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丹山映杖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 目录
篇1: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
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
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诗歌的语言就是意象的语言。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这里“志”是表达意象的,即“托物言志”,“假象见意”之意(皎然《诗评》)。“物”、“象”就是诗意的载体。爱情诗在诗歌艺术的苑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歌咏。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说,人原来是一体,上帝要惩罚他的罪过,就把他截为两半,才有男有女,所谓“爱情”就是这已经割开的两半要求会合还原为一体。爱情是人类本能的情感,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因此作为爱情诗的意象也必然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也是最耐咀嚼的。
新教材第三册高密度的集中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其中直接描写爱情的就有《我愿意是急流》、《邶风 静女》、《迢迢牵牛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共六篇,涉及爱情的还有《卫风 氓》、《孔雀东南飞》等。要赏析这些诗歌,首先得赏析它们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中裴多菲作为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倾诉,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是“河边的荒林”、是“山岩上的废墟”、是“山谷底的草屋”,只要如同“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般的爱人能活得很快乐幸福,而且在诗节的末尾,为衬托已成长为“珊瑚似的夕阳”的爱人的辉煌,他愿意是“云朵”、是“破旗”,在诗里作者有意把抒情意象设计得非同寻常的破败、贫瘠、荒凉,可是正是这样的意象却收到了比华美、富饶的意象更能打动人心的效果,这样的.甘于奉献、牺牲,让哪一个怀春的女子不为之所动?所以三个月后,尤丽亚就和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这样的情感意象表达不光感动了尤丽亚,其实也感动了所有读这首诗的人。这就是意象的妙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说过,“诗人应该选择有‘特征’的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的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邶风 静女》中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爱情的美丽及魅力,在第一章,用了动作意象“搔首踟躇”再现了一个焦急不安的,幸福紧张的痴情小伙儿,同时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孩形象也跃然纸上。接着在第二第三章又通过小伙回忆“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让我们感到了诗人“写神写形之妙”,按常理,彤管肯定比荑草贵重,但是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的“荑”毕竟是她亲自跋涉远郊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礼轻情意重,如果说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悦(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有着特定内容的真情的理解与珍视,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且初生的白茅也将长成茂盛的草丛,预示着爱情将会被进行到底。诗歌的最后两句的独白揭示爱茅草其实是爱屋及乌,却也别具真诚、率直的纯朴美。对这样一位痴情的男子的一腔真情,我们能说什么呢?唯有感动罢了。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离情比较出色的诗篇,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在《诗经》里已经提到,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在曹植的《九咏》里“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已经明确他们是夫妇了。而此诗比曹诗略早,意象也定为天上的这一对,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地上的无数双。织女的素手抚弄着机杼,却泪如雨下,这些动作意象传神的刻画了一个因相思而无法劳作的女子形象,那阻隔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两人相隔并不遥远,虽只一水相隔却相视不得语。于是这既“清且浅”的水就成了阻碍天下眷属们团圆的不可逆的势力,是专制,是卫道士的象征。“盈盈、脉脉”两句又把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刻画的逼真又生动。
《雨霖铃》是“失意无俚,流连坊曲”的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诗歌开始就用“寒蝉”、“骤雨”、送别的“长亭”等意象来渲染了一个清冷萧瑟的送别之秋。“留恋处,兰舟催发”,是实话实说,却也是以精练之笔刻画了留恋与催发的矛盾,多么想与心上人再呆一会儿,可恼人的催促不时在耳边响起。于是就有后面的非常经典的动作意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使人身临其境也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后来有很多的写离情的句子都不及这句的掷地有声。尔后的“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又对离别加以着色,使得广阔辽远的空间都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也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离愁别绪。词的下片有可与东坡相与争胜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三个名词三个意象,构筑了一个这样优美的意境:
[1] [2]
篇2:赏析高中语文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
