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对Copula函数中参数检验方法的改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Copula函数中参数检验方法的改进,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 目录
篇1:对Copula函数中参数检验方法的改进
对Copula函数中参数检验方法的改进
基于Rosenblatt积分变换,针对Roberto De Matteis等人提出Copula参数估计拟合检验的缺陷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拟合优度检验方法--两步拟合优度检验法.即第一步进行W(X,Y)是否服从U[0,1]分布假设检验,第二步进行T(X,y)是否服从χ2(4)分布假设检验.
作 者:林俊涛 陈希镇 LIN Jun-tao CHEN Xi-zhen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 年,卷(期):2009 24(2) 分类号:O212.1 关键词:Copula函数 K-S检验 Rosenblatt变换 两步拟合优度检验法篇2:高中语文教学中改进方法
1.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
随着教育的深度改革,高中教学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使得很多老师在教授知识时,只是单纯的讲课本的知识。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教学应该要教会高中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为了不再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师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过去传统的观念十分陈旧,很多教师都产生了偏差,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计划看成教书计划,将教学计划演变成为了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途径、语文素养的现状并没有研究,更谈不上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原点的一种教学活动。
1.2教材编写
高中的一些教材有些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很多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孩子,与新课改相比较而言,教材的编写急需要改革。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和媒介,但是也应该端正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材不是的能够利用的一个教学工具。
1.3课堂氛围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一定的激情,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少一定的感情交流,再加上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乏味、枯燥以及庞杂,缺少趣味,因此,并不是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趣味,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设计好语文课堂的环节,不能让学生按照教师自身的思路去学习和思考。
1.4应试化模式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还是存在十分严重的应试教育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像高中课本文言文、诗词的学习,很多老师在讲授时,只是注重里面重点词句的解释,因为这是高考的重点,而忽略了作者的背景,里面故事情节发生的社会背景。
2.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提高老师的素质
老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老师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有比较开拓的思维去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讲授。老师的素质涉及方方面面,不应该单纯的只是重视学历的高低,对于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应该加强重视。
2.2深入挖掘教材
高中语文教学并不仅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发掘,更要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选取一个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所谓的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就是指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一个文本,必须要用心去钻研,和自己的文本进行对话,和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和知识系统以及编者进行对话,和教师自己进行对话。这同样是对教材进行研读,要求教师必须要反复阅读教材,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生平,仔细琢磨作者在当时写作的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讲授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比如像《阿Q正传》和《岳阳楼记》的讲授,一定要将鲁迅和欧阳修生活的年代和他们的生平了解清楚,并且把作者写本篇文章的时代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掌握文章的感情思路,更好的学习现代文和文言文。这种思路适合于各种文章的学习,对于古诗词也是非常实用的。
篇3:高中语文教学中改进方法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已与成年人趋同,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存有偏见,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一个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无意间做出一些伤害学生自信的事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公平民主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真心地喜欢语文学习,积极探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也必须不断革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本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使语文教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更接近实际生活。如教学苏教版《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境,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逐渐变成了考试技巧练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出更为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课堂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加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程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量的多少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向其推荐一些学习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书心得。教师还要根据阅读的进展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筛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与学生共同阅读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知识体验方式。阅读材料一般以文学作品为主,而文学作品是经过历史锤炼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所创造出的美好情境,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鉴赏以及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鼓励学生多多阅读。
