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comedear112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 目录
篇1: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
摘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职业导向性。因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应以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为中心,以促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之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职业衔接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相对于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而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职业导向性。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该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一方面侧重于培养临床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又以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直接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因此,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必要。
篇2: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突出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职业导向性是其显著特征。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各医学院校所进行的实践探索来看,要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的衔接,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的统一: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标准与医师职业标准相统一;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方式与医师执业资格认定方式相统一;3)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还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我校自2012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1],即按照“三结合、四证书”(所谓“三结合”是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住院医师培训标准相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招生相结合。“四证书”指学生毕业时要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政策的原因,目前学生还无法在毕业离校前拿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
篇3: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
3.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征。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8]。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其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侧重于通过日常的专业训练,达到培养具有临床应用和操作能力的高级临床人才的目的[9]。因而,课程设置必须树立“专业能力”为中心的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从而让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的同时,取得突破性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上,合理压缩理论课程时间,优化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应用与临床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除课堂授课外,可广泛采用讲座、报告、沙龙、讨论、临床研讨等与临床培训密切相关的形式教学。
3.2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科室临床技能的培训,统一标准,规范出科考核;各临床轮转科室应当成立临床实践技能指导小组,负责轮转研究生的日常教育和临床指导,聘请临床操作规范、诊疗水平高超的专家、教授,定期为研究生开展临床操作示范,规范和提升研究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与水平;轮转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尽量多为研究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10]。同时,还要提高学科导师组的整体水平,改变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数量不对等的状况,尽量做到一人一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医院管理部门应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邀请各学科专家或学者作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操作报告;另一方面,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或相关学术会议,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研究生个人也应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自己找机会进行临床技能的操作与练习。
3.3完善管理监督机制,规范考核制度
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不严格,是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与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严格出科考核。学校、医院及各临床科室应严格落实、执行并监督好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制定具体、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具体措施,以确保临床轮转、出科考核、中期考核以及毕业临床能力考核等各环节的质量和考核效果,各环节的考核,应当由学校统一组织,统一聘请考核专家,统一考核标准,而不应由各科室自行安排,对于不按规定计划轮转或出科考核不合格者,要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学业预警,从而使考核真正成为把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3.4促进医教协同,实现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衔接的统一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医学教育既要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1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要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得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协同配合与支持。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已实现政策上的突破,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应在相关资格考试的时间及证书发放的时间上进一步协调,力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时就能顺利取得“四证”。如此,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之间的衔接问题,而且也能及时地为各级医疗机构及卫生事业部门输送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全面实施医教协同是高等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落到实处,还需要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持续关注此项工作,继续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临床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吉峰,高哲学,王书福,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四证书”培养模式初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6):445-447.DOI:10.3969/j.ssin.1000-9760.2015.06.018.
[2]吉峰,高哲学,王洪恩,等.“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21-122.DOI:10.3969/j.ssin.1002-1701.2015.05.064.
[3]祖雅琼,刘艳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00-502.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2.04.008.
[4]潘兴丽,吉峰,高立,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规培并轨问题及对策探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6):440-442,446.DOI:10.3969/j.ssin.1000-9760.2016.06.015.
[5]胡光丽,李海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1):1196-1198.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3.11.004.
[6]王洪恩,高立,潘兴丽,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10-911,924.DOI:10.13555/j.cnki.c.m.e.2013.05.071.
[7]汪洋,宁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7-62.
[8]刘国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及其强化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19-22.DOI:10.16750/j.adge.2015.02.009.
[9]张敬芳,杨雪琴,王光浩.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510-3511.
[10]成泽冬,陈以国.加强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推动中医学研究生教育[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11):651-653.DOI:10.13194/j.jlunivtcm.2005.06.117.cheng-zd.091.
[11]汪玲.教改医改互动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9-22.DOI:10.16750/j.adge.2013.11.002.
