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阅读练习附答案

时间:2022-11-30 01:10:03 作者:liloi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loi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阅读练习附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阅读练习附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阅读练习附答案

②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尊大心,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

③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我们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要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颠倒错乱。我们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而这茧就是自己对于自己所错认出来的幻象。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知道你自己”一句古训所以被称为希腊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⑤“知道你自己”,谈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计中,道理总是自己的对,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品格也总是自己的高,小的优点放得特别大,大的弱点缩得特别小。人常“阿其所好”,而所好者就莫过于自己。自视高,旁人如果看得没有那么高,我们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击,心中就结下深仇大恨。这种毛病在旁人,我们就马上看出;在自己,我们就熟视无睹。

⑥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一位美少年纳西司(Narcissus)自己羡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栏上俯看水里自己的影子,愈看愈爱,就跳下去拥抱那影子,因此就落到井里淹死了。我们都有几分“纳西司病”,常因爱看自己的影子坠入深井而不自知。照镜子本来是好事,我们对于不自知的人常加劝告:“你去照照镜子看!”可是这种忠告是不聪明的, 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纳西司一样,他愈看愈自鸣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对于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镜子是世界,是和他同类的人。他认清了世界,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

⑦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学识经验。

⑧德尔斐神谕宣示希腊说:苏格拉底是他们中间最大的哲人。而苏格拉底自己的解释是:他本来和旁人一样无知,旁人强不知以为知,他却明白自己的确无知,他比旁人高一着,就全在这一点。苏格拉底的话老是这样浅近而深刻,诙谐而严肃。他并非说客套的谦虚话,他真正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有了这个认识,他不但认清了自己,多少也认清了宇宙。

⑨这种认识就是真正的谦虚。谦虚并非故意自贬声价,作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返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是对自己所不知所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的一种仰望。

(节选自朱光潜《谈谦虚》)

16.从全文看,“自己不易对付”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文中第⑥段引纳西司的故事,阐明了哪些道理?(6分)

18.结合文本内容,简述什么是真正的“谦虚”。(6分)

试题答案:

16.⑴对自己调剂安排,不能恰到好处⑵当局者迷,不易认识自己⑶一个人所好者莫过于自己。(1点2分,3点6分)

17.⑴人都会陷入自恋的困境;⑵要把世界和同类作镜子才能认清自己;⑶对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1点2分,3点6分)

18.①知道人类知识是有限的;②意识到自我是渺小的;③懂得敬仰自己不知不能的事物。(1点2分,3点6分)

篇2:《聪明还是愚蠢》阅读练习附答案

怀复 译

一位屠夫正照看着自己的店铺,他非常惊讶地看到一条狗进了他的铺子。他将狗赶了出去,不一会儿,那条狗又回来了。于是,屠夫走近狗,发现它的口中有一张小字条。他拿出字条,只见上面写道:“我可以买12根香肠和一条羊腿么?这条狗嘴里还衔着钱。”

屠夫向狗的嘴望去。瞧啊,那里还真有一张10美元的钞票。于是他收了钱,把香肠和羊腿放进一个口袋,然后让狗叼起来。这条狗给屠夫非常深的印象。当时正值铺子关门的时候,于是他决定提前打烊,跟着这条狗看个究竟。

于是屠夫跟着狗出发了。狗沿着街道一直往前走,不久来到一个交叉路口。狗放下口袋,伸直前腿按了一下交通信号灯按钮,然后静静地叼着口袋等待信号灯。绿灯亮了,它过了马路。屠夫在后面一直紧跟着。

狗随后来到了一个公共汽车站,开始看时间表。见到这个情景,屠夫感到非常惊讶。狗看完时刻表,坐在了车站的椅子上,一会儿来了一辆公交车,狗走到车前,看看车号,然后回到座位上。又一辆公交车来了,狗又绕到车前看了看,确定无误后上了车,屠夫目瞪口呆地也跟着上了车。

公交车穿街走巷,离开了镇子,来到郊区。狗一路上观望着外面的风景。终于,它站起身来到了前门。它后腿蹬地,用前爪按了一下停车按钮,然后下了车,嘴上还叼着它买的东西。

狗和屠夫沿着大街一直往前走。不一会儿,狗拐向了一所房子,它走到房前小路的尽头,把买的东西放到了台阶上。随后,它倒退了几步,铆足劲儿跑起来,一头撞到了门上。它又这样撞了一次门。里面没有任何反应。于是狗又退回来,跳上了一堵窄墙,沿着院墙走。它来到了窗户前,用头撞了好几次窗户,然后回转身,跳下墙头,来到门口等候。

屠夫这时看到一个大汉打开门,冲着狗大声呵斥,对它又踢又打又骂。屠夫于是冲上去,挡住了大汉,说:“你到底在干什么呀?这条狗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我敢发誓,它都可以上电视了!”大汉回答说:“你说它聪明?这已经是这条笨狗这个星期第二次忘记带钥匙了!”

