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0 03:41:00 作者:yan20098 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yan200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篇1: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ters and sunds

本部分只要学习O,Pp,Qq,Rr,Ss,Tt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所学字母,并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5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的发音。

2. Start t read(Find and sa)

Find and sa是一个字母认读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图片上出现的字母,并且能够准确地数出字母的个数。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字母的图卡和词卡

2.教师准备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图片和卡片。

3.教师准备Let’s learn 的单词卡片。

三 . 教学步骤

1.创设教学情境

(1)Dail ral practice (3-5 inutes)

(2)教师将A. Let's learn中的图卡的背面给学生看,让学生猜是哪种食物或者饮料的单词

(3)教师利用字母卡复习之前所学的字母,让学生认读,并在练习本上默写。

(4)唱字母歌

2. 出示教学目标

学习O,Pp,Qq,Rr,Ss,Tt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所学字母,并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5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的发音。

3.指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观察本课所学字母的`书写,提示注意的问题,读一读。

4.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学习本课字母的书写

5.检测自学效果

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字母,让同学帮忙改正。

6.教师精讲点拨

(1) 教师出示字母Nn,引出O字母。教读大写O把大写O和小写让学生认读。再把大小写组合,让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联想(寻找)生活中像O的物品,加深学生对字母的印象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大小写O,学生书空,让学生观察大写和小写的区别。

(4)学生在练习本中进行模仿书写,教师巡视,及时改正学生在书写上的错误。

(5)教师呈现n和range的图片,并读出单词,让学生感知O在单词中的发音,然后引导学生推断O作为首字母的发音。

(6)以同样的方法教字母Pp,Qq,Rr,Ss,Tt的发音和在单词中的发音。

(7)播放Listen,repeat,and chant的录音并跟读。

7.课堂巩固训练

(1) 让学生听Let's listen and circle 的活动。

(2) 完成Find and sa的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上出现的字母,并数出字母的个数。如:I see big R,t…H5

篇2: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互动设计)

一、再现生活

1、话题导入,让学生回忆近期开展的探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

(学生回忆)

2、引导学生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学生在自由交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氛围中,把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所唤醒和激活,各自充实自己的知识,整个表达的过程就充满创造色彩。】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学生倾听、评价)

2、介绍同一传统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说说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指导整理写成一篇文章。

【此设计让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内容的记忆及掌握,又训练了口头表达及思维能力。】

三、回味生活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

3、选取优秀作文,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问题,适当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文化的传播者。

2、班里选出优秀习作,形成文集。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

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17课时。

17孔 子 拜 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 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能结合上下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的阅读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品行的阅读方法。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前预习: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音节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3、读课文,想一想,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习了课文,请你完成下列作业,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吧!

预习作业:

1、读课文完成填空: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 和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 《 》 ,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4:三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数字1到10。

2、能听懂所学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材分析:

Let's learn 部分主要学习数字1-10 的表达法, Let's do 部分是练习数字1-10的指令活动。

教法建议:

由于在 A 部分的Let's talk部分涉及询问年龄、表达年龄的用语,我们就把数字的教学安排在第一课时。

在 Let's learn 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制定学习数字的内容。在小组初步学习数字的基础上,教师展开综合性的数字练习,反馈学生自学效果,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最后利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进行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

教学重点:能认读数字1-10。能按指令语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难点:数字的准确发音,尤其是3、5、9 三个数字的发音要到位。

教具准备:

1、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卡片数字1-10。

2、教师准备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Old MacDonald ,让学生分别扮演歌曲中的动物,边唱边表演。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为学生制定自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制定学习数字的内容。可学习任意一个或几个数字,但要求每位组员都会说。教师可让学过英语的学生做组长工作,每组并设一名声音监控员。

(2)教师展开综合性的数字练习,反馈学生自学效果,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尤其是3、5、9 三个数字的发音。

步骤:1、教师用手指数数字1-10,全体学生说数字。

2、教师用扑克牌表示不同的数字,找个别学生说数字。

3、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认读数字单词。

(3)教师用手指做示范: Show me 1 and 2. 让学生跟着做。

(4)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 的词汇,要求学生用手指指出相应的内容。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 What's missing?