(五)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永远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来布置课后作业,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学校可以举行语文知识竞赛、语文课文朗诵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例如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学,要侧重其特点和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好动、爱争辩的特点,设计一些争论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把握文章的要求,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逐渐深入,最终形成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重视对学生自己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向他们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此来实现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阅读目标,培养他们达到既定目标的意识,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之间分享探讨阅读的方法和体会等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求多方途径解决问题,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开拓眼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使书本知识与实际经历相结合。因而老师要借助不同方法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每次阅读教学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读后感,通过写作既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过的内容,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篇4:excel中TEXT函数运用方法
操作步骤
1、打开Excel2010,选中单元格A2,输入日期。
2、选中一个输出单元格,
输入函数公式“=TEXT(A2,“dddd”)”。
3、敲回车键,就可以得到一个英文的星期几全程。
4、再次输入一个日期,然后选中输出单元格,输入函数公式“=TEXT(A3,“ddd”)”。
5、按Enter键确认,编辑框中就会出现一个英文星期几的简称。
篇5: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成 玲 南昌八一中学【内容提要】: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共同探讨:
一、高中教材内容重复 与初中使用的教材相比较,其中重复的有五章17节,占整个教材的50%。解决的方法:①学生演示法。②增加新的知识讲解。③回避法 。
二、教材内容脱节及解决办法
1、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 2、教材内容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教材中存在的错误
1、校对错误。 2、版本的差别。
四、教材组织存在的缺陷
1、基础知识没有铺垫。2、Pascal理论学习中知识点过渡太快。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问题、改进。
【正文】:
自从教育部决定,从开始用5-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纷纷行动起来,制定发展规划,投资购买设备,安装校园网,培训专业师资并根据现有的情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探讨,从而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材内容重复
我校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使用的是7月以前,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到高中的教材。209月之后,使用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由施伯乐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前者由于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师资队伍,设备投资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才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都以零为起点。因此必然使初中、高中教材内容重复。下面列出的就是教育部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用红字标注的内容大体相同。
初中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 (2)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 (4)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同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
*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与信息处理。 (2)信息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
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
*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
(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
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
