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吵我睡觉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公共经济学作业及考试重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公共经济学作业及考试重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公共经济学作业及考试重点
公共经济学作业及考试重点
一、简答题及作业
1、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2、瓦格纳法则内容?
3、纯公共产品特征有哪些?
4、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什么?
5、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6、功能分配及其形式?
7、需求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8、需求管理中财政的`运用原则?
二、辨析题
1、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谁?
正确观点:不是所有的公共产品供给都是以政
第一文库网府为主体,有的是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正确观点:正、负外部效应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不是正外部效益越大越好。
3、功能预算论的核心观点?
正确观点:功能预算不是单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相应采取扩张或收缩政策。
4、公共选择理论?
正确观点:按照投票最民主,但也存在各种问题,公共政策的选择没有完备的选择理论。政府的失灵是不可避免的,必然出现失灵。
5、政府赤字与公债问题?
正确观点:发行公债是调节经济的常规手段,普遍采用的方式,有其合理性,能达到调节经济的能力。
三、论述题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公共经济学理论来解释)
2、收入分配调节的意义和手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
3、外部性的影响和措施?
4、财政政策怎么调节宏观经济?(结合近年来中国实际情况)
篇2: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税收负担
关税 公债
价格规制
所选答
案:
税收负担: 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社会资源的集中程度, 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关税: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边境、沿海口岸或指定的其他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关口,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价格规制:价格规制是指公共部门通过公共定价的方式,影响企业决策,以达到规制目标。
二、单选题
1. ( )包括税收的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节俭原则等
A.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B.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C. 现代税收原则
一般来说,税率不包括( )
A .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 .累进税率 D .混合税率
按照( ),公共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A、预算级次 B.预算组织形式 C. 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 D. 法律效力
在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中,一个时期内所有社会保障收入全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制度是( )
A .现收现付制 B .基金积累制 C .受益确定制 D .名义账户制
5. 买方通过降低购买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方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
A .前转 B .顺转 C .后转 D .税收资本化
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引入遗产行为和利他动机理论,以证明财政政策无效性的经济学家是( )
A.凯恩斯 B.汉森 C.马斯格罗夫 D.巴罗
所选答案: 1. A 2. D 3. B 4. A 5. C 6. D
三、简答题
1. 简述税制基本要素的种类和内容。
政府一般对香烟和珠宝课以高额消费税,你认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财政补贴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公共规制?为什么要进行公共规制?
5. 简述转移支付的基本类型和内容。
所选
答案:
1答:税收制度基本要素是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规定了向谁征税,为什么征税和征多少税,是征税的基本依据。
纳税人是指依据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纳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者征税客体,对什么事务或者的'活动进行征税,即征税标的物。
税率是应征税额和征收对象之间的比率,是应该征税额的标准,是税制基本要素的中心环节。
2答:消费税指的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收。虽然消费税是在生产环节产生的,但消费者是最终的承担者。政府对香烟和珠宝课以高额消费税是为珠宝是高价奢侈品而香烟则对人体健康有害,政府希望通过征收税收来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意向,并在总量上抑制超前消费。从效果上来看,消费税的征收起到了促进消费在结构上的合理化。
3答:a.价格补贴,是指国家财政在商品购销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对工商企业支付的补贴和在购销价格顺挂情况下对消费者支付的提价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是指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主要只指国家为了国有企业能够经营社会需要,但客观原因生产经营出现亏损,而向这些企业提供的财政补贴。
c.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对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也就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
4答:公共规制指的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和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与监督行为。
公共规制的原因:
a.市场垄断造成产品和服务定价难题,企业自身和消费者无法自行协调解决其中的矛盾,故需要政府出面规制价格。
b.外部性带来成本和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影响市场有效运作,市场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故要求公共部门进行干预。
c.有些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公共部门提供充分信息。
5答:按照转移支付是否附加条件,可以分为有条件转移支付和无条件转移支付。
(1)有条件转移支付,又称分类转移支付,包括配套转移支付、封顶配套转移支付和无配套转移支付。 配套转移支付要求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要有配套资金。
封顶配套转移支付就是捐款人(例如中央政府)可以规定转移支付的最高数额。
无配套转移支付不要求地方政府为某一公共支出项目提供配套资金,而只是要求将款项用于约定项目,专款专用。
(2)无条件转移支付不对款项的具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体使用项目做出规定,通常可用于收入分配目的。
有条件的转移支付会约束地方的行为,因此地方政府更偏好于无条件的补助。
中央政府则更偏好于有条件转移支付,因为可以保证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特定的活动或用途。
篇3: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第五版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高鸿业第五版
三个国民收入总量的关系及公式,GNP与GDP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净值―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GNP和GDP都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但它们所指“国家”
的含义有所不同。
GN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国民,即只要是该国公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
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
GD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境内,即只要是在该国领土上,无论哪国人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
GDP和GNP之间的数量关系: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公式) .