将写有1-10 数字的扑克牌放在一个纸袋中,让学生闭眼的时候教师快速藏起其中的一个,让学生猜What's missing?

猜对的学生抽取下一次的扑克牌。

(2)小组比赛:

教师不出声音说单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型举牌。各组有几个人猜对加几分。

(3)游戏: Follow me

让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字如:4,并做一个动作如:跺脚,其他同学就要做跺脚的动作4次。

(4)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 部分的指令活动。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2部分的练习。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耳语

把学生分为5-6个小组,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个指令,如 Show me one and two.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又依次向组里的第二个学生耳语这个指令,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快步跑到讲台,根据指令做动作,又快又正确为胜利。

板书设计:

Unit Six Happy Birthday

(板书贴有数字1-10 的卡片)

1.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2.百分数单元教学设计

3.八下四单元教学设计

4.现代文阅读单元教学设计

5.鸽巢问题单元教学设计

6.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7.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感悟教学设计

8.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9.初一上册语文第六课《理想》教学设计

10.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5:数学第五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分别安排在“什么是周长”“游园”“花边有多长”“地砖的周长”4个情境活动之中。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教材先结合“什么是周长”这一具体情境,通过观察与操作(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最后安排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题 目 五、周长 备课人 李亚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 难 点 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 学

准 备 树叶、皮尺、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一、描一描,说一说。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季。

师:秋天进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树叶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示)这些要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的形状来?请你印有树叶的纸,从里面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一笔描出它的外形来。

(生动手描树叶)

师: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自己是怎么描的?

(师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说说从哪里开始描,到哪里结束)

师:其他同学能说说你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吗?

师:看来,一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描了一周。请看:(课件演示动态演示沿树叶边缘描一周的过程)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

师范:再来看,(课件出示)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缘吗?请你拿出这张纸,从里面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描完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描的。

(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缘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所描图形的周长。

一、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边缘。

(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可以边说边指。

生:我们找到了课本封面的周长。

生:我们找到了课桌面的周长。

生:我们找到了直尺的周长。

……

二、估一估,量一量。

师:大家非常产于观察。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张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能指一指你的腰围吗?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估计。

师: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合作量一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腰围在60厘米左右。根据这个结果,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有多少?

生说。

谁来帮老师来量一量?

四.闯关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新天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修改及补充内容修改及补充内容修改师: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的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有几个图形,请你选择一个图形来做。

学生独立测量并计算,然后汇报做法。

师:谁选择了长方形?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

生汇报。

闯第二关!请看(课件出示下图):

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师:继续看,(课件演示)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它的周长是哪的一部分呢?(指名说说)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请小组合作,利用1号袋里的学具讨论讨论。

师: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

师:你们组真聪明!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课件演示移动的方法)。大家发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怎样?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用这些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

师:请看(课件出示下图)第三关: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请你们小组想办法比较,可以利用2号袋里的学具讨论:

师:找到答案了吗?

师:真可惜,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课下继续探讨,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好吗?

板 书 设 计

什么是周长

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游园 备课人 张兵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教 学

重 难 点 初步探索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理解周长。

笑笑与淘气的对话。

笑笑:“星星公园最近又新建了一些景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淘气:“好呀,我很久都没去公园了。”

机灵狗:“我也要去!”

笑笑:“没问题,但你要好好动脑想一些数学问题呵。”

周围的一些同学:“呵呵!”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说说笑笑地在公园走动。

笑笑用手一指前面:“看,新景点在那。”

画面呈现一个漂亮的小公园(P46图)。

机灵狗:“哇,好漂亮,我们围着小池塘走一圈吧。”

笑笑:“你知道小池塘的一圈是小池塘什么吗?”

