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fjsdklf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课程设计作为该课程常规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承上启下的必要教学环节。下面,是我所做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数据库管理软件xBASE系列的基本操作,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交互式开发工具,通过课程实习掌握小型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开发小型应用系统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主要是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理论教学+笔试”模式改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Internet技术等)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完成小型软件的开发。
二、活动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已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或生活需要的调查、分析,做出规划、设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开发小型应用软件,从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知识意义和信息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指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需求情况,确定开发项目;要针对开发的项目再采集数据,进行系统规划,确定系统的框架;画出流程图,并以此写出FoxPro程序及进行调试和修改;编写系统使用手册;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和组织评价工作;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自学。
四、教学设想
课程设计采取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自主地确定设计的课题,确定软件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自学。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五、教学对象
20xx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全体学生。
六、教学时间
20xx年5月~6月。
七、教学过程
共分为五个阶段:
1、动员布置阶段
强调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环境。印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详细地布置设计内容,完成工作,并推荐一些设计项目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阶段
指导学生收集原始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并上报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汇总,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指导。
3、协助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阶段
对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通过论证,确定课程设计项目。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归纳。
4、指导规划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包括确定软件(课题)功能、系统结构(数据流程)、程序流程、编写代码、调试程序。这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这个阶段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是严格要求、规范设计、耐心指导、发扬个性、鼓励创新。
5、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采取三种方法:学生自己演示课题,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表彰;学生书面总结。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总结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相互了解,通过对比发现差距,确立奋斗目标。
八、指导学生学习
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地学习,并自觉地应用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反馈的信息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着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并及时地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去获得信息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Internet资源等),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空间得到充分扩展。
九、课程设计结果统计
课程设计结果统计是完整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1、课题分布
2、课程设计评价统计
如何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学生的综合能力;
(2)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
(3)学生对教学之外知识的汲取能力;
(4)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从软件作品(包括所有要求上交的内容)的外观、软件说明书的编写、软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软件的结构、编写程序的算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十、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如何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课程设计教学的重要问题。
课程设计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据库理论和软件工程学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它们形成意义建构,这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人为的“灌输”,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的。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查阅书籍和文字资料以及利用Internet寻找信息资源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因此,对学生课程设计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设计的本身,而应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的建构要求三个方面去进行的。
总而言之,详细周密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课程设计教学能够科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
篇2: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的探索
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的探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为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开设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但也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操作不够突出等问题.笔者从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的角度,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具体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 者:李斌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 关键词:数据库 实践 教学 高职院校篇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具有知识范围广、逻辑性强、编程灵活多变的.特点,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简述了这门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两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点思路,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作 者:樊宁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篇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该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作 者:赵德才 ZHAO De-cai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青海,西宁,810007 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 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单片机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篇5:《GPS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的探讨
《GPS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的探讨
GP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试图以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为着眼点,以课程的特殊性和现有的实际条件出发,对规范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模式加以分析和探讨,并对课程的模式提出作者的见解,以提高此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作 者:徐双卿 张心平孙艳京 XU Shuang-qing ZHANG Xin-ping SUEN Yan-jing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北京测绘 英文刊名: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P228 关键词:GPS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篇6:《拓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拓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拓展与应用》中的第1课。本课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小游戏,让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解释其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要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拓展”,并自觉培养自己的这种意识,让知识积累得更多,本领锻炼得更过硬。
本课由七个小实验组成,可分二课时完成。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表演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识魔术并神秘,魔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接着通过观察一个现象,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毛细现象来做出解释。然后通过一组实验来回忆大气压力的存在。最后进行一个小游戏,将气氛推向高潮,引入压缩空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课后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趣味小实验,并于下堂课进行表演,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表演皮影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让他们重复实验,认真观察,仔细回想,大胆解释,找到影子大小的变化规律。接着巧设悬念,出示“烧不死的鱼”,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知识的神奇之处。然后学生动手让瓶子吹泡泡,让学生领略热胀冷缩和大气压力的变化莫测的魅力所在。最后让学生亲自上台表演,当一会科技主持人。课后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让学习科学不再是儿童的专利,从而激发共同参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做各种科学小实验。
2、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解释实验现象。
3、知道毛细现象、大气压力、影子的变化规律、热的传递、压缩空气等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5、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1)粉笔、黑墨汁、透明水杯;
2)报纸、直尺、吸盘;
3)投影仪、各种形状的动物剪纸;
4)小金鱼、试管、蜡烛、火柴;
5)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餐盒、剪刀;
6)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颜料、玻璃杯、大盘子、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魔术:山水画
1、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
评析:魔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活动项目,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魔术并不神秘,而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在白色粉笔一端的中心滴一滴黑墨汁,然后将这一端垂直置放在透明的水杯中,你有什么发现?(注:墨汁的量要多一点,放入的速度要快一点,水杯中的水要少一点)
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粉笔会在水面上出现一片“树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毛细现象)
3、揭题:其实魔术并不神秘,魔术的秘密蕴含着在一定的科学知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本领,今天让我们像解开魔术的秘密一样努力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好吗?这其实就是“拓展”。
二、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1、谈话: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三、实验:快慢二重天
1、提问: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实验中,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实验:把一张报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沿外,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又会怎样?