(1)生产法 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 个人消费支出+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私人国内总投资+净出口;
(3)收入法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PI一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用
PDI表示。个人收入在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就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因此,存在以下公式:
PDI=PI―个人所得税
从以上分析说明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以下关联关系:
(1)GDP―折旧=NDP
(2)NDP―企业间接税=NI
(3)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
(4)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宏观经
济总量指标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共同构成测度国民经济活动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两个部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构成及均衡条件
消费函数与储畜函数的表达与推导
C=C(y) C=a+By MPC=dc/dy APC=c/y
S=S(y) MPC=ds/dy APS=s/y s=y-c=y-(a+By)=-a+(1-By)
两个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如何形成
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
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总和来表示,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
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c+s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消费需求
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来代表,所以国民收入=消费+投资=c+i
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图分析)
乘数理论两个公式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公式可以表示为k=1/(1-b)或△Y=△I/(1-b) 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改变量,△I为投资支出改变量。
is-lm模型含义 移动代表的意义
is 商品市场均衡的时候,产处和利率的关系。Lm 货币市场均衡的时候,产出和利率的关系 is 投资增加,曲线右移,储蓄减少,曲线右移
lm 货币需求减少,曲线右移,货币供给m增加,r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y增加,曲线右移
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
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
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失业可以分为由于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周期性失业和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仍然有一定的失业.这是因为,经济中有些造成就业的原因是难以克服的,劳动市场总不是十分完善的.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必要的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通胀的成因来分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需求拉动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结构型通胀,输入型通胀。
按照是否可预期可以分为,可预期通胀,不可预期通胀两类。
按照价格上涨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通胀,隐形通胀。
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分为,温和型通胀,奔腾型通胀,超级通胀三类。
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
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政策。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其原因包括,财政赤字的压力,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银行自身决策失误等。
3、其他原因---如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中国现在是第三种原因造成的, 如果不控制就会进一步通胀,产业结构就会失衡,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宏观经济政策和四大目标
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
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物价水平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交替关系是
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主要内容: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运用: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多留些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又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一些影响,削弱一些减税对增加总需求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收入还是增加了。
经济萧条时,政府还可以采取扩大对商品劳务的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或加速折旧等办法。 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 效应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工具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篇4: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
计算题已经删除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学的产生(前提条件、假设)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人对资源占有的欲望的无限性 人对资源占有的选择性 2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如何分配?