课件随即将小池塘的周长闪动三次。

机灵狗摸着脑袋:“那是池塘的周长。”

淘气:“看,池塘的每条边都标上了长度耶。”

课件将池塘的每边长度慢慢呈现出来。

笑笑:“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池塘的周长吧。”

全体同学:“好哇!”

二、探究计算方法。

在主题图的右方出现两个按纽,每按一个,主题就缩小往画面的上方移动,下面空出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的地方。

课件同样设置小男孩说到哪条边长时,那条边长就闪动一次。

三、算一算。

笑笑:“那边还建了几块新草坪,我们去看看吧。”

同学们又走到一个新的景点,景点是由下面图形(附后)组成的,图形之间可以用一些小树点缀,但每个图形均要十分清晰。

课件设置:每个图形就是一个热点按纽,点击时,此图形就会放大,并出示各边长的具体数据,同时图下边有可以让学生练习的对话框。

板 书 设 计

游园

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也可以这样算:

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200+200=400(米)

600+800+400=1800(米)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花边有多长 备课人 白丽芳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新课标第一网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重 难 点 认识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学会测量。

教 学

准 备 长方形、尺子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女生:“新年快到了,我们来布置一下新年联欢会的会场吧。”

画面出现同学们在布置“迎新年联欢会”的场景,这时画面出现一小女孩在为教室的黑板围花边的动画。

出现小女孩在边围边思考的样子“花边要多长呢?”

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黑板的长是34分米,宽12分米,算一算黑板的周长就知道要多长的花边了。”

画面同时呈现出小女孩、小男孩的对话内容。

这时旁边跳出一只小灰兔:“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计算方法。

界面呈现三个按纽,可以点击进入,同时在描述计算方法时,主题图往上移,留出可以让学生表述的空间。

方法一:

小男孩:“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方法二:

小女孩甲:“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2+12×2=92(分米)”

方法三:

小女孩乙:“我发现一种方法,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12)×2=92(分米)

一、小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小灰兔:“同学们真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花边的长度,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更简便呢?”

小男孩:“我的方法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小女孩甲:“我的方法是: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小女孩乙:“我的方法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小灰兔:“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三、运用。

小灰兔:“同学们,这里有两道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出示P47做一做

板书设计

花边有多长

(3)(34+12)×2=92(分米)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地砖的周长 备课人 李亚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重 难 点 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www.xkb1.com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笑笑、机灵狗三人一起在街上走,旁边出现了许多小商店,有卖衣服、卖鞋、卖玩具等,这时出现了一家地砖商店,商店里摆放的都是一些正方形的地砖,他们三人走了过去。

机灵狗:“嘻嘻,这些地砖都是正方形的。”

淘气:“哦,真是也。”

销货员叔叔:“小朋友,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

笑笑:“我先来量一量,这块地砖每边的长是多少?”

动画出现笑笑量地砖的样子,然后听她说:“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

机灵狗用脚在地上敲着一边想:“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计算方法。

主画面出现两个按纽。

方法一:

笑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60+60+60+60=240(厘米)”

方法二:

淘气:“用边长乘4,

60×4=240(厘米)

三、拓展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课件呈现P48球场图,图下面设置可供学生作答的对话框。

2、练一练第2题。

长岭小学有一块正方形实验园地,边长是32米,四周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板 书 设 计

地砖的周长

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

60+60+60+60=240(厘米)

60×4=240(厘米)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交通与数学 备课人 张兵

教 学

目 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 学

重 难 点

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交通有关的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准 备 课件 课 时

安 排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上午7:10,小东从家里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这时画面出示了提示文字:“每分走65米。”

一会儿,小东走到了学校。画面上出现了另一个钟面7:20。

1、这时画面上方出现一个男孩头部,同时出现一个问题:

“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课件设置可以进行列式计算的方式。

2、画面出现一个小女孩的头像,

“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课件同样设置可以列式计算的方式。

3、画面出现小东放学回家,在家里吃饭的动画。机灵狗出现在一旁。

机灵狗:“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路?”

