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走茶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 第1篇: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第2篇:浅析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3篇: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第4篇: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第5篇:浅析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6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第7篇:大学英语中文化导入浅析第8篇: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第9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第10篇: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第11篇: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第12篇: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第13篇: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第14篇:党校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第15篇: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第16篇: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第17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第18篇: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第19篇: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错位与出路第20篇: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篇1: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摘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导入的内容。
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导入的内容、方法。
一、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吴国华,1990)。从语言教学上,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某种语言结构(如句子、词汇等)来达到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目的。他们都偏重语言观象而忽视文化知识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英语时遇到的语言问题,而忽视语言的载体功能。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P16)。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早在20世纪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 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1921:221)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习语。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象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象头骡子)。“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的城市,18拿破伦[Napoleon)的军队在此地大败)。因此,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由此看来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
[1] [2] [3] [4] [5]
篇2:浅析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重要性
我们提倡跨文化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文化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当中便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英语语言感受能力。英语教学往往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概括大意,分段讲授单词、词组、句型结构以及相关语法等,让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学到的只是机械化的、公式化的语言。学生的书面作文常常是语句生硬、别扭,前后不连贯,语意不清晰。一个典型的问题:用汉语的句式套装英语的词汇,写得不伦不类,即常说的“中国式英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把文化教学列入教学范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课内容选材丰富,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价值观社会观念等。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例如,在英语教学中结合与颜色,动物等相关的事物,典故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教学变成学生愿意接受并乐于接受的过程。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加入文化教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有效因素为教学服务。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学过程是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导入,能够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在对外交流中产生误会,甚至冲突。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语不达意,无法把心里要说的清楚地表达出来,而文化错误往往是本族人育有异族人之间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这常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加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影响了交际,无法实现知识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平行发展。因此,教师应加强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要注意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交际障碍。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注重自身英语文化的提高,从而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化的包容性,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借鉴西方优秀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例如介绍西方人守时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介绍西方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胆识、勇气,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教学进行提高和改善的。同时文化教学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帮助学习者适应学业结束后职业岗位的要求,如翻译、旅游接待、宾馆服务等都需要掌握外族文化。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单一学科知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适应文化融合的需要,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外语人才。如今,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也在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另外学习资料缺乏,文化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也是许多外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思考。
参考文献:
[1] 戴文杰.对中国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及建议[D][W用1].中国海洋大学.2004,11.
[2] 何欣.常规关系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D].吉林大学.2007,04.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2.
[4] 吴炜.论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D].首都师范大学.2009,05.
[5] 周正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中国海洋大学.2009,05.
篇3: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导入的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适当导入目的`语的文化内容,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内容的教学.在实施外语教学的同时导入目标语文化内容时,应把握一定的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文化导入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2)比较与融合原则;(3)阶段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
作 者:张建云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4511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 原则篇4: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研究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将与该语言有关的该国的文化知识引入教学内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会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达到这一要求,应明确规定在外语教学中将中外文化差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重视文化导入渠道的'多元化和文化导入方法的多样性.
作 者:杨雷 张坤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教育探索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7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导入 策略研究篇5:浅析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 语言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一种文化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文化的传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语学习的成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脱离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也时时刻刻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
一、必要性分析
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单指对外语词汇语法的记忆、掌握和运用,还需要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同一个人拥有骨骼肌肉的同时,还必须有血脉联络整体,文化就像血脉激活了生命。文化的内涵高深广博,无所不包。精通掌握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谈到语言的学习,就必须有文化作为肥沃的土壤为语言这棵苗木提供营养。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语外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萨皮尔《语言论》商务出版社,1985)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英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而且要恰当、得体(appropriateness),可以为人接受(acceptability),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但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过去教学大纲的不同点之一就是第一次把文化意识列入了国家级的教学文件里,这充分说明文化意识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导入相关的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符合二期课改的英语教育理念。
篇6: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树立.本文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文化导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饶丽波 作者单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9)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大学英语 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篇7:大学英语中文化导入浅析
大学英语中文化导入浅析
论述了文化内容的导入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文化导入原则,探讨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文化的导入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使其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变为交际能力.参6.