3.经济学定义
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使稀缺的经济资源能够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他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经济领域来满足人们或社会消费的一门学科。
4.※卫生经济学定义:
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保健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5.※卫生资源:提供卫生服务时消耗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
它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管理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第二章 卫生服务需求
6.※卫生服务需要
从卫生服务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务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其卫生服务数量。
7.※广义的卫生服务需要包括
(1)个人觉察到的需要:是指人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患了疾病或为了预防疾病应该获得某种服务。
(2)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是指当一个人实际存在某种健康问题或患有疾病时,但并未察觉或并不认为应该求医。
(3)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8.※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卫生服务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才有转化为需求。 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们所有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 没有需要的需求:通常是由不良就医行为和行医行为所致。
9.卫生服务利用:是指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10.卫生服务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和价格有时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替代效应:当一种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用其他服务来替代变得更贵的该种服务,而减少对该服务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当收入不变时,某种服 务的价格上涨(或下降)将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或上升),购买力的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11.※卫生服务需求特点:
(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 (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 (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12.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影响因素(互补品、替代品等)
特殊影响因素:
一、※健康状况
健康(WHO):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当健康状况下降或存在影响时,出于对健康的愿望,消费者投资于健康,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
在其他变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健康状况差的人群需要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
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婚姻、健康意识
人口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
年龄结构, 婚姻 性别
三、经济状况、教育、交通 、地理位置(居住环境)
四、时间价值 消费者的时间被认为是对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投入。时间是有限的,治病时间具有机会 成本,应被视为消费者的有限资源之一。
五、※卫生服务提供
医院的级别 技术水平服务质量 服务提供能力 可及性 需求不足、恰当需求, 无效需求、诱导需求 过度需求
六、※医疗保险
起付线:当医疗保险基金在对需方所接受卫生服务进行补偿时,只对其超过一定额度的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偿,该限定额度成为起付线。
封顶线:当医疗保险基金对需方所接受的卫生服务补偿超过一定的数额后,将停止对需方的补偿,超过的费用将完全由需方自付,该数额限制即为封顶线。 按比例补偿是指医疗保险基金对需方所接受卫生服务的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也称为共付保险
13.计算:例:某私立医院于一年前开展了某种特需卫生服务,该特需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5,现在的服务价格是200元/次,其服务需求量为3000次/年,为了控制日益增长的针对该特需服务的需求量,医院拟将该种服务的价格上调20%。针对该特需服务,试计算由于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医院收入的变化?
第三章 卫生服务供给
14.※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15.※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专业技术性 2.垄断性 3.不确定性 4.公益性
5.外部性 6.即时性 7.主导性
16.※卫生服务供给影响因素
(一)卫生服务价格 (二)卫生服务目标 (三)卫生服务成本 (四)卫生服务技术(五)卫生服务需求 (六)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布局(七)医疗保障制度。
17.※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变动百分比 。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系数是反映卫生服务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9.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卫生服务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 2、时间因素 3、卫生服务的替代性
第四章 卫生服务市场
20.※市场的定义
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1.市场构成的基本要素
需求和供给、交换的场所、交换的媒介、价格、消费者和提供者、
22.※卫生服务市场的定义:卫生服务市场是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原则,在卫生服务 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交换的关系总和。
