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4-06-29 03:37:04 作者:szhqbq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zhqb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

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籍幼曹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壶,不敢诘         诘:责问

D.可属大任                   属:委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乌古孙泽“为官仁爱”的一组是(3分)

①读书举人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坪之

③乂衣食其流离之比           ④置慈幼普籍而抚育之

⑤泽悉追毁所授               ⑥民:输租计米五百石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 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 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 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7.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B(籍:登记。)

5.B(①写他读书,⑤写他惩治奸恶,⑥写百姓交租。)

6.A(“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与原文不符合。)

7.(1)用钱(花钱)求得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以资”,“窜名”,“冀”,“(于)卒伍”是省略和倒装”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供给学生来鼓励他们学习。(“量、委、给、劝业”各1分,语句通畅1分。)

参考译文: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乌古孙泽泽性情刚毅,读书只求理解其主旨,不拘泥于词句,才干过人。

元世祖准备攻取江南,选派乌古孙泽运送钱钞到淮南作为军饷,丞相阿术一见就认为他有奇才,补任他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元十四年,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到乌古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于是就辟任他为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元军攻打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非常坚固,乌古孙泽说:“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们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许多防御工事作为他们的外援,只要除掉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于是分出一支兵马攻击其中一个大的堡垒,将它攻下后,其他工事的宋军都逃走了。二十天后攻下潮州,马发战死。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诏在福建设立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乌古孙泽为行省都事。后随唆都入京朝见世祖,世祖令乌古孙泽掌管兴化军,赏赐金织衣,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那之后兴化军改为兴化路,任命乌古孙泽为行中书省总管府事。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迎接等候他,说:“这个人是让我们重生的父母啊。”百姓喜极而泣。此时,兴华郡刚刚经受战乱破坏,白骨暴露在野外,乌古孙泽首先下令把他们掩埋,又发给流离失所的贫民衣食,那些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他设立慈幼曹,登记收养他们。郡中一些邪恶少年喜欢干不义之事,用钱求得在军队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官吏怕激发事变,不敢责问。乌古孙泽取消他们的军籍,追回授予官职,处死了其中那些特别恶劣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乌古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学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仪。邻郡闻知羡慕不已。兴化原来号称名士众多,名士们都仰慕乌古孙泽。

御史台上奏说:“乌古孙泽奉命任职识大体,像汲长孺一样;为主将谋划周到,如赵充国一样。可委以重任。”于是下诏提升乌古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按照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按月征收。乌古孙泽到任三月,民缴纳给他的租米合计五百石。乌古孙泽说:“孔子教导说,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任职时间不久,俸禄却有四倍,内心不安。”于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发给学生以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他常说“:做官的若不俭朴就不能保持廉洁,不保持廉则不能修养品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儿女衣着简朴,人们都说他,但乌古孙泽全不在意。

至大元年,改任福建廉访使。乌古孙泽对闽地曾有恩德,闽地百姓安居乐业。有一个五色灵芝生长在廉访司的“澄清堂”,官员百姓认为是乌古孙泽在此执政带来的。因母亲已年过八十,乌古孙泽就请求回长沙奉养。一年后母亲去世,乌古孙泽悲伤过度而死。乌古孙泽做官从承直郎做到中大夫。死后,谥号为“正宪”。

篇2:《乌古孙泽》阅读答案

《乌古孙泽》阅读答案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变,不敢诘 诘:责问。

D.可属大任 属:委托。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籍”是“登记”的意思。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审读具体语境,文言实词的考查,重在“文中的意思”,因此语境是第一决定因素;然后审明题干要求——“不正确”的一项;最后审查选项意义,看是不是符合语境。

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B.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C.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D.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知识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补”“江南”“泽”“丞相”等谓语动词和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代词等,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思路点拨】答题方法:1.默读全文,触摸语感,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联系前后文意,攻破难点。3.抓住谓语动词,然后前后追问(注意动宾、动补和主谓关系),进行推断。4. 注意古文对称的语句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特点。5.注意对话标志“曰”“云”“言”等。6.注意虚词的用法(1)有些语气词常置句首,如“夫”“盖”“唯”等;(2)有些语气词常置句尾,如”“矣”“耶”“哉”等;(3)有些关联词常置句首,如“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与原文不符合。

