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公式作文

时间:2022-11-25 04:07:23 作者:Junji 作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unj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自信的公式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自信的公式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自信的公式作文

自信的公式作文

第一:我知道我有能力达成自己确切的人生目标;因此,我要求自己,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朝这个目标努力。现在我就此立誓,要采取此一行动。

第二:我知道我心中的主力思想,终将化为外在的实质行动,并逐渐转变成物质上的实体;因此,我将每天集中心力30分钟,认真去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借以在我心中描绘出清晰的心理画面。

第三:我知道借由自我暗示,我心中所坚持的任何渴望,终将以实际的方式展现出来,支持我达成目标;因此,每天都要花十分钟要求自己增强自信。

第四:我已写下人生主要确切目标的叙述,我也永远不会中止努力。我会一直努力,直到发展出足够的自信以达成目标。

第五:我完全了解,财富和地位若不是建立在诚信正义上,都不会持久;因此,我不会从事无益于大众的交易。借助与人合作,并且聚集我想运用的力量,我会成功。我会延请他人来帮助我,因为我自己也乐于助人。我会发展对全人类的爱,借此去除嫉妒、怨恨、自私和愤世嫉俗,因为我知道对人的负面态度,永远不会带给我成功。我要让别人信赖我,因为我会信赖他人,也信任自己。我要在这则公式上签署,牢牢记住这则公式,并且以十足的信心,一天大声朗诵一次,这则公式将逐渐左右我的思想行动,让我成为自信的成功人土。

这则公式里,隐伏着一个至今仍无人能解的'自然定律。这个定律的名称无关宏旨。重要是在于,“如果”用在建设性的方面,这则公式就“有助”于提升人类的荣耀。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用到破坏性的方面去,这则公式也一样随时具有杀伤力。这句话中蕴涵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说穿了,就是那些终其一生潦倒失意。以不幸和贫穷了结余生的人,皆因运用了负面的自我暗示所致。原因在于,所有的思考动力,往往都化身为实质的对应事物。

篇2:自信的公式作文600字

自信的公式作文600字

第一:我知道我有能力达成自己确切的人生目标;因此, 我要求自己,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朝这个目标努力。现在 我就此立誓,要采取此一行动。

第二:我知道我心中的主力思想,终将化为外在的实质行 动,并逐渐转变成物质上的实体;因此,我将每天集中心力 30分钟,认真去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借以在我心中描绘 出清晰的心理画面。

第三:我知道借由自我暗示,我心中所坚持的任何渴望, 终将以实际的方式展现出来,支持我达成目标;因此,每天都 要花十分钟要求自己增强自信。

第四:我已写下人生主要确切目标的叙述,我也永远不会 中止努力。我会一直努力,直到发展出足够的自信以达成目标。

第五:我完全了解,财富和地位若不是建立在诚信正义 上,都不会持久;因此,我不会从事无益于大众的'交易。借助 与人合作,并且聚集我想运用的力量,我会成功。我会延请他 人来帮助我,因为我自己也乐于助人。我会发展对全人类的 爱,借此去除嫉妒、怨恨、自私和愤世嫉俗,因为我知道对人 的负面态度,永远不会带给我成功。我要让别人信赖我,因为 我会信赖他人,也信任自己。我要在这则公式上签署,牢牢记 住这则公式,并且以十足的信心,一天大声朗诵一次,这则公 式将逐渐左右我的思想行动,让我成为自信的成功人土。

这则公式里,隐伏着一个至今仍无人能解的自然定律。这 个定律的名称无关宏旨。重要是在于,“如果”用在建设性的 方面,这则公式就“有助”于提升人类的荣耀。从另一方面来 看,如果用到破坏性的方面去,这则公式也一样随时具有杀伤 力。这句话中蕴涵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说穿了,就是那些 终其一生潦倒失意。以不幸和贫穷了结余生的人,皆因运用了 负面的自我暗示所致。原因在于,所有的思考动力,往往都化 身为实质的对应事物。

篇3:公式

公式

公式gōng shì[释义]

①(名)基本义: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如二数的和是s;差是d;求二数的`公式为:大的数是1/2(s+d);小的数是1/2(s…d)。

②(名)泛指可以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构成]  偏正式:公(式[例句]  这道题用这个~来解决。(作宾语)

篇4: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 S = ah

附图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 (米),上底 ,高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 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 ,内圆半径 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 ,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 ,高 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当 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 , ,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 千米/时, 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师: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许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八、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 ________,周长 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 ,高是 ,它的面积 _____________;如果 , ,那么 ________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高是 ,那么它的体积 __________如果 , ,那么 ________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 ,求它的体积V,如果 , , ,V是多少?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22页1、2、3第23页B组1

(二)选做题课本第22页5B组2

十、板书设计

附:随堂练习答案

(一)1.   2.    3.