23.※市场机制:指市场上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它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调节作用的总称。
24.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假设 2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 4、企业与个人经济活动
5、无外部经济效应的假设 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的假设
25.※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6.※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公共产品 外部性 垄断
27.※物品的分类、特性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不具有竞争性。即同一种产品可供给所有的人同时消费,任何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2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即不可能把特定个人排除在物品的消费之外,也就是说,不管付费与否,每个人都成为公共物品事实上的消费者
准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排他性: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他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 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
28.※外部性:一部分人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可以对不消费这种产品的人发生间接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生产行为对他人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但自身并未从其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如传染病的预防)。
负外部性:是指那些供给者的生产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是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而并未得到补偿(如抗生素的滥用)。
29.※政府的作用: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确保稳定
30.※寻租行为:公共选择学派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被称之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活动则称为寻租行为。
人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大体上有两类:
生产性的、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
非生产性的、不会增进社会福利甚至减少社会福利,即为寻租活动。如行贿、游说等,是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对政府或者政府官员施加影响的活动; 寻租活动的后果: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如通过政府干预使其他企业不能进入,以获得独家垄断利润;)浪费社会资源;导致其他层次上的寻租;
31.※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
1) 医疗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
2)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3) 垄断和诱导需求 法律、信息不对称、技术权威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诱导需求
4) 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
5) 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
6) 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
7) 提供者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32.※卫生领域市场失灵
1)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2) 效益外在性影响市场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
3) 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
4) 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
5)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
6)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3.※政府失灵:
1) 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受限 信息的有限性 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2) 政府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
3) 官僚主义
4) 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足
第五章 卫生筹资
34.※卫生筹资的概念:“实现足够的、公平的、有效率和效果的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利 用活动的总和”。
35.卫生筹资的功能
1、筹集 2、资金: 风险负担 收入补贴 年龄补贴 3、购买服务
36.※卫生筹资的属性
(1)公平equity (2)风险共担 risk pooling
(3)※效率efficiency
1、筹资效率 2、卫生服务供给效率
配置效率:如何在收益最佳的项目中分配资源
生产效率(技术效率)最小成本下获得最大产出
管理效率:最小的管理成本
(4)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筹资的性 政治的 组织管理的 立法的可持续性
37.※卫生筹资的目标:为卫生系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利用卫生服务,同时不会因为支付医疗费用而遭受经济困难。
不同时期的卫生筹资系统有着不同的目标。
第58次世界卫生会议上提出“全民覆盖”目标,即有效地为所有人提供健 康保护和分担筹资风险,其政策导向是改善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38.※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最好自己适当扩展) p98
1) 政府卫生支出 (国家税收)
直接税 间接税 非税性收入
2) 社会医疗保险
3) 商业性保险
4) 个人直接现金支付
5) 其它 (社区筹资、社会捐赠等)
39.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国际经验
1.更加合理来提高效率 2、预付和风险共担 3、改进支付方式 4、贫困和脆弱人群的安全网机制
