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方法

时间:2024-11-24 03:36:37 作者:wangbing9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angbing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1、设置情景教学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具体的交际情境,通过讲解练习点评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逐渐出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语法现象,这些语法对英语交际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操练它们的用法非常有必要。如“I am opening the door”、“I have opened the door”、“I will open the door”这样把语法现象和具体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必然能够学得快、记得牢,还能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外试着去使用英语。这样,以后在类似情境下,学生必能脱口而出地说出相似的句子来。

2、归纳教学法

归纳是指从大量具体现象中总结、提取出其中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列举出几个的例子,让学生接触一系列的语言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语法规则。初中大多的语法句子先是在课本中出现,并逐渐增多,再作归纳总结,并辅之以大量练习。教学实践证明,归纳教学法是一种适合我们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法。本人认为,在归纳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结合演绎法,对加深学生的记忆是种不错的方法。

3、句型对比教学法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句子,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句型就是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的结构和模式。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句型和语法都滚雪球式出现的,某个句型或语法会一次出现――再次出现――反复出现――,由少而多,由浅入深,课文就是对已学句型语法的实际运用,每课所配的练习就是用来巩固句型、语法、词汇的。因而,在初中阶段,必须扎实地搞好句型教学,每一个句型都要通过模仿、替换、扩展和活用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句型。句型与一般句子相比具有典型性,但是与语法相比,它具有局限性,句型操练代替不了语法学习。为了进一步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去学习语法,句型练习是语法学习的起点,语法学习是句型练习的深化和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句型才能为较系统地学习语法提供感性材料的前提准备,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句型操练的基础上,进而学习词法和句法,在学习词法和句法时,又借助句型操练,变语法知识为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教学和句型教学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对不同句型、类似句型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分辨其异同之处,加深理解,这是有助于他们正确运用这些句型的有效方法。

总之,语法教学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其教学效果也要由实践来检验。一成不变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绝对最优的教学法也是没有的,教学方法是否可取,是由其是否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来决定的。语法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支配的时间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对最优的结合。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讲课,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所用方法的得失,不断予以改进。

篇2: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一、提升语法教学的生动性

在语法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有意识的提升语法教学的生动性,这是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对于语法知识的探究中,能够感受到语法学习的乐趣,并且随着教师的教学节奏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前提。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的语法知识放到特定的语境下加以分析,可以多结合生活情境创设语境,以这种形式来分析语法点可以充分体现语法内容的生动性,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点也会更容易,对于语法知识的吸收自然会更顺畅。

例如:在讲授虚拟语气时,首先教师口头造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in the sky.此时学生好生奇怪:主语是I,be动词却用were,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was。于是大家疑惑一阵就纷纷发言了:老师,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错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这个句子很有代表性,语言中涉及的情境大家也十分熟悉。这种生动直观的例句学生很容易领会,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异样,这种教师故意造成的“错误”让语法课堂变得生动直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浓厚。

二、丰富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如果能够让语法教学变得更有趣,相信这会很大程度降低语法学习的乏味感,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点的探究热情会更高。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可以灵活变换语法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此来体现语法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既可以将语法知识点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感受相应的语言点,教师也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或者是完成学习任务时接触这些语言点,为后续语法知识的深入剖析打下基础。很多方法都可以让理论知识变得灵活有趣,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提升语法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讲解一般过去时态时,我让同学们先复述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引出一般过去时态:Long long ago, there lived agirl named…同学们听地津津有味,不但从中掌握了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只有将理论的且学生不太容易明白的语法点放到大家熟悉的语言情境中,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能力才会增强,这种方式可以在提升语法学习趣味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及吸收。

三、体现语法教学的完整性

语法教学的完整性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透过对于特定语法点的学习对于其他的类似的语法问题都有良好的处理能力,这是语法教学的一个深层次目标。在体现语法教学的完整性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的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环节。可以首先从浅显易懂的范例着手来让学生对于语法点的实质有所认知,让学生慢慢领会这一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对于这个知识要点进行推演,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巩固前面学到的内容,这样语法教学的完整性就得到了保障。

如,在教学语法一致原则时,教师可以先列出两组句子让学生观察:Our group are all going to visit the chimps in the forest. Our group includes six boys and five girls.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虽主语同是our group,而前者用了复数,后者用了单数。在观察中,学生会总结和归纳出:group有两个用法,一个指整体用单数,一个指个体用复数。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来点拨,让他们列出这种类型的词,如class,government,team等。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语法教学的完整性,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获取语法知识点的实质。

篇3: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语法教学主要不是针对小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本身接触的语法现象很有限,没有多少需要系统处理的,二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太适合给他们讲语法。

但常有老师问这个问题,小学英语教不教语法,不教的话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咋处理?教的话,怎么教法?