【思路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其次要将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5分)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用钱(花钱)求得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2)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供给学生来鼓励他们学习。 解析:(1)“以资”,用钱(花钱);“窜名”,列上自己的名字;“冀”,希望;“(于)卒伍”是省略和倒装”各1分,语句通畅1分。(2)“量”,估量;“委”,交给;“给”,供给;“劝业”,鼓励(他们)学习;各1分,语句通畅1分。

【思路点拨】文言文翻译试题是对学生文言能力的综合性考查。由于涉及古今沟通的问题,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字斟句酌,又要顾及全篇;既要基础扎实,又要讲求技法,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记住三个遵照:语气、语境、古文习惯;四个步骤:审(审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疏(梳理主干,划分成分)、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并解释)、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六字口诀:对(对应直译,逐字落实,单双音对译)、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词,包括通假、异义)、留(保留专有名词和古今无差异的词)、删(删除无用的词,如发语词、衬音词、词缀等)、补(补出省略成分)、调(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最终达到我们翻译文言文的最高境界——信、达、雅。

参考译文: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乌古孙泽泽性情刚毅,读书只求理解其主旨,不拘泥于词句,才干过人。

元世祖准备攻取江南,选派乌古孙泽运送钱钞到淮南作为军饷,丞相阿术一见就认为他有奇才,补任他为淮东大都督府的属官。元十四年,元帅唆都进军闽、越,见到乌古孙泽,与他交谈,很合得来,于是就辟任他为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元军攻打潮州,宋军守将马发防守非常坚固,乌古孙泽说:“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们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许多防御工事作为他们的外援,只要除掉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于是分出一支兵马攻击其中一个大的堡垒,将它攻下后,其他工事的宋军都逃走了。二十天后攻下潮州,马发战死。唆都率军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诏在福建设立行中书省,以唆都为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乌古孙泽为行省都事。后随唆都入京朝见世祖,世祖令乌古孙泽掌管兴化军,赏赐金织衣,来嘉奖他善于出谋划策。那之后兴化军改为兴化路,任命乌古孙泽为行中书省总管府事。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迎接等候他,说:“这个人是让我们重生的父母啊。”百姓喜极而泣。此时,兴华郡刚刚经受战乱破坏,白骨暴露在野外,乌古孙泽首先下令把他们掩埋,又发给流离失所的贫民衣食,那些被遗弃在路旁的婴儿,他设立慈幼曹,登记收养他们。郡中一些邪恶少年喜欢干不义之事,用钱求得在军队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官吏怕激发事变,不敢责问。乌古孙泽取消他们的军籍,追回授予官职,处死了其中那些特别恶劣的人,他们的贪暴行为才有所收敛。乌古孙泽又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学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仪。邻郡闻知羡慕不已。兴化原来号称名士众多,名士们都仰慕乌古孙泽。

御史台上奏说:“乌古孙泽奉命任职识大体,像汲长孺一样;为主将谋划周到,如赵充国一样。可委以重任。”于是下诏提升乌古孙泽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按照旧例,作为地方长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后来却按月征收。乌古孙泽到任三月,民缴纳给他的租米合计五百石。乌古孙泽说:“孔子教导说,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办好事,然后才领取俸禄。我来此任职时间不久,俸禄却有四倍,内心不安。”于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余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发给学生以便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他常说“:做官的若不俭朴就不能保持廉洁,不保持廉则不能修养品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儿女衣着简朴,人们都说他,但乌古孙泽全不在意。

至大元年,改任福建廉访使。乌古孙泽对闽地曾有恩德,闽地百姓安居乐业。有一个五色灵芝生长在廉访司的“澄清堂”,官员百姓认为是乌古孙泽在此执政带来的。因母亲已年过八十,乌古孙泽就请求回长沙奉养。一年后母亲去世,乌古孙泽悲伤过度而死。乌古孙泽做官从承直郎做到中大夫。死后,谥号为“正宪”。

篇3:“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三年春,李璮阴结宋人,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命天泽往,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退休矣。”帝曰:“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竟不许。十一年,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至真定,帝又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赐以药饵。天泽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不及它。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举曰:“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

