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

时间:2022-12-04 20:15:50 作者:wanna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ann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

随县安居中心学校    牛金玉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反思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文为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第四单元(即小说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因为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思想认识的,分析人物时首先熟悉故事情节,看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想一想人物言行背后的原因。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品析语言。

二、说学情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明确“心声”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说教法

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采用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六、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换位思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局部探究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自由小结的方法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诉说心声:

由一首歌《爸爸妈妈听我说》导入,再让学生放下顾虑说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熟悉课文情节,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这也符合学认知规律。]

(二)、整体感知,倾听心声: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并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其余学生补充。(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故事的开端:第一天课上,李京京想读课文。

故事的发展:第一天放学,李京京偷读课文。第二天放学,李京京听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公开课上,李京京终读了课文。

(三)、读思结合,感悟心声:

1、自主探究,品评人物

可以“我从        中感受到李京京/程老师的        ”这一形式分析人物形象,细致品读文中大量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总结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合作释疑,理解主题

让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谈谈对“心声”内涵的理解。这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也正是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的讨论中,实现了学习目标的解读。

明确心声的内涵:“这是京京渴望温暖亲情的心声;这是京京渴望纯真友情的心声;这是每一个孩子渴望平等相待、理解尊重的心声;这也是作者呼唤摒弃教育陋习,展现教育之大爱的心声。”

五、反馈所获,交流启示

京京终读课文让我们明白,要勇敢表达,努力争取;京京感人诵读让我们明白要融入作品,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要联系生活才能有深刻的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生活。

(四)、拓展延伸,抒写心声:

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你的心声。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写的训练,也是学生的情感与价值目标的实现。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非常感动。作者黄蓓佳、小主人公李京京,还有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在这篇文章真挚情感的熏陶中凝成了共同的心声:“作为父母,请对孩子多一点生活的疼爱;作为同学,请对朋友多一点相处的友爱;作为老师,请对学生多一点公正的关爱。”真希望今后的生活就像一首歌里写的那样“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背景音乐播放《爱的奉献》,带领学生齐唱这首歌,首尾呼应,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的过渡。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全文的纲要,有助于直观形象的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突破重难点。)

九、说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以“感悟心声”为切入点,按照“激趣导入,诉说心声--整体感知,倾听心声--读思结合感悟心声--拓展延伸抒写心声”四个阶段,让学生通过听读,略读,细读的方式说收获,说感悟,写心声,根据调节教学的课型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封志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

篇2:第12课心声(九年级上)

第12课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12课心声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88―97页。这是一篇描写少年生活的作品,通过李京京的心声――“想朗读课文”,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2.学习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插叙的表达方式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生活感受创设阅读的情境。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把握小说主要故事情节。

3.设置问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讨交流理解李京京“心声”的深层含义。

4.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李京京对于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父母的关爱、爷爷的亲情、情感的宣泄的渴望,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2.学生感受并学习李京京对生活追求的努力与执著的精神。

教堂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3.学习插叙的表达方式。

◆难点1.理解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2.理解《万卡》打动李京京的原因,并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的启示。

◆教学突破1.教师把握好小说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领会李京京“心声”的具体含义。2.由对插叙这一叙述方式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声。准备一两个上公开课的小故事。

2.阅读《万卡》原文。

◆学生准备

课前查找《万卡》原文并进行阅读,结合《心声》进行理解。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结合学生生活感受,引导学生谈自己1.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心声”。

的“心声”,从而导入  新课。

2.进行快速阅读和复述课文的指导,梳2.进行快速阅读,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后

理小说主要情节。                    复述课文。

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把握文章主题,理解

李京京的情感活动。

4.引导学生欣赏小说心理描写和插叙4.学习小说心理描写和插叙的表达方

的艺术特色。                          式。

一、检查预习情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文题“心声”,引导学生讲述自己

的心声,从而导人新课。

2.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通读课文总结小

说大纲。

1.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

感受。

2.快速通读课文,提取小说主要情节。

I 3.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及时进行补充和

I  评价。

3.复述课文,小说的基本发展脉络应该

表述清晰。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题(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

步总结小说的基本情节。

2.提问:课文题为《心声》,通读之后,你

觉得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3.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想朗读课

文”这一“心声”集中代表着李京京其他

的.愿望,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段落或

语句进行理解。最后点出课文吸引李

京京的关键所在:产生了情感共鸣。

4.提问:李京京这位少年形象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你喜欢吗?