这说明,小学英语虽然简单,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语法问题,有些单靠听说活动任务来处理,效果可能不是最好地,也就是说,某些语法现象也有必要从结构形式上进行某种处理,也就是一般说的语法教学了,下面就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谈24个字的浅见,请大家指正。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这24个字就是:先例后法、意义领先、提醒注意、点到为止、随遇随点、适时归纳。

“先例后法,意义领先”,是说不在接触足够实例的情况下解释语法现象,不脱离实例讲结构。解释语法现象的时候首先从意义出发,结合语言使用来解释,不离开意义讲结构,更不要背“口诀”

“提醒注意”是在听说读写实际语言材料中遇到需要处理的语法现象时,教师明确点明这种用法,适当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点到为止”是仅仅结合当时具体例子解释,不作不必要的拓展。比如第一次接触名词复数的.时候,学生遇到了apples,可能会问这个s是干什么用的?这时候告诉学生这个S表示“不是一个”就行了。遇到teeth,学生会问牙不是tooth吗?可以让学生先记住,表示一个牙的时候EE,表示多个牙的时候就OO了,不必把名词复数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形式全部展示给学生。

“随遇随点”是说前面接触过的语法现象后面再遇到,比如名词的各种复数形式,每次遇到都应该结合当时的例子明确提示。“适时归纳”是当一类语法现象学生遇到的实例已经足够多了,比较熟悉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比如学生接触了名词复数的几种形式变化后,可以把学生以前学过的例子集中到一起,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找出规律。但是不必要“求全”,没接触过得没必要急着“补充”。

从反面说,主张“先例后法、意义领先、提醒注意、点到为止、随遇随点、适时归纳”也就是反对离开语境和意义讲语法规则,不主张离开意义背口诀;反对语法知识点支离破碎,主张适时归纳,但也反对没有足够感性积累的情况下过早归纳;语法规则的归纳反对教师灌输,提倡教师提供典型实例,学生或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反对不顾学生需要和接受能力追求全面。

篇4: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以“任务型教学”为代表的交际教学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对新课标中“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理解的偏颇。有教师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而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于是“淡化语法”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了学生“双基”的薄弱,因此阻碍着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此,本文提出重新审视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语法作为形式语言的要素,是对语言存在的规则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规则,其作用是将负载语音的词汇组合成语言(language)并生成言语(words)。这样,语法就成了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完善而有价值的工具,学习者不可不学。

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语法教学更具有必要性。因为中国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获得更多的是靠“学得”(learning)而不是“习得”(acquisition)(张正东,XX)。这是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崔刚,XX):

第一, 英语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而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

第二,英语使用的环境差。在中国没有二语国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环境,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

第三,学生学习英语是学业课程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数没有直接的学习动机。

第四,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象形文字,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拼音文字。受汉语“负迁移”影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国家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

这些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是作为一门外语,不能象第二语言那样习得语言。虽然外语相对于第一语言是第二语言,但作为目的语,并非在目的语国家(如英、美)为移民者开设的二语(英语),外语主要通过有意学习(学得)而掌握。在学校学得外语又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要遵循知识(主要为语法)→技能→运用能力的线路发展;(2)输入之后在吸收之前都得经过理解,这种理解或采用归纳方式、类似“熟而生巧”,或采用演绎方式、类似“画龙点睛”,都离不了语法(戴淑静,XX)。

三、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是一个接受知识与完全消化并贮存知识的动态过程。英语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因此,不能用语言“习得”模式去硬套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而应根据教与学的实情,在教材与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创新语法教学方法(杨金昌,XX)。