赏析高中语文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
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诗歌的语言就是意象的语言。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这里“志”是表达意象的,即“托物言志”,“假象见意”之意(皎然《诗评》)。“物”、“象”就是诗意的载体。
爱情诗在诗歌艺术的苑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歌咏。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说,人原来是一体,上帝要惩罚他的罪过,就把他截为两半,才有男有女,所谓“爱情”就是这已经割开的两半要求会合还原为一体。爱情是人类本能的情感,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因此作为爱情诗的意象也必然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也是最耐咀嚼的。
新教材第三册高密度的集中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其中直接描写爱情的就有《我愿意是急流》、《邶风 静女》、《迢迢牵牛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共六篇,涉及爱情的还有《卫风 氓》、《孔雀东南飞》等。要赏析这些诗歌,首先得赏析它们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中裴多菲作为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倾诉,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是“河边的荒林”、是“山岩上的废墟”、是“山谷底的草屋”,只要如同“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般的爱人能活得很快乐幸福,而且在诗节的末尾,为衬托已成长为“珊瑚似的夕阳”的爱人的辉煌,他愿意是“云朵”、是“破旗”,在诗里作者有意把抒情意象设计得非同寻常的破败、贫瘠、荒凉,可是正是这样的意象却收到了比华美、富饶的意象更能打动人心的效果,这样的甘于奉献、牺牲,让哪一个怀春的女子不为之所动?所以三个月后,尤丽亚就和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这样的情感意象表达不光感动了尤丽亚,其实也感动了所有读这首诗的人。这就是意象的妙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说过,“诗人应该选择有‘特征’的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的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邶风 静女》中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爱情的美丽及魅力,在第一章,用了动作意象“搔首踟躇”再现了一个焦急不安的,幸福紧张的痴情小伙儿,同时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孩形象也跃然纸上。接着在第二第三章又通过小伙回忆“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让我们感到了诗人“写神写形之妙”,按常理,彤管肯定比荑草贵重,但是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的“荑”毕竟是她亲自跋涉远郊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礼轻情意重,如果说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悦(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有着特定内容的真情的理解与珍视,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且初生的白茅也将长成茂盛的草丛,预示着爱情将会被进行到底。诗歌的最后两句的独白揭示爱茅草其实是爱屋及乌,却也别具真诚、率直的纯朴美。对这样一位痴情的男子的一腔真情,我们能说什么呢?唯有感动罢了。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离情比较出色的诗篇,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在《诗经》里已经提到,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在曹植的《九咏》里“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已经明确他们是夫妇了。而此诗比曹诗略早,意象也定为天上的这一对,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地上的无数双。织女的素手抚弄着机杼,却泪如雨下,这些动作意象传神的刻画了一个因相思而无法劳作的女子形象,那阻隔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两人相隔并不遥远,虽只一水相隔却相视不得语。于是这既“清且浅”的水就成了阻碍天下眷属们团圆的不可逆的势力,是专制,是卫道士的象征。“盈盈、脉脉”两句又把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刻画的逼真又生动。
《雨霖铃》是“失意无俚,流连坊曲”的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诗歌开始就用“寒蝉”、“骤雨”、送别的“长亭”等意象来渲染了一个清冷萧瑟的送别之秋。“留恋处,兰舟催发”,是实话实说,却也是以精练之笔刻画了留恋与催发的矛盾,多么想与心上人再呆一会儿,可恼人的催促不时在耳边响起。于是就有后面的非常经典的动作意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使人身临其境也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后来有很多的写离情的句子都不及这句的掷地有声。尔后的“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又对离别加以着色,使得广阔辽远的空间都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也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离愁别绪。词的下片有可与东坡相与争胜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三个名词三个意象,构筑了一个这样优美的意境: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气氛之凄清,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全再现于画面之中。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一文中说:“
