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24-08-30 03:33:45 作者:科技惹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科技惹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以后更忙了,很少在办公室里,一切事务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丁零,丁零……”秘书不耐烦地拿起电话筒。

“请问,我可以跟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您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他是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给我查一下我的地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问路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地址了。

1、下面哪一句话是正确的,在后面的里画“√”。

①这个故事说明爱因斯坦是一个经常迷路的人。

②这个故事说明爱因斯坦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③这个故事说明爱因斯坦是一个讲面子的人。

2、读文中画“__”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4、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答案:

1、②

2、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4、大的成就都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要全心全意对待工作,做一个对工作认真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篇2: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的阅读训练就是一个教学的学习重点,各位同学,下面就是岔路失羊的文章及答案,请看: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岔路失羊

扬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这个邻居把他的亲友都找来,又请扬子家里的人一起去追羊。

扬子说:“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因为岔路多。”说完,他也急忙追羊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些追羊的人都回来了,扬子问他们:“追着羊了吗?”

邻居说:“岔路本来就多,每条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从哪条路上去追,所以就都回来了。”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整天不说一句话。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他:“一只羊不值几个钱,又不是老师您的,为什么您这么不高兴呢?”

扬子说:“我哪里是为了这只羊啊!我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我们求学。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榔,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

1、结合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老: A、陈旧的B、年岁大C、经历长,有经验D、跟“嫩”相反

E、长久F、经常,总是G、极,很H、加在称呼上

(1)又不是老师您的 (2)老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的。()

(3)革命老干部是国家的财富。()(4)这是一座老房子了。()

(5)他老远就和熟人打招呼。()

2、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3、读句子,回答问题。

扬子听到这个情况,闷闷不乐。(“闷闷不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闷闷不乐”?)

4、“如果我们求学的人不肯专一,老是东一鎯头,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在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样么?”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3、闷闷不乐:心里不高兴。扬子“闷闷不乐”是因为他从众人岔路追羊这件事,想到了求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习不专一,就不会有收获。

5、学习必须专一,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如果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篇3:《原则》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则》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入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

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五百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我曾经是—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后来由于一对老夫妻的教诲而改变,并记住了——____________。

3.读,完成各题。

“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

(1)这句话中画横线部分用的手法是()。(2)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作者对自己经历的讲述填空。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害怕、恐惧的样子。(2)抱歉的样子。…(本文答案在第8页)…4.(1) 1993年的除夕之夜;(2)德国明斯特的一个路口;(3)参加晚会后,因为急着回家,想要闯红灯过马路;(4)被老人叫住,知道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原则。

篇4:《曲阜三孔》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曲阜三孔》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yì)的官署和邸(dǐ)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jìsì)孔子的`地方,孔子逝世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碣(bēijié)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长久——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1)已死去的人的后代。(2)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三孔”指的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________。____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______。

4、为什么曲阜“三孔”能人选世界遗产名录?

5、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呢?

答案:

1、故乡悠久……4、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5、(结合实际,有理即可。)

篇5:湖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湖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官,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水晶官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入一粒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蒙蒙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夏季,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四个字的词语。

(1)互相争着、抢着绽放。(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

2.用“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观察和描写雨中的湖的。

4.文中的“礼花”是指,“礼炮”是指,“玉花”是指,“掌声”是指。

答案:

1.(1)竞相开放(2)翩翩起舞……4.闪电雷声雨花雨声

篇6:《鸽子》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鸽子》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雨点般的羽毛,中间还夹着几簇雪白的羽毛,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可爱极了。那双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不停地忽闪着,好像随时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在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两只鸽子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这下可忙坏了公鸽子,它需要给母鸽子找食。一个月后小鸽子孵出来了,黄灿灿的羽毛,长长的嘴,细细的脚,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去碰它一下,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要啄你了。”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真有意思!

1.用“__”画出描写小鸽子外形的句子。

2.文中的鸽子有哪些特点【多选】

A.漂亮B.好斗C.古怪D.爱孩子

3.鸽子好斗,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我的手还没碰到小鸽子,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那双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不停地忽闪着,好像随时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似的。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B.首尾呼应C.过渡

5.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2)两对鸽子的孩子(3)所有的鸽子

答案:

1.第1自然段的2、3句;第3自然段的第2句。……5.(3)√

篇7:《原则》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则》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入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

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五百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悚然:________________(2)歉然: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我曾经是―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______,后来由于一对老夫妻的教诲而改变,并记住了――______。

3.读句子,完成各题。

“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

(1)这句话中画横线部分用的修辞手法是。(2)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作者对自己经历的讲述填空。

(1)时间:______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______

(3)起因: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害怕、恐惧的样子。(2)抱歉的样子。……4.(1)1993年的除夕之夜;(2)德国明斯特的一个路口;(3)参加晚会后,因为急着回家,想要闯红灯过马路;(4)被老人叫住,知道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原则。

口语训练:打电话

丑小鸭阅读训练及答案

兄弟阅读训练及答案

旧唐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口技阅读训练及答案

四年级阅读和答案

《永恒的星空》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给母亲打电话》短文阅读附答案

独木舟之道阅读训练及答案

沙尘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打电话问地址》四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