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

时间:2022-11-25 00:41:18 作者:歪歪小栈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歪歪小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

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

在英语高考中,英语阅读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分值占40分,是所有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组题,是决定英语成绩优劣的关键之一。同时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下面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给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高考英语阅读设题题型

知己知彼才能取得成效,先分析一下高考的设题类型。

1.主旨判断题: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2.内容细节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细节把握情况。

3.推理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文章所给的线索来推理判断。

4.猜测词义题:考查学生猜词能力,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断词汇或句子意思的能力。

二、明确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了解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才能对症下药,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

1.偏重语法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教师在讲解课本时大多关注的是对文章中的语法词汇的讲解,很少关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就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了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体性受到了严重的约束和压制,学生会逐渐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2.在阅读教学中不做必要的语言分析,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提问,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没有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语言分析。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会有看不大懂文章的情况出现这主要阻碍是文章中的长句和复杂句,若是教师忽略了句型结构分析,那么对学生阅读提高的帮助仅流于形式,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

3.在阅读教学中不指导阅读技能,部分教师在讲阅读时,采用一问一答形式,这样组织教学虽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考查,但是没有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点拨,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捕捉有效信息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三、对症下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阅读情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部分学生停留在“要我读”而不是“我要读”的状态,因此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情商使他们能持之以恒,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智慧。

2.增加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环境对语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时文章的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平时上课时可以利用英文报刊来增加和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近几年高考中,阅读题量逐渐增加更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而英语报刊的内容多是原汁原味贴近生活,在知识范围、信息量、时代性、灵活性等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获悉世界上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让学生了解到西方国家风土人情、文化习惯等背景知识,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解题技巧

学有法,则事半功倍。学而不得法,则事倍功半。因此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是重中之重。

第一,略读领略大意,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作者的语气、意图达到整体的理解,获得文章表达的主要信息。

第二,查读给出why where when person event time content等问题,让学生迅速把握关键词,抓住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旨在有针对性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不必逐句阅读只需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相关内容停下进行标示,可以在高考中节省宝贵的时间。

第三,推测词义,在阅读中学生难免遇到生词和新的表达法和语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既提高了速度又形成了一种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高考猜词题处不会丢分。第四,遇到复杂句时要画出成分作出详细讲解为学生阅读扫除障碍。

4.精读泛读相统一

教师把课本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功底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充分调动自身知识、思想、情感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达到快速准确阅读和理解的目的,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5.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有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干扰者阅读速度和效果。出声读会影响到学生阅读速度因此在日常阅读中应努力通过视觉感官直接感知;指读妨碍了眼睛的运动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限制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应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重读影响对整体大意的理解,可以采取遮盖训练法进行改正;边读边查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影响阅读理解还容易打断阅读思路并且对工具书产生依赖难以形成猜词能力。杜绝不良习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收获。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会让们的学习更加的顺畅,希望我的理解能够在各位学子的学习道路上起到促进的作用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2:阅读与体育结合公开课教学反思

阅读与体育结合公开课教学反思

4月是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在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中,孩子们体验读书的乐趣,以书为友。周一的上午第一节课,我在录播教室上了一节体育与阅读相结合的公开课。以下是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1、星期一上午的第一节课,说实话,我的内心无比的紧张,第一次在录播教室上课,不由自主的紧张。第一节课,又是第一次,早上还下着大雨,我有点着急,在后来的评课环节,组内教师提出,由于紧张我的教姿教态不自然。之后我也深刻的做了反思,不管是什么学科,教姿教态都非常重要,教姿教态也体现了老师的素养,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这方面。

2、整个上课的环节,环节设计的很好,但是上的太死板了。老教师说,我怕孩子不能按照我的思路,我的要求来回答问题,怕孩子回答错误,怕上课的效果不好,其实这些都没关系,不要怕有错误的答案,有回答错误的答案才是真实自然的课堂,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话,就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这就是我的课不生动的最主要的原因,考试的时候都知道写,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上课的.时候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教师要如何做好引导者,去引领孩子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孩子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这是我以后要学习的地方。

3、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给人听起来感觉很平。在以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以及语速,这也是老师素养体现的方面之一。

4、虽然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优点还是存在的。PPT精美,丰富,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虽然我的语音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但是我的语言精炼,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废话,不显得嗦。

每次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紧张,紧张之后就是反思。每次都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多加反思,积极改正,不断的充电与学习。

篇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一、常考语法点

1.复杂长难句结构(复杂句中常有2个动词为标志)

2.强调句(it is that do not only but also)

3.正话反说(潜台词)(sound like/seem look as though utopia)

4.含插入语的句子(跳过不看)

5.双重否定(负负得正原则)(hardly unknown, do not less , nothing illegal)

6.一些特殊标点,如引语常考。要不支持,要不批判,要不大背景。

7.复杂句中的拆分的固定结构,如from to between and

8.同位语

9.指代关系

10.逻辑主语、宾语

11.省略句

12.虚拟语气

13.例子常考,看例子说明什么。

14.转折处,重点在转折后。

15.因果句常考,奇速英语注意分清那是因,那是果,不要颠倒。

16.类比比喻常考。

17.集中式列举一般会出题。

阅读核心语法:

1.定语从句

2.插入语

3.定语后置

4.并列句

5.分词现象

二、文章结构分析

提问-回答

新老观点对比型

独句段(极有可能是中心思想所在)

让步叙述型

争论辩论型

一分为二型(二个核心的平行结构)

总分总

三、阅读的黄金三原则

(一)剥洋葱式句法结构分析:

1.判断一句话有几个洋葱(主从句分节)。

1)如果一句话有and或or,并且and前后是句子并列,那么前后独立构成一个洋葱,分开剥皮。

2)看这句话中有没有but或yet,如果有but,yet那么前后独立各自成为一个洋葱。

3)看这句话中有没有特殊的标点符号:分号,冒号,破折号,有的话分开几句话剥皮。

2.对每一个洋葱分开剥皮,必须从第一层皮开始,也就是整个句话的核心主谓宾,以后一次每构成一个语法就构成一层皮。注意时态!

3.将每层意思翻译成中文。

4.用设问的方法将这些句子串联起来,组成复杂句。

(二)得分句、辅助句:

1.当得分句式某一段的第一句话,那么辅助句就是这一段的剩余文字。

2.最后一句话,那么辅助句是倒数第二句话。

3.中间一句话,那么是这句话的前后句。

(三)坐标轴原则:

就是选择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思,如果都不接近就选范围大的那个。

确定零点很重要:中心词。

确定中心词:

1.看题干有没有人名、地名、大小写,时间、数据等。

2.看主语谓语宾语。

3.看其他词汇。

4.找到:好几个。一一对照,确定到底是那句。

5.找不到:顺序原则。计算原则。

6.例外:下面哪项是对的?要从选项里找中心词一一对照,有的是找不到中性词的。

四、阅读的几种题型

1.情感态度题,包括全文和局部

2.中心思想题,包括主旨大意题,最好标题题,目的题,例证题等

3.猜词题

4.事实细节题

5.推理判断题

五、做阅读的具体方法

1.先看题干,明白要问的是什么?确定是何种题型?