作 者:陶曙教 TAO Shu-jiao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与社会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BIOLOGICAL POLYTECHNIC 年,卷(期):2007 13(2) 分类号:G04 关键词: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探讨篇8: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
【摘 要】适时适量的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探讨文化导入的方法以及原则,目的在于通过文化知识导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有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文化导入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因此,联系文化教授语言对于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的知识现状,做到因材施教对高职学生导入文化知识,笔者对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
1.Dragon(龙)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蕴含着成功和杰出之意,而在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是( )
A.邪恶的象征 B.友善的象征 C.权力的象征
2.Individualism一词在美国文化里的内涵是( )
A.个人主义 B.个性主义 C.自由主义
3.西方感恩节是在( )
A.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B. 10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C.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4.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中国唐装,在挑颜色时中国领导人选的是( ),西方领导人选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5.在西方文化中,听到他人的赞赏,此时正确的应答为( )
A.Thank you B.No,no C You are welcome
6.在西方,接电话时应回答( )
A.I am xxxB. Hello,who are you? C. This is xxx speaking
7.英美人,特别是同性之间,喜欢在公众场合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吗?( )
A.喜欢 B.不喜欢
8.在西方,妇女喜欢别人摸摸或是亲亲她们的孩子吗?
A.喜欢 B.不喜欢
发放问卷调查表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达100%。依据调查表结果可知,学生对词汇文化,社交文化,背景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存在问题。从单个题目看,统计结果显示,其准确率分别为30%、23%、35%、28%和43%、50%、38%、23%。
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策略
1.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不重视语言的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语法、语言点的教学,再加上大量机械性的模仿练习,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因此,应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2.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1)词汇文化层面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既包括单词也包括习语和成语。要准确把握外语词汇的确切含义,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一种语言其词汇的形成会不可避免地留下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反映出的联想是不同的。笔者从教几年情况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差,通过文化的传授,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加深词汇记忆。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文化的教授应聚焦于如下词汇:
表示英语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的词汇。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体现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沉积的习语、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例如:红茶“red tea”,黑眼珠“dark brown eye”。
(2)背景文化层面
基础背景文化指某种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背景文化的导入应包括: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讲述的.是一位男售货员和一位贫穷的老太太在7-11便利店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7-Eleven store。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美国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续至晚上11点,这就是7-11传奇名字的由来。其次,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及生活模式。作者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了在“繁荣”的西方社会的背后,孤独的老人生活的苦闷。通过本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老人问题,在英美,老人们似乎已成为无用的代名词,像这样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善于发掘,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内容。
(3)社交文化层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跨文化交际最终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与间接的接触。因此,英语中的社交规约也是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给英美人送礼物时,可以说:“This is a nice present,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
(4)非语言文化层面
非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手势、姿势、仪态、触摸、表情、眼神、体距、音量、沉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英美人士不习惯彼此之间靠得太近,特别是同性之间。而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朋友之间,喜欢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但在西方人看来,这种举动难免有同性恋之嫌。在讲解shrug(耸肩)这个单词时,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耸肩是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表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办法呢?”等。
三、结语
简言之,学习英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与结构的水平上,国外文化的学习同样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和思维的差异,使得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成功交际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周明芳.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篇9: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依据
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相互尊重是基础。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 去粗取精是途径。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英语学习者对“white lie”就容易产生误解。难道谎言是白色的?显然说不通,正确意思是“善意的谎言”。同样道理,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此外,汉语中的“白痴“(idiot);“白费事”(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其对应的英语词汇都与“white”无关。
2从习语的角度进行文化教学,能帮助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比如,我们用成语“味同嚼蜡”表达“对事物了无兴趣或文章(讲话)枯燥”的意思,而在英语中用“as dry as sawdust”(像锯末儿干巴巴的)。教师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收集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 从风俗习惯角度进行文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增加对中西方人行为习惯差异的理解,从而减少交际障碍。比如:有人打了个喷嚏,中国人的反应是“有人想(说)你了”或开玩笑地说“谁在骂你呀”,西方人则说“God bless you”。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事实上在某些场合并不适用。如在餐桌上请客人吃饭喝酒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让别人先上车或先进门时应说“After you”。西方人也很少用“please”表示礼貌的请求,一般只在“Could you please …?”句型中使用。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并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邀请外籍教师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互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真正体验到中西文化差异。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报刊、影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以及语言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同时还可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写影评或者从电影中找出Native Speaker对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特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方文化的资料,如报刊、图片或影视等,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英文名片;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陶冶情操。