1、归纳法。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结构“should have done”时,教师可呈现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着启发学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学生会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点明语言点的规则,而是应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的对新语法项目的理解。教师呈现每个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待他们领会句意后再引导用“should have done”改写句子。(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 在上述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和练习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义,又能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现在完成式”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未做”,常常含有责备、不满的语气。这样的归纳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

2、对比法。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关键点,发现差异点。例如,学生学习了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后,对that引导的从句究竟是定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深感迷惑。此时,教师可出示以下两个例句:(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that引导的两个从句,然后让学生分析that在两个从句中的语法成分,很快学生发现that在句(1)从句不作任何成分,而在句(2)从句中作动词的宾语,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出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不作语法成分,在定语从句中作语法成分。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

3、情景法。情景是指运用目的语的环境。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师如能为学生知觉和理解教材创设情境和构架,制作生动形象的语境,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清楚而又合逻辑的知觉组织,定能提高学习质量(万云英,1991)。如,Ding分词与Ded分词是中学语法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对其之间的差异分辨不清。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演示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其差异。课堂上,教师演示水被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教师介绍短语boiling water;待水降温不沸腾时,呈现短语boiled water,并作喝水状。在这种生动的语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的区别:现在分词一般表示主动进行的动作而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完成的动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国情制约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是离不开语法的,应给予语法教学一片天地。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方法是人为多样的,正所谓“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其核心应是结合英语教学活动,体现“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原则。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篇5: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新思维

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新思维

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从语法教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演绎法、归纳法、组块法和竞技法.

作 者:张科平陈桂斌  作者单位:张科平(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广东东莞,523808)

陈桂斌(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

刊 名:广东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8 26(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英语语法   教学方法   演绎法   归纳法   组块法   竞技法  

篇6: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探究

语法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每道高考题的单项填空题都是一个语法点:如冠词、情态动词、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此外,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文章中都有较难的语法句子,若对这些语法现象不理解,必定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会影响答题的得分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而不只是抠语法。现将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归纳如下:

1. 在教授语法知识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具体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则,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语法知识。比如,在教学动名词作主语这一语法项目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给出例句:Nodding the head means “yes” and shaking the head means “No”. 学生会立即理解其意义,但教师先不要说明语法点,而是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对这一语法点的理解。如:Pointing at others isn't polite. Going to bed early and getting up early is a good habit. Watching too much TV is bad for our health. 之后,让学生归纳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学会自然找出其中的语法:动名词作主语;动词加-ing变为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然后再反复操练,培养学生的语法感,使得学生做到活用及自然流露。这样的语法归纳教学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2. 教师还可以利用比较、分析、转化的形式启发学生找出关键点,并重点加以突破。例如,教师教非谓语动词--分词作状语时,可以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句型转换,让学生掌握这一语法难点。例如:

①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e jumped with joy. →Hearing the news, he jumped with joy.

②He stood in the street. He waited for a friend. →He stood in the street waiting for a friend.

③As he was tired, he couldn't go any further. →Being tired, he couldn't go any further.

④Once it is seen, it isn't easily forgotten. →Once seen, it isn't easily forgotten.

让学生观察上述句子,会发现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在句中作状语可以表示原因、时间、条件、伴随,相当于一个状语从句。经过句型转换和比较,看似复杂的语法点简单化了,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了。

在教定语从句时,其结构较复杂,也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例如:

① This is the island. We visited the island last year. →This is the island which we visited last year.

②The house was repaired last year. Luxun once lived in the house. →The house where Luxun once lived was repaired last year.

经过转换对比学生会发现:①句中的which是定语从句的宾语,指代它所修饰的先行词island。②句中的lived为不及物动词,where在句中充当地点状语。

3. 教师还有必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巩固语法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这种任务可以是填空练习、英汉互译、造句练习、做游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记忆。

总之,在英语教学及高考题中语法贯穿于始终,有了准确的语法知识学生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精讲精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使语法教学生动有活力,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常素芹 刘玉芝

篇7:八年级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方法

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更准确地掌握语言,为进一步用英语进行交际打好基础。在目前交际法教学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形势下,英语语法教学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在一些普通中学里,最起码在目前的状况下,应该得到应有的考虑,本文试图根据目前中学英语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英语语法教学。

