体会。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的四大优势
1.1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网络资源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信息等使抽象枯燥的地理事物及地理原理变得直观具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的锻炼。
1.2有利于促进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可以进行协同备课,便捷地获得日常教学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1.3有利于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突出、强化教学重点,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和解决,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1.4有利于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网络环境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问题,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方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2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下面以《酸雨的危害及防护》一节为例,简要介绍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2.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前面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在生活中遇到的酸雨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布置任务让学生思考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2)学生课前探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解决酸雨问题的办法,并制作相关的文档。
(3)制作推荐网站。教师针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收集相关的图片、影像、文字资料制作并推荐教学网站。
2.2教学流程: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协作互助→巩固反馈→思维拓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充分利用网页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
(1)网络导课,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收集酸雨问题的漫画、图片、文字、动画及视频等素材,以此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漫画“雨中垂钓”,提出问题: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网络展示,明确目标。在网络课件中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重庆酸雨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然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文档。
(3)网络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访问浏览相关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4)网络交流,协作互助。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对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研究其可行性。
(5)网络测试,巩固反馈。课题小结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网络反馈给师生。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也能有成就感,高分数段的学生同样有激励感,可将测试题分层设计为达标级、提高级、综合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6)网络延伸,思维拓展。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酸雨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3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实践思考
3.1转变思想观念,做个地理有心人: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策略应围绕如何学而定。教师需要经常关注地理和相关科目的信息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大量的素材。平时上网时加以注意,下载可能有用的资料并分类保存,把这些资源直接变成自己教学所需的素材。
3.2提高教师网络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地理教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与其他教师就作业、任务和信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会利用FTP进行资源下载、检索和获取信息和上传数据、文档;能熟练地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Web网页制作工具等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Web网页,以进行信息集成。
3.3加强地理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了避免工作的重复,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形成互助协作的氛围,共同促进地理教学工作的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时间,形成合力。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师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感想和教学材料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地理群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询问地理问题,寻求网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交流。
3.4加强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3.5加强师生交流:网络地理教学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网络地理教学中师生不能完全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师生的面部表情及语音、语调所带来的情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所有这些情感信息的缺失都将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在课后的反馈中,加强与学生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6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复杂性,网络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海燕.高中地理科际联系中的脱节问题及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28-29.
[2]武笑伟.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2011,2,23.
[3]郑晓磊.浅谈科际联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4,53.
篇19: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论文
【摘 要】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将我们彻底带入了信息时代,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的摇篮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并开始尝试网络教学。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构造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由学生主动建构,消化吸收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只有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案,将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件内容融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课件,突出重点,全面综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了这一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网络教学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共享,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正是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会促进教学关系转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4、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各个终端的学生个体可以即时发问,而教师可以及时回答。
交互的方式不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
也可以自由相互交流,在课件图文影像声情并茂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学生间的互相学习。
这种多双向交流学习一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乐于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并对网络教学充满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学习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并作出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情感互动问题――传统手段的必要补充
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解决情感互动问题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中突出教育思想功能,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与网络技术的运用,二者并不是在对立的位置,两者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因此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情感互动就会在有声与无声间升华。
例如刚上课时播放一小段励志的小视频,课中穿插一些知识链接,课尾针对同学感兴趣的点展开讨论等,都可以促进情感互动。
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
2、循序渐进推进网络教学
不同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才能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当然,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新的学习方式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实现普及的,这是一种不断摸索并逐步推进的过程,首先我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环境开始网络教学的探索。
然后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也将会得到改善。
即便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无法全面普及网络教学,但是只要我们在小规模的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转变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水平,这同样可以视为网络教学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果。
3、课堂容量问题――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大量引入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困扰,那就是大量的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无以下手。
学生可能来不及浏览一遍,就更不要说做笔记、思考、判断、消化的时间了,导致了学生学习漫无目的,无法控制网络教学的状态。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网络教学容量认识走进了误区,因为我们知道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
所以盲目增加单位时间内教学容量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是片面的,所以教师更要协调好教材与网络的关系。
4、自主学习问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自己的讲课时间,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
但是,又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教师该充当一个怎样的教师呢?这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吗?当学生随意阅读教师该不该干涉?经过理论和实际的双重研究论证得出,学生是网络教学中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监督者,形成教、学想涨的良性交流与循环,非但不会削弱教师作用反而会增强。
四、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多媒体功能,我们要以校园网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克抗.建构主义――网络教学的宏观模式论之一.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析论文(精选1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