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词作之所以被千载传诵甚至被人奉为至爱,其意象的成功运用确是功不可没。
《鹊桥仙》是又一首以牵牛与织女为题材的作品,“纤云”“飞星”这两个物象在词作者眼里一开始就具有人情味儿,纤云弄巧为的是展示织女织造云锦的巧手,飞星也为传递他们的离愁别恨而飞驰长空。接下来的相会场面更是惊心动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盈盈的银河之畔相会了。“金风玉露”代表冰清玉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尚纯洁的爱情自然胜过人间无数。“柔情似水”,那如水一般斩割不断的柔情,在一年一度只此一次的七夕相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只好把心头的相思愁绪化作一掬清泪洒在这迢迢银河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结句,使全篇为之一振,是它把凄凄艾艾的别情点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因而使得此词的境界远远超出同时代的同类作品。
《一剪梅》也是相思怀人之作,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有两个意象“香残的红藕”、“玉簟”,表明了季节,烘托了心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感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独上”二字含义颇丰,点明了处境也揭示了离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中“雁”、“月”是古人常用的意象,鸿雁传书,凭月抒怀,词人在这里同样也是望断天涯,神驰象外,她也是盼云中锦书以至于望穿秋水。下片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写的是落花流水之景,而所喻的则是人生、年华、爱情等,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写自己的愁苦之时,还推己及人,可见两心之相印,足以证明双方爱之笃,情之深。也正因如此,人各两地,心笼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如此缠绵婉转的情感表达,除了作者有自己亲身感受的原因之外,使用意象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诗歌,其中涉及到爱情的《孔雀东南飞》中也使用了两个很典型的意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诗句用“蒲苇”、“磐石”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只可惜在强大的阻力面前这种对爱情的表白最后化作一曲悲歌。
把优美的爱情诗歌选进高中教材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作为文化遗产或文化传承中的精华,当代中学生理应汲取,而不是回避,高中生心理、生理虽未完全成熟,但对于越来越低龄化的“早恋”现象的耳闻目睹,使得他们早就认识接触到这类个人情感的敏感话题,为避免社会不良文化、庸俗文化对他们的误导、诱惑,语文学科勇敢地站出来肩负倡导健康、高尚的情感的使命,通过文学艺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心灵世界的豁达与开阔,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与高尚,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篇3:诗歌意象赏析技巧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篇4:试析诗歌中常见意象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篇5:高考语文诗歌赏析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因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42、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亮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如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如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
47、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48、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51、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56、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8、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60、壁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62、著作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6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3、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如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79、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篇6: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
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
植物意象作为其诗歌中极为常见的群体意象,体现了他对各种植物不同的情感倾向,能够很好地向我们展示李白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灵活自由、发想无端的意象运用,是研究李白诗歌风格的又一切入点。
一
李白的诗歌意象,前人已多有探究,如“酒”“月”“剑”之类颇能显示其豪壮之气、游侠之风的意象。然而李白作为一个天才般的人物,意象中也颇有与众不同,难以常理论之处,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出发点。