一、英语语法教学不必强调系统性

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来说,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必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不需要从词法讲到句法再到 篇章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挑选那些基本的、有用的语法项目先教,这一点在新编英语教科书中有所体现,比如名数的数、一般现在时等;次要的或不太实用的语法项目后教或不教,比如虚拟语气、过去将来时等;容易的先教,难的后教,比如人称代词、完成时态等。在教学中,语法项目不能讲得太细,不必面面俱到,也不要追根求源。语法项目如果讲得越深越广,涉及的观点就越多,势必会造成教学失误。我们毕竟不是在研究语法,而是力图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让他们掌握这些规则,为语言交际服务。实际上,只要我们的学生能明白语法规则,认识其结构和功能,造出正确的句子,我们的基本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可以在以后的不断实践中得到加强。比如,在教学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只要使学生明白几种常用句型和结构就行了,不要再去深究什么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

二、语法教学要突出重点

语法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说,最令他们头痛的语法项目可能就是句子结构和动词用法,比如主从复合句、动词的'各种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等,这些也是英语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在这些方面多花时间和精力,精讲多练,反复运用,其他的语法项目可尽可能少花时间和精力。一些重要的语法项目应该反复讲、反复练。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它和本族语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被自然吸收。教师应该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某一语法项目特别是比较重要的语法项目后,要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及重复练习。以教学定语从句为例。初次学习,学生主要通过模仿、机械运用、有意义的操练及模拟交际练习等方式了解和运用该语法项目。比如,在讲授每一新课前,准备一个话题,让学生谈谈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及剧中演员的有关情况、某一名人的歌曲或作品、某些植物的名称、某位同学的座次和服装颜色等,在说或写的语言实践中运用定语从句。

三、语法教学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精讲多练

各种语法形式是为实际表达服务的,在教一个语法项目时,应尽可能讲到它的实际应用,光靠反复的抽象的讲解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要尽可能将其放在语境中教学。比如,在初学被动语态时,学生对其不易理解,教师应该想办法将该语法项目放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教。如: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配合自己作示范表演:某人昨天在书店买书时,钱包被偷。学生扮演买书者,教师扮演小偷,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演一下钱包被偷的过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然后教师用英语讲述发生的事情,之后请学生用英语讲述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请几对学生表演和讲述发生的事情,最后请学生归纳总结。在巩固性练习中,教师利用简笔画或投影提供语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法项目,看图说话或写作。学生们在身临其境和直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他们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的新的语法现象。教师再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地自由表达,用所学语法项目进行语言交际。学生了解了语法项目的实际运用价值,便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或在有趣的直观教学的环境中学习语法,不会感到枯燥,容易增强学习兴趣和接受力。

四、语法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比较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有时要对一些语法项目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异同,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如:动词不定式与动词ing形式的用法比较,诸如stop to do sth和stop doing sth;remember/forget to do sth和remember/forget doing sth在用法上的区别,现在完成时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区别等。笔者认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进行一些比较是必要的。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不同的语法现象的不同含义及用法,学生在进行语言交际时表达更加准确。

五、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运用。检查学生对语法的掌握情况,主要是看他们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而不是解释语法现象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练习及测试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要以实际运用为主,不要让学生去死记一些语法规则,要让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运用有关语法规则,在运用中逐步掌握语法规则。这样便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际运用上来,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四会”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篇8:八年级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材将语法融于对话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采用循环式编排使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加强学生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法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一些实践性突出的语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片面强调学生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误认为现在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已不重要。不少青年教师不关注语法更加不研究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需且有效的语法教学变得越越淡化。许多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和结构掌握不牢,掌握不了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更谈不上用准确得体的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听说能力,认为讲语法不是交际法,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对立起。为了追求教学效果,他们往往舍弃了交际法而重新采用语法翻译法,还是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缺乏情景设置和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氛围单调乏味,使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1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培养能力,同时适当地教授语法,练习语法练习,因为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能完全依靠耳濡目染的办法,仍要适当的学习基本语法。学习语法是手段,掌握应用语言技能才是目的。因此,语法知识的讲解必须服从实际掌握运用语言这个目的。语法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将语法知识变成语言技能。语法教学成功与否、效果大小,不在于语法知识讲多少,而在于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大小。所以必须下决心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实际掌握运用上。而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理解语言现象,正确地使用语言,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

