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推理教案

时间:2017-11-22 14:35:09 作者:binfada88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infada8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简单推理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简单推理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简单推理教案

简单推理教案

简单推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0页。

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推理的过程;

2、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三种味道的糖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啊?

生:糖

师:对是糖,下面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有信心挑战吗?这里有一颗糖,你们猜猜它在老师的哪一只手上?(指名学生完成)

生:左(右)

师:你真聪明一猜就中了(你真聪明才猜两次就猜中了),来这颗糖就归你了。

师:刚刚我们猜糖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推理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推理,你们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吗?

生:有

板书:简单推理

二、探索新知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能进行一些两件事物和三件事物的简单推理,并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1、师:我们先学习两件事物的简单推理。请仔细听题:老师现在手上有一颗玉米糖和一颗草莓糖,一颗在左手上、一颗在右手上,左手拿的不是玉米糖,左手上是什么糖?右手上是什么糖?

生:左手是…右手是…

师: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把话说完整(一共有几种糖?每只手拿一种糖,左手拿的不是玉米糖是什么意思?)。

小结:两件事物简单推理的关键是找否定词,不是什么就是什么…

练习:完成100页的猜花和猜书的活动。

2、师:两件事物的简单推理同学们学的很好,你们有信心挑战三件事物的简单推理吗?

生:有

师:下面我想请三个同学上前来帮忙完成一个游戏(点名三个学生),这里有三颗糖分别是玉米糖、草莓糖、哈密瓜糖,我给他们每人发一颗,他们其中的两人将会说一句话(我拿的`是…我拿的不是…)请你根据他们所说的话推断一下他们三人各自拿的是什么糖?

生:谁拿的是…谁拿的是…谁拿的是…

师:你是怎样想的?把话说完整(一共有几种糖?每个人拿一种糖,谁是确定的,谁是否定的,最后剩下谁?)。

小结:三件事物简单推理的关键是找确定的然后转化成两件事物的简单推理…

练习:完成100页的例3,101页的第三、四题。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有趣吗?你学会了什么?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了吗?

四、拓展练习

谁是第一?二年级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参加50米赛跑。跑完后,

乙同学说:“我不是最后。”

丙同学说:“我排在中间。”

请说说谁是第一。

MSN(中国大学网)

篇2:《简单推理》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捕捉有效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2、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感受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见本期附赠的光盘),盒子一个,记分牌、筐子各两个,带有1~1O数字的红、蓝圆片各1O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推理

1、请幼儿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

2、小结:刚才我们都猜是小画片,这不是乱猜的,我们是根据得到的信息才猜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环节的猜想,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先让孩子漫无边际地猜,幼儿从中意识到这样是猜不到确定答案的;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犹豫”猜,结果有两种答案,还不能确定,但幼儿从中感悟到了前提条件,答案的范围缩小了;最后在教师的再次提示下,幼儿猜出了正确的答案,并从中领悟到“猜想”要根据前提条件去推理)

二、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

1、教师放映PPTl,提问:你能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2、请幼儿猜猜谁最重,为什么?(放映PPT2验证答案)

3、小结:要想猜出答案,必须找出有用的信息,然后一步一步想,就能很快推理出正确答案。

三、捕捉有效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1、幼儿分成红队和蓝队比赛,教师交代比赛规则:

(1)两队交替猜,哪个队猜对就给哪个队加10分,如果猜不对,给对方队加10分。

(2)如果没有轮到自己队猜就说出答案,也给对方队加10分。

(3)由排头用记分牌计分、排头要等老师说“排头请加分”才能翻一张牌加10分。

2、放映PPT3,提问:请问红队小朋友,被挡住的是几个什么颜色的珠子?为什么?

小结:被挡住的是4个黄颜色的珠子,因为黄珠子是依次增加一个。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没有能力用抽象概括的语言对数学现象进行表述,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提升,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数学语言。

3、放映PPT4,提问: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请蓝队小朋友猜猜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教师操作课件(PPT5—PPT6),展示推理过程。

利用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的年龄特点,借助直观的水果图,帮助幼儿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进行思考

4、放映PPT7,请幼儿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请红队、蓝队小朋友分别猜猜1号、2号、3号小兔穿什么颜色的裙子。

借助小兔“不是穿某种颜色的裙子”,引导幼儿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

5、依次放映PPT8——PPTl5,小鸭从左岸游到右岸算游一次,请蓝队小朋友猜猜小鸭游9次后会在哪边。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单数次都在右岸,双数次都在左岸。

