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口橘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高考数学函数解答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数学函数解答方法,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高考数学函数解答方法
高考数学函数解答方法
一、函数题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怎么办?
高考中的函数题不外就是导数,从这里入手大致可以了。如果是小题的话,可从函数的性质入手。
二、函数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函数方面不好的话,应该从什么地方学起呢?
函数的基本性质是最重要的,要掌握透彻、理解透彻,才能在做题的时候灵活运用。函数题形式虽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函数性质还是关键。
三、艺术生现在该怎么快速提高成绩?
快速是不存在的,但基础差的同学这个时候就只能做最基础的题了。
四、上课能听懂,一到做题就不会,是什么原因呢?
还是题做的少,不熟悉。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好,就不要做难题了,中档以下的题的分数也够了。
五、立体几何证明除了用到中位线平移,一般还有哪些?
如果是证明垂直的话,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垂线定理等,其实立体几何证明题最实用的还是建系。
六、椭圆的大题怎么得分?
椭圆题得分方法常见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
七、代数的二项式定理和排列组合的题弄不明白
二项式题不难,抓住通项公式差不多了。排列组合用填空法比较常见,但要对几个主要题型,掌握透彻。
八、怎么才能激起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呢?
只能是做题会了才有兴趣,只能是从简单的题做起,会的多了就有兴趣了。
九、概率的题有什么好的做题方法?
概率题先定位,再用公式。
十、学立体几何没有立体感怎么办,看到题没有思路?
没立体感找实物 、画图练。
十一、均值不等式的题不会做,除了记住公式还怎么办?
你能认定是均值不等式就一定会做,只用二元的即可。
十二、高中立体几何在高考中比例是多少?
立几大约是17或22分。
十三、定积分的题高考会出大题吗,需要背LIM的公式吗?
定积分不会单独出大题。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之三角函数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篇2:高考数学解答思路技巧
高考数学排列组合题型解题技巧
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答题技巧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解答题分步骤解决可多得分
01、合理安排,保持清醒。
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02、通览全卷,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漏做题。
03、解答题规范有序。
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
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阅卷是“分段评分”。
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
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高考文科数学答题技巧
考生在做文科数学的时候,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题开始做起,从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入手。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的进入答题状态。在做文科数学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也没有关系,要弄清楚这个题目求什么,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之后再动手答题。
文科数学的填空题和选择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多适用于选择题的方法填空题也可以用。数学填空题大多是计算或是概念判断等题型,所以在答填空题时要注意计算和推理的准确性。
考生在答文科数学解答题时要注意步骤,如果步骤不规范则会出现答题失分的情况。另外,对于解题公式、定理和常用性质等一定要记牢。对于自己不会做的难题要适当的学会放弃,如果一道题的第一问不会做,但是第二问有思路,考生也可以跳过第一步答题,这样可以尽可能得分。
篇3: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答方法
第一步:思考大意,快速阅读
首先,快速跳读全文1-3遍,抓住全文主要内容,了解制题方的想法、意图等,这是得到答案的前提条件。
完形填空短文没有题目,但一般情况首句是一个没有空白的完整句子,往往点明短文的性质,如说明、议论或叙述等。它能为考生想到短文的题材与全文大意提供的总要信息,考生应跳读完1-3遍题材,抓住首句的意思,然后来捕捉全文的关键词语,并特别注意那些表示因果、赚折、指代、递进等意义的同位语、副词、连接词,最后总结大意,
第二部:观察答案,分析要求
在快速阅读完全文后,就开始填空。这时做答着应耐心思考,理解全文的主要想法,搭建好词句之间的逻辑和上下文的关系,并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三部:避开难点,先易后难
了解全文大概意思后,可以以此为主线,对选择的A、B、C、D答案理解其确切的意思,分析比较那个更合适,再观看上下文的隐晦想法和含义。做题切记速度,对自己不懂的要避开,意思就是先易后难,把简单的先做掉,难的有时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一般这样做可以更好的解题。
第四部、仔细思考,解决难点
凭借前面步骤,我们已经读了三遍,和把简单的空添好了。这时你阅读全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找出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答案,先排除;然后结合自己学的知识,把固定搭配和词语等结合,这样就容易判断了。
第五步:再看原文,审视答案
完成填空了,不要一个一个的去检查填空,要结合全文来看答案的正确性,还要结合语法看,这样能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高考英语完型答题技巧
(一)利用复现信息。