2任务型教学中优化语法教学,教师注意转变角色

任务型教学法一直影响着英语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优化语法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所学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使用任务,将抽象的语法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和体会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的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任务设计的是否合理,程度的难易往往是堂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但不能忽略教师本身的指导作用,学会适时的纠错。

循序渐进教学

英语语法教学应按照语法的逻辑关系、学生认识发展的循序渐进顺序进行,使学生的语法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现。在进行循序渐进的语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2]。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不同,因此针对他们的语法认识,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法;要注意在初级阶段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正是形成基础知识的阶段,教师更应注意语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利于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要注意所呈现的语法知识的条理性。一个语法项目有很多内容,很多例外,很多规定,讲语法要注意条理性、层次性,要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合理安排语法的教学顺序。

4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讲语法应以做练习为主,辅之以适当的分析讲解,也就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语言现象是很复杂的,要学会所有的词语和句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要对语言现象进行分类,并说明其使用规则和变化规则,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操练和学习,训练他们熟练、正确地使用语言。这就是语法教学的目的和实质。英语语法讲方法容易,而实际运用并不简单。知道语法规则和熟练运用语法规则有很大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只能靠实践。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讲和练缺一不可,二者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讲和练应交错进行,边讲边练。在练习语法的使用上,应放更多的注意力。在上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水平,分析教材,细心备。抓住教材的重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精讲精练,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大量的练习中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语法,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能力[]。有些语言现象易于理解,实用性又强,活用起却比较难,如主谓词的一致和名词数的一致关系,可少讲多练。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和回忆学过的语法知识,稍加思考即可理解,或经过教师指点即可理解的语法规则,如主语、谓语、宾语的概念,可以不讲,而要多练。只有通过反复做练习,才能真正记住语法规则并学会运用这些语法知识。

篇9:八年级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方法

动词的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按其词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为行为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

1.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 (vt)和不及物动词(vi),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后跟宾语;不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但后面不能直接跟宾语,如要带宾语则与介词或副词构成短语。

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 English.(vt)

The students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vi)

2.连系动词

连系动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必须与表语一起构成谓语。常用的连系动词有 be, get, turn, become, look, feel, grow, seem, sound, taste, smell等。

如: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t feels damp.

3.助动词

助动词本身无词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动词,表示否定,疑问及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等语法特征,助动词有 be,do,have,shall,will等。

如: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yo-yo now.

4.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有 can (could),may(might),must, need, ought to, dare等。

如:

Can I help you?

- Must we go now? -No, you needn't .

a. can与be able to的用法有所区别。can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指本身有能力的“能”;be able to用于各种时态均可,指须经过努力而“能”。

b. must与have/has to的用法。must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必须”,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have/has to表示客观需要,意为“不得不”,它可用于各种时态。

c.need和dare既可作情态动词也可作行为动词。

5、动词不定式的形式

1.作主语。 如:

To learn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但实际上不定式作主语常用 it来作形式主语,而将不定式移至谓语动词后作真正的主语。

如上句可表达为:

It'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2.作表语。 如:

My idea is to ring him up at once.

3.作宾语。 如:

I have decided to go to Binjiang Primary School.

4.作宾语补足语。

a. ask, want, teach, tell, know, would like, allow等动词后面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如: The policemen asked him to get off the bus.

b. hear, see, look at, feel, watch, notice, listen to等动词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如: We often see Miss Li clean the classroom.

c. let, make, have这些使役动词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但在被动语态中这些不带to的都须带上to。

如: In those days the bosses often made the workers work day and night.

d.动词help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可带to也可不带to。

如: Can you help me (to) carry the heavy bag?

5.作定语。

a.与被修饰词有动宾关系。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但如果不定式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后面的介词千万不要省略。

如: Maybe they have three rooms to live in.

b.与被修饰词有主谓关系。

如: Mr Liang is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and the last to leave.

c.与被修饰之间只有修饰关系。

如: I have no time to play cards.