2.进入本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3.再看文章对应的段落,在里面找正确答案。

4.做完一题,再看下一题的题干,在下一段找答案,一般都是一题与一段相互对应。

5.遇到“下面哪项对?下面哪项不对?”这种题目一般都是和段落对应,要不就放到最后做!

6.做完后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看看自己选择的是不是符合文章的主旨,很多题目都是这样的,包括细节题。

7.做完全部题目结合概率论来检查。基本上是5个平均,有时会有4、6现象,但只会出现二个,不会出现四个!(意思是一般是5A5B5C5D,个别年份是4A6B5C5D这种形式的)

六、阅读命题原则

1.避免考生根据一般常识而不用阅读文章就能得出答案!所以看似是常识的肯定不对!

2.正确选项的长度和结构要有迷惑性,不能明显异于别的选项!

七、正确答案分析

阅读问题的正确答案经常具有下列5大特征之中的一个或几个:

1.特征1——内容:常与文章的主旨有关。

即经常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后面几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对应文章的主旨,因此,要注意正确表达了原文主旨的选项。

2.特征2——位置:常对应段首、段尾和转折处。

在前面的做题步骤中已经指出段首、段尾和转折处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常出题的地方,值得关注。

3.特征3——改写:常对原文进行同义替换、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同义替换、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是阅读三种最常见的答案编写方式,了解它们就等于能从命题角度把握问题。

4.特征4——语气:常含有不肯定语气词和委婉语气词。

有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是推理题的答案中常包含不肯定语气词和委婉语气词,如may等,以显示推理的相对性。

5.特征5——特性: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

由于考研阅读考查的对象是文章要点与重点,因此答案通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所以选择答案时对于包含过于琐碎细节的选项要警惕。

做阅读问题时,如果能以原文为依据,并结合上述正确答案的五大特征进行思考,结果会比较理想。

八、干扰选项的特点

1.看似合理,其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要么利用在文章中没有提到的生活常识编造选项。

要么把文章中的事实和细节当主旨,把片面的次要的观点当成主要观点。因此我们要从文中找依据,找答案,看似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

在主旨题中,应该排除细节干扰,把握文章主题。

2.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要么对原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过于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我们要注意:“原文越多,对的可能性越小”!

3.用常规含义代替偏用词义。词意句意题中,通常把要考察的词或句的常规含义作为干扰项。

4.过度引申。要注意选项是不是大大超出了文章允许的范围,切勿过度发挥。

5.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一半对一半错的!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解题技巧

解题思路

一、读懂首句,判断体裁,确定时态

二、动脑思考,分析推理

三、通读全文,验证所填的词

2

考查范围

一、语境(上下文)

二、语法: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形式)、名词、代词、冠词、介词、固定搭配、情态动词、复合句、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及构词法、倒装等。

3

解题技巧

冠词:a, an, the

介词:in, on, at, with, as(作为), before, after, by, from, through, to, for等

代词:one, another, other, both, none,I, we, you等人称

连词:

(1) and, or, but,however (用于两个完整的句子之间)

(2) that, which,who, whom, whose, when, where, why (引导定语从句)

(3) that, whether,if, whose, which, 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引导名词性从句)

(4) when, before,after, until, while, because, so, if, unless, although, as (引导状语从句)

(一)无提示词

1. 缺主语或宾语,一定是填代词或名词(多考代词)

例:She did not hesitate for long : although her father smoked a pipe only once in a while, she knew that this was a present which was bound to please( ). (广东高考)

解析:不定式后动词please缺少宾语,应填代词;又从文章和句子意思可知是给父亲买礼物,使他高兴,确定填??her。

2. 如果句子基本结构完整,名词前面无限定词(冠词、不定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则设在该名词前的空格很大可能是填限定词。

例:It is said that a short-tempered man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was very anxious to help( )rice crop grow upquickly. (广东高考)

解析:名词rice crop前还没有限定词,应当填限定词;根据句意,这个急性子人当然是急于使“他的”禾苗长得快,故填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

3. 如果句子基本结构完整,名词或代词在句中既不作主语、表语,也不作动词的宾语时,其前面的空格通常是填介词。

例:When Jane got home, with her small but well-chosen present in her bag, her parents were already ( )table having supper. (20广东高考)

解析:分析句子知道名词table在句中不作主语、宾语,也不作were的表语,空格处应填介词,使table成为介词的宾语;根据having supper确定应填介词at,at table表示“在餐桌边,在进餐”,是固定搭配。

4. 如果两个句子(即两个主谓结构)之间没有分号或句号,也没有关联词连接或引导,则填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

例: He was very tired from/after doing this for a whole day, ( ) he felt very happy since the crop did “grow” higher. (20广东高考)

解析:两个句子间是逗号且无关联词连接,则空格处一定是填关联词;再根据前一句他感到very tired和后一句子的very happy得出前后为转折关系,确定填并列连词but。

5. 和it有关的一些特殊句型也是判断纯填空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1)根据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句型来判断空格处是否应填it。

例:She remembered how difficult ( ) was to choose a suitable Christmas present for her father.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宾语从句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不定式to choose…,空格处应填入作形式主语的it。

(2)根据强调句结构:“It is/was+被强调部分+ that/who+句子剩下部分”,来判断空格处填it还是that。

例: … and ( )was only after I heard she became sick that I learned she couldn’t eat MSG. (广州一模)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该句为强调句句型应填it。

强调句判断方法:

将it is/was...与连接词去掉,句子仍然完整正确,就为强调句型。

(二)有提示词

1.动词:

(1) 给出的提示词为动词时,考生应首先分析句子结构,判断该动词在句中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或者是否需要转换词性等,然后再具体解题。

例: … people stepped on your feet or ( ) (push) you with their elbows, hurrying ahead to get to a bargain. (年广东高考)

解析:提示词push在句中与stepped作并列谓语,要用一般过去时,填pushed。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谓语动词,或者提示词与已有谓语动词之间是并列关系时,所给提示词就是谓语动词,此时要根据语境考虑时态和语态。

例:Her mother was excited. “You father has at last decided to stop smoking,” Jane( ) (inform). (2009年广东高考)

解析: 主句没有谓语,考时态和语态;根据文章意思可知Jane是“被”她母亲告知父亲决定戒烟的,确定应用一般过去时和被动语态,填was informed。

(3)如果句子已有谓语动词,给出的动词提示词也不作并列谓语时,则考查非谓语动词,这时要根据句子所缺成分和非谓语动词各自用法特点,选择动词-ing 、动词-ed 和不定式,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提示词在句中作目的状语、only后的结果状语、情感形容词或动词后的原因状语时,通常用不定式。

例:For example, the proverb, “ plucking up a crop( )(help) it grow”,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tory. (年广东高考)

解析: 分析结构可知句子已有谓语is based,help在此为非谓语;根据句子意思,把禾苗拔高的目的是帮助它们长高,确定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填to help。

(4)提示词给的是动词有时也会考查词类转换,考生须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正确填词。