(二)

作业答案

必做题1.

2.  3.

.

选做题5.

探究活动

根据给出的数据推导公式。

推导从1到 这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的公式,并求当 时, 的值。

答案

当 时,

篇5: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篇6: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 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篇7:同桌公式作文

同桌公式作文

谁说1+1一定等于2?

——题记

小廖是坐在我右边的小女生,稍稍有点蓬松的短发,一双“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净眼睛,笑容甜美,性格雀跃。她最喜欢打开窗户,让顽皮的风在教室里肆意狂欢,惹得一片怨声载道,她却一吐舌头,做个鬼脸,一笑了之。真是令人无可奈何。

童心未泯的她总是连蹦带跳地“啦啦啦”唱着歌来到教室,情绪激昂,快乐满满,让人感觉生活充满了生机。她有时喜欢捉弄人,作为同桌,我自然就倒霉地成了她“开刀”的不二人选。诸如,早上来到学校时,发现抽屉被翻过了,惊,大呼:“有贼。”她却慢条斯理地说:“你的练习册在我这里。”气急,一把夺过,“谢谢,”本想以此刺激她的良知,她却轻描淡写地回一句:“不用客气。”晕死。

不过,抛开这一点不说,我这个古灵精怪的同桌还真有让人佩服的时候。当我被公式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时,她总能披荆斩棘,在题海中左冲右突,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我总是厚着脸皮去问她一些令我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她也会趁机将我“羞辱”一番,然后摆出傲气十足的'样子。等她“趾高气扬”的架子摆足了,自然会细致地替我讲解,直到我终于“拔得云开见月明”,真不愧是我的好同桌啊!当然,语文是她的死穴。这时候,我就当仁不让地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我们不但增进了友谊,还收获了双倍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然而,我们两个看似乖乖的好学生偶尔也会来点儿“违规乱纪”的小行动。我们一致认为,偶一为之的“地下工作”能为枯燥的学习带来有如甘泉的欢乐。于是,自习课上看闲书就成了我们生活的“调节剂”。通常是她“作案”,我“望风”,在我们天衣无缝的配合下,安然躲过老师好几次突袭围剿,我们由衷感慨:还是团结合作力量大啊。

呵呵,这就是我和同桌的校园生活。我们因为有了彼此,如是有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谁说1+1一定等于2?我们用两个人的力量,创造了100分的快乐与活力,我们的友谊见证了1+1>2这一伟大公式。

篇8:各类英语作文公式

各类英语作文万能公式

一、实用性写作(申请信 )

Your address

Month, Date, year

Receiver's address

Dear ...,

I am extremel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to see your advertisement for the position in .... And I would like to write a letter to tell you that.../ I am confident that I am suitable for the kind of the job you are advertising.

.../ I feel I am compet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you have listed. 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 I am enclosing my resume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and reference.

I shall be much obliged if you will offer me a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an interview. I will greatly appreciate a response from you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ies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Best regards for your health and success.

Sincerely yours,

X X X

二、阐述主题题型

要求从一句话或一个主题出发,按照提纲的要求进行论述.

1. 阐述名言或主题所蕴涵的意义.

2. 分析并举例使其更充实.

The good old proverb ----------------(名言或谚语)reminds us that ----------------(释义). Indeed,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orm it.

First of all,-----------------(理由一). For example, -------------------(举例说明). Secondly,----------------(理由二). Another case is that ---------------(举例说明). Furthermore , ------------------(理由三).

In my opinion, ----------------(我的观点). In short, whatever you do, please remember the say------A. If you understand it and apply it to your study or work, you”ll necessarily benefit a lot from it.

三、解决方法题型

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 问题现状

2. 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 we have to face I problem-----A,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First, ------------(说明A的现状).Second, ---------------(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For one thing, ---------------(解决方法一). For another -------------(解决方法二). Finally, --------------(解决方法三).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我的解决方法). 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带来的好处).

四、说明利弊题型

这种题型往往要求先说明一下现状,再对比事物本身的利弊,有时也会单从一个角度(利或弊)出发,最后往往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事物前景提出预测)

1. 说明事物现状

2. 事物本身的优缺点(或一方面)

3. 你对现状(或前景)的看法

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 A becaus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Generally, its advantages can be seen as follows. First ----------------(A的优点之一). Besides -------------------(A的优点之二).

Bu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appar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advantages is that ----------------(A的第一个缺点).To make matters worse,------------------(A的第二个缺点).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I believe that the positive aspects overweigh the negative ones.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我的看法).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A, we should take it reasonably and do it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we are in. Only by this way, ---------------(对前景的预测).)

五、议论文的框架

(1) 不同观点列举型(选择型)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 __作文题目_____. 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at _ 观点一________. 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___原因一_______.Furthermore, in the second place, ___原因二_____. 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观点一_____.