用同样的方式呈现练习的区域。

4、这时课件出现小东背着书包上楼的动画,同时呈现出下面一段文字。

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二、火车票问题。

一列火车开进了火车站,这时出现了火车站的售票口,许多叔叔阿姨正在排队购票,只见售票窗口醒目地有一块票价表Xkb1.com

火车硬卧票价表

里程/千米 671~700 701~740 861~900 1551~1600

票价/元 156 163 191 310

1、这时在窗口一位叔叔出现了一个对话框。

“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4张需要多少元?”

课件呈现出可以列式的对话框。

2、窗口又来了一位买票的阿姨,手里拿着5张100元的纸币。

“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课件同样呈现可以列式计算的对话框。

3、现在出现在窗口的是一位老人,

“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课件和前面一样,呈现对话框。

4、在火车站广场,画面出现一位叔叔,手里拿了两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票,课件同时呈现出下面的文字:

张叔叔预订了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小明家到学校。

出现P53的主题图,小明正在家门口,准备到学校去。

1、画外音:“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课件设置为鼠标点击哪条路线,小明就从哪条路线走的动画。一共是三条路线可走。

2、画面跳出一只小恐龙:“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能与你的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吗?”

课件呈现可以作答的对话区域。

二、你知道吗。

课件依次出现P53的交通标志,每点击一个均可看到对它的简单介绍。

板 书 设 计

交通与数学

1、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3、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路?

4、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修改及补充内容

篇6: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新授课。重点是学习六个新单词和两个新句型: Who’s she/he? ----She/He is…,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侧重在如何用She/He is…来介绍人物。本课的难度所在:

其一、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了英语,但掌握的单词量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不高。

其二、在课堂中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交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三、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注意力很难保持长久。

其四、She和He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从点到面,如何将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能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能在学习新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口语表达,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整节课我通过用眼神的提示、语气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要做什么,时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贴近生活,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爱的人物,如著名演员成龙,我国出名的运动员刘翔、郭晶晶、张怡玲、杨威,以及我的家庭合照等等图片,让学生巩固句型“Who’s he/she?He’s/She’s…”,通过在板书上的区别(she用红色,he用蓝色)、连线练习以及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去领会去理解she和he。在操练句型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game---London Bridge由于同学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兴趣高昂,都愿意积极参与游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被展示了出来,效果较好。然后接着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及扩展知识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家人的询问及介绍来巩固知识,发展学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实物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堂上利用歌曲、chant、游戏等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拍节奏、做动作等手段教学单词,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单词;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单词的方法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父母,热爱家人,热爱自己的家庭。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在操练句型:Who’s she/he? ----She/He is…时间过少,学生输出量不大。如果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操练,或利用本班学生的现成资源进行操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建议

本学校是一所镇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较差,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在学校,回到家里没人可教,因为家长都不懂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口语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建议其他教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的作一些调整,如果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在内容上适当添加词汇“grandmother/grandfather/son/daughter…”,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在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相片直接投影出来介绍,这样其他学生看的更清楚,模仿得更好,就能说得更好。

希望这个课例能给各位同行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篇7: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习题答案

Unit5 Look at me!补充习题答案

A Listen and tick

录音文字稿:

1. —Look at my T-shirt, Liu Tao.

—It’s nice.

2. —Look at my new shirt.

—It’s great.

3. —Look at my cap.

—How nice!

4. —Look at my new jacket, Yang Ling.

—Great!

