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ucciMo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下册教学介绍,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下册教学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 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下册教学介绍第2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第3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第4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第5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总结第6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第7篇: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入 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新目标》教学方法谈第8篇:2020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话题作文第9篇:2020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话题作文第10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第11篇: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第12篇: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6教学反思第13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介绍4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4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介绍5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5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第16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1~6年级)介绍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17篇: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篇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下册教学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杜志娴
一、国家新课程标准
说到新课程标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概念化、纲领性、甚至具有超前意识的标准。由于把它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并对教学产生深远影响非一日之寒,所以不少教师难免望洋兴叹。我记得我以前培训的时候,曾经有一位50多岁的老师十分感慨地跟我说:“烂………垃圾箱。还教改呢,能把课上下去就不错了,哪能和你们师大附中的学生相比美呢?”其实,殊不知人人都有难念的经。如果说她的学校的学生都不好的话,至少他们的水平是相近的,教授起来进度和难度就比较好把握。而虽然我们学校的学生质量相对来说比较好一些,但是也难免从其他渠道进来一些照顾生。这就致使一个教学班从一开始就有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给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往往第一节课下来就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有的学生觉得讲得慢了、少了,而有的学生却听不懂、跟不上。那么,那些差的学生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呢?我记得有一个学生就如此没头脑:有一次他答历史题的时候,问:美国总统――毛主席;还有一位从外地来的学生,口音、鼻音。可是即使这样,由于我们坚持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并且用任务性语言教学形式授课,即使我们始终没有给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到了初三,教学效果依然十分显著:大多数学生始终学习兴趣高涨、自信心十足。在比传统教学方式减少了近一半的辅导差生的时间的前提下,不仅及格率为100%,而且以明显的优势保持住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而且又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实行多元化、高密度、重能力的教学思路,坚持双套教材并行的原则:也就是说每周用4个课时主讲《新目标英语》、用1个课时请学生自学或请学生代替教师讲授《人教版英语》。在讲授新目标英语的时候,我们这些教师可以充分实践新课程标准和任务性语言教学。而我们所采用的对人教版英语的学习与教授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兼顾到考试。从而达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不误的目的。此外,各种各样英语选修课的开设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样,我们既不完全抛弃传统教学,又可兼顾到教改和素质教育。所以,我今天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口若悬河”。而刚才我所提到的那位老师,首先尝到了我曾经建议过的“头脑风暴”的教学方式甜头,既而也不知不觉地主动尝试起教改来。所以说起教改,并不是因为这个标准是由我们自己定出来的而去捧它,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就叫做“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这些英语老师都做不了,那谁还能执行这些改革呢?那么,现在我就针对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向大家简单地作一下介绍…..
二、任务性语言教学原则
1、任务……对话表演=任务?对人物的界定有广义任务关和狭义任务观之别。广义任务观把所有的课堂活动都看作是任务。而狭义任务观则认为任务是由诸多的有梯度的活动串联起来的。对话表演只是这一任务链中的一种活动而已。但是,不管任务怎样界定,它首先要把握住的就是:……真实性原则
2、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对话表演:只不过是我方唱罢你登场,一唱一喝而已。结果在美国撞车,“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最好让学生在作调查的时候自然地产生对话。
3、任务相依性原则……简单:给图片上色――复杂:研制一个核武器
4、在做中学原则……描述教师的着装并提出建议,翻词典找出想要表达的词语:不穿裤子
在教授完七年级的内容后,很多教师会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异同更加深有体会,并且产生很多具体的想法,但期间也不乏困惑。这个时候,我们常常会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帮助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针对这一现象,我想,我们有必要在理清一些问题和思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就会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设计。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异同
1、传统教学到底和任务型教学有何异同之处?
可能大家对这一段教学内容很熟悉。
A: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你怎么了?
B: I had a cold.我得了感冒。
A: Well, don’t worry. Take some medicine and have a rest. You’ll be better soon.
别担心。吃些药并休息一下,你很快就会好的。
而不知您在接触类似的语言内容时是否遇到和解决过这样的问题:
Your friend has an asthma attack(哮喘病), but she doesn't have her medication. You:
当你身边的人哮喘病发作时,你首先应该___
a. Dial 120. 拨打120
b. Take her outside for fresh air. 带他去户外吸氧
c. Open the window. 打开窗户
d. Get her a cup of coffee. 给他喝一杯浓咖啡
其实,这种问题如果临时出现在英语课堂中,想做出一个定论是不容易的。因为它已经超出了课本和语言知识的范围,而涉及到跨学科的知识。于是,我将类似的问题留在了课后,激励学生继续探究。这反倒激起了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去查资料、咨询其他科目的老师或作医生的家长,最后得知:D是最佳答案。因为咖啡里的咖啡因可以有效缓解这个症状。
类似这样超越课本和语言知识的跨学科问题可能在以往的课堂中并不常见。而在我们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后,此类问题在英语课堂中屡见不鲜。以致教师经常会有一种知识储备不足的感觉。而出现这种超越课本知识的课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设置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正是因为在这个讨论小组中有一位患哮喘的学生,他们的话题才自然地引入到这种急救措施上来,而这四种选项也是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自所持的观点。
在我们现在所实施的英语课堂中,我们不仅仅像传统教学那样更注重得到一个语言结果,即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语句即可。而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注重非语言结果的产生。也就是说,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中的内容之外,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扩展了更多的语言、了解到了各种跨学科的知识、积累了各种交际经验和处理问题的办法、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处。此外,在这种训练中他们还意识到:教师和课本不是他们语言学习的唯一拐杖、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一样可以自学到很多语言知识。学生的能力就是在完成诸如“解决急救问题”这样真实的任务中得到了锻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简言之,其特点是:
1、真实交际,学以致用
2、知识整合,培养能力
3、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因此,我们在近三年来的实验中,总结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的转型:
传统教学 转型措施 任务型教学
教师主体 增加调查、总结、汇报、互评等实践活动 学生主体
被动接受 用中学、学中用 主动学习
独立学习更多地以小组合作或成对练习的形式完成特定的任务 合作学习
教材为主 多套教材并行,以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学习教材为辅
侧重学习结果和终结性评价 结合教学和学习需要制定评价内容 关注学习过程和形成性评价
我们仍然结合八年级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急救措施”这一案例来看任务型语言教学所带来的教学变革。
这是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完成的任务之一。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交际需要演绎出了很多新的单词和比较复杂的句式,例如:昏厥、急救、人工呼吸等等。这时,他们产生了学习的需求和探索的欲望。这些就会促使他们主动通过查找资料、查词典、问同学、问老师来解决学习问题。这时教师所给与的适当指导完全是出自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此时已经由传统教学中为了教授而教授的角色转变成为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授的辅助角色。而学生受自身知识所限,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很自然地会要求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们再看这两幅图:为了解释“人工呼吸”和“吃药”的含义,学生配上了这样两幅幽默画。并在幽默画的周围标满了“开玩笑”的字样。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个性在这种开放式的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和发挥,他们能够大胆想象,真实表达。
2、传统教学中活动和操练所达到的语言程度与完整的任务所要达到的语言程度有多大区别?
可能各位对there be句型的教授都十分熟悉,因为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常常把这个句型和have这个词的用法加以混淆。这样,教师通常就会利用讲结构、讲区别、讲用法、翻译、看图说话等形式来反复操练这一句型直到学生正确说出为止。
而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这种操练活动只是整个任务执行中的一部分,通常处于前任务阶段。有的时候,这种操练仅仅是点到为止,并不占教学活动的主要时间。而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则把重点放在后任务阶段的应用性活动之中。这一阶段的活动往往会对话题进行语言和意义上的延伸。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继续操练和应用这一句型,而他们更多关注的焦点已由前任务阶段中对句型的把握转移到对意义的表达上来,他们最后所接触的语言项目也会超出课本范围,并灵活地依据任务的需要复现和自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任务设计:
此外,任务型语言教学较传统教学来说,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教授也有顺序的差异:
这样,我们只有把握了这些异同,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的设计和转型,并有效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
二、怎样得到任务设计的灵感
其实,任务型语言教学如果只凭借听他人介绍或观看示范课来进行理解似乎并不是很难。但老师们在实践中真正操作起来却还是会遇到种种问题。尤其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任务的设计与把握往往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和难点。任务设计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授课的质量。而令大家最感到头痛的是:虽然主观上希望能够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任务,但往往却抓不住设计的突破口,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些任务设计得似是而非,既花费了时间、又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任务的设计灵感呢?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您只要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点和话题结合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就会得到无限的创意。也就是说,在任务中既要兼顾到基础语言的操练,又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要使学生的语言使用有一定的发挥余地。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结合八年级的教材内容试着设计一些任务吧!
八年级《新目标》上册任务设计建议
Book III--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话题 Free time activities 业余活动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频度副词)
Once, twice, three times a week, month, every day
Exercising, shopping, skateboarding(业余活动)
Milk, junk food, drink(食品)
Structure:wh- questions/What do…?/How often …?(特殊疑问句)
Adverbs of frequency(频度副词)
任务设计参考 1、探讨怎样才是一个健康而又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2、探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3、学习与探讨成功人士在生活和饮食方面给与人们的启发(挑战性任务)
Book III--Unit 2 What’s the matter?
