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游在幸福边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公路桥梁工程隔震设计下的基本要点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公路桥梁工程隔震设计下的基本要点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公路桥梁工程隔震设计下的基本要点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口数量的增多,公路桥梁作为承载交通量的重要交通干道,对其进行质量的提升与性能的加强非常必要。论文介绍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运用环境与优点,分析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环境;优点;要点
1引言
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可以弥补城市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城市缓解交通压力,在开拓新的领域过程中,减少了很多的烦琐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在隔震设计方面[1]。
2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运用环境与优点
2.1隔震设计的运用环境
在技术上,隔震设计技术是一类保护性的技术,其操作过程是在抗震理念当中发展而来的内容,可以说是抗震技术的延伸和拓展。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多数是在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层面上开展,表现出了极端化的趋势。在中心位置上,城市人口、车辆及建筑都比较多,隔震设计的考虑因素较为复杂;在边缘位置上,各类基础设施非常不健全,为了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良好开展,则需要配套建设内容[2]。
2.2隔震设计技术的优点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隔震设计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项内容上[3]。(1)隔震设计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减小地震对公路桥梁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很多城市都存在地震的危险,再加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出现了恶化的情况,以至于地面上的抗震能力不断地下降,现如今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倘若在抗震指标上达不到相应的需求,则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运用隔震设计后,能够将公路桥梁工程的内部性能做出良好的改变,加强地震发生时的能量疏导,从而减少对公路桥梁框架及内部的各项损害、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2)与传统的抗震设计有所不同,隔震设计的操作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在很多方面与公路桥梁工程良好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我国在目前的公路桥梁建设当中,施工人员会针对各个地方的限制性条件做出较多的考虑,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到各个地方的未来规划情况。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隔震设计的应用,基本上很难按照主观的想法来完成,因此,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应用能够将公路桥梁工程的结构强度和变形性能等做出良好的改变处理,再配合柔性装置的安全作用,对抗震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篇2:公路桥梁工程隔震设计下的基本要点论文
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将隔震设计进行良好的贯彻和落实,就必须在多个方面投入足够的努力。在既往的工作当中,很多技术的应用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出发,以至于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未能够达到最佳,反而出现了较多的隐患,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鉴于这种情况,隔震设计在具体的操作上,应该首先从桥梁本体出发,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升公路桥梁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实施。
3.1做好隔震装置的设计
隔震桥梁抗震设计主要是结构及其他构件的设计和隔震装置的设计。目前,在桥梁隔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弹性反应谱法,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隔震装置的等效阻尼和等效刚度的计算与隔震装置在地震中的最大变形之间的关系。此外,整个桥梁的地震响应程度也受隔震装置变形的`影响,因此,桥梁设计人员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时,还需要掌握和预估好地震响应的程度,才能做好隔震装置的设计[5]。
3.2选择合适的执行方式和标准
从公路桥梁工程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桥梁类型,选择的技术执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针对大型桥梁的隔震设计,选择中小型桥梁的隔震标准,虽然在成本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可是在隔震设计的性能上出现了严重的下降。相反的,如果是中小型桥梁,按照大型桥梁的隔震设计标准来完成,则在成本上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设计人员还必须在相关的施工内容上有所强化。在隔震设计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必须要调查周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从而确保技术执行方式与公路桥梁工程本身相互符合。
3.3注重公路桥梁工程隔震细节设计
经过长久地发展与讨论,研究人员认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在运用隔震设计以后,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从现有的工程来看,有些地方的公路桥梁工程,针对细节上的关注度不高,即便是未出现严重的事故,可是后续的维护频率较高,耗费的经济成本也较高,因此,不利于公路桥梁的长久服务。在此种状况下,各地方的公路桥梁工程都应对细节上的设计投入较多的关注度,并由此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减少缺失的同时,实现对公路桥梁的整体优化。相对而言,隔震设计在施工操作过程中,细节方面的设计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1)公路桥梁附属结构和构件较多,包括限位装置、伸缩缝及防落梁装置等,每一个部分都要与隔震设计技术较为匹配,以便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从而为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较多的帮助。
(2)在施工过程中,细部构造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震的原因和影响。我国领土面积辽阔,有些地方地震严重,有些地方则地震非常小,所以在开展细部构造设计时,应了解到地震的原因和能量等,减少隔震设计的偏差,以实现公路桥梁工程整体性能的提升。
(3)在细部构造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任何一座公路桥梁的建设,都是为了长久地服务城市发展,并不是为了获得短期内的稳定。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公路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设计展开讨论,从已经取得的成果来看,很多地方的工作都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未发生恶性循环的状况。因此,在今后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在隔震设计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减少各项问题的不良影响,加强技术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双瑞.桥梁隔震设计要点[J].科技展望,2016(7):41.