(1)问题的算法表示。(2)算法的程序实现。(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4)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软件系统简介。(4)计算机的安全。(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述所列高中教材共八章36节,其中重复的有五章17节,占整个教材的50%。大量的重复内容,使得每次学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就表现的非常不用心,有的同学就讲话,有的就做小动作,有时老师刚开口学生就叫起来:老师这个初中就学过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采取:①、学生演示法。先请这位同学上台来演示并讲解一下今天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时同学们都来了兴趣,鼓励这个学生大胆去操作。如果这个学生操作对了,我就当场表扬他并给与鼓励;如果做错了,我就告诉同学们:“学习计算机技术,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是要日渐积累的,而技能的学习是要脚踏实地反复练习的。今天虽然我们学的知识是初中曾经学过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都不记得也不会操作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课重不重要啊!”。“重要”!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那我们该不该好好学习?回答:该!②、增加新的知识讲解。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这节课时,我增加了“如何改变艺术字的颜色和如何将图片放入各种自绘图形中”,的讲解。首先插入艺术字,在艺术字库选择单色模版,然后选中艺术字单击右键,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再选择颜色与线条标签,最后选择所需填充色和线条颜色。
③、回避法。对于非常容易掌握的旧知识,只是提一下,并不去深入讲解。如:键盘的使用和分布,word中如何输入汉字,windows窗口介绍,画图程序中工具箱的使用等等。通过改进教学,使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使同学们对信息技术课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二、教材内容脱节
从最早的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到目前的由江西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它们都是采用模块化结构,各模块之间内容相对独立没有依赖关系,因此,在模块教学中就会出现教材内容脱节的现象。
首先,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如:江西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网络基础及其应用,这个章节的“局域网连接方式”存在这个问题。当老师讲述局域网连接有多种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有:总线网络、环状网络、星状网络。首先谈什么是总线网络?总线网络就是将所有的计算机通过主机板上所插的网络接口卡,直接连接到网络的主干线(称为总线)上。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总线网络,书上附了一张总线网络连接图,但是同学们还是听不懂,就要求老师能不能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回答是肯定的:不行!因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涉及到中心机房和学生机房的管理以及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其次,教材内容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讲到如何学习在网上在线做各学科题目、如何下载所需资料、如何登入BBS站点、如何申请QQ号等等,但往往事以愿违。常常是讲完课刚放开学生机权限时,学生就很不自觉地上QQ,毫无目地的浏览网页,也不自觉练习和操作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几年的教学观察以及老师们之间的交谈,了解到目前许多中学生学会上网之后,主要的兴趣在通过网络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听音乐,并没有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来使用。究其原因,学生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把上网当作一种消遣的方式不知道能用网络干什么;
(2)学生缺乏自制力,在网络中非常容易迷失方向;
(3)学生没有认识到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4)学生缺乏利用因特网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方法;
对于上述的原因,我认为学生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告诉学生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网络带给人们的优势和快捷便利的生活;其次也要让同学们知道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陷阱及不良的上网会造成的.伤害,有的甚至危及到生命。第三,要教会学生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比如,搜索引擎Google、Baidu的使用方法,信息下载的方法。如:怎样使用下载工具(网际快车、网络蚂蚁、BT)等快速下载所需资料,并向学生们提供一批相关的学习网站的信息。如:中学语文资料网站、中国计算机科研网等等。第四,开展学科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中英文打字比赛、中英文网络作文比赛等;同时开展学生获奖作品观摩展示如:学生网页、学生电脑绘画、学生制作的动画作品等。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各门学科的自主学习,并利用网络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博客这个平台与老师们交流,以便解决困惑使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学校的班集体中。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1)机房权限控制的太死;
(2)网速太慢,带宽较窄;
(3)硬件质量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上述(1)问题,我认为适当放开一些权限,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如:管理员可以对学生机进行只能下载软件,但不能安装软件的设置,这样老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又学会了如何下载软件的方法。对于(2)的解决,可以向学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增加带宽提高网速。对于硬件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实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显示器的电源插头和插座之间接触不良,常常使得多台显示器同时没电,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的正常教学;另外内存条也经常突然松动,使得主机常常发出刺耳的声响,从而也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原定计划完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检查学生机的使用、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正常教学任务。
三、教材中存在的错误
信息技术课的教材由于出版时的疏忽,许多地方存在一些错误。第一,校对错误。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数据库初步。如:Page126[实验5-4]题,“用命令的办法来建立实验[5-3]中的语文成绩表yuwencj.dbf,顺便把学生情况表xuesheng.dbf中的学号和学生的“值”带过来,这个“值”应该改为“姓名”。另外,在命令窗口键入use xuesheng,应该加扩展名(.dbf)。还有copy to yuwencj fields 学号,姓名,也应加扩展名(.dbf)。当然还有许多地方有校对错误,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二,版本的差别。由广西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高中第四册》第一章第一节“用Pascal语言实现算法”。如:page14 ,题目为“求两个数的和”其中书上用Pascal代码来编写的程序如下:
PROGRAM AddTwoNumbers;
USES WinCRT;
VAR num1, num2,sum:integer;
BEGIN
num1:=5;
Num2:=7;
Sum:=num1+num2;
writeln (‘The sum is ‘)
END.
运行之后,出现错误提示,程序无法进行下去,指出库单元找不到,这就是旧版本的Pascal编程语言在新版本Pascal中所遇到的情况。在新的FP程序中,我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郑启华编著的《Pascal 程序设计》(第二版)来重新编程如下:
PROGARM qh (input, output) ;
VAR
Num1,num2,sum: integer;
BEGIN
Num1:=5;
Num2:=7;
Sum:=num1+num2;
Write (sum)
END.
运行之后,程序检查无错,进入到DOS运行环境下,开始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最后得出结果。
四、教材组织存在的缺陷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的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安排和组织教学,章与章之间的内容有的相对独立;有的强调了信息活动有关的任务来组织教材,但还是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如:1、基础知识没有铺垫。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动画制作(Flash应用软件)中部分基础知识没有交代,如果按书本上的内容和进度讲课,许多同学根本听不懂。例如时间轴面板中的什么是相同帧?空白帧?关键帧?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相同帧、空白帧及关键帧。另外工具面板中的工具如何使用,全部分散在课本的实例制作中,没有集中讲解,感到非常不便。在教大家制作实例动画“引子”时,经常要先安排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述,包括工具的使用等等,这样就影响了教学进度。由于要赶教学时间,有些内容就一带而过。学生们很多知识就一知半解,无所适从。因此,我认为高中信息技术第三册存在教材组织的缺陷。2、Pascal理论学习中知识点过渡太快。高中信息技术第四册Pascal程序设计中除了存在上述同样的缺陷外,还存在知识点过渡太快等因素。如:第四章《学习结构化程序设计》第20页“任务的实现”中用到了[writeln(‘The result is ’,3+5);和writeln(‘Please input num1 and num2:’);]等‘字符串’的有关知识,但书上却没有讲述什么是字符串?它的语法规则是什么?另外书本上也没有提及(write or writeln)打印语句在使用时如何保留小数和设置场宽数,但page22的作业中却出现[write (k:1:2,‘is’);] 这个要求。因此,同学们在做这些题目时,不知所措,无法处理。
总之,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对教材的编制、教材的组织以及教材的内容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实给老师带来了教学上的不便,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影响。因此,今后我们要不断研究推动和改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要建立新的教材编写、教材组织制度,还要在教材内容上进行改革,使教材更规范,更易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2]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
[3]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4] 广西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1-4册》
[5] 清华大学出版社:《Pascal程序设计》
2006-6-3
篇6:Python中针对函数处理的特殊方法
最近更 新
Python ORM框架SQLAlchemy学习笔记之安装
python ElementTree 基本读操作示例
python命令行参数sys.argv使用示例
pycharm 使用心得(八)如何调用另一文件
python实现问号表达式(?)的方法
Python splitlines使用技巧
python3.3使用tkinter开发猜数字游戏示例
复制粘贴功能的Python程序
python 简易计算器程序,代码就几行
Python 条件判断的缩写方法
热 点 排 行
Python入门教程 超详细1小时学会
python 中文乱码问题深入分析
比较详细Python正则表达式操作指
Python字符串的encode与decode研
Python open读写文件实现脚本
Python enumerate遍历数组示例应
Python 深入理解yield
Python+Django在windows下的开发
python 文件和路径操作函数小结
python 字符串split的用法分享
篇7:报表开发中通用groupconcat函数的实现方法
使用Jasper或BIRT等报表工具时,常会碰到一些非常规的统计,用报表工具本身或SQL都难以处理,如在MSSQL/Oracle中,想展现类似group_concat函数计算结果的报表,
集算器具有结构化强计算引擎,集成简单,可以协助报表工具方便地实现此类需求。下面以MSSQL为例,来说明通用group_concat函数的实现过程。
MSSQL的表Table1有四个字段,字段Col1、Col2、Col3是分组字段,Col4是汇总字段,部分数据如下:
报表工具需要的数据源如下:
集算器代码:
A1=mssqlDB.query(“select * fromtable1 where Col1 in”+arg)
这句代码执行SQL,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其中arg是来自报表的参数,比如(10,20)。A1的计算结果如下:
A2=A1.group(Col1,Col2,Col3;~.(Col4).string@d:Col4)
这句代码将A1按照Col1、Col2、Col3分组,并将每组数据中的Col4以逗号拼接在一起,
代码中的~表示每组数据,比如第一组有三条记录。~.(Col4)表示取出每组数据中的Col4字段,比如第一组就是集合[A12G3 , K78DE , MAT12]。函数string可将集合中的成员拼接成一个字符串,默认分隔符是逗号,选项@d表示不给成员加引号,因此表达式[A12G3 , K78DE , MAT12].string@d()等于” A12G3 ,K78DE , MAT12”。表达式“:Col4”表示将前面的计算结果重命名为Col4。
A3就是本案例的最终计算结果,如下:
A3:result A2
这句代码将A2中的数据返回给报表工具。
集算器对外提供JDBC接口,报表工具会将集算器识别为普通数据库,集成方案请参考相关文档。
接下来以JasperReport为例设计报表,表样如下:
预览后可以看到报表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报表调用集算器的方法和调用存储过程一样,比如将本脚本保存为group_concat.dfx,则在的JasperReport的SQL设计器中可以用group_concat $P{arg}来调用。
篇8:水体中总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水体中总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摘要:用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水体中总氮含量时经常出现高空白吸光值、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较差以及测定结果不准等问题。采用正交法对各种测定组合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空白吸光值和线性方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次序为过硫酸钾重结晶次数、消解时间、氢氧化钠和盐酸的用量。最优测定组合为:过硫酸钾重结晶2次、消解时间不少于40 min、氢氧化钠用量为12 g、不加盐酸。线性方程相关系数检验符合标准。
关键词:总氮;过硫酸钾;空白吸光度;改进
中图分类号:O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779-03