黄庭坚说:“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1]”方东树《昭昧詹言》里说:“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列子御风而行……[2]”这两段话都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中飘忽无端、难以捉摸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普通人只能欣赏,无法揣摩效仿,此间种种风物自是颇具灵性。以植物意象为例,试看以下诗句: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宫中行乐词八首》[3])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古风》)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
西域春风落花时,挥鞭直就胡姬饮。(《白鼻》)
李白诗中植物意象的选择既透露出传统东方美学色彩,又融会了西方美学的精髓。其中“优美与崇高”的对比,信手拈来,语出天然,已成习惯。“山花插宝髻”一句中“宝髻”既已富贵无匹,遂用“山花”中和,乡野之味与宫廷贵气相结合;“罗衣”已沾染世俗之气,而“石竹”却带来浩然仙气,不是牡丹、芍药等宫廷常用花卉,而是名字清雅而花朵绵密娇小的野生石竹。优美与崇高本来相互矛盾,李白却将其有机结合,使柔者更柔,雄者更雄,深得其中三昧。再如“雪花照芙蓉”一句,“宝剑双蛟龙”何其勇武豪壮:宝剑沉于潭中千年,待风云际会之时,化为蛟龙,腾空而起,绞起万丈雷,而下一句“雪花照芙蓉”又何其婉转,仿佛滔天剑气汇于剑尖,剑光凌利划起像雪花一般冷厉的剑芒,却只是映照出芙蓉的灼灼风姿。剑光与芙蓉何其冲突,却又何其相配,如同太阳照在皑皑雪山上,折射出冷傲的光彩。而“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中,“燕”“秦”俱是北地彪悍之国,“碧丝”“绿枝”“桑”却带着江南水乡的柔美。女子春日等待归人的曲意柔肠,便是百炼钢也化为绕指柔了。另一方面,“西域春风落花时,挥鞭直就胡姬饮”里“西域”和“胡姬”意象相勾连,而“春风落花”是柔美哀怨的,“挥鞭直就”是勇武豪壮的,两相对比,连令人感时伤怀的春日落花都带着一股子暖意和生机,一股子喜悦和灵动。
李白诗中体现的优美与崇高的结合,不光在于均衡,还有原有意象内涵的偶然改变。他具有敏锐的美学感知能力,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寄予了更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
李白被赞颂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歌里弥漫着超凡脱俗的神仙气息,他曾在诗里自豪地写道“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对酒忆贺监二首》),这种自由放逸的仙气来自于他与众不同的眼界和气魄,也体现在他对植物意象的特殊选择和运用中。李白诗歌中植物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些意象大多是清新自然的,诸如兰桂、梧桐、松柏等传统美学中的“嘉木”“香草”。正如他自己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在使用植物意象时,大多仅凭植物本身的特征和形象去营造意象世界,很少对所描写的植物大加修饰、雕琢,因此读起来朴实清新,颇有自然真味。
他所使用的植物意象有柔婉的也有极为广阔的,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他将巍峨高山比作娇艳芙蓉了,这样的诗句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俯仰皆是。从那句著名的“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汉帝重阿娇》)可以看出,在李白心中,芙蓉花是对一个女子最好的希冀和赞美,“芙蓉”这个意象在他的诗里有独特的地位,不同于普通美丽女子的“桃李”“花颜”,“芙蓉”带有明显的神圣意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古风其十九》)中的莲花山是华山最高峰,明星是华山神女名,而芙蓉作为女神手持物,是尊贵中的尊贵,清逸中的清逸,是百花之首,是李白对于美好人格的向往。到了神仙世界里,那也是“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他甚至用芙蓉花去比巍峨的高山:“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古风》)是华不注峰,九华山则是“天河挂绿山,秀出九芙蓉”(《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江上答崔宣城》)是华山,“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是黄山。李白不拘于意象的事实特质,而是抓住意象美感的精神实质来构建诗意世界。
特定植物意象的感情色彩并不固定,而是随意而动。“桃李”这个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存世的九百多首诗中,“桃李”这个意象大多都是组合出现的,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植物意象之一,在诗歌中主要有三种形象,有的甚至是相反相对的:一种是谄媚、阿谀甚至艳俗的丑恶面目,大多使用对比反衬的表现手法,例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这首诗中用两种植物对比,再用严子陵典故说明自己清高孤傲不与人群的情操。与之相对的是如同美玉一般沉默而踏实奉献的美好品格,“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相和歌辞・鞠歌行》)。美玉如此高洁无瑕,和桃李一样不夸耀付出却自有光华。世上多的是鱼目笑珍珠的事情,而人才和君子总是为小人所妒忌。第三种是用来比喻美好却短暂的事物,借以阐发幽思,或是感慨时光流逝,年华不再,功业难成,或是警示世人不能沉醉于盛世美景之中,因为“开花不早落,桃李不如松”(《杂歌谣辞・箜篌谣》),美丽的花朵迟早会凋谢的。同样的还有“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前有一樽酒行二首》)。而“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中山孺子妾歌》)以容易凋谢的桃李和班婕妤团扇失宠的故事说明君王的宠爱不由得自身选择,借以排遣幽愤。第四种是比喻友情,多用来表现江湖义气,“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少年行其三》)整首诗都是洒脱豪放之气,语近游侠。 “桃李”意象的繁多含义可以从侧面说明各种意象在李白心中都是渲染气氛和展示才华的工具,他早已熟练掌握意象之法,窥见至高奥秘,在其他诗人还在触景生情时,他无需思考、不拘一格,各种意象便如同施了法术一般,按照天地意志排列。
三
李白诗歌中的植物意象世界是以先秦文学为基础的。尤其从《楚辞》和屈原的作品汲取良多,《山海经》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意象源泉。李白诗歌中的植物意象继承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传统审美内涵,诗歌中多见芙蓉、薜荔、琼蕊、桂枝、芳兰、蔓草、绿萝、兰蕙等属于“香草”的植物意象,并且同样具有政治讽喻意味。