在左右河岸标出小鸭游泳的次数,帮助幼儿进行抽象思考、概括。

6、小结:今天,我们一直都在猜一猜,但不是乱猜的,猜也是要动脑筋思考的,所以猜也是有学问的。

四、运用推理解决问题

1、两队互相在对方的额头上贴上带有l~10数字的红圆片或蓝圆片(不能偷看自己是几号)。

2、幼儿猜出自己是几号后迅速按数的顺序排好队,以排得又对又快的队为胜。

3、获胜队先到前面选教师送的小画片。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追问,引导幼儿说出推理的依据和过程,帮助幼儿对事物背后抽象的数学关系进行思考,达到内化简单推理的思路与方法的目的。由于幼儿思维的片面性,他们有时表达得不完整、不太准确,这时就需要教师顺应幼儿的思路,用数学语言进行提升和概括。如在让幼儿“找出有几个什么颜色的珠子被挡住”的环节中,幼儿答出“有4个黄色的珠子”,在我追问“为什么”后,幼儿回答“因为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两个黄的,一个红的三个黄的,一个红的应该是四个黄的”。可见,幼儿知道黄珠子是依次增加一个的,但是不会用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述,我就及时回应道“你看出来黄珠子是依次增加的,每次增加一个”,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现象,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篇3:《简单推理》教案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大书大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范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名称:跳单双。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大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反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教师要说的神秘一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②游戏过程:教师喊口令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对犯规的幼儿及时提醒。

③教师总结:为什么老师能说出你们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子学游泳》。

①教师提问:乌龟老师为什么说小鸭子撒谎了。

②教师总结:因为它在原地往对面游,到对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反复……听完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聪明吧!是因为老师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结果,所以我们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接下来我就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3、游戏名称:猜猜他是谁。

游戏规则:教师选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任意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让戴眼罩的`幼儿用手摸摸其头部并可以提任意的问题。如:是男孩还是女孩,胖还是瘦的,喜欢什么等,请戴眼罩的幼儿来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阅读推理游戏。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奇妙的大书,出示大书幼儿观察,从封面到第3页,封面是彩条,依次红、橙、黄、绿、紫,第1页是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第2页是两个橙色的桔子,第3页是三个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猜猜看”。 出示三个碗和小球,请幼儿闭上眼睛,把三个碗倒扣好,再将小球放入任意一个碗中,根据情境给线索,如球放在最右边的碗里,给出的线索可以是不在中间的碗里,也不在中间碗的左边的碗里,请幼儿猜出小球换位只继续游戏。

6、小朋友你们喝果糖水吗?那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开水,水量区别大一些在分别放入一勺糖,请幼儿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说明理由,尝一尝验证一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与推理说出了很多难题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爱动脑筋的小明星,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继续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活动反思: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推理只是个开始,学生在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已经无形的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而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叙述推理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重点,做到:

1、本节课用学生喜欢的、擅长的猜密码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通过猜密码的游戏,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的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教师引导他们借助连线法、表格法来推理,简化了推理的过程。

3、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想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的能力。简单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多说,完整的说。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推理的过程。

4、练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既巩 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4:二年级数学推理教案

二年级数学推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猜一猜)

1、提问后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猜一猜,我们知道要猜出准确的答案,必须要找到有利于猜想的依据或线索,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依据和线索呢?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后,同学们一定会明白。

二、新知探究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3位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1、出示便1(课件演示)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2、学生回答问题并说出理由:

①请同学们仔细读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呢?

A、从三个已知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B、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③通过刚才的分析、推理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位同学各拿了什么书,那么现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④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学生说教师板书后再演示课件)

⑤回顾刚才的分析过程再次加深理解。

已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又知小丽没拿数学书,肯定拿了品德与生活书。

那么,小刚拿的一定是数学书。

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3、教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分析同学们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换句话说,推理就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4、质疑提问:像上面的例题中,如果我们只分析小丽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出正确答案吗?