例:But Jane knew from her past experience that her( ) (choose) of ties hardly ever pleased her father.(2009年广东高考)

解析:分析句子可知,choose在同位语从句中作主语,且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r后,确定用名词形式choice。

2.形容词和副词

(1)提示词为形容词或副词,重点考察它们的比较等级、形容词副词之间的词性转换,具体解题技巧如下:

考察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一般来说,如果有表示范围的in/of介词短语,用最高级;than的前面要用比较级,但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特定语境中, “than+ 比较对象”和表示比较范围的of/in短语常常被省略。

例:The water was simply the container for an act of kindness and love. Nothing could be __39__(sweet)”.(广东高考)

解析: 由语境可知,这水是好心和爱的表现,没有什么比它更甜了,这是省略了than the water的隐性比较级,确定填sweeter。

(2)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词类转换。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作状语,用副词形式;作表语、定语或补语,通常用形容词形式。

例:His teacher took a deep drink, smiled ( ) (warm), and thanked his student very much for the sweet water. (20广东高考)

解析: 修饰动词smiled要用warm的副词形式,确定填warmly。

4

总结

一、首先熟悉语境

二、对于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不仅要理解它们的意思,还要熟记它们,在考试时能准确、快速地提取它们

三、对于动词,要掌握常用的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四、对于句子,要能够分析其结构,懂得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词性

五、对于单词,不仅要背诵其意义和拼写,还要掌握基本的词形变换

篇4:高三复习如何将英语背诵与高考应用结合

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告诉我们,英语中的书面表达要靠模仿,即模仿、化用一些精彩的句子,满足高考书面表达“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词汇”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背诵积累一些较为实用的短语、句型和文章,提高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这也是多位专家所竭力提倡的。下面笔者就英语背诵这一话题发表一些浅见,希望能对高考冲刺阶段的广大考生有用。

为什么要背背诵的好处可谓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

2.短文背诵可以帮助你在特定的语境中记单词、短语和句型,能够使你准确地把握该单词、短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准确含义。是记忆单词、短语和句型的有效途径。

3.持之以恒的背诵过程就是一个语言输入和积累的过程,对口语会话和写作直接有效,真正做到说时“言之有物”,写时“妙笔生花”。

4.一篇精品短文就是一个特定的语境,背诵它包含了对单词、短语、语法、句子结构、听力、口语、语感、写作和翻译的各个功能,能整体提升同学们的英语学习效果。

5.背诵了30-50篇文章后,会产生一定的“语言张力”,即“语感”,继而会体验到内心的变化与喜悦,小有成就感。就会自愿学英语,不再需要外力的逼迫了。

6.背诵英语能够无形中造成“四个转变”。从文字的输入与输出转变到声音的输入与输出;从以老师的讲授为中心转变到学生的操练为中心;从死的语言材料转变为鲜活的语言材料;从以应试为中心转变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这“四个转变”能够强化你的英语学习能力,使你能够把英语学活,而非一套死的语法规则。

背什么 英语资料浩如烟海,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究竟应该背哪些东西才更有利于我们的英语学习呢?

选择背诵材料时常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备考资料

毋庸置疑,原汁原味的精品材料才值得背诵。如新概念英语。其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新概念英语》出版40多年来,被无数英语学习者奉为英语学习的宝典,而且为一代代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从英语入门到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最好途径。

2.贴近高考的英语材料。

历年来的各省市的书面表达范文,每种类型的背几篇,直接对你的书面表达有用。

3.我们的英语课文。对于高一、高二学生而言,课本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战场。背诵课文能大大地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对夯实基础很重要。

4.平常所遇到的,有健康的思想,地道的语言和优美的文笔的精彩句子。如格言、警句等。

篇5:高考英语阅读的教学论文

关于高考英语阅读的教学论文

关于高考英语阅读的教学论文

驾驭好“泛读”马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

胡爱华

湖南省宁乡县第一中学(410600)

【Summary】 At present in most senior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don’t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extensive reading although the General Outline reads, “Extensive reading must be particularly increase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skill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ers may do as follows:①Take the importance of extensive reading seriously.②Master the definite purpose for extensive reading essentially.③Select the reading materials properly.④Us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aining students to read fast and comprehensively.⑤Test student’s reading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extensive reading;comprehension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中所极力培养的由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构成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教学来共同承担的。其中,泛读课是精读的延伸和发展,泛读可以使学生及读者增加词汇量。扩大语言接触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故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泛读课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本文为笔者就泛读课教学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高考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阅读理解在整个高考试题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湖南高考卷而言,选择题部分分值为30分,主观题(阅读后回答问题和阅读后填空题)占20分。分析历届高考英语试题,笔者发现高考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主要从八个方面反映出来:

1.1文章的话题

1.2文章的中心思想

1.3文章的细节

1.4文章的结构

1.5文章的寓意

1.6词义、语义的猜测

1.7逻辑推理、判断

1.8考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速度,也就是考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考生要通过大量的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实践才能达到这一考查要求,而“泛读”正是这样的实践。

2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课文中的生词记不住,学过的语法当时理解,并且还做了练习,但事后仍不会运用。还有,无论是学过的词汇还是语法,都是学了后面的则忘了前面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生采取循环复习的办法,这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提高不大,以至于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没有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而这正是因为没有进行广泛的阅读,即“泛读”。(英语教学论文 )学生所学习的课本属“精读”。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笔者对自身做法及同仁的对教材的处理上总结发现,90%以上的英语教师对教科书中阅读课文的处理是以培养学生英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双重任务的角度进行教学任务的。通过讲授一些典型的语言观察、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让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和技能,――即重阅读的“质”,而没有注意阅读的“量”。正因为量不够,各种语言现象重现率低,很容易忘掉。

此外,英语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很丰富很复杂的,仅仅了解了为数不多的课文中的这点语言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

3泛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语法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英国学者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在中学英语的泛读教学中应注重掌握文章的基本思想,教师不必讲深、讲细,对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的分析。

此外,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术的转化。(见下图)

4泛读材料的选取

泛读的特点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而不是分析语言形式上。因此所选材料一般应低于精读教材。其次,在句型、语法、词法等方面应尽可能与精读材料同步,并注意所选材料的趣味性、知识性、现实性和可读性。具体地说,泛读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注意以下几点:

4.1难度适中,梯度分明,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即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坚持阶段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4.2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新课标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七八九级要求)

4.3检测练习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即形式可多样化,包括问答、填空、排序、计算、结构图等。

4.4泛读量应比精读课文多4-5倍;难度上,生词量应严格控制在4-5%左右为宜。

5泛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5.1制定明确具体的泛读计划。

只有通过系统的严格的`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发展能力。笔者认为从高一开始每周可开设一节泛读课。假如每节泛读课读了3-4篇300-400字的文章,按每学期18周算,一学期学生可读70篇文章;三年后,阅读量可达到15万字左右。此外,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他们所喜欢的小故事、小笑话到英文简写本和名著,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5.2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

我们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加以训练,让学生积累词汇,形成语感,掌握技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泛读训练方法:

SQ3R法: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Matching: 若干文章若干标题,让学生迅速阅读搭配。