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会向上翘起却完好无损,而重而快击打尺,报纸不会向上翘却被尺打破了呢?
4、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5、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能向尺方向慢慢移动并升起,大气压力没有起太大的作用,重而快击打尺,报纸只能向上移动,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无法向上,被尺打破了。这正如两只大气压力的吸盘吸在一起,如果要把它们分开,移动着分开很容易,垂直拉开却怎么也拉不开一样。
评析:由于大气压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力,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这里借助二只吸盘的移动和拉开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6、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也与大气压力有关呢?
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结:同学们,像纸板托杯水、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挂钩、虹吸管、钢笔吸墨水等都是应用了大气压力。
评析:钢笔吸墨水这个应用大气压力的事例有必要在课上点一点,这为最后一个实验“让瓶子吹泡泡”解释现象埋下伏笔。
四、游戏:无轮子的汽车
1、谈话: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好吗?
2、指导学生制作气垫汽车: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入餐盒上的圆孔,做一个气垫汽车。
3、比赛: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辆汽车开得最快?
评析: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加入了比赛,将学生的兴奋点推向高潮,此时,他们对这种没有轮子却能开动的汽车产生的疑惑,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打开的,以前的知识如放电影般的在他们脑海中闪过,去寻找最符合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4、提问:你知道汽车为什么能开动吗?
5、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6、小结:同学们,这其实就是一只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工作的。压缩空气在我们生活应用很多,你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
7、学生讨论并交流。
8、小结:是啊,像汽车的轮胎、喷雾器、气垫船、风镐等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性质工作的。
五、作业
收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试着做一做,并准备下节课上为大家演示一下,请同学们来解释其中的原理。
评析: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后的时间是无限的,让下课的铃声不再成为科学课的终点,课后进行科学学习,不仅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表演:皮影戏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皮影戏吗?哪几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表演皮影戏?
2、活动:学生让台表演皮影戏。
评析:让学生亲自介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的体验更深,也许问题会在学生的活动中产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科学的宗旨。
3、提问:这些动物的剪影为什么不会变形,为什么可以随意地变大变小?(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由学生在表演中提出)
4、学生自由研究并交流汇报。
5、小结:只要改变物体与光源或者物体与影子之间的距离,影子就可以随意地变大变小。
6、谈话: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虽然有些非常熟悉,有些充满新奇,但是它们会带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复实验、认真观察、仔细回想、大胆解释。
二、实验:“热不死的鱼”
1、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条金鱼,我把它放入试管,并加热试管,请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呢?
2、小组实验:那让我们来试试吧。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注意:试管里的水大概三分之二就可以了;要拿着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
3、交流汇报。
4、小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上部加热,传到下部的速度很慢很慢,所以上部的水开了,下部的鱼儿游得很欢。液体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对流,因此加热水必须在下部加热。
5、拓展:如果继续加热下去,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呢?