People,however,differintheiropinionsonthismatter.Somepeoplehold the idea that ___观点二_______. In their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___原因一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_原因二_____. Therefore, thereis nodoubtthat ___观点二______.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firmlysupporttheviewthat __观点一或二______.It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_. The more _______, the more ________.

(2)利弊型的议论文

篇9:各类英语作文公式

各类英语作文万能公式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作文题目______.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 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缺点一______. In addition, ____缺点二______.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讨论议题____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

( 3 ) 答题性议论文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作文题目_______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concern to every one of us. As a result, we must spare no effort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s 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undo this problem. First of all, __途径一______. In addition, another way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of the solving problem is ___途径二_____.

Above al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___作文题目______, we should find a number of various ways.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would pref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that is to say, ____方法_____.

( 4 ) 谚语警句性议论文

It is well know to us that the proverb: “ ___谚语_______”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value not only in our job but also in our study. It means ____谚语的含义_______. The saying can be illustr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amples as follows. ( also theoretically )

A case in point is ___例子一______. Therefore, it is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is of great of importance to practice the proverb ____谚语_____.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it is also of practical use to stick to the saying: ____谚语_____. The more we are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famous saying, the more benefits we will get in our daily study and job..

篇10:自由落体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1/2gt(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通算公式 v=2gh

5.推论Vt=2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篇11:常用导数公式

7、y=tanx y'=1/cos^2x

8、y=cotx y'=-1/sin^2x

x分之一的导数等于-1/x2。导数也叫导函数值。又名微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

x分之一的.导数是什么

x分之1的导数:-1/x^2。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y=1/x=x^(-1)

y'=-1*x^(-1-1)

=-x^(-2)

=-1/x^2

篇12:有用功公式

一、有用功

1、概念

物理学中的一种概念。做功是指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的形式的过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经典力学的定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而有用功则是人们做的功中对人们有用的一部分。做功中,有用功越大越好。

2、公式

W有用=FS=Gh(Gh是在斜面或滑轮中用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二、额外功

1、概念

额外功是不用做而不得不做的功,额外功加有用功就是总功。为了把水提上来,要用水桶,就要对水桶做功,使用轮轴还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两部分功为了达到提水目的而不得不额外做的无用功,所以叫额外功。

2、公式

W额外=FS或=W总-W有用(F是不需要的力但又不得不做的,如提升物体的袋子,袋子就是额外的,用袋子的移动距离×袋子的重力就是额外功。)

三、总功

总功是指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除做有用功外,还要克服机械摩擦或机械本身的重力做额外力,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篇13:磁场强度公式

磁场强度的定义

磁场强度是线圈安匝数的一个表征量,反映磁场的源强弱。磁感应强度则表示磁场源在特定环境下的`效果。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用一个固定的力去移动一个物体,但实际对物体产生的效果并不一样,比如你是借助于工具的,也可能你使力的位置不同或方向不同。对你来说你用了一个确定的力。而对物体却有一个实际的感受,你作用的力好比磁场强度,而物体的实际感受好比磁感应强度。

磁场强度的单位

磁场强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为安(培)/米(A/m);在CGS制中为奥(斯特)(Oe)。1安/米相当于4π×10^(-3)奥。

某点的磁场强度与什么有关

在无限大均匀磁介质内,给定点的磁场强度只与导线中的传导电流强度、导线的形状(即电流分布)以及给定点相对于导线的位置有关,而与磁介质无关。

篇14:cosa等于什么公式

判定定理一 两根判别法

若记m(c1,c2)为c的两值为正根的`个数,c1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加号的值,c2为c的表达式中根号前取减号的值。

①若m(c1,c2)=2,则有两解;

②若m(c1,c2)=1,则有一解;

③若m(c1,c2)=0,则有零解(即无解)。

注意:若c1等于c2且c1或c2大于0,此种情况算到第二种情况,即一解。

篇15:同桌公式

同桌公式_650字

小廖是坐在我右边的小女生,稍稍有点蓬松的短发,一双“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净眼睛,笑容甜美,性格雀跃。她最喜欢打开窗户,让顽皮的风在教室里肆意狂欢,惹得一片怨声载道,她却一吐舌头,做个鬼脸,一笑了之。真是令人无可奈何。

童心未泯的她总是连蹦带跳地“啦啦啦”唱着歌来到教室,情绪激昂,快乐满满,让人感觉生活充满了生机。她有时喜欢捉弄人,作为同桌,我自然就倒霉地成了她“开刀”的不二人选。诸如,早上来到学校时,发现抽屉被翻过了,惊,大呼:“有贼。”她却慢条斯理地说:“你的练习册在我这里。”气急,一把夺过,“谢谢,”本想以此刺激她的良知,她却轻描淡写地回一句:“不用客气。”晕死。