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4. b

B Choose and say

参考答案:

1. a

2. d

3. c

4. b

C Read and match

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 b

D Read and trace

参考答案:

1. L, o, o, k;a;m;k, i

2. L, o, o, k;a;m;c, a, p

3. L, o, o, k;a;m;j, a, c, k, e

E Find and write

参考答案:

Oo, Pp, Qq

Unit5单元单词词表

cake:[keik] 蛋糕 bread:[bred] 面包 hot dog:[h?t][d?g] 热狗 hamburger :['h?mb?:g?]汉堡包 chicken:['t?ikin] 鸡肉 French fries 榨薯条 Coke 可乐 juice:[d?u:s] 果汁 milk:[milk] 牛奶 water:['w?:t?] 水 tea:[ti:] 茶 coffee:['k?fi] 咖啡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5单元的测试题

一.找出同类单词,并将同类单词圈起来。(12分)

1 coffee Coke juice chicken

2 hot dog bread dog hamburger

3 cake water dog French fries

4 ear arm eye tea

5 bear bird milk pig

6 cat dog big zoo

二、连词成句(12分)

1、I , some, Have, juice

————————————————————

2. I, cake,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

3. have, Can, chicken, I, s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ot dog, Eat,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

5、do What like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

6、look, I a monkey ha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连线(12分)

Have some Coke A谢谢你

Thank you B不用谢

You’ re welcome C像熊一样爬

Here you are D 我能吃些蛋糕吗

Can I have some cake ? E喝些可乐

Climb like a bear F给你

四、选择填空(10分)

( )1。Have some cake.

A Thank you

B Bye

C You’re welcome

( )2. ______________ .

---------You’re welcome.

A Pass me the French fries

B Here you are.

C Thank you

( )3、Have some ______________ .

A、Hot dogs

B、hot dogs

C、hot dog .

( )4、当朋友问你喜欢吃什么,你应怎样回答;

A 、Eat the hot dog.

B、I like hamburgers.

C、I like coffee.

( )5、在上学的`路上,小明向你说;Goodmorning你应怎样说

A. Good morning

B Thank you

C Good afternoon.

五、将下面各个句子,根据你的判断,填到对话的横线上,只填句子前的字母编号。(10分)

A Sure. Here you are.

B Good afternoon!

C You’re welcome.

D No, thanks!

E Here you are.

A : Good afternoon, mom!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Can I have some chicken?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Thank you.

B : ____________________ Have some Coke!

A : ____________________ I like juice.

B : Ok! __________________

A : Thank you.

篇8: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为本单元的学习铺平了道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本单元内容,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第二部分笔算除法(商一位数、商两位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第三部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系统整理和全单元的全面复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教材的编排特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上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交流、归纳口算、笔算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同时还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让学生灵活掌握试商的方法。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学生熟悉的“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另外,有些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会口算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除法,还有个别学生会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试商的速度,建议教师准备好口算卡片,供每天课上口算练习使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 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 90÷30= 83÷20≈ 80÷19≈

(1)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 150÷50 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 6÷3 36÷6 42÷7 450÷50 360÷90 810÷90 80÷40

40÷20 60÷30 360÷60 420÷70 90÷30 540÷60 630÷70 180÷20

2、书后:(p80 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第二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 120÷30

2、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40×( )<83 60×( )<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 )9 2

9 0

2

练一练

20 )80 30) 64 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4

30 ) 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20)140 50)280 80)565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 30)160 90)820 90)480

2、p82 1、2。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

第三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第四课时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第五课时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题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8÷2=416÷4=432÷8=4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94、1(填空),书p942(填空),书p943、4。

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篇9: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蓝色的树叶·教案

教学目标·

再读课文

拓展活动

噢,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 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1)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2)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生1:我想自己读,让大家给我评点一下。

生2:我想听听王彦读,然后我学一学他。

生3:我想读一读,请王老师评价一下。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美丽的风筝”强调“美丽”,说明小松鼠看见风筝很高兴、很激动、很惊喜;“他高兴得哭了”说明他再次得到了小熊的友谊很激动。

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这只小鸟说吗?