【注】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下文“宪宗”指元宪宗蒙哥,忽必烈之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B.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C.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D.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用来纪年的名称,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B.先兄,指已去世的兄长,“先”是对故去的人的尊称,多用于长辈。

C.在我国古代,诸侯之死称为“薨”,后来,有地位的大官去世也称作“薨”。

D.《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天泽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他是忽必烈继承帝位后第一个召见的大臣;史天泽向皇帝提出了很好的治国安民之策,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B.史天泽为人谨慎谦逊,受命平定李擅叛乱时,皇上要所有将领都听他指挥,但他一直没有将这道诏令公开,事后,他将功劳都归于各位将领。

C.史天泽主持军事和民政事务,他的两个侄儿也位高权重,他觉得不妥,向元宪宗提出辞职退休的请求,但皇上没有批准。

D.史天泽在青年时期忙于军务,无暇读书,由于感觉知识不够用,他被迫在四十岁以后发奋读书,从此所发的议论常常出人意料。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

(2)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参考答案

4.C

5.D

6.D

参考译文

史天泽,字润甫,史秉直之第三子。身长八尺,声如洪钟,善骑射,勇力超群。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首先召天泽问治国安民之道。天泽上疏回答,大略是“:朝廷当先立中书省和六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监督各路,施恩泽使人民不反叛元朝,除去贪官污吏,任用贤能之人,颁布官吏俸禄以养廉,严禁贿赂以防奸,望能上下相应,内外休息。”世祖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天泽执政后,凡前所列举的那些治国安民之术,无不相继推行。

中统三年春,李王..暗中勾结宋军,据益都反叛,占领济南。朝廷诏令亲王哈必赤统兵讨伐。因叛军气势汹汹,继命天泽前往。天泽闻王..入济南,哈哈大笑说“:猪闯入栏内,成不了气候。”到山东后向哈必赤建议:“王..多诈而兵又精,不能与他硬拼,只要拖延时间,不攻自毙。”于是在济南城周围深挖沟,高筑垒,不让他跑掉,包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尽,叛军开门投降,生擒李王..,斩于军门,诛其同案犯数十人,其余释放归家。第二天,蒙古军东行,未到益都,益都人已开门迎降了。

在天泽受命去山东征讨李王..时,世祖在殿前平台上对天泽面授诏令,令他专门负责征讨之事,诸将都由他指挥调遣。天泽在山东从未把皇帝亲授的诏书示人。平叛回来后,世祖慰劳他,他把这次平叛功劳归于诸将,可见其为人谨慎谦逊。天泽在宪宗时就曾奏请辞职,他说“:臣开始是代理兄天倪军政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朝受皇上恩宠,一门之内居三要职,本应辞职,故臣请求退休。”宪宗说:“卿家世代忠勤,有功劳于国家,一门三职,当之无愧。”不许。此时,有人说李王..之变是由于诸侯之权太重。天泽又上书奏称“:军政之权不可集中在某一家,请自臣开始实行。”于是史氏之子侄当即解兵权者十七人。

十年春,天泽与平章阿术等攻克樊城,襄阳降。十一年,诏令天泽与丞相伯颜总领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伐宋。天泽至郢州病发,还至襄阳,帝遣侍臣赐葡萄酒慰问,并劝他北归养病,因而回到真定。帝又遣天泽之子史杠与管理医药的官去看望,送药。天泽上书说:“臣天年有限,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于十二年二月七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

天泽平时不曾自夸其能,而遇大事则毅然以安天下为己任。四十岁才改变原来的志向,攻读书史,尤熟悉《资治通鉴》,其立论多出人意料之外。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无声。有人劝他以权谋私,天泽举唐韦澳告诫周墀的话“:原相公无权。爵、禄、刑、赏是天子之权,你要权干什么?”劝他的人听了这话自觉惭愧,对天泽敬服。

篇4: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①,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③袭击,败之。

【注释】

①河埽:埽,音sào,旧时治河,把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通常用许多埽做成水工建筑物。河埽,泛指黄河堤岸上的防护设施。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大河:黄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统陈淬言敌方炽 方炽: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