国内经验
为不同地域筹资―公平性 为不同机构筹资―效率 为不同人群筹资―受益
第六章 卫生总费用
40.※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TEH):卫生保健总支出, 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41.※卫生费用核算(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行过程。
42.※卫生费用核算框架
(1)卫生费用来源核算(来源法)
(2)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核算(机构法)
从机构角度出发,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药品零售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等。反映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使用;分析与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卫生费用功能核算(功能法)
根据卫生服务活动的功能进行划分,测算消费者接受各类卫生服务时所发生的费用。
反映卫生费用在不同功能服务中的分布。
治疗和康复费用、公共卫生费用、卫生行政管理费用、其他卫生费用。 反映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和费用水平。
(4)卫生费用矩阵平衡核算
43.卫生总费用核算基本原则
政策相关性 可靠性 可比性 时效性
操作的可行性 制度性与连续性
44.※筹资来源核算方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费用总额, 是从筹资的角度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运动。
※分析与评价 :
(一)卫生总费用总量值(二)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三)人均卫生总费用 (四)卫生总费用筹资构成 (五)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45.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按照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反映卫生服务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不同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及其费用水平。
第七章 卫生资源配置
46.※卫生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各类资源的总称。
3) 商业性保险
4) 个人直接现金支付
5) 其它 (社区筹资、社会捐赠等)
39.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国际经验
1.更加合理来提高效率 2、预付和风险共担 3、改进支付方式 4、贫困和脆弱人群的安全网机制
国内经验
为不同地域筹资―公平性 为不同机构筹资―效率 为不同人群筹资―受益
第六章 卫生总费用
40.※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TEH):卫生保健总支出, 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41.※卫生费用核算(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行过程。
42.※卫生费用核算框架
(1)卫生费用来源核算(来源法)
(2)卫生费用机构流向核算(机构法)
从机构角度出发,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药品零售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等。反映从全社会筹集的卫生资金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分配使用;分析与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卫生费用功能核算(功能法)
根据卫生服务活动的功能进行划分,测算消费者接受各类卫生服务时所发生的费用。
反映卫生费用在不同功能服务中的分布。
治疗和康复费用、公共卫生费用、卫生行政管理费用、其他卫生费用。 反映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和费用水平。
(4)卫生费用矩阵平衡核算
43.卫生总费用核算基本原则
政策相关性 可靠性 可比性 时效性
操作的可行性 制度性与连续性
44.※筹资来源核算方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全社会筹集到的卫生费用总额, 是从筹资的角度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运动。
※分析与评价 :
(一)卫生总费用总量值(二)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三)人均卫生总费用 (四)卫生总费用筹资构成 (五)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45.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按照服务功能进行分类,反映卫生服务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不同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及其费用水平。
第七章 卫生资源配置
46.※卫生资源: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投入到卫生服务中的各类资源的总称。
47.※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配置(HRA)是指卫生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初配置(增量配置):是指即将拥有的卫生资源补充量
再配置(存量配置):是指以前拥有的卫生资源总量
48.※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与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
49.※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
① 卫生资源配置的“倒三角”:城乡、区域
② 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不合理
③ 卫生资源配置的供需失衡
④ 卫生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不高
50.※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
1 应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 效率与公平兼顾
3 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4 向重点倾斜、兼顾全局 5 按投入产出原则(成本效益)
51.※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
1、计划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2、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3、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区域卫生规划