话题 Health 健康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head, nose, eyes, ear, mouth, tooth, neck, stomach, back, leg, arm,
Hand, foot, dentist(身体部位)
Tired, hungry, thirsty, stressed out(表示身体感觉的形容词)
A cold, headache, backache, toothache, stomachache, sore throat
(有关疾病的名词)
Structure:have for talking about health problems(have的用法)
Modal: should/shouldn’t(情态动词)
任务设计参考 1、探讨怎样才能使自己保持健康
2、投医问药:学生人手两张小纸片。请他们在一张纸上写出一种疾病的名称、并在另一张纸上写出治病的办法(药方)。然后交给教师。教师将这些纸张混合在一起,再随机发给每一位学生其他同学写的纸条。让他们根据手中有关疾病的纸条或“药方”去和其他同学配对。在学生问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参考使用书中对话所提供的语言。最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配对的理由
3、探讨不同国家的人对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的不同看法
4、查找和学习一些急救常识(挑战性任务)
Book III--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话题 Vacation plants 假期计划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relaxing, visiting, spending time, babysitting, bike riding,
sightseeing, fishing, take walks, rent(和假期有关的活动)
how long
Structure: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
(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
Where, when, how long questions(特殊疑问句)
任务设计参考 1、评选最受欢迎的假期活动
2、制定最有创意的假期生活方式或计划
3、成立并介绍有特色的夏令营、冬令营或旅行社组织,并招集团队(挑战性任务)
Book III--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话题 Transportation 交通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bicycle, subway, car, bus, train, bus stop, train station, bus station
Subway station(交通工具)
Ride, walk(动词)
Minutes, kilometers, miles(距离)
Structure:How questions(How疑问句)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statements(肯定句、否定句)
任务设计参考 1、讨论今后上学的方式,尤其是网络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何种影响
2、比较不同地域学校生活的异同,并给学校提一些建议
3、研究本市交通状况,提出建议方案(挑战性活动)
Book III--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话题 Invitations 邀请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help, today, tomorr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next week, lessons
(时间副词)
Structure:can for invitations(用can进行邀请)
Modal have to(用have to表示拒绝的理由)
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 for planned actions
(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计划好的、即将发生的事情))
任务设计参考 1、设计最有创意的聚会活动,并进行邀请
2、小小秘书:学生小组活动。请一位学生充当老板,说出自己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另一位充当其“秘书”为其安排每一天的具体时间;而他学生充当记者或老板的朋友发出邀请。而此时让“秘书”和“老板”尽量以各种理由回绝。
Book III--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话题 Personal traits 个性特征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taller, shorter, thinner, longer, calmer, wilder, quieter
Funnier, heavier, more, intellectual, athletic, popular
Same, different(形容词的比较级和多音节形容词)
Be good at, like to(动词短语)
Structure:comparative with –er, -ier(形容词的比较级)
More and both(more和both的用法)
任务设计参考 1、根据性格找朋友
2、探讨怎样养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招聘和找工作(挑战性活动)
Book III--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
话题 Cooking at home 烹饪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turn on, cut up, peel, pour, put, need(动词和动词短语)
How much, how many
Blender, smoothie, milk, yogurt, watermelon, cinnamon, honey,
Teaspoon, cup, tablespoon, popcorn,sandwich, mayonnaise,
onion, lettuce, tomatoes, relish, turkey(食品名称及炊具)
First, then, next, finally(表示次序的副词)
Structure:imperatives(祈使句)
Countable/uncountable nouns(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How much/how many questions
(连接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特殊疑问词的用法)
任务设计参考 1、介绍中国传统食品的做法
2、创意和发明一种新的食品
3、讨论一些特色食品的起源,例如比萨饼等等。(挑战性任务)
Book III--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话题 School trips 学校郊游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aquarium, zoo, science center, gift shop(旅游场所名称)
Seals, sharks, octopus
Photos, souvenir, autograph, prize, movie(和旅游相关的名词)
go, Ate, took, hung out
Go for a drive, sleep late, yard sale(动词或动词短语)
Structure:simple past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Did you, were there questions(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statements in the past tense
(过去式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任务设计参考 1、讨论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动
2、策划郊游活动
3、推荐旅行社:评价一些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旅游安排,然后提出建议。(挑战性活动)
Book III--Unit 9 When was he born?
话题 People we admire 我们所钦佩的人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achievement
Ping-pong player, basketball, player, tennis player, football
player, skater, champion, great, born, star, violinist, movie star,
golfer(运动职业名称)
sneezing, hiccupping
start, stop
first went, first had, learned(动词)
talented, beautiful, loving, creative, outstanding, kind, unusual,
famous(表示品格的形容词)
Structure:passive voice(被动语态)
Adverbial clauses with when(时间状语从句)
When/How long questions(特殊疑问句)
任务设计参考 1、评选天才
2、讨论成长的烦恼,并学习别人的成长经验
3、讨论时代与人的成长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挑战性活动)
Book III--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话题 Life goals 理想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engineer,
Airline pilot(职业名称)
Take lessons, grades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Exhibition, resolutions,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动词及动词短语)
Structure:future with going to(一般将来时)
Want to be(want to be的用法)
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特殊疑问句)
任务设计参考 1、讨论如何做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2、讨论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例如:奥运会等)
3、讨论如何将梦想变成现实
4、讨论社会发展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挑战性任务)
Book III--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话题 Chores 家务杂事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the bed,
fold the clothes, do the laundry
buy some drinks and snacks, borrow some money,
invite your friends(动词短语)
store
Structure:could for polite request(表示请求的could)
could for permission (表示许可的could)
任务设计参考 1、探讨家庭成员所应尽的责任
2、策划对家庭、对社会“献爱心”活动
3、讨论自己对如今“独生子女”这一家庭状况的看法和措施(挑战性活动)
Book III--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话题 Your town 你的家乡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cheap, trendy, unfashionable, service, quality, popular, creative,
Comfortable(形容词)
Home, town, seats, screen, clothes, performer, radio station,
clothing store(地点名词等)
Structure:superlative with –(i)est, the most(最高级)
Irregular comparisons good, better, the best, bad, worse,
the worst(特殊形式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
任务设计参考 1、推荐最好的业余活动或去处
2、创造班级或学校的“吉尼斯纪录”
3、讨论网吧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挑战性活动)
八年级《新目标》下册任务设计建议
Book IV--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话题 Opinions 观点阐述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robot, paper money, credit card, leisure time, pollution, astronaut,
apartment, rocket, space station, moon, Mars
(与未来事物相关的名词)
Structure:Future with will(一般将来时)
Yes/No questions with short answers
(一般疑问句的简短回答)
Quantities with more, less, fewer(表示数量的词)
任务设计参考 1、我的未来不是梦:总结过去,计划将来
2、讨论对未来世界的设想
3、如果我是市长:请学生规划自己未来的家乡并提出合理建议(挑战性活动)
Book IV--Unit 2 What should I do?
话题 Advice 建议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stereo, loud, argue, original, out of style, talk on the phone
(表示日常行为的词)
Structure:Modals could, should(情态动词的用法)
Why don’t you…? (formulaic)(提出建议的句式)
任务设计参考 1、讨论文明礼仪
2、讨论帮助和安慰他人的最好方式
3、研究现在年轻人最常遇到的问题,并讨论原因和解决方法(挑战性活动)
Book IV--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话题 Interesting events 有趣的事情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bathroom, bedroom, kitchen, UFO, alien, barber’s chair(名词)
Cutting hair, climbing, jumping
Land, get out of, take off(动词和动词短语)
In front of
scared
Structure:Adverbial clauses with when, while(时间状语从句)
Questions and statements with past progressive
(过去进行时的疑问句和陈述句)
Past tense(一般过去时)
任务设计参考 1、记录成长中难忘的一刻,评选最有趣、最尴尬…的时刻
2、连锁故事:学生一个接一个用一句话接续前一名同学所讲的内容,组成一个完整而又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比一比,哪个故事最有趣。
3、制作日常生活时间表
Book IV--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话题 Telling a story 讲故事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hard-working, surprise party, report card, speaking, listening
Average, OK(形容词、动词短语等)
Structure:reported speech(间接引语)
Simple past tense(一般过去时)
Can for ability(表示能力的can的用法)
任务设计参考 1、谁说了我的坏话?――请一位学生捂住耳朵背对着其他学生。然后请另一位学生小声地说一句有关这个捂着耳朵的学生的坏话。之后请这位同学打开耳朵,倾听其他同学告诉他的各种各样的“实话”。例如:He said (that) you were very beautiful! 而这些同学所说的诸多“实话”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最后,请这位学生听完后判断哪位同学对他讲了真话。
2、探讨长辈对他们的叮嘱,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挑战性任务)
Book IV--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话题 Decision making 做出决定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late, sorry, have a great tim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ork hard,
wear jeans, let in, take away(动词短语等)
Structure:first conditional if + will(条件状语从句)
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Modal should(情态动词的用法)
任务设计参考 1、恐怖电话:请一位学生说出自己想做的一件事,其他学生说出这件事情的反面来进行“恐吓”。
2、讨论学校或社会到的对我们的约束,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挑战性任务)
Book IV--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话题 Hobbies 爱好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inline skating, marathon, skate, stamp, shell, collect, snow globe,
a pair of(与爱好有关的名词或动词)
since, for(与完成时相关的连词)
Structure:present perfect progressive(现在完成进行时)
Simple past tense(一般过去时)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现在进行时)
任务设计参考 1、评选最受欢迎或最新奇的爱好
2、吹牛大王:请学生用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句型异想天开地说一些话语,看看谁的最不可思议。例如:I have not been eating for 9 days!