生1:小鸟,你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13、从现在开始·教案

A案

教学目标:

读读演演

1自由读课文,读好每个角色,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在旁边画个笑脸娃娃。

2学生自愿组合,分角色表演故事。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看哪组被评为最佳表演者。

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猴子当了兽王以后,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

2说说班里的小干部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你当了小干部,你将怎样做?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万兽之王” 动物们

猫头鹰 叫苦连天

袋 鼠 直 摇 头

√小猴子 欢 呼

篇10: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篇1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17.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18.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一、新颖的开课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二、识字写字与读文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读中品,读中悟。三、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环节

19. 《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篇12: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指导习作,注意事例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关相片或图片。

2、投影仪。

3、成长日记。

4、例文片段。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到父母亲付出的艰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记忆的长河会慢慢地冲淡一切,但有些事是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那份无私的爱。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父母亲对孩子多少爱呀!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一起来回忆我们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点点滴滴吧!

二、开拓思路,选材构思。

1、师用课件展示相关(婴、幼儿及读书时期)各阶段的相片,附上相关的成长日记(配乐《摇篮曲》)

(1)生回想自己成长中最令人难忘的事。

(2)小组交流。

(3)师进行小结:

父母亲把我们拉扯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间倾注了他们多少的心血与泪水,多少的关爱与希望呀!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当我们调皮的时候,当我们学习不认真的时候,当我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那一幕幕鲜活的画面都随着记忆的回转展现在我们脑海中。你们看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回忆:

2、课件出示4幅图片及与图片相关的'范文片段。(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

(1)师:随着轻柔的音乐朗读片段。(配乐《月光曲》)

(2)师引导:你们看,这些只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小事情,可他们写得多详细、多具体呀!我相信你们会比他们说得更精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与父母之间发生的那些最令人难忘的事吧!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写事例片段。

(1)大家都说得很精彩。让我们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打开记忆的闸门,记下那感触最深最浓的一幕。

(2)学生动手写事例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精彩一刻。(个别学生读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出示提纲:

A、你想写谁?写他什么事?

B、考虑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你心情的变化。

(4)师:这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让父母付出了许多艰辛。此时此刻,你最想和父母说些什么?为父母做些什么?

四、师总结:(配乐《念亲恩》)

孟子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不正是告诉我们母亲的关爱犹如春天的雨露,孜孜不倦地哺育着小草成长。这样无私的爱,作为子女的我们如何能报答得尽呢?孩子们,请把你们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补充完整,读给你们的父母听一听,让他们品味一下你们的佳作,这也算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赏析佳作,修改病文。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本单元情况

二、出示一两篇佳作

1、自由读。

2、评价。

注意围绕几点评:

(1)语句通顺。

(2)事例清楚,具体。

(3)用词恰当、丰富,语句生动。

(4)人物刻画细致。

(5)写出真情实感。

三、出示病文,指导修改

1、自由读。

2、自由改。

3、读读改后的句子、段落。

3、前后比较,休会修改的作用大。

4、全班动手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总结

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好文。

五、作业

继续修改,抄正作文。

篇13: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上Unit5Let’sEat! 单位:青云镇教研室主备人:孙莹 2009.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通过就餐这一话题,学习常见的有关食品、饮料的 12个英文单词和与此有关的日常用语。为体现语言运用的实效性、真实性, 本单元围绕这一话题,设计了PartALet’stalk与PartBLet’stalk两种生 活情景,教给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或想要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 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小学生求知欲强,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对 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动口、动手、动脑的全身协调较好。自信心强,有 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本单元应该是比较容易。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ake,hamburger,Frenchfries,noodle, dumpling,bread,chicken,hotdog.及有关的饮料单词:coke,juice,tea, coffee,milk,water. 2、能听懂、会说:Ilikehamburgers.Havesomehamburgers .CanIhavesome……?Sure.Hereyouare.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并能在情景对话中进行流畅交际。 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4、对中西方餐饮文化有一定了解,会唱本单元的两首英语歌。 情感态度⑴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愿。⑵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文化意识⑴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⑵弘扬中国饮食文化。⑶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三上U5A1(对话课) 教学内容:(Let’stalk;Let’splay;Let’ssing)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⑴掌握句型,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⑵了解单词词尾s表示复数。(3)能够运用Havesome…s.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如:HavesomeFrenchfries.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⑷能够听懂、认读并表演对话。(5)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教学重点:⑴掌握新句型,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 ⑵知道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 教学难点:⑴复数。⑵联系实际表演、运用对话。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chicken,hotdog,hamburger,bread,Frenchfries这5种真实的食物或食物的玩具模型,以及食品托盘一个。2.准备教材Let’stalk/A部分的教学课件。3教材配套录音带。4.让学生每人画一份这五种食物的小图片。 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Freetalk. Hello!Hi!What’syourname?Nicetomeetyou!Showmeyourpen!MayIhavealook!……Howareyou? 2.Singasong .师生共唱歌曲“OldMacDonald”,边唱歌曲可以边表演动作。 Step2:Presentation. T:前几天,我们的麦克唐纳叔叔新开了一家餐厅,叫麦当劳。今天,他邀请我们一起去,now,let’sgoandhavealook,ok? T: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天餐厅向我们推荐了哪些美味的食物. 出示课件:呈现已学的六个单词,每出现一个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拼读,并加上学过的相应动作.顺序依次是:chicken、bread、cake、Frenchfries、hamburgers、hotdogs. T:Ok,lookhere.Thisisa…S:Hamburger. T:Yes,youareright.现在老师变个魔术,看,有两个汉堡包,那么我们看看单词发生了什么变化?S:多了一个“s”.“s”。 T:谁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正。T:Yes,谁能试着读一读?S:Hamburgers. 教师加以纠正,强调“s”发[z]音。全班齐读。 T:What`sthis?S:Hotdog.  T:Verygood!那么我们看现在两个hotdog,单词怎么样了?S:也多了一个“s”.“s”。T:谁能试着读一读?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教师找两名学生领读,进行适当的鼓励,注意“s”发[s]。 T: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单词后面加“s”吗?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 T:当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时,通常要在这个单词的后面加上“s”。“s”。 T:谁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正。 “s”吗? S:因为有两个汉堡包/热狗。 T:说得真棒。表示两个相同事物时,要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上“s”,指两个或两个以上。Yes or no? S: Yes. T: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Whatdoyoulike?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T:大家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 T:Ilikehamburgers. T:说到这里,老师都要流口水了。不过,我们的另外两个好朋友Mike和Sarah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大吃一顿了. 出示课件:(A部分的Let`stalk) 第一组对话:Ilikehamburgers.Ilikehotdogs. T:Mike喜欢吃……Sarah喜欢吃……Whataboutyou? T:OK,now,readafterit.(读两遍) 自主练习。 T:Whatdoyoulike?你喜欢吃什么?指名同学回答。T:Continue.继续看。 