由此可见,在简单的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仔细推敲才能准确判断出正确答案。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推理,并且学会了怎样运用已知的条件推理得出未知的结果。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检查一下同学们学得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三、应用提升(闯三关)

1、讨论完成P109“做一做”(第一关)。

2、猜一猜,猜图形(先猜再出示课件)(第二关)。

3、连线(第三关)。

四、拓展思维

恭喜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三关,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今天学的推理这一数学知识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你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职业什么人对推理这一数学知识运用的最多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有名的侦探,想知道是谁吗?请听黑猫警长告诉我们什么?那你们想当小侦探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当小侦探吧!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阅读:

推理 (英语:Reasoning)是“使用理智从某些前提(Premises)产生 结论”的行动。以下三种推理是属于哲学、逻辑、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学门所感兴趣的领域。

基本解释

1. [Examine and put in order]∶推究整理。

辞趣过诞,意旨迂阔,推理陈迹,恨为繁冗。——南朝梁·肖绮《拾遗记》

2. [Speculate]∶通过对一主题或材料的再三考查,而且通常不经实验证明或引入新资料而引申出概念或理论。

3. [Inference;Reasoning]∶逻辑学名词。通过一个或几个被认为是正确的陈述、声明或判断达到另一真理的行动,而这真理被相信是从前面的陈述、声明或判断中得出的直接推理。

详细解释

1. 尊重理义。

汉·刘向 《列女传·鲁义姑姊》:“齐君攻 鲁 ,义姑有节,见军走山,弃子抱侄。 齐 将问之,贤其推理。号妇为义, 齐 兵遂止。” 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乐天不忧,知命也;推理安常,委命也。”

2. 推究整理。

南朝·梁 萧绮 《<拾遗记>序》:“辞趣过诞,意旨迂阔,推理陈迹,恨为繁冗。”

3. 逻辑学名词。从已知的前提推出新的结论。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名家言者,其繁重博杂似北学,其推理俶诡似南学。”王西彦《病人》:“抽象的思索和凭空的推理,只有跟实际生活相对照,才能显出它的空虚无用。”

篇5: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

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

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

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篇6:数学广角推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在猜测中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橡皮、智慧星、桂圆、荔枝、橘子等水果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出示两块不同颜色的橡皮,分别藏在左右手中,让大家猜一猜,左右手中是什么颜色的橡皮)

生乱猜,师说你们能确定吗?(生答)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的右手拿的不是白色的橡皮,现在猜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能确定吗?说说你的想法。(生答)

师:你们真棒!原来猜也有大学问,要想一次猜准就要有依据去猜才行,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大家高兴吗?(板书:推理)

谁能猜得准,说得好,谁就能得到老师送的智慧星,得智慧星多的同学就是本节课的数学明星,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猜名字”游戏

师:在“数学广角”里有两位小朋友已经在等我们了,看,你们能猜出哪位是兰兰,哪位是红红吗?(生猜)大家能不能确定谁是兰兰,谁是红红呢?(不能),那何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出示:左边的小朋友说:“我不是红红”)可以猜出来了吗?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左边的小朋友说她不是红红,那她就是兰兰,右边的小朋友就是红红了。)还有别的想法吗?(左边的不是红红,那右边的肯定就是红红,左边的就是兰兰了)。

师:你们俩不但猜得准,而且说得也清楚,真不错!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老师也送你们一个礼物,是什么呢?(师预先准备两种颜色的智慧星)指一生:奖给你的不是红色的,那是什么颜色的?师追问思维过程。

(师:你看!多聪明的孩子啊!两件物品,一种情况,只用两个词儿,两句话就把意思给表达出来了,谁再来说说?)

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为什么刚开始不能马上猜出来,而现在却很快就猜对了呢?

师:是啊!当事情有两种情况时,要想一次猜准,需要根据提示先排除其中一种情况,再去猜。

2、师生猜水果

(1)老师这里有桂圆和荔枝两种水果,我想请一个同学一起藏水果,猜我们各拿的是什么水果?(先请学生拿一种水果,老师根据学生拿的告诉提示。)

师:请听提示:我拿的不是XX,你们知道我们分别拿的是什么吗?说说理由

(2)师再出示一些水果(小番茄、葡萄等),请一名同学任选两个水果放在背后,(师:来,先给小朋友们一个提示。)

提示:我的左手不是桔子,那我的右手是什么?为什么?

3、同桌合作,学生利用学具互相猜题

(1)接下来,我们同桌来玩一玩这个游戏,这样,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桌上不是放着一个学具袋吗?袋里装着我们的学具,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个学具,和同桌玩一玩推理的游戏,注意:猜之前要先给同桌一个什么?(提示)

(2)刚才我们玩的这些游戏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板书:2种物体,1个提示)

我们接着往下学。

4、游戏:生活中的推理游戏

师:其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推理”游戏,大家想猜猜何老师的一些事情吗?