【2】涂海.桥梁工程隔震设计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8):126.
【3】李燕红.公路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9):108.
【4】秦慧,张润钢.公路桥梁隔震技术与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10(3):687+722.
【5】柴淑梅.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现状和发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2):152-154.
篇3:桥梁工程设计中隔震设计要点论文
摘要:隔震设计一直以来都是现代桥梁工程设计当中的重点,它对于桥梁工程的使用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以现代桥梁工程隔震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入手,科学地分析了桥梁工程设计当中隔震设计的各方面技术要求和施工手段,从而有效地探究提高现代桥梁工程隔震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桥梁工程;隔震设计
1桥梁工程隔震技术的原理和设计原则
现代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技术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地震等地质灾害或者其他震荡原因来临时容易遭受到破坏的桥梁结构之间,利用科学有效地设计措施来有效地对这些桥梁结构实行分隔,使其在遭受震荡破坏时,能够一个有效地缓冲空间,不会出现相互内部桥梁结构挤压、破坏等问题,而实现这一设计要求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科学的计算和研究,来合理的延长桥梁结构周期的方法,使其周期无法与地震的周期相吻合,进而有效地达到提高其抗震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时,除了要在科学地设计好上述抗震技术之外,还需要重点保证好桥梁本身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第一,在进行隔震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于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判断其是否具备开展抗震设计的条件。第二,相关设计人员应当根据施工当地的具体地质情况和地震周期来科学地设计桥梁的隔震装置和隔震等级。第三,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协调好隔震装置和桥梁主体结构之间的稳定性。
篇4:桥梁工程设计中隔震设计要点论文
2.1桥梁的隔震设计
桥梁是整个桥梁工程的基本组成结构之一,它是承担整个桥梁交通运输压力和抗震能力的重要结构,因此,相关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设计人员要想有效地设计好整个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其首先应当从桥梁这一基本组成结构入手,科学地设计好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第一,做好必要的施工前调查工作。影响桥梁的抗震性能高低的有很多因素,而且不同的施工场地其本身的地质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之前,相关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人员需要事先到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对整个桥梁工程当地本身的地质情况、施工要求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有效地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桥梁的相应隔震设计周期,以及桥梁地震等地质灾害来临时,对于地震能量吸收能力的标准性能需求。第二,做好桥梁隔震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保证工作。桥梁的隔震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隔震装置,隔震装置对于整个桥梁的隔震性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当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隔震装置的设计时,如果发现震荡之后的桥梁上部结构出现了位移的现象,那么这种情况下说明桥梁的安全性能会被大大的降低,因此,为了有效地保证抗震装置的有效性,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完善设计。第三,桥梁的隔震性能强化。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标准,相关设计人员应当保证施工桥梁的抗震性能设计应当大于普通桥梁抗震性能的'标准值以上。
2.2隔震装置的设计
隔震装置在整个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当中,担当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强化整体桥梁工程隔震性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相关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设计人员要想有效地设计好整个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其就需要重点做好桥梁工程的隔震装置的设计。根据桥梁隔震装置本身特点,其设计主要可以分为隔震装置的设计和其结构构件的设计:(1)隔震装置的设计隔震装置的设计是整个桥梁工程隔震设计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所采用的隔震装置设计方法当中,属弹性反应谱法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和应用效果最好,原因在于弹性反应谱法所采用的隔震装置设计的计算方式大多都是比较简单易懂、且符合相关要求规范的计算方法,其可以有效地降低隔震装置在地震来临时,受到震荡而产生的变形程度,因此,相关隔震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弹性反应谱法来开展桥梁工程的隔震装置设计。(2)结构构件的设计隔震装置的内部细部结构构建的合理设计也是隔震装置设计当中的重要一环,隔震装置内部结构构件的设计是否设计准确、精准将直接决定着整个隔震装置的性能和质量,以及它的隔震功效在整个桥梁工程中的有效发挥,因此,相关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设计人员要想有效地设计好整个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其还需要重点做好隔震装置的内部细节构造的设计,提高隔震装置的抗震性能。以现代桥梁工程中比较常见的伸缩缝和防落梁装置等隔震装置为例,这些都是现代桥梁工程当中必备的抗震装置,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方面的设计起步较晚,很多这些桥梁工程隔震装置的内部细节构造设计尚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相关隔震装置设计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且科学地根据其具体性能和功能方面,来科学地开展内部细节构造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这些抗震装置的内部细节构造连续性,有效地提高其抗震性能。
3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桥梁工程设计当中的隔震设计,其是桥梁使用寿命延长、安全性能强化以及车辆行驶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它对于桥梁工程的使用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相关桥梁工程设计方和施工方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地设计理念和隔震技术,来有效地开展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相关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赵薇.市政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8):31-32.