第二组对话:Hereyouare.Hotdogsandhamburgers. T:好了,香喷喷的汉堡包和热狗终于来了,让我们再一次看看服务员阿姨是怎么说的?T:Whocanreadit?Haveatry! T:Ok,让我们一起读。T:老师也很喜欢.Hotdogsandhamburgers.不过,Mike非常能吃,他觉得汉堡包和热狗还不够,我们看看,他又点了些什么? 出示第三组对话:IlikeFrenchfries.Metoo. T:Ok,nowwhocanreadit?Haveatry! 找学生试读,教师加以纠正。 T:哪一组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Haveatry! 找两组同学试读。 T:Ilikehamburgers.如果你也喜欢hamburgers,你可以说: 用同样的方法操练chicken、bread、cake、hotdogs. 出示第四组对话:Ok,havesomeFrenchfries.Thankyou. T: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张开大嘴,开吃了。Areyouready? T:好了,我们大家和Mike、Sarah一起品尝了美味的食物,相信大家一定还在回味着汉堡包和热狗的香气。 Step3:Practice. 1.  听音答题。仔细听录音,”What’sMikeWouldliketoeat?“ 2.  听音正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读对话,这样可以纠正学生发音。注意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抽词条.三个同学抽词条,抽到哪个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4.刚才大家表现都很棒,那么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说出。(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图片)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孩子们中,进行即兴表演。 Step4:Production. 1.A.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模型或实物,教师建议也组织一次野餐Let’shaveapicnictoday.此后,播放Let’s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听歌曲Let’sHaveaPicnicToday。B.教师解释歌词并带读歌词picnic,Let’shaveapicnic.Onsuchalovelyday.C.然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Let’sHaveaPicnicToday。 2..听音乐传花,背景音乐为“Let’sHaveaPicinicToday”,传到的学生要说: T:OK!?Havesome……(教师递给学生一张实物图片,并示意学生做吃的动作,引导学生)S:It’snice.Ilikeit. (游戏继续进行,将不同的图片发给学生) T:Oh,I’mveryhungry.(辅以动作和表情,引导拿有图片的学生说) S:Havesome……T:It’snice.Ilikeit.(操练Havesome……) 3.小小餐厅厨师 T:现在,老师也想和麦克唐纳叔叔一样,开一家餐厅,不过,老师不知道同学们的口味是什么样的,因此,我想要大家帮一帮老师,调查一下周围的同学喜欢吃什么?你需要用________句型来询问! 每位学生得到一份“食物调查表”,运用“Whatdoyoulike?”句型,至少采访3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喜好完成表格。 Step5:Progress 1..闯关大比拼 T:同学们,麦克唐纳叔叔非常高兴我们能够来到他的.餐厅,他有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不过,我们需要过关才能得到他的礼物。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闯关吧!Let`sgo!OK! a听录音,标序号。(配套练习册P30T1) b听录音,把动物和他们喜欢的实物连起来。(配套练习册P30T2) cReadandnumber.(配套练习册P31T4) 2.Homework. a.听录音,仿读对话,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内容。 b.调查家人或周围的人最喜欢的快餐店实物,作好记录,下节课汇报。 三上U5A2(词汇课) 教学内容:(Let’sLearn;Let’sdo:Let’smake:Let’ssing) 教学目标1、能根据听到的单词识别、指认图片或实物,并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单词。2、能根据指令做动作,画图,涂色。3、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单词:cake,hamburger,hotdog,chicken,Frenchfries,bread。听懂有关进餐的几个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 教学难点:chicken,bread和Frenchfries三个单词发音的纠正。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cake,hamburger,hotdog,chicken,Frenchfries,bread这些单词的图片和单词卡。2新课呈现时的教学课件。3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游戏: 教师播放C部分的歌曲NoodleNoodleDumpling,学生做传球游戏,当音乐停止时,手中拿球的同学要到老师手中抽取一张图片,并大声说出图案的内容,说对的同学将可以拥有此图片。(图片内容为食物单词) 2.教师拿出一个学习用品,say:Ihaveapen.Sssay:Me,too. 用chant的形式,来进行全身运动。 T:Ihavearuler/book/bag.Ss:Me,too. 拿起吃的东西,say:Ihaveanapple/orange.Sssay:Me,too. (设计意图:把学生学习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从已知的到未知的,为下一步骤的呈现作伏笔。 Step2:Presentation. 1.教师戴上自制的厨师帽,说:Hi,I’macookofthefoodshop.讲台上放着所学食物的图片。教师问一个学生:Whichdoyoulike?这个学生选了食物后,教师把这张图片贴在黑板,说:He/Shelikescakes.(领读cake)Icanmakeacakeforyou.教师装出做蛋糕的样子,一边做一边说makeacake,让学生重复,并让学生做出做蛋糕的样子。然后教师说:Ok,eachofyouhaveacake.Now,let’seatthecake.学生一边说eatthecake一边做吃蛋糕的样子。然后再让其他的学生上讲台选食物,重复以上步骤,并呈现以下短语:cutthebread,eatthehotdog,smellthechicken.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新单词的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 2.听读正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内容。3.合作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单词,小组当中评价。(加强记忆,同时教师来回巡视,关注差生。) Step3:Practice. 1. 看口型猜单词。师示范然后一个同学不发音只做口型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考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模拟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验试卷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考试题

语文第五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