5.分析总结: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他对

生活的美好追求,也反映了其作为成

长中的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1.复述课文之后,进一步梳理小说主要

‘情节,明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

2.回答:“想朗读课文”。

3.经过阅读和讨论后回答:李京京希望

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尊重;渴望

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想念爷爷和儿

时的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和宣泄等

等。

4.回答:李京京是一个善良、勇敢、感情

真挚并执著追求美好生活的少年。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对李京京作评

价。

5.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认真

体会小说主题。

三、朗读课文。领会小说艺术特

篇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贸易繁荣,手工工场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文主义。因此,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文物及作品

①但丁(意大利)《神曲》—地狱、炼狱、天堂 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② 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 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④哥白尼(波兰)、布鲁诺(意大利)、伽利略(意大利)、开普勒(德)——“太阳中心学说”

3、新航路的开辟: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一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3、重大事件:①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② 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③ 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④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⑤ 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⑥.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4、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5、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6、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篇4: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十二课:美国的诞生

1、美国独立战争: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时间:1775—1783年

④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⑤重要文献:A、1776年7月4日(后为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了。B、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⑥重要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

⑦胜利原因:a.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b.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c.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3、《独立宣言》内容: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意义:标志美国的诞生。

第十三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大革命: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② 导火线:1789年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筹款。

③ 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后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④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

⑤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2、拿破仑帝国:17,军人出身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18远征俄罗斯失败;18法国封建王朝复辟。18滑铁卢惨败。拿破仑被流放。

3、1789年,制订《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4、拿破仑的《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5、1812月2日,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因有俄国沙皇、奥地利皇帝和拿破仑参与,故称“三皇之战”。

篇5: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单元总揽]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它们或着重描写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或描写人物的变化,或从人物视角了解人生。欣赏这组作品,从中可以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享受,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少年生活的故事。

《故乡》―作者以“我”回故乡的迁居为活动顺序,再现了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内容,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断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之旅》―作者写了一个失学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经历风雨磨练后成长的故事。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描述的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的冷酷无情,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心声》―作者通过描写一位与万卡有相似命运的学生李京京执着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注意小说的体裁的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着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3、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环境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课文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和成长历程阅读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2、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教学的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辨析环境的作用。

3、欣赏小说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故乡(2课时)

2、孤独之旅(1课时)

3、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4、心声(1课时)

5、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2课时)

6、单元小结与达标(2课时)

篇6:《心声》导学案第1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杜红伟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重难点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知识链接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四、预习交流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棱角( ) 纸捻子(   ) 发窘( )

撇嘴(  ) 祷告(     ) 抽噎( )

2.、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讲一下?

3、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4、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李京京),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五、展示提升

六、当堂测评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2、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

3、《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

4、这篇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七、课后反思

杜红伟

[《心声》导学案第1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篇7: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12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共2小节,满分30分)

B.小对话理解 请听小对话及问题,从A、B、C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听两遍)

( )6.A.Because she is full. B.Because she doesn't like cakes.

C.Because she wants to eat some bread.

( )7.A.In a clothes shop. B.In a restaurant. C.In a bank.

( )8.A.Green. B.Blue. C.Yellow.

( )9.A.To play basketball. B.To play baseball. C.To play football.

( )10.A.Her father. B.Her mother. C.Her cousin.

C.长对话理解 请听长对话,根据其内容,从A、B、C中选择能回答所给问题的最佳答案。(听三遍)

( )11.Why does Tony look sleepy and tired?

A.Because he walked a long way.

B.Because he worked hard.

C.Because he went to bed late last night.

( )12.What happened to Tony on his way back home?

A.His key was lost. B.His mother arrived at home.

C.His bike broke.

( )13.When did Tony start to do his homework?

A.At 8:30. B.At 9:30. C.At 10:30.

( )14.Where did Tony's mother leave for?

A.Shanghai. B.Beijing. C.Dalian.

( )15.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Tony and his broken bike.

B.Tony's terrible day.

C.Tony's forgetful father.

第二节 听力填空(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

D.短文理解 请听短文,根据其内容填写表格。(听三遍)

A story happened on April 1st

When to happen On April 1st.

Where to go My brother 16.________ my car and my family to Los Angeles,and we decided to stay at the 17.________.

What happened ●My brother went out to 18.________ his friends,and then my sister 19.________ the car away.

●The next morning,my brother found the car was not there.We pretended to search the car,and then I started crying.

●After a while,my cry turned to laughter,and we told my brother he was 20.________.The car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otel.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共3小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从A、B、C中选出最佳答案。

( )21.France is ______ European country and Japan is ______ Asian country.