Skimming: 只了解文章梗概,学生可用文中的主题句或重复出现的关键词。

Scanning: 只为或得个别具体信息,如年代、人物、数据、时间等。

Task-reading: 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

Authentic-reading: 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如求职、征职广告、时刻表、商业信函等为阅读材料。

Timed Reading: 限时阅读,此法运用最多,旨在培养学生阅读速度。

5.3处理好读速与理解率的问题

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表现为理解程度还表现为阅读速度,他们是阅读能力不可分割的因素。理解能力差,速度就不可能快;不讲究速度,理解也会受到影响。在泛读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会仔细斟酌,但正确率较高,而做得快的同学易因粗心而失误,导致不少细节理解题出错。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理解程度,必要的方法指导和技巧训练是不可少的。比如说,人的大脑有选择压缩信息的功能,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利用眼睛余光区,正确移动视线,采用真正的无声阅读,比如说研究表明,英语句子中有近75%的单词是用来使句子在语法上完整,因此可指导学生采用意群阅读、略读和跳读等方法,迅速捕捉关键词、关键句等。

此外,当然是极力培养学生阅读时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的意识。比如在学生阅读时做好以下要求:

⑴梳理读物中的主要时间、地点

⑵梳理读物中的关键人物

⑶梳理读物中的主要事件

⑷梳理读物中出现的主要观点和态度等

最后,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阅读题得分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答非所问”, 即未看清题目要求而盲目作答,致使很多内容观点正确却不切题的答案为学生所选。故在此笔者建议各位同仁在泛读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总之,要想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除具备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外,还必须进行广泛阅读,即泛读。只要我们有学习英语的坚强意志和攻关精神,英语阅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新)》

[2]刘强,“强化英语泛读教学,适应高考考查要求”,《学英语》高三版,

[3]肖云枢,“泛读―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知识》,

篇6: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与高考的结合论文

一、前言

高中语文是高考科目中的必要科目之一,并且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其分数所占比例也逐渐加大。这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事实上,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考一直都是其中的矛盾点所在,一旦在教学中兼顾不平衡便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这就使得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高中语文素养与高考的有效对接成为了当前各高中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正确认识高中语文素养与高考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目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也逐渐提高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度,而通过语文多方面内容的学习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内在涵养。但同时,高考也是高中生面临的一项重要难关,而如何实现语文素养与高考的统一,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能促使其充分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来顺利应对高考,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强化自身以及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事实上,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当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时,其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依靠灵活的思维将所学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从而为其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若教师从高考角度展开教学,并利用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便能够在学生重视高考的过程中,自觉提高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明确构建高中语文素养的维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并能够将其与高考联系起来,教师还应清晰构建出高中语文素养的维度,以便更好地做好高考准备工作。第一,高中语文必学的基础性知识。其中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第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第四,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例如,在语文高考中,背诵和默写部分时其中的一项必考题目,相对也是学生最容易得分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高中需要背诵的文章如《蜀道难》时,教学的目的'不应仅仅放在学生的背诵上,而应让其在理解文章本意以及在充分掌握作者怀才不遇等情感,并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其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自我的内在涵养。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高考和语文素养培养的目的,从而顺利展开相关教学活动。例如,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部分,此类题型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需要结合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对新的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同时,在该题目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赏析能力和举一反三等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阅读内容时,还应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诗歌和文言文内容,培养其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准确判断重要词句意思等能力,以渐渐提升其语文素养。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应对高考诗歌赏析以及写作等内容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

五、创新课后作业的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通常会通过大量的做题训练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因此,为了实现语文素养与高考的相互融合,教师还应不断创新课后作业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够以语文素养的角度思考实际的问题。如可向学生布置一些自主型、层次型、合作型、实践型的作业,升华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掌握,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高考作文的把握,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搜集,从而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并增强其知识素养。

六、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素养与高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促进其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强化两者之间的联系,借助构建语文素养维度、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创新课后作业内容等手段强化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丽蓉.学科素养与高考试卷———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与2017年高考备考[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6,(11):10-11.

[2]胡向东.语文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考查原则与路径[J].中国考试,2017,(07):58-65.

篇7: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文/李海洋

摘 要: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是密切关联、彼此配合的关系,即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写作提供思维方式和素材,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教育体制改革理念,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出发点,设计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体验,增强语文教学指导性,指引学生高效阅读,并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采取措施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关联,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篇8: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对语文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上阅读课,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找出其中精彩的语句或段落,体会词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深刻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上语文写作课,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自己善于观察生活、从身边小事中收集素材的良好习惯,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文章中表述自己对事物的独到见解,积累创作灵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不应当是彼此孤立的,而应当是密切配合的,教师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紧密结合,采取策略有效整合这两个教学版块,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提高指导效率

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任务很繁重。教学大纲中收录了大量的阅读范文,但是并非每一篇范文都需要被详细讲解。只有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初中语文阅读课程,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解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应当增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阅读阶段,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阅读范文。在筛选出具有实际价值的范文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阅读目标,然后带着所要解决的问题去读文章,力求在阅读过程中解决自己的疑问,提升自己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的指导效果,要重视将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紧密结合。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透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详细阅读,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旨,再透过文字,挖掘作者所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线,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从而实现从表层文字到文章内容,再到文章主旨的深入过程。

在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之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独特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从文章的布局构造、写作技巧和文字组织方式入手,来强化文字表述方面的练习,明确文章的基本写作手段和写作主旨,从文章主题思想再次回到文章的表述方式。

例如,《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迷人景象,同时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体会文字背后隐含的感情之后,要让学生回到文章本身,从文中摘录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生动的句子和段落。这样就为学生写出优美的语句提供了素材。

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教师要结合语文课堂的阶段性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知识面等特征,有选择地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供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参考书目和文章应当契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认知特点,通过阅读课外材料,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为学生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逐步领会不同种类文章的写作方式。

二、注重心灵共鸣

目前,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倍感苦恼,写作效率和文章质量都不高。(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感,其知识储备不足,写作素材不够丰富,没有自己最动情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强化阅读的情感效应入手,启发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每一篇课文,用心思考作者选择每一个词和每一个句子时的情感,体会作者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用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真正实现阅读的效果,为写作积累灵感和原材料。

要加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指导学生按时书写阅读记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文章中有大量精彩的词句,这时,教师要指引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精彩语句用笔勾画出来,然后抄在事先准备好的记录本上。同时,学生还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在阅读某篇文章时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感受,然后将这些阅读心得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为了督促学生勤于记录和摘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交流环节,让学生在每堂课固定的时间内,为同学们朗读自己摘抄的课文内容。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作,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只有将情感渗透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并注意平时阅读过程中的点滴积累,才能避免出现缺乏写作材料、无法组织语言等现象。

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思想内涵深厚,文字表述优美,是一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课文。文章的作者在经历了失去亲人的悲痛之后,受到紫藤萝花的启发,重新燃起对生命的热爱。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指引学生在阅读时体会作者情绪的转变过程,并摘录一些打动自己的语言和段落,与大家分享。