①我喜欢打乒乓球,我握拍子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

②我教的二年级班长不是女孩子,是——?

③我走路时,先迈的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

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猜的事情有两种可能,我们就根据提示语去猜,不是这种情形,就是另一种情形。

三、情境体验,完整表述推理过程(三种情况的猜测)

1、“猜年龄”游戏

师:兰兰和红红的好朋友亮亮听说我们在“数学广角”玩游戏,也赶来参加,欢迎吗?亮亮想考考大家,猜猜他们3人的年龄,他们分别是7岁、8岁、9岁,谁能一次猜出他们各自的年龄?(不能)那该怎么办?(提示)师出示:亮亮说:“我今年8岁了”现在可以确定了吗?(不可以)一个提示语够吗?(还得一个),师出示:红红说:“我不是7岁”。能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请同桌互相说说,(从亮亮的话中知道他8岁了,再根据红红说的“我不是7岁”,可判断红红9岁,兰兰7岁。)多指几名同学说推理的过程。

师:要想保证一次猜准3种情况,需要几个提示语?(生:两个)

2、“猜兴趣小组”游戏

师:三种情况的猜测,知道两个提示语,就一定能猜准确吗?

兰兰他们3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学习,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分别参加了美术、舞蹈、书法兴趣小组,(贴出提示兰兰说:我参加了美术小组;

红红说:我不参加美术小组,)“你们根据这两个提示能猜出3人各参加了什么小组吗?为什么不能?(这两个提示语是重复的)

师再出示:也没有参加书法小组,现在能猜出来了吗?

师生共同小结:要猜的事情是三种情况时,需要2个提示语,但不能重复,猜一猜时可以把直接告诉我们的放一旁,再根据猜两种情况的猜法去猜其余两种。

四、课间放松游戏

(师生一起做律动)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那是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只耳?那是()耳。

踏踏你的脚,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那是()脚。

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那是()手。

五、应用拓展

1、活动一(猜跳棋)

师:出示三个纸杯,分别装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跳棋,你们分别猜出纸杯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跳棋吗?(生答不能)

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提示(1号杯子里是红色的)现在你能才到吗?(生答不能)老师再给你一个提示,(2号杯子里不是蓝色的)

这时你能不能判断了吗?(生说能,多指几名同学说推理过程)

师小结:要想保证一次猜3种情况,需要知道几个提示?(两种)

2、猜名次

小刚、小明和小红跑步比赛,它们会是第几呢?

小刚:我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小明:我在小刚的前面,

小红:我是第三名。

(师,根据提示,先确定小红,剩下第一名和第二名,根据小刚的提示有可能是第一,也有可能是第二,根据小刚的提示能确定一定是第一名,所以小刚是)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数学广角玩的愉快吗?有很多的收获吧!

今天我们学的“猜一猜”,这其实是数学里的简单推理知识,希望同学们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判断、推理。

篇7:推理

推理

推理tuī lǐ[释义]

①(名)逻辑学上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

②(动)推论。

[构成]  动宾式:推|理[例句]  他喜欢看~小说。(作定语)要严密~。(作谓语)

篇8:《简单的推理一》教学教案

《简单的推理一》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109页例题及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就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 )书,小丽拿的是( )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 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推理

小刚拿的是( 数学)书

小丽拿的是( 英语 )书

篇9:数学广角推理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4、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5、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出已知的信息,然后解答。

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

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

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

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例1

小刚拿的是(数学)书熊猫、羊、兔、猫、鹿

小丽拿的是(英语)书

篇10: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教案

篇11:推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节的内容——《推理》。下面,我将重点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经验。

二、说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推理是数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中已经开始接触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推理也将与四个领域内容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渗透和应用。本套教材专门设置“推理”单元进行教学,把推理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以及游戏形式呈现出来,并运用观察、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推理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想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节猜一猜的游戏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游戏引入、情境教学与谈话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教学我将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

