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qinlulu11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房晖远》文言文练习附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房晖远》文言文练习附答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 目录
篇1:《房晖远》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房晖远》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①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①,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②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
③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②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恃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诏预修令式。
④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选自《隋书》)
[注] ①图纬:图谶和纬书,汉代流行的神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②策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兼善图纬( ) ⑵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 )
⑶祭酒元善怪问之( ) ⑷钟鼓乐之 (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辄为始末诵之 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B.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远方负笈而从者 所以久而不决也。
D.并悉荐举,将擢用之 此即王者房中之乐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20.文中第②段中最能体现房晖远博学的句子是 (2分)
21.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第③段的故事内容。 (3分)
文言文阅读《房晖远》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
17.(4分)⑴善(擅长、善于、长于)⑵会(恰 逢、适逢)
⑶怪(感到奇怪;以……为奇怪) ⑷钟鼓乐之(使……快乐)
18.(2分)B
19.(6分)(1)从很远的地方背着书箱跟从他求学的人,往往以千计数。(得分点:负笈、丛、动,各1分(2)方晖远拿过笔来马上就写下(录取的名单),一开始就没有一点迟疑。(得分点:览、下、凝滞,各1分)
20.(2分)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21.(3分)博士们未能判定国子生的优劣,(1分)房晖远凭借通博的`才学很快做出了判定。(2分)
(原文大意:皇上令博士(国子监教师)选拔国子生,由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子生学习的经义体例不一,博士对这些经典又未能全部掌握,因此不能确定高下。房晖远遍涉经典,能指出所有学生的缺陷,顺利完成了选拔人才的任务。)
篇2:《房晖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晖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晖远
①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①,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②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
③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②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恃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诏预修令式。
④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注]①图纬:图谶和纬书,汉代流行的神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②策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兼善图纬⑵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
⑶祭酒元善怪问之()⑷钟鼓乐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辄为始末诵之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B.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远方负笈而从者所以久而不决也。
D.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20.文中第②段中最能体现房晖远博学的句子是(2分)
21.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第③段的故事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善(擅长、善于、长于)⑵会(恰逢、适逢)
⑶怪(感到奇怪;以……为奇怪)⑷钟鼓乐之(使……快乐)
18.(2分)B
19.(6分)(1)从很远的地方背着书箱跟从他求学的.人,往往以千计数。(得分点:负笈、丛、动,各1分(2)方晖远拿过笔来马上就写下(录取的名单),一开始就没有一点迟疑。(得分点:览、下、凝滞,各1分)
20.(2分)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21.(3分)博士们未能判定国子生的优劣,(1分)房晖远凭借通博的才学很快做出了判定。(2分)
(原文大意:皇上令博士(国子监教师)选拔国子生,由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子生学习的经义体例不一,博士对这些经典又未能全部掌握,因此不能确定高下。房晖远遍涉经典,能指出所有学生的缺陷,顺利完成了选拔人才的任务。)
篇3:《房晖远》阅读答案及译文
《房晖远》阅读答案及译文
①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兼善图纬①,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②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
③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②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恃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诏预修令式。
④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选自《隋书》)
[注] ①图纬:图谶和纬书,汉代流行的神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②策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兼善图纬( ) ⑵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 )
⑶祭酒元善怪问之( ) ⑷钟鼓乐之 (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辄为始末诵之 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B.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远方负笈而从者 所以久而不决也。
D.并悉荐举,将擢用之 此即王者房中之乐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20.文中第②段中最能体现房晖远博学的句子是 (2分)