B.未可轻举 轻举:轻易攻取

C.先驱云前有敌营 先驱:先头部队

D.今日进退等死 等死:等待死亡

5.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宗泽英勇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②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

③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④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

⑤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

⑥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

A. ①④⑥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隆冬的时候,朝廷开挖御河,宗泽看到服役的人冻倒在道上,而皇宫中派出的人督促急迫,于是上书给吕惠卿,最终朝廷同意了宗泽的建议。

B.宗泽做河北义兵都总管的时候,金兵害怕宗泽会断自己的后路,就大举南下,直接攻打磁州城,宗泽亲自指挥打败了金军。

C.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在各位将领的求情下,没有杀掉陈淬,而是让他待罪立功率兵进攻金兵,结果陈淬打胜金军。

D.在卫南一役中,宗泽采取深入敌后,利用战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理,以及出其不意的的战术,都取得了理想的战绩。

7.(1)“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

(2)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4分)

参考答案

4答案:D。意思是“同样是死”。

5答案:C。①是说宗泽豪爽有志向,②说宗泽关心百姓疾苦,⑤是说陈淬及诸将的。

6答案:B,金兵不是直接攻打磁州,是先破真州,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之后,再直扣磁州城。

7.(4分)(1) “现时正值严寒,这样做只会让百姓受苦却不容易见到功效,还是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到了开春,就可以不受严寒干扰而继续施工了。”

(4分)(2)宗泽说:“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这不行啊。”当天就独自骑马赴任,使十多个瘦弱的士兵跟从。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考中进士。在朝廷应对时极力指陈时弊,考官讨厌他的耿直,把他放在第三甲录取。

宗泽调任大名府馆陶县尉。吕惠卿统管鄜延,下公文要宗泽与县令巡视黄河堤防。公文到达时,正碰上宗泽长子丧亡,但宗泽还是拿上公文立即动身。吕惠卿得知此事,说:“他可说是个为国而忘家的人。”朝廷正在大规模疏浚御河,当时正是隆冬时节,不少服役的人冻僵了倒在路旁,可宫廷派出的使者仍然紧急催督。宗泽认为疏浚御河是个小事,于是向上级统帅呈递文书说:“现时正值严寒,这样做只会让百姓受苦却不容易见到功效,还是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到了开春,就可以不受严寒干扰而继续施工了。” 上级统帅把他的意见禀奏皇上,最终被采纳。吕惠卿征召他为属官,他推辞了。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联名举荐,让他凭借宗正少卿的身份,担任和议使,宗泽说:“这次出行不能活着回来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金人能悔过撤军当然好,不然的话,我怎么能够在敌营屈节而有辱君命呢!”参与商议的大臣们认为宗泽刚正不屈,担心会妨害和议之事,因此皇上没有派他出使,而任命他为磁州知州。

当时太原失守,在两河地区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诿不肯前往。宗泽说:“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这不行啊。”当天就独自骑马赴任,使十多个瘦弱的士兵跟从。到达后,修缮城墙,疏浚城河,整治兵械,招募义勇,开始作固守不动的打算。皇上嘉奖他,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金兵攻破真定,率军南取庆源,从李固渡渡黄河,由于担心宗泽带兵从后面追踪,就调遣几千骑兵直奔磁州城。宗泽披甲登上城楼,命令将士用神臂弓射箭,使金兵逃跑,又打开城门追击敌军,杀敌数百人。所缴获的羊马金帛,全部犒赏士兵。

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到达开德。他准备凭借孤军进兵救援京城,都统陈淬说敌军气势正盛,不可轻举妄动。宗泽大怒,准备杀了他,诸将请求宽恕陈淬,让他能在阵前以死效命。宗泽命令陈淬进军,遇到金兵,陈淬战胜了敌人。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己,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乒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宗泽出其不意,又派兵过黄河袭击敌军,打败了金军。

《乌蜂》阅读答案

《孙谦》阅读原文及答案

宗泽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涣字稚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武字子卿》阅读答案及翻译

《程琳字天球》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走进乌龙潭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堵古墙阅读及答案

古戍 刘基 阅读答案

沈括《古镜》阅读答案

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乌古孙泽字润甫阅读答案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