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育碧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数学教案-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学教案-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
篇2: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目标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
篇3:整数、小数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篇4: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篇5: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篇7: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 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 6.03十8.47= 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 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 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 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 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 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 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 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 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 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 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 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 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 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 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数学教案-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