①游戏导入,揭示课题;②探索新知,掌握方法;③实践应用,巩固新知;④全课总结,学会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这一环节,我从猜“书名”引入课题,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整个过程让学生从一开始的瞎猜到根据提示条件准确猜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为本节课新的教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设作用。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掌握方法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引导孩子梳理信息: “仔细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到底他们三个人分别拿着什么书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交流后,孩子们有的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有的用连线的方法,也有的用表格的方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的明白,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因此,学生汇报后重点引导孩子们有条理的阐述推理过程。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高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强化技能的重要途径,紧扣教学重点,依然以帮助树苗成长,积攒智慧的力量为主题,设计了猜糖果,海底世界,找密码的练习。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有层次又有梯度,能很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新知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学会评价 当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注重和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倡导开放性的师生双向评价。李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次评价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评、互评初步学会评价,实现了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12:案件推理故事

某个阳光灿烂的清晨。S市刑警大队。

“报告队长,新报到的警员已带到。”

“领进来。”

“是!”

门吱呀一声打开,走进了一个高大但苍白的年轻人。

“罗亦,编号0715××,毕业于S市警官学院。无办案经验。”

真实简洁的回答,冯队长随即笑笑。

“小何,”他吩咐之前带罗亦进来的警员,“带他去你们组,学习一下。”

“是。”

刚刚来到刑警大队的罗亦,被一通报警电话拉到了案发现场,当然,和他一起到的还有他那个小组的全体成员。

这是一个火锅店,店面和其他的不太一样:这里有二层楼,一楼有前后两个厨房,前厨设在大厅里,专管切生冷食品以备涮锅用;后厨则专管开灶炒菜,制备酱料等。一楼是个大厅,二楼则是包间和员工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一二楼分别设有男女厕所,而凶案就发生在二楼男厕所门口。

工作人员十来名,案发当晚留宿在现场的共有五名,报案时门窗皆为禁闭且无撬动痕迹,初步排除外来人员作案的可能,所以在场这五个人就被列成了有关人员。

忙了个天旋地转,转了个七荤八素之后,罗亦终于搞清了他所在小组的全体成员:领他到这个组而现在正在整理笔录的那个小何,是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半新人,而旁边正在托着下巴思考的是组长方儒;负责勘测现场的两个人,一个叫马悦,是组里唯一的女性,另一个叫许辰,长的五大三粗,此时却不见了身影;当然,还少不了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法医小孙。

“死者王素新,男,45岁,身高202cm,餐厅经理,系颈动静脉暴力切断后失血过多而死,口鼻周有瘀痕,尚无发现其他外伤,估计死亡时间应为凌晨2--4点之间,具体结果要等尸检之后。”

死者已经被抬走了。要不是地上的人形白线和对面墙上的一道长长的连续的暗红的血迹,这里一点都看不出曾发生过凶案。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没有。

方队正和勘测现场的人员说话。罗亦蹭到小何身边,小何抬起头来冲他笑了笑,把整理好的笔录递给了他。罗亦接过,顺手翻了起来:

这五个人在案发时的行为倒挺一致,都是睡觉--不是就该找怀疑了,罗亦在心里嘀咕--对死者的看法--又挺一致--色坯一个,经常调戏小姑娘;对其他人的看法--褒贬不一,除了一致认为后厨孟师傅人还不错之外,基本上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罗亦暗想,要是把这份笔录公开了,那他们的人际关系就得乱上一阵啦!

只有一个方面引起了罗亦的注意:所有相关人员异口同声的声明那个二楼的男厕所已经废弃了,没人去很久了。

小何领着罗亦朝方队走去,一边把情况一一介绍给他:

“……据说是一大早,有人上厕所时才发现的,大门还没开呢警车就来了。那边那个,长得很高的女生是前台管收钱的关莉莉,真高啊,一米七三呢,要是长得再漂亮点就可以去当模特了;旁边是服务员小柳,一米六零,听说因为人长得漂亮,常常遭到经理的骚扰,就是她报的案;那边蹲着的小孩是传菜的小李,才十六岁,因为家里没钱上学才出来讨生活,看着就营养不良,才一米五九;这边的两个大高个是前厨和后厨师傅,一个一米九一一个一米八九,看见没,俩人的右胳膊都比左胳膊粗那么多,看着真畸形……”

俩人走到了方儒身边,马悦正向他汇报着勘测结果:

“……目前判断走廊为第一现场,无挣扎痕迹,现场后方为男厕所,除门口地面无灰尘外其余地面灰尘密布,死者身着睡衣,死者的手机通讯记录被清空了,许辰去查死者的通讯记录了……”

“好,继续搜查,通知相关人员近期不要离开本市,收队。”

一行人回到刑警大队,孙法医已经拿着验尸报告等着了。

“死者系锐物切断颈动静脉失血过多而死,伴喉管半割断,口周淤痕为手型,生前伤。”

“划刀方向?”