3、体育之最排行榜或流行歌曲排行榜等等。例如:…has been skating for…years.
4、讨论人的毅力对成败的影响。(挑战性活动)
Book IV--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话题 Complaints 抱怨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move, annoy, cut in line, wrong size
Right away, in a minute(跟抱怨或解决问题相关的词汇)
Structure:Would you mind + gerund (formulaic)
(表示建议或提出意见的句型)
Will for intentions(用will表达意图或目的)
Could for polite requests(用could表达客气的要求)
任务设计参考 1、给他人的一些建议。
2、讨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所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挑战性活动)
Book IV--Unit 8 What should I get my mom?
话题 Gift giving 送礼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photo album, necklace, bracelet, graduation(与送礼相关的名词)
Personal, take care of, hairy
Snake, mouse, hamster, spider, pig(动物名称)
Present
Structure:Modal should(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
How about (formulaic) (表示建议的句式)
Present perfect tense(现在完成时)
任务设计参考 1、讨论学生在礼品等方面花销上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讨论送礼的礼仪
3、讨论保护动物的问题
4、讨论不同国家对送礼的不同理解和风俗(挑战性活动)
Book IV--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话题 Fun places 有趣的地方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water park
South America, Peru, Holland, European(地点名词)
Tour guide, flight attendant
Structure:present perfect tense(现在完成时)
Simple past tense(一般过去时)
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表示将来的现在进行时)
任务设计参考 1、评选见多识广的同学
2、外企应聘或出国留学应招(也可以同时设计和填写表格)
Book IV--Unit 10 It’s a nice day, isn’t it?
话题 Small talk 小对话
基础语言内容 Words:rain, umbrella, hockey, small talk, thank-you note
(与天气相关的词汇等)
Structure:tag questions(反意疑问句)
任务设计参考 1、真情大考验:请两位最要好的朋友背对背写出自己了解对方的一面,例如:She likes to cry. 然后,另一位中间人收回这两位好朋友所写的内容开始向描述对象核对,请这位同学如实回答,例如:A-(She says) you like to cry, don’t you? B-Yes./No. 看看哪两对好朋友最默契。
2、调查和总结近几年的天气变化异同,提出环保倡议。(挑战性活动)
此外,老师们还要注意:这些任务建议只是一些总体设计,在教学中不可能一下子就执行完毕。我们应该将它们分解、细化成几个小任务来组成任务链,按照支撑任务的语言由易到难、操作由简到繁的顺序分布在各个课时中。这样就会使学生不断被更有接续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吸引着,从而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否则,当学生所掌握的语言不足以支撑起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或任务的操作过于繁杂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完成任务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其次还要注意:最好把一个大任务分成几个步骤做深做透,避免过多的不相关联的任务挤在一起。否则,学生会觉得很杂乱,不仅理解和切换起来需要耗费时间,而且不容易很快融入讨论之中,这样他们就只能“蜻蜓点水”、应付了之。久而久之,就会削弱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任务与课时分配、教学内容等项目之间的协调方式建议
那么,我们刚才虽然谈到了任务的设计方式和一些设计建议,但是有许多老师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难道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中只能教授任务吗?
语法要不要讲,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安排和处理?
每课时的语言处理到什么程度?
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对学习较弱的学生至少应该让他们明确落实哪些语言内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单元为例来看看备课时各部分处理的办法:
备课过程
备课第一步: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和语言目标
话题:谈论对未来的打算
语言目标:
句型:be going to/want to be/what, where, when, how questions(一般将来时和特殊疑问句)
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engineer, airline pilot
(职业名称)
take lessons, grades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exhibition, resolutions,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
(动词短语等)
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话题主要集中在对未来的打算上,而语言主要是将来时。根据这个话题和语言,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延伸出很多任务内容。例如: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设想或书上所给出的对奥运会的设想等等。但是由于句式结构和词汇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在谈论职业这一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和语言结合起来设置一个核心任务。
备课第二步:确定任务核心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核心任务:让学生认识如何将梦想变成现实
但是,这个任务的核心比较大,仅凭一个课时或一次活动是完成不了的。退一步来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有一个梦想的话也不可能一天就实现。它必须要经过不同的途径、反思、调整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将任务核心分解成任务链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科学地调整自己。于是,在这个核心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进入下一步的备课阶段。
备课第三步:分解任务核心,形成任务链
正如我前面所讲述的那样,在分解成几个小任务的时候,应该按照支撑任务的语言由易到难、任务的操作由简到繁的顺序来进行分布,于是我们看这个核心任务分布如下:
了解他人的梦想――了解父母的梦想,吸取父母的成败经验――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梦想――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备课第四步:将任务链分配进每一个课时中,将语言和任务结合起来
通常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将四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分配如下(见书中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基本语言的介绍、前任务的交代与操练
第二课时:Section A: 3a-4,巩固基本语言,将任务深化
第三课时:Section B: 1a-2c,扩展语言,任务高潮
第四课时:Section B: 3a-Self Check,总结和综合运用语言,完善任务及其结果
当然,书中Section A-4和Section B-4所建议的两个任务设计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当取舍,或者灵活分配于各个课时、甚至作业之中。例如:在这个任务链中,由于这两部分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很符合这一任务核心的设计。为了保持这个任务链的完整性,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我就没有将其纳入其中,而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了下去。而且您也能看出,我所设计的任务并没有十分严格地与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保持高度一致,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发挥和学习的余地。
我想,我在这里所提供的课时分配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但最主要的是想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我们的教学设计既要依据课本,更要能够跳出课本的束缚。因为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课本并不一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尤其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更要求教师具备这样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也希望大家能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那么,本单元的任务链也就依照课时安排分配如下:
课时 任务主线 对任务主线的阶段性分配 课型
侧重 能力侧重 语言分配
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如何将梦想变成现实 了解他人的梦想 听说课
(对目标语言的初步认知) 听读:
能准确地听懂和读出基本词汇和句型,掌握听力技巧。
写:
进行简单抄写 基础语言:
单词―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engineer, airline pilot
句型―be going to/want(s) to be/what, how, where questions
相应扩展的语言:
1、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单词
2、句型中不同人称的替换
3、What did you want to be?
4、Most of…/Some of…
5、Did your dream come true? Why?
2
(Section A: 3a-4) 了解父母的梦想――吸取父母的成败经验 交际课
(前任务阶段) 听说:
能熟练进行口语交际应用,掌握交际技巧。 基础语言:
单词-take lessons, grades, dream job, grow up, move to
相应扩展的语言:
1、What did your mother/father want to be?
2、How did he/she do that?
3、Did her/his dream come true? Why?
4、because
5、一些与表达实现梦想的动作有关的动词或短语
3
(Section B: 1a-2c) 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任务报告和知识扩展课(任务实施阶段) 说:
能够有效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汇报等
写:
进行有创造性的、初步的篇章书写,例如写报告等。 基础语言:
单词-exhibition, resolutions, get good grades, get a part-time job, make more friends
句型-when, where questions
相应扩展的语言:
1、有关性格的词语
2、I think/I don’t think
3、趣味性、实践性阅读
4
(Section B: 3a-Self Check) 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阅读和写作课(后任务阶段) 阅读:
能够读懂他人的作品,并理解带有一定难度和生词的篇章,培养阅读技巧。
写作:
有能力修改上一次课时中自己所作的文章。并在阅读中摘取有效词汇和句型以对自己文章进行修改和补充,掌握写作技巧。 基础语言:
综合
相应扩展的语言:
综合
备课第五步:细化每一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听说课)
第一步:唱英文歌曲
每堂课前我们都可以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英文歌曲,并领他们做一些短小有趣的英文游戏。学生在这种不断的熏陶下就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积极配合课上的活动,同时还可以习得很多英语语言和背景文化知识。大家也不妨可以试一试(在后几课时中就不再赘述)。
第二步:头脑风暴――说出社会上流行的职业
这一步可以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能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产生学习的共鸣和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所知道的词汇说一说现在他们所了解的社会上最流行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词典来查找有关单词。这样,可能许多学生不仅已经能够自然地说出教材中所要展示的词汇,还扩展了许多词汇。教师也同时将学生所说的词汇写在黑板上。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以请说出新词汇的学生领读并教授其他学生几遍新单词。这样,不仅能够给与这名学生充分的肯定,还可以激发起大多数学生提前预习的兴趣。
第三步:习得基础词汇和语言be going to
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先不要急于领读和教授书上的单词,而是先让学生独立做完1a和1b中的内容。并让他们根据听力中的发音和自己的拼读能力以及记忆能力努力说出新的词句。然后,教师再给与学生适当地指导和必要的代读。
第四步:进行职业倾向调查
教师发给学生下列表格,并让他们结合1c的语言对其他同学的职业倾向进行调查,并找出与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学:
Names
Questions M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第五步:习得新的句型和语法现象want(s) to do/is(are) going to…
教师先请学生做完2a-2b后,让学生总结出want to do的用法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然后用这种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快速熟悉和掌握这些语法现象(当然,这一步可以灵活处理)。
第六步:小组讨论调查结果,并进行汇报与统计
教师让学生根据第四步中的调查结果,并结合第五步中的语法现象进行报告,以达到操练的目的。而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也要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表格中画正字来执行统计任务。即,统计出在全班同学中最流行的职业倾向。这样就会使全班同学逐渐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1. Sb. is/are going to be a/an…when he/she/they grow(s) up.