6.作状语,表示目的'、原因、方法、方向、结果等。

如: I'll go to meet my friend at the railway station.

7.不定式复合结构“for sb. to do sth” 作主语时,常用“It is +adj+ for

of sb. to do sth”的句式。形容词good, bad, polite, unkind, kind, ice, clever,

right, wrong, careful等用“It is +adj +of sb. to do sth.”

其他形容词用 for。

如:

It's dangerous for you to ride so fast.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8.动词不定式与疑问句who, what, which, when, how, where, whether等连用。

如: I don't know when to start.

He didn't tell me where to go.

但上面结构相当于一个从句,故上述句子也可表达为:

I don't know when we'll start.

He didn't tell me where he would go.

注意:

a.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不能带不定式,只能接动词的-ing形式。

如: enjoy, finish, keep, mind, miss(错过),be busy, go on, keep on, be worth, practise等。

如: The peasants are busy picking apples.

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door?

b.有些动词后可接不定式,也可接动词的-ing形式,但意思不同。

如: Lu Jian forgot to post the letter.(该寄但还没做)

Lu Jian forgot posting the letter.(已经寄过信了)

They stopped to sing a song.(停止在做的工作而去做另一件工作)

They stopped singing.(停止正在做的工作)

6、短语动词的四种类型

动词与介词、副词等构成的固定短语,叫短语动词。主要有四类:

一、动词+副词

有的一般不跟宾语,如go ahead, fall behind, get up, lie down, go up, run out, give in, stay up等;有的可以跟宾语,如put out, carry out, give up, wake up, check in, eat up, fill in, find out, fix up, hand in, mix up, look up, make out, turn down, work out等。

注意:宾语是名词时,放在副词前面或后面都可以,但若作宾语的是人称代词时,就只能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了。如:

We’ve decided to put the meeting off (=put off the meeting) . 我们决定把会议推迟。

We’ve decided to put it off. 我们决定将它推迟。(不说put off it)

二、动词+介词

如ask for, care for, call for, break into, deal with, call on, look for等。后面必须接宾语。如:

I don’t care for tea. 我不喜欢喝茶。

三、动词+副词+介词

如look forward to, put up with, looked up to, go in for, go along with, date back to, look down on, keep up with, add up to, run out of等。如:

She soon caught up with us. 她很快赶上了我们。

四、动词+名词+介词

如take care of, pay attention to, make use of, make contribution to做出贡献等。如:

Take care of your brother while I am away. 我不在的时候,你要照顾好你弟弟。

7、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根据其后是否带宾语,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带宾语)和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

When will he arrive? 他什么时候到?(arrive 不带宾语,为不及物动词)

He reached Beijing yesterday. 他昨天到达北京。(reach 带了宾语,为及物动词)

有的动词既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The child is playing. 这小孩在玩。(不及物用法)

The child is playing the piano. 这小孩在弹钢琴。(及物用法)

He is writing. 他在写字。(不及物用法)

He is writing a letter. 他在写信。(及物用法)

The boy is reading. 这男孩在阅读。 (不及物用法)

The boy is reading a magazine. 这男孩在看杂志。(及物用法)

8、实义动词与非实义动词

根据其含义和句子功用,动词可分为实义动词和非实义动词(包括时态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等)。如:

He bought a story book. 他买了一本故事书。(buy 为实义动词)

He has read the story book. 他已读过这本故事书。(has 为时态助动词,read为实意动词)

He should read the story book. 他应该读读这本故事书。(should 为情态助动词,red为实义动词)

篇10:八年级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我认为语法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为听、说、读、写服务的。

今天英语课上我讲了What if…?这个句型。举了一个例子What if they succeed?本来讲完就没事了,我突发奇想,看看同学们记住没记住“success”的几种形式。 我叫了一个学习一般的同学问他 “What if they succeed?”是什么时态,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来测验他是否知道succeed动词原形。“一般过去时”他回答道。接下来我又叫了十几个同学,只有两个人认为是一般现在时,其他人多数认为是一般过去时,有的认为是一般将来时,有的认为是现在完成时。当我问起为什么是一般将来时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有if,所以后面是一般将来时”。我感到十分惊诧,时态是这样判断的吗?接下来我不再往下进行,给大家讲了如何判断时态,以及各种时态表示什么和各种时态的构成。