A.an;the B.a;a C.a;an

( )22.The new suspension(悬浮的) bridge ______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A.has been designed B.had been designed C.was designed

( )23.—Is the airport closed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No.But my flight to Beijing was ______ because of it.

A.canceled B.locked C.lost

( )24.—Was it your first visit to the museum?

—No.I had visited it ______.But I thought it worth a second visit.

A.a day ago B.next week C.the day before

( )25.The little boy ______ me for a few minutes before his mother showed up.

A.stares at B.has stared at C.had stared at

( )26.Before the school bell ______,all the students had entered the classroom.

A.went into B.went off C.went away

( )27.Lily asked me to come to the party,but she herself didn't ______.

A.wake up B.stay up C.show up

( )28.After he heard the news,he looked at me ______.

A.in disbelief B.in person C.in common

( )29.You are no longer a child.You should wait in line ______ other people.

A.to B.with C.on

( )30.Lee ______ all night in order to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between France and Italy.

A.put up B.stayed up C.showed up

( )31.Yesterday ______ people came to the town to watch the car race.

A.hundreds B.hundred of C.hundreds of

( )32.When I got to school,the English class had been on ______ 5 minutes.

A.at last B.at least C.before long

( )33.When they opened the door,I ______ go out to have a walk.

A.am about to B.was about to C.went to

( )34.The old man didn't marry his daughter ______ the rich man.

A.with B.to C.in

( )35.People want to do better,but they end up ______ worse.

A.do B.done C.doing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阅读短文,根据其内容,从A、B、C中选出最佳答案。

April 1st is a day on which,in some countries,people try to play tricks __36__ others.If one succeeds in tricking someone,one laughs and says,“April Fool!” Then the person __37__ was tricked usually laughs,too.And he will never be angry __38__ you.

One April 1st,a country bus was going along a winding(弯曲的) road when it slowed __39__ and stopped.The driver anxiously turned switches and pressed buttons,but nothing __40__.Then he turned to the passengers with a __41__ look on his face and said,“This poor bus is getting old,it isn't going as well as it used to.There is only one thing __42__ if we want to get home today.I'll count three.I want you all to lean(倾斜) forward suddenly as __43__ as you can.This should get the bus started again,but if it doesn't,I'm afraid there's nothing else I can do.Now,all of you lean back as far as you can in your seats and get ready.”

The passengers all pressed back against their seats and waited and waited anxiously.

Then the driver __44__ to his front and asked,“Are you ready?”The passengers barely had enough breath to answer “Yes”.“One!Two!Three!”counted the driver.The passengers all leant forward suddenly and the bus started up at a great speed.

The passengers breathed more __45__ and began to smile with relief.But their smile turned to surprise and laughter when the driver merrily(高兴地) cried,“April Fool!”

( )36.A.with B.on C.to

( )37.A.who B.which C.that

( )38.A.at B.on C.with

( )39.A.off B.away C.down

( )40.A.happened B.took place C.saw

( )41.A.happy B.worried C.sad

( )42.A.to do B.to run C.to take

( )43.A.hard B.harder C.hardest

( )44.A.faced B.looked C.turned

( )45.A.hard B.easily C.hurriedly

第三节 口语交际(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情景七选五 请阅读下面一段对话,根据其情景,从方框内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对话的五个选项。

Alan:Was the concert good?

Clerk:46.______

Alan:Why are you angry then?47.______

Clerk:Well,after the concert I waited outside the theatre in the rain.I wanted their autographs(签名).

Alan:Did you see them?

Clerk:48.______

Alan:Did they talk to you?

Clerk:No,they didn't wave.They didn't smile.They didn't say hello.49.______They just jumped into a big,black car and disappeared.

Alan:50.______

Clerk:Yes,but that was yesterday.

A.They didn't even look at us.

B.No,you love them as before.

C.Yes,it was great.

D.What's the matter?

E.Yes,we did.

F.You once loved them so much.

G.How did you do it?

第三部分 词汇与阅读(共3小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请阅读材料A、B、C,根据其内容选择填空;请阅读材料D,回答问题及翻译画线部分的句子。

A

Today was not a good day.Everything went wrong.First,I slept late and Mom shouted at me to wake me up.When I went to the kitchen for breakfast,there was no cereal.I decided to have some toast instead,but I burned it.I had to eat it anyway because there was no more bread.There was no juice,either.I just had a glass of water.