[2]于微微,冯家骏,王冀.市政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重要性论述[J].科技风,2015,(4):36-37.
[3]赵树,李占明.简论隔震设计在桥梁隧道设计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2):32-33.
篇5:桥梁工程隔震设计探析论文
引言
众所周知,桥梁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尤其是对于很多地形较为独特的区域而言,这种桥梁的施工建设更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因为如此,当前我国的桥梁工程施工数量才会不断增加;但是具体到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来看,其最为主要的无非是桥梁工程项目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这也是保障桥梁工程后期使用安全性的一些基本条件,尤其是桥梁的稳定性更是重中之重,相对于桥梁的稳定性而言,其隔震设计的有效性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对于桥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具备较强的作用,因此,做好桥梁工程隔震设计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篇6:桥梁工程隔震设计探析论文
2.1桥梁隔震设计要结合工程现状
在针对桥梁工程进行隔震设计时,首先需要把握好的一点就是该隔震设计的确定不能够和桥梁工程的现场状况产生冲突和矛盾,也就是说,在进行隔震设计之前应该针对桥梁工程的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其勘察和参考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首先,桥梁隔震设计应该参考桥梁工程的现场施工条件,即该隔震设计的选择是否符合桥梁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不会对于后期的施工造成困难;
(2)其次,桥梁隔震设计的确定还应该充分的以桥梁工程的地质条件为基本依据,即针对桥梁的基础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勘探,确保隔震设计的有效性;
(3)再次,桥梁隔震设计的选择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地震的发生概率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对于地震多发区应该加强隔震设计的等级,提高隔震效果;
(4)最后,桥梁隔震设计的选择还应该充分的参照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要求,尤其是对于桥梁工程的一些性能指标规定更是应该进行全面的参考,确保其隔震设计能够满足这些基本要求。
2.2恰当地选择桥梁隔震装置
对于桥梁隔震设计来说,隔震装置的选择是极为关键的,很多桥梁工程中之所以隔震设计不存在明显的问题,但是隔震效果无法实现,正是因为隔震装置的选择不恰当导致的,具体来说,针对桥梁隔震装置的选择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1)首先,因为当前我国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装置都是采用整体型结构,即不需要组装直接成型,而对于这些整体型的桥梁隔震装置来说,虽然其类型各异,但是就其使用效果来说,铅芯隔震橡胶支座是当前应用最广、效果最佳的一种类型,一般所有的桥梁工程都可以应用该类型的装置进行隔震设计;
(2)其次,恰当的设置隔震装置也是极为必要的,在整个的.桥梁结构中如何安置隔震装置才能促使其发挥最佳的隔震效果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思考,基于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来说,其最为主要的设置目标就是对于桥梁工程的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其跨径、宽度、形式等基本指标,然后合理地把该隔震装置安置入结构中,即保障其结构的完整性又满足隔震装置的基本要求;
(3)最后,确保隔震装置自身的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并且其直接关系到整个隔震效果的实现,尤其是对于隔震装置后期使用的耐久性具备较强的影响,同样需要设计人员进行积极关注。
2.3准确进行隔震计算
在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中,必要的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于隔震效果的实现来说意义也是极为关键的,只有通过准确的计算才能够保障其隔震效果满足桥梁工程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针对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进行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首先,针对隔震装置的支座进行验算,确保其力学性能满足隔震要求;
(2)另外,还应该重点针对隔震装置所处结构中的横向和纵向阻力和承载力进行准确的核算,避免其对于隔震装置产生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而言,隔震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隔震设计的有效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还能够对于桥梁使用的耐久性产生较大的积极效果,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做好具体的桥梁工程隔震设计以尽可能的提高桥梁工程的各项基本性能,但是对于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来说,其复杂程度也就决定着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比较多的,尤其是隔震设计的确定要参照桥梁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不能够完全按照以往的模板进行,而对于隔震设计的具体内容来说,对于隔震装置的选择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恰当地选择隔震装置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障隔震的效果,相反,隔震装置使用错误的话不仅仅无法达到隔震的目的,甚至会对于桥梁的基本结构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当然,在隔震设计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桥梁工程的结构受力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的隔震方案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篇7:桥梁工程隔震设计探析论文
