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4 23:37:04 作者:出厂设置无效 其他教学资源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出厂设置无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评语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评语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评语阅读及答案

评语阅读及答案

《评语》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

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

“还没看,不知道。

”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

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

”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

“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

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

“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

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

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

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

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

放暑假的前一天, 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

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

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

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

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问题: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

(2)十多年后,____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_和___心理。

(3分)

20.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

21.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

答案:

18.(l)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

一学期后,我才突

篇2:《评语》阅读答案

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来源:学科网]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 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 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⑴小学三年级时,___;

⑵十多年后,___

19.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和___心理。(3分)

20. 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21.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D 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篇3:《评语》阅读答案

18.(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9.排比、急切、疑惑。

20.【题示】本题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考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可以将本题转化为“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来思考。

21.B

22.【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类题型来思考,再加以比较、回答本题时,要关于运用其他考题,第18题就是一个提示。林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具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广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篇4:《评语》阅读答案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 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 不去,还自动变成歌 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 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⑴小学三年级时,___;

⑵十多年后,___

19.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和___心理。(3分)

20. 第⑭段画线 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21.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D 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篇5:《评语》阅读答案

《评语》阅读答案「精选」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 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

(2)十多年后,____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_和___心理。(3分)

20.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

21.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

阅读答案

18.(l)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

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9.排比、急切、疑惑

20.【提示】本题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考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可以将本题转化为“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来思考。

21. B

22.【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类题型来思考,再加以比较。回答本题时要善于运用其他考题,第18题就是一个提示。

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篇6:《评语》 阅读答案

18.(l)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

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9.排比、急切、疑惑

20.【提示】本题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考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可以将本题转化为“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来思考。

21. B

22.【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类题型来思考,再加以比较。回答本题时要善于运用其他考题,第18题就是一个提示。

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篇7:评语阅读短文答案

评语阅读短文答案

评语阅读短文答案【1】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

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

“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

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

“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

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

“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

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

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

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

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

也多了些期待。

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

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

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

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6分)

(1)小学三年级时,;

(2)十多年后,。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 句式:

该句反映了我当时和心理。

(3分)

3.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

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 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 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 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

一学期后,我才得知是误读。

(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

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排比、急切、疑惑

3.【提示】本题间接考查了描写方法,能答出“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即可。

4.B

5.【提示】本题考查“标题的好处或作用”,同时两个题目加以比较即可。

从结构上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文章线索,贯穿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前一部分。

“评语”这个题目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内容角度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

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我”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

中引以为戒,其中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2】

1、评价的原则

(1)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主要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

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师不断改进阅读教学。

因此,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显示等,都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阅读能力的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学生不应是被动的被评价者,应是评价的主动参与者,是主体。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会真正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主动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综合性原则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等,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兴趣、习惯等也是阅读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评价阅读能力要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评价的内容不应过于单一,但也不必面面俱到。

我们认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要以理解能力的评价为主,兼顾认读能力、初步的评价鉴赏能力、阅读速度、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每次评价考查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综合性(如,可包括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对表达方法的了解等)。

如果考查的内容单一,就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面面俱到,势必会造成题量过多、次数过于频繁,增加师生的负担。

依据阅读能力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精心设计好考查题目,对阅读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其次应注意评价方式的综合性。

不能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只重视期末考试而忽视单元测试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不能靠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8:评语阅读题答案

【评 语】

(台湾)王传明

1一九九八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的最后上课日,有些小朋友知道要领奖或打算去图书馆借假期要看的书,所以还是背着了书包。我呢?既不借书,也不领奖,索性空手到校。果然,在学校待了半天,拿了张学期成绩单,就等中午排队回家。

2转过路口,队伍自动解散。我加入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 ,已经折得皱巴巴的。

3 “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

4 “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那几个已经看了评语却没搭腔的,就是最好的证明。

5 “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6“害群之马?”我说。

7 “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8康康苦笑着亮出评语:“好动多言”,小安的是“生活散漫”。

9“你的呢?”他们问。

10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

11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12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

13小男生可能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心里还是在意老师的看法。我高兴有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14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和几个好朋友一样,上课时桌下藏着漫画,或用镜子反光照老师的后脑勺,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甚至不耐烦地“啧”一声警告我们。她既然觉得我们这一群心不在焉、好动多言、生活散漫,又怎么独独觉得我用功?

15难道老师在开玩笑?嗯,这似乎比较有可能。看,评语上还有墨水未干就被弄脏的痕迹呢。又或者是……

16虽然有那么多疑惑和猜测,但心里还是高兴的。最后,我宁可相信老师觉得我赶作业时的奋笔疾书、月考当天的临时抱佛脚,也算是一种用功。

17晚上,我拿成绩单给爸爸签名。爸爸皱着眉,先看一整排从国语、数学,到体育、美劳全部是“乙”的成绩,再看到另一旁的老师评语,欲言又止。最后,只叮嘱我要听老师的话多用功,就签了名。

18整个寒假过年期间,我本打算依着往例,在看电视、玩游戏中度过,但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9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20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我带了书包到学校,不只装了借的书,还有镶框的学期成绩奖,和图书馆义工的小礼物,书包塞得沉甸甸的。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

21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22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更你上学期的一样!”