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读或者泛读英语教师应该多找一些原版文章。近些年,英语教育界不断提倡运用真文教学。原汁原味的Authentic Text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选择真文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英文原版小说、国外的英文报刊等以及网络上的电子原版文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面分析一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受教材中文化内容含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课堂输入的文化内容十分有限。有些教师仅在导入环节依照教参进行一点文化背景介绍,之后又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导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输入成败的关键是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仔细挖掘教材,发现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①词汇的文化内涵。②结合语篇有关内容引出相应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善于灵活取舍或不断补充、更新教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文化气息浓厚、反映社会发展和我国文明进步的语言材料,突出语言的时代感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
多数教师在文化教学中采取“旁白”的方式,学生缺乏自我体验,尤其缺乏对诸如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社会关系等深层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是导致语用失误,致使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文化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适当关注学生在文化输入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可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其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同时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围绕主题展开的交际活动中,并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难,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却不简单。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均有所涉及,却未将二者有机结合,甚至可能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承,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要么是脱离异国语言的文化知识堆砌,偏离了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文化和语言在学生的思维中多为孤立的现象,学生很难体会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了。
现代课堂英语教学倡导互动模式(Interactive teaching),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要给学生全方位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机会。教师应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比较、讨论、辩论等开放式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渗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中英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文化导入需要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需要硬件设施与教师文化素养的共同提高。本文所述原则、策略及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2.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3. 李颖.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13.
4. 潘伟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5. 苏晓萍.英语教学中应融入中国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7.11
篇10: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1] [2] [3] [4] [5]
篇11: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师应善于辨别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把握文化导入的原则,学会文化导入的方法.
作 者:周莹莹 ZHOU Ying-ying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 TURAL COLLEGE 年,卷(期):2008 18(1)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人 方法 原则篇12: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作者/陈瑞蓉
摘 要:不同国家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而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差异成了在跨国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并且在以后能进行适当的文化交流,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导入和渗透各国文化。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及渗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意义分析
现代社会强调“地球村”的发展理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当代社会达到和谐外交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诚然,听、说在交流中占主体地位,但文化交流必须以深入了解其文化为前提,学习理解渗透于外语中的文化,达到顺利进行文化交际的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交际的一大难题,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教学中,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教学中文化导入与渗透的必要,将其融入英语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化渗透的理解,深入了解外国文化,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好坚实的基础,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中的错误。
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但由于高考的压力,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依旧以迎合高考为前提,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把教学重点也放在了英语基本知识的学习上,如学生的单词量、语法运用、阅读能力等,考试中也看重的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成绩。课本中文化的导入与渗透,只是教师拿来教学单词及语法的课文,教学中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不对文化差异做出解释。常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虽然提高了学生正常的英语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但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存在欠缺,对今后的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了缺乏文化教学意识以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方法千篇 一律,对课本有强烈的依赖性。课上仅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没有新意,教学方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www.fwsir.Com)对课本中文化的渗透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文化教学极度缺乏。
三、加强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措施
面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多种英语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好各种英语资源,将文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关于文化差异的英语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底蕴及生活习惯,并从中学习当地的语法习惯。《刮痧》是一部讲中外文化差异的电影,电影中讲述了中国与外国对刮痧的不同看法,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许多教师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英语教材。因此,在课上利用电影教学也是提高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除了观看电影之外,教师也可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自身表演的方式,深入了解跨国文化。
(二)以教材为基础,扩大文化教学范围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非常高,对教材的依赖性也非常明显。但对于文化教学,教师应当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文化内容。虽然近几年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开始看重文化内容的丰富,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应针对教材,扩展文化知识面,把课本内容延伸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对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丰富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为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三)强调课外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课堂上、教材中的文化学习,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课外学习及文化积累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求并积累文化知识。作为教师,可以在业余生活当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俗语及典故,也可每天教给学生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他们的文化积累提供资源与帮助。