2. Sb. want(s) to be a/an… Engineer
How many? 正,正
1. He/She/They is/are going to…
2. He/She/They want(s) to… To study math
How many? 正
第七步:汇报统计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此时可以给与一定的文字提示来协助学生的汇报,例如:
This is the result of our group. Most of students are going to be … But five of them want to be… Only one is going to be a …
And some of our classmates are going to study English well….
That’s the result. Thanks for listening.
第八步:作业布置――调查父母和家中其他人在这个年龄阶段曾有过的梦想
教师仍然给每个学生发这样一个表格(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Family
Questions My father My moth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Where did you want to work?
Did your dream come true?
Why?
第二课时(交际课)
第一步:对话复习
由于上一节课中大部分的基础语言已经接触完毕,所以在这一步中我们利用3a和3b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来复习和巩固。这个时间只需要大概10-15分钟。
第二步:小组活动――统计上次调查作业的结果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的表格:
What did your mother/father going to be? How did she/he do that? Where did she/he want to work? Did her/his dream come true? Why?
______’s mother
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可以请各个小组进行专题调查统计。例如:某个小组专门调查每一位同学的母亲的情况等等。
第三步:请学生写出统计报告
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文字段落提示,例如:
When they were my age, most of the mothers wanted to be a… because they .…. And they studied very hard…. For example: ______’s mother…. Some of they wanted to work in…But some of their dreams came true because…
这个活动比较有挑战性,所以教师要多加进行个别指导,并鼓励学生应用词典。
第四步:各组汇报并做出评价
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小组互评机制”来让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具体操作请看录像:
小组互评
评价内容: Unit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组别 内容
适当
(10分) 观点
明确
(10分) 发音
准确
(10分) 声音
清晰
(10分) 其它
(10分) 总分
(50分) 评价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五步:小组讨论
1、比较现在自己的梦想与父辈以前的梦想的差异
2、比较自己实现梦想的行动与父辈之间的差异
3、找出自己能够向父母学习的地方
第六步:将前一步的小组讨论扩大成全班讨论,并达成共识
第七步:作业布置――1、对家长谈谈自己的梦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2、完成Section A中的第4项内容
第三课时(任务实施阶段)
第一步:学习Section B 1a-2c中的内容
教师要遵循由听到说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在有足够的听力输入后独立说出,然后教师再给与适当指导。由于前两课时的任务中可能已经涉及到某些词汇和短语,所以这一部分的处理可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第三步:请学生结合上一次的作业,说出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第四步:做“职业选择预测”这个小测试
不少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梦想时往往是盲目的,而很多书中对未来人生的科学预测评价内容又很吸引学生,因为他们的确很想知道自己今后到底将会是什么样的?这样,我就把这一类的材料进行了筛选、整理和翻译,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并得到了一些科学的启迪。
在这一步中,教师先给每一名学生发一张这样的阅读内容,让他们尽快做完:
A Test: What kind of job is suitable for your?
First you should write down:
My original(原有的) dream is to be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n read and circle A or B.
PART A:
1. When you are reading a story about a case of murder(凶杀案), can you guess out the murderer before you find the answer?
A. Yes. B. No.
2. Do you seldom(很少)write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错别字)?
A. Yes. B. No.
3. Would you rather(认可…)join the school clubs than(也不…)stay at home?
A. Yes. B. No.
4. If a picture on the wall is not straight, will you make it straight?
A. Yes. B. No.
5. Would you rather read proses(散文)or poems(诗歌)than novels(小说)?
A. Yes. B. No.
6. Can you remember what you have met or heard?
A. Yes. B. No.
7. Can you do everything earnestly(认真地)?
A. Yes. B. No.
8. Do you like playing cards or chess?
A. Yes. B. No.
9. Can you control(控制)your budget(预算)?
A. Yes. B. No.
10. Do you like to learn the elements(原理) of how to make the clocks or electromotor(电动机)work?
A. Yes. B. No.
PART B:
1. Do you like to change some usual habits to save more time?
A. Yes. B. No.
2. Do you like sports in your spare time(闲暇)?
A. Yes. B. No.
3. Is math difficult for you?
A. Yes. B. No.
4. Do you like staying with children?
A. Yes. B. No.
5. Can you name five persons who are really friendly to you?
A. Yes. B. No.
6. If it’s easy for you to deal with(解决)a problem, would you like to give a hand to others or are you afraid of bringing yourself a trouble?
A. Yes. I’d like to help others.
B. No. I’m afraid of troubles.
7. Do you like to do many complicated(繁琐的)jobs?
A. No. B. Yes.
8. Can you read very fast?
A. Yes. B. No.
9. Do you believe the motto “Mind one’s P’s and Q’s(小心谨慎). Go ahead steadily and surely(稳扎稳打).”?
A. Yes. B. No.
10. Do you like new friends, new places or new things?
A. Yes. B. No.
How many As (A1) did you get in PART A? _____
How many As (A2) did you get in PART B? _____
Before you get the answers, please circle:
1. A1>A2 2. A2>A1 3. A1=A2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
学生做完以上阅读后,教师出示这个测试的测评结果。
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一结果和前两堂课的任务结论来进行小组讨论,反思自己的梦想是否合适自己,并给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第六步:发表自己对人生观的看法和实现梦想的办法
第七步:作业布置――为自己的梦想制定一个执行计划
第四课时(阅读和写作课)
第一步:完成Section 3a-3c的练习
在这一步中,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并请学生在做3b之前能够从3a中提取一些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帮助的短语和句型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第二步:小组活动
比较上次作业中各自的梦想计划,评选出最科学的计划给全体同学展示
第三步:完善自己的计划,并应用阅读中所学的短语和句式结构
第四步:成对活动――互相检查对方计划中的语言和内容,指出错误并给出等级。
这一步可以参考我们曾经实践过的“作业互评标准”。
Evaluating Items (评价标准 ) A B C D
作业互评 There are not less than ten sentences in the homework.
(认真完成作业,不少于十句话)
Good handwriting (字迹工整)
Most of the structures and grammar should be right.
(语言结构和语法基本正确 )
To be able to us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correctly.
(能恰当使用新单词和新句式)
There are some fresh ideas in your homework.
(内容有新意,有较独到的见解)
To be able to design your homework beautifully.
(有一定的版式设计,比较美观)
第五步:完成Self Check
第七步:作业布置――完成书中Section B-4,并写出我们将怎样为环保做出贡献
篇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在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2.教材要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编辑思想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
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材的内容要力求简约,避免烦琐,力求灵活,避免呆滞。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材同时要留有余地,增加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上述指导思想。
(一) 教材基本结构
一年级上册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其中两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
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每一组,也可以称作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大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安排的。
如,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四篇课文,既有春天的景,又有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语文园地中,讲春天,唱春天。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又如,第二单元,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新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安排读读背背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要是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
第三单元,保护环境,先用对子歌形象展现了一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好图面,之后是几篇从不同角度讲述环保主题的故事或童话,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要求学生背《小鸟》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身边的垃圾”。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各单元之间,体现了各项内容、各项要求及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螺旋上升。这样安排,符合《课程标准》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审查委员评价:“以专题组织单元,既贴近儿童生活,又蕴含教育价值,且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之间的联系。”
尤其要强调的一点是,八个口语交际的话题,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话题,而是联系每个单元的专题,围绕专题安排的。这样一来,使得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资料、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口语交际是阅读的自然延伸,加强了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第三组的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时,提出实践活动的要求:考察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了。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研究,在进行语文园地的教学的时候,学生便会在各自准备的基础上交流彼此的想法。
又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未来的桥”。在此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经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已经得到一些启示,在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一些灵感,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轮到口语交际时,学生就能调动知识积累,联系自己原先的设想,交流、评说对未来的桥的畅想和设计。
细致研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处处体现了整合的思想。
(二) 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和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既通过识字课承担了一部分识字任务,减轻随课文识字的压力,又充分体现了整合的思想。
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
如,第一单元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三组的识字课,由三组对子组成,其中一组是:“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艉,鸟语对花香。”既认了字,又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
第四组的识字课(P57)是知识性儿歌。儿童在朗读儿歌。儿童在朗读儿歌的同时,认了字,感悟了语言美,还了解了一些自然常识。
又如,第五组的字谜识字课:“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谜面的文字很美,学生可以在动脑筋猜谜语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再如,第六组的量词识字:“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海边风景图)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田园风光图)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公园一角图)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儿童生活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感受到此情此景的和谐优美,感受到“红领巾”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从这些例子里可以看出,这样安排识字,避免了集中识字可能产生的单调枯燥,功能单一,缺少情境、语境的弊端。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审查意见是这样评价的:“这部分编排有新意。精心选择,精心安排,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与热爱,也有利于积累语言。”
(三) 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借童话故事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
全册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思想内涵比较全面,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同时亦有适应信息社会和开放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
篇3: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作为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我,虽了解到了一些教学教法,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教中学英语之难之累。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英语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它,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以及他与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常常存在“厌、怕、弃”的不健康的心理。这使我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目前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于是我改变“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第二、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对来说,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大姐和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
第三、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教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水平,做到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还要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学生就喜欢,他们听课的兴趣就高,接受知识也快。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讨厌。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看问题开始 有可独立的见解,对他们更要注意教态和教学语言的使用。如我介绍新句型时,我利用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一定的动作表情,尽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表情变得自然亲切,使促使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学生就增添了勇气,就能大胆地回答问题。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游戏来辅助课堂教学,激活课堂。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更好的为英语教学服务,力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4: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总结
在本学期,我担任801和804班英语教学工作,一个重点班和一个平行班,从工作的开始,就注定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我在工作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