23“活泼又用功?”我有点讶异。

24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25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其实是“欠”。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26尴尬和难过在脸颊加温,正当眼泪要夺眶而出时,我听见朋友相互比较着。原来心不在焉、不知上进、好动多言……乃至活泼欠用功,几乎都轮流交替着被拿来当我们的评语;而我,因为看错一个字,幸运地跳出这样的循环。突然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 (正面情绪、兴奋、庆幸)带走了。

27如果阿益他们也看错了字,甚或当真得了适时的鼓励,他们会不会也奏起振奋的音乐,驱使自己进步?

28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给学生的成绩单评语早已改成印刷字体,而且内容都是电脑设定、只需勾选样板文字,简便却很难发挥我期待的效果。所以我准备了一盒粉彩印刷的学生赞美,更想给有待改进的学生适时的肯定。

29我用字迹工整、快干墨水写的字,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30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出节日小卡、手机短信,或网络留言。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31而我总是不忘提醒学生和自己,当别人给我们一个“欠用功”的评语时,不必灰心难过。如果觉得“又用功”对我们其实更有帮助,看错一个字又何妨?

【阅读题】

18.读完本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小学三年级的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要求:50字以内。(3分)

19.作者为自己把老师评语“活泼欠用功”看成“活泼又用功”,在文中埋下了几处伏笔,请简要说明其中三处。(6分)

一:

二:

三:

20.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 “直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老师给我的评语“活泼”有什么含义?(“活泼”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和年轻人很可爱,讨人喜爱。”)(2分)

(2)阅读第24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4分)

突然,所有负面情绪都被 (正面情绪 兴奋 庆幸)取代了。

我选 ,原因是

21.《评语》第13- 16段,作者为什么把我看到评语后的心理写得如此丰富细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4分)

22. 有读者说,故事写到27段就可以结束了。写我当老师后的做法显得有些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8.(3分)我因将老师“活泼欠用功”的评语误看成“活泼又用功”,而得到了极大的激励,从此发奋进步了。

19.(6分。每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1)在路上看评语时,只掀开一角看;(2)因我高兴又害羞,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伴们看;(3)评语有墨水未干就被弄脏的痕迹;(4)爸爸看到评语时,欲言又止。

20.(6分)

(1)(2分)文中老师的评语“活泼”的意思是心不在焉、生活散漫、好动多言。(1分)有贬义在内。(1分)

(2)(4分)庆幸(1分)。“庆幸”写出了我对因看错了评语,而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非常喜悦和幸运的心情。和前面的“幸运”相呼应。(1分)用“正面情绪”这个词则无法体现这种幸运和喜悦的心情。与语境不合。(1分)作者在26段情绪是由负面“尴尬和难过”转变来,与“尴尬和难过”对应应是喜悦的心情。如果用“兴奋”一词明显与第26段的语境不合。(1分)

21.(4分)作者把我看到评语后的心理写得如此丰富细腻,写出了我疑惑和猜测,更写出了我因得到老师正面评价高兴的心情;(2分)如此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为下文我的转变做了充分铺垫。(2分)

22.(4分)不赞同(1分),写了我当老师后对学生善意的和鼓励正是小学三年级事件对我的影响,适时的肯定能让一个有待改进的孩子得到改进,适时的鼓励能改变一个孩子,(1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

赞同。(1分)故事到第25段,内容已经很完整,(1分)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人生经验,也已经在第27段点出。(1分)内容和主题已经很明确,没必要再写下去。(1分)

篇9:《评语》的阅读答案

18.(3分)我因将老师“活泼欠用功”的评语误看成“活泼又用功”,而得到了极大的激励,从此发奋进步了。

19.(6分。每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1)在路上看评语时,只掀开一角看;(2)因我高兴又害羞,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伴们看;(3)评语有墨水未干就被弄脏的痕迹;(4)爸爸看到评语时,欲言又止。

20.(6分)

(1)(2分)文中老师的评语“活泼”的意思是心不在焉、生活散漫、好动多言。(1分)有贬义在内。(1分)

(2)(4分)庆幸(1分)。“庆幸”写出了我对因看错了评语,而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非常喜悦和幸运的心情。和前面的“幸运”相呼应。(1分)用“正面情绪”这个词则无法体现这种幸运和喜悦的心情。与语境不合。(1分)作者在26段情绪是由负面“尴尬和难过”转变来,与“尴尬和难过”对应应是喜悦的心情。如果用“兴奋”一词明显与第26段的语境不合。(1分)

21.(4分)作者把我看到评语后的心理写得如此丰富细腻,写出了我疑惑和猜测,更写出了我因得到老师正面评价高兴的心情;(2分)如此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为下文我的转变做了充分铺垫。(2分)

22.(4分)不赞同(1分),写了我当老师后对学生善意的和鼓励正是小学三年级事件对我的影响,适时的肯定能让一个有待改进的孩子得到改进,适时的鼓励能改变一个孩子,(1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

