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江湖胖子江湖諞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牛和鹅公开课》教案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牛和鹅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牛和鹅公开课》教案设计
《牛和鹅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脚爪、挣脱”等容易读错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感受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借助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能抓住文中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品读“我”对牛和鹅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将人的表现与鹅(牛)的表现对比着描写的好处。
4、读懂金奎叔说的话和“我”产生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中的关联词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重点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读懂金奎叔的话和“我”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懂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课题)你看到过牛吗?(体型庞大,性情温顺)你们也一定见到过鹅吧,它的体型看起来就小巧多了,还记得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吗?性格是那么傲慢、不可一世。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说明了它们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出示)指名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些什么?(点评:你关注到了这里的关联词,的确,这句话中虽然省略了“因为”,但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一看就明白,让我们读好它。)齐读
3、(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很相信,用一个成语表示就是——深信不疑,正因为牛和鹅对人有这样的看法,正因为我们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既有趣又蕴含道理的故事。让我们抓紧时间,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①读通课文,用“△”在容易读错的词语下面做好记号,用“○”在有特色的词语下面做记号,并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交流词语: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交流——出示词语)第一排标红的字是——多音字,尤其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字。
第二排标红的字要念——轻声,这个字可不要读错。
有特色的词语——还找到哪些拟声词?(出示相关语句)让我们看看带有这几个拟声词的句子,你发现这些词语的作用了吗?(有了这些拟声词,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就让我们自己有声有色地读读这些句子吧。
3、交流思考的问题,随机板书
(第一个要求,同学们完成得不错,现在谁来帮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
一开始,“我”对牛的态度是——(板书欺负),而对鹅呢?(板书怕)
能简要概括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指导学生明确中间这件事情的三个形象:鹅欺负我,弄得我十分狼狈,后来金奎叔救了我,还叫我不要怕鹅。)
之后,我对牛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板书不再欺负)对鹅呢?(板书不怕)
4、能借助板书,根据文章叙述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注意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三、品读
(一)品读“人欺牛”
1、的确,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过程。一开始,因为我们知道牛是怕人的,所以——(出示第三自然段)我们就欺负它!请同学们读读看,我们是怎么欺负牛的?(出示:拍背、摸肚子触屁股刮皮扳牛角骑牛背)牛的整个身子都被欺负了个遍。真是群调皮的家伙。男生来试试,读好这段话。
2、这段话不仅写了我们的行为,还写了什么?(牛的反应颜色标示)孩子们都在它身上为所欲为了,它依然是那么气定神闲。请你来读。
3、引读:所以我们看到牛,越发不害怕——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有的孩子——
4、这段文字就是将我们的表现和牛的表现对比着来写,越发表现出牛是怕人的。
(二)研读“人怕鹅”
1、那么,我又是如何怕鹅的,甚至在一次放学回家途中,又被鹅欺负的?课文也用形象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我和鹅的表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完成学习单第一题。(出示学习单第一题)
2、交流
预设一:总是远远第站在安全的地方……
A从一连两个“才敢”中,你感受到什么?
B指名读:就请你用(害怕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语气来读。
预设二:我们马上就不响了……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A你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马上、贴着、悄悄:离鹅越远越好,假如没有这堵墙,说不定会走得还要远呢!(指名读,轻轻悄悄地读)
心理很害怕:心理描写直接写明了自己的担忧和害怕
指导朗读
B可还是把鹅给惊动了,是吗?鹅有什么表现?
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用一个成语表示,简直就是——目中无人
好一只——(神气傲慢)的鹅!
指导朗读:请你读出鹅的那种傲慢、目中无人的气势来。
C男女生对读。
预设三:我吓得腿也软了……鹅要咬死我了!”(我们继续交流。)
A我的表现
引读:鹅一追,我吓得腿也软了,后来又眼看着我的书包、鞋子掉的掉、脱的脱,我不禁心想——我什么也顾不得了,又哭又叫——
此时,我把鹅都当做什么了?(吃人的野兽)
B鹅的.表现
老雄鹅都做了什么,让我害怕成这样?(交流)
这时候的鹅,已不仅仅是目中无人了,它还怎么样?你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欺人太甚盛气凌人咄咄逼人)
C左右学生对读。
预设四:大概是我的哭叫……大叫着助威。(还从哪里看出鹅欺人?)
A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解释说明)
B假如这几只鹅会说人话,它们会怎么大叫着助威啊?
