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新生如何利用暑假预习语文

时间:2024-08-20 03:38:55 作者:山人听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山人听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初三新生如何利用暑假预习语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初三新生如何利用暑假预习语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三新生如何利用暑假预习语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对于英语学习,预习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作为初一新生,从现在起必须养成预习的习惯。

课目须知:语文

1.初二暑假了解语文文言文考察范围篇目,可以在暑假里背默。

2. 选择好的补习班相当关键,老师会给你讲记叙文和说明文答题思路方法,还有多做卷子熟练题型。

3.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并力求将题目答得精准漂亮。

4.可以将作文书的漂亮的开头结尾背下来,而且是可以经常套用在作文中的,比如说,记叙文写关于回忆过去的佳句可以背十几种

可以积累人美好品德的名人名言,使作文润色的唐诗宋词等等*每星期积累,积少成多!

5.多写作文,勇于并善于向老师请鉴,不要怕难为情,作文写得越多越上手,要充分地麻烦老师,你就比其他学生作文这方面拿高分的机会多了!

篇2:初三新生暑假如何预习数学

中考结束以后,新的一届初三学生又要准备中考。中考准备越早,学习的效果越好。下面是初三数学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课目须知:数学

1.初二暑假预习初三课程

2.初二暑假多做压轴题,难题,几何题,代数题,争取将速度提升,做到看到题目立刻反应解题思路。提升速度和准确率。

3.准备中考考纲即数学基本要求,多翻看课外有难度的书并看解题思路。

4.每一次月考完后问老师要标准答案,看得分点,了解每一步骤的得分点,哪些步骤可以省去。

6.做好错题集,不管是基础还是提高都应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努力踏实。

7.离中考最后一个月把注意力放在基础题上,但是也要同时对压轴题敏感。

篇3:中国古代政治史初三新生暑假预习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四、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必背句子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奴隶主贵族)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郡县制打破了血缘关系和世卿世禄制。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中国古代由贵族政治体系转向官僚政治体系。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既扩大统治基础又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7.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28.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9.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语文观潮怎么预习

暑假的课程预习方法

初三我的暑假语文作文

初三暑假语文周记300字

小学语文应从哪些方面预习

人教版语文蜡烛预习教案

初二语文三峡预习学案

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怎么培养

六年级语文预习的方法

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初三新生如何利用暑假预习语文(整理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三新生如何利用暑假预习语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