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孙叔敖为楚令尹》原文附翻译
《孙叔敖为楚令尹》原文附翻译
《说苑·敬慎》刘向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②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⑥?”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⑦也,位已高而擅权⑧者君恶⑨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注释:
1、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2、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衣:穿。
3、吊:慰问,吊唁。
4、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5、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6、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
7、去:离开
8、擅权:擅弄职权。
9、恶:对……感到厌恶
10、再拜:拜了两拜,表示礼节的之隆重。
11、敬受命:聆听您的教训。
12、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心益小:思想越小心谨慎
14、一:全部
15、国:国家
16、衣(第一个):穿着
17、为:担任
18、.冠:戴着
19、.患处之:祸患潜伏在那里
篇2:“孙叔敖为楚令尹”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楚令尹”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孙叔敖为楚令尹 ( ) (2)有一老父衣粗衣 ( )
(3)足以治楚矣! (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18.这篇选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分)
19.“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2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参考答案:
17.(1)做,担任 (2)穿 (3)足够(4) 他(代老父)(2分)
18.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
19.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
20.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3分,正确翻译一个分句1分,“者、去、之,恶,患”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应酌情扣分。)
篇3:孙叔敖纳言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
①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 一:全。国:指都城。
③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④ 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 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
⑥ 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⑦ 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
翻译:
孙叔敖担任了楚国的宰相,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已经高,态度就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并牢记我所说的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很对,我会谨记在心。”
篇4: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楚郢都人(今纪南城)湖北荆州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②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⑥?”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⑦也,位已高而擅权⑧者君恶⑨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注释:
1。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2。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衣:穿。
3。吊:慰问,吊唁。
4。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5。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6。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
7。去:离开
8。擅权:擅弄职权。
9。恶:对......感到厌恶
10。再拜:拜了两拜,表示礼节的之隆重。
11。敬受命:聆听您的教训。
12。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心益小:思想越小心谨慎
14。一:全部
15。国:国家
16。衣(第一个):穿着
17。为:担任
18.冠:戴着
19.患处之:祸患潜伏在那里
篇5:孙叔敖戒子原文及翻译
翻译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假如我死了,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今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篇6:《孙叔敖杀两头蛇》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叔敖杀两头蛇》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叔敖①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②见两头之蛇者死,向③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④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⑤也。(刘向《新序》)
【注释】
①[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楚令尹。
②[闻]听说。
③[向]从前。
④[阴德]不为人所知的好事。
⑤[仁] 施行仁政。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杀而埋之 代词 “它”指蛇 (2) 汝不死也 你
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译文:他还没开始治国,但是国民就已经相信他能够施行仁政了。
16.从这则故事看,孙叔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舍己为人。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他哭着回家。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它,害怕离开母亲死去。”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他的母亲说:“我听说积了阴德的人,上天会给他福气的,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大了以后,做到了楚国的国相……
篇7:“孙叔敖为婴儿之时”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①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②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向:刚才。②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
1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13.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1.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标对一处得1分。
12.示例: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语“恐”“又”解释准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3.示例1:孙叔敖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牺牲自己。
示例2:孙叔敖无私善良,能处处为他人着想。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篇8: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阅读答案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①,世俗盛美,政缓禁止②,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③。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④?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⑤。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高其木困 ( 门 槛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和合:和睦同心。②禁止:有禁则止,听从命令的意思。③春夏以水:春夏时节借河水上涨使采伐的林木顺流而下运出去。④几何顷:有多久。⑤庳车:矮车,车的底座低。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施教导民,上下和合(引导) B. 居半岁(过了)
C.百姓不便,皆去其业(放弃) D. 民皆乐其生(快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A.三月为楚相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B.王以为庳车不便马 先帝不以臣卑鄙
C.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欲报之于陛下也
D.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1、用现代汉语写出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②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22、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对孙叔敖为政作简要评价。(4分)
参考答案:
19、D (3分) 20、A C (4分)
21、①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2分)
②楚王认为矮车不方便套马,想下令让马车增高。(2分)
22、他为政采取的是疏导的方法,以仁政引导人民,凡是以民为本。(4分)
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让他代替自己。孙叔敖作了三个月楚相,施行教化,引导百姓,上下和睦同心,风俗十分美好,执政宽缓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盗贼也没有出现。秋冬两季动员百姓进山采伐林木,春夏两季借助河流涨水运往外地,百姓能够得到自己谋生的门路,都生活得很快乐。
楚庄王认为楚国使用的钱币太轻,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感到不方便,都放弃自己的生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宰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安定 。宰相说:像这样有多久了呢?市令说:三个月了。宰相说:不用说了,我现在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上朝,孙叔敖向楚庄王说:前些日子更改币制,认为旧币轻。如今管理市场的长官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而后市场恢复得像原来—样。
楚国民风是喜欢乘坐矮车,庄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马行,想下命令把车子改高。宰相说: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不好。大王一定要改高车子,我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君子不能够频繁下车过门槛。庄王答应了。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加高了车子。
篇9:《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埋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尝:曾经。
安在:在哪里?“安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在之前。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阴德,指有徳于人而不为人所知。
去:离开。
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
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仁:仁慈。
楚令尹:楚国的宰相。令尹: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信其仁:信服他的仁慈。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
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
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
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曾经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了一只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篇10:孙叔敖纳言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孙叔敖纳言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试题】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
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3.(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符合要求即可)
【试题】二: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冠白冠 ② 人尽来贺
③ 敬受命 ④ 心益小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译文
②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译文
32.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33.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30.① 戴着;② 都;③ 指教,教诲;④ 看低自己。
31.① 因身份地位显赫而在人前非常傲气的人,百姓会离他而去。② 你小心保持这三点,足够用来治理楚国了。
32.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3.孙叔敖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答尊重老人不给分。
【孙叔敖简介】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译文】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简评】
本文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
★ 晏子使楚翻译
★ 叨叨令翻译赏析
★ 为学翻译
★ 李敖语录
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集锦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