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罢朝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2-11-30 01:19:39 作者:猫犬恋爱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猫犬恋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太宗罢朝阅读题及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太宗罢朝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太宗罢朝阅读题及答案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

【问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2)故魏征得直言( )

1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B.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D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14.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分)

15.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2.(4分)(1)具备,具有,文中引申为“穿戴好”

(2)能够

13.(3分)A

14.(2分)主圣臣忠

15.(3分)尽管霸气,但心胸较宽广,能接受进谏

篇2:《太宗罢朝》阅读答案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参考答案: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篇3:《太宗罢朝》阅读答案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太宗罢朝》阅读答案与原文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篇4: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参考答案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参考译文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 ”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 ”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

寓意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魏征和文德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够直言不讳的人。所以太宗便在魏征死之时咏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篇5: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

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所写的文章。以下是太宗罢朝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了解吧。

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上乃悦。

注释

1、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

2、会:定要

3、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

4、太宗:指李世民。

5、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6、触忤:亦作“触迕”,迕,逆;触,触犯

7、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8、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感到难堪(窝火)。

9、具:穿戴

10、是:这样

11、岂:难道

12、过:难道

13、若是:这样

14、故:因此

15、得:能够,可以

16、安:怎么

翻译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冒犯陛下了?”太宗说:“难道有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让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向太宗祝贺)。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妾身(因您的恩宠)幸运地掌管后宫,怎么敢不来祝贺你呢?”太宗才转怒为喜。

寓意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魏征和文德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够直言不讳的人。所以太宗便在魏征死之时咏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人物简介

李世民(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1月28日[1]【一说51月23日[2]】-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3]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4]

文德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公元63月15日—公元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1],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母亲高氏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后嫁予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崩,葬唐昭陵,谥号文德皇后。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2]。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六月,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3]。尝著有《女则》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4]

魏徵魏征(历史人物)一般指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人(一说邢台市巨鹿县人,一说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人[1-2]),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徵所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篇6:文言文阅读理解之太宗罢朝

文言文阅读理解之太宗罢朝

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

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4.妾闻主圣臣忠(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参考译文和答案】

82.太宗罢朝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篇7:《皇后谏太宗》阅读题及答案

《皇后谏太宗》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0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本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的位置。(3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参考答案:

(1)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注意。

(2)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篇8: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1)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2)会:定要。

(3)此:代词这,指魏征。

(4)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

(5)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文德后。

(6)触忤:亦作“触迕”,迕,逆;触,触犯。

(7)岂:难道。

(8)过:超过。

(9)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感到难堪(窝火)。

(10)具:穿戴。

(11)是:这样。

(12)故:因此。

(13)得:能够,可以。

(14)安:怎么。

篇9:《太宗纳谏》阅读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恒于宫中养饲恒:常常,平常B.皇后谏曰谏:进谏,规劝

C.诸侯闻之,必轻吾国轻:轻视、瞧不起D.极有利益尔益:增加

21.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22.这个故事中,太宗和皇后形象特点分别是怎样?(2分)

答案:

20.(2分)D【解析:“益”应为“帮助、好处”】

21.(3分)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关键词“使”“以”“闻”“之”译对2分,句意通顺1分】

22.(2分)太宗知错即改,善于纳谏;皇后体恤下属,善于进谏。

【参考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篇10:《太宗教子》阅读答案

《太宗教子》阅读答案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参考答案: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

12.(2分)D

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篇11:《宋太宗学书》阅读答案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著每以为未善 ②太宗遂刻意临学

③或询其意 ④若遽称善⑥帝笔法精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参考答案:

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若遽称善( ) 帝笔法精绝(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或询其意。

13. 证明了他这样做所取得的效果。2分

14.从全文看,宋太宗之所以让王著侍书翰林,是因为:

(1) (2) 4分

参考答案:

11、马上、立即 极点

12、有人询问王著的想法。(或、其、意)

13、太宗遂刻意临学(或“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

14、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启发”;对人要求严格,不阿谀奉承。

篇12:太宗骏马阅读附答案

太宗骏马阅读附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必轻吾国/尔罪三也。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2.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怅恨久之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 易:交换

(2) 错:通“措”

(3) 怫然:盛怒的样子

(4) 是:这样

2. C

3.(1)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是小看我吗?

(2)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阅读题及答案

《野菊花》阅读题及答案

好兄弟阅读题答案

补漏阅读题及答案

礼物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忆秦娥》阅读题答案

春寒阅读题及答案

宽容阅读题及答案

《小草》阅读题及答案

太宗罢朝阅读题及答案(整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太宗罢朝阅读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