三、培养创新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的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应当是一种借鉴和创造的关系。学生在阅读了范文之后,可以学习到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技巧,并通过自己的加工和改造,将这些所学的内容变为写作素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挑选更多优秀的文章来阅读。在这个从阅读到创作、再从创作回到阅读的过程中,阅读与创作就形成了互补关系。

选入初中语文阅读课本的范文,以及各种版本读物中的例文,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创造性的因素。教师要指引学生吸收借鉴文章在段落安排、素材使用、修辞表达以及段落衔接等方面的技巧,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写作时的常见问题,来确定参考和借鉴的重点内容。在充分吸收优秀作品精华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被扩展,创新能力就会被提高,也就可以写出富有特色、新颖生动的作文。

例如,《羚羊木雕》这篇课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反映的内容是小朋友在父母的逼迫下,无奈向好友要回了礼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呼唤父母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以及赞美小伙伴之间纯洁的友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自己遭到误解或与父母沟通遭遇困难的实例出发,写一篇与课文主题思想相似的文章。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核心的教学版块,这两项内容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消化程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要提升这两部分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进行发散思考,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文章和创作文章。善于想象和敢于思考,是学好阅读和写作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塑造上,同时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多关注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积累阅读经验。

参考文献:

[1]蔡先锋。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10)。

[2]张代成。为阅读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谈初中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J]。成功:教育,2012(06)。

[3]孙杰。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浅析[J]。中学时代,2012(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公白中学)

篇9:高考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点拨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高考的阅读一般考察我们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是我们做考高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阅读全文。所以抓住主题,掌握文章大概的意思是主要的方法。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出现,而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都可以再主题句中找到。

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首先我们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弄清楚问题的类型,然后了解题干,带着问题快速的阅读文章,对有用的信息快速定位,这样做可以增加阅读时的针对性,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

有些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文章并没有把真实的意图表现出来,这是就需要我们根据字面意思,文章的逻辑关系等信息进行深层的理解,揣测作者的意图,从而理解文章的寓意。

英语阅读方法及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析

通读全文

很多同学在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只是阅读标题,然后粗略的浏览文章,这样做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容易错过关键的信息。我们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用最快的速度通读文章,然后判明主旨。这样做才能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注重细节

我们在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还会遇到题干中给出的干扰项,要想跨越这些干扰就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结合着上下文对整体的文章脉络进行梳理。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推理判断

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中推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有些同学在做阅读理解时,一遇到陌生的词语就会感到很慌张。我们要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陌生的词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一定会出现在某些语境中,我们只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就可以了。

篇10:高考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英语阅读中的三大障碍

1.语言的障碍。readingis a comprehensive skill because it concerns the recognition of configuration,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inflex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魏立明,孙长顺:XX )由于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people believe that 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 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魏立明,孙长顺:XX )。 所以多做泛读的训练将有所帮助。

关于这两个障碍的排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中也有较详尽的论述。

3.阅读技巧的障碍。而这一障碍又是多方面的。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语气等。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原则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以下简介几种:

1.音读

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此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唇诵,有时是喉诵。读写活动都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嘴,头喉都不动。只是在心里自言自语,一字一句地读出每一个词。由于这只是一种内在的说话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较困难。所以要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才可以逐渐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3.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是让其在每个单词上都平均花费时间,而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所以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懂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而回过头再来看,以至于养成复视的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联练习可见成效。

5.头的摆动

有的人在阅读文章时,头部会无意识地左右摆动。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时候,他往往会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一来,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的时候,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开始另一行时,就会很快地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对准要读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头的摆动,自己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而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想办法检测并控制头的移动,以便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

6.查字典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部分生词,有的人查字典寻词义,而忽略采用猜测或逻辑推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是频繁地查字典。这看似勤奋。实则用手代替了脑的思考。阅读时,查生词的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不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应当予以纠正。

三、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 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有一些阅读的基本技术在平时就要注意运用,如圈点,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生词等勾画出来,通读全文后,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回过头来有目的、有意识地核对其中的细节,完成以后,应养成良好的记录笔记的习惯。对文章的生词、语法、句法等难点进行整理,以便今后复习。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信函,图表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英文版的简易读本。这对于了解各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则有所帮助。

这两种阅读方式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和加强。然而在各种英语考试之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另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将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文秋芳,)。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3.略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极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聚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 moreover,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熟练的读者运用查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文秋芳,1996)。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查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的文字映入大脑,不必逐字逐句过目。视线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或摘下。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作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见显著。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查读,读者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资料多半按字母顺序排列,如字典、邮政编码及参考资料等。但也有按年代或类别。总之是利用某种逻辑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查读之后首先看文章标题或章节标题,确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3)抓提示词。读者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四、结语

实际上正如我们所体验的,阅读不是一个繁长线形的过程,不必要把所有的文章一一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跳过某个词语、句子,甚至不必要的段落去获取必要的信息。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英语也同样适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英语不是英语老师讲出来,都是学生们练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以及其他英语爱好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恰当运用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与长期的阅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英语中存在的三大障碍,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增强英语阅读能力。

篇11:高考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英语阅读中的三大障碍

1.语言的障碍,Readingis a comprehensive skill because it concerns the recognition of configuration,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inflex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魏立明,孙长顺: )由于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People believe that 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 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魏立明,孙长顺:2001 )。 所以多做泛读的训练将有所帮助。

关于这两个障碍的排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中也有较详尽的论述。

3.阅读技巧的障碍。而这一障碍又是多方面的。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语气等。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原则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以下简介几种:

1.音读

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此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唇诵,有时是喉诵。读写活动都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嘴,头喉都不动。只是在心里自言自语,一字一句地读出每一个词。由于这只是一种内在的说话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较困难。所以要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才可以逐渐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3.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是让其在每个单词上都平均花费时间,而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所以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懂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而回过头再来看,以至于养成复视的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联练习可见成效。

5.头的摆动

有的人在阅读文章时,头部会无意识地左右摆动。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时候,他往往会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一来,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的时候,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开始另一行时,就会很快地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对准要读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头的摆动,自己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而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想办法检测并控制头的移动,以便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

6.查字典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部分生词,有的人查字典寻词义,而忽略采用猜测或逻辑推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是频繁地查字典。这看似勤奋。实则用手代替了脑的思考。阅读时,查生词的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不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应当予以纠正。

三、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有一些阅读的基本技术在平时就要注意运用,如圈点,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生词等勾画出来,通读全文后,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回过头来有目的、有意识地核对其中的细节,完成以后,应养成良好的记录笔记的习惯。对文章的生词、语法、句法等难点进行整理,以便今后复习,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信函,图表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英文版的简易读本。这对于了解各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则有所帮助。

这两种阅读方式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和加强。然而在各种英语考试之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另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将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文秋芳,1996)。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3.略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极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聚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 moreover,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熟练的读者运用查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文秋芳,1996)。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查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的文字映入大脑,不必逐字逐句过目。视线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或摘下。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作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见显著。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查读,读者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材料的编排形式。资料多半按字母顺序排列,如字典、邮政编码及参考资料等。但也有按年代或类别。总之是利用某种逻辑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查读之后首先看文章标题或章节标题,确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3)抓提示词。读者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四、结语