它们分明就是在——仗势欺人
真是人越弱,鹅越强!我们看,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鹅的嚣张气焰和“我”的胆怯狼狈对比着展现在我们眼前。老师也想和你们对比着来读读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我来读人的表现,我会尽量读出那种害怕、狼狈的感觉。同学们来读鹅的表现,那么你们应该读出鹅的什么呢?(神气不可一世蛮横)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读“理”
1、我之前是这么怕鹅,被鹅欺负得简直狼狈不堪,后来怎么又不怕鹅了呢?
(品读金奎叔的动作、语言)(金奎叔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我们再来读读金奎叔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3、文中的“我”也明白了吗?(出示文字,指名读)
其中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标红“它虽然……比它强呀!”)(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出示:对牛而言,它虽然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呀!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口头填空
4、“我”看牛和鹅的角度真正发生了改变,所以他说——结果发生改变了吗?果然——
5、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鹅说,对文中的“我”说,或者对金奎叔等等人说,(出示学习单第二题),把你想说的话赶快写下来吧。
小结:苏轼有句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也是这样的道理。请同学们在课后再收集类似说明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名言警句或事例,并把你收集到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篇2:《咏鹅》公开课教案设计
《咏鹅》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写字本、彩笔和填空图。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诗人形象)
2、介绍诗人: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节)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1)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出示鹅,练习说话:他看见了美丽的大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是啊!他看见这些美丽的大白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题目就叫“咏鹅”(出示咏鹅)咏是
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2)接下来老师学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3)要读得好听,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再听老师咏鹅,听清哪些字读翘舌音)
(4)显红“绿水、红掌”清波(后鼻音)鹅、向天、白毛、“再听老师读,听清这些词念什么?自由读--小老师教大家--师点词生认读。
(5)单独出示词认读。(同桌互读--小火车读)(词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图理解绿水、红掌、清波、向天)
(6)记忆认词。(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给你6秒钟的时间,请你记这些词,看谁记得最多?)
(7)请同桌互相念念这一首诗,注意把音读准。
( 8
)小朋友们读得真准,古诗光是会读,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注意诗的停顿很重要,听老师来有味道的.读诗,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为什么鹅、鹅、鹅要说三个?出示停顿的地方(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课间操(小朋友们读得真有味道,老师带着大家去看鹅吧!)
四、理解诗意
1、小朋友学会了有味道地读古诗,现在请你有味道地背一背这首诗。(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2、谁愿意回家背给妈妈听。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进行师生对话式背诵(随机理解前两句诗意)。
(1)看图片理解”曲项“的意思。(曲项向天歌就是鹅弯曲着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会唱些什么呢?
3、小朋友,你学得真不错。请你找出后两行诗中描写颜色的词(白毛、绿水、红掌),这些颜色是写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鹅,请你给这两只大白鹅正确地涂上颜色。
(1)给大白鹅涂色(红掌、白毛、绿水)。
(2)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练习,理解后两行诗意。)
4、小结: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多美的画面啊!难怪骆宾王要咏鹅----------
五、写字指导
这首古诗中还有三个生字要请我们小朋友自身学习。请大家拼拼音节,看看笔顺,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个生字(向、白、毛)。你学会哪个字?指名拼读音节。
(2)指导书写”向、毛“。
(3)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写字。写完的同学给字找个朋友。
六、课后延伸
像这样优美的古诗,唐代还有许多,李老师介绍一本好书给大家--唐诗三百首,请课后去读读这本书。
篇3:牛和鹅教案
我队《牛和鹅》教学初稿经过叶圣陶实小兄弟团队的真诚,使我们豁然开朗,也对教案中诸多环节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教学为学生服务,课堂以学生为主,使师、生、文本、媒体多元结合,让课堂凸现生机,让学生在无痕中获取知识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感谢兄弟老师的真诚,现对本课设计作自我反思。
《牛和鹅》含有很深的人生哲理,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获得不同的结果,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成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五年级学生要很快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当然很不容易,所以从生动、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内容逐步深入挖掘文本的深意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中的“亮点”: 叶圣陶实小对我团队教案给予了高度的,设计朴素而扎实,这也是我们西山中心小学教师教学的一贯作风。
本设计中: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进行品读时,读出了形、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味,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朗读激情,真正把学生带入了文本,读出了作者对鹅的害怕和狼狈样,也读出了鹅的不可一世,胆大妄为等。真正使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了共鸣。同时也达到了课标要求:通过读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2、设计合适的过渡语言,教师心中时刻关注着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投入新知的学习。
3、使用媒体教学不多,我们设计的课件是(PPT),自己制作、使用,很实用,也简单,便于短时间准备课件,媒体的出示恰到好处,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设计中的“思考”
