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

时间:2023-12-13 03:36:37 作者:哈那还能 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哈那还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推理解题基本要求: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自然数立方数列,质数数列,合数数列.

一、数字推理解题基本要求

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质数数列: 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

合数数列: 4,6,8,9,10,12,14…….(注意倒序)

二、数字推理解题思路:

1 基本思路:第一反应是两项间相减,相除,平方,立方,

所谓万变不离其综,数字推理考察最基本的形式是等差,等比,平方,立方,质数列,合数列。

相减,是否二级等差。

8,15,24,35,(48)

相除,如商约有规律,则为隐藏等比。

4,7,15,29,59,(59*2-1)初看相领项的商约为2,再看4*2-1=7,7*2+1=15……

篇2:行测:数字推理30种解题技巧

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 )

A.1/92 B.1/124 C.1/262 D.1/343

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 ,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 )

A.19/3 B.8 C.39 D.32

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 )

A. 33 B. 37 C. 39 D. 41

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 )

A.4 B.3 C.2 D.1

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 )

A.163 B.134 C.785 D.896

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 )

A. 165 B. 193 C. 217 D. 239

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118、60、32、20、( )

A.10 B.16 C.18 D.20

八、如果数列的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波动不大时,不存在其它明显特征时,优先考虑做差多级数列,其次是倍数递推数列,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0、6、24、60、120、( )

A.180 B.210 C.220 D.240

九、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大小波动很大时,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乘法或者乘方的递推数列。

【例】3、7、16、107、( )

A.1707 B.1704 C.1086 D.1072

十、当数列选项中有两个整数、两个小数时,答案往往是小数,且一般是通过乘除来实现的。当然如果出现了两个正数、两个负数诸如此类的标准配置时,答案也是负数。

【例】2、13、40、61、( )

A.46.75 B.82 C. 88.25 D.121

十一、数字推理如果没有任何线索的话,记得要选择相对其他比较特殊的选项,譬如:正负关系、整分关系等等。

【例】2、7、14、21、294、( )

A.28 B.35 C.273 D.315

十二、小数数列是整数与小数部分各自呈现规律,日期数列是年、月、日各自呈现规律,且注意临界点(月份的28、29、30或31天)。

【例】1.01、1.02、2.03、3.05、5.08、( )

A. 8.13 B. 8.013 C. 7.12 D. 7.012

十三、对于图形数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其运算法则:加、减、乘、除、倍数和乘方。三角形数列的规律主要是:中间=(左角+右角-上角)×N、中间=(左角-右角)×上角;圆圈推理和正方形推理的运算顺序是:先观察对角线成规律,然后再观察上下半部和左右半部成规律;九宫格则是每行或每列成规律。

十四、注意数字组合、逆推(还原)等问题中“直接代入法”的应用。

【例】一个三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15,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差是5,如颠倒百位与个位上的数的位置,则所成的新数是原数的

的3倍少39。求这个三位数?

A. 196 B. 348 C. 267 D. 429

十五、注意数学运算中命题人的基本逻辑,优先考虑是否可以排除部分干扰选项,尤其要注意正确答案往往在相似选项中。

【例】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1

十六、当题目中出现几比几、几分之几等分数时,谨记倍数关系的应用,关键是:前面的数是分子的倍数,后面的数是分母的倍数。譬如:A=B×5/13,则前面的数A是分子的倍数(即5的倍数),后面的数B是分母的倍数(即13的倍数),A与B的和A+B则是5+13=18的倍数,A与B的差A-B则是13-5=8的倍数。

【例】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5/6,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4/11,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

A.18.6万 B.15.6万 C.21.8万 D.22.3万

十七、当题目中出现了好几次比例的变化时,记得特例法的应用。如果是加水,则溶液是稀释的,且减少幅度是递减的;如果是蒸发水,则溶液是变浓的,且增加幅度是递增的。

【例】一杯糖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糖水的含糖百分比变为15%;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糖水的含糖百分变比为12%;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糖水的含糖百分比将变为多少?