“左耳下至右耳下。”

“头儿,查到了。”许辰这时也喘着气回来了。“死者手机号为150402×××××,当晚十点多曾收到来自138212×××××的一条短信,查不到名字。”

“哦。都有什么想法了,”方儒抬起头来看了一周,然后把目光锁定在罗亦身上,“小罗,说说你的想法。”

“哦。”

问题:

凶手是谁?证据是什么?

篇13:论法律推理法律

法律推理是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法律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法律实践活动,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司法,甚至守法,都离不开法律推理。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的概念

关于法律推理的概念有很多观点,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观点认为,法律推理是法官将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查明的案件事实相结合得出判决结论的演绎推理,寻找法律规范的职责应由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法律解释等方法来承担,因此确定大前提不属于法律推理的范畴。①第二类观点认为,法律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还包括确定法律规范大前提所运用的一切方法,如类比、归纳等,均为法律推理的内容。②第三类观点认为,法律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的过程,还包括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③法律推理是法律使用方法,而适用法律的前提是基本案件事实已经明确,而且案件事实认定主要涉及证据能力、证据标准等诉讼法问题,因此案件事实认定不应涵盖于法律推理的概念之中。从现阶段来看,法律推理既包括根据法律的推理,表现为从法律规范到裁判结论的演绎推理;又包括法律根据的推理,表现为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多种推理形式。

篇14:《序列推理》数学教案

《序列推理》数学教案

【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内容】一、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分组操作。

2,摆积木,提供两种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3,摆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让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变化规律排序。

二、探索活动的'交流。

1,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强调排列的规律性。

3,讨论和小结,练习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顺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出了按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称排序外,还可以按照方位,类别等特征进行。

三、小小设计师

1,运用自己有排序知识,给毛巾,床单,手绢等设计花边或者图案。

2,请孩子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说明图案的排列规律。

提示: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设计”,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规律排列图案。

活动要点:

1,观察大自然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是这一部分知识学习的真正意义。

2,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将所学到的知识渗透并运用到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篇15:推理学习课件

归纳推理学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一章:推理与证明。那么什么是推理呢?下面请大家仔细看这段flash,体验一下flash动画中,人物推理的过程。

(学生观看flash动画)。

师:有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这段flash动画中的人物的推理过程吗?

生:flash中人物通过观察,发现7只乌鸦是黑色的于是得到推理:天下乌鸦一般黑。

师:很好!那么能不能把这个推理的过程用一般化的语言表示出来呢?

生:这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得到一个新的判断的过程。

师:非常好!

(引出推理的概念)。

师: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就是合情推理的一种——归纳推理。那么,什么是归纳推理呢?下面我们通过介绍数学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猜想让大家体会一下归纳推理的思想。

(引入哥德巴赫猜想)

师:据说哥德巴赫无意中观察到:3+7=10,3+17=20,13+17=30,这3个等式。大家看这3个等式都是什么运算?

生:加法运算。

师:对。我们看来这些式子都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但是哥德巴赫却把它做了一个简单的变换,他把等号两边的式子交换了一下位置,即变为:10=3+7,20=3+17,30=13+17。大家观察这两组式子,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变换之前是把两个数加起来,变换之后却是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

师:大家看等式右边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奇数。

师:那么等式右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都是偶数。

师:那我们就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偶数=奇数+奇数。

师:这个结论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了。大家在挖掘一下,等式右边的数除了都是奇数外,还有什么其它的特点?

(学生观察,有人看出这些数还都是质数。)

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偶数=奇质数+奇质数?

(学生思考,发现错误!)。

生:不对!2不能分解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看偶数4又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师:那么继续往下验证。

(学生发现6=3+3,8=5+3,10=5+5,12=5+7,14=7+7……)

师: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生:大于等于6的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奇质数之和。

师: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他根据上述部分等式的基本特征,(什么特征呢?即等式左边的数都是大于6的偶数,右边是两个奇质数之和),就猜想出:任何大于等于6的偶数可以分解为两个奇质数之和。或者说,由这些个别等式的特征,就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猜想。那么现在大家能不能用一般性的语言来描述归纳推理的定义?