52.※卫生资源配置与测算
一、卫生机构配置
二、医院床位配置
1、床位需要量法 2、服务目标法 3、供需平衡法
三、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1、健康需要法2、健康需求法3、服务目标法4、人力/人口比值法
四、卫生设备资源配置
1、需要理论与方法2、需求理论与方法 3、效率理论与方法
53.※区域卫生规划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和主要卫生问题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能力,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保护和促进人们健康的一种卫生发展管理模式。
54.※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
(1)分析区域卫生形式 (2)确定主要问题 (3)制定规划目标、选择策略
(4)制定实施计划、编制费用预算 (5规划的评价与调整 (6)规划的送审与立法
55.※卫生资源配置效益评价指标
(一)卫生费用评价指标
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THE/ GDP
人均卫生费用
不同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
门诊与住院之间费用比例
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费用比例
(二)其他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
(1)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
是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卫生资源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通常以绝对数来表示
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卫生机构床位;医疗机构;医用设备
(2)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
纵向结构:主要指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之间资源的配置 横向结构:
① 卫生资源的类别结构:人员和床位的比例
②卫生资源的地区结构:城乡之间
③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医护比、医技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 ④专业结构:医疗与预防、通科与专科、内外妇儿等
(3)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每个医生日门诊量平均住院床日 床位使用率
门诊次均费用平均处方费平均住院费用
56.※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需要、资源和利用之间平衡分析法 资源-效益分析法
第十四章 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核算
57.※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某种产品的生产者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
58.※卫生服务成本: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第二十章 疾病经济负担
59.※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费用或疾病成本(cost of illness,COI),是指由于发病、残疾 或失能以及过早死亡给社会、家庭和个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社会经济资源。
直接经济负担:指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医疗支出:在卫生保健部门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非医疗支出:在非卫生保健部门消耗的经济资源
间接经济负担:由于疾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60.※影响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学因素
1、社会角度:人口数量、构成、分布;
2、个体角度: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
(二)疾病本身状况
疾病的诊断难易;疾病的分型;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治疗手段;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病人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
1、病人利用卫生服务次数 2、病人就医的方便程度
3、就诊卫生服务机构 4、病人的期望值 5、医疗保障水平
61.※疾病经济负担相关指标类型
(一)疾病指标:发病率 患病率
(二)死亡指标:粗死亡率 死亡专率 病死率 死亡比 早亡
(三)伤残/失能指标
病残率 : 是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表示病残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 潜在减寿年数(PYLL) :它来估算不同疾病死亡者总的减寿年数,从而估算由于疾病所带来的劳动者工作日的损失。
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映。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由疾病死亡和疾病伤残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的综合测量。
(四)时间指标及其他
62.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
1.上下法 2.分步模型法 3.直接法
63.※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的估计方法
1 现值法
应用工资标准计算疾病的间接经济负担
工资标准:小时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年工资标准。 计算方法:工资标准×因病损失的有效工作时间(人年)
2 ※人力资本法
(1)工资计算(同现值法)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计算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误工日×人均国民收入/365,或损失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如果计算早亡带来的间接经济负担,损失时间可以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表示。
(3)将人力资本法与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结合起来计算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ALYs×生产力权重。 3 支付意愿法
一个人愿意为确保其健康或接受某种治疗而自愿支付的最高金额。 4 摩擦成本法
摩擦成本:患者离开工作岗位到其他人员接替其工作期间造成的生产损失,以及对新进人员的上岗培训费用。
62,63题具体内容理解会分析
64.※研究疾病经济负担的意义