实际上正如我们所体验的,阅读不是一个繁长线形的过程,不必要把所有的文章一一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跳过某个词语、句子,甚至不必要的段落去获取必要的信息。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英语也同样适用。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英语不是英语老师讲出来,都是学生们练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以及其他英语爱好者,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恰当运用英语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与长期的阅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英语中存在的三大障碍,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增强英语阅读能力。

篇12:前与后的结合谈小学英语后进生教学

前与后的结合谈小学英语后进生教学

浙江省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薛婉群

【摘要】英语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受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有效掌握英语的主要内容,成为“后进生”,降低了英语教学水平。文章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入手,对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表现、原因进行讨论,再结合农村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开展小学英语后进生教学进行讨论,以求为后期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后进生;前后结合;农村英语教学

后进生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每位学生的综合发展”成为教师工作的核心,关注后进生、提高后进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方式。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小学英语后进生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后进生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后进生的基本特点与形成原因,才能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提供数据支撑,保证教学科学、有效。

1.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就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形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总结为家庭、个人、学校三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家长的主要职业是农民,并且一部分家长长期在外,学生只能跟随老人一起生活。学生的监护人不了解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对英语教师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不重视。受到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学生会在潜意识中排斥英语学习,最终导致英语成绩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入学之前完全未接触英语知识,并且受到汉语拼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字母、拼音混淆的现象,这也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最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不正确,只知道死记硬背,导致“英语”成为“英文”;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未掌握不同字母组合的基本意思,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少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可能会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英语内容,但英语问题得不到解决,便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长时间不复习,导致学习效果降低。

2.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特点。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后进生具有其他学科后进生的一般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各科成绩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当前教学中,少部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听讲,导致各科成绩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受这一现象影响,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成为后进生。

(2)偏科现象严重。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语文成绩等都非常优秀,但唯独英语成绩不高。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偏科现象的原因主要为:①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即使在英语学习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效果依然不明显;②学生英语基础不牢,未掌握英语单词、英语语法等基础性内容,最终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英语教师开展后进生教学的措施

英语教师在开展后进生教学中,应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上文分析的相关内容总结几点教学措施。

1.“前后”互补,开展心理式教学。对英语教师而言,在英语教学中首先应该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通过指导后进生发现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发现英语学习的“简单性”,最终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爱好。因此,教师可通过“前后”互补,开展心理式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优秀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带头作用十分明显,教师可通过发挥优秀生的积极作用帮助后进生学习。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拿出一个苹果,问道:“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个苹果,你们知道苹果的英语读法吗?”此时,很多优秀生会举手,而后进生未举手,教师可邀请一名优秀学生走上讲台用标准的发音读出“apple”,并写出该单词的拼写字母。看到学生的表现之后教师可以说:“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单词拼写也是正确的`,那么你知道香蕉的英文读法吗?”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后朗读banana,并拼写。之后,教师可邀请学生回到座位上,再询问一名后进生,问道:“刚才那位同学正确拼读了苹果的英文单词,你能再把它朗读出来吗?”这位学生经过简单思考之后,能正确拼读出苹果的英文单词,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段时间后,学生会逐渐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后期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控制教学难度,避免后进生因为长期学习简单的英语知识而产生骄傲的心理。

2.“前后”联动,开展语言对话式教学。口语练习也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在开展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可实施“前后”联动的方法,开展语言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将本班级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将其分为1组、2组,保证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人数等基本持平,并要求两组学生用常见的英语知识进行问答,但要保证每个问题出现三四遍。例如,1组同学向2组同学问道:“How old are you?”2组同学在用英语回答之后,会反问道:“what’s your name?”1组同学再用英文进行回答。每个问题连续被提出三四次。教师在问答环节中会发现,后进生在第一次问答中,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在第二次问答中,能够简单地跟随优秀生回答;在第三、第四次回答中,能够熟练应用并回答相关问题。在下课之前,教师应提问后进生,后进生回答时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单词发音不标准的现象。教师应详细指导学生掌握相关单词的发音,并简单分析该问答题的基本结构。经过教学,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英语问答题,成绩也会有明显提升,为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3.“前后”搭配,开展游戏式教学。开展游戏式教学,教师应重视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搭配,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听力教学为例,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合作竞争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同时,应以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为切入点,在分析学生的特点之后开展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将本班级学生分为4组或2组,通过组间对抗的形式合理搭配优秀生与后进生,并根据游戏自带的评分效果评估游戏结果。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该严格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对其进行适当引导,活动结束后可开展组员互评活动,邀请优秀生评估后进生的表现,再对整个游戏环节进行评价,并对失利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游戏教学,学生能够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最终提高英语水平。

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并以农村小学英语中的后进生为例,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教学而言,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学大纲、学生的性格特点两方面内容入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马丽群。谈小学英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J].中国现代教育(思路方法技巧),,(11):42-43.

[2]李彤彤,马秀峰,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90-93.

[3]夏云,李春晖。教育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J].中国电教史,2012,(2):117-120.

[4]徐孪琛P⊙в⒂锟翁们榫盎疃设计与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5]莫琼,罗蓉,范跃萍。基于情景认知理论的英语教学情境设计[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4):142-143.

篇13:网络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课例教学反思

网络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课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1.由于技术限制,本节课对于平板电脑和QQ空间平台的使用还只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上。如果条件允许,移动终端的互动性教学应该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实时交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还应不断钻研、发掘移动终端的新功能,新方式,充分使用,服务教学。

2. 2.使用平板电脑和QQ空间平台进行教学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一提问,学生轮流回答问题的课堂交流模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学生焦虑。然而,也客观上减少了学生张嘴表达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再多想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表达。

3.3. 使用平板电脑打字速度较慢,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高科技反而成为了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同学基本都是用纸笔完成,然后拍照发送给老师。这不失为一种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使用传统的纸笔完成学习任务,现代的移动终端用于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4.4. 移动终端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一样的,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组织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给予指导。在这一点上,本人还有所欠缺。由于经验与能力所限,课堂指令不够清晰简练,课堂组织不够自如,环节间过渡略显生硬,理论指导也还欠缺相应的高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还需不断钻研,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篇14:整合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案例(人教版高考复习)

概要: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英语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瓶颈。本文拟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以读促写,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与写作整合,写作策略 写作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是语言交流的两种媒介。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级要求为“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级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与一连关切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但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英语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瓶颈。这一严重现象的出现,作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外语写作课,没有对学生英语写作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往往是进行短期的突击性应试模拟训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可以说尚属空白。

2、学生的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造成词汇量小,写作语言素材贫乏;

3、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缺少,导致学生的篇章意识差等。

为了适应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或九级的写作目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储存句法、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大量阅读又有助于培养语感,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用英语写作就必须用英语思考,这与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否则,就会写出汉化英语。撇开阅读谈写作犹如谈无米之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设想: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多而杂”的阅读训练,即向学生提供程度相当、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结合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

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语言词汇、强化语言结构、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知识、训练篇章理解能力,再结合阅读指导学生写作,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案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英语写作。

主题内容:Born Dying Unit 7 SBII

相关领域:信息技术,医学

课时安排:2课时

任务布置:1、网上查寻有关的信息并做汇报;

2、课堂阅读两篇文章

3、写一篇英语演讲稿“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信息输入--阅读课

教学目标:1、检阅学生课外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善待他人,关爱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形式:讨论交流 合作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Pre-reading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1.What is AIDS ? What is HIV? 2. How do people get AIDS?

