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练习题

时间:2024-06-10 03:38:54 作者:翻云覆雨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翻云覆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比例的意义》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比例的意义》练习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比例的意义》练习题

《比例的意义》练习题

一、填空。

1.( )叫做比例。

2.(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3.(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 )叫做解比例。

5.两个比的( )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二、按要求写比例。

1.写出一个你喜欢的比例。

2.写出一个比值是3/5 的比例。

3.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是1/10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5 ,一个外项是3/8 ,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比例。

5.一个比例,组成比例的比的比值是1/4 ,两个外项分别是17和3/5 ,写出这个比例。

6.有两个比,比值都是2/3 ,第一个比的后项与 第二个比的前项都是6,把这两个比组成比例。

三、按要求转化。

1.把6×8=24×2改写成四个比例。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3.如果7 a=6 b,那么a:b = ( )/( )。

4.如果9 a=5b ,那么b:a = ( )/( )。

5.如果 3/5a=4/9b ,那么 a:b=( )/( ) 。

6.如果3/8a=0.45b ,那么 b:a=( )/( )。

7.如果甲数的4/5与乙数的7/9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男生人数的5/8与女生人数的5/9相等,那么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

⑴ 6 ⑵ 18 ⑶ 27

2.把2千克盐加入15千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的比是( )。

⑴ 2∶15 ⑵ 15∶17 ⑶ 2∶17

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

⑴ 3.5∶6 ⑵ 1.5∶4 ⑶ 6∶1.5

4.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

⑴ 7 ⑵ 5.4 ⑶ 1.5

(1)如果A:7=9:B,那么AB=( )

(2) 已知A÷10.5=7÷B(A与B都不为0),则A与B的积是( )。

(3)如果5X=4Y=3Z,那么X:Y:Z=( )

(4)如果4A=5B,那么 A:B=( )。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8)X:Y=3:4,Y:Z=6:5,X:Y:Z=( )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

(10)根据6a=7b,那么a:b=( )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7)X的7/8与Y的3/4相等,X与Y的比是( )

(18)如果x/8=Y/13 ,那么X:Y=( )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篇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 项

外   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

12

2

(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   8 : 12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    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        方 艳

篇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师将照片逐渐放大]。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生汇报]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生说,师板书]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 项

外   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

12

2

(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    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        方 艳

篇4:《比例意义》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是老师的听了《比例的意义》一课,感觉这是一堂轻松自然、扎实有效的一堂课。整节课,教师导得自然,学生学得主动。可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娴熟。主要有以下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1、各环节的命名每次听课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展示小组风采”、“辩是非,展口才”“回头一看,我想说”等等。

2、情景创设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另一个方面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这里,教师的一个启发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连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运用自如,教师给小组和个人都创设了竞争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辩是非,展口才”一环节,学生说出的理由后,教师再将理由简明的呈现出来,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5、练习设计很有层次。将本课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学得特别扎实。

商讨的地方:比例的定义表达是否有点欠妥。

篇5: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猜谜激趣,创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猜一猜,它所描述的是一件什么物品?(示谜语:千里之遥现于咫尺;方寸之间妙绘神州)

生1:地图。

生2:中国地图。

师:恭喜你!答对了。(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在这个谜面中有一个词“妙绘”,你们知道它所指的妙方、妙法是什么吗?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当千”,“以一当五百”;“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8厘米相当实际80米”;“1:1000”,“1:500”等等贴在黑板上,并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议:议什么呢?先议标注的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和同伴的标注,及黑板上的板书,讨论交流:形式有多样,但表示的内容会不会一样呢?然后师生共同根据表示的内容进行分类,调整板书。再议意义相同哪种最优。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注意点。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说具体比例尺的意思。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刚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师提供的比例尺意义。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这一难点。

总之,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完成了意义建构,接着就是实际应用

3、实际应用:(课件出示)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a、一幅图的()和()的()叫比例尺。

b、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

c、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d、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判断

a、数值比例尺1:20000,可以写成。()

b、比例尺是一个比。()

c、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长。()

d、把20厘米100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5。()

e、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厘米。()

(3)求比例尺

(4)新知运用

一块正方形的面积是400平方米,把它画在图纸上面积是64平方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二)操作练习

请你设计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

(教室实际长是8米、宽6米)

4、总结全课:

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练习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说课稿

人教版六下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浙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医疗保险缴费比例

《比例的意义》练习题(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比例的意义》练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