“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古风》)反映了世道人心败坏,众人追名逐利,而对个人修养不屑一顾的行为,而“夷羊满中野,盈高门”(《古风》)中“”作为两种《离骚》中的恶草,比喻奸佞小人。比干、屈原均被君王厌弃,也暗示了君王昏聩,贤臣遭贬的现象。“夷羊”是亡国的神兽,有警示君王的意味。这首诗通过借古喻今的方法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与愤懑。“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古风》)则化用了《离骚》中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的“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与李白的“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是一以贯之的审美取向。可以说李白诗歌无论是意象选择,还是情感态度,都沿袭了屈原以香草自比,抒发政治情感的.传统。
李白诗作中的植物意象有现实性的,也有很多虚构性的。既有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考察到的真实存在的客观物象,也有前人或诗人对现实存在经过想象虚拟出来的虚幻性的意象。而其中的虚幻性植物意象一般来自《山海经》等上古大荒的神话传说。
“苍苍三株树,瞑目焉能攀”(《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三株树”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4]《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中的“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李白为了显示自己的豪情说:“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短歌行》)。另一首诗《上云乐》中的“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里提到的“若木”,同样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而《天马歌》“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中的“玉山禾”则同样出自于《山海经》中“昆仑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发现李白诗歌中含有大量来自于《山海经》的植物,这些神奇的植物代表了李白对于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神话世界的喜爱,也显示了李白善于从远古神话传说中寻找灵感、采撷果实的意识。
古时的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们幻想奇特、情节瑰丽,启发了后人创作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李白诗中有许多大胆神奇的想象,而对于神话传说的植物元素的取用则给李白诗作染上了浪漫性、神秘性的色彩。
李白诗歌中的植物意象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感知能力,他从《楚辞》和《山海经》中感染了浪漫主义精神,汲取了一系列植物意象;他广泛地化用前人诗句,灵活地运用这些意象来进行创作;他通过改变同一植物的感情倾向,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意象世界;他取法自诸多先秦典籍,用道家和方士们傲然睥睨的目光去挑选取用,从而构建神秘缥缈的意象世界。
篇7: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超越于物的形象化显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东西,是对“意”的主观创造性的表现,“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诗人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我们就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综观徐志摩的诗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略加分析。
一、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个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状、色彩、动态又显示着丰富的美。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写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至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表达世事无常等。
二、徐志摩诗中的云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咏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艾青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还有“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等等,徐志摩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著追求。
1、对爱的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浪漫、优美情调的表现,诗歌写作手法变化多样,其中有一些爱情诗选用了“云”意象。
《偶然》是一首爱情诗,语言优美,“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首诗以“偶然”这个抽象时间副词为题,使诗歌充满情趣哲理。“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也说明爱情来得突然,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
2、对美的追求
在《康桥西野暮色》中,开头就提到了“紫云绯云褐云”,第二节又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之外,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例如《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这首诗歌描绘了田野里的南风、柳林、豌豆、杨梅、麦浪,阳光,还有满天的白云黄云,整首诗歌语调轻快活泼,于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充满着浓浓的抒情意味。
另外“云” 这个汉字符号具有“ 神彩” 美,云是飘荡而有色的, 在视觉上,云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不显单调, 有诗意, 有韵味。徐志摩是“ 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
3、对自由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