完形填空中有的信息是上下文重复出现的,如同一词、同一结构。(陕西)Cold and tired,she fell alseep near 32。32题看似有难度,但是凡是很唐突、无从下手的题,在后文一定有提示。果然在后文提到“小狗在小溪旁看到小主人”,故选A.stream。
(二)利用固定搭配、固定句型。
完形填空题常会考查一些固定句型或固定短语。(陕西)Money would be of little 34 to them.A intest B.concern C .useD.attraction 34题就考查了be of+n结构,排除B,D项,依文意选定C项。
(三)利用语篇标志。
语篇之间往往有表明其内在联系的词。表示逻辑关系:thus,therefore,so;表示递进关系:besides,what’s more;表示转折关系:but,however。(2012陕西)He looked in the fields.But he couldn’t find his mistress anywhere. However,from the ground came a 35 scent as he lowered his head.However暗示出小狗嗅到小主人的气味,那当然是它所熟悉的,故选D.familiar。
四)分析语境与词汇辨析相结合。
完形填空对词汇的考查,体现在近义词的辨析。如果孤立地看挖空的句子,那么可能每个选项都无懈可击,但要确定出最佳的答案,只能根据全文内容和故事情节,即从语境中判断筛选出。(2012北京)As I grew older,and was 37 exposed to more my interests in the world of dance 38 varied.A rarely B.certainly C probably D.consistently。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兴趣肯定也发生了变化,故38题选B项。
篇4: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解答方法
通览全文,把握大意通览全文
目的是抓住文章的大意,了解全文的结构和基本内容,为下一步正确选择答案奠定基础。有人认为,看一篇满是空白的短文得不到什么信息,倒不如看一句填一空,这样节约时间一些。其实不然。考生只有在通览全文之后,才会成竹在胸,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出答案来。
抓住第一句,预测下一句
完形填空文章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没有空白的完整句子,而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或是含有主题词的句子,阅读理解的有些段落也是如此。所以,考生往往可以根据第一句话来把握文章或者段落的中心思想,为下面的答题奠定基础。读完第一句,接着往下读文章的时候,英语语感较好的人做完形填空往往会极其主动地去预测。
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
连词的使用是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量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所以,某些题供答题信息的关键词会多次反复地出现,我们把这样的关键词称为信息词,所以要好好把握,挑出信息词。同时凭借自己掌握的语法知识和一般的常识,兼顾人称、性别、单复数、语法和时态等等语法的因素,从语法的结构方面考虑答案。
细心检查,避免疏漏
全部答案选定后,文章完整了,应再从头至尾读一遍。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就要求细心检查每一个填空处是否有笔误或疏漏的地方来调整答案。
篇5:高考数学复合函数知识点
高考数学复合函数知识点归纳
1.复合函数定义域
若函数y=f(u)的定义域是B,u=g(x)的定义域是A,则复合函数y=f[g(x)]的定义域是
D={x|x∈A,且g(x)∈B} 综合考虑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取他们的交集。
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⑴当为整式或奇次根式时,R的值域;
⑵当为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不小于0(即≥0);
⑶当为分式时,分母不为0;当分母是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0;
⑷当为指数式时,对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不为0(如,中)。
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集合的交集。
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上自变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
⑺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除了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要求
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集合。
⑼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⑽三角函数中的切割函数要注意对角变量的限制。
注:设y=f(u)的最小正周期为T1,μ=φ(x)的最小正周期为T2,则y=f(μ)的最小正周期为T1_2,任一周期可表示为k_1_2(k属于R+)
2.复合函数单调性
依y=f(u),μ=φ(x)的单调性来决定。即“增+增=增;减+减=增;增+减=减;减+增=减”,可以简化为“同增异减”。
⑴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⑵将复合函数分解为若干个常见函数(一次、二次、幂、指、对函数);
⑶判断每个常见函数的单调性;
⑷将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转化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⑸求出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奇、偶”指的是π/2的倍数的奇偶,“变与不变”指的是三角函数的名称的变化:“变”是指正弦变余弦,正切变余切。(反之亦然成立)“符号看象限”的含义是:把角α看做锐角,不考虑α角所在象限,看n·(π/2)±α是第几象限角,从而得到等式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以cos(π/2+α)=-sinα为例,等式左边cos(π/2+α)中n=1,所以右边符号为sinα,把α看成锐角,所以π/2<(π/2+α)<π,y=cosx在区间(π/2,π)上小于零,所以右边符号为负,所以右边为-sinα。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大全
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利用原函数奇偶性):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cot(π/2-α)=tanα