不过,抛开这一点不说,我这个古灵精怪的同桌还真有让人佩服的时候。当我被公式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时,她总能披荆斩棘,在题海中左冲右突,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我总是厚着脸皮去问她一些令我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她也会趁机将我“羞辱”一番,然后摆出傲气十足的样子。等她“趾高气扬”的架子摆足了,自然会细致地替我讲解,直到我终于“拔得云开见月明”,真不愧是我的好同桌啊!当然,语文是她的死穴。这时候,我就当仁不让地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我们不但增进了友谊,还收获了双倍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

然而,我们两个看似乖乖的好学生偶尔也会来点儿“违规乱纪”的小行动。我们一致认为,偶一为之的“地下工作”能为枯燥的学习带来有如甘泉的'欢乐。于是,自习课上看闲书就成了我们生活的“调节剂”。通常是她“作案”,我“望风”,在我们天衣无缝的配合下,安然躲过老师好几次突袭围剿,我们由衷感慨:还是团结合作力量大啊。

呵呵,这就是我和同桌的校园生活。我们因为有了彼此,如是有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谁说1+1一定等于2?我们用两个人的力量,创造了100分的快乐与活力,我们的友谊见证了1+1>2这一伟大公式。

篇16:机械效率公式是什么

机械效率是什么

在讲机械效率之前首先要认识三种功:拉力或者动力做的功称为总功;在机械操作过程难免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对完成操作目的没用的功叫做额外功;为完成操作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稳定运转时,机械的输出功(有用功量)与输入功(动力功量)的百分比。

篇17:对角线公式

对角线的性质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篇18:平均速度公式是什么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路程与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它是标量。而平均速度是一个矢量,无法进行比较。例如一个物体围绕一个圆周运动一周,花的时间是t,平均速率是2πr/t,而平均速度为0。

篇19:高中物理公式

振动和波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冲量与动量

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功和能

气体的性质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什么是通路短路断路

什么是电阻的并联

知识拓展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返回目录>>>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返回目录>>>

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4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返回目录>>>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返回目录>>>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返回目录>>>

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返回目录>>>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返回目录>>>

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返回目录>>>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返回目录>>>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返回目录>>>

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第二册P144〕;(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156〕/磁性材料

13电磁感应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14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 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

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返回目录>>>

什么是通路短路断路?

能构成电流的流通,能形成闭合回路的路(也就是电流能从电源正极流出,再从负极流进)称之为通路;其中有一部分电路断开,该条电路上没有了电流就叫断路;如果电流经过的支路中没用电阻(没有用电器)或者将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闭合回路,称之为短路。

知识拓展1.通路状态通路就是电路中的开关闭合,负载中有电流流过。在这种状态下,电源端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关系可以用电源外特性确定,根据负载的大小,又分为满载、轻载、过载三种情况。

负载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叫额定工作状态或满载;低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叫轻载;高于额定功率的工作状态叫过载。由于过载很容晚烧坏电器,所以一般情况都不允许出现过载。2.短路状态如果外电路被阻值近似为零的导体接通,这时电源就处于短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短路电流)I≈E/R。我们知道,电源的内阻一般都是很小的,因而短路电流可能达到非常大的数值,这将电源有烧毁的危险,必须严格防止,避免发生。3.断路状态断路就是电源两端开电路某处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电源不向负载输送电能。对于电源来说,这种状态叫空载。断路状态的主要特点是:电路中的电流为零。电源端电压和电动势相等。

返回目录>>>

什么是电阻的并联?

将几个电阻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以使各个电阻均承受同一个电压,这种连接方法叫电阻的并联,另外由单纯的并联电阻或用电器(用电器:如,电视机,空调,电脑等)构成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

知识拓展

1、折叠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流计算

I总=I1+L2+......+In

即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电压计算

U总=U1=U2=……=U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电阻值计算

1/R总=1/R1+1/R2+……+1/Rn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串联和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串=nxR和R并=R/n

2、性质

(1)串联电路的特点

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2)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电功的计算:W=UIt

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3、电阻的注意事项

电阻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检查其性能好坏就是测量实际阻值与标称值是否相符,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方法就是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两点:

1、要根据被测电阻值确定量程,使指针指示在刻度线的中间一段,这样便于观察。

2、确定电阻档量程后,要进行调零,方法是两表笔短路(直接相 碰),调节“调零”电器使指针准确的指在Ω刻度线的“0”上,然后再测电阻的阻值。另外,还要注意人手不要碰电阻两端或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否则会引起测试误差。

返回目录>>>

初中英语作文万能公式全集

自信作文

自信作文范文

成功公式高中作文

青春公式七年级作文

物理宇宙公式

八年级物理公式

高三地理公式常用

电感基本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自信的公式作文(锦集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自信的公式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