1、缺少切入点,单刀直入的教学使课堂显得突然,设计一个复习过渡环节,便于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2、课件辅助效果不是很明显。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辅助手段,教学 比较难以体现课件的强大功能。
3、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极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注文本这一特点,在对比中加深感悟,加强朗读、比较。
4、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的初稿从整个教案上来看,缺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没能放手让学生分成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有这个能力的。
5、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课堂上合理的小练笔,就是为学生创设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使学生深入领悟文本,认识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正如叶圣陶小学的老师说的,初稿中把小练笔放在课后,实际作用不大。只有把小练笔放在教学过程中,才会真正起到练笔的作用。因为第二课时是重点分析文本,时间往往很创促,考虑到把小练笔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占用一点时间,以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把“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抛在了脑后,实属不应该。
篇4:牛和鹅教案
记得唐晓芳老师曾在区教研活动中说:语文应该化简单为复杂,化复杂为简单;并且语文课应该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语言展开学习,不能脱离文本,在课上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精心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的处理恰当,注意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木渎实验小学《牛和鹅》教案正是注重了这几点:
一、化复杂为简单,化简单为复杂
《牛和鹅》这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特别是文章5—11自然段以孩子的眼光着重叙述了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是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具有鲜明写作特色的文本,教案中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进行很好的听说读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是化简单为复杂。
针对文中我获得的启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可能分析不透,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读有“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练读”、“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等多种方式,同时借在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启发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中启示的理解。这既是化复杂为简单。
二、直面学生,语文味浓
自始至终,教案着重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听、说、读、写来感受文本的特色,多角度,层层递进,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以及作业中的设计:小练笔、积累词句、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我认为没有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就不会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看似简单,但是结构严谨,字里行间有意拉长学生有效思考的强度:第一课时中“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到第二课时“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和“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
一点浅见:
1.对学生的自读引导是可以的,但对于学生的个人郎读却不够突出,
2.作业中有小练笔,可是在教案中却没有体现这一预设,有些突兀。
3.第二课时的板书似乎简单了些,因为从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课文的5—11自然段的解读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在板书上没有体现。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当,请谅解。
篇5:牛和鹅教案
教学设想:
根据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如:自读、练读、齐读、学生赛读、分角色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出“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鹅的谜语
同学们,你怕不怕鹅?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开始怕鹅,到后来听了金奎叔叔的话而又不怕鹅的转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儿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2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学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
5.我们害怕鹅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落”“纷纷”“跳”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3、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教师板书: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教师板书:角度不同,认识不同,结果不同)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牛和鹅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角度不同,认识不同,结果不同
篇6: 牛和鹅读后感
《牛和鹅》很有农村生活的气息,小主人公经历的故事,情节很生动。可是,谈到具体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不一样。写出来,没有对错,只是各有特色而已。
刚上小学时,我骑过一次牛。大人帮助我爬到水牛的背上,我趴在上面,很紧张。牛走路时,身体一晃一晃的,我坐不稳,很害怕掉下来。
小学三年级左右,养过一只鹅。放学后,我和小伙伴赶着鹅,到山坡上吃草。下雨天,我就割些草回来喂它。可能它孤单,被小孩子欺负多了,没见过它的凶样子,还给我养瘦了点。一个月后,成了盘中餐的时候,我心里难过了好一阵子。
从小也听说过,牛眼看人大,所以怕人;鹅眼看人小,所以不怕人。但是我疑心人是怎么知道的。至今也想不出来,做什么样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个判断。
我认为这是不同生物应对环境的生存策略,最简化的理由就是视觉异常。这容易被接受,但是有点搞笑。我想,牛眼看人大,看自己也大;鹅眼看人小,看自己也小啊。
课文中,那只大公鹅欺负孩子之前,看到了孩子胆小怕事的样子。欺负孩子之时呢,旁边还站着三个同伙,于是气势更加嚣张。小孩子倒地哭喊的样子,让大公鹅更加得意忘形,这恐怕正是它所追求的威风吧。