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今初中的英语教学不再提倡学习语法,淡化语法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把淡化语法教学理解为不教语法。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个人认为淡化语法教学并不等于不讲语法。比如我们在学习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行吗?学生不熟悉各种时态行吗?学生以什么为依据来做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题呢?仅仅凭语感是不行的,毕竟我们的学生不是“泡在”英语里长大的。 我在课上问同学们做宾语从句的题从哪两个方面考虑,没有人能回答我。我说要从时态和语序来考虑,但他们眼神依然很迷茫。因此我认为淡化语法教学并不是不讲语法,不学语法,问题是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怎么的进行巩固练习。

1、什么时候讲?在日常教学中适时的切入语法教学是语法教学的关键。通过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语法教学适时点拨最好。比如七年级我们在背诵和学习了大量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之后,我们就应该告诉学生这是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反复发生地动作,目前所处的一种状态,主语所具备的性格和能力”,这个定义在我们的学生用书里面是有的。这时学习语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如同你品尝了很多荔枝后,告诉你这是荔枝,你应该是很容易记住的吧。

2、讲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每个英语教师在开学初都应该看看新课标,课标上清楚地告诉我们了几年级掌握什么语法,掌握的程度都有很细的标准,我们必须把这些装在心里,把那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复杂的语法分散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整个初中英语教学是连贯、渐进的过程,无论哪一个环节没有扣紧,都会给我们以后的教学造成潜在的难以弥补的漏洞。这就要求我们整体把握教材,不能讲哪里看哪里,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这样就不会造成类似于当我们讲到宾语从句时,还得给他们讲以前需要讲的各种时态的问题。另外,教师用书在每个单元前都有本单元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法项目以及句型。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应该把这些语法项目合理的分散到各课中去,化整为零,分散难度。

3、怎么讲?这是一个最难的问题,也是让每个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中有一句谚语说“You can lead a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在我们也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的谚语,其中的教师的一个最关键的任务就是“lead-领”,我们必须在“领”字上下功夫。如何把学生领入英语语法的殿堂,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永恒话题。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之所以许多学生学不好英语,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兴趣,现在我们初中课本上的语法太过于僵化了。每一项语法都是有板有眼,太过于形式化,每一个语法点的讲解就像一具僵尸在讲一样,每看一个语法点都像是在与圣人对话,对方是冷冰冰的,而学生们尽管充满热情,但是遇到这样的老师,原来有的热情立马就会消减一半。由于双方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的关系,所以这样学习语法的效果不好。

事实证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枯燥无味的语法变成鲜活的形象的东西,既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这样教学的效果是不是会很好呢?初中生的兴趣一般都在流行文化上,如果你和他们聊起某个名星来,你一定是聊不过他们的,因为他们太熟悉了。而反之呢?对于英语,由于现在的语法书总是一本正经的,他们看着可能就睡着了。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在互联网上不只一次的看过赖世雄教授的英语讲座,地道的美国英语,优美的语调,浑厚的语音,幽默诙谐的语言,使人产生一种渴望去听的冲动。我认为一个幽默风趣的教师可以将英语变得更有趣,因此我们可以把英语教学与时尚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⑴确立切实可行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课堂教学目标,给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例如在语文课上,要学生掌握哪些词语,辨识哪些生字,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等,同时渗透怎样的情感教育,这些内容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好。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落实。

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

一节讲实效的好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不突兀、不拖沓,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不能用力均匀,要尽量避免低效、无效环节的出现,从而保证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解决重点的措施,必须做到省时、有力、有效。教师应用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讨论题和课堂练习题,课堂反馈练习还要注重实效,选取典型的、难易适中的试题进行精讲精练,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来保证教学实效的提高。

篇12: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童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谜语的导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领悟新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法来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教学重点。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要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科学而又灵活地解决,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进行合作、质疑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该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做到“授之以渔”,这样一来,学生在每节课上的收获在今后的学习阶段会有延续性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⑸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节课40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拖沓,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而设计乏味,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容量,做到恰到好处,环节衔接紧密,张弛有度,这样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取得也有很大帮助。