(摘自《英语沙龙》第11期)

【问题】

1.本文记叙了一条狗到大街上为它的主人购买12根香肠和一条羊腿的经过,请你说说,在这个过程中记叙狗的事情有哪几件?这几件事在表现狗的性格上上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2分)

答:

2.本文详写的是狗,但也写了屠夫和狗的主人。想想看本文写屠夫和主人对于写狗又有什么作用呢?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分)

答:

3.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人说狗聪明主人愚蠢,也有的人说主人聪明狗愚蠢,你是怎么认为的?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4.你从本文所记叙的狗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请你说说。(2分)

答:

【参考答案】

1.买香肠和羊腿、过马路、上公汽下公汽、回家开门。

不同点:狗的沉着、聪明、细微、忠诚。

相同点:狗的聪明。

2.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反衬狗的聪明。

3.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4.开放题略。

篇3:《果皮,还是削掉吧》阅读练习附答案

《果皮,还是削掉吧》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皮吃才够营养”成了吃水果的指导原则。每每在家人威逼下,我们不得不嚼着混有青涩果皮的苹果,让味蕾备受折磨。可是,被牺牲的口感能不能换成足够的营养呢?

②除了像金橘这样以皮为卖点的水果,恐怕大多数果皮都不会让我们的舌头舒服。对于果实而言,这层细胞一来要防止水分流失,二来要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在外部“抹”上延缓水分丧失的果蜡一一“味同嚼蜡”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嘴的家伙。虽然,这些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被大量“移除”,但是其含量多少还是比内里的果肉要高。

③查阅诸多文献之后,也无从得知吃果皮这一提法从何而来。实际上,像苹果、梨这样的果子上的“果皮”和“果肉”,在植物解剖学上,同属于果皮结构。这样看来,所谓的果皮有营养,更像是一个算命先生口中出来的圆滑真理。

④当然,如果说果皮中的营养含量高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部分细胞要排列得更紧密,水分也更少。但是不要忘了,即使“含量”高出果肉数倍,考虑到二者的重量比,果皮在营养总量中的贡献也微乎其微。有一点值得果皮炫耀的,那就是它们含的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要想让这些新兴的保健物质起作用,恐怕要大量地吞吃果皮才行。

⑤要注意一点,即使在正常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苹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也要比果肉中高20%。虽然,携带正常农药残留的水果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可是谁能保证有些被逼着生产漂亮水果的果农不会用更多的.农药往水果身上招呼呢?此外,一项研究发现,铂、镉、铜、锡、铊等重金属元素,在果皮当中的浓度都明显高于果肉。比如说,果肉中的铅含量是0.53mg/kg时,果皮是0.76mg/kg,约高一半。对于镉元素和铊元素来说,果皮中的浓度是果肉的4倍,铜是3倍,锡是12倍。当然,那些有机种植的水果可以放心大嚼的,不过,即使是有机种植,果皮中的营养可不会增加,用大把的钞票去换取传说中的营养和劣质的口感,可不是什么高明的选择。

⑥当然,果皮也并非一无是处,那里面的色素的确能装点我们的餐桌。干红葡萄酒的妖艳颜色都要归功于葡萄皮中的色素。科研人员正试图从不同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杏皮中的橙色、山竹中的紫色等等),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五彩缤纷的健康颜料。

21、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果中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大量减少,但它在果皮中的含量比内里的果肉要高一些。

B.一般情况下,果肉缺乏花青素等色素,但果皮中恰恰有。

C.科研人员已经从不同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五彩缤纷的健康颜料。

D.即使在正常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苹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也要比果肉中高20%。

22、第④段画线句中的“恐怕”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21、C

22、答案:不能。“恐怕”一词是作者的猜测,果皮虽含有花青素这种保健物质,但其份量较轻,营养贡献率较小。删后说法太过绝对。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篇4:《为自己留一道缝隙》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②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③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楚王的两个身负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④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⑤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⑥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

⑧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⑨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⑩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

11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12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

13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14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过,一个悲壮的瞬间便定格于历史的江河。于是,滚滚江水千百年来一直呜咽地诉说一个悲戚的故事。

15川端康成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他的生命最终在不堪忍受的拥挤中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可见,拥塞足以致命。面对别人的盛情邀请,面对各种应酬,他不会拒绝,只能疲于应付。他的生活空间塞得太满,令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前,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最终崩溃。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