6、谈话:对了,热的`不良导体不是不能传热,只是传热的速度较慢而已,如果继续加热下去,金鱼也会被热死的。
7、出示图: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上部,冷空调装在房间的下部。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
评析:“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上部”这其实就是“热不死的鱼”实验的再现,从而再次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上一单元进行节约能源的再教育。
三、游戏:让瓶子吹泡泡
1、讲解实验方法: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将其他吸管与第一支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用一点色素染一下玻璃杯中的水;将瓶子置入大盘子,弯曲吸管,使它探入玻璃杯中;向瓶壁浇热水,吸管有什么现象?再向瓶壁浇冷水,你会发现有什么现象?
2、学生活动并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向瓶壁浇热水,吸管会排出大大的气泡?再向瓶壁浇冷水,染色的水为什么会经吸管吸入瓶中呢?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小结: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产生大大的气泡,再向瓶壁内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把水经吸管压入瓶中。
四、总结、自由展示
1、总结: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会运用到很多科学知识。无论是外部的形态、内部的构造,还是运动或变化时的工作原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注意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科学。
2、展示:我们班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请他们为大家表演一下。我们一边看,一边要想想其中的原理。
学生活动,解释。
评析:课上提供一个让学生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尝试当教师的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减轻了科学教师的工作量。
五、作业
1、请回家邀请家长一起做一个吹熄蜡烛实验:在蜡烛前面放一个玻璃瓶子,是否能把蜡烛吹灭?如果在蜡烛前面放一个牛奶盒,情况又会怎样?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搜集一些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篇7:论文: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刍议
吴S婷邹璇王钟庄熊婷刘敏
摘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做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本文将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就《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和教学网站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2008年教改课题“E-learning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编号:JXJG-08-78-8)和江西省2009年教改课题“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编号:JXJG-09-7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S婷(1983-).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开发:邹璇(1982-),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王钟庄(1981-),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熊婷(1979-),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刘敏(1981-),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47-03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应用技术,其理论和应用技术都在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大部分本科的课程以数据库原理为基础.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办学模式,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确定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定位,但由于课时有限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等原因,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与教材.普遍导致了学生学不精、学不透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将根据我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就《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网站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学院和学科部领导大力支持下.我们经过二个学期的教改实践,我们总结出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我们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就《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和教学网站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希望这些教学改革方案能为其它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开设在大二上学期。课程大多数还是采用由萨师煊、王珊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目前,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方面不适合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f一)教学大纲滞后。独立学院是一个新兴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处在一个边探索,边发展的这么一个教学过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原先都是参照南昌大学本部原有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我们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制约了学院的教学发展,让教学内容没有紧跟时代发展。
(二)教材理论内容多。我们采用的是由萨师煊、王珊主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介绍了数据库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理论、SQL语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新发展、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新技术内容。其中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难理解、难吸收。
(三)实践课时少。当今,数据库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安排,《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时一般在64个左右,理论和实践课时安排比例在3:1左右,实践课时只有16个学时。在原先课本中.对上机实践的内容就比较少,上机实践操作也只不过是对理论内容进行一个验证操作,没有系统全面地对数据库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实验。
(四)实践内容更新慢。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非常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更新也非常快.采用的新技术比较多,但是.数据库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更新却比较慢,尤其是实验环境无法紧跟当前的发展,、在教材实验当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总是落后于相前正在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比如,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流行SQLServer2005.但是在教材当中,还是用SQLServer2000,学习的内容与时代脱节。对于数据库的存取接口,目前大部分教材还采用ADO接口方式.现在在很多编程环境中都不再使用。对于实验内容,我们在一开始主要设计E-R模型和转换,然后简单的用SQL语言来实现先前创建的E-R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单的SQL相关命令操作,像数据库关键技术一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应用.涉及的都比较少。
(五)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少。目前,我院教学模式大部分还是采用面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场所只有教室。由于学院长年扩招,师生比例逐年降低,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和学生进行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沟通.