收稿日期:2013-05-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3026);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210489316)
作者简介:张 利(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电话)13094218879(电子信箱)964324537@qq.com;
通讯作者,戴 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及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电话)18064225122(电子信箱)824373297@qq.com。
总氮是指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总含量。水体中氮含量增加会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浮游生物肆意生长也会使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1]。因此,总氮含量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测定总氮含量常用的方法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2],但是在测定过程中会出现高空白值、低精确度等问题。虽然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总氮测定方法做出了改进[3,4],但是仍有一些可优化之处。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空白值的要求比较高,因此空白值与总氮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有极大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对空白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正交试验对过硫酸钾的重结晶次数、氢氧化钠和盐酸用量进行研究,寻求最优组合,使水中总氮的测定更简洁、精确和经济。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XY-280B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HZ-D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予华仪器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华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碱性过硫酸钾:称取40.0 g 过硫酸钾(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溶于600 mL水中,另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红岩试剂厂)溶于300 mL水中,待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上述两种溶液并定容至1 000 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
1.2 试验原理
1.3 试验要求
1)国标中要求氢氧化钠为优级纯,试验用水为无氨水,但是研究表明,优级纯和分析纯氢氧化钠对试验测定值影响不大[5]; 蒸馏水的测定效果与用无氨水的测定结果几乎相同[6]。
2)所用玻璃器皿先用1 mol/L盐酸溶液浸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设计
影响总氮测定的主要因素是碱性过硫酸钾的结晶次数[7],根据碱性过硫酸钾和盐酸的'综合影响设计一个混合型正交试验表L16(2×43),通过相关系数来初步选出相关性好、准确度较高的参数。
表1数据表明,2号试验相关系数能达到0.999 以上,而3号、4号相关系数却小于0.900,在重结晶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本应是消解时间越长越能达到要求,但数据结果却相反,这说明氢氧化钠的用量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从表1中得16号试验的相关系数比15号的小,这说明17 g 氢氧化钠的用量过多,30 min消解时间过短。比较相关系数初步得出结论:过硫酸钾要重结晶2~3次,氢氧化钠用量12 g或15 g,消解时间不小于40 min。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空白值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空白吸光度不大于0.03,所以影响总氮测定的主要因素是碱性过硫酸钾。
2.2 消解时间的影响
消解时间长短代表着过硫酸钾消解是否完全。随着消解时间增加,空白值变化如下:
如图1所示,随着消解时间的增加,空白值逐渐降低,在消解时间为30 min时,空白值接近0.12,可能是由于消解时间太短,导致过硫酸钾分解不彻底。在40 min时,空白值小于0.02,说明过硫酸钾分解完全,符合试验要求(40 min后空白值基本没有变化)。因此,消解时间应不小于40 min。
2.3 过硫酸钾重结晶次数和氢氧化钠的用量对空白值的影响
由表2可知,12 g 氢氧化钠用量最佳,由表1可知,除了16号试验,过硫酸钾重结晶2次或者3次后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 0,当氢氧化钠用量为10 g时,由于用量过少可能会导致过硫酸钾分解不完全,所以空白值偏高;当氢氧化钠用量大于12 g时,过量氢氧化钠会导致空白值偏高,并且氢氧化钠在220 nm处也会有少量吸收。故氢氧化钠用量为12 g最宜[8]。
2.4 盐酸对总氮测定的影响
在正交试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用量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从物料守恒分析[9]可得,盐酸的作用是提供氢离子中和剩余的氢氧化钠。试验中过硫酸钾用量40 g,氢氧化钠用量12 g,由以上物料关系可以得出最后水溶液大致呈中性,没有多余的氢氧化钠,不用加盐酸中和。
对过硫酸钾重结晶次数2次和3次,氢氧化钠用量12 g,加1 mL盐酸和不加盐酸的情况下测定加标回收率(表3)。由表3看出,无论重结晶次数是2次或3次还是加盐酸与否,加标回收率为96.02%~102.28%。盐酸在220 nm处有一定的吸光度,也会造成空白值增加,所以不加盐酸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5 方程分析
对根据过硫酸钾重结晶2次,氢氧化钠用量12 g,消解时间不低于40 min拟合出的线性方程y=0.003 81+0.009 96x进行统计分析。
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 93,标准偏差为0.003 67,概率P 由相关系数检验表可知,当样本容量为6,即自由度为4时,相关系数检验α=0.01的临界值为0.990 00。由此可见,x与y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所以相关系数检验符合标准。t检验、F检验和相关系数检验具有一致性[10]。
3 小结与讨论
1)分析纯的过硫酸钾含杂质较多,要重结晶两次才能使空白值达到要求。消解时间至少要达到40 min,否则分解不彻底,会严重影响测定结果。
2)氢氧化钠用量12 g为最宜。用量过少会导致过硫酸钾分解不完全,造成空白值偏高;用量过多会造成大量的氢氧化钠剩余,残余氢氧化钠也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使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加, 使得在220 nm和275 nm处的吸光度增加[5]。
3)当氢氧化钠用量为12 g时,消解后溶液中氢氧化钠剩余量仅为0.004 mol/L,对空白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不加盐酸。
参考文献:
[1] JAMES J M,AYSEN Y,COABAN-YILDIZ Y,et al.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the Black Sea[J].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07,74(3):493-514.