3. What happens to people who have AIDS? 4. How does Xiaohua feel about

having AIDS? 5. How d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feel about her disease? 6.

Something about the World AIDS DAY.

要求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预习课文。学生要回答以上问题,除阅读课文外,还必须查找相关材料,做好记录。此环节学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预习,预习就很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为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Step 2: Lead-in --导入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Ss have found and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s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V/AIDS. And ask S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AIDS?How is it infected?Who gets it easily?What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now ?

2. What can you do on World AIDS Day?

3. Do you think it is safe to b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living with

HIV/AIDS? Give your views.

分组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导入新课。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讨论,(也是初步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交流气氛热烈,学习兴趣很高。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了好头。

Step 3: Reading

这一阶段为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和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包括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开展语言交际活动,逐步落实学生的各项预习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查阅、归纳、总结等口头交际活动。

如:教师设计了如下任务:

Task 1: Skimming to find out what is the reading material going to talk

about.

Task II. Analyze the structures of the passage,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actively.

PartsMain ideas

Task III. Discuss the follow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groups of 4

1. How does Xiaohua feel about having AIDS?

2. How d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feel about her disease?

3. What is her life like as a person living with AIDS?

4. What should we act towards AIDS and AIDS patients according to Xiaohua?

5.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6. What are the means of being infected with AIDS? 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教师指导学生重新领悟教材,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完成以上任务并分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 1: Play the recording of the tex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s.

Task 2: Word study. Choose the proper words to complete the blank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forms.(略)

Task 3: Summary. Ask the Ss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略)

Step 5: Expanded reading. Offer Ss another reading material and ask the Ss

to do fast reading.

Step 6: Post-discussion

Task. Group work (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they can choose whichever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opic 1. How do people become infected with HIV/AIDS?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

Topic 2: Next time if you meet an AIDS patient, will you regard him or her

as a bad and dangerous person? What would you do ?

Step 7. Homework assignment

Get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prepare to write a speech “ 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

第二课时信息输出--讨论、写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2、检验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效果。

3、讨论中鼓励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和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提高表达能力,并为写作做好铺垫。

任务设计:写一篇演讲稿 “ 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

教学形式:讨论 合作 评价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Task Assignment

Write a speech -- Cherish Your Life and Prevent AIDS

Including:

1.serious HIV/AIDS situation

2.proper attitude

3.necessary help

4.effective prevention

5.good suggestions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和话题,理清、明确写作任务的主旨要求。

Step 2.Pre-writing & Discussion

Task: Divide SS into small groups (Group of 4 is ideal) for the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ll them the task. Meanwhile, encourage them to express

as many views on the topic as they can. It’s necessary to require them to

write down their views.

Topic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HIV/AIDS situation? Give some examples.

Topic 2.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 people who have AIDS?

Topic 3. What attitude should we show towards the people with AIDS?

Topic 4. 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event AIDS?

小组分工寻找与话题有关的信息包括主题句,相关要点乃至必要的句型;或教师准备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或提供几个供学生讨论的问题。然后教师安排小组“说题议题”活动,即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写作任务主题或要求的理解,交流所寻找到的信息,并相互比较讨论各自的看法。在小组讨论之后,各组还可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讨论,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启发,选择其中有意义、合乎要求的信息。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与积极性,激活学生与写作任务有关的知识网络,为高质量完成写作任务奠定基础。

Step 3 While-writing

Task: Write a rough draft on your ow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opic of

each paragraph. For example:

Things are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Enough help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eople with HIA/AIDS….

Proper attitude should be shown to the people with HIA/AIDS….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DS …….

(Your wishes or suggestions)

学生在第一阶段经过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信息搜集任务,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写作材料,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删选材料,重组信息,进行第一次语言输出,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有一定层次感的初稿。初稿写完后,进行自查,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重读一次初稿,看主题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全面,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连贯,有无语法错误或“汉式英语现象”等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帮助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的表达自我。

Step 4 Discussions

Task: Exchange the Ss’ works to enjoy and edit to get some suggested

improvements.

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求学生将经过自己初步修改过的初稿交给组长,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传阅,批改组内每一位同伴的作文,然后汇总组内作文中的错误并讨论解决,再推选本组最佳作文。学生讨论互改作文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常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学生相互倾听,互相帮助,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也是让学生跟同学进行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有助于加快发展学生思维,并养成学生与他人平等地讨论问题、分析评论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Step 5.Evaluation

Task: Pick out the best works and read them to the partners first and then

to the class.

这一环节有两个程序。先由组长在组内宣读优秀作文,再在班上向全班同学宣读。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作文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流畅性,简洁多样性,情感思想性以及对各组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评出最优作文和合作最好的组。然后将作文输入教室的电脑里,向学生展示。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仍然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是裁判。这样一来,重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Step 5 Comment &Estimate

Ss makes comments on some of the works and grade them .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一些典型性的错误,并及时进行讲评,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有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参考范文,)使讲评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得到启迪,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以升华。

三、案例分析

1、信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媒体已高度发展的今天,要突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学科学习框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和谐发展。

在“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报刊等教学资源,收集查阅有关HIV/AIDS信息,接着在课堂上开展了相互交换信息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2、课内与课外结合,实现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结合

从“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看,围绕阅读主题内容,读前大量查阅相关内容,初步了解HIV/AIDS;读中展示信息,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培养阅读策略;读后讨论问题,进行说写活动,输出信息,体现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为实现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结合以及实现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30万字找到了一条途径。

3、采取讨论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中的信息互动是一种多边活动,他不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型互动或师生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而是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通过学生间相互用英语提问、对话、讨论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使用英语的机会。这种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自己与他人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从“阅读与表达”教学中第二部分来看,采取的是一种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写作教学,重视过程写作与评价,改变在写作教学中总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然后教师批改的英语写作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4、写作教学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内在实质进行,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

篇15:高考英语阅读命题趋势与应试对策

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是逐渐达到的,要提高阅读水平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物传记类:

【命题趋势】

人物传记以名人生平或逸事为主。

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包含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作手法多采用时间、空间或逻辑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命题以细节为主,推理为辅。近年来,人物传记类阅读文章在高中阅读理解题中有所减少。

【应试对策】

人物传记类文章多为记叙文,为了支撑所要描述的人物,短语往往会出现大量细节,这些细节有时很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有时则很间接,需要综合、归纳、推理才能判断。准确理解细节是做好这类题的关键。那么,怎样准确理解细节呢?