推算公式: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3π/2+α)=-cos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cot(3π/2-α)=tanα
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tan[(1/2)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0.5[cos(α+β)-cos(α-β)]
篇6:高三数学函数解题方法方法
高三数学函数解题方法是什么
一.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的值域。
点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先求出√(2-3x)的值域。
解:由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知√(2-3x)≥0,
故3+√(2-3x)≥3。
∴函数的知域为.
点评: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即:(1)被开方数的非负性,(2)值的非负性。
本题通过直接观察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而获解,这种方法对于一类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简捷明了,不失为一种巧法。
练习:求函数y=[x](0≤x≤5)的值域。(答案:值域为:{0,1,2,3,4,5})
二.反函数法
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再求出其定义域。
解:显然函数y=(x+1)/(x+2)的反函数为:x=(1-2y)/(y-1),其定义域为y≠1的实数,故函数y的值域为{y∣y≠1,y∈R}。
点评:利用反函数法求原函数的定义域的前提条件是原函数存在反函数。这种方法体现逆向思维的思想,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10-x)的值域。(答案:函数的值域为{y∣y<-1或y>1})
三.配方法
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
例3:求函数y=√(-x2+x+2)的值域。
点拨:将被开方数配方成平方数,利用二次函数的值求。
解:由-x2+x+2≥0,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x∈[-1,2]。此时-x2+x+2=-(x-1/2)2+9/4∈[0,9/4]
∴0≤√-x2+x+2≤3/2,函数的值域是[0,3/2]
点评:求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关系的应用,而且要特别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配方法是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练习:求函数y=2x-5+√15-4x的值域.(答案:值域为{y∣y≤3})
四.判别式法
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2x2-2x+3)/(x2-x+1)的值域。
点拨:将原函数转化为自变量的二次方程,应用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
解:将上式化为(y-2)x2-(y-2)x+(y-3)=0(*)
当y≠2时,由Δ=(y-2)2-4(y-2)x+(y-3)≥0,解得:2
当y=2时,方程(*)无解。∴函数的值域为2
点评:把函数关系化为二次方程F(x,y)=0,由于方程有实数解,故其判别式为非负数,可求得函数的值域。常适应于形如y=(ax2+bx+c)/(dx2+ex+f)及y=ax+b±√(cx2+dx+e)的函数。
练习:求函数y=1/(2x2-3x+1)的值域。(答案:值域为y≤-8或y>0)。
五.值法
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较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例5已知(2x2-x-3)/(3x2+x+1)≤0,且满足x+y=1,求函数z=xy+3x的值域。
点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将目标函数消元、配方,可求出函数的值域。
解:∵3x2+x+1>0,上述分式不等式与不等式2x2-x-3≤0同解,解之得-1≤x≤3/2,又x+y=1,将y=1-x代入z=xy+3x中,得z=-x2+4x(-1≤x≤3/2),
∴z=-(x-2)2+4且x∈[-1,3/2],函数z在区间[-1,3/2]上连续,故只需比较边界的大小。
当x=-1时,z=-5;当x=3/2时,z=15/4。
∴函数z的值域为{z∣-5≤z≤15/4}。
点评:本题是将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值。对开区间,若存在值,也可通过求出值而获得函数的值域。
练习:若√x为实数,则函数y=x2+3x-5的值域为
A.(-∞,+∞)B.[-7,+∞]C.[0,+∞)D.[-5,+∞)
(答案:D)。
六.图象法
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6求函数y=∣x+1∣+√(x-2)2的值域。
点拨:根据值的意义,去掉符号后转化为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
解:原函数化为-2x+1(x≤1)
y=3(-1
2x-1(x>2)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
显然函数值y≥3,所以,函数值域[3,+∞]。
点评:分段函数应注意函数的端点。利用函数的图象
求函数的值域,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较多,还适应通过不等式法、函数的单调性、换元法等方法求函数的值域。
七.单调法
利用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求值域。
例1求函数y=4x-√1-3x(x≤1/3)的值域。
点拨:由已知的函数是复合函数,即g(x)=-√1-3x,y=f(x)+g(x),其定义域为x≤1/3,在此区间内分别讨论函数的增减性,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
解:设f(x)=4x,g(x)=-√1-3x,(x≤1/3),易知它们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从而y=f(x)+g(x)=4x-√1-3x
在定义域为x≤1/3上也为增函数,而且y≤f(1/3)+g(1/3)=4/3,因此,所求的函数值域为{y|y≤4/3}。
点评: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是在函数给定的区间上,或求出函数隐含的区间,结合函数的增减性,求出其函数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而可确定函数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3+√4-x的值域。(答案:{y|y≥3})