When I was almost at the bus stop,I realized that I had forgotten my wallet,so I had to go back home and get it.Of course,I missed the bus and had to wait for the next bus.

I was late for school and the teacher told me to stay in the classroom at lunchtime to catch up on(弥补) the schoolwork I had missed.

After lunch,it was the time to give the teacher our homework.I reached into my bag to get it but it wasn't there.I had left it at home.I was in trouble again.

When I got home,I went straight to my room to catch up on my homework.Mom cooked fish for dinner.She knows I don't like fish,but she thinks it is good for her son.It was a horrible day.I hope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 )51.What happened to the writer on this bad day?

A.The writer argued with his parents.

B.The writer heard some terrible news.

C.Many small things went wrong.

( )52.When did the writer's bad day begin?

A.In the morning. B.At school. C.At lunchtime.

( )53.What did the writer do after he went home?

A.He did some homework. B.He made a telephone call.

C.He had fun with his friend.

( )54.When you “burn” something,you ______.

A.cook it too long B.eat it too fast C.give it away

( )55.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e can know ______.

A.the writer fell off from his bike

B.the writer left his homework at home

C.the writer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B

Life is colorful.However,life sometimes plays jokes on us,especially when one has a bad day.Ryu is an unlucky one.

Ryu got up late in the morning.He set the alarm clock at 8:00 am the night before because he had a job interview at a company today.But the alarm clock didn't ring.How strange!

Then Ryu sat at the kitchen table where his breakfast usually was,but it wasn't there.Instead,he found a note left by his sister,“I am really busy today.Make breakfast yourself.” So Ryu had a quick breakfast of bread and milk.Then he rode his bicycle to the company for the interview.

When Ryu arrived,he was scolded(责骂) by the angry boss(老板) for being five minutes late.But he still got the job after the interview.Also,he was told to get to work at 9:00 am the next day.That night Ryu went to bed earlier at 11:00 pm,in order not to be late the next day.

The next morning,Ryu's sister woke him up at 8:00 am.But he wanted to stay in bed for five more minutes.He finally had to get up when the sunlight shone down on his eyes.He did everything like any other normal day.When he finished his breakfast,he found it was already 9:05 am.He was late again.

( )56.Why did Ryu get up late the first day?

A.Because he was very tired.

B.Because he didn't feel well.

C.Because his alarm clock didn't work.

( )57.What can we learn from Paragraph 3?

A.Ryu left a note to his sister.

B.Ryu's sister usually cooked breakfast for him.

C.Ryu's favorite foods were bread and milk.

( )58.How long was Ryu late for the job interview?

A.5 minutes. B.10 minutes. C.1 hour.

( )59.When might Ryu get up on his first day of work?

A.At 8:00 am. B.At 8:45 am. C.At 9:05 am.

( )6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Ryu lived with his parents and his sister.

B.Ryu should get to work at 9:00 in the morning.

C.The boss was angry because Ryu did the work badly.

C

April Fool's Day is supposed to be a day to play jokes on others in hopes of getting a good laugh and making one feel like a fool.However,the April Fool's Day of 1989 was quite different for my mom and me.

That day my friend Jimmy and I were playing a game.I had dropped down from a bar(横木) many times in the past without ever having a problem,but that day the simple act of dropping to the ground became a nightmare(噩梦).I broke my arm.

Jimmy's dad heard my crying and rushed out to see what was going on.When he saw the problem,he quickly put me into his truck and went inside to phone my mom and let her know he would take me to the hospital.As that day was April Fool's Day,Mom_was_not_buying_it and really thought all this was a big joke.Mom was finally convinced(说服,使……相信) by Jimmy's mom.When she saw me,she broke down in tears because she felt so bad—she originally(开始) thought this was just a big prank(恶作剧).

I guess one could compare this to the story of “The Boy Who Cried Wolf”.Since I had played pranks before,it is no wonder that my mom didn't believe it.I as well as my mom was made to look like a fool that day.We both learned a valuable lesson.

( )61.What happened to the writer on the April Fool's Day of 1989?

A.He dreamed a terrible dream.

B.He was hurt by Jimmy.

C.He had an accident.

( )62.Why did Jimmy's dad phone the writer's mom?

A.Because he wanted to inform her of the accident.

B.Because he wanted her to go to the hospital to pay the money.

C.Because he wanted to see how deeply she loved her son.

( )6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Mom was not buying it” mean?

A.She didn't believe what Jimmy's dad said.

B.She would not like to pay the money.

C.She had no preparation for the bad news.

( )64.Why did the writer mention the story of “The Boy Who Cried Wolf”?