(一)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政府的意义
1、有助于认识和确立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助于正确认识健康投资的意义
3、有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4、有助于重点卫生问题的选择
(二)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意义
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拨款方式与具体疾病控制工作没有十分明确的关系----弹性较大
明确预防工作的成本效益、成效、经费支持、明确内部工作重点
(三)研究疾病经济负担对医疗保险的意义
动员参加医疗保险 保证参保人员抗风险能力 约束机构医疗行为
第二十一章 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
65.※经济学评价:是从资源的投入和效益(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的技术和方法。
66.※效果:是指现实环境中健康干预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健康干预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健康结果改善。
67.※效用: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满意程度。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失能 调整生命年(DALY)。
68.效益 :是以货币表现的效果和效用,是对健康干预所获得的健康结果(或有利于健康 的结果)的一种货币测量。
69.※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一)确定评价立足点(角度) 1.社会2. 政府3医院4. 个人的角度
(二)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三)排除明显不可行的方案:
(四)卫生计划方案结果(效益、效果、效用)的测量
(五)卫生计划方案的成本的估计(成本的测量与估算)
(六)贴现(discount)和贴现率(discount rate)
(七)敏感性分析 :
70.※成本效果分析(CEA):是对不同卫生计划或治疗方案实施的成本和效果直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评价计划或方案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相同目标、同类指标不同方案的比较上,不适于对单一方案俺的经济性分析。成本和效果的计量单位不同,且没有取得公认的单位成本应该达到的经济最低效果值(即 比较的基准)。
※例题在课本476页,计算或分析
72.※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
成本一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来评价某个干 预项目,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提供经济学的参考依据。
73.※成本效用分析的定义
成本-效用分析是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衡量卫生项目 或治疗措施效率的一种经济学评价方法。
74.※药物经济学评价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区别
篇5:考试和作业
每次考试前,我总是很紧张,总要念叨着要考试了!很想引起大人的关注。妈妈问:“你为什么这么在乎考试?其实我觉得考试只是一种工具,它是检查老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要太在乎。”妈妈又说:“你自觉学,善于思考。不要在乎考试成绩,。妈妈认为你很棒!”听了妈妈的话,我也觉得并不要担心考试,我可把考试当作一项作业来完成。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
上一篇:爸爸教我学奥数
下一篇:在期中考试的时候 相关推荐 我的梦想——宇航员作文200字 看图写话:跳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仿写) 电影《小小心愿》观后感300字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20字 《风筝》续写 我的梦想——医生作文200字 看图写话:乐于助人的小兔作文300字 看图写话:小白兔种桃树 看图写话:小白兔看书 看图写话:乱扔香蕉皮 看图写话:爱看书的小白兔 篇6:公共管理学作业1
《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一
(1-4章)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 __________ 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 ______________ 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 方法和______________ 方法。
3.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指行使 ______________ ,进行 ______________ 管理的组织和个人。
4.政府失效是指由于 ______________ 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率的情景。
5.非政府组织一般可分为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6.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具体政策。
7.一般来讲,政策评估应坚持 ______________ 标准和 ______________ 标准。
8.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 ______________ 变化,主动地对自己______________ 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二、选择题 (四选一)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 )。
A. 法约尔 B.赫伯特?西蒙 C.马克斯?韦伯 D.泰勒
3.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的学者是( )。
A.亚当 ?斯密 B.凯恩斯 C.胡德 D.史蒂文?科恩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
A. 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5.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
A. 第一部门 B. 第二部门 C. 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
A. 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7.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保罗?萨巴蒂尔 B. 本尼?杰恩
C. 丹尼尔?马兹曼尼安 D. J.佛瑞斯特
8.将职能部门和项目小组进行组合,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的新型组织结构被称为 ( )。