八.换元法
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2求函数y=x-3+√2x+1的值域。
点拨:通过换元将原函数转化为某个变量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值,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解:设t=√2x+1(t≥0),则
x=1/2(t2-1)。
于是y=1/2(t2-1)-3+t=1/2(t+1)2-4≥1/2-4=-7/2.
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y|y≥-7/2}。
点评:将无理函数或二次型的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通过求出二次函数的值,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这种解题的方法体现换元、化归的思想方法。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练习:求函数y=√x-1–x的值域。(答案:{y|y≤-3/4}
高考数学五大主要解题思路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二: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三: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四: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五: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猜您感興趣:
1.高三数学函数例题及解析
2.高考数学答题技巧及方法
3.高考数学复习利用函数图像解题技巧
4.高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复习
5.高一数学解题技巧口诀
6.高考数学大题解题方法
7.高三数学函数知识点梳理
8.高三数学理科复习方法
篇7:高考数学选择题十大解法及复习解答五大方法
专家支招:实例解析高考数学选择题十大解法
高考数学选择题从难度上讲是比其他类型题目降低了,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准确、灵活、快速。选择题的解题思想,渊源于选择题与常规题的联系和区别。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常规题的某些痕迹。而另一方面,选择题在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即至少有一个答案(若一元选择题则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合适的。因此可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排除迷惑支的干扰,正确、合理、迅速地从选择支中选出正确支。选择题中的错误支具有两重性,既有干扰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揭露其潜在的暗示作用,从而从反面提供信息,迅速作出判断。
由于我多年从事高考试题的研究,尤其对选择题我有自己的一套考试技术,我知道无论是什么科目的选择题,都有它固有的漏洞和具体的解决办法,我把它总结为:6大漏洞、8大法则。6大漏洞是指: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不问过程只问结果;题目有暗示;答案有暗示;错误答案有严格标准;正确答案有严格标准;8大原则是指:选项唯一原则;范围最大原则;定量转定性原则;选项对比原则;题目暗示原则;选择项暗示原则;客观接受原则;语言的精确度原则。经过我的培训,很多的学生的选择题甚至1分都不丢。
下面是一些实例:
1.特值检验法: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例:△ABC的三个顶点在椭圆4x2+5y2=6上,其中A、B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设直线AC的斜率k1,直线BC的斜率k2,则k1k2的值为
A.-5/4B.-4/5C.4/5D.25/5
解析:因为要求k1k2的值,由题干暗示可知道k1k2的值为定值。题中没有给定A、B、C三点的具体位置,因为是选择题,我们没有必要去求解,通过简单的画图,就可取最容易计算的值,不妨令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上的两个顶点,C为椭圆的短轴上的一个顶点,这样直接确认交点,可将问题简单化,由此可得,故选B。
2.极端性原则: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剔除法: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顺推解除法: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例:银行计划将某资金给项目M和N投资一年,其中40%的资金给项目M,60%的资金给项目N,项目M能获得10%的年利润,项目N能获得35%的年利润,年终银行必须回笼资金,同时按一定的回扣率支付给储户.为了使银行年利润不小于给M、N总投资的10%而不大于总投资的15%,则给储户回扣率最小值为
A.5%B.10%C.15%D.20%
解析:设共有资金为,储户回扣率,由题意得解出0.10.10.4+0.350.6-0.15
解出0.10.15,故应选B.
7.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例:设集合M和N都是正整数集合N*,映射f:M把集合M中的元素n映射到集合N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f下,象37的原象是()
A.3B.4C.5D.6
8.正难则反法: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9.特征分析法: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例:256-1可能被120和130之间的两个数所整除,这两个数是:
A.123,125B.125,127C.127,129D.125,127
解析:初中的平方差公式,由256-1=(228+1)(228-1)=(228+1)(214+1)(27+1)(27-1)=(228+1)(214+1)129127,故选C。
10.估值选择法: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总结:高考中的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例如:估值选择法、特值检验法、顺推解除法、数形结合法、特征分析法、逆推验证法等都是常用的解法.解题时还应特别注意: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求解时对照选择支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快速选择、正确作答的基本前提。