[2] HJ 636-2012,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S].
[3] 张允法,雷 明,董文忠,等. GB11894-89测定水质总氮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5):1232-1234.
[4] 郭姿珠,邓飞跃,雍伏曾.水体中总氮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给水排水,2007,22(23):82-84.
[5] 蒋晶晶, 张芙蕖.降低总氮空白吸光值的因素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2):121-122.
[6] 孔凡彬,邓 磊.用无氨水、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测定总氮结果比较[J].环境研究与检测,2005,18(1):40-41.
[7] 周惜时,秦迎丰,刘 丽,等.总氮测定中过硫酸钾的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4): 111-112.
[8] 宋月英.过硫酸钾氧化法测总氮的改进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导刊,2012,31(3):80-81.
[9] 彭 鹏,石 慧.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J].污染防治技术, 2008,21(2):86-88.
[10] 王天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三种检验的等价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3):8-11.
篇9:改进的差分演化算法及其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
改进的差分演化算法及其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差分演化算法,该算法记录下了差分演化算法在对每个个体进行变异操作时的差向量,然后以被变异的'个体作为邻域的中心,以所记录的差向量作为邻域的半径,再在这个邻域内进行一次挖掘式的搜索.这一改进增强了原差分演化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典型多峰函数优化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比原差分演化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同时新算法也保持了原差分演化算法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
作 者:胡中波 熊盛武 胡付高 苏清华 HU Zhong-bo XIONG Sheng-wu HU Fu-gao SU Qing-hua 作者单位:胡中波,HU Zhong-bo(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0;孝感学院数学系,孝感,432100)熊盛武,XIONG Sheng-wu(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胡付高,苏清华,HU Fu-gao,SU Qing-hua(孝感学院数学系,孝感,432100)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29(4) 分类号:O231 关键词:差分演化算法 函数优化 自适应 变异操作篇10:Python中实现结构相似的函数调用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中实现结构相似的函数调用方法,本文讲解使用dict和lambda结合实现结构相似的函数调用,给出了不带参数和带参数的实例,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python的dict用起来很方便,可以自定义key值,并通过下标访问,示例如下:
代码如下:
>>>d = {‘key1‘:‘value1‘,
... ‘key2‘:‘value2‘,
... ‘key3‘:‘value3‘}
>>>print d[‘key2‘]
value2
>>>
lambda表达式也是很实用的东东,示例如下:
代码如下:
>>>f = lambda x : x**2
>>>print f(2)
4
>>>
两者结合可以实现结构相似的函数调用,使用起来很方便,示例如下:
示例一:不带参数
代码如下:
#! /usr/bin/python
msgCtrl = “1 : pause\\n2 : stop\\n3 : restart\\nother to quit\\n”
ctrlMap = {
‘1‘: lambda : doPause(),
‘2‘: lambda : doStop(),
‘3‘: lambda : doRestart()}
def doPause():
print ‘do pause‘
def doStop():
print ‘do stop‘
def doRestart():
print ‘do restart‘
if __name__ == ‘__main__‘:
while True:
print msgCtrl
cmdCtrl = raw_input(‘Input : ‘)
if not ctrlMap.has_key(cmdCtrl):break
ctrlMap[cmdCtrl]()
示例二:带参数
代码如下:
#! /usr/bin/python
msgCtrl = “1 : +\\n2 : -\\n3 : *\\nother to quit\\n”
ctrlMap = {
‘1‘: lambda x,y : x+y,
‘2‘: lambda x,y : x-y,
‘3‘: lambda x,y : x*y}
if __name__ == ‘__main__‘:
while True:
print msgCtrl
cmdCtrl = raw_input(‘Input : ‘)
if not ctrlMap.has_key(cmdCtrl):break
print ctrlMap[cmdCtrl](10,2),“\\n”
★ 改进措施
对Copula函数中参数检验方法的改进(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