A.Because he thought it was his mom's fault.

B.Because he had a lesson like that.

C.Because he was proud of his story.

( )65.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

A.the writer's mom didn't care much about him

B.the writer was a dishonest person

C.the writer won't play pranks as before

D

Bob and I live in the same building.His room is on the tenth floor,but mine is on the ninth floor.①他和蔼却粗心,并且时常陷入困境。

Last Friday afternoon,the young man went to a wild island to spend his holiday with his friends.They swam in the river,went fishing,played the guitar.They had a good time.Three days later,they decided to come back to the bank.Unfortunately,their boat hit a rock and soon went down.They were all in danger.With a villager's help,all of them were out of danger.They didn't come back until midnight.The young man was too hungry and quite tired.②So_he_wished_to_get_home_as_soon_as_possible.But the lift didn't work.He had to walk upstairs.He stopped by my door and took out a key.Of course,he could not open the door.He tried it again and again,but failed.He became angry and shouted,“I'll cut you down with a knife!”

The noise woke me up and I opened the door.I understood at once what was happening and said,“You are trying to open a wrong door,Bob.”

“Sorry,I can't agree with you,Mike!” he shouted,“It's my room.You have entered it by mistake!”

66.On which floor is Bob's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Did they have a good time on the isl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How did Bob go upstai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将画线句子①译成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将画线句子②译成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语篇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请阅读下面短文,根据其内容,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个单词限用一次)

money other care on laugh need believe hold test pick

The first day of April is fun.It is April Fool's Day.A fool 71.________ that day is a person who does not think carefully and easily 72.________ things that are not true.

On April Fool's Day people tell lies to fool 73.________ people.They play tricks.Then everyone around 74.________.You can tell a lie on April Fool's Day.If someone believes the lie,say “April Fool!” But you should be 75.________.Someone may tell you a lie,too.If you believe it,he or she will say,“April Fool!”

Here are some April Fool lies.

“Your shoe lace is untied.”

“There's a bug on your shoulder.”

“Our teacher says we're having a math 76.________ today.”

“Your bike has a flat tire(瘪了的车胎).”

You can play such an April Fool's trick:

You 77.________ a coin or a dollar bill,and a long thread(线).

Tie a very long thread to the money.Put the 78.________ down on the ground.79.________ the other end of the thread.Stand away.

When someone sees the money and tries to 80.________ it up,pull back the thread quickly.Laugh and say,“April Fool!”

第三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分)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81.The government gave an ________(announce) to the public that there would be a railway through the village.

82.It is really ________(believable) that Japanese say the Diaoyu Island is theirs.

83.The clouds like cotton ________(appear) quickly and it began to rain.

84.Mom,the T­shirt on me looks a little ________(embarrass).Can I change another one?

85.Oh,my God.Everybody ________(oversleep) yesterday.

第四部分(共2小节,满分25分)

第一节 句子改错(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分)

请从A、B、C中选出错误选项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 )86.The little girl has learned,A 500 English words before,B she went,C to primary school.________

( )87.The child doesn't need,A any help.He is old enough,B to wear,C himself.________

( )88.Tom was a,A unexpected guest at the party,because,B he had not been invited,C.________

( )89.Soon many,A people ran out of,B the burned,C building.________

( )90.Frank was angry,A because,B the match was canceling,C.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计20分)

同学们对愚人节有不同的态度。下面表格是你们学校的一份调查结果。请据此以“Attitudes to April Fool's Day”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Attitudes

(%) Like

(40%) Dislike

(30%) Not care

(30%)

Reasons 1.enjoyed around the world

2.add pleasure to life 1.make others unhappy

2.cause trouble just play

jokes

Attitudes to April Fool's Day

篇8: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12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

1-5 A C A B A 6-10 A B C A C 11-15 C C B A B

16.drove 17.hotel 18 meet 19 moved 20.fooled

笔试部分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第一节 单项选择

21.C European是以辅音音素开头的单词,要用冠词a;Asian是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单词,其前要用冠词an。