后来,小主人公懂得了不怕鹅了。因为即使和鹅个头一样高,其实孩子比鹅的力气,也是不差的。如果你有勇敢的样子,鹅就知道自己占不到便宜。
这个经历,让小主人公成长了。他还联想到牛的善良,懂得了平等待物。这里暗示着接人待物的道理,恐怕是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目的吧。
在从前的农村,温顺勤勉的牛和庄户人,共同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庄户人对待牛,是极其用心用情的,就像家中的成员。在农村的小道上,常常看到骄傲的'鹅群。经过我们身旁时,昂首霸道,常常逼着人为它们让道。他们吭吭的叫声,雄伟的、摇摆的姿态,总让人忍俊不禁。它是家禽中的王者,却活得像个小丑。
牛为了生存,用自己的辛苦作为,换取了人类的保护。人养鹅,主要是为了吃蛋吃肉,可是鹅一定以为,是它的神态不可侵犯。
如果是视觉上存在错位,生活经验总是会逐渐矫正它的。可是思想上的错位,却会让动物,也会让人,在一条道上越走越远,回不了头。
篇7: 《牛和鹅》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牛和鹅》。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在我们的心目中,牛是一种温顺、憨厚的动物,它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从不抱怨,但“我们”却因此而欺负它,仅仅只是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吗?而相反,鹅这种自命清高、自命不凡的动物,总是常常骄傲自大到不把人类放在眼里,难道也只是因为它把人类看的比它小吗?牛,就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宽容、谦让、容忍的那些人,而鹅,便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瞧不起人的人。牛的忍让,却没有因此而避免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别人没有尊重它,反而还更加变本加厉的去欺负它,甚至去害它。可牛还是一声不吭,任劳任怨,这也使我对牛的崇敬又上升了一步,我们一定要尊敬那些忠诚老实的牛,也别再怕貌似强大,实际上却外强中干的鹅了。
篇8:咏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 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体现诗、歌的完美结合中,通过画的形式进行再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课件、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发声、和声练习
二、铺垫练习:请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一段视频中看到些什么?感觉怎么样?(多媒体出示)
1、教师引导出唐诗《咏鹅》。
2、大家齐背《咏鹅》。注意朗诵的情感。
3、师:这首诗大家很熟悉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了,那么哪为小朋友愿意来讲讲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4、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诗人骆宾王起七岁时写出了《咏鹅》用简单的几句诗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首诗更是被千古吟唱,经久不衰。
5、谁能用下面这条节奏朗读一下唐诗?(多媒体出示节奏)
三、学唱歌曲:(板书课题)
师:以往我们是朗诵《咏鹅》,今天我们为它谱上乐曲唱一唱《咏鹅》。
1、聆听范唱(多媒体出示)
2、教师教唱歌曲:(生看书学唱)
3、学习歌谱一遍,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板书休止符、反复记号)
4、教师唱谱,学生唱词并打拍子
5、再次聆听,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6、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7、学生看大屏幕自由演唱。(多媒体出示歌词)
8、全班齐唱,教师纠音。 在多次的聆听和演唱中,相信学生已经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大概的熟悉 .。
9、歌曲分析: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每个乐段演唱两遍。第一乐段音调由do开始。第二乐段有sol开始。歌曲形象的表现了鹅由悠闲自在的在湖面游动转向情绪高昂的过程。
清晨鹅妈妈高兴地在湖里游泳,引项高声的唱起了歌曲。(鹅妈妈声音更深沉浑厚)鹅宝宝听见妈妈的歌声 ,成群的来到妈妈的身边,和妈妈一起高兴的'游泳,玩耍。(鹅宝宝声音更清脆甜美)
10、男女生分乐段唱。并自编动作表演
11、四人小组带上头饰表演 。
四、拓展练习(画)
五、小结
师生问好歌上课
一、复习《云》
(出示课件:歌曲云的图片)
1、复习《云》的简谱
2、复习《云》的歌词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吗,那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看片断背古诗的活动。老师这有一些跟动物有关的视频片断,小朋友们看了以后要举手背出一首跟视频有关的古诗,并模仿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师 (出示课件:动物视频片断)
视频1:《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视频2:《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视频3:《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1、请小朋友简单讲解《咏鹅》的诗意
2、师补充《咏鹅》的诗意 (课件出示:《咏鹅》的诗意:
鹅,
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
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
3、请小朋友们大声朗读一遍
(出示课件:《咏鹅》的图片和音乐)
小朋友们,这首歌好不好听呀,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咏鹅》
三、学习新歌《咏鹅》
这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上自由自在游泳的神态,在学习怎么唱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学唱这首歌的简谱。
1、学唱歌曲简谱
a、师一边范唱一边讲解跳跃反复记号
b、师用琴分句教唱,学生听唱(两遍)
c、师弹奏完整连贯乐曲,学生内心默唱完整连贯乐曲
d、学生大声音演唱完整连贯乐曲
2、学唱歌词
a、师范唱歌曲一遍
b、师分句教唱歌词,生听唱
篇9:咏鹅教案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写字本、彩笔及填空图。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诗人形象)
2、介绍诗人: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节)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1)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出示鹅,练习说话:他看见了美丽的大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是啊!他看见这些美丽的大白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题目就叫“咏鹅”(出示咏鹅)咏是
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2)接下来老师学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3)要读得好听,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再听老师咏鹅,听清哪些字读翘舌音)
(4)显红“绿水、红掌”清波(后鼻音)鹅、向天、白毛、“再听老师读,听清这些词念什么?自由读--小老师教大家--师点词生认读。
(5)单独出示词认读。(同桌互读--小火车读)(词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图理解绿水、红掌、清波、向天)
(6)记忆认词。(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给你6秒钟的时间,请你记这些词,看谁记得最多?)
