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诗》作业设计

时间:2024-09-22 03:38:59 作者:箸哥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箸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第4课《古诗》作业设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第4课《古诗》作业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第4课《古诗》作业设计

第4课《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第4课《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 lí bā hú dié lián xī chái fēi

( ) ( ) ( ) ( ) ( )

二.解释词语诗句

游园不值

小扣 柴扉 疏疏 走

应怜屐齿映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三.填空

1、《游园不值》是 (朝代)诗人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 ,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2、《宿新市徐公店》是 (朝代)诗人 所写,诗歌描绘了 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 ,后两行写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的情趣,渗透着诗人 。

3、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 , 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 。

4、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分别是

四、积累

1、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 ,短笛无腔信口吹; ,忙趁东风放纸鸢; ,也傍桑阴学种瓜。

2、春景:日出江花红胜火, ,水村山郭酒旗风。竹外桃花三两枝, 。

一、默写古诗《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古诗作业设计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一、将词语补充完整。

云( )风( ) 傍( )随( )

忙里( )( )风( )日( )

花( )柳( ) 心花( )( )

依( )傍( ) 柳( )花( )( )( )若狂

二、选择正确的意思。

余:①剩下;②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③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④我;⑤姓。

1、参加这次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达二百余人。

2、时人不识余心乐。 ()

3、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

4、哥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拉二胡。 ()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句“( )”再现了绿树红花、黄莺欢歌的自然景观,诗句“( )”展示了水村山郭、酒旗招展的生活场景,诗句“( )”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图景。从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还有( )。

2、<春日偶成>是()诗人( )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致高涨时所写。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人们误以为作者“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诗句是( )。感受到作者(陶醉在春色之间,无比快乐的)心情。

四、积累:填写带有“山、水”的诗句。

1、遥望洞庭山水翠,( )。

2、水光潋滟晴方好,( )。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

篇3:小学古诗作业设计

小学古诗作业设计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意欲:心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篇4:古诗作业设计实例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实例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2、《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名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名句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4、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5、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默写《石灰吟》,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锤 击 千锤万击 若

等闲 若等闲 人间

全诗意思:

7、默写《墨梅》,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吾 洗砚池 池头 树 痕

淡墨痕 夸 清气 满乾坤

全诗意思:

篇5:古诗课后作业设计

1.我会连。

黄河远上白云间       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破楼兰终不还

2边塞诗人很多,除了王昌龄,你还知道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他们留给我们的千古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颂祖国山河的诗句有很多,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各写一句吗?

长江------------不尽长江滚滚来 杭州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山水------______________ 庐山瀑布-------__________________

篇6:高四册第4课边城教学设计

高四册第4课边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时数:一教时 备 注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2)、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1)、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2)、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3)、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4)、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1,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三、作业 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四、板书设计

翠翠: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篇7:第4课诗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4课诗两首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4课 《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2、划分朗读节拍。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      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 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

二、导入  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

篇8:三年级上册第4课《计算器帮你忙》教学设计

魏塘一小周鼎

教学目标

1.继续熟练鼠标操作,能够运用自如

2.掌握打开计算器的方法

3.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耗时

组织教学

1.口算比赛

进行一组口算比赛

2.讨论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引入课题(打结,摆木棒,数手指……)

1.积极参与口算比赛

2.认真讨论,展开想象

从学生驾轻就熟的口算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想象能力

5分钟

尝试学习

[任务一]

1、请学生拿出手中的“挑战题卡”

2、告诉学生这堂课的学习方法

3、巡视作业情况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利用老师提供的.“挑战题卡”开始逐步尝试完成任务一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与合作精神

5分钟阶段评价

1、教师点评“尝试学习”过程中的情况

2、视学生操作进度进行点评与分析习题内容。

1、学生听教示范学习

2、引导完成“任务一”还有困难的学生可根据点评再进行实践操作

1、让会的同学有表现和肯定的机会

2、让不会的同学有再学习的机会

3分钟

学生实践[任务二]

1、老师巡视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个别辅导。

2、给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并点拨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任务。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学生自主学习与操作

2、速度较快的学生可根据任务卡要求继续往下尝试学习

3、学生及时向老师反馈学习操作情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8分钟

评价演示

1、请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2、师生点评这位同学演示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通过广播学习其他同学操作的方式方法

1、巩固与肯定已会的操作技能

2、为尚未成功的同学创造直观学习的机会

3分钟

继续实践[任务三]

1、请同学们继续按照任务卡上的要求与内容进行操作练习

2、巡视学生上机操作情况,重点指导不会的同学

根据自己的进度完成任务,可到老师处取(终级挑战)

让更多的同学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熟练掌握技能。

8分钟

阶段点评

1、将“任务卡”上的教学内容进行点评

2、视进度可请同学演示操作过程

1、学生通过演示学习、巩固

2、学生观摩点评

1、让会的同学有表现和肯定的机会

2、让不会的同学有再学习的机会

3分钟

总结延伸

1、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都有了什么收获?

2、我们学习计算机,不仅要学习技术,更应该学习怎样用电脑来为我们服务,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大家的生活。

1.相互交流、学习

2.延伸,体验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回顾课堂内容,感受计算机的服务功能.5分钟

篇9: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 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四、拓展训练

1. 背两首古诗

2.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写字教学

1、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4、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

6、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

7、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

8、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

9、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

三、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篇10: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篇11:古诗作业设计2及答案

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2、《石灰吟》作者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名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墨梅》作者元代的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墨笔画出来的梅花的色彩淡雅、不要别人夸奖只愿留下清香弥漫天地间来表达作者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名句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4、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5、再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默写《石灰吟》,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锤 击 千锤万击 若

等闲 若等闲 人间

全诗意思:

7、默写《墨梅》,解释字、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吾 洗砚池 池头 树 痕

淡墨痕 夸 清气 满乾坤

篇12:《24、古诗两首》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 b、绝迹,不存在 c、死 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 (a)a、不再存在 b、停止燃烧或发光 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八年级上教案(第4课)

第3次作业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4课:Seeing hands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课文

高一下册第4课《诗经》语文教案

古诗设计

第4课画山绣水(九年级上教案)

32.兰兰过桥作业设计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教案

第4课《古诗》作业设计(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4课《古诗》作业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