A.8% B.9% C.10% D.11%

十八、当数学运算题目中出现了甲、乙、丙、丁的“多角关系”时,往往是方程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

备考资料

对于不定方程,我们可以假设其中一个比较复杂的未知数等于0,使不定方程转化为定方程,则方程可解。

【例】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35朵 B.36朵 C.37朵 D.38朵

十九、注意余数相关问题,余数的范围(0≤余数≤除数)及同余问题的核心口诀,“余同加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除数的最小公倍数作周期”。

【例】自然数P满足下列条件:P除以10的余数为9,P除以9的余数为8,P除以8的余数为7。如果:100

A.不存在 B.1个 C.2个 D.3个

二十、在工程问题中,要注意特例法的应用,当出现了甲、乙、丙轮班工作现象时,假设甲、乙、丙同时工作,找到将完成工程总量的临界点。

【例】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小时,乙需要24小时,丙需要30小时。现按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A.8小时 B.7小时44分 C.7小时 D.6小时48分

二十一、当出现两种比例混合为总体比例时,注意十字交叉法的应用,且注意分母的一致性,谨记减完后的差之比是原来的质量(人数)之比。

【例】某市现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多少万?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二十二、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追及与相遇公式,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唤醒运动中的:异向而行的 跑到周长/速度和、同向而行的 跑到周长/速度差;钟面问题的 T/(1±1/12)。

【例】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行90米,乙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并与甲相遇,相遇时,甲还需行3分钟才能到达B地,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A.1350米 B.1080米 C.900米 D.720米

二十三、流水行船问题中谨记两个公式, 船速=(顺水速+逆水速)/2 、水速=(顺水速-逆水速)/2

【例】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30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3小时和逆水航行5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顺水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A. 1千米 B. 2千米 C. 3千米 D. 6千米

二十四、题目所提

问题中出现“最多”、“最少”、“至少”等字眼时,往往是构造类和抽屉原理的考核,注意条件限制及最不利原则的应用。

【例】四年级一班选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人,已知全班共有52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甲得到17票,乙得到16票,丙得到11票。如果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甲最少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A.1张 B.2张 C.4张 D.8张

二十五、在排列组合问题中,排列、组合公式的熟练,及分类(加法原理)与分步(乘法原理)思想的应用。并同概率问题联系起来,总体概率=满足条件的各种情况概率之和,分步概率=满足条件的每个步骤概率之积。

【例】盒中有4个白球6个红球,无放回地每次抽取1个,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

A. 2/15 B. 4/15 C.2/5 D.3/5

二十六、重点掌握容斥原理,两个集合容斥用公式:满足条件1的个数+满足条件2的个数-两个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个都不满足的个数,并注意两个集合容斥的倍数应用变形。 三个集合容斥文字型题目用画图解决,三个图形容斥用公式解决:A∪B∪C=A+B+C-A∩B-A∩C-B∩C+A∩B∩C

二十七、注意“多1”、“少1”问题的融会贯通,数数问题、爬楼梯问题、乘电梯问题、植树问题、截钢筋问题等。

【例】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需要8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 分钟 B.38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

二十八、注意几何问题中的一些关键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周长相同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表面积相同的立体图形中,球的体积最大;无论是堆放正方体还是挖正方体,堆放或者挖一次都是多四个侧面;另外谨记“切一刀多两面”。

【例】若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表面上挖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洞,问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A.100cm2 B.400cm2 C.500cm2 D.600cm2

二十九、看到“若用12个注水管注水,9小时可注满水池,若用9个注水管,24小时可注满水,现在用8个注水管注水,那么可用多少小时注满水池?”等类似排比句的出现,直接代入牛吃草问题公式,原有量=(牛数-变量)×时间,且注意牛吃草量“1”及变量X的变化形式。

【例】在春运高峰时,某客运中心售票大厅站满等待买票的旅客,为保证售票大厅的旅客安全,大厅入口处旅客排队以等速度进入大厅按次序等待买票,买好票的旅客及时离开大厅。按照这种安排,如果开10个售票窗口,5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如果开12个售票窗口,3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假设每个窗口售票速度相同。由于售票大厅入口处旅客速度增加到原速度的1.5倍,为了在2小时内使大厅中所有旅客买到票,按这样的安排至少应开售票窗口数为多少个?