(学生得出归纳推理的概念)。

师:归纳推理的思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归纳推理的运用。

(学生思考,讨论,给出例子)。

二:讲解例题,巩固概念

师:应用归纳推理可以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我们来看一个数学中的例子。

例题1:观察下列等式:1+3=4= ,

1+3+5=9= ,

1+3+5+7=16= ,

1+3+5+7+9=25= ,

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练习:观察下列等式: 1=1

1+8=9,

1+8+27=36,

1+8+27+64=100,

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例题2:已知数列 的第一项 ,且 ,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练习:已知 ,求 的值?根据 的值,你能够猜想出 的值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问题探究,加深理解

观察下面的图形,请指出每个图形分别有几个球?按照这个规律,猜想第5个图形的形状应该是怎么样的?它应该由多少个球构成?第n个图形有几个球?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课本P44,A组1,2题,B组1题。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本上提到的“四色猜想”,“费马猜想”等。

篇16: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

学生推理与证明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小孩牙牙学语时候起,小孩在爸爸妈妈跟前不停的问为什么,可以看做推理的雏形。接着到幼儿园、小学,教材里也有简单的说理,小学教材里有简单地说理题,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初中新教材对推理与证明的渗透,也是从说理开始的,但内容比较少,也就是教材中的直观几何内容。很快便转向推理,也就是证明。刚开始推理的步骤,是简单的两三步,接着到四五步,后面还一定要求学生写清楚为什么。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好多学生在后面的.括号里不写为什么,我便给他们举例小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一个小孩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需要大人或其他可依附的东西,渐渐地,她会脱离工具自己走。学习证明的过程亦如此,起先在括号里写清为什么,并且只是简单的几步,然后证明比较难一点的,步骤比较多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学教材加强了解析几何、向量几何,传统的欧式几何受到冲击,并且教材对这一部分的编排分散在初中各个年级,直观几何分量多了还加入了变换如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投影等内容。老师们对内容的编排不太理解,看了专家的讲座,渐渐明白了:这样编排不是降低了推理能力,而是加强了推理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逐步发展的过程,把变换放到中学,加强了中学和大学教材的统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演绎推理确实弱了。

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新课程教材编排了课题学习这部分内容,对授课的老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怎样上好这部分内容,对老师、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创新的机会。至于课题学习的评价方式,到现在为止,大多数省份还是一个空白,考不考?怎样考?学习它吧,学习的东西不能在试卷上体现出来,于是,好多老师对这部分采取漠视的处理方法;不学习吧,课本上安排了这部分内容。还有一部分老师觉得,课题学习是对某一个问题专门研究,很深!老师不知讲到什么程度才合理,学生不知掌握到什么程度。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这次培训的认识,我觉得课题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新课课程中的主要呈现形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课本的编写者安排的主要目的是:

1. 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2. 让学生通过对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解决,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3. 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地方法和经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4.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 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题学习首先提出一个主问题(问题是一个载体),然后给出资料,利用资料挖掘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多关注知识的价值,淡化数学术语,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明白课题学习是为学习服务的。

篇17:推理故事读后感

推理故事读后感

推理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和我的妈妈每一天晚上都会一起看一本书,这一本书的名字就叫《推理故事》。

我和我的妈妈都觉得这一本书很有趣也很好看,为什么我和我的妈妈都会觉得这一本书又有趣又很好看呢?因为这一本书可以让你开动筋,而且这一本书里面的故事也很有趣,比如说,里面的一个故事的名字叫《一道数学题》,我觉得这一本书里面最有趣的一篇故事就是这一篇了,这一篇故事的内容就是,一个警察在一个火车站巡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人带着三位小朋友上火车,这一个时候,他已经觉得那一个大人是骗小孩的人了,但是他又不确定,他就跟着他们一起上了火车,他在火车上问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几岁了呀?那个人突然答到,其中有一个小孩是5岁的.,他们几个人相乘起来是1524,那个人笑了笑,说:"哈哈,不知道了吧!"那一个警察听了这句话以后,马上把他抓了起来,你们猜一猜,那个警察为什么知道他是骗小孩的人呢?因为他说有一个小孩是5岁,那就相乘起来的数最后一个数肯定是5,但是他说的是四,这就不可能了吧!