课前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针对八年级教学目标的不同:八年级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让学生试着模仿语音跟读单词;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在重点班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即用英语教英语,并注意所用语言的正确性、纯正性和流利性,平行班中英结合,慢慢将英语氛围建立起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层出不穷,越来越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地道性和交际性。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不仅把语言用作讲解知识、传达信息和传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目前,由于课堂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唯一的方式和场所,教师更应该注重传达知识和信息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我在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时较能注意所用英语语言的可接受性、简明性、阶段性和实用性。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课下批改作业时,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小组长帮助我检查其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与其他老师商讨,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当然,工作中的不足亦是难免。比如,由于本学期的教学时间安排稍显仓促,学生的听力练习不够充分,还有待于以后加强训练。
篇5: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总结
八年级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一般说来,两极分化形成的规律是: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加深,以及兴趣的减弱,一些学生的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而且落伍人数也相对地增加。到了初二年级,分化现象尤其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必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分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师生两方面,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八年级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是从兴趣出发,随意性和方向性程度大。他们学英语只是一阵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不思上进,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2、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在进行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后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如:记单词,死记硬背;练句型,生搬硬套,不注意语言环境;写句子不遵循英语习惯,强行汉译英逐句逐词对译等。
3、学生不了解学习英语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进行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少学生误以为,英语是知识型、理解型的课程,仅满足于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实践练习上,所以就无法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就会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
4、学生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在经过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后我们知道,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简单句掌握不好就难学复合句,听力差就不能说好英语。如果一段时期没有抓紧,连续出现缺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就困难重重,掉队就难以避免。
5、通过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我们还能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不严格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不全面贯彻英语教学原则,教法单一呆板,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意能力培养,只注重讲解,不注意实践,这样持续下去,学生就很自然地只满足于学好语法、背会单词、看懂课文、会做习题,而实际上没有达到熟练掌握,形成技能。大面积掉队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学生的这些两极分化现象通过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都能总结出来,所以,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在学习英语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根据教材中的情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篇6: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规范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总体思路 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英语合格率为重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困生”的教育补差工作,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水平。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研究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3、继续做好与安委娜老师的师徒结对子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提高。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四、教材简要分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十个单元,另两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反意疑问句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五、教学基本任务和要求 按新课程下的课标,师生共同学习八年级英语教材。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全球意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做到吃的透、掌握牢,使学生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向上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方面还很薄弱,经过上学期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我所教的八年级家庭情况一般,家长很少管教孩子。学生智力因素相差较大,非智力因素差别也很大,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有些学生思想滑坡,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以上的工作,达到逐步感化他们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七、教学方法设计与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生词,常用句子和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6、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8、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9、作业布置要做到数量适中,批阅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要跟踪矫正,认真讲评,尽量面批面改。提高练习质量,要精选资料,杜绝在资料运用上舍近求远、避重就轻的做法。 10、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念英语诗,唱英语歌,讲英语故事,做游戏,谈论各种话题,便对话,进行单词竞赛等。 11、做好后进生转化和优秀生培养工作。对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自学能力。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优秀生名单:杨 琳 张燕 董莉敏 刘紫旋 张运龙 徐增坤 范纯多 王宇等。 后进生名单:王 鑫 陈祥鑫 杜彩凤 卓润成 李凤霞 金鹏 马龙吉 王萍等。 12、搞好听课。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多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方法,促进自己的教学。 八、成绩考核 1、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注重平时检查,课堂提问,行为考查等,淡化考试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2、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3、掌握知识与实践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形成健康心理 十、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安排 Unit 1 6课时 第一周----第三周 Unit 2 5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 Unit 3 5课时 第四周---第五周 Unit 4 5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 Unit 5 6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 Review and Mid-Test 5课时 第八周 Unit 6 5课时 第九周------第十周 Unit 7 5课时 第十周---第十二周 Unit 8 5课时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Unit 9 5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Unit10 5课时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Review and Final-Test 11 课时 第十七周―第十九周篇7: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入 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新目标》教学方法谈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新目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于一体,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习策略、任务型语言学习成分以及语篇材料等多项内容,通过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使用这套教材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学英语教师来说难度很大。首先是教学内容
和技能训练多而杂,教师不知从哪里人手和如何确定重点。其次,教材中的生词量较大。第
三,Section A和Section B中的阅读材料以及从八年级下册开始的每个单元补充的阅读材料
不仅语言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语言使用灵活,许多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语言从传统语法的视角看
非常“不规范”。然而,这些教学难点所反映的恰恰是语言的本质--口语性、交际性、工具性和文化性;也反映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即大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接触一种语言(包
括其语音、词汇、结构和话语材料等),才能习得和学会。
一、围绕任务确定重点。切忌不分主次的“全面开花”
《新目标》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即学习材料是围绕要求学生完成的各种任务组
织的(Brown,2001),这些任务包括向别人描述全家照、读招聘启事、写个人简历、填写求职
表、问路、描述制作过程以及谈论将来的打算等。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
程。
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句型结构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完成“问路和指路”任务的学习材料中就包含了表示方向和方位的词或短语,如“along,near,next to,across from,between,on the right,on the left,in the neighborhood,at the corner”等,也包含了“turn left/right,go upstairs/downstairs”等动词短语以及问路使用的“Where is…?”或“Is there a…near here?”等问句,还包含了指路使用的 “Go along/straight.”,“Take the first
turn on your fight.”等祈使句。这些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运用的单词、短语、习惯用法以及句型结构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中完成“问路和指路”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怎样用英语问路,而且还掌握了与问路有关的常用词、短语和句子结构等。
至于这两个单元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Is there a big supermarket near
where you live?。,/Next to the hotel is a small house with an interesting garden.|Let me tell you how to get to Hemingway Hotel.When you see a big supermarket called Speed Market,
rum leR.教师只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即可,没有必要用复杂的语法规则和语法术语
解释句子,以免把原本简单的任务复杂化。因为这部分内容是用来复习、巩固和展示本单元的
中心任务“问路和指路”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和输入更多的相关语言材料。
恰到好处的讲解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考虑学习任务的特点、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讲解只能适得其反。这样的讲解一方面会把连贯、有趣和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分解得支离破
碎,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导致教学的失败。
二、以输入为主。多模仿套用。少做语法分析
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人们开口讲话前已经通过听的形式经历了漫长的与母语接触的过程,并且积累了大量的母语语言材料。因此,当一个人的生理条件成熟并有强烈的交际需求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口说话。
Krashen和Terrel(1983)在总结母语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应多接触目的语。与此同时,这一理论还强调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状态,强调输人的内容应生动有趣,以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他们在劢已Natural Ap-proach一书中明确指出:自然法的目标是根据对学生需求的调查而制定的。我们确定学生将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语言,会出现什么样的话题。在确定交际目标时,我们并不期望学生在某一课程结束时掌握一组结构或形式;相反,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应付某一特定场合的一组特定话题(Krashen&Terrel,1983)。
《新目标》教材在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与自然法强调的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重视语言材料输入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一点可以从该套教材词汇量大、语法点多、对话内容丰富和语篇结构复杂等特点得到印证。
教师在使用《新目标》教材时,要重视语言材料的输入,注重让学生学习、掌握和积累与某一任务或话题相关的词语和语篇材料,使学生在感知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语感,为真实的交际做好铺垫和准备。《新目标》教材中语法点多、语篇结构复杂并不意味着所有语法结构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只有那些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必须用到的,而学生又没能很好掌握的、或是学生比较生疏的语法结构才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比如,八年级上册第10单元的话题是“谈将来的打算”,那么,“be going tO do sth.”的结构就必须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理解和学习这一句型结构,而且还要对其表达的意义进行讲解、归纳和总结。对于Sec-t'ion A阅读材料“日记”中的一些句子(如:When I grow up,I'm going tO do what 1 wantto do./I'm going tO move somewhere interest-ing.|Paris sounds like a city that I could en-joy.),要求学生理解意思即可。对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不同的地方(如:somewhere interest-ing或somewhere quiet and beautiful),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观察后略作讲解,并指出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上的差异。
在缺乏用英语交际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积累英语语言材料和培养语感的最好办法就是多
听、多模仿、多记、多读和多背。
《新目标》教材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语言材料鲜活,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听力录音的声音、语速和节奏等都比较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具有较强的真实感。教师应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同时模仿所听材料(可留作家庭作业),把听和说(尽管是模仿性的说)
结合起来。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仿说和套用各单元中非常有用的、结构比较复杂但又不宜作详细分析的句子。比如,“He sat there for a 1ong time without doing anything.I call it stand the idea
that old people have no right to be beautiful.I don’t mind what young people think of me./When I grow up,I'm going to do what I want to do./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等。
多记是指记忆单词和有用的语言材料。孤立地记单词容易遗忘,并且也不容易掌握词的用法或搭配。把单词放在句子或语篇中记效果就大不一样。多读、多背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句型,还能帮助其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其语感。
三、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