(六)教师经验少。由于独立学院也是刚刚起步的一个学院,学院大部分还是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很多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就来到学院工作,很少参与过实际的数据库项目开发.数据库技术掌握程度不高。
三、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根据以上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我们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改变原来的不足,现提出几个具体的措施来改变原来所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教学大纲滞后的问题。2009年3月,我们成立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小组,由计算机系主任为组长,组织几位长期上《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老师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我们结合自已多年来上课的经验,围绕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这么一个宗旨,各自提出教学大纲,然后集中讨论和修改,在修订完初稿后.率先在我院2007级计算机l班进行教改实验,我们在一个学期的试验中,不断对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09年7月制定出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等特点的新的教学大纲。
(二)教材改编,,市面上有很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方面的教程,但是还没有一本完全适合我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大纲,我们根据自已重新修定的教学大纲,由系主任为主编.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起.编辑一本适合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在教材的安排上,我们参照《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取长补短.在教材编写的时候.我们考虑到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非常强的技术.在过去的教材中,有需多概念较难理解,学习也较为枯燥,我们在对理论知识点整理的同时.我们结合教师的数据库应用经验.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采用了实际的案例来讲述数据库原理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方法。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我们在讲述触发器的基本概念时,我们会结合我们在实际项目当中的数据库设计案例.我们将案例中的一部分提取出来.详细讲述了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过程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对数据库技术的理解,我们分别编写了一本教材和一本实验指导书.并于2010年9月已经出版发行、
(三)实践课时少的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设定。课时少不是数据库一门课程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所有的课程都存在课时少的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教学计划上,课时少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我院从2005年开始.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二周的工程训练,我们会根据每个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做好工程训练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合理安排二周的工程训练.配合专业课程学时不够的问题。在数据库技术工程训练中,我们会以SQLServer2005为平台,提供以VB、C#、JAVA等语言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题目,让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之前所学过某一种开发语言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能力。
(四)实践内容更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非常快.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更新也非常快,采用的新技术比较多,实验课程必须紧跟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我们将在我们新的教学改革中,开设合理,先进的实验课程。因此,需要在参考其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实验环境,提出新的实验要求。我们在每年的实验课程中不断改进。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从较早的SQLServer2000到目前的SQLServer2005.对于数据库的存取接口.从较早的ADO到目前较为流行的ODBC接口。对于实验内容,从较早的SQL语言简单编写到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应用.并且我们在实验课程中,特别提供以VB、C#、JAVA等语言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案例.可以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编程语言加上数据库技术开发综合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些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应用技能。
(五)针对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少的问题。我们计算机系根据自身特点.自己开发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新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与教师之间一个全新的沟通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它进行作业发布、在线答疑、网络BLOG、教学视频,让教师在办公室或家中,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效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前沟通问题。并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模式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的.在设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达到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及获得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最大化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学习行为)。合作学习强调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但促进学生对智力内容的掌握,还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人际交往、口头表达与协作能力等。我们在进入SQLSERVER相关技术介绍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布置多个课程设计的任务,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每组完成一个题目.其中每人负责完成题目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分阶段写出设计的步骤.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合作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针对教师经验少的问题。由于数据库的发展非常迅速,原有的数据库技术知识渐渐落伍。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研究工作,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旧。学院根据各专业自身发展特点,不断完善教师培训计划,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同时,系里通过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老带新的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系里已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四、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考核方式
一个教学改革改的成不成功.关键看学生的成绩。在教学改革之前,我们的考试方式都是采用笔试,笔试大部分都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内。很多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考后基本上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就考试方式进行转变,我们不仅要考学生的理伦知识部分,而且要考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分二步来计算学生的期末总成绩,我们把期末总成绩分为30%平时成绩和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我们主要放在实践课程当中,我们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在每个学期末,我们会给4个学时,布置一个综合实验,实验成绩将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我们将结合一个学期理论知识来进行考核。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往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经过二个学期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控程度得到了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师也在教与学的环境下不断成长起来。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更新与完善现有的数据库理论和技术.了解最新的国家精品课程、优秀的教学改革方案,不断吸取国内外数据库课程的最新教学成果,来更好地服务学生。同时也希望这些教学改革方案能为其它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Ⅱ3Ⅱ5]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程全洲,王兴.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7).
[4]李军等.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12).
[6]张宗利,戚常林.E-leaming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的整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7).
★ 高层设计原理论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设计(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