1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不息的岁月之河从古代流到现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诉我们,面对阴晴圆缺,悲观离合,面对花开花落,得失成败,面对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面对灯红酒绿,名缰利锁,最难得的是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中国教师报》10月24日)

【问题】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梳理。(3分)

(1)提出“学会留一道缝隙”的看法。

(2—5)庄子“留一道缝隙”,拥有了心灵自由舒展的空间。

(6—8)苏轼“留一道缝隙”,【 】。

(9—11)福楼拜“留一道缝隙”,【 】。

(12)承上启下,过渡。

(13—14)项羽没有“留一道缝隙”,在羞辱和绝望中自尽。

(15)川端康成没有“留一道缝隙”,【 】。

(16)总结全文,提出号召。

2.文章的语言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对第11节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5小节中加点的“那一刻,樱花落了一地”的含义。(2分)

4.作者为什么要写项羽和川端康成二人来说理?(3分)

5.下面俗语不能诠释文中“缝隙”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B.君子之交淡如水。

C.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D.退一步海阔天空。

6.面对当今节奏快、诱惑多、压力大的社会现实,我们还应当怎样为自己留一道缝隙?(3分)

【参考答案】

1.(6-8)回荡着生命中倜傥洒脱的乐章;

(9-11)拥有了温馨、朝气、宁静、快乐的生活;

(15)在名利应酬中崩溃。

2.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写树木,用比喻的手法写青草,从嗅觉和味觉的角度写泥土和果蔬,勾画出了一幅清晨生机勃勃的田野图画。(3分)

3.比喻生命之花凋谢,即生命的结束。(2分)

4.从反面说明了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者的可悲下场,正反对比,使说理更有说服力。(3分)

5.A(3分)

6.要点:如闲适、淡泊、从容、轻松等“缝隙”。(意同即可)(3分)

篇5: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歌时,王洛宾就已经知道新疆民歌受中亚和俄罗斯音乐文化影响最深,与东部民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到新疆采撷新疆民歌,解开新疆民歌之谜。

1938年4月,王洛宾自古都西安西行,途经六盘山,在一个车马店临时宿营。这里女掌柜年轻时是这一带方圆几百里有名的歌手,她有一个诗意的外号“五朵梅”,最拿手的是唱“花儿”。忧伤舒展的旋律散发着无尽的凄凉,高亢婉转的歌声充满了辽远苍凉的西部风韵。旋律朴素简单,音色真切感人。惊喜不已的王洛宾快速记下这支“花儿”的旋律和五朵梅断断续续的词句。他真的不敢相信,六盘山下的小镇,会有这样富有情感和真切动人的歌喉。在五朵梅自编自唱的“花儿”中,强烈的音乐性和委婉的叙事性融为一体,这是充满西北风情的民歌珍品!王洛宾感慨地说:“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国土上。大西北的民歌有着欧美音乐无法比拟的韵味和魅力!”一度向往巴黎的王洛宾,现在真正感到音乐工作的本质就是能把普通民众的音乐语言升华为完美的音乐艺术。五朵梅为王洛宾开启了中国西部音乐的门扉,引导他从此走进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歌世界。

1938年4月28日,王洛宾一行到了兰州。在这儿,王洛宾结识了很多从吐鲁番来兰州的维吾尔族商人。一次,一位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青年司机唱了一首名叫《达坂城的姑娘》的新疆民歌。这是一首无数劳动者在长期生活中吟唱的口传作品,是达坂城马车夫们的歌谣。王洛宾记下了旋律,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入睡。王洛宾感觉到,这支旋律流露的是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快乐,充满了自然之美。从翻译的歌词中,王洛宾捕捉到一种稍纵即逝的唯美感。在那个深夜,他反复研究、推敲和琢磨歌词,取其精华,按照民歌歌词比兴规律,大刀阔斧地加工;对旋律进行润色,把分散、凌乱的乐句按民歌特有的方式连贯起来。在原始乐句中选择、连缀,删去枝蔓,追寻主调,将后半拍起唱的旋律改成正拍起唱,从原始乐句中选择了主旋律,一改原曲调的平直单调。最终,一首轻快、活泼、俏皮,结构完整,简短流畅的维吾尔族民歌诞生了。王洛宾将其歌名定为《达坂城的姑娘》,这是王洛宾整理和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我国第一首用汉语编配的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是中国现代史上让新疆民歌在全国传播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939年春天,王洛宾跟随西宁“青海抗战剧团”赴河西走廊,有一次在酒泉,王洛宾从一位维吾尔族艺人那里,意外听到一首流传于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曲《依拉拉,沙依格》,就一心想把它改编成新的民歌。一天傍晚,王洛宾看到东方慢慢地升起了半个皎洁的月亮,灵感蓦然出现,在昏暗的灯光下,新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一气呵成。他进行了大幅度改编,把原来较快节奏的舞曲改成了舒展、慢板的抒情曲。原生态歌词过于松散,缺乏内在逻辑性,在它的基础上,王洛宾创作了新歌词。王洛宾吸收了欧洲抒情曲的风格,在平静的述说中,将潜存于主题的抒情成分委婉柔和地表达出来,从而让新旋律浸透了西班牙式的浪漫风情。一首载入世界音乐艺术史册的维吾尔族风格的爱情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就这样诞生了。它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它的改编成功,使王洛宾对新疆少数民族民歌的.认识,以及改编和创作技巧,都跨上了新的高度。王洛宾善于把原始民歌的旋律高度艺术化,让淳朴与文雅、粗粝与细腻有机结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半个月亮爬上来》四方传播,走向了世界音乐艺术的舞台。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洛宾“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摘编自言行一、王海成《王洛宾》)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学生时代的王洛宾希望今后能够到新疆采集、研究民歌,是因为了解到新