赞同。(1分)故事到第25段,内容已经很完整,(1分)作者想告诉读者的人生经验,也已经在第27段点出。(1分)内容和主题已经很明确,没必要再写下去。(1分)

篇10:评语叙事散文阅读答案

评语叙事散文阅读答案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 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 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

(2)十多年后,____

19.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_和___心理。(3分)

20.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

21.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

答案:

18.(l)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

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9.排比、急切、疑惑

20.【提示】本题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考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可以将本题转化为“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来思考。

21. B

22.【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类题型来思考,再加以比较。回答本题时要善于运用其他考题,第18题就是一个提示。

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

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

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篇11:评语的阅读题答案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____;

(2)十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心理。(3分)

3. 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4. 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

1.(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排比、急切、疑惑

3.句中“挑”“丢”等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4. B

5.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篇12:《材料》阅读答案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要知道 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只能耐℃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篇13:《材料》阅读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8.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9.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20.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22..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三)18.C 19.A 20.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21.(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2) 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22.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篇14:阅读答案参考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2)杂然而前陈者( ) (3)猛浪若奔(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贤于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于王   D.皆朝于齐

小题4: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2分)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篇15:阅读答案参考

小题1:①.通”返” ②.陈设,摆放 ③.飞奔的.马

小题2:(2分)脸色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

小题3:(2分A

小题4:(3分)(1)山水之美 (2)与民同乐

小题1:试题分析:“反”,通假字,通“返”;“陈”,一词多义,陈设;“奔”,古今异义词,飞奔的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颜”(脸色)、“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是介词,在的意思。A.在;B.比;C.给;D.面对。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主要写的是富春江山水的美丽,“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

篇16:《马上》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马上

(宋)陆游

残年流转似萍根,马上伤春易断魂。烘暖花无经日蕊,涨深水过去年痕。

迷行每问樵夫路,投宿时敲竹寺门。不信太平元有象,牛羊点点散烟村。

注:此诗乾道八年春(1172年)作于梁山至邻山(今四川渠县)道中。象,标志。

19.颔联写景,选取“花”“水”意象,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20.尾联化用苏轼《山村五绝》(其一)的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请结合诗句,

从手法运用、思想内容角度分析两诗的异同点。(6分)

答案:

19.时光流逝,年岁渐老,颠簸流离的愁苦。(2分)

【评分标准】写出“时光流逝,年岁渐老”意思给1分,写出“颠簸游离”意思给1分。

20.(6 分)相同点:(1)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2)直抒胸臆,议论中抒情,“不信太平元有象”“无象太平还有象”表达了对社会太平的标志的看法。(3)都认为国家太平标志是百姓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1)(2)涉及手法,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第(3)点给 2 分不同点:陆诗否定了“太平有固定标志”的说法,意含讽刺之意,讽刺统治者用各种方法粉饰太平的做法;苏诗则用肯定句式,直接告诉人们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太平的标志。

【评分标准】2 分,两小点,每小点 1 分。

篇17:《马上》阅读答案

(1)AD(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

【解析】B项,“讥讽和不屑”不当,没有“不屑”。“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无中生有;C项,不是“没有邮件可寄收”;E项,不是“全方位”展示,“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的概括偏离中心。

(2) ①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视黄马为心肝,把大黄马养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二十多年后,不再需要他作邮递员,但他仍然不舍。

②公私分明,不贪便宜。有些

邮递员不给马喂饲料,但他仍然喂;不让人家骑公家的马;不愿意白领公家的工资。

③乐于助人,质朴憨厚。送信之余,捎带帮牧民们做各种事情;为草原修路而激动,为不能继续送信而失落伤心。

④有小小的虚荣心。认为自己是公家的人;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作出冷漠的样子。(每点2分,任选三点作答)

(3) ①突显人物形象:路修好后,嘎绒非常激动,以此来突出他对公路的渴盼,表现他的质朴可爱;

②使主题更为鲜明:他的激动与后面因为公路修好,不再需要他骑马送邮件的失落形成对比,跟突出他的失落之情,表达他对邮递事业的热爱,突显主题:

③引出下文情节:因为激动,嘎绒没有听明白邮政局长话里要他停止送信的意思,为下文写他去交换站取邮件老头劝他不得不接受事实作铺垫。

(4) 示例:合理。(2分)①从情节来看。前面有很多情节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2分)

②从人物来看,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2分)③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2分)

篇18:《马上》阅读答案

骑在马上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

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小镇到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这个称谓中包含着人们对嘎绒的讥讽和不屑,因为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C.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没有邮件可寄收,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D.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E.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2)嘎绒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极力描写路修好时嘎绒的激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4)文章结尾有“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为什么?(8分)

评语叙事散文阅读答案

经典阅读及答案

指导老师评语 阅读

《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八大山人阅读及答案

《童话》阅读答案

往事阅读答案

《冬天》阅读答案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

千金市骨阅读答案

评语阅读答案(共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评语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