《新目标》教材在对原教材改编的基础上“增加了复习单元、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分和语篇输入”。什么是学习策略?为什么要增加学习策略?增加了哪些学习策略?如何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Nunan(2001)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学习和使用语言而运用智力和交际手段的过”。他还认为,“在完成每项学习任务时至少要使用一种学习策略。然而,在绝大多数课堂活动中,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了学习策略”(Nunan 2001)。
Oxford(1990)指出:学习策略是积极的和自主学习的工具,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来说必不可少。掌握了学习策略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得更自信,学习也更有效。这是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决定的。Oxford(1990)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有如下12个重要特征:
(1)对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和培养交际能力有促进作用;
(2)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自主性;
(3)是对教师作用的补充;
(4)以解决问题为主;
(5)是学习者采取的具体行动;
(6)既有认知活动也有学习者的许多行动;
(7)对学习起着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8)并不是总能被观察到的;
(9)常常是有意识的;
(10)可以被教会的;
(11)具有灵活性;
(12)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学习策略和学习任务的关系,Nunan(2001)把学习策略分为五类:认知的、人际关系的、语言的、情感的和创造性的。每类学习策略又可细分成对应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若干策略。《新目标》教材中许多任务的设计正是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策略。
《新目标》教材每册书中都有两个复习单元,每个复习单元都有按要求将单词归类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分类学习策略:整套教材的听力部分都有类似“Listen and衄in the chart”的任务,完成这类.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使用有选择的听的策略和记笔记的策略的过程。教材中还设计了许多Pair work,Groupwork和Interview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合作策略或扮演角色策略。例如,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自测部分的Activity2,要求学生先扮演角色读一封信,然后写回信并提出建议:Imagine that you and Sany are on a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Read her letter, then write back and give advice.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既能复习和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又能培养其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情感策略。
教材提供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平台,教师应很好地认识并贯彻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语言材料和各项任务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其学会自主学习。有意识和积极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成绩。
新教材Survey的运用
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列举的众多教学活动类型中,Survey是一种能让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的学习方式。运用这一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Survey活动蕴涵的基本理念
1.Survey活动包括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制作调查表、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以及调查结果的课堂交流与课后展示几个主要步骤。其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起指导的作用。
2.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交互活动、意义协商和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在Survey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相互协商,并运用所学语言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获取信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较为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按照一种与自我概念相吻合的方式学习时,才能称之为意义学习。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自主发挥。在Survey活动中,不同小组所设计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以及呈现调查结果的方式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的自我学习热情得到了较大的激励和发挥。
二、Survey活动的实施方法
任何类型的Survey活动都首先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数据的收集方式、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然后实施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和写出调查报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陔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教会学生Survey的方法。
1.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
Survey活动既要能完成围绕教学的某一主题或话题所设计的任务,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其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发挥其学习潜能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便是基于这一原则而确定的。
2.数据收集方式与调查方式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贯穿于整个Survey活动中。从实施调查到调查结果的分析,再到调查结论的产生,各个步骤都需要有调查数据的支持。收集调查数据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问卷访谈法和网络调查法。教师把Survey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学生分组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确定哪种调查方式更有利于他们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观察法: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份与观察对象相关的表格,并进行记录。
(2)问卷访谈法:在Survey活动中,常把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即根据调查的内容设计问卷,准备好与调查相关的问题,然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记录和整理访谈内容后得出调查结果。问卷中问题的设计有三种方式:①开放式问题,即所要调查的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②封闭式问题,即调查对象要对问题做出正误判断。③选择式问题。即调查对象从所给的选项中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访谈给学生提供了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完成任务的实践,而小组之间的差异又使问卷设计的风格不尽相同,既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特征,又能展现学生的个性。
(3)网络数据收集:学生以网络探究的方式收集与调查相关的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分析。网络数据收集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各小组查阅、收集和分析一些国家针对孩子零花钱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学生在对比、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是非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调查报告
每个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调查对象的描述、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调查结论;有时还需要给出可行性建议。调查报告不仅是Survey活动成果的具体体现,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写作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
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交流,即学生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在课内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借助表格和数据图或运用多媒体和投影仪来呈现和讲解调查结果。据、分析结果和写出调查报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陔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教会学生Survey的方法。
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
Survey活动既要能完成围绕教学的某一主题或话题所设计的任务,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其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发挥其学习潜能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便是基于这一原则而确定的。
2.数据收集方式与调查方式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贯穿于整个SuⅣey活动中。从实施调查到调查结果的分析,再到调查结论的产生,各个步骤都需要有调查数据的支持。收集调查数据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问卷访谈法和网络调查法。教师把Survey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学生分组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确定哪种调查方式更有利于他们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观察法: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份与观察对象相关的表格,并进行记录。
以下是某小组针对SEFC Book 1B Unit 21 Bo@language设计的观察记录表。
(2)问卷访谈法:在Survey活动中,常把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即根据调查的内容设计问卷,准备好与调查相关的问题,然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记录和整理访谈内容后得出调查结果。问卷中问题的设计有三种方式:①开放式问题,即所要调查的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②封闭式问题,即调查对象要对问题做出正误判断。③选择式问题。,即调查对象从所给的选项中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访谈给学生提供了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完成任务的实践,而小组之间的差异又使问卷设计的风格不尽相同,既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特征,又能展现学生的个性。例如,某小组对牛津英语Unit 5 Points of view关于Opinions of TV com- mercials的问卷设计为:
(3)网络数据收集:学生以网络探究的方式收集与调查相关的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分析。网络数据收集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各小组查阅、收集和分析一些国家针对孩子零花钱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见以下网页)。学生在对比、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是非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l
3.调查报告
每个调查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调查对象的描述、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调查结论;有时还需要给出可行性建议。调查报告不仅是Survey活动成果的具体体现,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写作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
调查结果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交流,即学生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在课内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借助表格和数据图或运用多媒体和投影仪来呈现和讲解调查结果。
第二种是课后展示,即各小组将调查结果以手
抄报、黑板报、论坛BBS或校园展览等形式予以展览。这种展览既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又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Survey活动为驱动,学生对感兴趣的课堂拓展内容进行更深的认识与探究,并可以形成了多个研究性课题报告。
例如,“从英美电影看英美文化”,“美国饮食研究”,“snack的兴起、发展与前景”,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比较”,“我们眼中的中美文化差异”等。
三、调查的类型
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Survey活动可分为课前调查、课堂调查和课后调查三种。
1.课前导入型Survey
这种活动方式是组织学生课前调查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话题或主题,激活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分组
调查本年级各班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做调查前学生应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校运动会中所有比赛项目的相关英语词汇,从而为本单元的词汇学习做好铺垫。由于要求学生对各班参赛的前景做一调查预测,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对多方因素进行了评估,拓宽了其想像力以及推理和归纳能力。
2.课堂任务型Survey
这种活动方式主要是通过调查和交流等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并在活动中实践本单元的话题知识。任务型调查活动的主题应突出,教学目的要明确,问卷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并力求简洁。例如,SEFC Book 1B Unit 13 Healthy eating的课堂调查任务为:Do our students have a healthy eat-ing?在这样的Survey活动过程中,学生既是调查者,
也是被调查的对象,而Survey的内容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完成了问卷的设计;问卷涵盖了学生饮食营养、饮食习惯以及影响学生食欲的各种因素等问题。小组调查结束后,学生在组内交流和探讨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对学生的饮食习惯和学校食堂提出了建议,最后在全班交流与展示。这个活动既衔接了本单元的Reading与Speaking,使学生增加了对本兽元话题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
话题知识的语言实践,锻炼了其英语听说能力。
3.课后探究型Survey
这种活动方式主要是组织学生课后对话题任务进行拓展研究与交流。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Survey活动涉及多个步骤和多种活动形式,不侧需要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且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其它方面的目标认识。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在Survey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一
作为一个组织者、观察者和指导者,要善于发现学制Survey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要注重启发学生大胆思维与表达,对各种观点绸予支持和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8:2020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话题作文
Dear Alex,
Our school has invited the world-famous expert Dr. Smith to give us an online lecture on personal hygiene. It will be held at 2:00 pm on May 26th and broadcast on the live channel of our school’s website. In the lecture, Dr. Smith will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hygiene and offer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actice it. By holding the lecture, our school expects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personal hygiene,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 This is a unique learning opportunity. I hope you can make it on tim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篇9:2020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话题作文
Dear Peter,
The picture is about aChinese idiom“wen ji qi wu”. This idiom originated from a well-known story happened in Xin Jin Dynasty. In order to serve their country well, two patriotic young men, named Zu Ti and Liu Kun, both got up and practised sword playing the moment they heard the cock crow. Day by day and year in, year out, they never stopped. Later, they all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protecting their country.
Nowadays, people usually use the phrase“rising up upon hearing the crow of a rooster to practise sword playing”to signify that someone is exerting himself to do something worthwhile. It is also used to describe that a person of noble aspirations exerts himeself in time.
If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about this idiom, please tell me.
