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

时间:2022-11-28 17:45:02 作者:shenm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henm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3分)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答案

8.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

9.C(都是连词,表转折)

10.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11.(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篇2: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如揭太常之旗(2)杉之阴()

(3)散柯布叶()(4)安而不危乎()

【小题2】请在下列句子中找一个与例句中划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辍耕之垄上.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题3】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小题4】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4分)

(1)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

【小题5】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答案

【小题1】揭:高举; 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小题1】B

【小题1】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小题1】(1)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2)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

【小题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说明:错一字扣0.5分)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与B项中“之”都是“助词、无意义”。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说明:1、“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2、“挠”“轧”“委曲”三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爱莲说》这篇文章的背诵能力。结合《爱莲说》的内容默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篇3: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

②循吏:奉公守法。

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

④说:同悦,喜欢。

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揭( ) 阴( )

柯( ) 安( )

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9.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

11.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

12.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参考答案:

6.(4分)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7.(2分)①府史之所蹲伏

②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8.(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说明:断对一处得0.5分)

9.(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10.(2分)直节

11.(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说明:答对一句得0.5分)

12.(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说明:错一字扣1分)

篇4:文言文《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理解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篇5:苏辙的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辙的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①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②,莫知贵也。君见而怜③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④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⑤称,不为皦察之政⑥,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⑦,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⑧,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⑨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

注释

岌然:高耸的样子

委曲:屈曲变弯

皦察:精明苛求

特立:独立,高高耸立

填委:堆放。

循吏:奉公守法。

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

说:同“悦”,喜欢。

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怜:爱惜

揭:高举

阴: 树荫

柯: 枝桠

安: 安然

“ 不待文王而兴” 语出《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阅读练习及答案

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22.苏轼、苏辙和 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 》(2分)

苏轼、苏辙和苏洵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黄州快哉亭记》(

23.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D)(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4.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答:用整句写出杉树的高耸,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句式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富于变化。

2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用整句写出杉树的高耸,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句式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富于变化。

26.第③段作者写“客醉而歌”的真正意图是

答:真正意图是赞美了直节堂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徐望圣为人正直;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 (3分)

二: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揭( ) 阴( ) 柯( ) 安( )

答案: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

2.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答案:①府史之所蹲伏 ②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3.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答案: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说明:断对一处得0.5分)

4.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答案: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5.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

答案:直节

6.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

答案:(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说明:答对一句得0.5分)

7.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答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说明:错一字扣1分)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就像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篇6:南康直节堂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辙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①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栾城集》)

【注】①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22.苏轼、苏辙和 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 》。(2分)

23.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4.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2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第③段作者写“客醉而歌”的真正意图是 。(3分)

答案:

22.(2分)苏洵、黄州快哉亭记。

23.(2分)D

24.(3分)通过比较(或对比、反衬)突出杉树比竹柏更加挺直。

25. (3分)用整句写出杉树的高耸,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句式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富于变化。

26.(3分)赞美了直节堂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徐望圣为人正直;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南康直节堂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7:自生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自生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自生堂记

归有光

予友盛征伯,与余少相善。而吴纯甫先生与予为忘年友,征伯游其门,与顾给事伯刚等辈四五人,尤为同学相好。数十年间,纯甫既谢世,诸公相继登科第,征伯独连蹇不遇。为人亢直负气,不肯少干于人,用是日以贫困。去岁,倭夷犯昆山,征伯家在东南门。所藏诰命及先礼部篇籍之遗,悉毁于兵,屋庐荡然。予既力不足以振之,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始,其先礼部官留都,无事,喜方书。征伯少皆诵习,年长多病,方益精。其女婿郑生,传薛氏带下医,擅名于时。征伯兼得其书,故于医学博通。尝授徒海上,方数里之内,无病死者。征伯不为药剂,但书方与之。其人辄愈,来谢。予家有病者,征伯辄疗之。或病而征伯不在,多死。今年征伯居齐门,所疗甚众。一妇人已死,征伯为汤灌之,便觉身动,能举手至胸。须与,病良愈。郡人皆以为神。征伯亦喜自负,曰:吾不复授徒矣,将以是行于世。因诵扁鹊注之语云: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起之耳。遂以自生名其堂。予一日过郡城,征伯语以其故。嗟夫!越人之言,吾少时与征伯相戏,谓治天下者当如是耳。予是时年少放诞,慨然以古皋、夔自命。征伯复时时诵古文词,称说纯甫之言。今皆穷老无所遇。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此余之所叹也。遂书之以为其堂记。(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扁鹊,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名医。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征伯游其门 游:求学 B.予既力不足以振之 振:救济