(7)请同桌互相念念这一首诗,注意把音读准。
(8)小朋友们读得真准,古诗光是会读,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注意诗的停顿很重要,听老师来有味道的读诗,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为什么鹅、鹅、鹅要说三个?出示停顿的地方(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1、小朋友学会了有味道地读古诗,现在请你有味道地背一背这首诗。(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2、谁愿意回家背给妈妈听。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进行师生对话式背诵(随机理解前两句诗意)。
(1)看图片理解”曲项“的意思。(曲项向天歌就是鹅弯曲着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会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学得真不错。请你找出后两行诗中描写颜色的词(白毛、绿水、红掌),这些颜
色是写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鹅,请你给这两只大白鹅正确地涂上颜色。
(1)给大白鹅涂色(红掌、白毛、绿水)。
(2)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练习,理解后两行诗意。)
4、小结: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多美的画面啊!难怪骆宾王要咏鹅----------
四、写字指导
这首古诗中还有三个生字要请我们小朋友自己学习。请大家拼拼音节,看看笔顺,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个生字(向、白、毛)。你学会哪个字?指名拼读音节。
(2)指导书写”向、毛“。
(3)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写字。写完的同学给字找个朋友。
五、课后延伸
像这样优美的古诗,唐代还有许多,李老师介绍一本好书给大家--唐诗三百首,请课后去读读这本书。
篇10:牛和鹅课文主要内容
大家都: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用破腕片去刮它的皮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伸出胳膊来比我的腿还粗。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金奎叔给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会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鹅,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呀!”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种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有什么要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地走开了。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篇11: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课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是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设计了一个师生对话,由直呼别人姓名的好与不好,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2、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3、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4、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5、拓展总结: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胸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从本文的谋篇布局和文章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抓住以上特点对学生渗透习作的指导。尤其是童趣十足的语言,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尽情地品味、感受,从而试图达到烂熟于心、进行运用的效果。我想:就这样来教课文,让学生从读中学读,从读中学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得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就草草收场。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初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从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接着分析重点段落,边读边用不同的标记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然后分片段朗读、表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学生把这两种态度体会到位之后,再引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看法,这一部分多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最后,重点品读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它虽然把我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感悟从中受到的启发。
篇12: 《牛和鹅》教学反思
看了宝带小学老师对我们初案的评价以及这阶段以来我们对教材的进一步钻研。特有以下反思:
一、缺乏学生的生成预设。
整个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过程的描述十分详细,每一步如何进行教学,展示的思路清晰明了,但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来主导,课堂不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而是以学生的认识进行,因此为了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教学更落实到实处,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生成。
二、重点字句的理解不够到位。
文章中很多词句都可以充分说明我对鹅内心的害怕,恐惧,如“贴着墙壁”、“我吓得腿都软了”......教学设计中也找到了不少,但对这些特别能体味出来的词我们没有很好的去品品,读读,议议。正因为我内心的恐惧才造成鹅对我的'欺负,所以对鹅欺负“我”的一些词语也应该紧紧抓住,细细的体味。这样就有利于后文听了金奎叔的话后,给我启发,让我认识到只有胆大,战胜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鹅,觉得鹅一点都不害怕奠定了基础。
三、钻研教材还不够到位。
在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宝带老师提醒说:其实,我们仔细读读文本,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金奎叔所说,而是小作者在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再来品读课文确实是“我”听后的一些感悟,因此在教案的又一次修改中,我们努力改进老师的提问方式和内容。相信这样的改正回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意思。
篇13: 《牛和鹅》教学反思
这课已经酝酿了很久。如果是一串葡萄,那么现在应该是酿成葡萄酒的时候了!不过,滋味却是那样酸涩!