高考数学复习:解答高考数学题的5个方法
方法一、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数学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方法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方法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方法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季节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5.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方法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篇8:高考数学填空解答误区总结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选择填空解题的4大误区,数学轻松拿高分
选择/填空题也非常重要
首先,在考试当中做选择题的正确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总成绩,特别是成绩好的同学,如果选择题错一个就是遗憾,错两个就提前宣告了你在这次考试中难以得到高分。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而言,选填题占了大部分基础分啊。
其次,做选择题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你能否做完后面的解答题,最终也直接影响你的总成绩。
比如:
一个中等生,做完12个选择题花30-35分钟是正常的,超过了就说明还需加快。
如果是一个优秀学生,就必须在25分钟之内(快的可在20分钟内)完成。
大家可以计算一下,考试时间一共才120分钟,如果前面 已经花了50-60分钟在选择题上面,那么做完填空题后也就没啥时间做解答题了。也就是说,花了120分钟做了80分的题,就算100%正确都还是没及格。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盘点一下选择/填空题易错的四大误区,同学们仔细对照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查,并参照对策进行改进,努力在最后复习时期快速提分。
高考数学家选择填空解题误区
误区一:轻视选填题
主要表现在这些题挺简单,随便算算就可以。
对策:
做选择题时,除了按照解答题的思路直接来求以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说直接法,特殊值法,代入法,排除法,验证法,数形结合法等等。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做题时不要太拘泥于固定思维,有时候一道题可采用多种特殊方法综合运用。
误区二:审题不清,误入陷阱
对策:
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遇到关键性的词语可用笔做个记号,以引起自己的注意,比如说至少,没有一个,至多一个等等。
第一遍没做的题也要做个记号,但要注意与其它记号区分开来,这样不容易遗漏。
误区三:做选题题时间太短或太长
对策:
按照高考数学卷面的时间分配,最好将选择题、填空题控制在30分钟~50分钟内完成。
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应该在30分钟左右完成,差一些的学生应该在50分钟左右完成,一般来说,在选择题、填空题上学生应平均用40~45分钟之间完成比较合理。这样,才能为后面的6道大题留出充裕的时间。
误区四:只重能力题,忽视基础题
对策:
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喜欢把精力放在选题最后的两个能力题上,花了大量的时间运算和思考,导致14个基础题没有时间来检验,所以得分率不高。
这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行为,一定要引起注意。
首先,前后题目一样都是5分,对比而言,基础题做好要容易的多;再次,能力题解题套路太多,常规方法很难完全做出,对于选择题,还可以采用代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等。
高考数学冲刺,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攻略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从返几年高考情况来看,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有,1.三解恒等变换与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相结合;2.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相结合;3.平面向量、不等式、数列与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相结合,难度一般不大,属中档题型。
备考时要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及正、余弦定理,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三角恒变换的技巧,如角的变换,函数名称的变换等,此外,还要注意题目中隐含的各种限制条件,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灵活实现问题的转化。
篇9:高考数学大题解答技巧盘点
1、拓实基础,强化通性通法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抓基础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复习,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运用时注意条件和结论的限制范围,理解教材中例题的典型作用,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要会做,还要深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
2、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减少无用功
在平时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时,高中英语,要注意培养考试心境,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认真对考试说明进行领会,并要按要求去做,对照说明后的题例,体会说明对知识点是如何考查的,了解说明对每个知识的要求,千万不要对知识的要求进行拔高训练。