22.B 根据by the end of last month可知,本句要用过去完成时态。

23.A 句意:——机场因为坏天气关闭了吗?——没有,但是我去北京的航班因此而取消了。三个选项中,只有cancelled是“取消”的意思。

24.C 三个选项中,只有the day before可用于过去完成时态中。

25.C 此句的空白处的动作是在从句之前就发生了,符合“过去的过去”,故用过去完成时。

26.B go off表示“铃响”的意思。

27.C show up 意为“出现;露面”。

28.A 句意:他听过这个消息后,怀疑地看着我。in disbelief意为“怀疑地”。

29.B with意为“和……一起”。

30.B stay up 意为“不睡觉”。

31.C 此句表示的是不确定的数目,故用hundreds of。

32.B 句意:我到达学校时,英语课至少上了五分钟了。at least意为“至少”。

33.B 句意:他们开门时,我正要出去散步。be about to 意为“即将;正要”之意。由于when引导的从句是过去时,主句也要用过去式。故选B。

34.B 句意:这个老人不让他的女儿和那个有钱人结婚。“与……结婚”用marry…to…来表示。

35.C end up后接动词时,要用动名词形式。

第二节 完形填空

36-40 B A C C A 41-45 B A A C B

第三节 口语交际

46-50 C D E A F

第三部分 词汇与阅读

第一节 阅读理解

(A)51-55 C A A A B (B)56-60 C B A B B (C)61-65 C A A B C

(D)66.On the tenth floor. 67.Yes,they did. 68.On foot.

69.He is kind but careless,and sometimes gets into trouble.

70.因此他希望尽快到家。

第二节 语篇填空

71.on 72.believes 73.other 74.laughs 75.careful 76.test 77.need 78.money

79.Hold 80.pick

第三节 单词拼写

81.announcement 82.unbelievable 83.disappeared 84.embarrassing 85.overslept

第四部分

第一节 句子改错

86.A had learned 87.C dress 88.A an 89.C burning 90.C cancelled

第二节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Attitudes to April Fool's Day

A survey has recently been done at our school,and it shows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April Fool's Day among the students.

4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ey like to have April Fool's Day.They say the special day is enjoy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And it can add much pleasure to our school life.

But still 30% of them dislike April Fool's Day.They think playing jokes on others on that day would disturb these people.Even worse,most of the jokes may cause much trouble.

The rest don't care.In their opinion,people just play jokes on April Fool's Day.

篇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评测: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 。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②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

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2、导语: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他写过几部有名的长篇小说,但成就大的还是短篇小说,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三、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糟蹋②褴褛③拮据④衣冠整齐⑤郑重其事⑥与日俱增⑦迟疑不决⑧十拿九稳⑨莫名其妙⑩为期不远

四、快速默读,理清情节

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于勒的经历

生:于勒因为早年浪荡被赶到美洲,在美洲做买卖发了财,后来又几乎沦为乞丐,流浪回国,最后在船上遇见家人

师:说到于勒的经历,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片段)

师:当时欧洲人发现了美洲,纷纷漂洋过海奔赴美洲,或是逃难,或是淘金;最后有失败有成功于勒便是其中一员但莫泊桑并没有把笔墨的重点放在“于勒远赴美洲”这个更容易让人关注的大背景上,而是集中写菲利普这个小家庭的苦和乐

1、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示例:(盼)于勒

(抓住情节的四个部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2、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学生发言,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五、研读细节,初步感知小说主题:

同桌合作,共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题)

1、请同学们给这些称呼分类,看看这些称呼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

经济状况 称 呼 态 度

贫 穷 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恐怖(赶)

富 裕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 希望(盼)

贫 穷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更恐怖(躲)

小组探讨:

分析“变”与“不变”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有什么变的东西?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变的:(1)于勒的经济地位在发生变化。

(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和称呼在变。

不变的: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没有改变。不变的是对金钱的崇拜;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原则对他们这类小市民的严重腐蚀--有钱则亲,无钱则疏。

小说主题: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的描写,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那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如此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菲利普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六、情景戏,学生扮演菲利普一家人的故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特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赞于勒”“遇于勒”两部分,要求读出人物的身份和口吻,其他同学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勾画表现不同的语句,读完后请评价朗读的情况。

(1)读菲利普要读出怕妻子的味道来。

(2)读菲利普太太要读出泼辣、精明的特点。

(3)体会领悟人物内心活动。

(4)请简要评判一下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拜金、贪财、势利、自私、无奈等)

2、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勾画相关语句。

如:

(1)神态描写: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②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③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④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

⑤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根据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态?