疆民歌深受中亚和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影响,与东部民歌相比明显不同。

B.王洛宾途经六 盘山时,在一个车马店遇见了当地有名的歌手五朵梅,由于

最拿手的是自编自唱“花儿”,所以她就有了一个诗意的外号“五朵

梅”。

C.《达坂城的姑娘》最初是达坂城马车夫们的歌谣,王洛宾改编时虽然对原

歌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加工,但依然保留了原始乐句的主旋律和快乐的基

调。

D.王洛宾的改编,将淳朴与文雅、粗粝与细腻有机结合起来,使《半个月亮

爬上来》成为一首旋律高度艺术化的新疆民歌,从而走向了世界音乐艺术

的舞台。

E.本文撷取王洛宾先生走进新疆和改编新疆民歌的若干人生片段,展现了他

对音乐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塑造了一个让新疆民歌走向世界的传歌人形

象。

2.为什么说是五朵梅“为王洛宾开启了中国西部音乐的门扉”?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达坂城的姑娘》的诞生过程来看 ,王洛宾是如何改编民歌的?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王洛宾艺术加工和处理的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四方传播,走向了世界音乐艺术的舞台”。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它保留了新疆民歌的特点,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它吸收了欧洲抒情曲的风格。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 [B项,五朵梅爱唱“花儿”与其外号“五朵梅”无因果关系。E项,“走进新疆”有误,文章记叙王洛宾西行采风,但此时还未到新疆。]

2.①五朵梅的歌喉真切动人,唱的花儿调旋律朴素简单,音乐性和叙事性融为一体,是充满了辽远苍凉的西部风韵的民歌珍品。②王洛宾被五朵梅的歌声打动,认识到西北的民歌有着欧美音乐无法比拟的韵味和魅力,最美的音乐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国土上。③五朵梅使王洛宾真正认识到音乐工作的本质是把普通民众的音乐语言升华为完美的音乐艺术。

3.①深入生活,敏锐感知,从普通劳动者生活中吟唱的口传作品中随时发现、采撷原生态的民歌。②及时记录旋律,感悟演唱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捕捉音乐的自然之美。③反复研究和琢磨,取其精华、删其芜杂,按照民歌规律加工润色。既大胆创新,又尽可能保留原始乐句的主调和风格。

4.观点一:主要因为它保留了新疆民歌的特点。①《半个月亮爬上来》改编自流传于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曲《依拉拉,沙依格》,王洛宾的改编使作品的旋律高度艺术化,又保留了原作的质朴无华。②音乐的民族性意味着拥有一种内在的独特个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民族元素的作品更易走向世界。

观点二:主要因为它吸收了欧洲抒情曲的风格。①王洛宾对原来的民间舞曲进行了大幅度改编,节奏由快而慢,抒情委婉柔和,浸透了西班牙式的浪漫风情,使作品更易于传唱。②正是因为对外来文化的大胆“拿来”,积极借鉴、吸收和融合,才使得《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样的作品跨越国界,引起人们更为广泛的共鸣。

抬起头来做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阅读练习附答案

《抬起头来做人》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王冕传》阅读练习附答案

《陈情表 李密》阅读练习附答案

老舍《想北平》阅读练习附答案

《房晖远》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多才多艺”的气象卫星》阅读练习附答案

《退庵论文》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一生最爱你阅读文章附答案

《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阅读练习附答案(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阅读练习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