开始上课了,按照既定方案,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牛和鹅眼睛的故事。当然,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孩子们听得有趣,自然放松下来,同时,也引入了本文的第一段。这样过渡到课文内容,自己觉得比较自然。
学生初读课文,随着读我随着讲自己的感受:有趣,读着读着会乐出声。大家也会有这种感受吧?这是情感的渗透吧,也是一种交流。果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也乐起来,忍不住乐出声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说感受吧:被鹅追、咬时的狼狈样特别生动有趣;金奎叔赶鹅那一段有意思;还有前面欺负牛的那一段,觉得有意思。
这是预料之中的。接下来做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随时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板书:我怕鹅,鹅追我,金奎叔赶鹅……在这个基础上请学生结合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只是放在这里,还略显不自然。
比较乱的地方出现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一直没有想好的,本来应该直接切入到金奎叔的话,但怎么切入却没有思路。于是,读事情的过程。为什么要读也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说感受生动的语言。每想到这里便觉得发堵,不舒服。甚至现在都有写不下去的感受。不过,为了当初的承诺,我还是要写出来。讲好了给大家当样子,不好是靶子,给大家借鉴。
重点于是在体会我的表现,鹅的表现;金奎叔的表现,鹅的表现。因为,在此处我总认为是有比较的,正是这种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对我们的态度而决定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或者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着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这次讲的时候,我便引导着孩子对比着来读,读出我的害怕,再读出鹅的神气;读出金奎叔的不怕,再读出鹅的害怕。反复指导朗读,这里用了大概十二、三分钟罢。后来想想,这里花的气力显得大了些,尤其是前面的问题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对这些描写生动的语句如此反复诵读也还处在一种无意注意的状态下,效果未必好。
再就读到金奎叔的话了,抓住“这样看”和“这点”两处让学生说清楚,然后说说句子的意思,再联系生活谈谈启示。基本就是这样的思路下来吧。层次不清楚的感觉始终有,所以课上下来觉得比较累。不知自己怎么讲下来的。
篇14: 《牛和鹅》教学反思
看到苏苑小学的几位同仁针对我们的教案悉心撰写的评课稿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啊,几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个金点子,使我们也能换个角度再来审视最初的设计,新的灵感也应运而生。
一、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在本课的教案中,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其实,“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是更好地理解“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抓住大家的话与金奎叔的话进行对比教学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既而突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一难点,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把这一思想贯穿在教学始终,却没有在总结深化时添上画龙点睛之笔。所以,显得两个难点只突显出一处。经过几位老师一点拨,我觉得的确应该在小结或总结中有所体现,我们将在细化教案时做进一步调整。
二、呈现亮点,精益求精。
在几位老师提出的建议中,都突出了一个共性的话题:“金奎叔的两句话和最后“我”的感悟,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更应成为教学的亮点呈现,而怎样把道理的揭示无痕自然地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咀嚼中,从而凸显重点,突破难点,似乎显得还不够。”结合这一说法,我们再读自己教案时,发现引导学生理解5――11段时,是结合“被鹅追赶、金奎叔赶鹅、与金奎叔的对话”三个画面来进行的,前两个部分我们写得比较详细,考虑到这是理解金奎叔的话的关键,而研读“与金奎叔的对话”一部分时我们没有将其细化,具体地展现出来,而是放在理解第12、13段时,结合作者悟出的道理来进一步体会的。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预设,多一点引导,多一点点拨、多一点朗读,也许层次会更加鲜明,学生理解得会更加透彻,感受会更加丰厚。
总之,苏苑小学的几位同仁的点拨令我们豁然开朗。也许我们的初稿还有些许不尽人意之处,但相信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会将更加成熟的设计呈现在各位评委及各位同仁面前。
篇15: 《牛和鹅》教学反思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课前,我检查了学生的朗读,纠正了个别字词的读音。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大家对牛和鹅的一个认识,了解“我”之前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
接着通过探讨“我”对牛和鹅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引出我们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赶鹅这件事,学习“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主读文,找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学习“金奎叔赶鹅”时,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受鹅的害怕,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金奎叔的话,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物中。
篇16: 《牛和鹅》教学反思
这次参加哈尔滨小学语文“雏鹰杯”赛课活动,使我收益匪浅。可以说这是凝聚着校领导和老师们智慧与汗水的一节语文课,才让我有了十备《牛和鹅》的经历,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可称之为巧妙。
其一:课前的神话导入部分抓住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两种动物,而且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第一段一个很好的解释。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词语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词语,又练读了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以及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对比着、交替着写活动的双方在表达上的作用等等。其中将文中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分别从文中筛选出来,进行体会,在还原文本,进行对比体会,细读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教师适当的语言暗示,如学生画我和鹅的表现的语句时“能够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画我的表现的时候用直线,画鹅的表现时用波浪线”的学法暗示。学生读鹅的表现时“她读得真好,突出了鹅嚣张的动作”的朗读方法暗示,无一不渗透着学法的有效指导。
其三:品味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整体教学思路的制定使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先交流“我”怕鹅的表现,在交流“鹅”不怕我的表现),对比品味与朗读,再到最后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无一不是顺水推舟,流畅自然。
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教师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学生质疑出――“为什么鹅不怕我,却怕金奎叔?”这个问题时,初步谈体会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学生回答是因为金奎叔不怕鹅,鹅才怕他,我怕鹅,鹅才不怕我的。第二个同学回答的也是这种理解。如果在第一个同学回答完之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我弱小金奎叔高大结实,鹅才怕我不怕他的。然后在引导学生对这种看法予以引导指正。在后面自学讨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时,学生就不会理解为鹅怕金奎叔是因为他高大结实了。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如果把男生和女生非角色读这一环节省略,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过去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发展了学生哪些语言呢?从这一节质朴实在的语文课中,我所学到的远胜于十节课,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备课很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精心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话,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篇17:牛和鹅的读后感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牛是忠于主人的,无论孩子们怎么骑它、拍它,它都不会乱发脾气,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甩罢了。鹅却是目中无人的,它敢大摇大摆地走在人们面前,孩子们因为怕鹅啄,得绕个大圈才敢过。
牛就像默默做贡献的老师和清洁工,我写一份作业,你写一份作业,大家都只写一份作业,可老师却要批很多份;清洁工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打扫大街,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鹅就像我们身边那些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人,我认为遇见他们应该见机行事,如果他们确实比我们强,就把他们当做学习的目标,追上他们,超越他们。要是比我们弱小的人,把我们看的比他们还弱,就随他们看吧!但他们要是拿这点来欺负人,那咱可不答应,我们实在比他们强,怕他们干嘛?