21.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第③段的故事内容。 (3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善(擅长、善于、长于)⑵会(恰 逢、适逢)
⑶怪(感到奇怪;以……为奇怪) ⑷钟鼓乐之(使……快乐)
18.(2分)B
19.(6分)(1)从很远的地方背着书箱跟从他求学的人,往往以千计数。(得分点:负笈、丛、动,各1分(2)方晖远拿过笔来马上就写下(录取的名单),一开始就没有一点迟疑。(得分点:览、下、凝滞,各1分)
20.(2分)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21.(3分)博士们未能判定国子生的优劣,(1分)房晖远凭借通博的才学很快做出了判定。(2分)
(原文大意:皇上令博士(国子监教师)选拔国子生,由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子生学习的经义体例不一,博士对这些经典又未能全部掌握,因此不能确定高下。房晖远遍涉经典,能指出所有学生的缺陷,顺利完成了选拔人才的任务。)
参考译文
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祖上世代都是读书人。晖远幼年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学习《三礼》、《春秋三传》、《诗经》、《尚书》、《周易》,同时精通图谶和纬书,一直以教书为业。远方背着书箱跟着他学习的人,动辄以千计数。
北齐南阳王高绰任定州刺史,听说了房晖远的名声,召他任博士。周武帝灭了北齐,寻访才智出众的儒生,房晖远第一个应诏,被授予小学下士。等到周高祖(即周武帝)接受禅让称帝,房晖远升任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常常称他为“五经库”。礼部尚书韦世康推荐他,任太学博士。不久与沛公郑译一起修正乐章。因为母亲故世,房晖远卸职。几年后,被授予殄寇将军,再任太常博士。不久,提拔为国子博士。
正逢皇上下令凡是国子监中的学生通晓一部经书的,全都推荐,打算提拔任用他们。等策试结束后,国子监的博士们无法按时判定答卷的好坏。祭酒元善感到奇怪,询问是怎么回事,房晖远回答:“江南、河北,各种经书的主旨和体例不同,博士们不能全都看过。学生都不明白自己缺失在哪里,说的'又是自己熟悉的,博士们各自怀疑自己的判断,所以久久不能作出判定。”祭酒于是叫房晖远评判这些答卷,晖远一边看一边落笔写下评语,完全没有一点犹豫不决。有人不服气,晖远问他学习的是哪一本解释经书的书籍,马上给他背出前后的内容,然后指出这种说法的缺陷,从此没人敢掩饰自己错误。参加策试的四五百人,几天里就评判完毕,那些博士们无不推崇他的博学,都自以为不能窥测房晖远的学问深浅。不久他奉皇上之命起草有关章程。
周高祖曾经问大臣们:“自古以来有女乐吗?”杨素以下的大臣们不知“女乐”的出处在哪里,就说没有女乐。晖远上前说:“臣听说‘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就是大王内宫的音乐,在《雅颂》中有记载,不能说没有。”周高祖非常高兴。
篇4:《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⑴忘 路 之 远近
⑵太 守 即 遣 人 随 其 往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
⑷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⑴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
⑵“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则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5.村中人为什么要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忘∣路之远近;
⑵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2.⑴不要说,(更)不必说;
⑵交错相通;
⑶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⑷计划,规划。
3.(村中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4.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直属。”
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害怕外人知道后会来扰乱这里宁静祥和的生活。
篇5: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
2、B
3、B
4、(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
篇6:《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词义。
广故数言欲亡 亡:________
尉果笞广 笞:________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并:__________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______
从民欲也 欲: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逃跑 用鞭打 一起 十分之六七 愿望
2.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意对即可)
3.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篇7: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 诣太守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不足: 未果: 问津: 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篇8:文言文练习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乃去,客密州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岑文本谓所亲曰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 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参考答案:
4、A (薄:看不起)
5、D ( A 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 以,连词,表因果;连词,并列关系,又。C 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者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 之,都是代词)
6、B (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7、(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厚、装)
(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点词语:条、切、怪)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暴、过、名)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篇9:《四知》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四知》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茂才 举:推举
B.四迁荆州刺史 迁:迁移
C.暮夜无知者 知:知道
D.后转涿郡太守 转达:调动官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B.当之郡 无丝竹之乱耳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密愧而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4.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
答:
(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B
2.A
3.参考答案。(1)子孙常常吃蔬菜类食物,步行外出。(2)把这个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4.公正廉洁,不徇私情。
《房晖远》文言文练习附答案(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