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 “爱、美、自由”的追求,“爱、美、自由”就是徐志摩的理想主义,当他的爱情陷入了瓜瓜葛葛、是是非非时,当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云”较好地表达了他寂寥的心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当他“独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峰上白云蒸腾” 时, 又怎能不对云自由、轻松、自然的“丰姿” 产生共鸣与渴望? “我亦爱在白云里安眠不醒”, 这正是徐志摩对扼杀个性的黑暗社会的无声抗议。然而,个性自由失落的困扰只是他痛苦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他政治理想的破灭。徐志摩最有兴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然而当他19 22 年回国以后, 中国的现实没有办法让他的政治理想实现,他不得不“怅望云天,泪下点点”。从这方面来看,徐志摩笔下的“云”和古典诗词中的“云”又有了相通之处,即用 “云”来寄托理想,表达寂寥,抒发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
总之,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乐曲,让我们化作天空的一片云,和徐志摩一起细细品味人间至纯的爱、美、自由。
篇8:高中诗歌赏析
高中诗歌赏析
童年
抚去精装封皮上的灰尘
翻阅沉淀的记忆
爱丽丝午后朦胧的梦幻
小王子与孤寂星球
还有亘古不变的约定
结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是命运的驱使吗
我的泪模糊了泛黄纸张
蜡笔划过的痕迹
长大痛而艰辛
唯有梦不离不弃
是所谓的缘分吗
舞台上演员踏起舞步
狼与羊也能成为挚友
这是我们的时代
梦牵起你我的手( )
化为地球转动的力量
心中的结局早已预见
木马的羽翼
旋转木马一圈一圈
旋转着粉色迷人的梦幻
仿佛下一秒飞上天空
阳光有棉花糖软软甜甜的气味
白云轻拂过我的脸颊
就算雨再大又何妨
那不过是彩虹之前的洗礼
雪花是冰激凌制成的
魔法的羽翼舞动内心的喜悦
仿佛将此刻的美好定格
遇见
那一天那一年
红叶漫舞若彩蝶翩飞的时节
湖面泛起轻波
静静的梦绽放了
秋千飞扬让我的发丝与落叶共舞
风花雪夜几经轮回
把青春的笔记
改为成熟的标注
沉睡在朦胧之中
期待与下个秋天相遇
把心定格在风中那一年
天空之城
彩色的阳光洒满城墙
幻想凝成希望的模样
冲破所有的枷锁
曙光把黑暗照亮
孤寂远离喧嚣
隐没云中的城堡
摩天轮缓缓的转动,
羽毛笔勾画星星的`符号
过上车划过完美的弧线
抛在九霄云外后的烦恼
纸飞机飘啊飘啊
带去了一个甜美的愿望
然后把这祝福送入你的梦乡
星河
天马金色的双翼划破星空
是王者般的威严与光芒
亿万颗星为你我闪光
是爱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天空塌下来那有怎样
梦与友谊同行就能远航
仿佛是一种美丽的想往
有你们在的地方
就是所谓的天堂
流星雨折射出亿万个梦想
神圣羽翼再度散发光芒
抒写出新的传奇
风暴过后
希望的星光自会出现在前方
结局
是亘古不变的誓约吗
“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我看到你轻抚发黄纸张上
那蜡笔画过的地方
然后轻轻合上书
向上扬了扬嘴角……
篇9:经典爱情诗歌赏析
A poet struggling with the world's condition,
我乃同世界现状抗争的诗人,
Prostitution of talents and the bondage
反对出卖天赋,反对奴役,
With which the bulk of men have been deceived,
多数人仍然被蒙在鼓里,
I am not, I think, one who would say
我想,我还不至于会相信
That the selling of the soul would give respite.
出卖灵魂能够缓解痛苦。
But I did say to myself, and not once,
但我的确说过,还不止一次,
That I would sell my soul for your love
我将为了你的爱出卖灵魂,
If lie and surrender were needed.
假如你的爱需要我撒谎和放弃。
I spoke this haste without thinking
我匆出此言,却没想到,
That it was black blasphemy and perversion.
它是邪恶的亵渎和堕落。
Your forgiveness to me for the thought
原谅我拥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That you were one who would take a poor creature
以为你能接受一个可怜虫
Of a little weak base spirit
和他软弱卑微的灵魂,这灵魂
Who could be sold, even for the graces4
可以被出卖,即使是为了
Of your beautiful face and proud spirit.
你漂亮容颜与骄傲灵魂的高贵。
Therefore, I will say again now,
因此,我现在再次公布,
That I would sell my soul for your sake
我要出卖灵魂,为了你,
Twice, once for your beauty
出卖两次,一次为你的漂亮,
And again for that grace
一次为你的高贵,你那决不接受
That you would not take a sold and slavish spirit.
出卖了的奴性灵魂的高贵。
篇10:经典爱情诗歌赏析
To whom I owe the leaping delight
That quickens my senses in our waking-time
And the rhythm that governs the repose of our sleeping-time,
the breathing in unison.
你让我的欢乐狂奔疾驰,
在我们苏醒时激荡我的感知,
你的节奏掌控我们睡梦的休憩,
我们是一对爱人,同呼吸共生死。
Of lovers whose bodies smell of each other
Who think the same thoughts without need of speech,
And babble the same speech without need of meaning...
我俩的体气相混难分彼此,
无需开口就想着一样的心思,
不用含意却絮叨相同的言词。
No peevish winter wind shall chill
No sullen tropic sun shall wither
The roses in the rose-garden which is ours and ours only
不畏严冬寒风的鞭笞,
何惧酷暑骄阳的烤炙,
我们共有花园,玫瑰绽放永生永世。
But this dedication is for others to read:
These are private words addressed to you in public.
这题献是为别人阅读的文字,
也是公开对你诉说的隐私。
篇11:经典爱情诗歌赏析
Clouds had settled in on the frigid day.