Yours,
Li Hua
篇10: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情像清泉,可以浇灌干涸的土地;情像阳光,可以温暖冷缩的心灵。教育实践表明,爱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手段。可是,在今天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他们或者缺乏父爱母爱,或者祖辈过分溺爱。尤其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爱的缺位,他们往往心智畸形,逆反心普遍,不接受老师和长辈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
一、感化――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1.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感化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只有全面的了解教育对象,才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学生,既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历程,更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这样,教育者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2.真诚的关心、帮助每个学生
真诚的关心、帮助学生是感化的关键。农村中学生,学习困难很大,有的心理有压力,有的养成了坏习惯。懒惰、自卑、失落、无助是许多同学的共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在生活上时时关心、真诚帮助;在学习上事事关注、多多指点;在心理上常常疏通、正确引导。这样,不知不觉中,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者、自己人。交往的增多使师生心理距离拉近了。在交往中,师生双方内心世界就会架起一座情感金桥。
二、钦慕――情感教育的捷径
1.树立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让学生钦慕的根本。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钦慕不已,从而对学生产生持续的良好影响。
2.拥有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让学生钦慕的动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渊博的学识既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见解会让学生对你敬佩不已,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以你为榜样,十分乐意与你交往,十分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实践证明,具有广博学识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生钦慕的对象。
三、信赖――情感教育的新天地
放下架子,平等交流
平等交流是产生信赖的基础。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尊和自信,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足够的信赖感。
首先,交流要少一些拘泥和约束,多一些自由和随意。要少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其次,交流要少一些忌讳和做作,多一些真诚和豁达。通过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教师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他们的苦乐,肯定他们的长处,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他们就会感到教师是自己最可信赖的人。
篇11: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通过对126教学策略的学习,根据小组合作学习和“126”精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合作学习的建设:
1、合理分组,培养小组长。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遵循小组成员的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长的选取和培养至关重要。小组长不仅应是学优生,还应具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组长选出来后一定要跟上培训,让他们明确怎样发挥好组长的.作用。
2、明确任务,给足时间。合作学习应该是适时的,必须有明确的任务,英语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大部分任务都需要通过合作(如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来完成。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任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任务,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给足合作的时间,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能和谐。
3、营造环境,学会合作。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序展开、明确分工,避免出现学生各行其是,看似热闹却无实效的场面。师生要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4、突出互动,指导帮助。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合作时若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要及时加以引导,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且不流于形式;如果学生在交流中存在单词不懂、课文不熟的思维障碍,立即给予帮助。必要时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发现等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现,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展示环节如果经常采用竞答、抢答方式来让学生展示,势必会让“弱势学生”边缘化,加剧两极分化。我们应统筹调配,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有同等的展示机会。
5、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追求基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
篇12: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6教学反思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6教学反思
我想今后单词的学习还应该再用心去思考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这些新词。最好是词不离句,不离篇。我想我可以把文章改编为填新单词、短语和适当形式等练习。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第一次快速阅读感知全文,回答三个问题时,我应该多关注那些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学生,并及时给予帮助,由于与学生不熟,只有通过此方法,才能发现哪些学生需要老师帮助。
本来第二次阅读和听力分开的,由于时间紧凑,经过和其他老师讨论,把“读”改为了“听”,个人认为这个改动具有实效性。
第三次阅读我也是把课文的3b做了改动,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不熟悉学生的基础情况;第二,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基础能力情况和乡村学生的基础情况。把3b的直接填写内容,改为了搭配题,降低题目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个人认为这个做法符合实际教学需要。
前面几个活动都是语言的输入,这个环节是语言输出,本来这是这堂课的亮点和难点。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但是遗憾的是我安排的时间还是有点紧。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节好课需要认真的一遍又遍的去推敲,尽量做到准备准确、精确。
篇1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介绍4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材说明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平方厘米
面积含义→常用面积单位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计算
正方形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 变化。
⑴义务教材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七册的第五单元。除没有安排“实际测量”的内容外,这一单元知识的安排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⑵对“面积”的描述与义务教材稍有变化,更加严密。
义务教材: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课标教材: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编排特点
1.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启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四、具体编排
1.面积和面积单位。
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进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
⑴主题图。
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片,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上与指甲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⑵面积的概念。
①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面积的概念。
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
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
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
②从中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此外,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比较的平面部分内进行拼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课本第71页上的两个长方形就可以借助间接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大小。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③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概念后,再让学生使用“面积”,说一说上面三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⑶面积单位。
①教材创设了一个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难以比较出大小。造成认知冲突,诱导学生用别的方法试一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接着,在这过程中引发质疑: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行不行?大小不同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最后,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
②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除了教材安排的活动外,也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其他感知活动。如用纸折出1平方分米大小的一块;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内试一试能摆下多少本练习簿等等。
⑷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
①教材通过例1,引导学生将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进行对比,以促进相关概念的精确分化。其中1厘米与1平方厘米课本已经画出图形,让学生看图比较, 1分米与1平方分米则要求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再进行比较。至于1米与1平方米的对比,安排在“做一做”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有多长。小组同学合作,伸开双臂表示1平方米。”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两种单位的区别。
②教学时,除了强调两种单位的区别,也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联系。如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等。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图形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加以区别,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使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使用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⑴例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路是:实验→猜想→验证→概括。
①第(1)小题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方格或摆面积单位,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从中形成猜想:“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
②第(2)小题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表。然后,启发学生在一系列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出结论,即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做一做”画出了两个长方形,要求学生先量长和宽,再计算面积。学生通过测量会发现第二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这就很容易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⑵例3。(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
例3是一道实际问题,直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能解决。
配合例3的做一做,是求课本封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先独立估计封面的面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估计的。最后通过测量和计算,看谁估计的比较准确。
⑶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十九共安排了11道题,以源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为主。前4题为基本练习,后7题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对比练习,以及稍有变化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第10题让学生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相等的不同长方形,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旨在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这一结论对小学生来说,只能是一个猜想。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以后运用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就能加以证明。
第11题比较灵活。可以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动手剪一剪,再计算,也可以看图计算。三种不同剪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按课本的插图,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可以启发学生看图思考,后两种情况,剩下部分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增加了哪几段?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⑴例4。
①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②例4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③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⑵公顷、平方千米。
①首先,让学生感受体育场的广阔面积。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说明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
②然后,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学生尚末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
③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你知道吗?”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⑶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练习二十共安排了9道题。其中前两题是配合新学内容的练习,第3题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巩固练习。从第4题开始是本单元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综合练习,或综合运用练习。
第4题为常用长度单位和常用面积单位的混合练习。
第5~7题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思考,做出解答。
第9题应提醒学生先想象,再解答。对于空间观念发展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用长方形学具拼一拼,再做解答。
第87页的“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兴趣的同学,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筛选,面向全班作简单介绍。
五、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就面积单位的学习来说,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管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好。但也有些内容,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
认识小数 例1: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
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3:一位小数的加法
↓
例4:一位小数的减法
2.变化。
⑴在92年大纲中有一个注释:“如果小数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⑵在修订大纲中没有再这样提。义务教材修订时,就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⑶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四、具体编排
1. 认识小数。
⑴小数的认识与读法。
①呈现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价。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然后由聪聪提出两个问题:你会读小数吗?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②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其他同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
⑵例1。(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②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③“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⑶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①例2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② “做一做”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图中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小数。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个正方形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在空格里填上关系符号。
⑷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5题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其中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大小。第4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第5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成绩分别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的名次,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秒数越小,成绩就越好。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搞错。
第6题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钱,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旨在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数。
第7题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
第9、10题都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综合练习,区别在于第10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作比较。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⑴例3和例4。
①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标出了8种文具的价格。例3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②例3和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是引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例如,把0.8元改写成8角,把0.6元改写成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当然也可以用小数直接计算。学生不用竖式直接口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教师可以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在黑板上,一般有两种情况。然后教师在小数竖式的上面写上“元、角”,以便学生看清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便于相加减,并感悟其中的算理。
③“做一做”的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④“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这里既出现了小数,又用到了上一单元刚学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⑵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问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也会有学生列出算式1+0.5×3,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五、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 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篇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介绍5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四、具体编排
1.例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
教学时,提出问题后,请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画面下面,一位小朋友提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两位小朋友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可以更放手些,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3~8题,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上,在多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10、14~16题,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注意适时组织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进一步熟悉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第2、9题,是运用乘法和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第11题,是用除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借助习题中啄木鸟、青蛙吃害虫的事例,请学生参与“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问题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2题,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两种规格的牙刷,请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教学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用两步计算时,点拨:想一想,怎样判断哪种牙刷便宜呢?使学生选用比较单价的方式获得答案。
第13题,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学生在租船游湖的美丽画面。请学生解决7个小朋友“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说一说”逐步培养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此外,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请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新的机会,增加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一、教学内容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爱家乡的良好情感。教材呈现了这一实践活动的四个环节。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通过收集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信息,为重新设计校园打下基础。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实际教学中的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
3.设计新校园。这里涉及到一些需要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学生要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二、教学建议
1.适时进行指导。
这个实践活动宜采取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但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指导。例如,在提出了重新设计校园这个任务之后,教师可提示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学生小组讨论出设计校园的计划后,教师应指导每个小组分好记录、测量、监督(负责总体计划的调整、测量)的人员,然后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的考察,看本组的计划是否能够实行,如果不能实行应该怎样进行调整。在室外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检查每个小组是否分工明确,同时监督学生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组的计划,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2.注意评价的鼓励性。
设计活动完成之后,请每个小组将本组的设计平面图挂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请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例如,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新校园图,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点等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鼓励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