等我长大也要做像牛一样默默贡献的老师,所以我得好好读书,长大为祖国培育新一代祖国的花朵。
篇18:《牛和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角度”单元的第一课,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又蕴涵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的文章。这篇文章放在“角度”这一主题单元,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强调让学生懂得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篇文章的编排价值,不光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知识性,更多的还是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载体。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很有特色,尤其是描述“我”被鹅追赶的一次经历中,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全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因此,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思中悟,感悟作者的表达、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以及作者用生动的故事为依托,阐释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1、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能运用一些阅读的技能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批注、交流、评价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积淀,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阅读实践的更好历练机会。
2、针对这篇文章来说,虽然故事的确是浅现生动的,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并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的、含义深刻语言文字中作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的: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3、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导入法探究法交流法
教具::有关牛、鹅追认的录像短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提纲:
1、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3、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4、深化主旨,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课件出示词语: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①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3、小组读课文。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除了牛和鹅外,还写到了人物是谁?(我和金奎叔)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人对牛和鹅的??(态度)。
三、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课文中我和金奎叔对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鹅对金奎叔和我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4-11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在书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一)抓住“我”与“鹅”的不同态度
1、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品读课文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在那难忘的经历中,我对鹅抱有怎样的态度呢?(怕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A.我怕鹅:
1、可是当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到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我害怕的心理?
抓住“远远的”、“绕个大圈子”体会我生怕碰到鹅。
2、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抓住“马上就不响了”“贴着”“悄悄地”“很害怕”“怕”等词语体会,我们怕被鹅发现的心理。
3、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大家就急急逃跑。这使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抓住“急急逃跑”“吓得腿也软了”等词语体会我被鹅追赶时惊慌失措的样子。
4、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A、抓住“掉”“脱”体会我的狼狈;B、通过我的想法和我的哭叫,尤其是两个感叹号来感受我被鹅拉住后那种极度恐惧的心理。
5、小结:在鹅前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用一、两个词来形容我的丑态。(极度恐惧、胆小如鼠、狼狈不堪、惊慌失措??)
6、过渡:那么鹅到底对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令我害怕呢?
B.鹅不怕我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此时,你眼前出现了一些怎样的鹅?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鹅动作、神态、声音的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鹅”的神气活现,目中无人。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抓住“追、赶、张、咬、拉、拖、啄、扑打”等动词及“吭吭、啪嗒啪嗒”两个拟声词来体会鹅的嚣张气焰。
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鹅,用一两个词来形容它。(目中无人、傲慢、嚣张)
C.一找原因
过渡:在我们看来,鹅并不大,但为什么胆子这么大,我们又这样惧怕他呢?
1、师引:原来大家都说??媒体出示第1、2自然段: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从这两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们对这句话的确信吗?(深信不疑??)
3、我为什么会“深信不疑”(因为大家都说,我们都很相信)
(二)抓住“金奎叔”与“鹅”的不同态度
过渡:但有一个人却不相信大家说的话,他就是——金奎叔。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呢?面对金奎叔,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金奎叔不怕鹅
1、他飞快地走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2、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引导学生抓住金奎叔的动作与前文我的害怕进行比较,来体会在金奎叔的眼里,鹅就是一种小动物,根本不需要害怕。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金奎叔对待鹅的态度吗?