Their love was frozen, held in place.
His loving stares and her fair love
Could not conquer their stubborness.
No matter how hard she tried she was ridiculed.
All the signs he had shown with great care
Were not perceived by other than her.
在寒冷刺骨的这天,密云涌动。
他们的爱犹如被冰封,停滞不前。
他深情的`凝视和她纯真的爱
都无法打破彼此间的顽固屏障。
无论她多努力,都免不了旁人的奚落。
他小心翼翼传递的所有爱的暗示
除了她,别人都不以为意。
He had loved her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she well knew what he wanted.
But how was she to speak up?
How was he to get past his reputation to love her for real?
She tried so hard to get past the stares
Past the rumors and humored lies
And he saw so well past and tried hard as well.
他对她的爱已非一朝一夕,
而她也清楚他所渴望得到的
但是她要如何说出口?
他要如何放下身份,真心真意地爱她?
她竭力忽视他的深情凝望
忽视流言蜚语,以及甜蜜的谎言
而他也非常努力,成功抵挡住这一切。
Like Romeo and Juliet they had moments.
Silent and unknown moments where their eyes met,
Hearts raced, and it was like love at first sight.
But alas, it just could not come through.
Like Jack and Sally he could not see
All she had done, all she sacrificed for him.
Suffering and tattered her heart was when he would not look astray his work
To catch a glimpse of the girl behind him,
Darkness covered in her golden hair.
Their personalities mixed and mingled,
His status as a social king and she as a Fallen Angel
Went so well with everything.
And who was this girl you may ask? The Night of his Day?
None other than me, who stands before you now.
Cloaked in darkness and despair, waiting for the chance to show her love.
Maybe today, maybe tomorrow. Uncertain she was, standing in the shadows.
Whether or not they do fall deep in love, well now, it's just not that fair to know.
Patient and innocent they shall wait; nothing else to do but wait.
就像罗密欧和朱丽叶,他们曾拥有美妙时刻。
那些静谧的无名时刻,他们四目相投,
心如鹿撞,犹如一见情花开。
奈何啊,这段恋情只开花不能结果。
就像杰克和莎莉,他看不到
她所做的一切,为他所做的牺牲。
她备受煎熬,心渐渐破碎,只因他心无旁骛,寄情工作,
也不看一眼他身后的那个女孩。
黑暗笼罩着她金色的头发。
他们个性相投相容,
他在社交界如鱼得水,而她则是“堕落天使”
一切都那么美好。
你也许会问,这位姑娘是谁?他是白昼而她是黑夜?
那就是我,正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姑娘。
她被阴暗和绝望缠绕,等待着示爱的机会。
可能今天,可能明天。她站在暗处,犹豫不定。
他们是否深坠爱河,现在,仍说不清道不明。
他们要耐着性子,单纯天真地等待时机;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待。
篇12:爱情诗歌赏析
《春莺曲》
姑娘呀,啊,姑娘,
你真是慧心的姑娘!
你赠我的这枝梅花
这样的晕红呀,清香!
这清香怕不是梅花所有?
这清香怕吐自你的心头?
这清香敌赛过百壶春酒。
这清香战颤了我的诗喉。
啊,姑娘呀,你便是这花中魁首,
这朵朵的花上我看出你的灵眸。
我深深地吮吸着你的芳心,
我想吞下呀,但又不忍动口。
啊,姑娘呀,我是死也甘休,
我假如是要死的时候,
啊,我假如是要死的时候,
我要把这枝花吞进心头!
在那时,啊,姑娘呀,
请把我运到你西湖边上,
或者是葬在灵峰,
或者是放鹤亭旁。
在那时梅花在我的尸中
会结成五个梅子,
梅子再迸成梅林,
啊,我真是永远不死!
在那时,啊,姑娘呀,
你请提着琴来,
我要应着你清缭的琴音,
尽量地把梅花乱开!
在那时,有识趣的春风,
把梅花吹集成一座花冢,
你便和你的提琴
永远弹弄在我的花中。
在那时,遍宇都是幽香,
遍宇都是清响,
我们俩藏在暗中,
黄莺儿飞来欣赏。
黄莺儿唱着欢歌,
歌声是赞扬你我,
我便在花中暗笑,
你便在琴上相和。
★ 如果爱情诗歌
赏析高中课本中爱情诗歌的意象(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