英语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而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更是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是素质化英语教育的必要环节。除了课程的改革以外,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引导者的高中英语教师,更应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水平,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以不同方式的教学展示地域文化差异,用自身力量帮助学生得到较深入的文化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区艳媚。浅析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2]曹东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海外英语,2010(08)。
篇13: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人类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影响和制约.鉴于此,本文从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文中重点论述了:文化导入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张必刚 夏宏钟 Zhang Bigang Xia Hongzhong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四川,自贡,643000 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英文刊名:READING AND WRITING 年,卷(期):2007 4(10)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语用失误 交际能力篇14:党校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党校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党校外语教学一直存在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需要.外语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维持状况,而如何改进党校外语教学,更好地发挥外语教学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是党校外语教育应不断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作 者:杨琼华 YANG Qiong-hua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刊 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2(6)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党校 外语教学 领导干部篇15: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学 西方文化 文化导入
【论文摘 要】 本文论述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探讨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措施: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开设专门选修课程及外籍专家讲座。?
??
一、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文化的导入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讲授相应的背景知识,把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培养起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方法 ?
1、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
交际化外语教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言教学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这一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它把可理解的输入和输出看得同样重要,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输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流利程度,生成更多可理解的输入,而且可以通过生成可理解的输出来加速第二语言学习。在教学上它十分重视交流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意念协商,其课堂活动有解决问题、做决策、观点交流、图画听写等形式。交际化外语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方法的改进,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其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在交际化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来避免填鸭式的文化教学,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型戏剧、几分钟演讲、小组竞赛等。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这些活动既达到了教授文化的目的,又丰富了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如笔者在讲授 “Jobs and Careers” 《工作与职业》一文时 (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 Unit 2), 就组织了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 同学们的亲身参与, 使他们对整个面试过程及国外的面试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他们未来的求职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利用图片展示法:此法可以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如:“Throwing the Sledge”(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又如“Pelotas”(回力球)——回力球又叫“小球赛”,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更广泛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国,人们称之为“杰莱”,意思是:“欢乐的节日”。
2、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课堂文化教学主要给学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面,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 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英文的故事、戏剧,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主动地与外籍留学生、教师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以增加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开设专门选修课程及外籍专家讲座?
除了大学英语的必修课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如为学生开设“电影欣赏-美国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技能”、“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概况”等课程。相信通过这些跨文化课程的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为了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文化资源,我们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籍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通过讲母语的本族人(native speakers)来向学生传递最准确的异域文化和地道的表达方式。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系统列出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Rosen shine & sevens,1986)。这种讲座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
除了上述种.种方法外,束定芳,庄智象两位老师合著的《现代外语教学》中也提出了有关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如:融合法、实践法、和比较法。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束定芳,庄智象 1996:130).总而言之,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习者。我们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平时又广泛涉猎英美文化作品,注意积累,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Bander, R, G. 1978. American English Retor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2] 邓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
[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147.?
[4] 王海银. 试论语言、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76,206,215.?
[6]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30.
篇16: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外语教学中必须导入相应的.文化,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本文就文化导入的原则,文化导入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讨论.
作 者:王秀华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2) 分类号:H3 关键词:外语教学 交际 文化导入篇17: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适时、适度的'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文化导入方法.