篇4: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
2.1课程设置缺乏职业性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基本采用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类同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仍以医学专业学术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主要框架,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是各阶段培养的关键和重点,也是将来进入医疗行业,独立开展医疗诊治工作的先决条件,由此观之,现行的课程体系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现行的课程体系在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培养方面仍存在极大的欠缺。因此,必须尽快改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缺乏科学职业性课程体系的问题。
2.2职业衔接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临床培养阶段后,按照培养方案,需要进行不少于33个月的相关科室轮转,由各轮转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全面负责。但按照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2]。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时间较短,许多导师同时承担着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3],导致有些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仍然遵从传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忽略甚至脱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得不到全面提升,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职业衔接”作用,使得不能很好地平衡学术研究与临床能力训练之间的关系,“重科研轻临床”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3临床操作机会少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医院科室内的床位和病人数量相对固定,使得学生实践资源和临床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影响了其职业能力的提高。相应的,各科室带教老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使得每个研究生获得带教老师的临床指导时间相对缩短。此外,根据中国目前的医疗法规,仍旧处于学习阶段的研究生并不能单独行医。医院和科室为避免出现医疗纠纷,一般也不安排研究生独立接诊病人,从而使得其临床工作的能力、勇气和思维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另外,学位论文和完成导师的项目等同样也会挤压掉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室轮转和临床技能的训练,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
2.4学位授予与职业衔接困难
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方案》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衔接提供了制度依据。《方案》还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需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并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方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因此,各省卫计委已将规培考试时间提前至每年4月份,但证书发放却要到10月份[4]。这种规培证书发放时间与学位授予时间的严重脱节,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进入形成了阻碍。
2.5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措施不足
科室轮转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医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转方面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而导师一般在自己固定的科室且日常工作繁重,对在转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疏于管理[5],从而难以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在出科考核方面,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和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高低优劣没有可操作的区分标准和可量化的具体指标[6],现有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因为不能严格执行又往往流于形式,或者是走过场,从而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能力考核方面存在着考核不规范、淘汰率低等现象[7],从而致使研究生科室轮转的效果得不到有效地反馈,不能评价和掌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职业能力更是难以评估和掌控。
篇5: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 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 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00。 ,教育部开始规模培养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 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得到了快速发展,且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试行以来,为我国医 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 才,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 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篇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1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192 月,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 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 医疗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 次临床医师的需要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 《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 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确立了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明确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内涵学术性 的职业教育H ,其培养目标要求侧重于从事临床医 学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其 中特别强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注重拓 宽知识面,突出应用和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临床 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目前仍有部分院校对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认识不足,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未 能严格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甚至 一些学校的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仍然按照 传统的学术学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1. 2与相关行业政策之间的衔接不够通畅实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 项重大改革,旨在培养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 人才[4。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我 国现行的执业医师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 却一直存在矛盾,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1.2.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现行《执 业医师法》存在冲突根据5月正式实施的 《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 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试用期满一年者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 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床处方权。这样应届本科生直 接考取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不能独立进行 医学诊断、疾病调查、医学处理和出具相应的医学证 明文件,没有临床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了临床能力 培养,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 和培养难以在医院内完成0。
1. 2.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之间衔接不够通畅由于我国医学教育 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属教育部和卫生部2个不 同部门主管,政策上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着课 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及考核互不认可的`矛盾,研究 生毕业后仍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参加住院医 师规范培训,这种重复培训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同时也偏离了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