在桥梁工程中进行必要的隔震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其对于桥梁工程各项性能的提升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具体来说,桥梁工程隔震设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在桥梁工程中采取必要的隔震设计能够对于桥梁工程的基础部分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桥梁的墩台等下部结构具有较强的价值,其最为主要的保护作用表现形式就是能够针对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这些作用力直接危及桥梁工程的基础部分,确保桥梁的基础稳定性;
(2)其次,在桥梁工程中采取必要的隔震设计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整个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桥梁工程来说,其最为主要的必然是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很多桥梁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其结构出现了断裂或者是分离,而隔震设计的采取恰恰能够作用于桥梁工程的结构上,进而保障其各部分结构的密切连接,尤其是对于桥梁的横向结构刚度具有较强的作用;
(3)再次,在桥梁工程中采取隔震设计对于一些多跨连续梁桥而言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隔震设计中的支座更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这些多跨连续梁桥的稳定性,还能够减少变形缝的设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桥梁的跨度;
(4)最后,隔震设计的采纳最为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避免桥梁出现变形问题,尤其是对于地震中的桥梁结构来说,这种变形危害是较为明显的,而这也恰恰是隔震设计最为典型的作用和功能,减少变形的出现也就能够保障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篇8:隔震结构分析设计要点论文
隔震结构分析设计要点论文
【擒耍】文章介绍了隔震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对隔震层分析,上、下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等主要步骤及要点进行了说明。主要结合隔震分析的现状,说明膈震层布置的原则,上部结构设计要点。
【关键词】隔震分析;膈震建模;隔震层布置
引言
2008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汶川、玉树、芦山等多次大地震;2011年以来,智力、日本、尼泊尔等地发生了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近期以来更是地震不断(见表1)。。。。这些事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地球已经进入又一个地震活跃期。
作为已被证实的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隔震技术正在逐渐进入我国建筑领域,并随着2014年住建部颁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表1近期地震汇总
123
1、隔震结构概念,原理
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多了一个隔震层。隔震层由隔震器、阻尼器、抗风装置、限位装置等部分组成,以隔震层为分界线,隔震层以上称为上部结构,隔震层以下称为下部结构。地震之所以能引起房屋破坏,主要有两个原因:1)地面震动大量传递到建筑结构上(2)震动能量引起构件破坏。因此,减轻地震灾害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1)削弱建筑与地面的连接,减少能量传i,2)增加耗能构件,减少常规构件消耗的地震能量。隔震结构主要是从第一个方面着手来减轻地震灾害的。设想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建筑‘”,地面震动肯定无法对其进行破坏。假设该建筑与地面是通过弹簧连接的,此时弹簧刚度为零,完全隔绝了地震能量向建筑的传递,对于常规结构,建筑与地面接近刚性连接,地震能量可向建筑大量传递。
隔震结构正好处在两者之间,通过隔震垫(这个非常柔软的弹簧)来连接地面与结构,从而极大的减少地震能量的传递,使其性能无限接近于“悬浮的结构”。
2.分析设计现状及建模
若进行细分,结构设计工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结构分析。目的是得到结构位移、构件内力、剪重比,位移比等基本数据,进而判断结构选型、构件布置是否合理,2)结构设计。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内力调整和荷载组合,完成构件设计和施工图绘制。与此类似,结构软件也大致分为两类:1)以结构分析为主,如ETABS. MIDAS等* 2)以结构设计为主,如PKPM、YJK,广厦等。
广大工程师熟练掌握的是第二类软件,此类软件具有对常规构件的分析与设计功能,但无法精确模拟隔震器、阻尼器力学性能。
因此,隔震结构设计通常采用分部设计法:1)通过第一类软件(如ETABS. MIDAS等)建立整体模型,使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2)在第二类软件中(如PKPM. YJK.广厦等)完成构件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即基于上一步得到的内力、减震系数等参数,分别对上部结构、下部结构进行建模和设计。