明确:惊讶、害怕、虚伪等。

(2)语言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急切等待、贪婪。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害怕希望破灭、虚伪。

③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精明、谨慎。

④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唯利是图、自私、冷酷。

(3)心理描写: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明确:第一句说明不是别人的叔叔,是我的叔叔,我们之间关系亲密。第二句说明了他和父亲的亲兄弟关系。第三句再次说明我们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重复写是为了强调于勒与我们之间如此亲近的关系,父母竟然不和他相认,表现了“我”不理解、同情和无奈的心理。

板书:

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虚伪、冷酷、自私、势利、贪婪、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我”----(语言、动作、心理)--善良、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于 勒-----(语言、外貌) ----年轻时不务正业、糟蹋钱

年老时穷困潦倒、无家可归、无依无靠。

七.创造性思维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写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1、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明确:我希望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以貌取人,不以钱财衡量人,拥有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2、说话训练: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珍惜大好时光,勤奋自强,抒写幸福人生的美好篇章!

孙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篇10:《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胡彦杰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人的通病,希望国人觉醒,革除陋习。

教学重点 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迹,把握其性格特征;

2、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结局,剖析当时社会为人处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懂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马虎从事的危害。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创设

二、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师:同学们,《差不多先生传》,作者是谁?

生:胡适

师:谁能帮助老师上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生:上黑板板书。

师:文章的主角是谁?

生:差不多先生

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看屏幕,思考、回答,带着疑问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局部探究,概括归纳

(一)概括人物生平事迹

(二)分析材料内容的安排

(三)把握人物性格:

(四)深入探究差不多先生的死因。

师:今天早上,我又得到了一个最新消息,差不多先生又带着他的子孙离家出走了。可今天天寒地冻的,他们此时一定是又冷又饿吧。同学们,我们帮帮他们,贴一个寻人启示吧。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分别复习文章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外貌(眼、耳鼻、嘴)、记忆力、思维、口头禅、封号。

老师检查学生板书的课题、作者。

师 :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什么?

生:传记

师:传记是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文章,那么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有什么所谓的光辉事迹呢?请同学们读文章的第5--10段。概括其生平事迹。

师:本文记述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这五件事的顺序可否调换?

师:结合文中有关差不多先生的具体事件和起言行,

说说差不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师:谁应该对差不多先生的死负责?请分别阐述理由。

明确:<1>牛医王大夫 :他用医牛的方法给差不多先生治病,直接导致差不多先生的死,可见在他眼里,医牛和医人是差不多的。)

<2> 差不多先生他自己 :明知请错了大夫,但还抱着差不多的心理,没有拒绝牛医的诊治,让牛医试试看吧,最后一命呜呼。

<3>家人:在家人的眼里,牛医和人医差不多,为差不多的死埋下祸根。

<4>父母、老师、社会……

教师引出鲁迅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个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的态度。

师:对差不多先生,众人持什么态度?读11、12段。

师:对差不多先生,作者持什么态度?你有何根据?

学生默读课文5--10段,边读边勾画,思考。

学生发言,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边听边抓重点词体会差不多先生的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11、12段,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三、拓展延伸 加深感悟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明确:教师总结:所以,我们要想不做差不多先生,首先要从思想上克服惰性,在认真做事的基础上,思考,更要反思;在认真思考反思的基础上端正态度,改正错误。如若不然,长此以往,懒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可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唤醒国人,革除弊病。

板书:对己--害人  对国--误国

板书:唤醒国人,革除弊病

你身上有没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你是否偶尔或经常将差不多先生的名字挂在口头呢?你的周围是否有“差不多先生”呢?以此文为镜,想一想,作为一个学生怎样才能不做差不多先生?结束语: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需凭自我驰骋超越,各位同学,如若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需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於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敢於积极,能经得起考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李嘉诚《打倒差不多先生》

三级跳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谈感受

看屏幕、聆听

做检测题

做作业

板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差不多:敷衍塞责、做事马虎不认真、至死不悟、愚昧

众人 : 称赞、学(效仿)--懒人国

作者:  警醒国人、革除陋习

张语晴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篇1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

2、 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

3、 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式:品读法、问题导读法、妙点寻踪法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二)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最终结果如何呢?谁赢谁输?

(三)(看影片)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吴用pk杨志)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为“吴用组”,分析吴用等是如何用“智”的;一为“杨志组”,分析杨志为力保生辰纲不失采取了哪些措施。

问题一:吴用等既然要“智”取生辰纲,那么他们是如何用“智”的呢?请“吴用组”的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杨志是个老江湖,为了力保生辰纲不失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杨志组”的同学们思考。

(设计意图:吴用的“智”得益于杨志的精明做陪衬。杨志的精明强干、小心谨慎在这个故事中表现重淋漓尽致。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各自的措施表现出来的。)

吴用等好汉的智谋表现在:

(1)智用天时。“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天气炎热必然导致口渴,这为白胜卖酒提供了契机。

(2)智用地利。“一行十五人奔土冈子来,歇下担仗,十四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并躺下休息,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为吴用用药提供便利。

(3)智用人和。杨志对军士对老都管、虞候叫骂,失去民心,使吴用有可趁之机。

(4)智用计谋。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喝的是药酒,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杨志为了保生辰纲不失做了如下工作:

1.变更起止时间。“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早晚比中午更不安全。

2.提醒军汉。“这里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3.盘问枣客。“你等是什么人?”“你等莫不是歹人?”“你等且说是那里来的人?”