作 者:胡朝丽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252059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的办法篇18: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无从谈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障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单单要注重单词、语法以及篇章主要内容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信息的导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充分了解英美文化,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作 者:韩宁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英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9 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9(5)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言 文化篇19: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错位与出路
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错位与出路
中国的外语教学在全球化的新语境下面临新的挑战.依据布朗(H.Douglas Brown)的移情说和教育心理学的动机说,对当前中国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评析,可以看出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和忘却“母”文化的一元论教育思想中,中国的外语教学出现了在一种虚拟的跨文化交际中逐渐丧失自己的文化、淡却自己的文化身份的现象,不知不觉走进了文化全球化所挖掘的'陷阱.因此,外语教学的文化介入需建立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既要避免文化教育西化,也要避免母文化本质化和绝对化,应该在两极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作 者:蒋晓萍 康兆春 JIANG Xiaoping KANG Zhaochun 作者单位:蒋晓萍,JIANG Xiaoping(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康兆春,KANG Zhaochun(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32)
刊 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NE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6(8) 分类号:H319.1 关键词:全球化 移情 动机 文化 外语教学篇20: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易代钊
语言最本质的特性是交际或交流思想。我们绝大多数人学习外语,并不是将它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来研究的,而是作为一门基于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的实践性学科来掌握的。即使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也仅仅是为了更好,更正确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或言语能力。因而,在设计试卷时,决不能过多地加大知识性的考查项目,而忽视语言应用能力项目。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学生自主认知诸如语音,语法,语言结构等知识项目,以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
高考英语题型应简化,或更加科学化,以利中学英语教学效率提高
我曾从北京师大校史档案中,找到一份80年前的英文试卷。试卷的主要题型有三项:翻译(中译英);单词归类;阅读问答。当然,按当前的观点分析,此英文试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言语能力:试卷无听力,亦无语音,语法题。但它却强调阅读,翻译及用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体现,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英语试卷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认为其特点是复杂化,难度提高,测试点全面,但实用性有所欠缺。当然,试卷具有选拔优秀学生的一定信度。但由于标准化试题的引入,在一定意义上弱化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可喜的是,2002年,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计入总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为了弱化高考的“指挥棒”功能,英语试题题型应该简化。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掌握英语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关于题型,我建议英语高考试卷中的“短文改错”应该取消。尽管此题型有某种“信度”,但缺乏“效度”。即是说,“短文改错”题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缺乏“有效性”。据我了解,几年前,某些省市的高考试卷中就已取消了短文改错题。
高考题型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复杂化,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首先,它加重教师负担,要频频应付某种不科学题型的复习工作。再者,它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把英语或外语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来学习和掌握。很自然,其结果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
为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确的.指导作用,以利于英语教与学的效率的提高,我对高考题型作如下的设想(全卷赋分:150分):Ⅰ.听力测试(30分);Ⅱ.词汇与阅读理解,包括中译英(60分);Ⅲ.写作(40分);Ⅳ.口试(20分)。
听力测试已成为高考试卷的计分题型,这是全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多年努力的重要成果。对于增加口试的合理性及如何操作和评分,将会引起不小“争论”,这是可以预见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朝一日,这一建议和设想被采纳,将会使外语教学课堂真正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思想的交流场所。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一个愉快的生活过程。不言而喻,外语学习的高效率也是可以达到的。
要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必须加强中学阶段的外语阅读教学
目前,中学生外语阅读量严重不足。由于课业负担重,考试负担重,他们仅能应付解题,完成一定的课外作业,满足于读课文内容等有限的语言材料。为了追求高效率,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增加外语阅读量。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初中三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达到15万字。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更应该扩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六级(高一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20万词以上;七级(高二年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30万词以上;八级(高中毕业)时,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6万词以上。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应该在规定的年级完成。
读些什么?为了获得真正的外语语感和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阅读内容首先的应是原汁原味的外语语料。可以读些短文,诗歌,公文,信件,分析文章,报刊杂志等原文。既要读经典作家的作品,也可读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李赋宁教授曾说过:Literature is the best language。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学生通过大量接触外语原文材料,“耳濡目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语料及相关信息,经大脑分析,理解,进而储存,可以达到需要时有用信息的有效输出。这就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加大外语语言材料阅读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正如古训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阅读与写作有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联。
★ 《雨点》导入案例
★ 说明文的导入方法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通用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