首先,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和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找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认真比较选项和文中细节的区别;最后,在正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答案。

二、社会文化类:

【命题趋势】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因此,社会文化类试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是必然的。社会文化类文章的命题有以下趋势:

1.以中西文化差异作为选材的重点。如礼仪、语言、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等为主题。题材涉及社会、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2.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主题。以议论文、记叙文居多。

3.命题方面,既重主旨把握,又重特定细节,时有推断。

【应试对策】

对英语语言、社会、文化的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复习时要注意:

1.重视英语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的掌握。

在复习过程加强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普通中学毕业生来说,应具备-3500的词汇量,并掌握其词类、意思和基本用法。掌握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熟悉固定词组、固定搭配等约定俗成的语法项目。

2.扩展文化背景知识,认真研读历届高考题。

从近五年的高考题看,阅读内容的社会实用性越来越强,更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阅读材料会更多地涉及社会化背景知识。因此,要通过阅读更多地涉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要通过阅读更多地了解并丰富自己的知识。

同时,要认真研读近五年的高考篇目,增加语言经验,适应选材特点,熟悉题材和体裁。了解设问形式,感悟设问特点。

3.广泛涉猎,丰富消遣阅读。

三、逸闻趣事类:

【命题趋势】

逸闻趣事以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描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幽默故事是其主要内容。选材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结束,给人以意外的感觉。

逸闻趣事类文章有以下趋势:

1.特点:文章简短,描述一个片断。

2.命题:多考查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进行合理的推断。

3.选材:描述“另类”,标新立异。

【应试对策】

1.阅读这种文章,应特别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思想的描写,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若是叙述性的文章,要读懂起因、经过、结果。若是故事性文章应读懂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它们是我们读懂趣闻逸事所必需的。

3.若是幽默故事,应体会风趣的对话、特别的动作,它们是幽默的精髓。

四、史地常识类

【命题趋势】

英语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史地常识类文章通常介绍异域风光,历史事件,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因此史地常识类文章经常出现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其趋势是:

1.选材:英语国家的主要名胜或历史事件,历史年代。

2.命题:以细节题为主,有一定主观推断题。

3.知识:涉及一定的地理常识或历史知识。

【应试对策】

史地常识类文章多以细节题为主,着重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细节题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排序题: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找出事件正确顺序。一般采用“首尾定位法”来做题。即先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事件,缩小范围,得出答案。

2.图文转换题:根据短文描写找出相应图形或根据图形找出答案。一般采用“文史锁定法”,(找出文字,按“文”定“图”)或“图形标示法”。(在图中标出内容,以便理解)

3.数字换算题:根据数据,找出换算关系,计算并得出答案。

4.表格理解题:看懂行和列分别代表的意义,正确理解,作出选择。

5.同义转换题。

6.代词指代题:理清人物、事件间的逻辑关系,使人物、事件更加条理化,简明化。

篇16:阅读前导、关联理论的相互结合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前导、关联理论的相互结合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运用阅读前导和关联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前导图式的激活作用,应运用关联理论理解语篇;英语语篇阅读能力的`提高尤其应将二者结合起来.

作 者:吴纬芳 刘艳君 徐桂香  作者单位:吴纬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安徽合肥,230022)

刘艳君(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徐桂香(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语系,泰州,225300)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激活前导   补缺前导   关联理论   语境   图式  

篇17:英语报刊阅读与中西方文化教学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地上形成的“英语热”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英语语言专业的学生逐渐失去了语言优势,英语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有的挑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是教育部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确定英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而英语报刊阅读正是一门既能在宏观层面上调整课程设置,又能在微观层面上开拓思路,将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贯彻其中的课程。

一、英语报刊阅读的特点

阅读英语报刊文章是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单纯阅读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巩固、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要介绍大众传媒和英语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和国际关系问题及最新科技发展情况等。该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所谓“新”,指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英语新词大多是首先出现在英语报刊中的。如midriff-baring shirt(露脐装),pay-per-call(声讯电话)等。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拓宽了当代英语的涵盖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报刊是我们研究、学习当代英语最直接、最简洁的途径之一。

所谓“快”,指某一新事物或新概念的英文表达能够很快地在我们周围出现,如boomerang children(啃老族),wardrobe malfunction(走光),mobile phone combination offer(手机套餐)等的英语标表达都是先见于英语报端的。这一特点无疑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紧紧跟上现代英语的发展步伐。

二、寓文化教学于英语报刊阅读的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与时事紧密联系的文章,其中包括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文章去正确引导学生,扩大他们学习的领域,而不仅仅是将所学内容局限于一些与时事相隔甚远的通用教材。逃避和禁止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文化教学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去伪存真”的阅读。

1.不同的中西方媒体视角

各国的报刊都被看作是政府的“喉舌”,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或整个社会的缩影。西方国家和我国在各种体制、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等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中西方媒体在对华报道的内容上常常会采取不同的视角。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报刊时进行批评性的阅读,要让学生知道,语言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还有表达感情的功能。由于不同的新闻人员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及个人性格、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新闻视角和与之精密联系的新闻报道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带有某种倾向,如采用带倾向性的动词、副词甚至是形容词暗示他们的政治导向,片面地引用采访对象的话或不完全地引用数字,学生在阅读报刊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媒体存在粉饰过多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国外报刊和国内权威英文报刊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帮助学生尽可能接近事实,并分析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

篇18:英语报刊阅读与中西方文化教学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英语教学应以学习英语及其相关文化背景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侧重西方文化的导入,却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其结果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说起西方文化头头是道,而用英语解释中国文化时却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讲解英文报刊阅读时,要合理、适时地加入中国文化的解释,将中西方文化共融于英文报刊阅读的课堂教学之中,其目的是开拓思路,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贯彻于“英文报刊阅读”的课堂实践教学之中,以期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在阅读《纽约时报》上一篇关于耶鲁大学的校园膳食问题的文章,其中主要涉及到对这种传统很长的膳食制度的改变。基于此,老师可以自己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1.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students’dining habits at Yale?Do you think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would like thEir dining habits to change?2.Wh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China and USA for college students?从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展开互动式讨论,探讨中西方在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不同社会各个层次面的影响。

在阅读有关收养儿童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中西文化对比的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在血缘关系、家庭观念和养老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向学生引入儒家思想在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

三、结语

虽然英文报刊阅读课程已经纳入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但与英语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相比,开设较晚,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上与英语泛读颇为相似,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将中国文化教学寓于英文报刊阅读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了任课教师一个自觉尝试的框架,同时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语言学家”,而且要努力成为“文化专家”。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报刊教学中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报纸和课本,而要更新教学内容,密切关注各类英语报刊的最新导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中西方文化融全方位的融汇贯通,从而使英文报刊教学在培养文化意识、传授文化知识、输送合格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潜龙.英美报刊文章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健.英语报刊阅读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Jane,Q.A Culture in the Balance. Nature,2007,(6).

[5]潘志高.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分析1993—1998.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高考复读生学习方法策略谈

探究式教学

高考模拟试题参考文

高考文综如何复习

高考英语范文大全

高考论述文答题技巧

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

小布布施努策尔教学反思

写结合教学指导学习心得

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精选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结合高考与教学,探究英语阅读策略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