4.谨慎买酒。“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小结:由此可以看出吴用等确实是足智多谋,而杨志也不失精明强干、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问题二:既然杨志如此精明、谨慎,那么他为什么还是丢失了生辰纲?请两组同学们讨论、思考,找一找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的分析与讨论,我们了解了杨志性格的一个方面,而另一面却被大家忽视,即暴戾、专制。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既是本课的难点也是了解杨志性格另一面的一个突破口。)

杨志失败的原因: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杨志与军健、虞候、都管之间都有矛盾。“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心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2.对手太强大。杨志的聪明比之吴用的聪明有点小巫见大巫。杨志的所有疑虑在吴用的设计表演下全被打消,终至陷入思维定势而丢失生辰纲。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杨志性格的另一个方面,即蛮横粗暴,刚愎自用。

问题三: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杨志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本课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理解人物性格,前面我们经过分析已经清楚了杨志性格的两个主要方面,这里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

杨志既是一个精明能干,做事小心谨慎的老江湖,也是一个蛮横粗暴,刚愎自用,不懂得团队管理方法的领导。*(探究学习)吴用计策36计连线

本回小说重在突出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起何作用?

①烘托气氛,预示着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的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

②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杨志选择在最热的时候押送,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天热成为矛盾发生,发展,激化直到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

六、小结

七、课外延伸

被麻翻的杨志醒来后会如何呢?请同学们以“一个时辰后,杨志醒来”为开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局。(注意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

孙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篇12: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

投影: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说对此作了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

拮据(jie2 ju1):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chuo4):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a4):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a4):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1an2 lu3):(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栈桥(zhan4) 牡蛎(1i4)

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教师明确: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菲利普夫妇: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3、学生讨论:

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4、学生精读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

(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一结果(逻辑)

期待一破灭(心理)

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一结局(技巧)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归结:

(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

(3)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四、研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2、学生合作探究:

(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学生研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

(1)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2)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小说语言。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品味

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1)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2)这默念的三句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无义寡情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教师点拨;

(1)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

(2)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5)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体验反思

1、教师简要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

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1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谈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面对着自己的成绩,你是否反思过自己学习的态度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真谛。

课堂实录

一、走近作者

【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深入了解其社会地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掌握生字生词

【通过学生的预习与老师的强调,掌握字词音形义。】

1.掌握生字读音。

佝gōu 偻lóu    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心无旁骛wù     强聒(guō)不舍    禅chán 师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三、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 证明论点成立的材料。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1.作者围绕“敬业乐业”的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作者把“敬业与乐业”归纳为“责任心”和“趣味”,并且说到“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3.“敬业与乐业”中的“业”指的是那些职业?

4.你认同文中所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观点吗?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5.梁启超先生的“敬业”说,有什么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谈一谈。

明确答案: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4.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5.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文章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可以体会到作者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课后习题

在作业本上整理文章的生字和解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2.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3.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内容一目了然,学生快速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证思路的复习,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意文章中提示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等字眼,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1、2段)

“第一要敬业。”(3、4段)

“第二要乐业。”(5、6段)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7段)

“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由此可见,本文总体论证结构为“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二、认识本文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两种文体的特点。】

相同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三、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论据的查找,认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点”就是作者是文章中要表述的主要观点;用来支撑、证明观点的道理和事实就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之为“论证方法”。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的论据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答案:

1.事实:

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同样神圣和可敬;

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与当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英国人做事走路专注是敬,法国人做事走路散漫是不敬。

--以上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2.名言警句: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以上运用的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这两种说法,你对这两种说法有什么认识?

明确答案:

前者突出了一个“敬”字,后者突出了一个“乐”字。因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工作生活的道路也就不同,有的是先“干”后“爱”,有的是先“爱”后“干”,但终究是要既“爱”又“干”的,二者是不能割裂的。

课后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课后习题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封志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六年级上册

作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初二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九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精选合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获奖说课稿,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