1.3 “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效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特点就是主要从事临床 工作,且需到其他临床科室轮转H。相对于研究生 的流动性,导师一般在三级学科的相应科室工作,工 作岗位固定,且需承担繁重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因此 研究生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很容易处于失控状态。 针对这一现状,各医学院校基本上都实行了 “双导 师制”即通过建立导师组来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的教育。但实际上,现实和理想有颇多出入“双 导师制”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①导师 组是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成员之间是一种 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会因导师间的亲疏而处 于一种不稳定状态;②由于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 的学术要求较低,而其科研产出也不高,导致导师对 其认可度低,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 指导。
1.4临床科研训练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临床医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医学研究生要达到 一定的临床水平,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临床 实践。不少高校从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 训的角度出发,压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 间,缩减课程教学,导致开设的临床科研训练如循证 医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学软件应用等课程学时过 少而无法满足研究生临床研究的需要。另外,一些 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要求较低,取消了毕 业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导致部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 生认为自己临床研究压力小,只需掌握临床应用基 本技能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而放低了对自身的要 求。加之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临床科研的时间短, 临床科研训练不足,导致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 能力不强。长此以往,临床科研训练易陷入低层次 技能技术的职业培训或演化成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
篇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1提高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很强 的工作,由于实施时间短,部分管理人员、研究生导 师及研究生尚未完全认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 模式和特点,没有很好地遵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规律,突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地位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与学术型人才培养具 有同等地位和作用。今后,国家还将继续加大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力度,至2015年,国家计划将硕 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从以学术型为主,转为应用型为 主,专业学位占研究生招生的50%以上?。因此, 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做 好“调结构、转模式、树品牌”的准备工作。
2.2推行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目 前,我国的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已意识到高层次医疗 卫生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进行系 统的临床能力规范化培养的重要性B]。尽管两者 在报考条件、临床能力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和要求等 方面有诸多不同,但都是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受训者 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 国家培养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因此,临床实践能 力训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点,同时也为‘‘双轨合 提供了可能。
2013年,国家教育部在全国64所高校展开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我校作 为首批试点院校之积极改革创新,实现了人才 培养过程中“三个结合”的有效衔接:①通过招收全 国重点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临床医学专 业硕士,并招录为我校住院医师,使其具有研究生和 规范化培训医师双重身份,实现了研究生招生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相结合;②创新临床医学硕 士专业学位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强化对研究生 医学精神、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及科研能力的培训, 同时突出临床技能训练,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要求,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和技能培训,并 通过理论学习考核、临床转科考核、中期考核及毕业 考核,保障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与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③通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要求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出口 ”标准,实现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 师准入制度相结合。通过“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在项目结束时能够同时获得研究生毕 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和执业 医师资格证书,即实现‘‘四证合一”不仅节约了教 育培训资源,还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好地就业机会。
2.3落实完善“双导师制”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 导师,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临床专业学位 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就是需要到其他学科进行临床 轮转学习,这个过程能否规范落实,直接关系到研究 生培养质量。为此,要落实完善‘‘双导师制”建立 一支相对稳定的导师(组)队伍,增加导师组成员, 尤其是临床轮转学科的导师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 导师进行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强调导师组共同研 讨和制定研究生临床轮转与科研培训方案,动态监 测和评估培训效果,同步反馈至研究生管理部门,及 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以确保研究生轮转过程的 实效与质量。同时,为激发副导师的带教热情和工 作积极性,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方案,给予优秀副 导师一定的奖励。
2.4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其培养的不是一般从 业人员,而是具有高深理论基础、复杂操作性技能、较高专业伦理的专业人士和专家M。事实上,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临床医 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 较差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科研训练。新时 期对于临床医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会看病,还要懂得 分析数据,能够联系症状、体征、药物做对比研究,能 作病因学研究和预后分析等。因此,临床医学专 业学位研究生应当结合临床实践,以实际医疗工作 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来源,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生 论文的选题、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分析和论文撰写, 积极听取科研专家的授课,参加院校组织的学术活 动,从而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研究的 科研思路,使其具备发现、提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 力&2。另外,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至少1篇以 临床工作为主的文献综述或病例分析报告,以保证 其在学期间,能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有一定的科研 产出。
通过对我校2009至2011级813名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研 究生导师对他们有科研期望,66。5%的研究生认为科 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很重要。相比之下,只有21% 的研究生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只需要进行临床技能 训练,而不需要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在对我校 2012和2013届518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研 究生发表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00%的 研究生在统计源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了文章,约5%的 研究生在SCI索引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我国培养 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和 完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才能更好的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职业衔接现状论文(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