.B.鹅怕金奎叔
过渡:面对金奎叔,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媒体出示: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到池里,逃命了。这时,你看到一只怎样的鹅?(落荒而逃??)
鹅在“我”和金奎叔前面完全不同的形象,是为什么?对鹅眼看人小,这种做法金奎叔是怎样的看的?(引出金奎叔的话)
C、二找原因,进行对比:
过渡:为什么金奎叔不怕鹅呢?
1、媒体先出示: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1)读这一句话,你读出了金奎叔怎样的态度?金奎叔为什么不在乎鹅怎么看人的?
再出示: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认真读读这两段话,想想金奎叔说的话和大家说的话有什么不同?从这不同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没有自己去思考
2、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3、小结:我们不用去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要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过渡:所以说,鹅有什么可怕的!(引读)“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三)“我”态度的转变:
1、出示第12自然段
篇19:《牛和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根据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从文中示范性批注中知道文章可以从哪些角度写批注。
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本课词语。明晰字音。
吁哩哩哩 啪嗒啪嗒 吭吭(象声词)
扳牛角 捶牛背 掐脖子 摔出去(表动作)
霖哥儿 金奎叔(人物名)
默读课文,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什么?
“我”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是什么?(欺牛怕鹅)——(改变态度)
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这样的变化呢?
(欺牛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三、认识批注,合作探究角度
1.出示课文,对比认识“批注”。
2.了解什么是批注,批注的意义。
3.出示 篇章页,明确学习方法。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批注,了解遇到问题可以做批注。
默读课文和批注,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牛和鹅》还从哪些角度来批注的。
段落 批注内容 什么角度
1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提出疑问
6 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8 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9 “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13 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
四、聚焦批注,体会心情
1.你觉得课文中哪部分写得最精彩?(被鹅追赶)
2.出示批注二,请生读。请生默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逃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被鹅咬住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呼救的句子。
3.交流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1)逃跑的句子。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了。
①联系生活说一说,你有过急急逃跑的时候吗?心情如何?
②请生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生朗读。
被鹅咬住的句子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①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
②老公鹅是怎么跑的?怎么叫的?谁来试试。出示拟声词,指导朗读,师范读。
③师生合作读。
齐读第6自然段,感受真实的画面。
小结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画出重要的词句,再写下批注。
五、迁移运用,尝试批注
1.在5-7自然段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请你们默读5-7自然段,运用圈画词句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写到文章空白处。
2.请生分享句子和自己的批注。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对方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
4.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18.牛和鹅
欺牛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资源文件列表:
篇20:《牛和鹅》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文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文中细致描写了“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1.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牛和鹅吗?出示图片,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板书课题),“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轻轻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准“任、惹、握、掐、缚、胳臂”等字音,理解“掐住、无缘无故、束缚”等词语。
3、试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三、检查初读,再读课文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抓住描写生动的片断练习朗读。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段。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指多名学生名读,这是怎么回事呢?
2、师陈述:据说,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所以人们都说,(指着大屏幕,学生齐读这句话)
3、师:你相信这句话吗?作者任大霖和他的伙伴都很相信这句话。下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进一步学习(板书)(齐读)牛和鹅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精读3、4自然段
过渡:牛是怕人的,我们怎么对待它?鹅是不怕人的,我们又怎么做的?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3、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出示3、4自然段)。学生自读,画句子,圈出描写有关的词语。
学习分析: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朗读并说出表示我们对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对牛)(点击:拍、摸、触、刮、扳、骑)
(对鹅)(点击:远远,才敢,绕个大圈子)从这些句子和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不怕 害怕)
精读5~11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板书:我)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1、“孩子们大喊了一声,……”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学生练读!
体会词语:一摇一摆、神气地、伸长脖子、扑打着;腿都软了、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又哭又叫……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我们如此的害怕鹅,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金奎叔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记着,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底是哪句话呢?
2、(课件出示):“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凭这点”是指凭哪一点来欺负人?生答。那我们该怎么办?是心甘情愿被欺负吗?金奎叔叔说“咱们不答应。”好,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是怎样不答应的?
3、找出金奎叔的做法:(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4、出示第11自然段,品读,进一步体会不要被鹅把人看得小而吓倒了。
精读12、13自然段
1、请你读读12、13自然段,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画出有关的语句。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板书:不欺负 不怕)
2、是啊,金奎叔的话(板书:金奎叔)让作者永远难忘!以后我一直不怕鹅。有什么可怕的呢?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课后推荐阅读:《两个农夫》、《牛鹅换眼》
2、小练笔:由故事得到的启发(读后感)
★ 牛和鹅教学反思
★ 咏鹅课文教案设计
《牛和鹅公开课》教案设计(共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