A.15 B.16 C.18 D.19

三十、记住这些好用的公式吧:裂项相加的(1/小-1/大)×分子/差。日期问题的“一年就是一闰日再加一(加二)”。等差数列的An=A1+(n-1)×d, Sn=((A1+An) ×n)/2。剪绳子问题的2N×M+1。方阵问题的最外层人数=4×(N-1);方阵总人数=N×N。年龄问题的五条核心法 则。翻硬币问题:N(N必须为偶数)枚硬币,每次同时翻转其中N-1枚,至少需要N次才能使其完全改变状态;当N为奇数时,每次同时翻转其中偶数枚硬币,无论如何翻转都不能使其完全改变状态。拆数问题:只能拆成2和3,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拆成3,2的个数不多于两个。换瓶子问题的,所换新瓶数=原购买瓶数/(N-1)。

篇3:行测数字推理方法总结

1.数字推理是我国目前所有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的必考题形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和基本数列的敏感程度,也是反映考生基本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也能有效的锻炼考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图形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一些题型的深度把握也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数字推理中应用到的三种思维模式。

2.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三种思维模式中的第一种,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那就是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

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是指在一组数列中,由数字的前几项,经过一定的线性组合,得到下一项的思维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

5 11 23 47 ( )

根据横向递推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向是如何从5得到11,会想到乘2再加1,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向下推,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再加1,于是找出规律,这里应该填95。

3.再举一例。

2 3 5 8 13 ( )

这个数列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基本数列,和数列。这一类数列是前几项加和会得到下一项。这里应该填8于13的和,21。

我们总结一下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的解题思路特点,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给出数列的`本身上去找连续几项之间的线性组合规律,这也是这一思维模式的根本所在。

相较于横向递推思维模式,稍为复杂的就是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他不再是简单的考虑数列本身,而是把数列当中的每一个数,都表示为另外一种形式,从中找到新的规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1/9 1 7 36 ( )

注意这样一个数列,如果我们把36换成35的话,我们会发现,前后项之间会出现微妙的倍数变化关系,即后向除前项得到数列9 7 5 3,这里可以填上105。但这里时36的话就没有这样的倍数变化关系了。

那么我们可以用纵向延伸的思维模式,把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述,即9-1 80 71 62 53,这里可以填125。

4.通过以上两种思维模式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出,实际上,数字推理这种题型的本质就在于考察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考生只要能把握住这样两点,很多题目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然,对于一个古典型数字推理来讲,横向与纵向只是其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位置关系,相对较为复杂的,是网状的位置关系,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构造网络的思维模式。请大家看这样第一个例题。

2 12 6 30 25 100 ( )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题目,通过观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这里面每两项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倍数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规律把原来的数列变成

2 12 6 30 25 100 ( )

6 5 4

实际上,如果后面有两个数需要我们填的话我们可以确定,它们之间应该是3倍的关系,但现在只需要我们写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这个时候3倍就用不上了。

5.不过当我们把6 5 4写出来之后,无形之中就构建了一种网状结构,我们构造网状结构的目的也是为了丰富位置关系,位置关系丰富了,相应的可运用的四则运算关系也就丰富了。我们可以从上面的网状结构中看出,6和6、5和25、4和( )的位置关系是相同的,考虑它们的四则运算关系,我们可以找到,他们可能分别是1次、2次、3次的变化,所以这里填上一个64可以说,是有道理的。

我们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我们在上面的网状结构中还可以看到,6 12 6、5 30 25、4 100 ()都构成了位置

相同的三角形,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两边相加等于中间,即这里还可以填96。

实际上,无论数字推理的题型如何变化,我们只要抓住位置和运算这两大关系,运用上面提到的三种思维模式,这一题型我们是可以把握得住的。

简单推理教案

推理测试题

高智商推理鬼故事

数字媒体技术实习总结

英文简短侦探推理故事

小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简答题解题技巧

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考研临场解题技巧

初中政治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共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