3,隔震层分析
与抗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需要进行隔震层的布置,并对隔震层参数进行校核。
3.1隔震层的基本布置
隔震层布置原则:1)隔震层的刚度中心尽量与上部结构质心重合,减少偏心影响,2)铅芯支座尽量布置在外围,尽量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隔震层布置需要满足下列要求:叠层橡胶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竖向压应力不应超过的规定
橡胶隔震支座压应力限值0.025<屈重比<0.035。屈重比为隔震支座的屈服荷载设计值与重力tf载代表值的比值。此限值使隔震层的屈服荷载略小于剪重比要求,保证隔震层在小震下就进入屈服,起到减轻地震作用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条件1决定了隔震支座的最小直径,条件2决定了铅芯支座的最小数量。另据文献2规定,还需要验算:1)隔震层的屈服荷载设计值不小于风荷载设计值,2)隔震层在水平应变为100%时的水平恢复力不小于隔震支座屈服荷载设计值。但这两个条件比较容易满足,一般不起控制作用。
3.2各项参数校核
隔震层布置完成后,需要校核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位移、拉应力、压应力。
1)罕遇地震下,支座位移Lli<[Ui]
公式左侧为罕遇地震下各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右侧为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限值,取0.55倍有效直径和3倍橡胶层厚度的较小值。
2)在罕遇的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支座拉应力不应大于1MP。。
3)在罕遇的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支座压应力不应大于支座的屈曲应力(需考虑有效受压面积)。当s.≥15,s:≥5且橡胶硬度不l、于40时,丙类建筑的压应力限值为15 MPa。
3.3hk平向减震系数和支座处的内力
上一节为隔震分析的所有内容,本节的任务是根据分析结果整理数据,为结构设计做准备。主要工作为:1)计算水平向减震系数(为上部结构设计做准备),2)提取隔震支座处的内力和位移(为下部结构设计做准备)。
提取支座结果时要注意,隔震层位移较大,结构的P-A效应十分显著,支座位移对构件内力的影响不可忽略。
4.上部结构设计要点
上部结构设计最主要的变化是要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调整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公式如下:o【m。xl=p o【m。x/qu除对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进行调整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上部结构模型应包含隔震支座以上的所有构件,包括隔震层的上支墩以及梁板系统。
模型下部的约束宜修改为铰接,即上支墩下端是铰接。原因是隔震垫对支墩底的转动没有约束能力。
对隔震结构的抗震措施进行调整。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设置阻尼器时为0.38),可适当降低构造要求,烈度降低程度不超过1度,且与竖向地震作用相关的抗震构造措施不应降低。
目前的'隔震器只能隔离水平向地震,对竖向地震影响没有缓解作用,因此竖向地震很可能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9度和8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小于0.3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并规定了竖向地震作用的最小值。
5.下部结构设计
下部结构要满足嵌固刚度比、中震抗弯及大震抗剪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中震与大震内力是隔震结构的内力,而不是非隔震结构。对于最常见的单独设置隔震层和仅有一层地下室的情况,下部结构的设计可退化为一个个单独的悬臂柱的设计。
6,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
隔震结构的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要求同非隔震结构相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提高一个液化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7.展望
减隔震技术作为未来的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其应用前景不可限量。但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作者认为,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善: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还比较粗糙,仅处于能满足结构功能的初级阶段。对隔震垫的防火、建筑的防火分区、地下室的密闭性等要求还很难满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普遍来讲,广大结构工程师对减隔震设计还比较陌生。目前普遍的操作方式为:减隔震厂家负责减隔震的分析工作,设计院完成设计工作。由于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这种合作很可能导致结构设计不安全或不经济。
一种建议是,设计院对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进行专业分工。一部分人专门钻研结构分析,而另一部分专门从事结构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参考文献
[1]党育,杜永峰,李慧.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及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 桥梁工程论文
★ 面试基本要点
★ 公路环境保护论文
★ 公路工程项目论文
公路桥梁工程隔震设计下的基本要点论文(整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