3、抓住重点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主体内容是支撑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进入大学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每年必考且重点考的。象关于函数(含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锥曲线、线面关系、数列、概率、导数等,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来处理,要一个一个专题去落实,要通过对这些专题的复习向其他知识点辐射。
4、关心教育动态,注意题型变化
由于新增内容是当前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而与大学接轨内容则是进入大学后必须具备的知识,因此它们都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把诸如概率与统计、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算法初步与框图的基本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复习与训练。一定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
5、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两种培养的能力。可以说是学好数学的两种最基本能力,在数学试卷中的考查无处不在。并且在每年的阅卷中因为这两种能力不好而造成的失分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在数学复习时,除抓好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机会提高和规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函数的零点
(1)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
(2)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典型例题1:
2
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典型例题2:
3
三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函数的零点不是点:
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2、对函数零点存在的判断中,必须强调:
(1)、f(x)在[a,b]上连续;
(2)、f(a)·f(b)<0;
(3)、在(a,b)内存在零点.
这是零点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但不必要.
3、对于定义域内连续不断的函数,其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所有函数值保持同号.典型例题3:
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时,首先看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否连续不断,再看是否有f(a)·f(b)<0.若有,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必有零点.
4
四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常用方法
1、解方程法:
令f(x)=0,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
2、零点存在性定理法:
利用定理不仅要判断函数在区间[a,b]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f(a)·f(b)<0,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
3、数形结合法:
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个数问题.先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典型例题4: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篇10:高考数学最快解答技巧
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1、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3、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4、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5、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6、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求出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导数,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
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
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
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
6)整体思路上保6分,争10分,想14分。
高考数学答题时间分配策略
1、充分利用考前5分钟
很多学生或家长不知道,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可以看题。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2、进入考试先审题
考试开始后,很多学生喜欢奋笔疾书;但切记: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只有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才有可能做对。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时间。
3、节约时间的关键是一次做对
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简单的题目,就一味地求快,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看不上前边小题的分数,觉得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这是严重的误区。希望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通过最后的检查力挽狂澜。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高考数学函数解答方法(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