1. 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出两个课外小组各有多少人,再说出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在求总人数时,学生既可以直接点数,也可以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统计表中的前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两个课外小组的人员组成情况。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直观图,所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空白图,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先分别出示两个课外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集合圈进行合并。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如中间部分表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同学,左侧是只参加语文小组而不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右侧是只参加数学小组而不参加语文小组的学生。最后,再让学生列式求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2. 例2。
⑴本例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所以,从第一个图中可以看出,一个西瓜重4千克,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四个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思考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在这里还不能直接运用等量代换,需要学生首先考虑: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引导学生想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教学本例之前,首先应该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前两个图并思考: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从第一个图中知道一个西瓜重4千克,如果能知道多少个苹果也重4千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教学时,如果学生抽象地想像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圆片代表西瓜,用小方块代表砝码,用三角形片代表苹果,通过摆学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⑵“做一做”,利用三种小动物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的情境进一步巩固等量代换思想的具体应用。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3.关于练习二十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建议。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性质“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可能不能一下子把既能游泳又能飞的放到中间位置,要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什么,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直接点数,或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第3题,如果学生抽象地想像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等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以后,再尝试抽象地推导一下。
第4题,是等量代换思想的一种变式练习。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第5题,是比较抽象的等量代换练习,实际上是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直观表示法。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第2小题,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教学建议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篇15: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环境和生源都较为特殊,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习惯都较差,八年级学生的分化现象也较为突出,这势必大大影响了初中英语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激发和保持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出适当建议的句型。在开展会话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在有准备的条件下,学生的回答的确是花样百出,令人捧腹。但在轻松的谈吐中,他们却都能自觉地使用我们学到的语言目标,对重点句型能熟练运用,可喜的是,许多同学对问题和烦恼表达的用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能使用准确。为听力的进行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中差生,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本课学的WhatshouldIdo?这课,我发动全班学生都说出自己问题,烦恼和解决方法,整个课堂在热烈气氛中学会并运用所学的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第二单元中,功能话题是谈论个人问题和烦恼,谈论学生的日常烦恼以及解决的途径,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轻松,学生兴趣比较浓厚。但是不足的是,缺少拓展性。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发挥似乎总限制在课文内容,从而显得课堂内容不够充实。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英语水平,为此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然而,学生的水平是受到老师的控制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
篇1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1~6年级)介绍 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卢江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长期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了多套教材,在这一次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社坚持“为基础教育铺路架桥,向新世纪献一流教材”的办社宗旨,又为大家奉献了一套崭新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设计思想,研究和编写的思路;②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如何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的。③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使大家对这套实验教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便于在实验教学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教材的研究和编写人员
由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教研人员和长期从事教材研究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组成教材编委会。(编委会成员在教材的后边写有。)
编委会主任是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刘意竹,副主任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卫国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主任卢江。
教材编委会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丁尔升教授、著名学者郑毓信教授和老一辈小学数学教材专家李润泉编审为顾问。
教材主编是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研究员、编审卢江和副研究员、副编审杨刚(小学数学研究会的秘书长)。
很多富有经验的教研员、特级教师、小数专家目前正参与教材的研究编写。
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在实验教材的研究编写中,我们注意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1.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1)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例如⊙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2)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如大班授课、教学具不足、教师的文化水平还普遍不高等,要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人教版实验教材,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以乡中心小学的现实教学条件和发展趋势为依据,如师资条件、教学具条件、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选择素材、设计教学活动。举例:分类概念的教学。)
(3)开放,就是要坚持开放的原则,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不再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自我的长处和不足,在坚持自我优良传统和学习别国经验方面,在顺应国际潮流和坚持特色发展方面处理好关系,寻求适当的平衡。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特点,也这是我们长期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以继续保留。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编排,我们仍然采用了先教学“9加几”、在教学“8加几”的编排结构。)
(1)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因为,没有双基创新是不可能的。
(2)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
(3)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深化。
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实验教材除了在数与计算方面丰富了内容以外,在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内容。
1. 数与计算。
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尽管《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作了很大的调整,例如计算,删去了很多内容,降低了训练要求;但是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近年来,有关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界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降低笔算难度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等。实验教材注意体现上述改革理念,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丰富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数感。
实验教材重视数概念的教学,并把它作为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不仅安排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如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仍然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增加了感受、估计数的大小,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等的内容,丰富了数概念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例】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的数。(第二册)
【例】万以内数的认识,以体育馆可坐下的人数、广场上大约有330多只鸽子、人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六、七千颗。(第四册)
【例】大数的认识,人口数、面积数,数的产生等。(第七册)
(2)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① 在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在计算教学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索提出问题,再应用计算知识来解决。
② 加强估算。
◎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其他单元里安排了对长度的估计、对面积和体积的估计等);◎结合口算、笔算教学;◎教学重点从估算的方法转为估算的思想和策略。
③ 体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具体方法,经历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到选择简便、合理方法的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作用:鼓励独立思考;承认个体思维差异;允许自主选择。)
体现在 ※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大多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例题中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逐步优化,让学生掌握“通法”“通则”。
※不在出现计算法则。
④ 重视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良好的数感。
计算教学所强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使学生理解算理、算法,掌握计算法则,通过一定的训练形成计算技能--转到--使学生首先理解: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所以应是:※先使学生产生进行计算的需要,再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问题对计算结果的要求、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良好的数感。
2.空间与图形。
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主要的目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偏重于图形的认识与相关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的“空间与图形” 是大力加强的内容,更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实验教材采取了如下措施:
(1)安排更了多的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不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了图形的认识以外的许多内容,如方位与路线图、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三视图思想的渗透等,还增加了如图形的拼组、图形的密铺等,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还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活动”中,安排“莫比乌斯带”“密铺”等。
(2)设计了丰富的探索性活动。
空间与图形的加强了探索性和实践性,实验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如拼组图案、做风车、折纸、剪对称图形、做平移与旋转玩具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设计思路是:“实验→猜想→验证→概括。”
3.统计与概率。
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时代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逐步形成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初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和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材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1)从低年级开始教学统计知识。
从一年级开始安排统计的教学,以后的各年级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统计或概率的教学内容。
第二册开始正式教学统计。例1(固定数据的收集)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例2(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2)加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教学。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强对统计数据分析的教学和根据统计结果作出预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对判断、决策的作用。
◎注意让学生认识统计的作用。
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进行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例】第六册的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预测与决策。
◎ 加强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例】第六册 “平均数” 的教学,以前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3)初步学习概率的知识。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4.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有效措施。
实验教材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① 低年级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
② 中年级注重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 高年级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通过与人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使他们不够严密的数学知识逐渐系统化、结构化。根据这样的理念实验教材的具体措施是: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为数学知识的引入提供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通过设计学校运动会和游园活动来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收集学生喜欢食品、课外活动项目、电视节目等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设计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猫观鱼等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实验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应不仅有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尽量体现这些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
【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时,设计了用不同的物品测量教科书的宽及文具盒的长,让学生通过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厘米和米。
【例】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经历“连加-同数连加-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乘法”过程。
【例】第六册面积单位的教学,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此次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这样的理念,实验教材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具体的做法是: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例题和练习设计大多展示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情境。这些情境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组织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学会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教材改变以往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结论性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丰富的、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展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表达和交流,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多种解法,不要求模式化的解题过程;再如对传统的“计算的法则”的呈现,是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之后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的几条注意要点,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
五、解决问题的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内容之中,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实验教材采取的措施是:
1.结合各部分知识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各个部分教学内容新知识的教学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展开探索学习;当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再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提出的或呈现的问题。这样就使解决问题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比会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否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反映了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实验教材注意创设信息丰富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多呈现了不同的解决策略或方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 加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实际问题,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在数学范畴之内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尝试系统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安排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如引导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找出简单的排列组合数,简单的集合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渗透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解决问题。这些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册:找规律--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三册:最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逻辑推理(排除式推理)
四册:找规律--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五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找出简单的排列组合数
六册:简单的集合和等量代换思想
七册:简单的运筹思想
六、注意体现开放的教学方法,留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验教材注意:体现开放的教学方法,加大教学的步子,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 改变传统的提供课堂教学详细思路的编排方式,体现开放的教学方法。
只反映教学的基本线索,不再面面俱到的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准备题、复习题、教师的提问等)。
2. 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教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如,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5个例题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9个例题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第五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6个例题减少为9个。(第六册)
每册或学期安排60课时左右的教学内容。留有地方安排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时间。
3. 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
① 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
② 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学支持系统
形成以教科书为核心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重点编写具有新颖、实用、开放等特点的教师教学用书,研制实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软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有除了教科书外,还有:
一、师教学辅助资料。
1. 教师教学用书-配教学示范课光盘。
2. 教学投影片。
3. 教学挂图。
4. 配套教具。
5. 多媒体课件。
6.《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二、生学习辅助资料。
1.《同步练习》。
2.《素质教育新学案》。
3. 学具。
三、 教师学习资料与交流园地。
1.《试教通讯》。-- 每学期两本。其作用是:○通过我室的文章和专家文章,为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为实验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开拓眼界。○为实验教师提供发表实验经验、体会的园地,使实验教师能有机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教学成果。
2.《中小学教材教学(供小学用)》。
3. 人教网 --- www.pep.com.cn 。
4. PEP小学数学--支援我国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DVD教学光盘。
篇17: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一个学习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我们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并且注意三者 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的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多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一直在探索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初一的时候,我尝试过情景教学法,尝试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可是,自从升入初二以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爱学英语了,对于我常用的那些方法,他们似乎疲劳了。这是我才发现,不仅仅是初一的学生需要激发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就会随之下降。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在八年级上unit7的第一课时里,我们学习的香蕉奶昔的做法,关于吃的话题,学生们就一直感兴趣,但我想把所有材料和搅拌机带入课堂并不现实,可是没有这些东西课上起来就没有意思,很枯燥。于是,一上课,我便对同学们说,这堂课,我用一只手教会你们做奶昔。同学们眼睛马上瞪大了。他们就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于是我边讲解做法,边做手势。我用一根手指当做“香蕉”,把所有的动作和新课结合在一起,学生们边笑边学。这堂课的效果显而易见,只有两位同学不能复述奶昔的制作过程,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成功感了。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多大的学习,都不能忽视激发兴趣。
★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下册教学介绍(精选1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