A. 直线式结构 B.职能式结构 C. 矩阵式结构 D.扁平式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3. 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形成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4.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5.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6.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基本含义和原则。
7.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一般过程。
四、论述题
1.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2.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5月29日)中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
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杂费、书本费的‘一费制’收费制度。”
请依据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政策。
篇7: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的重点词汇盘点
chieftain n. 酋长, 首领
coverage n. 涉及范围(如保险范围或储备金额),涂层,新闻覆盖率
moat n. 壕沟, 护城河 vt. 将...围以壕沟
flank n. 侧面, 侧腹, 腰窝肉 v. 攻击侧面, 面临着, 守侧面
celestial adj.天的,天空的 n.天人,神仙;(指封建时代的)中国人,天朝之人
determination n. (正式)决定,规定,决心,测定, 定位
ode n. 颂诗, 赋
sluggish adj. 懒惰的,迟钝的,无精打采的
intelligible adj. 可理解的, 易理解的, 明了的
patronize vt. 资助, 屈尊俯就地对待…, 经常光顾
suffrage n. 投票, 选举权, 参政权
custody n. 监护,拘留,监禁,羁押
ragged adj. 衣衫褴褛的, 粗糙的, 刺耳的
pound n.英镑; 磅; 兽栏; 重击声 vt.& vi.连续重击; 咚咚地走 vi.(持续地)苦干; (驾舟时)拍打(水面); (心脏)狂跳; 脚步沉重地走(或跑) vt.连续重击; 捣碎,碾碎; 强迫吸收; 猛烈袭击
moth n. 蛾;飞蛾
overturn v. 推翻, 颠覆 n. 倾覆, 打翻, 革命
gel n. 凝胶,发胶,彩色透明滤光版 vi. 形成胶冻
decency n. 得体, 礼貌,体面 (复数)decencies:礼仪,行为规范
laurel n. 月桂树, 荣誉 vt. 戴桂冠, 授予荣誉
factual adj. 事实的, 真实的
symbolize v. 象征, 用记号表现
youngster n. 年青人, 少年,小伙子,儿童,幼小动物
mortality n. 必死的命运,死亡数目,死亡率
envious adj. 嫉妒的 adj. [古]好胜的,羡慕的
idol n. 偶像 n.菩萨
pretence n. 假装,自命, 无事实根据的要求 =pretense(英)
crib n. 婴儿小床, 食槽;(尤指在学校的)抄袭, 剽窃 v. 抄袭, 拘禁
slay v. 杀, 杀害, 残杀
farce n. 闹剧, 胡闹,滑稽戏 vt. 添加笑料,填充
wrestle v. 摔角, 斗争,用力举起 n. 摔角, 角力, 扭斗
weaken v. 使...弱, 变弱, 弄淡
affluent adj. 富裕的 n. 支流;富人
skeptical adj. 怀疑的
gleam n. 微弱的闪光, 瞬息的一现 v. 闪烁, 隐约地闪现
underwear n. 内衣
mainstream n. 主流
indebted adj. 负债的(受惠的)
dual adj. 双重的, 成双的 n. 双数
self-control n. 克己, 自制
click n. 点击,滴答声,拍答声 vt. 点击,作滴答声,使...作拍答声 vi. 击打,完全符合,成功,以点击的方式选择
acupuncture n. 针灸,针治 v. 施以针灸
unfortunate adj. 不幸的, 令人遗憾的,不成功的 n.不幸的人
teacup n. 茶杯
man-made adj. 人造的,人为的
falter v. 支吾地说,迟疑,蹒跚地走
dormant adj. 睡眠状态的, 静止的 [计算机] 静止的
intonation n. 语调, 声调
incandescent adj. 光亮的, 发白热光的, 白热化的 n. 白炽灯泡
spinach n. 菠菜
irresistible adj. 不可抵抗的, 无法抗拒的
personage n. 名流,要人 n. (历史、小说、戏剧中的)人物、角色
instructive adj. 教育性的,有启发的,有益的
handbag n. 手提包
motivate v. 给与动机,刺激,提高...的学习欲望
mansion n. 大厦,豪宅,楼宇
sneak vt. 偷偷摸摸做 vi. 偷偷地走,偷偷地做 n. 鬼鬼祟祟的人,潜行,溜 adj.暗中进行的,出其不意的
tournament n. 比赛,锦标赛,(中世纪的)骑士比武
poke n. 刺,戳,袋 vt. 拨开,刺,戳 vi. 戳,刺,捅,搜索,伸出,行动散慢
insignificant adj. 无关紧要的, 可忽略的,不重要的,无用的
tutorial n. 个别指导 adj. 个别指导的
scramble n. 攀爬,混乱,紧急起飞 vt. 胡乱抓取,混杂,扰乱 vi. 乱抓,争抢,杂乱地生长,紧急起飞
mid adj. 中间的,[语]央元音的 prep. 在 ... 的中间 abbr. 移动互联网设备 (=Mobile Internet Device)
envisage vt. 想像,设想; 正视,面对; 观察,展望
birch n. 桦树, 桦木 vt. 用桦条抽打
trinity n. 三位一体, 三人一组
rainfall n. 降雨,降雨量
excel vt. 超过, 优于 vi. 胜出 [计算机] 软件名称
fir n. 枞树, 枞木
negation n. 否定, 否认
ford n. 浅滩 v. 涉过, 涉水 Ford:福特汽车,福特(人名)
scribble v. 潦草地书写, 乱写, 滥写 n. 潦草的写法, 潦草写成的东西, 杂文
exhilarate vt. 使高兴, 使愉快,使振奋
shrine n. 圣地, 神龛, 庙 v. 将...置于神龛内,把...奉为神圣
alphabetic adj. 照字母次序的, 字母的
facial adj. 面部的 n. 面部护理
panorama n. 全景,全景画,全景照片,概观,一连串景象或事物
stealthy adj. 隐密的,偷偷的
script n. 原稿,手稿,脚本 vi. 写剧本
bellow vi. 吼叫 vt. 大声喝道 n. 吼叫声
waterfront n. 水边地, 滨水区 adj. 滨水区的
loot n. 掠夺品 v. 掠夺 vt. 洗劫
scorch v. (使)烧焦, 变焦, (使)枯萎 n. 烧焦
antonym n. 反义词
tickle n. 胳肢 v. 胳肢, 发痒, 使快乐
stepparent n. 继父, 继母
metropolis n. 大都市, 重要中心, 首府
wrath n. 愤怒, 激怒, 猛烈的力量
muffin n. 松饼
lettuce n. [园艺] 生菜;莴苣;(美)纸币
lining n. 衬里, 内层
orator n. 演说者, 演讲者, 雄辩家
wondrous adj. 令人惊奇的, 非常的 adv. <古>极其
armament n. 军备, 武器, 备战
inhibit vt. &vi. 禁止,抑制 [计算机] 禁止
fairy n.&adj. 仙女,小精灵
mosque n. 清真寺
manageable adj. 易办的, 易管理的, 易控制的
partition n. 分割,隔离物,隔墙 v. 区分,隔开,分割
wig n. 假发,呵斥 vt. 给...戴假发;严斥
★ 党课考试重点
★ 党课考试重点内容
公共经济学作业及考试重点(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