就这样,我变得一天比一天聪明了。

篇18:简单推理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大书大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内容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范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名称:跳单双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大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反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v教师要说的神秘一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w ②游戏过程:教师喊口令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对犯规的幼儿及时提醒。 ③教师总结:为什么老师能说出你们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v引起幼儿的好奇心w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子学游泳》 ①教师提问:乌龟老师为什么说小鸭子撒谎了。v幼儿可以根据刚才玩的游戏的经验判断,推理w ②教师总结:因为它在原地往对面游,到对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反复……v让幼儿说出答案w听完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聪明吧!是因为老师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结果,所以我们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接下来我就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3、游戏名称:猜猜他是谁 游戏规则:教师选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任意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让戴眼罩的幼儿用手摸摸其头部并可以提任意的问题。如:是男孩还是女孩,胖还是瘦的,喜欢什么等,请戴眼罩的幼儿来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阅读推理游戏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奇妙的大书,出示大书幼儿观察,从封面到第3页,封面是彩条,依次红、橙、黄、绿、紫,第1页是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第2页是两个橙色的桔子,第3页是三个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猜猜看”。 出示三个碗和小球,请幼儿闭上眼睛,把三个碗倒扣好,再将小球放入任意一个碗中,根据情境给线索,如球放在最右边的碗里,给出的线索可以是不在中间的碗里,也不在中间碗的左边的碗里,请幼儿猜出小球换位只继续游戏。 6、小朋友你们喝果糖水吗?那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开水,水量区别大一些在分别放入一勺糖,请幼儿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说明理由,尝一尝验证一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与推理说出了很多难题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爱动脑筋的小明星,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继续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篇19:略论回溯推理

略论回溯推理

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的回溯推理,其逻辑形式却被认为无效,这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文章针对这个难题,分析了回溯推理的概念、性质,重新给出了逻辑形式,并肯定了回溯推理的独立地位.

作 者:张世萍 廖怀高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九江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1(4) 分类号:B81 关键词:推理   逻辑形式   有效性   真值  

篇20:扑克推理题目

王牌

在一盘纸牌游戏中,某个人的手中有这样的一副牌:

(1)正好有十三张牌,

(2)每种花色至少有一张。

(3)每种花色的张数不同。

(4)红心和方块总共五张。

(5)红心和黑桃总共六张。

(6)属于“王牌”花色的有两张。红心、黑桃、方块和梅花这四种花色,哪一种是“王牌”花色?

分析与解答

解答:据(1),(2),(3),此人手中四种花色的分布是以下三种可能情况之一:

(a)1237

(b)1246

(c)1345

根据(6),情况(c)被排除,因为其中所有花色都不是两张牌。根据(5),情况(a)被排除,因为其中任何两种花色的张数之和都不是六。因此,(b)是实际的花色分布情况。根据(5),其中要么有两张红心和四张黑桃,要么有四张红心和两张黑桃。根据(4),其中要么有一张红心和四张方块,要么有四张红心和一张方块。综合(4)和(5),其中一定有四张红心;从而一定有两张黑桃,

因此,黑桃是王牌花色。

概括起来,此人手中有四张红心、两张黑桃、一张方块和六张梅花。

三张牌

桌子上有三张扑克牌,排成一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1.K右边的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A。

2.A左边的两张牌中也有一张是A。

3.方块左边的两张牌中至少有一张是红桃。

4.红桃右边的两张牌中也有一张是红桃。

问:这三张是什么牌?

分析与解答

这三张牌,从左到右依次为:红桃K、红桃A和方块A。

先来确定左边的第一张牌。从前提1得知这张牌是K;从前提4得知这张牌是红桃;所以,这张牌是红桃K。再来确定右边的第一张牌。从前提2得知这张牌是A;从前提3得知这张牌是方块;所以,这张牌为方块A。最后,来确定当中的一张牌。从前提2得知,或者这张牌是A,或者左边第一张是A;又从前提1得知左边第一张是K,所以,当中这张牌是A。同理,从前提4得知,或者当中这张牌是红桃,或者右边第一张牌是红桃;但由前提3可知右边第一张是方块,这样,即可确定,当中这张牌是红桃。

推理测试题

高智商推理鬼故事

英文简短侦探推理故事

数字推理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

侦探推理故事:钻石失窃案

侦探推理故事:腐尸迷案

《合情推理》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景观设计中推理的应用论文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辨要》的辨要

简单推理教案(共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简单推理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