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有几年的时间,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课文范读、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的欣赏等,增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习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实效的取得。

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缺点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取得真正的、更大的、长期的实效。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1. 故事导入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

2. 质疑导入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顺势引导,步入新课。

3. 复习导入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4. 联系导入

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5. 悬念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制造矛盾,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启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处于这种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得“愤”、“悱”、状态时,教学过程将随之顺利高效地得以进行。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趣味性和教育性,要从教材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出发,切忌繁琐、冗长而影响学生的兴趣。

6. 演示导入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嘘声观察,提出新问题,进而过渡到新课教学之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抓化,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7. 激情导入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于情境的刺激作用。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正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情绪气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带着一种激情来学习,学生便能增强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8. 语言导入

美的语言总能打动人心,用恰当而优美的语言导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导语,若能恰到好处地用上比喻、押韵、对比等手法,再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定能优美且引人入胜。总之,优美语言导入形成的的诗情画意,能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9. 幽默导入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幽默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在哈哈一笑中迅速进入本课的学习。以幽默睿智的话题导入,要注意让“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老舍语),还要注意幽默的内容要与本节课讲的内容密切相关。

10. 流行因素导入

此处的“流行因素”,是指流行于学生中的话语、歌曲等。当教师用上这些因素时,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共鸣,点燃他们思想的火把。因为学生平时的情感体验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会觉得和老师、课堂的距离更近了,从而掀起课堂的一个情感高潮。借用流行因素导入,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以了解学生的喜好,跟上时代,并巧妙地把流行因素引向积极的一面。

课堂教学的收尾技巧

1. 轻松结尾法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同学们,这一节课的内容就讲完了。”此种方法宜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顺利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时就不必再多说一些;二是学生近日各科学习任务较重,需要得到休息,以缓解大脑的紧张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结尾再多说一些,倒不如来一紧急煞车,嘎然停止好些。

2. 章回小说法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问题等下一节课接着讲。”此种方法宜在教学任务较重,需要两课时以上的情况下适用。这就要把教学任务像章回小说那样分成“几章”(几课时),但不一定死搬参考书,要根据教材实际而分,要善于找个“节骨眼”,像章回小说那样在关键的“节骨眼”上“刹车”,造成一种悬念。这样有力于促进学生探求新知。

3. 总结重点法

这也是当老师习惯使用的一种方法。每讲完一节课之后,都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几点或几条,重点是什么,反复强调一下,强化记忆。这种结尾的好处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一节新课之后,对主要内容和重点,能做到眉目清晰,记忆牢固。

4. 编顺口溜法

实际上这是总结重点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讲完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牢固记住本节所讲内容,如果只列出一、二、三……若干条,恐怕学生不易记住。如果老师稍微动动脑,根据教材内容编成几句顺口溜,使学生们念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条理系统。有的顺口溜能使学生终生不忘。

5. 留有余味法

老师在讲课时,有些要重点讲,有些要略讲,有些则故意不讲,只做简单提示,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刻苦钻研的习惯。如一道应用题有几种解法,在课堂上老师只讲其中常见的一种或两种,其余方法留下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做。

6. 稳定兴趣法

假如一节课上得好,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这种兴趣表现得还非常强烈。“打破砂罐问到底”“鸡叫等不到天明”是这种兴趣的表现形式。但如果缺乏引导,这种兴趣是极易变动、衰退的,若要把这种兴趣引向稳定,就需要当老师的加以引导,进行培养,把本节课的兴趣迁移到后面。

7. 表扬鼓励法

喜欢表扬,是人们共有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更加如此。一节课结束后,总结一个成绩,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特别在某一章某一节即将结束的那节课的结尾,或是在一次测验之后的评卷课的结尾,运用此法,定会显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8. 布置作业法

这也是一种较常用的结尾方法。在一节课的结尾布置预习下节课或是完成课后作业和补充作业,目的都是巩固本节所讲内容。但要适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就能完成。否则,作业布置太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造成负担过重,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活力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高效课堂的五种实训教学方法

面点实践课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如何自学英语语法

初高中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填空

初三英语语法

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方法(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方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