C.须与,病良愈 良:非常 D.征伯语以其故 语:告诉

7.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将以是行于世 B.慨然以古皋、夔自命

C.用是日以贫困 D.遂以自生名其堂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独伯刚笃故人之义,馆之齐门之内,所以赈恤之甚厚。(4分)

(2)余方驰骛不止,征伯乃能于读书之暇,用其术以活人。(4分)

9.文中自生的含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6.(3分)C(良:的确)

7.(3分)C(A介词,凭借; B介词,用;C连词,表修饰; D介词,用)

8.(1)(4分)只有伯刚忠实于老朋友的情义,将征伯安顿到了齐门(苏州)内,用来救济征伯的(财物)很丰厚。(笃,忠实,一心一意,1分;馆,作动词,1分;所以,用来,1分;赈恤,救济,1分)

(2)(4分)我正在奔波忙碌追求(名利)不止,征伯却能在读书的'空暇,用他的医术来救活别人(或使他人活下来)。(驰骛:奔波追求,1分;乃:却,1分;以:表目的,来,1分;活:作动词,1分)

9.(3分)①病人靠自身活;②盛征伯靠医术活;③治理天下以休养生息让百姓活(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盛征伯,与我年轻时交好。吴纯甫先生和我是忘年交。征伯曾到他的门下求学,与顾伯刚等四五人相处尤其要好。几十年来,纯甫先生去世之后,其他友人相继中了进士,唯独征伯遭遇坎坷,不得志。征伯为人正直,不愿有一点巴结逢迎,因此一天天地穷困了。去年,倭寇侵扰昆山。征伯的家在昆山东南门。征伯家里所藏的诰命、先人在礼部做官时存留下来的篇籍等,都在战乱中被毁了,房屋毁坏无存。我已经没有能力救助他,只有伯刚忠实于老朋友的情义,将征伯安顿到了齐门(苏州)内,用来救济征伯的(财物)很丰厚。

起初,征伯的先人在留都礼部当官,平日无事时喜欢(搜集研究)医书。征伯年轻都读过(这些医书),年长后,征伯多病,他的医术也更为精湛。他(征伯祖辈)的女婿郑生,受传薛氏妇科,在当时享有名声。征伯又得到他的医书,所以对于医学广博精通。征伯曾在海上授徒,方圆几里内,没有因为生病而死的人。征伯不制药售药,只给病人看病开方子(让家属自行去配药)。那些病人按方服药后就会痊愈,前来答谢。我的家里有生病的人,征伯就给他们治疗。有时乡里人生病了而征伯不在,则常因此病死。今年,征伯住在齐门(苏州),给很多人治病。有一个妇人已经死了,征伯熬药汤给她灌下去,便能感觉那个妇人身体能够动弹,并能将手举到胸口。不久,妇人的病的确好了。一郡的人都认为征伯是神。征伯也高兴自以为了不起,说:从此我不再收徒了,将凭此在世上行医。于是征伯引述扁鹊的话:我不能使死人复活啊。这是他自己应该活下去,我只是能让他恢复健康罢了,于是用其中的自生二字来命名他的住处。

有一天,我去郡城(征伯那里),征伯把命名缘由告诉了我。唉!扁鹊的话,我和征伯年少时曾戏言,认为治理天下也应当如此。我那时年少放纵,言语荒唐,曾经慷慨地认为自己是皋、夔一般的人。征伯也时常吟诵古诗文,陈述纯甫先生的话。如今,我们都年老不得志。我正在奔波忙碌追求(名利)不止,征伯却能在读书的空暇,用他的医术来救活别人。这是我所感慨不已的。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作为为征伯写的《自生堂记》。

篇8:范仲淹《清白堂记》阅读练习

范仲淹《清白堂记》阅读练习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 (_____) (2)三日而后汲视 (_____) (3)悦人襟灵(_____)

15. 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17. 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8. 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 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案】

14. (1). (1)完,尽 (2). (2)打水,取水 (3). (3)使(人的心情)愉悦

15.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 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17. 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18. 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19. 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竭”“汲”“悦”的意思。其中“悦”是使动用法,需要注意。

15. 试题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其”和“盖”,注意“雨作云蒸”和“山泽通气”结构的对称。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爱”“为”“官师”“规”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7.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等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可以从“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这几个方面概括井泉特点。作者详写“嘉泉”之“嘉”的原因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方面,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结构方面,是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铺垫。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此题首先需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的意思是或许停留在这清白堂,登上这清白亭,没有玷污它们的名字吧!从这一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从这一反问中,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综上所述,我们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19. 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从诗歌的标题“清白堂”和诗歌的前两句“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可以看出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范仲淹和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这一反问,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训练及答案

《尚节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白堂记》阅读答案

《节约是一种美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苦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学舍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就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